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凌源市2018届高三毕业班一模抽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朝内地与西域通过丝绸之路的频繁交往,不仅表现在各种物品的输入输出,更 表现在不同文化背景人员之间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内地有大量的戍卒、使节 文士、商贾等进入西域,而更多的还是西域人受到中华各地的吸引,纷纷前来通 使、贸易、留学,甚至入仕、传教,因此丝绸之路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交流 的主要途径,唐代诗歌中的诸多西域名物品类以及文化事象均是这种交流过程的 反映,丝路文化对唐代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 空间之于文化,不仅仅只是地理概念,还应当包括时间观念和思想空间。唐代诗 歌的地理延伸从“阳关”“安西”到“葱岭”“西海”,直至“条支”“拂 林”,正是汉代之后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延伸。唐代承续汉事,积极开拓西北,经 营西域,藉保关陇安全。唐诗以汉喻唐,包含了对古人英雄业绩的向往、渴望建 功立业的豪情,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对民族历史的崇敬和对国家实力的强烈自信 如果地域性和时间性是向外的延伸,思想性就是向内的省视,而对于唐代诗歌而 言,外来的思想影响莫过于佛教。佛教于汉晋之间自西域传入,至唐代达到鼎盛。 唐代文士礼佛及与佛教僧徒交往之风盛行,细密精深的佛理、意味幽远的禅意也 使得唐代诗歌中弥漫着浓郁的佛学气息。这种自觉自愿的能动选择、直指内心的 深层体验,激活了诗人创作的灵感,他们借助长于抒情达意的古典诗歌,深刻表 达出了心灵深处的生命意向和对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并存、多元文化共生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费孝通 先生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概念和理论,并认为这个不可分割的民 族统一体是历经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唐王朝加强对西域的经营,通过 系列羁縻州府的设置巩固了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其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了西北 诸族的拥护,唐太宗还被尊奉为西北各族共同的首领“天可汗”。唐代诗人岑参 两度西域入幕,远驻北庭、轮台,对边疆民族习俗感受至深,其诗歌就有对边疆 和平安定、胡汉和睦相处的赞颂,《赵将军歌》:“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 缩寒毛。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岑诗凸显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发展 对各少数民族所产生的向心力与凝聚力,这种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也使得唐代 成为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 西域独特的自然景观、文化艺术、丰富物产及民俗风情为唐代诗人提供了丰富多 彩的现实内容和想象空间,唐代诗人作为时代精神的代表,及时地将这些文化养 料有选择地吸收到具体作品中去,创造出后世难以企及的“一代之文学”。另 方面,西域宗教艺术对唐代诗歌形式的演变也有重要的影响。佛教传播不仅影响 了诗歌创作的思维方式,扩大了创作题材,佛教经典的传播还促成了四声的发现 以及格律诗体的形成。魏晋南北朝以来,各民族之间交往频繁,西域音乐逐渐传 入,并与中原音乐相结合,形成新的音乐形式,配合这种音乐用以演唱的长短句 也开始出现,这就是曲子词。因此,总体而言,唐代律诗与曲子词从某种程度上 也许可以说是中华文化吸收西域文明所孕育出的瑰丽的艺术奇葩。 (摘编自郭文庭《唐诗中的丝路文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丝绸之路不仅是中西方贸易交流的重要渠道,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每 个进入西域的人都是委派的文化使者
辽宁凌源市 2018 届高三毕业班一模抽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唐朝内地与西域通过丝绸之路的频繁交往,不仅表现在各种物品的输入输出,更 表现在不同文化背景人员之间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内地有大量的戍卒、使节、 文士、商贾等进入西域,而更多的还是西域人受到中华各地的吸引,纷纷前来通 使、贸易、留学,甚至入仕、传教,因此丝绸之路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交流 的主要途径,唐代诗歌中的诸多西域名物品类以及文化事象均是这种交流过程的 反映,丝路文化对唐代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 空间之于文化,不仅仅只是地理概念,还应当包括时间观念和思想空间。唐代诗 歌的地理延伸从“阳关”“安西”到“葱岭”“西海”,直至“条支”“拂 林”,正是汉代之后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延伸。唐代承续汉事,积极开拓西北,经 营西域,藉保关陇安全。唐诗以汉喻唐,包含了对古人英雄业绩的向往、渴望建 功立业的豪情,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对民族历史的崇敬和对国家实力的强烈自信。 如果地域性和时间性是向外的延伸,思想性就是向内的省视,而对于唐代诗歌而 言,外来的思想影响莫过于佛教。佛教于汉晋之间自西域传入,至唐代达到鼎盛。 唐代文士礼佛及与佛教僧徒交往之风盛行,细密精深的佛理、意味幽远的禅意也 使得唐代诗歌中弥漫着浓郁的佛学气息。这种自觉自愿的能动选择、直指内心的 深层体验,激活了诗人创作的灵感,他们借助长于抒情达意的古典诗歌,深刻表 达出了心灵深处的生命意向和对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并存、多元文化共生的国家。20 世纪 80 年代,费孝通 先生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概念和理论,并认为这个不可分割的民 族统一体是历经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唐王朝加强对西域的经营,通过一 系列羁縻州府的设置巩固了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其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了西北 诸族的拥护,唐太宗还被尊奉为西北各族共同的首领“天可汗”。唐代诗人岑参 两度西域入幕,远驻北庭、轮台,对边疆民族习俗感受至深,其诗歌就有对边疆 和平安定、胡汉和睦相处的赞颂,《赵将军歌》:“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 缩寒毛。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岑诗凸显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发展 对各少数民族所产生的向心力与凝聚力,这种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也使得唐代 成为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 西域独特的自然景观、文化艺术、丰富物产及民俗风情为唐代诗人提供了丰富多 彩的现实内容和想象空间,唐代诗人作为时代精神的代表,及时地将这些文化养 料有选择地吸收到具体作品中去,创造出后世难以企及的“一代之文学”。另一 方面,西域宗教艺术对唐代诗歌形式的演变也有重要的影响。佛教传播不仅影响 了诗歌创作的思维方式,扩大了创作题材,佛教经典的传播还促成了四声的发现 以及格律诗体的形成。魏晋南北朝以来,各民族之间交往频繁,西域音乐逐渐传 入,并与中原音乐相结合,形成新的音乐形式,配合这种音乐用以演唱的长短句 也开始出现,这就是曲子词。因此,总体而言,唐代律诗与曲子词从某种程度上 也许可以说是中华文化吸收西域文明所孕育出的瑰丽的艺术奇葩。 (摘编自郭文庭《唐诗中的丝路文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丝绸之路不仅是中西方贸易交流的重要渠道,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每一 个进入西域的人都是委派的文化使者
B.唐代诗人以汉喻唐,不仅因为对唐王朝国家实力的白信和对民族历史的崇敬, 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他们建功立业的雄心 C.汉代之后丝绸之路的不断发展与延伸,这可从唐代诗歌中出现的“阳关”“葱 岭”“条支”“拂林”等地理名词中找到印证。 D.西域独特的文化艺术、民俗风情等,丰富了唐代诗作和内容,扩宽了诗人的 想象的空间,造就了李白、杜甫等一批优秀诗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段从向外延伸和向内省视两个层面论证了古代丝绸之路及佛家对唐 诗产生的影响,笔墨最后集中在佛教的影响上。 B.文章列举岑参两度西域人幕,远驻北庭、轮台的事例,是为了论证我国自古 以来就是多民族并存、多元文化共生的国家。 C.作者为了论证唐王朝实行开明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了西北少数民族的拥护 这一论点时,使用事实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 D.第四段阐述了西域自然风情与宗教艺术对唐代诗歌形式的影响,不是影响了 诗歌创作的思维方式,而是影响格律和四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代盛行的佛教,使唐代诗歌弥漫着浓郁的佛学气息,表达出了心灵深处的生 命意向和对生灵万众的终极关怀 B.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观点,认为我国是历经几千年 的历史逐步形成的不可分割的民族统一体。 C.岑参的《赵将军歌>写出了边疆和平安定、胡汉和睦相处的生活场景,也反映 了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的多元发展状况 唐代律诗与曲子词是在西域宗教艺术的影响下形成的,可以说是中华文化吸 收西域文明所孕育出的瑰丽的艺术奇葩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黄昏无下落 鲍尔吉·原野 是谁在人脸上镀上一层黄金? 人在慷慨的金色里变为红铜的勇士,破旧的衣裳连皱褶都像雕塑的手笔;人的脸 棱角分明,不求肃穆,肃穆自来,这是在黄昏。 小时候,我无意中目睹到了黄昏。感受到那离奇的光从红里变出诡异的蓝。红里 怎么会生出蓝呢?它们是两个色系。玫瑰红诞生其间,橘红诞生其间,旋生旋灭。 这是怎么啦?西方的天空发生了什么?我结结巴巴地问大人,那里发生了什么? 大人瞟一眼,只说两个字:黄昏 自那时起,我得知世上还有这两个字一—一黄昏,并知道这两个字里有忧伤。我盼 着观黄昏,黄昏却不常有。多云天气或阴天,黄昏就没了下落。我站在我家屋顶 看黄昏。西方的天际在柳树之上烂成一锅粥,云彩被夕阳绞碎,红云有如在烈火 中逃窜的野兽,却逃不出西天的大火。太阳以如此大的排场谢幕,它用炽热的姿 态告诉人它要落山了。人习以为常,不过瞟一眼,名之“黄昏”。而我心里隐隐 有戚焉。假如太阳不再升起,全世界的人会在痛哭流涕中凝视黄昏,每日变成每 夜,电不够用,煤更不够用,满街小偷 黄昏里,屋顶一株青草在夕照里妖娆,想不到生于屋顶的草会这么漂亮,红瓦衬 出草的青翠,晚霞又给高挑落下的叶子抹上一层柔情的红。草摇曳,像在瓦上跳
B.唐代诗人以汉喻唐,不仅因为对唐王朝国家实力的白信和对民族历史的崇敬, 更重要的是 表达了他们建功立业的雄心。 C.汉代之后丝绸之路的不断发展与延伸,这可从唐代诗歌中出现的“阳关”“葱 岭”“条支”“拂 林”等地理名词中找到印证。 D.西域独特的文化艺术、民俗风情等,丰富了唐代诗作和内容,扩宽了诗人的 想象的空间,造 就了李白、杜甫等一批优秀诗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第二段从向外延伸和向内省视两个层面论证了古代丝绸之路及佛家对唐 诗产生的影 响,笔墨最后集中在佛教的影响上。 B.文章列举岑参两度西域人幕,远驻北庭、轮台的事例,是为了论证我国自古 以来就是多民族并存、多元文化共生的国家。 C.作者为了论证唐王朝实行开明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了西北少数民族的拥护 这一论点时, 使用事实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 D.第四段阐述了西域自然风情与宗教艺术对唐代诗歌形式的影响,不是影响了 诗歌创作的思维方式,而是影响格律和四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唐代盛行的佛教,使唐代诗歌弥漫着浓郁的佛学气息,表达出了心灵深处的生 命意向和对生灵万众的终极关怀。 B.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观点,认为我国是历经几千年 的历史逐步形成的不可分割的民族统一体。 C.岑参的《赵将军歌>写出了边疆和平安定、胡汉和睦相处的生活场景,也反映 了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的多元发展状况。 D.唐代律诗与曲子词是在西域宗教艺术的影响下形成的,可以说是中华文化吸 收西域文明所孕育出的瑰丽的艺术奇葩。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黄昏无下落 鲍尔吉·原野 是谁在人脸上镀上一层黄金? 人在慷慨的金色里变为红铜的勇士,破旧的衣裳连皱褶都像雕塑的手笔;人的脸 棱角分明,不求肃穆,肃穆自来,这是在黄昏。 小时候,我无意中目睹到了黄昏。感受到那离奇的光从红里变出诡异的蓝。红里 怎么会生出蓝呢?它们是两个色系。玫瑰红诞生其间,橘红诞生其间,旋生旋灭。 这是怎么啦?西方的天空发生了什么?我结结巴巴地问大人,那里发生了什么? 大人瞟一眼,只说两个字:黄昏。 自那时起,我得知世上还有这两个字——黄昏,并知道这两个字里有忧伤。我盼 着观黄昏,黄昏却不常有。多云天气或阴天,黄昏就没了下落。我站在我家屋顶 看黄昏。西方的天际在柳树之上烂成一锅粥,云彩被夕阳绞碎,红云有如在烈火 中逃窜的野兽,却逃不出西天的大火。太阳以如此大的排场谢幕,它用炽热的姿 态告诉人它要落山了。人习以为常,不过瞟一眼,名之“黄昏”。而我心里隐隐 有戚焉。假如太阳不再升起,全世界的人会在痛哭流涕中凝视黄昏,每日变成每 夜,电不够用,煤更不够用,满街小偷。 黄昏里,屋顶一株青草在夕照里妖娆,想不到生于屋顶的草会这么漂亮,红瓦衬 出草的青翠,晚霞又给高挑落下的叶子抹上一层柔情的红。草摇曳,像在瓦上跳
舞。原来当一株草也挺好,如果能生在屋顶的话,是一位在夕阳里跳舞的新娘。 地上的草叶金红,鹅卵金红,土里土气的酸菜缸金红,黄昏了 我在牧区看到的黄昏惊心动魄。广大的地平线仿佛泼油烧起了火,烈火战车在天 际穿行,在落日的光芒里,山峰变禿变矮。天空盛不下的金光全都倾泻在草地, 直流淌到脚下,黄牛红了,黑白花牛也红了,它们扭颈观看夕阳。天和地如此 辽阔,我久久说不出话来,坐在草地上看黄昏,直到星星像纽扣一样别在白茫茫 泛蓝的天际 那时,我很想跟别人吹嘘我是一个看过牧区黄昏的人,但这事好像不值得吹噓, 什么事值得吹嘘?我觉得看过牧区的黄昏比有钱更值得吹嘘。那么大的场景,那 么丰富的色彩,最后竟什么都没了,卸车都卸不了这么快。黄昏终于在夜晚来临 之前昏了过去。 “我曾经见过最美丽的黄昏”,这么说话太像傻子了。但真正的傻子是见不到黄 昏的人。在这个大城市,我已经二十六年没见过黄昏,西边的楼房永远是居然之 家的楼房和广告牌,它代替了黄昏。城市的夜没经过黄昏的过渡直接来到街道, 像一个虚假的夜,路灯先于星星亮起来,电视机代替了天上的月亮。这么多年我 直以为我失去的仅仅是黄昏,原来还有那么多东西。我一直觉得自己身上缺了 些东西,原以为是缺钱、缺车,后来知道我心里缺了天空对人的抚爱,因为许 多年没见到黄昏。 (选自《青春美文》2013年7期,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第一段以发问领起下文对黄昏夕阳的描述,引发读者思考,表达上言简 意赅,独立成段,点明题意。 B.作者对黄昏的情感由开始的好奇到忧伤,再到自豪直到最后的反思,逐层深 入,每层的感受都与对黄昏夕阳的描写相结合。 C.文中最后一段两个加点的“傻子”含义区别明显:前者指自己对黄昏的痴迷, 后者指对人间之美漠视的人,作者肯定了前者,否定了后者。 D.题目“黄昏无着落”寓意深刻,告诉我们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容易消逝,而人 们却无视它的存在,体现了全文忧伤的感情基调。 5.“黄昏”一词在文中有着丰富内涵,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5分) 6.赏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为更好地解决“新市民”的住房问题,改善居住条件,近日,住建部会同国家发 展改革委、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证 监会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通 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以 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 提供基本保障,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 《通知》提岀,培育机构化、规模化的住房租赁企业。住房租赁是解决城市居住 需求的重要方式。在国外,一些城市租赁居住的占比一般在50%以上,其中大部 分由专业机构提供。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规模化的住房租赁企业大概只占到 住房租赁市场份额的2%左右
舞。原来当一株草也挺好,如果能生在屋顶的话,是一位在夕阳里跳舞的新娘。 地上的草叶金红,鹅卵金红,土里土气的酸菜缸金红,黄昏了。 我在牧区看到的黄昏惊心动魄。广大的地平线仿佛泼油烧起了火,烈火战车在天 际穿行,在落日的光芒里,山峰变秃变矮。天空盛不下的金光全都倾泻在草地, 一直流淌到脚下,黄牛红了,黑白花牛也红了,它们扭颈观看夕阳。天和地如此 辽阔,我久久说不出话来,坐在草地上看黄昏,直到星星像纽扣一样别在白茫茫 泛蓝的天际。 那时,我很想跟别人吹嘘我是一个看过牧区黄昏的人,但这事好像不值得吹嘘。 什么事值得吹嘘?我觉得看过牧区的黄昏比有钱更值得吹嘘。那么大的场景,那 么丰富的色彩,最后竟什么都没了,卸车都卸不了这么快。黄昏终于在夜晚来临 之前昏了过去。 “我曾经见过最美丽的黄昏”,这么说话太像傻子了。但真正的傻子是见不到黄 昏的人。在这个大城市,我已经二十六年没见过黄昏,西边的楼房永远是居然之 家的楼房和广告牌,它代替了黄昏。城市的夜没经过黄昏的过渡直接来到街道, 像一个虚假的夜,路灯先于星星亮起来,电视机代替了天上的月亮。这么多年我 一直以为我失去的仅仅是黄昏,原来还有那么多东西。我一直觉得自己身上缺了 一些东西,原以为是缺钱、缺车,后来知道我心里缺了天空对人的抚爱,因为许 多年没见到黄昏。 (选自《青春美文》2013 年 7 期,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第一段以发问领起下文对黄昏夕阳的描述,引发读者思考,表达上言简 意赅,独立成段, 点明题意。 B.作者对黄昏的情感由开始的好奇到忧伤,再到自豪直到最后的反思,逐层深 入,每层的感受都与对黄昏夕阳的描写相结合。 C.文中最后一段两个加点的“傻子”含义区别明显:前者指自己对黄昏的痴迷, 后者指对人间 之美漠视的人,作者肯定了前者,否定了后者。 D.题目“黄昏无着落”寓意深刻,告诉我们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容易消逝,而人 们却无视它的存 在,体现了全文忧伤的感情基调。 5.“黄昏”一词在文中有着丰富内涵,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5 分) 6.赏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为更好地解决“新市民”的住房问题,改善居住条件,近日,住建部会同国家发 展改革委、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证 监会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通 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以 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 提供基本保障,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 《通知》提出,培育机构化、规模化的住房租赁企业。住房租赁是解决城市居住 需求的重要方式。在国外,一些城市租赁居住的占比一般在 50%以上,其中大部 分由专业机构提供。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规模化的住房租赁企业大概只占到 住房租赁市场份额的 2%左右
在“链家”研究院院长杨现领看来,培育机构化、规模化的住房租赁企业核心意 义主要有三点:其一,盘活存量市场,缓解一线及热门二线城市的租赁房源短缺 问题。以北京为代表的一线城市较为典型,老旧城区存在大量废旧的厂房及商业 住宅,允许机构化、规模化的住房企业盘活老旧物业,改造合规后输出到租赁市 场将很大程度上缓解市场矛盾。其二,推动租赁市场规范化。从日本、美国等国 家经验来看,租赁物业机构化是推动市场专业化的重要力量。其三,提高租赁物 业住房品质。一、二线城市的租赁热门区域,普遍存在住房品质差、房源品质供 给错配的问题。机构化的租赁企业持有或改造老旧物业投入市场,一定程度上能 提升城市租房品质。 (摘编自《“租购并举”:让“新市民”居有所安》,《光明日报》2017年7 月29日) 材料二: 自中央明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基调后,近期,推进购 租并举、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制度陆续出台 从住建部等中央部委表示要立法明确租购同权,并将推向全国,到广州、武汉等 地已经提前开始积极探索租购同权政策,可以预计,未来租购同权肯定将会在全 国范围内实施 此前,很长一段时间,想要落户,买房可能是唯一的途径。 而现在,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苏州杭州等二线城市为代表,越来越多的城市 逐步取消买房落户的限制,转而采取积分制等落户模式。 (摘自《光明日报》2017年7月29日) 材料三 2016年北上广深津积分落户申请条件 租房可落户,可谓是“租购同权”在户籍领域的体现。未来,承租人还能享受哪 些公共福利? “由于入学等重要公共福利都与户籍挂钩,若租赁不能落户,“租购同权’就无 从谈起。”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记者表示,租房可落户有利于租赁关系 稳定,而租赁关系稳定的核心其实是产权中的资产收益和使用权中的公共福利。 随后,住建部有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未来将通过立法,明确租赁当事人的权利 义务,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建立稳定租期和租金等方面的制度,逐步使租房 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与买房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摘自《人民日报》2017年7月29日) 7.有关专家对于住房租赁企业核心意义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通过机构化、规模化的住房企业盘活老旧物业,改造合规后输出到租赁市场 来盘活存量市场,缓解一线及热门二线城市的租赁房源短缺问题。 B.租赁物业机构化是推动市场专业化的重要力量,而推动租赁市场的规范化, 则是培育机构化、规模化的住房租赁企业的核心意义之一。 C.有些租赁热门区域,普遍存在住房品质差、房源品质供给错配的问题。因此 提高租赁物业住房品质也是刻不容缓的。 D.满足“新市民”的住房需求,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满足市场多层次需 求,提供基本保障,在人口净流人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在“链家”研究院院长杨现领看来,培育机构化、规模化的住房租赁企业核心意 义主要有三点:其一,盘活存量市场,缓解一线及热门二线城市的租赁房源短缺 问题。以北京为代表的一线城市较为典型,老旧城区存在大量废旧的厂房及商业 住宅,允许机构化、规模化的住房企业盘活老旧物业,改造合规后输出到租赁市 场将很大程度上缓解市场矛盾。其二,推动租赁市场规范化。从日本、美国等国 家经验来看,租赁物业机构化是推动市场专业化的重要力量。其三,提高租赁物 业住房品质。一、二线城市的租赁热门区域,普遍存在住房品质差、房源品质供 给错配的问题。机构化的租赁企业持有或改造老旧物业投入市场,一定程度上能 提升城市租房品质。 (摘编自《“租购并举”:让“新市民”居有所安》,《光明日报》2017 年 7 月 29 日) 材料二: 自中央明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基调后,近期,推进购 租并举、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制度陆续出台。 从住建部等中央部委表示要立法明确租购同权,并将推向全国,到广州、武汉等 地已经提前开始积极探索租购同权政策,可以预计,未来租购同权肯定将会在全 国范围内实施。 此前,很长一段时间,想要落户,买房可能是唯一的途径。 而现在,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苏州杭州等二线城市为代表,越来越多的城市 逐步取消买房落户的限制,转而采取积分制等落户模式。 (摘自《光明日报》2017 年 7 月 29 日) 材料三: 2016 年北上广深津积分落户申请条件 租房可落户,可谓是“租购同权”在户籍领域的体现。未来,承租人还能享受哪 些公共福利? “由于入学等重要公共福利都与户籍挂钩,若租赁不能落户,‘租购同权’就无 从谈起。”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记者表示,租房可落户有利于租赁关系 稳定,而租赁关系稳定的核心其实是产权中的资产收益和使用权中的公共福利。 随后,住建部有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未来将通过立法,明确租赁当事人的权利 义务,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建立稳定租期和租金等方面的制度,逐步使租房 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与买房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摘自《人民日报》2017 年 7 月 29 日) 7.有关专家对于住房租赁企业核心意义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通过机构化、规模化的住房企业盘活老旧物业,改造合规后输出到租赁市场, 来盘活存量市场,缓解一线及热门二线城市的租赁房源短缺问题。 B.租赁物业机构化是推动市场专业化的重要力量,而推动租赁市场的规范化, 则是培育机构 化、规模化的住房租赁企业的核心意义之一。 C.有些租赁热门区域,普遍存在住房品质差、房源品质供给错配的问题。因此 提高租赁物业住房品质也是刻不容缓的。 D.满足“新市民”的住房需求,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满足市场多层次需 求,提供基本保 障,在人口净流人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材料一中的《通知》明确了解决“新市民”的住房问题,改善居住条件的成 熟而具体可行的措施:交代了住房租赁政策产生的背景,住房租赁企业的三点核 心意义。 B.材料二指出,推进购租并举、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制度陆续出台,为 越来越多的城市逐步取消买房落户的限制,转而采取积分制等落户模式打下了基 础 C.材料三写了“租购同权”在户籍领域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同时还进一步说 明了通过立法、建立相关制度,“租购同权”还能使承租人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 与买房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D.从住建部等中央部委表示要立法明确租购同权,到一部分城市已经提前开始 积极探索租购同权政策,可以预计,未来租购同权肯定将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房价一定会下跌。 E.在现阶段住房问题突出的社会背景下,住房租赁可以说是解决城市居住需求 的唯一方式,解决民生问题,迫切需要这一政策的实施。 9.“租购同权”对社会民生来说,有哪些积极意义?(4分)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樊毅,字智烈,南阳湖阳人也。毅累叶将门,少习武善射。侯景之乱,毅率部曲 随叔父文皎援台。文皎于青溪战殁,毅将宗族子弟赴江陵,仍隶王僧辩,讨河东 王萧誉,以功除假节、威戎将军、右中郎将。代兄俊为梁兴太守,领三州游军 随宜莹侯萧循讨陆纳于湘州。军次巴陵,营顿未立,纳潜军夜至,薄营大噪,营 中将士皆惊扰,毅独与左右数十人,当营门力战,斩十余级,击鼓申命,众乃定 焉。以功授持节、通直散骑常侍、贞威将军,封夷道县伯,食邑三百户。寻除天 门太守,进爵为侯,增邑并前一千户。及西魏围江陵,毅率兵赴援,会江陵陷, 为岳阳王所执,久之遁归。 髙祖受禅,毅与弟猛举兵应王琳,琳败奔齐,太尉侯填遣使招毅,毅率子弟部曲 还朝。天嘉二 年,授通直散骑常侍,仍随侯填进讨巴、湘。累迁武州刺史。太建初,转莹州刺 史,封高昌县侯,邑一千户。入为左卫将军。五年,众军北伐,毅率众攻广陵楚 子城,拔之,击走齐军于颍口,齐援沧陵,又破之。七年,进克潼州、下邳、高 栅等六城。及吕梁丧师,诏以毅为大都督,进号平北将军,率众渡淮,对清口筑 城,与周人相抗,霖雨城坏,毅全军自拔。寻迁中领军。十一年,周将梁士彦将 兵围寿阳,诏以毅为都督北讨前军事,率水军入焦湖。寻授镇西将军、都督荆、 郢、巴、武四州水陆诸军事。十二年,进督沔、汉诸军事,以公事免。十三年, 征授中护军。寻迁护军将军、荆州刺史 后主即位进号征西将军改封逍遥郡公邑三千户余并如故入为侍中护军将军及隋 兵济江,毅谓仆射袁宪曰:“京口、采石,俱是要所,各须锐卒数千,金翅二百 都下江中,上下防捍。如其不然,大事去矣。”诸将成从其议。会施文庆等寝隋 兵消息,毅计不行。京城陷,随例入关,顷之卒。 (选自《陈书·列传二十五》,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主即位/进号征西/将军改封逍遥郡/公邑三千户/余并如故/人为侍中 /护军将军/
A.材料一中的《通知》明确了解决“新市民”的住房问题,改善居住条件的成 熟而具体可行的措施;交代了住房租赁政策产生的背景,住房租赁企业的三点核 心意义。 B.材料二指出,推进购租并举、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制度陆续出台,为 越来越多的城市逐步取消买房落户的限制,转而采取积分制等落户模式打下了基 础。 C.材料三写了“租购同权”在户籍领域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同时还进一步说 明了通过立法、建立相关制度,“租购同权”还能使承租人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 与买房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D.从住建部等中央部委表示要立法明确租购同权,到一部分城市已经提前开始 积极探索租购同权政策,可以预计,未来租购同权肯定将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房价一定会下跌。 E.在现阶段住房问题突出的社会背景下,住房租赁可以说是解决城市居住需求 的唯一方式,解决民生问题,迫切需要这一政策的实施。 9.“租购同权”对社会民生来说,有哪些积极意义?(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樊毅,字智烈,南阳湖阳人也。毅累叶将门,少习武善射。侯景之乱,毅率部曲 随叔父文皎援台。文皎于青溪战殁,毅将宗族子弟赴江陵,仍隶王僧辩,讨河东 王萧誉,以功除假节、威戎将军、右中郎将。代兄俊为梁兴太守,领三州游军, 随宜莹侯萧循讨陆纳于湘州。军次巴陵,营顿未立,纳潜军夜至,薄营大噪,营 中将士皆惊扰,毅独与左右数十人,当营门力战,斩十余级,击鼓申命,众乃定 焉。以功授持节、通直散骑常侍、贞威将军,封夷道县伯,食邑三百户。寻除天 门太守,进爵为侯,增邑并前一千户。及西魏围江陵,毅率兵赴援,会江陵陷, 为岳阳王所执,久之遁归。 高祖受禅,毅与弟猛举兵应王琳,琳败奔齐,太尉侯填遣使招毅,毅率子弟部曲 还朝。天嘉二 年,授通直散骑常侍,仍随侯填进讨巴、湘。累迁武州刺史。太建初,转莹州刺 史,封高昌县侯,邑一千户。入为左卫将军。五年,众军北伐,毅率众攻广陵楚 子城,拔之,击走齐军于颍口,齐援沧陵,又破之。七年,进克潼州、下邳、高 栅等六城。及吕梁丧师,诏以毅为大都督,进号平北将军,率众渡淮,对清口筑 城,与周人相抗,霖雨城坏,毅全军自拔。寻迁中领军。十一年,周将梁士彦将 兵围寿阳,诏以毅为都督北讨前军事,率水军入焦湖。寻授镇西将军、都督荆、 郢、巴、武四州水陆诸军事。十二年,进督沔、汉诸军事,以公事免。十三年, 征授中护军。寻迁护军将军、荆州刺史。 后主即位进号征西将军改封逍遥郡公邑三千户余并如故入为侍中护军将军及隋 兵济江,毅谓仆射袁宪曰:“京口、采石,俱是要所,各须锐卒数千,金翅二百, 都下江中,上下防捍。如其不然,大事去矣。”诸将成从其议。会施文庆等寝隋 兵消息,毅计不行。京城陷,随例入关,顷之卒。 (选自《陈书·列传二十五》,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后主即位/进号征西/将军改封逍遥郡/公邑三千户/余并如故/人为侍中 /护军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