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课内文言基础知识(本题共5小题,10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①但以刘日薄西山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②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③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④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⑤穷岛屿之萦回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⑥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B.②③ 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哪里用得着……呢 B.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是…还是… C.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不也…… D.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或者……或者……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则刘病日笃 ②或棹孤舟 ③襟三江而带五湖 ④目吴会于云间 ⑤眄庭柯以怡颜 ⑥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⑦而后乃今将图南 ⑧谨拜表以闻 A.①⑥⑦/②④/③⑤/⑧ B.①⑥⑦/②④/③/⑤⑧ C.①⑥/②④⑦/③⑤/⑧ D.①⑥/②④⑦/③/⑤⑧ 4.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复驾言兮焉求 ②将有事于西畴 ③既自以心为形役 ④童子何知
1 福建省晋江市 2019-2020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课内文言基础知识(本题共 5 小题,10 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 分) ①但以刘日薄.西山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②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③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④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⑤穷.岛屿之萦回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⑥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A.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 ④⑥ 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哪里用得着……呢 B.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是……还是…… C.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不也……吗 D.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或者……或者……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 分) ①则刘病日.笃 ②或棹.孤舟 ③襟.三江而带.五湖 ④目.吴会于云间 ⑤眄庭柯以怡.颜 ⑥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⑦而后乃今将图南. ⑧谨拜表以闻. A.①⑥⑦ / ②④ / ③⑤ / ⑧ B.①⑥⑦ / ②④ / ③ / ⑤⑧ C.①⑥ / ②④⑦ / ③⑤ / ⑧ D.①⑥ / ②④⑦ / ③ / ⑤⑧ 4.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 分) ①复驾言兮焉求 ②将有事于西畴 ③既自以心为形役 ④童子何知
⑤奉晨昏于万里 ⑥而莫之夭阏者 ⑦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⑧而刘夙婴疾病 A.①④/②⑤/⑥/⑦/③⑧ B.①④/②⑤⑥/③⑦/⑧ C.①④⑥/②⑤/③⑦⑧ D.①④⑥/②⑤/③⑦/⑧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中的“奏流水”指的是演奏高山流水的乐曲。 B.“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秀才”指优秀人才,与后代科举“秀才”含义不同 C.“朝菌不知晦朔”中的“晦”指阴历每月的第一日,“朔”是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D.“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中的“请缨”是请皇帝赐给长缨,后指投军报国。 二、名篇名句默写(12分)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归去来兮辞》诗人写抵达家园时院子里的小路虽然快要荒芜,但“ ,以此 表明坚芳之节仍在:写暮色将至,自己“ 托物言志,以示孤高坚贞之节不渝 (2)《滕王阁序》用“ 写出登上阁楼看到的渡口处热闹 繁华的景象。 (3)庄子在《逍遥游》中通过“, ”这两句诗指出能顺应 天地万物之性,并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4)《陈情表》中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李密在文中表明自己很想官职显达的两句是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描写了庙宇下迎 神赛社的热闹景象,意指人们早已忘记亡国的耻辱。 (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多角度刻画了周瑜,“ ”写其服饰,大敌当前却 依然是风度闲雅;“ ”写其战功,再现以少胜多的战例 三、文言文阅读(2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本题共5小题,18分)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 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
2 ⑤奉晨昏于万里 ⑥而莫之夭阏者 ⑦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⑧而刘夙婴疾病 A.①④ /②⑤/ ⑥/⑦ / ③⑧ B.①④ / ②⑤⑥ / ③⑦ / ⑧ C.①④⑥ / ②⑤ / ③⑦⑧ D.①④⑥ / ②⑤/ ③⑦ / ⑧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中的“奏流水”指的是演奏高山流水的乐曲。 B.“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秀才”指优秀人才,与后代科举“秀才”含义不同。 C.“朝菌不知晦朔”中的“晦”指阴历每月的第一日,“朔”是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D.“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中的“请缨”是请皇帝赐给长缨,后指投军报国。 二、名篇名句默写(12 分)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 分) (1)《归去来兮辞》诗人写抵达家园时院子里的小路虽然快要荒芜,但“ ”,以此 表明坚芳之节仍在;写暮色将至,自己“ ”,托物言志,以示孤高坚贞之节不渝。 (2)《滕王阁序》用“ , ”写出登上阁楼看到的渡口处热闹 繁华的景象。 (3)庄子在《逍遥游》中通过“ , ”这两句诗指出能顺应 天地万物之性,并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4)《陈情表》中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李密在文中表明自己很想官职显达的两句是 “ , ”。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 ”描写了庙宇下迎 神赛社的热闹景象,意指人们早已忘记亡国的耻辱。 (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多角度刻画了周瑜,“ ”写其服饰,大敌当前却 依然是风度闲雅;“ ”写其战功,再现以少胜多的战例。 三、文言文阅读(27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1 题。(本题共 5 小题,18 分)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 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
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至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 近,若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以坚其意。”是时会暮,胡兵终 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 入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 矣。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 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 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 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 为垂涕。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 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 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7.下列对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 将兵:将领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B.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 C.既出塞,出东道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3分) ①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②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③专以射为戏 ④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②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3 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至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 近,若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以坚其意。”是时会.暮,胡兵终 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 入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 矣。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 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 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 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 为垂涕。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 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 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7.下列对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 将兵:将领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B.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 C.既.出塞,出东道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3 分) ①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②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③专以射为戏 ④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 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 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 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 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以坚其意。(3分)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4题。(本题共3小题,9分) 李若水字清卿,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 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 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二年, 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 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令曰:“必使 李侍郎无恙。”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 贵矣。”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 冀得一归觐。”若水叱之曰:“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 弟徐言之可也。”……粘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 奈并累若属何!”又骂不绝口,监军者挝破其唇,血骂愈切,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 (节选自《宋史·李若水传》) 1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 故事:指先例 B.而有司循常习故 有司:指主管官吏 C.非所以靖公议也 靖:平息
4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 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 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 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 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 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以坚其意。(3 分) (2)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3 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2~14 题。(本题共 3 小题,9 分) 李若水字清卿,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 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 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二年, 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 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令曰:“必使 李侍郎无恙。”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 贵矣。”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 冀得一归觐。”若水叱之曰:“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 弟徐言之可也。”……粘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 奈并累若属何!”又骂不绝口,监军者挝破其唇,血骂愈切,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 (节选自《宋史·李若水传》) 1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 故事:指先例 B.而有司..循常习故 有司:指主管官吏 C.非所以靖.公议也 靖:平息
D.金人曳出,击之败面 曳:蜂拥 13.以下对文中划线的两句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他的罪责应当归于童贯等人②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 B.①他的罪责应当归于童贯等人②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 C.①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②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 D.①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②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 1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李若水认为高俅败坏军政,以致金人入侵,应降低他生前官爵俸禄的等级,而不应循常习故, 用隆重的礼节为他治丧。皇上当即接受他的意见,不再为高俅挂服举哀。 B.金人邀请宋钦宗出郊,却又中途变卦,逼钦宗改换服装以侮辱宋朝。李若水坚守气节,大骂金 人,虽惨遭毒打,仍未动摇自己的忠心,并以绝食对金人的诱降表示抗争。 C.李若水不愿为了能回家侍奉父母而投降,他严词拒绝了仆人要他屈从金人的劝说。但又流露出 对父母的牵挂,要仆人转告兄弟慢慢地禀告父母,不要惊吓了老人 D.粘罕诱降李若水遭到失败,于是下令杀掉他。李若水义无反顾,骂不绝口,金人打破了他的嘴 唇,他喷血痛骂,愈加激切,以至遭裂颈断舌而死,景象十分惨烈。 四、古代诗歌阅读(14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5~16题。(本题共2小题,7分) 橘诗【南朝】虞羲 冲飚发陇首,朔雪度炎州。 摧折江南桂,离披漠北楸。 独有凌霜橘,荣丽在中州。 从来自有节,岁暮将何忧! 1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写严寒天气,寒风自西北陇首呼啸而来,朔雪直达岭南炎州,肆虐逞威。 B.三四句写风雪过处,树木几乎无一幸免的景象:江南桂树摧折,漠北楸树凋零 C.最后两句写中州橘树从来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但岁暮来临时也会忧心忡忡。 这首诗咏橘言志,在生动的描写之后,以议论抒情作结,主旨突出,意蕴丰富。 16.请简要分析“独有凌霜橘”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4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7~18题。(本题共2小题,7分)
5 D.金人曳.出,击之败面 曳:蜂拥 13.以下对文中划线的两句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他的罪责应当归于童贯等人 ②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 B.①他的罪责应当归于童贯等人 ②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 C.①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 ②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 D.①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 ②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 1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李若水认为高俅败坏军政,以致金人入侵,应降低他生前官爵俸禄的等级,而不应循常习故, 用隆重的礼节为他治丧。皇上当即接受他的意见,不再为高俅挂服举哀。 B.金人邀请宋钦宗出郊,却又中途变卦,逼钦宗改换服装以侮辱宋朝。李若水坚守气节,大骂金 人,虽惨遭毒打,仍未动摇自己的忠心,并以绝食对金人的诱降表示抗争。 C.李若水不愿为了能回家侍奉父母而投降,他严词拒绝了仆人要他屈从金人的劝说。但又流露出 对父母的牵挂,要仆人转告兄弟慢慢地禀告父母,不要惊吓了老人。 D.粘罕诱降李若水遭到失败,于是下令杀掉他。李若水义无反顾,骂不绝口,金人打破了他的嘴 唇,他喷血痛骂,愈加激切,以至遭裂颈断舌而死,景象十分惨烈。 四、古代诗歌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5~16 题。(本题共 2 小题,7 分) 橘诗 【南朝】虞羲 冲飚发陇首,朔雪度炎州。 摧折江南桂,离披漠北楸。 独有凌霜橘,荣丽在中州。 从来自有节,岁暮将何忧! 1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一二句写严寒天气,寒风自西北陇首呼啸而来,朔雪直达岭南炎州,肆虐逞威。 B.三四句写风雪过处,树木几乎无一幸免的景象:江南桂树摧折,漠北楸树凋零。 C.最后两句写中州橘树从来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但岁暮来临时也会忧心忡忡。 D.这首诗咏橘言志,在生动的描写之后,以议论抒情作结,主旨突出,意蕴丰富。 16.请简要分析“独有凌霜橘”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4 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 17~18 题。(本题共 2 小题,7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