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惠安2015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古代诗文阅读(31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靡有朝矣。(《诗经·氓》) (2),唯昭质其犹未亏。(《离骚》) (3)桂殿兰宫,。(《滕王阁序》) (4)苟非吾之所有,。(《赤壁赋》) (5)_,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⑦)越明年,政通人和,。(范仲淹《岳阳楼记》) (8)_,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9)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0)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锦瑟》) (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①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 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莫窥,据此可无北顾之忧。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 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 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拔其城, 俞瑱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 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千户吴玉守之 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 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 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 诳北平将士云:降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仇。将士闻之,或信或 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 喜曰:“噫!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 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哖。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 入,宋忠急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 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 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选自明·谢黄《后鉴陆》卷下,有删改) 【注】①上:皇上指朱棣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上语诸侯曰语:谈论 B.委尸填满沟壑委:丢弃 C.识其父兄子弟咸在识:标志 D.噫!我固无恙恙:祸患 3.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朱棣“料事如神”的一组是() ①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②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 ③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④贼众新集,其心不
福建省惠安 2015 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古代诗文阅读(31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 分) (1) ,靡有朝矣。(《诗经·氓》) (2) ,唯昭质其犹未亏。(《离骚》) (3)桂殿兰宫, 。(《滕王阁序》) (4)苟非吾之所有, 。(《赤壁赋》) (5) ,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爱莲说》) (7)越明年,政通人和, 。(范仲淹《岳阳楼记》) (8) ,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9)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0)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①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 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莫窥,据此可无北顾之忧。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 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 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拔其城, 俞瑱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 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千户吴玉守之。 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 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 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 诳北平将士云:降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仇。将士闻之,或信或 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 喜曰:“噫!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 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 入,宋忠急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 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 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选自明·谢黄《后鉴陆》卷下,有删改) 【注】①上:皇上指朱棣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上语诸侯曰 语:谈论 B.委尸填满沟壑 委:丢弃 C.识其父兄子弟咸在 识:标志 D.噫!我固无恙 恙:祸患 3.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朱棣“料事如神”的一组是( ) ①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 ②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 ③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 ④贼众新集,其心不一
⑤乘其未定,击之必破⑥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 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棣深谋远虑,迅速出击居庸关,打败了俞瑱;然后进军怀来,一举击溃敌 军,活捉宋忠、俞瑱。 B.俞瑱逃往怀来,投靠宋忠:朱棣打算乘胜追击,于是分析了敌人的实际情况, 确定了制胜之策。 C.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宋忠用欺骗手段来蒙蔽下属,但被敌方间谍获知 最终未达到目的。 D.宋忠失败的原因在于轻率浮躁,加上计策失当,不少部下临阵哗变,以致不 堪一击,兵败如山倒。 5.将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译 (2)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唐朝末年诗人,字太朴。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答②答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3分)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21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5分) 7.下列有关《三国演义》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曹操刺杀董卓失败,从洛阳逃到中牟,被县令陈宫捉住。陈宫义释曹操,与 他一道来到成皋,夜宿于曹操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家中。吕伯奢家人磨刀准备 杀猪款待,曹操怀疑他们要杀自己,于是和陈宫一起连杀吕家八人。路遇吕伯奢, 也将吕伯奢杀死,并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愤怒地 离开了曹操。 B.官渡之战后,袁绍逃回冀州后,他的两个儿子袁熙、袁尚等前来助战,于是 袁绍卷土重来。曹操采用“十面埋伏”之计,又绝自己部队的后路,曹军士兵置 死地而后生,勇猛作战,在仓亭再次击败袁绍。袁绍再次退回冀州。袁绍两次兵 败,不由气病交加而亡。 C.周瑜病亡,诸葛亮到江东吊孝,归途见了庞统。孔明留书一封,劝他投靠刘 备。后鲁肃把庞统推荐给孙权,孙权见其貌不出众,不肯重用,鲁肃也写了封信
⑤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⑥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 A.①③⑥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棣深谋远虑,迅速出击居庸关,打败了俞瑱;然后进军怀来,一举击溃敌 军,活捉宋忠、俞瑱。 B.俞瑱逃往怀来,投靠宋忠;朱棣打算乘胜追击,于是分析了敌人的实际情况, 确定了制胜之策。 C.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宋忠用欺骗手段来蒙蔽下属,但被敌方间谍获知, 最终未达到目的。 D.宋忠失败的原因在于轻率浮躁,加上计策失当,不少部下临阵哗变,以致不 堪一击,兵败如山倒。 5. 将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译: 。 (2)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译: ___ 。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③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唐朝末年诗人,字太朴。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 分) 答: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3 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21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5 分) 7.下列有关《三国演义》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 A.曹操刺杀董卓失败,从洛阳逃到中牟,被县令陈宫捉住。陈宫义释曹操,与 他一道来到成皋,夜宿于曹操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家中。吕伯奢家人磨刀准备 杀猪款待,曹操怀疑他们要杀自己,于是和陈宫一起连杀吕家八人。路遇吕伯奢, 也将吕伯奢杀死,并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愤怒地 离开了曹操。 B.官渡之战后,袁绍逃回冀州后,他的两个儿子袁熙、袁尚等前来助战,于是 袁绍卷土重来。曹操采用“十面埋伏”之计,又绝自己部队的后路,曹军士兵置 死地而后生,勇猛作战,在仓亭再次击败袁绍。袁绍再次退回冀州。袁绍两次兵 败,不由气病交加而亡。 C.周瑜病亡,诸葛亮到江东吊孝,归途见了庞统。孔明留书一封,劝他投靠刘 备。后鲁肃把庞统推荐给孙权,孙权见其貌不出众,不肯重用,鲁肃也写了封信
把他推荐给了刘备。刘备也不肯重用,庞统就拿出孔明和鲁肃的信,刘备方才悔 悟 D.周瑜应孙权之召来到柴桑,在周瑜面前,东吴的文官武将各持已见,争论不 休。孔明见到周瑜后,巧妙地背诵了一遍曹操命曹植作的《铜雀台赋》,智激周 瑜。周瑜在孙权面前,详细地分析了曹军的劣势,从而坚定了孙权的决心,于是 孙权便拜周瑜为大都督,率军抗曹。 E.街亭离阳平关不远,是汉中咽喉之地。如果街亭有失,诸葛亮只能退回汉中 大家推荐参军马谡前往防守,于是马谡立下军令状,率二万五千精兵去守街亭 诸葛亮深知街亭的重要,又派髙翔领兵驻扎在离街亭不远的柳城。再派大将魏延 屯兵于街亭之后。 8.下列有关《红楼梦》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元春送来一个灯谜,大家猜了写在纸上,又各作一首送进宫去。第二天太监 传话说只二小姐和三爷猜得不对。贾母也组织大家猜谜,贾政见屏风上大家所作 之谜皆是不详之物,心内愈思愈闷,只有宝钗一首让他略觉心宽。 B.宝玉到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在午睡,金钏儿在给她捶腿,宝玉便和金钏儿逗 乐调情。此进王夫人醒来打了金钏儿一个耳光并训斥了她一顿,要赶她出府。金 钏儿苦求无果,含羞被逐,后投井自尽。 C.宝玉挨打后,宝钗带了一丸药来看他,叹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黛玉 来看他时,两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 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说着,自己觉得说得急了,便红 了脸 探春有倡办诗社之意,于是宝玉和众姐妹聚在秋爽斋商量起社。大家起了别 号,推李纨为社长,当日探春做东在秋爽斋先开一社。时值贾芸给宝玉送来两盆 白海棠,便以此为题作诗。李纨评论以宝钗为第一,黛玉为第二。 E.秋分时节,黛玉又犯病,宝钗前来探望。建议她吃燕窝粥滋补。黛玉十分感 激,说自己往日太多心,当宝钗是心里藏奸。宝钗说两人是同病相怜,黛玉说自 己原是寄人篱下,这会子要吃燕窝粥,担心众人说闲话,宝钗说自己会从家里取 燕窝送来,不会惊师动众 9、简答题。(100字左右)(5分) 宝钗道:“这也奇了。”袭人听说,点头赞叹,想素日同气之情,不觉流下泪来。 宝钗听见这话,忙向王夫人处来道安慰。 宝钗听见了什么,要去安慰王夫人?宝钗是如何安慰王夫人的? 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10、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陈亢问于伯鱼①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 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 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注释]①伯鱼:孔子的儿子孔鲤,字伯鱼。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亢可能认为孔子有私心,因此他才会问伯鱼孔子是怎样教他的 B.陈亢通过与伯鱼交谈,知道孔子没有什么私心,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把他推荐给了刘备。刘备也不肯重用,庞统就拿出孔明和鲁肃的信,刘备方才悔 悟。 D.周瑜应孙权之召来到柴桑,在周瑜面前,东吴的文官武将各持已见,争论不 休。孔明见到周瑜后,巧妙地背诵了一遍曹操命曹植作的《铜雀台赋》,智激周 瑜。周瑜在孙权面前,详细地分析了曹军的劣势,从而坚定了孙权的决心,于是 孙权便拜周瑜为大都督,率军抗曹。 E.街亭离阳平关不远,是汉中咽喉之地。如果街亭有失,诸葛亮只能退回汉中。 大家推荐参军马谡前往防守,于是马谡立下军令状,率二万五千精兵去守街亭。 诸葛亮深知街亭的重要,又派高翔领兵驻扎在离街亭不远的柳城。再派大将魏延 屯兵于街亭之后。 8.下列有关《红楼梦》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元春送来一个灯谜,大家猜了写在纸上,又各作一首送进宫去。第二天太监 传话说只二小姐和三爷猜得不对。贾母也组织大家猜谜,贾政见屏风上大家所作 之谜皆是不详之物,心内愈思愈闷,只有宝钗一首让他略觉心宽。 B.宝玉到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在午睡,金钏儿在给她捶腿,宝玉便和金钏儿逗 乐调情。此进王夫人醒来打了金钏儿一个耳光并训斥了她一顿,要赶她出府。金 钏儿苦求无果,含羞被逐,后投井自尽。 C.宝玉挨打后,宝钗带了一丸药来看他,叹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黛玉 来看他时,两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 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说着,自己觉得说得急了,便红 了脸。 D.探春有倡办诗社之意,于是宝玉和众姐妹聚在秋爽斋商量起社。大家起了别 号,推李纨为社长,当日探春做东在秋爽斋先开一社。时值贾芸给宝玉送来两盆 白海棠,便以此为题作诗。李纨评论以宝钗为第一,黛玉为第二。 E.秋分时节,黛玉又犯病,宝钗前来探望。建议她吃燕窝粥滋补。黛玉十分感 激,说自己往日太多心,当宝钗是心里藏奸。宝钗说两人是同病相怜,黛玉说自 己原是寄人篱下,这会子要吃燕窝粥,担心众人说闲话,宝钗说自己会从家里取 燕窝送来,不会惊师动众。 9、简答题。(100 字左右)(5 分) 宝钗道:“这也奇了。”袭人听说,点头赞叹,想素日同气之情,不觉流下泪来。 宝钗听见这话,忙向王夫人处来道安慰。 宝钗听见了什么,要去安慰王夫人?宝钗是如何安慰王夫人的? 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10、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 分) 陈亢问于伯鱼①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 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 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注释]①伯鱼:孔子的儿子孔鲤,字伯鱼。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亢可能认为孔子有私心,因此他才会问伯鱼孔子是怎样教他的。 B.陈亢通过与伯鱼交谈,知道孔子没有什么私心,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C.文中“不学礼,无以立”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学礼,就不懂得站立的姿势。 D.文中“不学《诗》,无以言”的意思是不学《诗》,就不懂得怎样很好地表达 (2)这一则文字侧面表现了《诗》在哪些方面的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3题 中国文学的生命力 文学好象一个有机体,它的生命在于不断的变化、发展、革新,一旦凝固下来, 就会逐渐失去生命力。所谓变化、发展、革新,无非有两条路线:一是各种文学 体裁之间互相渗透,吸取其他体裁的艺术特点,变化出带有新的气质的作品,以 诗为词,以赋为词,以文为词就是典型的例证。另一条路线是,一种文体内部的 以复古为革新的运动,陈子昂、韩愈都是走的这条路线。中国三千年来文学之所 以能延续不衰,原因即在于它始终在变化,从先秦诗骚,到汉赋,到南朝骈文, 到唐诗,到宋词,到元曲,到明清小说,一代一代不断有新的支流加入整个文学 的长河之中。 然而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封闭的农业国,三千年来文学在本土翻新了多少 次,后来再也翻新不出什么新鲜的花样来了。 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五四”以后引进了西方的文明。西方文学也像潮水一样 涌进这个古老的国家。中国传统文学吸取西方文学的新鲜血液,改变了自己的旧 面貌。我们既要立足于中华大地,植根于传统文学的肥沃土壤,又必须吸取其他 民族的文学的营养,培植新的文学之花。事实上,“五四”以后的小说和传统的 文言小说、白话章回小说相比,“五四”以后的话剧和传统的戏曲相比,在体伟 风格上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不继承传统就没有根,不借鉴外国的优秀文学就没 有变,这就是统观了中国文学之后得出的一条重要结论。在中国传统文学体裁里, 赋和骈文早已衰落了,今后也难以复兴。词和散曲本来有希望配合新的音乐,以 新的面目求得新的繁荣,可是“五四”以来新的歌词创作并没有吸引大诗人的注 歌词的一般创作水平一直处在较低的阶段。小说是“五四”以后成就最高的 种体裁,也是当代文学中最活跃的一部分。在这个领域里最有希望于近期内取 得突破性的成果。“五四”以后的散文创作改用白话文,但和其他体裁相比,较 多地保留了传统风格,也是很有希望的一个领域。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的遗产是 最丰富,可是“五四”以后的新诗,主要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几乎割断了传统 形式,未能在广大读者中扎根,这是最让人失望的一个领域。但是我相信,在中 国这个诗国里,诗歌一定会复兴的 节选自《中国文学概论》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诗为词、以赋为词和以文为词的现象的出现,是文学在变化、发展、革新 过程中文体内部的以复古为革新的运动的结果 B.受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封闭的农业国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文学在经历 了三千年来的发展与翻新之后,再也无法在本土翻出新鲜的花样。 C.在“五四”运动以后发展的中国文学体裁中,小说是成就最高的一种,同时 也是当代文学中最活跃的一部分,更是最有希望于近期内取得突破性成果的文学 体裁 D.“五四”运动之后的新诗,主要借鉴西方文学,但在继承传统特色上明显不 足,未能在广大读者中扎根
C. 文中“不学礼,无以立”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学礼,就不懂得站立的姿势。 D.文中“不学《诗》,无以言”的意思是不学《诗》,就不懂得怎样很好地表达。 (2)这一则文字侧面表现了《诗》在哪些方面的作用?请简要分析。(3 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1-13 题 中国文学的生命力 文学好象一个有机体,它的生命在于不断的变化、发展、革新,一旦凝固下来, 就会逐渐失去生命力。所谓变化、发展、革新,无非有两条路线:一是各种文学 体裁之间互相渗透,吸取其他体裁的艺术特点,变化出带有新的气质的作品,以 诗为词,以赋为词,以文为词就是典型的例证。另一条路线是,一种文体内部的 以复古为革新的运动,陈子昂、韩愈都是走的这条路线。中国三千年来文学之所 以能延续不衰,原因即在于它始终在变化,从先秦诗骚,到汉赋,到南朝骈文, 到唐诗,到宋词,到元曲,到明清小说,一代一代不断有新的支流加入整个文学 的长河之中。 然而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封闭的农业国,三千年来文学在本土翻新了多少 次,后来再也翻新不出什么新鲜的花样来了。 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五四”以后引进了西方的文明。西方文学也像潮水一样 涌进这个古老的国家。中国传统文学吸取西方文学的新鲜血液,改变了自己的旧 面貌。我们既要立足于中华大地,植根于传统文学的肥沃土壤,又必须吸取其他 民族的文学的营养,培植新的文学之花。事实上,“五四”以后的小说和传统的 文言小说、白话章回小说相比,“五四”以后的话剧和传统的戏曲相比,在体制 风格上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不继承传统就没有根,不借鉴外国的优秀文学就没 有变,这就是统观了中国文学之后得出的一条重要结论。在中国传统文学体裁里, 赋和骈文早已衰落了,今后也难以复兴。词和散曲本来有希望配合新的音乐,以 新的面目求得新的繁荣,可是“五四”以来新的歌词创作并没有吸引大诗人的注 意,歌词的一般创作水平一直处在较低的阶段。小说是“五四”以后成就最高的 一种体裁,也是当代文学中最活跃的一部分。在这个领域里最有希望于近期内取 得突破性的成果。“五四”以后的散文创作改用白话文,但和其他体裁相比,较 多地保留了传统风格,也是很有希望的一个领域。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的遗产是 最丰富,可是“五四”以后的新诗,主要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几乎割断了传统 形式,未能在广大读者中扎根,这是最让人失望的一个领域。但是我相信,在中 国这个诗国里,诗歌一定会复兴的。 节选自《中国文学概论》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以诗为词、以赋为词和以文为词的现象的出现,是文学在变化、发展、革新 过程中文体内部的以复古为革新的运动的结果。 B. 受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封闭的农业国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文学在经历 了三千年来的发展与翻新之后,再也无法在本土翻出新鲜的花样。 C. 在“五四”运动以后发展的中国文学体裁中,小说是成就最高的一种,同时 也是当代文学中最活跃的一部分,更是最有希望于近期内取得突破性成果的文学 体裁。 D. “五四”运动之后的新诗,主要借鉴西方文学,但在继承传统特色上明显不 足,未能在广大读者中扎根
12.通过本文的论述,作者认为从哪些方面才能增强中国文学的生命力?(3分) 答 13.作者认为“在中国这个诗国里,诗歌一定会复兴的”的依据是什么?(3分) 答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题 高贵的灵魂 ①贝多芬—一世界上无数的人被他的音乐所感动,所震撼,不仅仅是他的音乐, 还有他的高中的灵魂 ②贝多芬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先是一个明净如水的早晨,然后突然之间 巨大的阴影盖过,悲壮的雷吼,充满着声响的、可怖的静默,一阵复一阵的狂风, 有如《英雄交响乐》与《第五交响乐》。然而白日的清纯之气尚未受到损害。欢 乐依然是欢乐,悲哀永远保存着一缕希望。但自1810年后,心灵的均衡丧失了 即使快乐本身也蒙上苦涩与犷野的性质。所有的情操里都混和着一种热病,一种 毒素。贝多芬1810年5月2日致韦格勒书中有言:“噢,人生多美,但我是永远 受着毒害……”黄昏来临,雷雨也随着酝酿。尔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把 黑夜染成乌黑,夹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乐》的开始。突然,当风狂雨骤 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被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重又还给了我 们 ③罗曼·罗兰曾这样赞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什么样的征服可与之相媲 美?波拿巴的哪一次战役、奥斯特利茨娜哪一天的阳光达到了这种超凡努力的光 荣?获得这种心灵从未获得的最辉煌的胜利?一个贫困、残疾、孤独、痛苦造就 的不幸的人,一个世界不给他欢乐的人,竟创造了欢乐带给人间!正像他用一句 豪言壮语所说的那样,他以自己的苦难在铸就欢乐。在那句豪言壮语中,浓缩了 他的人生,并成为一切勇敢的心灵的箴言:用苦痛换来欢乐 ④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面对御座,也决不背叛真理。贝多芬说:“君 王们和亲王们完全可以造就一些教授和机要参议;他们可以给后者以各种各样的 头衔和勋章;但是他们无法造就伟大的人物,无法造就超脱于庸俗社会的心灵 而当像我和歌德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时,这帮大人先生们应该感觉到我们的伟 大。”歌德,这位德国伟大的诗人、思想家,也是受人们爱戴的。但是他比贝多 芬高贵的灵魂却显得逊色。贝多芬曾讲述他与歌德一起散步的情景:“在归来的 路上,我们遇见全体贵族。我们老远就看见他们了。歌德便掐开我的手臂,立于 大路旁。我白费口舌地对他说了我想说的所有的话。但我就是未让他多走一步 于是,我把帽子压得很低,扣上外套上的钮扣,倒背着手,钻进密集的人群中去 亲王们和朝臣们排队恭迎……我觉很好玩地看看皇家车马在歌德面前经过。他立 于路边,低低地弯着腰,帽子拿在手里。”事后,贝多芬毫不留情地把歌德狠狠 地训斥了一通。对此歌德耿耿于怀,永远不原谅贝多芬了。 ⑤l8世纪末的维也纳是音乐气氛最浓的城市,当时在显赫贵族的客厅里,音乐 表演成了一件高尚和时髦的事。所以贝多芬也就经常处在贵族及头面人物的包围 之中。可他总是髙高昂起他那狮子般的大头颅,从不献媚于任何人,显示出比贵 族还要高贵。 ⑥有一次,在利西诺夫斯基公爵的庄园里,来了几位“尊贵”的客人,正是侵占 了维也纳的拿破仑军官。当时贝多芬正住在公爵的庄园里,当军官们从主人那里 得知后,公爵便请求贝多芬为他们演奏一曲。贝多芬绝不愿为侵略者演奏,断然 拒绝,猛地推开客厅大门,在倾盆大雨中愤然离去。回到住处,他把利西诺夫斯
12.通过本文的论述,作者认为从哪些方面才能增强中国文学的生命力?(3 分) 答: 13. 作者认为“在中国这个诗国里,诗歌一定会复兴的”的依据是什么?(3 分) 答: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5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16 题 高贵的灵魂 ①贝多芬——世界上无数的人被他的音乐所感动,所震撼,不仅仅是他的音乐, 还有他的高中的灵魂。 ②贝多芬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先是一个明净如水的早晨,然后突然之间 巨大的阴影盖过,悲壮的雷吼,充满着声响的、可怖的静默,一阵复一阵的狂风, 有如《英雄交响乐》与《第五交响乐》。然而白日的清纯之气尚未受到损害。欢 乐依然是欢乐,悲哀永远保存着一缕希望。但自 1810 年后,心灵的均衡丧失了。 即使快乐本身也蒙上苦涩与犷野的性质。所有的情操里都混和着一种热病,一种 毒素。贝多芬 1810 年 5 月 2 日致韦格勒书中有言:“噢,人生多美,但我是永远 受着毒害……”黄昏来临,雷雨也随着酝酿。尔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把 黑夜染成乌黑,夹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乐》的开始。突然,当风狂雨骤 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被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重又还给了我 们。 ③罗曼·罗兰曾这样赞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什么样的征服可与之相媲 美?波拿巴的哪一次战役、奥斯特利茨娜哪一天的阳光达到了这种超凡努力的光 荣?获得这种心灵从未获得的最辉煌的胜利?一个贫困、残疾、孤独、痛苦造就 的不幸的人,一个世界不给他欢乐的人,竟创造了欢乐带给人间!正像他用一句 豪言壮语所说的那样,他以自己的苦难在铸就欢乐。在那句豪言壮语中,浓缩了 他的人生,并成为一切勇敢的心灵的箴言:用苦痛换来欢乐。” ④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面对御座,也决不背叛真理。贝多芬说:“君 王们和亲王们完全可以造就一些教授和机要参议;他们可以给后者以各种各样的 头衔和勋章;但是他们无法造就伟大的人物,无法造就超脱于庸俗社会的心灵; 而当像我和歌德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时,这帮大人先生们应该感觉到我们的伟 大。”歌德,这位德国伟大的诗人、思想家,也是受人们爱戴的。但是他比贝多 芬高贵的灵魂却显得逊色。贝多芬曾讲述他与歌德一起散步的情景:“在归来的 路上,我们遇见全体贵族。我们老远就看见他们了。歌德便掐开我的手臂,立于 大路旁。我白费口舌地对他说了我想说的所有的话。但我就是未让他多走一步。 于是,我把帽子压得很低,扣上外套上的钮扣,倒背着手,钻进密集的人群中去。 亲王们和朝臣们排队恭迎……我觉很好玩地看看皇家车马在歌德面前经过。他立 于路边,低低地弯着腰,帽子拿在手里。”事后,贝多芬毫不留情地把歌德狠狠 地训斥了一通。对此歌德耿耿于怀,永远不原谅贝多芬了。 ⑤18 世纪末的维也纳是音乐气氛最浓的城市,当时在显赫贵族的客厅里,音乐 表演成了一件高尚和时髦的事。所以贝多芬也就经常处在贵族及头面人物的包围 之中。可他总是高高昂起他那狮子般的大头颅,从不献媚于任何人,显示出比贵 族还要高贵。 ⑥有一次,在利西诺夫斯基公爵的庄园里,来了几位“尊贵”的客人,正是侵占 了维也纳的拿破仑军官。当时贝多芬正住在公爵的庄园里,当军官们从主人那里 得知后,公爵便请求贝多芬为他们演奏一曲。贝多芬绝不愿为侵略者演奏,断然 拒绝,猛地推开客厅大门,在倾盆大雨中愤然离去。回到住处,他把利西诺夫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