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永春二中培元中学 季延中学石光华侨联中 四校高三年联合考试卷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70分)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此时无声胜有声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 卷起千堆雪。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6题。(15分)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 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 日:“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①。公等奈何言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 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 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赵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 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 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 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日:“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日:“故云中守孟舒,长 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日:“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 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 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 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 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土卒罢敝,不忍言出,土争临城死敌,如子为 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 舒以为云中守。 后,景帝时,田叔为鲁相。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虫出:指死不得葬。 2.对下面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箕踞骂之 箕踞:指傲慢的坐姿 B.王长者,不倍德 倍:背离,背叛 C.微陛下,臣等当虫出 微:无,没有 D.士争临城死敌 敌:敌人,仇敌
2009 届 四校高三年联合考试卷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第Ⅰ卷 (阅读 70 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 。 (2) ,此时无声胜有声。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 。 (4) , ,卷起千堆雪。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4-6 题。(15 分)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 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 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①。公等奈何言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 “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 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赵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 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 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 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 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 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 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 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 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 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 舒以为云中守。 后,景帝时,田叔为鲁相。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虫出:指死不得葬。 2.对下面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高祖箕踞骂之 箕踞:指傲慢的坐姿 B.王长者,不倍德 倍:背离,背叛 C.微陛下,臣等当虫出 微:无,没有 D.士争临城死敌 敌:敌人,仇敌 永春一中 培元中学 季延中学 石光华侨联中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现田叔有真知灼见的一组是() ①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③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 ④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⑤王长者,不倍德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⑤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叔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 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B.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 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获罪于高祖。 C.田叔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 情,爱护土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D.孝文帝用人非常谨慎,在起用孟舒之前做了详细的调查,既了解他在高祖时的作 为,也通过田叔证实了孟舒确为长者,然后方任命他为云中太守 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3分,共6分) (1)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2)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 (三)阅读下面二首诗歌,完成6、7题。(6分)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见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6.试分析“都”“惊”在韩诗中的表达效果(3分) 7.两诗都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其中一首诗简析其妙处。(3分)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现田叔有真知灼见的一组是 ( ) ①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②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③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 ④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⑤王长者,不倍德 A.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⑤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田叔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 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B. 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 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获罪于高祖。 C. 田叔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 情,爱护土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D. 孝文帝用人非常谨慎,在起用孟舒之前做了详细的调查,既了解他在高祖时的作 为,也通过田叔证实了孟舒确为长者,然后方任命他为云中太守。 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 3 分,共 6 分) (1)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2)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 (三)阅读下面二首诗歌,完成 6、7 题。(6 分) 春 雪 韩 愈 新年都未见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新 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6.试分析“都”“惊”在韩诗中的表达效果(3 分) 答 : 7.两诗都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其中一首诗简析其妙处。(3 分) 答 :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名著阅读(10分) 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 A.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大获全胜。赵云救出刘备,逃往白帝城。陆逊引得胜之 兵,往西追袭,误从死门进入了诸葛亮布下的石阵(名“八阵图”),幸得诸葛亮岳 父黄承彦引领,才从生门而出,得以逃脱。(《三国演义》) 在抄检大观园时,王善保家的看探春是个姑娘,又是庶出,自恃是邢夫人的陪 房,便趁势作脸,掀起探舂的衣襟,结果,挨了探春一耳光,还遭到侍书的挖苦。凤 姐见此情景,笑道:“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奴 (《红楼梦》) C.到了这时,瑞钰的最后一道防线被攻破了。她收拾起假的笑容,伏在桌 上低声哭起来。 听到“血光之灾”的鬼话后,瑞钰哭了,拒绝到城外分娩。觉新对长辈还有所期 待,要去讲道理:觉民认为“担当不起那不孝的罪名”,只好依从:觉慧态度坚决, 主张不能屈服,“应该反抗”。(《家》) D.“我的天啊!咱们这位女主人比鹞子还轻巧呢!最灵活的果都巴人或墨西 哥人上高鞍也没她这本领 堂吉诃德要去拜访意中人杜尔西内娅公主,可是桑丘却把路过的三个村姑说成是 杜尔西内娅和随从。堂吉诃德便跪下大献殷勤,他看到那位被认作杜尔西内娅的村姑 被驴儿掀翻在地,还一味地加以赞美,说了上述一番话。(《堂吉诃德》) E.葛朗台软禁女儿的事在城里传开后,引起了公愤。蓬风所长自告奋勇要去打 官司,欧也妮谢绝了他的好意。公证人克罗旭告诉葛朗台,根据法律,如果太太死了 他的财产就要和女儿共有,葛朗台这才饶恕了女儿。(《欧也妮·葛朗台》) 9、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请你谈谈下面划线短语的潜台词。 葛朗台要给太太治病,他问医生:“要不要花很多的钱?要不要吃药呢?裴日冷医生 回答:“不用多少药,调养要紧。”医生不由得微微一笑 (2)“头戴三叉東发紫金冠,体挂四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 狮蛮带;引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三国人物?他的性 格特点怎样,请根据相关情节简要说明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名著阅读(10 分) 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5分) A.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大获全胜。赵云救出刘备,逃往白帝城。陆逊引得胜之 兵,往西追袭,误从死门进入了诸葛亮布下的石阵(名“八阵图”),幸得诸葛亮岳 父黄承彦引领,才从生门而出,得以逃脱。(《三国演义》) B.在抄检大观园时,王善保家的看探春是个姑娘,又是庶出,自恃是邢夫人的陪 房,便趁势作脸,掀起探春的衣襟,结果,挨了探春一耳光,还遭到侍书的挖苦。凤 姐见此情景,笑道:“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奴’。”(《红楼梦》) C.到了这时,瑞钰的最后一道防线被攻破了。她收拾起假的笑容,伏在桌 上低声哭起来。 听到“血光之灾”的鬼话后,瑞钰哭了,拒绝到城外分娩。觉新对长辈还有所期 待,要去讲道理;觉民认为“担当不起那不孝的罪名”,只好依从;觉慧态度坚决, 主张不能屈服,“应该反抗”。(《家》) D.“我的天啊!咱们这位女主人比鹞子还轻巧呢!最灵活的果都巴人或墨西 哥人上高鞍也没她这本领。……” 堂吉诃德要去拜访意中人杜尔西内娅公主,可是桑丘却把路过的三个村姑说成是 杜尔西内娅和随从。堂吉诃德便跪下大献殷勤,他看到那位被认作杜尔西内娅的村姑 被驴儿掀翻在地,还一味地加以赞美,说了上述一番话。(《堂吉诃德》) E.葛朗台软禁女儿的事在城里传开后,引起了公愤。蓬风所长自告奋勇要去打 官司,欧也妮谢绝了他的好意。公证人克罗旭告诉葛朗台,根据法律,如果太太死了, 他的财产就要和女儿共有,葛朗台这才饶恕了女儿。(《欧也妮·葛朗台》) 9、简答题(任选一题)(5 分) (1)请你谈谈下面划线短语的潜台词。 葛朗台要给太太治病,他问医生:“要不要花很多的钱?要不要吃药呢?裴日冷医生 回答:“不用多少药,调养要紧。”医生不由得微微一笑。 (2)“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四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 狮蛮带;引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 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三国人物?他的性 格特点怎样,请根据相关情节简要说明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失职),则去之否乎?”曰 “不待三。”“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 者,几千人矣。”曰:“此非距心(大夫的名字)之所得为也。”日:“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 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 曰:“此则距心之罪也。” 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都者(治理都邑的人),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 为王诵之。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 《孟子·公孙丑下》) 10.孟子以放牧牛羊作比,批评孔距心,对孟子的意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指出孔距心的能力太差,只能干牧羊之类的事情 B.如果自己做不好就应当让更有才能的人来做。 C.如果是自己不能自做主张,为什么不辞职? D.国君有责任,难道你自己就没有一点责任吗?(3分) 11.文章最后说孟子“为王诵之”,“诵”在这里的意思是“陈述”。根据原文回答: 孟子向王陈述了什么?他陈述的目的是什么?(3分)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3题 笔墨祭 余秋雨 书法艺术在总体上是一种形式美,它与人品的关系曲折错综。许多性格柔弱的文人却 有一副奇崛的笔墨,而沙场猛将的字迹倒未必有杀伐之气。中国传统文人面壁十年,博览 诸子,行迹万里,宦海浮沉,文化人格的吐纳几乎是—个混沌的秘仪,不可轻易窥探;而 当文化人格折射为书法形式时,又会增加几层别样的云霭。 被傅青主所瞧不起的赵孟頫,他的书法确有甜媚之弊,但甜媚之中却又嶙嶙峋峋地有
(二)文化经典阅读 (6 分)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失职),则去之否乎?”曰: “不待三。”“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 者,几千人矣。”曰:“此非距心(大夫的名字)之所得为也。”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 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 曰:“此则距心之罪也。” 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都者(治理都邑的人),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 为王诵之。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 (《孟子·公孙丑下》) 10.孟子以放牧牛羊作比,批评孔距心,对孟子的意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指出孔距心的能力太差,只能干牧羊之类的事情。 B.如果自己做不好就应当让更有才能的人来做。 C.如果是自己不能自做主张,为什么不辞职? D.国君有责任,难道你自己就没有一点责任吗?(3分) 11.文章最后说孟子“为王诵之”,“诵”在这里的意思是“陈述”。根据原文回答: 孟子向王陈述了什么?他陈述的目的是什么?(3分) 三、现代文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3 题。 笔 墨 祭 余秋雨 书法艺术在总体上是一种形式美,它与人品的关系曲折错综。许多性格柔弱的文人却 有一副奇崛的笔墨,而沙场猛将的字迹倒未必有杀伐之气。中国传统文人面壁十年,博览 诸子,行迹万里,宦海浮沉,文化人格的吐纳几乎是一个混沌的秘仪,不可轻易窥探;而 当文化人格折射为书法形式时,又会增加几层别样的云霭。 被傅青主所瞧不起的赵孟頫,他的书法确有甜媚之弊,但甜媚之中却又嶙嶙峋峋地有
着许多前人风范的沉淀。清代书法理论家包世臣说,见到·幅赵孟頫的墨迹,乍看全是赵 孟頫,但仔细一看,这个过于纯净的赵孟頫就不可能是赵孟頫。赵孟頫学过二王,学过李 北海,学过褚河南,没有这些先师们的痕迹,赵孟頫只剩下一种字形,显然是赝品。 这个论断着实高妙。像赵孟頫这么复杂的文人,只能是多重人格结构汇聚和融化的结 果。已经汇聚、融化成了一个卓然独立的大家,竟可以——寻其脉络,并在墨迹上指认出 来。这种现象,与人们平时谈艺时津津乐道的“融汇百家而了无痕迹”正好相悖。这里, 展露了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特征。 融汇百家而了无痕迹”的情况也是有的,主要出现在早期创业者群体中,如王羲之, 曾悉心学习过卫夫人的书法,后来又追慕钟繇和张芝,还揣摩过其他许多秦汉以来的碑迹。 他自称隶胜钟而草逊张,终于融会贯通而攀上万世瞩目的书学峰巅。要在王羲之行书中 一辨认出他师法过的前代书家的痕迹,不太容易。但是,当高峰树起之后,它就成了后世 书家不能不继承的遗产。继承者又成了高峰,遗产也就累聚成一座深幽重叠的迷宫,使代 代子孙既富足又惶恐,即使力求创新也摆脱不了遗传的干系。苏东坡算是敢于独立创新的 了,但清代翁方纲一眼看破,说苏字中最好的仍然是带有晋贤风味的那-种。二王余绪的 远代流注,连苏东坡也逃不过 这就是可敬可叹的中国文化。不能说完全没有独立的人格,但传统的磁场紧紧地总摄 着全盘,再强悍的文化个性也在前后牵连的网络中层层损减。本该健全而响亮的文化人格 越来越趋于群体性的互渗和耗散。互渗于空间便变成一种社会性的认同,互渗于时间便变 成种承传性的定势。个体人格在这两种力量的拉扯中步履维艰。生命的发射多多少少屈 从于群体惰性的熏染,刚直的灵魂被华丽的重担渐渐压弯。请看,仅仅是一枚毛笔,就负
着许多前人风范的沉淀。清代书法理论家包世臣说,见到一幅赵孟頫的墨迹,乍看全是赵 孟頫,但仔细一看,这个过于纯净的赵孟頫就不可能是赵孟頫。赵孟頫学过二王,学过李 北海,学过褚河南,没有这些先师们的痕迹,赵孟頫只剩下一种字形,显然是赝品。 这个论断着实高妙。像赵孟頫这么复杂的文人,只能是多重人格结构汇聚和融化的结 果。已经汇聚、融化成了一个卓然独立的大家,竟可以一一寻其脉络,并在墨迹上指认出 来。这种现象,与人们平时谈艺时津津乐道的“融汇百家而了无痕迹”正好相悖。这里, 展露了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特征。 “融汇百家而了无痕迹”的情况也是有的,主要出现在早期创业者群体中,如王羲之, 曾悉心学习过卫夫人的书法,后来又追慕钟繇和张芝,还揣摩过其他许多秦汉以来的碑迹。 他自称隶胜钟而草逊张,终于融会贯通而攀上万世瞩目的书学峰巅。要在王羲之行书中一 一辨认出他师法过的前代书家的痕迹,不太容易。但是,当高峰树起之后,它就成了后世 书家不能不继承的遗产。继承者又成了高峰,遗产也就累聚成一座深幽重叠的迷宫,使代 代子孙既富足又惶恐,即使力求创新也摆脱不了遗传的干系。苏东坡算是敢于独立创新的 了,但清代翁方纲一眼看破,说苏字中最好的仍然是带有晋贤风味的那一种。二王余绪的 远代流注,连苏东坡也逃不过。 这就是可敬可叹的中国文化。不能说完全没有独立的人格,但传统的磁场紧紧地总摄 着全盘,再强悍的文化个性也在前后牵连的网络中层层损减。本该健全而响亮的文化人格 越来越趋于群体性的互渗和耗散。互渗于空间便变成一种社会性的认同,互渗于时间便变 成一种承传性的定势。个体人格在这两种力量的拉扯中步履维艰。生命的发射多多少少屈 从于群体惰性的熏染,刚直的灵魂被华丽的重担渐渐压弯。请看,仅仅是一枚毛笔,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