福建师大附中高三语文模拟卷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直走咸阳。(杜牧《阿房宫赋》) (2)山原旷其盈视 (王勃《滕王阁序》) (3)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苏轼《赤壁赋》) (5)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 张中丞传后叙 韩愈 (许)远虽材若不及(张)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 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 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 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 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餿数 日而知死所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 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 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 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 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 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嬴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 捍天下,以干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
福建师大附中高三语文模拟卷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直走咸阳。(杜牧《阿房宫赋》) (2)山原旷其盈视, 。(王勃《滕王阁序》) (3)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苏轼《赤壁赋》) (5)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 (6)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15 分) 张中丞传后叙 韩 愈 (许)远虽材若不及(张)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 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 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 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 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 日而知死所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 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 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 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 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 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嬴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 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
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 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有删节) 注:张中丞,即张巡。安史乱起,张巡在雍丘一带起兵抗击,后与许远同守睢阳,肃宗 至德二载(757)城破被俘,与部将三十六人同时殉难。平乱以后,朝廷小人竭力散布张许 降贼有罪的流言,为割据势力张目。韩愈感愤于此,遂继李翰撰《张巡传》之后,写了这篇 后叙。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远诚畏死诚:果真 B、独蒙愧耻求活蒙:蒙受,承受 C、蔽遮江淮,沮遏其势 通“阻”,阻挡 D、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擅:倚仗,凭借 3、下列全都直接表现张巡、许远英勇无畏的一项是()(3分) ①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 ②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 ③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 ④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 ⑤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⑥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②⑤D、①③⑤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叛军会拿国家和皇上己被消灭的情况告诉许远,而许远在外面毫无希望的情况 下却仍然死守,从而说明了“畏死”之说的荒谬 B、文章以人死和绳断作比喻,指出“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之说在道理上说不通,发出感愤, 斥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而且能引起人的共鸣 C、虽然作者并不确定天下得以不亡是谁的功劳,但仍然痛斥了那些丢掉城池只想保全性命 的人和拥有强兵却安坐观望的人 D、作者认为,责备张、许二位死守睢阳的人,是把自己放在与逆乱者同类的地位,有意制 造谰言,帮他们一起攻击有功之人。 5、翻译下面两个句子。(6分) (1)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3分) (2)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赢之余,虽欲去,必不达。(3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牧
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 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有删节) 注:张中丞,即张巡。安史乱起,张巡在雍丘一带起兵抗击,后与许远同守睢阳,肃宗 至德二载(757)城破被俘,与部将三十六人同时殉难。平乱以后,朝廷小人竭力散布张许 降贼有罪的流言,为割据势力张目。韩愈感愤于此,遂继李翰撰《张巡传》之后,写了这篇 后叙。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远诚.畏死 诚:果真 B、独蒙.愧耻求活 蒙:蒙受,承受 C、蔽遮江淮,沮.遏其势 沮:通“阻”,阻挡 D、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擅:倚仗,凭借 3、下列全都直接..表现张巡、许远英勇无畏的一项是( )(3 分) ①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 ②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 ③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 ④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 ⑤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⑥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①③⑤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认为叛军会拿国家和皇上已被消灭的情况告诉许远,而许远在外面毫无希望的情况 下却仍然死守,从而说明了 “畏死”之说的荒谬。 B、文章以人死和绳断作比喻,指出“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之说在道理上说不通,发出感愤, 斥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而且能引起人的共鸣。 C、虽然作者并不确定天下得以不亡是谁的功劳,但仍然痛斥了那些丢掉城池只想保全性命 的人和拥有强兵却安坐观望的人。 D、作者认为,责备张、许二位死守睢阳的人,是把自己放在与逆乱者同类的地位,有意制 造谰言,帮他们一起攻击有功之人。 5、翻译下面两个句子。(6 分) (1)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3 分) (2)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嬴之余,虽欲去,必不达。(3 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 分)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重 深秋帘幕干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2。 ①“歌哭″语出《礼记·檀弓》:“晋献文子成室,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 于斯,聚国族于斯。”“歌哭”言喜庆丧吊,代表了人由生到死的过程 ⑦春秋时范蠡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之后,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归隐 于五湖。 (1)首联的“空”指的是什么,“同”指的又是什么?(2分) (2)清代的査慎行评价这首诗的颔联说:“第二联不独写眼前景,含蓄无穷。”请从虚实结 合的角度对第二联进行赏析。(4分) 文学名著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风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 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 宝钗过生日请戏班唱戏,十分热闹。其中一个小戏子长相似黛玉;众人明白,却只有心 直口快的湘云说了出来。这不禁使黛玉自尊心大受伤害。宝玉对湘云使了一个眼色,更令黛 玉和湘云气愤。(《红楼梦》) B.吴荪甫在家里为父亲吴老太爷办丧事,就在这次聚会上,赵伯韬找到吴荪甫和他的姐夫 杜竹斋,拉拢他们联合资金结成公债大户,想要在股票交易中贱买贵卖,从中牟取暴利。(《子 夜》) C.“对〃他笑着说,“再过两天,我的事情就做完了。只消等两天。再过两天,我要跟你谈 许许多多的事情。” 出嫁前的一个晩上,鸣凤怀着最后的希望去找觉慧。觉慧也深爱着鸣凤,但因为时候未 到,不便公开与鸣凤的关系,就请求推迟两天,把她遣走了。鸣风怀着绝望的心情,投湖自 杀了。(《家》) D.聂赫留朵夫认为土地私有制是不合理的,必须把土地交给农民。他把继承的母亲的田庄 土地贱价出租给农民,后来看见农民苦难的生活,又贱价出租姑妈家的土地,并自己出钱做 了一些公共事业,但农民并不满意。(《复活》) E.在从“老鼠洞”里把爱斯梅拉达抓到绞刑架下的过程中,宪兵、刽子手都被隐修女充满 母爱的凄惨的述说打动了,宪兵司令特里斯凡皱起眉头,不过那只是为了掩饰他那老虎眼睛 里滚下的一滴眼泪。但他克制住了这种软弱,用直截了当的声调说:“这是国王的旨意。”(《巴 黎圣母院》) 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1。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2。 ○1 “歌哭”语出《礼记·檀弓》:“晋献文子成室,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 于斯,聚国族于斯。’”“歌哭”言喜庆丧吊,代表了人由生到死的过程。 ○2 春秋时范蠡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之后,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归隐 于五湖。 (1)首联的“空”指的是什么,“同”指的又是什么?(2 分) (2)清代的査慎行评价这首诗的颔联说:“第二联不独写眼前景,含蓄无穷。”请从虚实结 合的角度对第二联进行赏析。(4 分) 二、文学名著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风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 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 宝钗过生日请戏班唱戏,十分热闹。其中一个小戏子长相似黛玉;众人明白,却只有心 直口快的湘云说了出来。这不禁使黛玉自尊心大受伤害。宝玉对湘云使了一个眼色,更令黛 玉和湘云气愤。(《红楼梦》) B.吴荪甫在家里为父亲吴老太爷办丧事,就在这次聚会上,赵伯韬找到吴荪甫和他的姐夫 杜竹斋,拉拢他们联合资金结成公债大户,想要在股票交易中贱买贵卖,从中牟取暴利。《子( 夜》) C.“对,”他笑着说,“再过两天,我的事情就做完了。只消等两天。再过两天,我要跟你谈 许许多多的事情。” 出嫁前的一个晚上,鸣凤怀着最后的希望去找觉慧。觉慧也深爱着鸣凤,但因为时候未 到,不便公开与鸣凤的关系,就请求推迟两天,把她遣走了。鸣凤怀着绝望的心情,投湖自 杀了。(《家》) D.聂赫留朵夫认为土地私有制是不合理的,必须把土地交给农民。他把继承的母亲的田庄 土地贱价出租给农民,后来看见农民苦难的生活,又贱价出租姑妈家的土地,并自己出钱做 了一些公共事业,但农民并不满意。(《复活》) E.在从“老鼠洞”里把爱斯梅拉达抓到绞刑架下的过程中,宪兵、刽子手都被隐修女充满 母爱的凄惨的述说打动了,宪兵司令特里斯凡皱起眉头,不过那只是为了掩饰他那老虎眼睛 里滚下的一滴眼泪。但他克制住了这种软弱,用直截了当的声调说:“这是国王的旨意。”(《巴 黎圣母院》) 8、简答题。(任选一题)(5 分) (1)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却说袁绍兵败而奔,沮授因被囚禁,急走不脱,为曹军所获,擒见曹操。 (《三国演义》第三十回) 官渡之战后,沮授被曹军擒获。官渡之战前,沮授因何事被袁绍下令囚入狱中?被俘 之后,沮授遭际如何?(5分) (2)阅读下面《欧也妮·葛朗台》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所长,我知道您喜欢我的是什么。不过,您得发誓,在我活着的时候,永远不要向我提 出婚姻给您权利,让我独身生活。您能这么做,那么,我——答应嫁给您。……您若帮我这 么一个大忙,您就能得到我的婚约和我的财产 (《欧也妮·葛朗台》) 这句话是欧也妮对谁说的?她要求帮的一个大忙是什么?(5分)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 语·子路》) 大率问于子贡日:“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日:“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论语子罕》) (1)结合文段概括孔子认为学习《诗经》的目的是什么。(2分) (2)结合文段谈谈孔子对太宰的“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所持的态度。(4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构思的诞生几乎没有雷同的。要解释构思的产生,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借重比喻。一些极 其复杂的事情,若用比喻来加以解释,往往能收拨云见天的效果。有一次,人们问天文学家 金斯我们的地球有多大年纪了。“你们想像一下,”金斯回答说,“有一座巍峨的大山,比方 说吧,高加索的厄尔布鲁山。你们再设想一下,有一只小麻雀在山顶上无忧无虑地跳来跳去, 啄着这座山。这只麻雀把厄尔布鲁山啄光需要多长的时间,地球就已存在多长时间了 至于有助于领会构思是怎样产生的比喻,就简单多了。构思好比闪电。电日日夜夜在地 面的上空积累,一旦空气中的电达到了饱和状态,一朵朵洁白的积云就会变成阴森的积雨云 于是从积雨云的稠密的带电的水汽中,便会爆发第一道火花一一闪电。几乎紧接在闪电之后, 场暴雨便会倾泻而下 构思就如闪电,产生于人的满含思想、感情和记忆的印痕的意识之中。所有这一切是逐 步地、慢慢地积累的,等到电位差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必然导致放电的现象。这时,意识 这个被整个儿压缩的,还多少有点混乱的世界,便会诞生闪电,也就是说诞生构思。构思之 得以产生同闪电之得以产生一样,往往只需要一个极为轻微的推动力。可能是一次偶然的相 逢,可能是印在心中的一句话,可能是一场梦,可能是远方的呼声,也可能是水滴映射出来
“ 却说袁绍兵败而奔,沮授因被囚禁,急走不脱,为曹军所获,擒见曹操。” (《三国演义》第三十回) 官渡之战后, 沮授被曹军擒获。官渡之战前,沮授因何事被袁绍下令囚入狱中?被俘 之后,沮授遭际如何?(5 分) (2)阅读下面《欧也妮·葛朗台》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所长,我知道您喜欢我的是什么。不过,您得发誓,在我活着的时候,永远不要向我提 出婚姻给您权利,让我独身生活。您能这么做,那么,我——答应嫁给您。……您若帮我这 么一个大忙,您就能得到我的婚约和我的财产。” (《欧也妮·葛朗台》) 这句话是欧也妮对谁说的?她要求帮的一个大忙是什么?(5 分)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 语· 子路》) 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论语·子罕》) (1) 结合文段概括孔子认为学习《诗经》的目的是什么。(2 分) (2) 结合文段谈谈孔子对太宰的“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所持的态度。(4 分)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构思的诞生几乎没有雷同的。要解释构思的产生,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借重比喻。一些极 其复杂的事情,若用比喻来加以解释,往往能收拨云见天的效果。有一次,人们问天文学家 金斯我们的地球有多大年纪了。“你们想像一下,”金斯回答说,“有一座巍峨的大山,比方 说吧,高加索的厄尔布鲁山。你们再设想一下,有一只小麻雀在山顶上无忧无虑地跳来跳去, 啄着这座山。这只麻雀把厄尔布鲁山啄光需要多长的时间,地球就已存在多长时间了。” 至于有助于领会构思是怎样产生的比喻,就简单多了。构思好比闪电。电日日夜夜在地 面的上空积累,一旦空气中的电达到了饱和状态,一朵朵洁白的积云就会变成阴森的积雨云, 于是从积雨云的稠密的带电的水汽中,便会爆发第一道火花——闪电。几乎紧接在闪电之后, 一场暴雨便会倾泻而下。 构思就如闪电,产生于人的满含思想、感情和记忆的印痕的意识之中。所有这一切是逐 步地、慢慢地积累的,等到电位差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必然导致放电的现象。这时,意识 这个被整个儿压缩的,还多少有点混乱的世界,便会诞生闪电,也就是说诞生构思。构思之 得以产生同闪电之得以产生一样,往往只需要一个极为轻微的推动力。可能是一次偶然的相 逢,可能是印在心中的一句话,可能是一场梦,可能是远方的呼声,也可能是水滴映射出来
的阳光或者是轮船的汽笛声。 列夫·托尔斯泰看见了一株断掉的牛蒡,便爆发了闪电:产生了描绘哈吉·穆拉特的 那部令人惊叹的中篇小说的构思。然而,托尔斯泰要是从未去过高加索,也没有听说过哈 吉·穆拉特的事迹,那么牛蒡就无从触发他这个构思。唯其因为托尔斯泰心里对这个题材已 有所酝酿,所以牛蒡才引起了他必要的联想。 如果说闪电好比是构思的话,那么豪雨就是构思的体现。体现为形象与语言的和谐的洪 流。体现为书。 但是跟明亮的闪电不同,构思最初往往是模糊不淸的。构思只可能逐步成熟,逐步吸引 作家的才智和心灵,逐步趋于周密,趋于复杂化。但是所谓“构思酝酿”的过程却全然不像 某些幼稚的人所想像的那种样子。这绝不表现为作家抱住脑袋坐在那里向壁虚构,或者独自 一人像个狂人似的口中念念有词地踱来踱去。构思的形成和充实是个不间断的过程,每日每 时,随时随地,在一切偶然的事件中,在劳动中,在我们“转瞬即逝的生命”的喜怒哀乐中, 不停地进行着的。要想使构思成熟,作家决不可脱离生活,一味地去“苦思冥想”。相反, 只有始终不渝地接触现实,构思才得以绽出鲜花 (摘自康帕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有删减) 10.下面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引用金斯的故事,是为了告诉我们构思是如何产生的。 B.“几乎紧接在闪电之后,一场暴雨便会倾泻而下。”文中的这句话讲的是构思的产生 如同暴雨的产生。 C.文章认为构思之得以产生往往只需要一个偶然的因素 D.普希金曾说:“当时,这部自由的小说的远景,我虽然透过魔法的水晶,却仍然没 有看得分明。”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文章最后一段谈的构思与明亮闪电的不同 文章最后一段,画线的“那种样子”指的是什么样子?作者认为构思的过程应该像哪种 样子?(2分) 12.请概括本文作者认为构思产生的过程。(4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纽扣 (日)内海隆一郎 路边有个无人售货亭。杉田把自家种的萝卜、小油菜、胡萝卜等疏菜摆在约有半张席大 小的货架上。买菜的人把硬币投到用铁丝吊着的空罐头盒里即可。 到无人售货亭来买菜的多为农田前面的小区或对面公寓里的人因为这里的蔬菜比站前 超市便宜得多,所以每天摆出的蔬菜从来没剩过。 嗨,又有一个 黄昏时,杉田从铁皮盒往外倒硬币。他的手掌心有一个比百元硬币大一圈的黑色圆形纽
的阳光或者是轮船的汽笛声。 列夫 ·托尔斯泰看见了一株断掉的牛蒡,便爆发了闪电:产生了描绘哈吉·穆拉特的 那部令人惊叹的中篇小说的构思。然而,托尔斯泰要是从未去过高加索,也没有听说过哈 吉·穆拉特的事迹,那么牛蒡就无从触发他这个构思。唯其因为托尔斯泰心里对这个题材已 有所酝酿,所以牛蒡才引起了他必要的联想。 如果说闪电好比是构思的话,那么豪雨就是构思的体现。体现为形象与语言的和谐的洪 流。体现为书。 但是跟明亮的闪电不同,构思最初往往是模糊不清的。构思只可能逐步成熟,逐步吸引 作家的才智和心灵,逐步趋于周密,趋于复杂化。但是所谓“构思酝酿”的过程却全然不像 某些幼稚的人所想像的那种样子。这绝不表现为作家抱住脑袋坐在那里向壁虚构,或者独自 一人像个狂人似的口中念念有词地踱来踱去。构思的形成和充实是个不间断的过程,每日每 时,随时随地,在一切偶然的事件中,在劳动中,在我们“转瞬即逝的生命”的喜怒哀乐中, 不停地进行着的。要想使构思成熟,作家决不可脱离生活,一味地去“苦思冥想”。相反, 只有始终不渝地接触现实,构思才得以绽出鲜花。 (摘自康 帕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有删减) 10.下面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第一段引用金斯的故事,是为了告诉我们构思是如何产生的。 B.“几乎紧接在闪电之后,一场暴雨便会倾泻而下。”文中的这句话讲的是构思的产生 如同暴雨的产生。 C.文章认为构思之得以产生往往只需要一个偶然的因素。 D.普希金曾说:“当时,这部自由的小说的远景,我虽然透过魔法的水晶,却仍然没 有看得分明。”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文章最后一段谈的构思与明亮闪电的不同。 11.文章最后一段,画线的“那种样子”指的是什么样子?作者认为构思的过程应该像哪种 样子?(2 分) 12.请概括本文作者认为构思产生的过程。(4 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 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纽扣 (日)内海隆一郎 路边有个无人售货亭。杉田把自家种的萝卜、小油菜、胡萝卜等蔬菜摆在约有半张席大 小的货架上。买菜的人把硬币投到用铁丝吊着的空罐头盒里即可。 到无人售货亭来买菜的多为农田前面的小区或对面公寓里的人。因为这里的蔬菜比站前 超市便宜得多,所以每天摆出的蔬菜从来没剩过。 “嗨,又有一个!” 黄昏时,杉田从铁皮盒往外倒硬币。他的手掌心有一个比百元硬币大一圈的黑色圆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