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二中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请将第Ⅰ卷、第Ⅱ卷的答案做在答题卡和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否则不予计分。 第I卷(共6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什么是“和谐社会”?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形式,是相当数量的人 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 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或社会体系中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相互 联系模式,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整个 社会才能始终保持有序和谐的状态。所以“和谐社会”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 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 们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 统筹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著名的政治学家亭廷顿的现代化引起不稳定、现代化伴随着风险的观点已经得到了许多 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验证,即现代化起飞的阶段是社会结构错动、社会问题增多、社会 秩序失范、社会风险易发的时期。我国社会转型正处于关键的临界点,即进入了社会发展的 矛盾凸显时期。这种社会张力的能量逐步蓄积起来,会对社会结构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并在 社会结构最薄弱的环节释放出来。而这种无序的社会力量爆发就是社会危机或叫社会风险 这十几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但并不 是各方面完全协调发展的时期。我们的主要精力一度集中在经济建设上,而忽略了各种社会 问题,有的人在GDP崇拜下,只讲效率而忽视了公平,甚至以牺牲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 去满足另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形成了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 要建设和谐社会,自然涉及执政党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能力。要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 就必须提高我们党整合社会结构、社会利益、社会关系等的能力。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国家 的执政党,我们党必须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正确引导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 尽可能将社会转型的代价降到最低,顺利度过社会发展的阵痛期。 1.根据原文,下列对“和谐社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蚌埠二中 2009—2010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试卷分值: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 注意:请将第Ⅰ卷、第Ⅱ卷的答案做在答题卡和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否则不予计分。 第 I 卷(共 66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 什么是“和谐社会”?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形式,是相当数量的人 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 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或社会体系中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相互 联系模式,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整个 社会才能始终保持有序和谐的状态。所以“和谐社会”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 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 们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 统筹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著名的政治学家亨廷顿的现代化引起不稳定、现代化伴随着风险的观点已经得到了许多 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验证,即现代化起飞的阶段是社会结构错动、社会问题增多、社会 秩序失范、社会风险易发的时期。我国社会转型正处于关键的临界点,即进入了社会发展的 矛盾凸显时期。这种社会张力的能量逐步蓄积起来,会对社会结构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并在 社会结构最薄弱的环节释放出来。而这种无序的社会力量爆发就是社会危机或叫社会风险。 这十几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但并不 是各方面完全协调发展的时期。我们的主要精力一度集中在经济建设上,而忽略了各种社会 问题,有的人在 GDP 崇拜下,只讲效率而忽视了公平,甚至以牺牲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 去满足另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形成了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 要建设和谐社会,自然涉及执政党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能力。要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 就必须提高我们党整合社会结构、社会利益、社会关系等的能力。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国家 的执政党,我们党必须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正确引导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 尽可能将社会转型的代价降到最低,顺利度过社会发展的阵痛期。 1.根据原文,下列对“和谐社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和谐社会是指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 B.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各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而形成的有序和谐的状态。 C.和谐社会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D.和谐社会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它要求兼顾各方,运筹得当,协调发展 2.下列对我国目前“社会风险”的成因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证明现代化引起不稳定、现代化伴随着风险,我国处于社 会转型期,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类似情况 B.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错动、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秩序失范、社会风险易发的时期。 C.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发展矛盾凸显时期,社会张力的能量逐步蓄积,会对社会结构形成 巨大的冲击力。 D.十几年来,我国将主要精力集力集中于经济建设,而忽略了各种社会问题,只讲效率而 忽视了公平。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和谐社会”强调的并非单纯的经济指标,而是要求我们统筹社会资源,全方位解决 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B.虽然最近十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快,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很多,但却不是社会协调发 展的时期,还存在很多社会不稳定因素 C.构建和谐社会,是对我党执政能力的一大考验,必须提高我们党整合社会结构、社会利 益、社会关系等方面的能力 D.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及时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避免各种社会矛盾的产生,使 社会始终在良性状态下运动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4-10题。(35分) 尚志斋说 虞集 亦尝观于射乎?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畜尔力,正尔 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己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 之趣乡,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況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 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 矣乎?
A.和谐社会是指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 B.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各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而形成的有序和谐的状态。 C.和谐社会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D. 和谐社会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它要求兼顾各方,运筹得当,协调发展。 2.下列对我国目前“社会风险”的成因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证明现代化引起不稳定、现代化伴随着风险,我国处于社 会转型期,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类似情况。 B.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错动、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秩序失范、社会风险易发的时期。 C.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发展矛盾凸显时期,社会张力的能量逐步蓄积,会对社会结构形成 巨大的冲击力。 D.十几年来,我国将主要精力集力集中于经济建设,而忽略了各种社会问题,只讲效率而 忽视了公平。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和谐社会”强调的并非单纯的经济指标,而是要求我们统筹社会资源,全方位解决 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B.虽然最近十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快,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很多,但却不是社会协调发 展的时期,还存在很多社会不稳定因素。 C.构建和谐社会,是对我党执政能力的一大考验,必须提高我们党整合社会结构、社会利 益、社会关系等方面的能力。 D.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及时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避免各种社会矛盾的产生,使 社会始终在良性状态下运动。 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 4—10 题。(35 分) 尚志斋说 虞集 亦尝观于射乎?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畜尔力,正尔 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 一之趣乡,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 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 矣乎?
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不以圣贤为准的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 射者也。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既有 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 事也。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 为丧;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是故志苟立 矣,虽至于圣人可也。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 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 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 今大司寇之上土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尝遣济也受业于予,济也 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写“尚志”二字以赠之。他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援笔书所欲 言,不觉其烦也。济也尚思立志乎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挽必圆,视必审 审:仔细 B.亦可以少警矣乎?警:警惕 C.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渝:改变 D.和而有制,严而不离 离:离开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B.」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己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尝遣济也受业于予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用射箭作比喻,是为了形象地说明立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读者对“立志”这 个问题有明确的认识 B、作者认为“善为学者”的志是以圣贤为准的,向圣贤学习,为学才能走上正途,因此, 确立目标是成功的首要条件
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不以圣贤为准的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 射者也。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既有 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 事也。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 为丧;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是故志苟立 矣,虽至于圣人可也。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 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 矣。 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尝遣济也受业于.予,济也 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写“尚志”二字以赠之。他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援笔书所欲 言,不觉其烦也。济也尚思立志乎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挽必圆,视必审. 审:仔细 B.亦可以少警.矣乎? 警:警惕 C.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 渝:改变 D.和而有制,严而不离. 离:离开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 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B. 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 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 尝遣济也受业于.予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开头用射箭作比喻,是为了形象地说明立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读者对“立志”这 个问题有明确的认识。 B、作者认为“善为学者”的志是以圣贤为准的,向圣贤学习,为学才能走上正途,因此, 确立目标是成功的首要条件
C、在最后一段,作者写自己为黄济“书‘尚志’二字以赠之“和”援笔书所欲言,不觉 其烦”。旨在强调”善教“的重要性。 D、文章引譬喻类,正反说理,一咏三叹,层次分明,语言极具韵律,将“立志”这一话 题阐述得精辟有力。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3分) 译文 (2)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3分 译文 (3)尝遣济也受业于予,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写“尚志”二字以赠之。(4分)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8--9题。(8分)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8.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有哪些?(4分) 9.请从表达技巧方面选一个角度,写一段5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4分) 10.名篇名句默写(8分)(每空1分) ,雄飞雌从绕林间。(李白《蜀道难》) 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画图省识春风面,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6)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C、在最后一段,作者写自己为黄济“书‘尚志’二字以赠之“和”援笔书所欲言,不觉 其烦”。旨在强调”善教“的重要性。 D、文章引譬喻类,正反说理,一咏三叹,层次分明,语言极具韵律,将“立志”这一话 题阐述得精辟有力。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3 分) 译文: (2)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3 分 译文: (3)尝遣济也受业于予,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写“尚志”二字以赠之。(4 分)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 8----9 题。(8 分)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8.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有哪些?(4 分) 9.请从表达技巧方面选一个角度,写一段 50 字左右的鉴赏文字。(4 分) 10.名篇名句默写(8 分)(每空 1 分) (1) ,雄飞雌从绕林间。(李白《蜀道难》) (2) ,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画图省识春风面, 。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4)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6)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荀子·劝学》) 8)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4题。(22分) 小山村 申弓 小山村,树绿,水清;开门见山,山路弯弯:早有鸟儿啁啾,晩有山雾缭绕。虽然远离 城市,缺乏城里的物质文明,可那儿的人却一代代地繁衍了下来 小山村有一个卫生室,卫生室的主人是个中年汉子,叫什么来着,这并不重要,重要的 是他那手绝技,那是从祖上传下来的,到了他,已是第四代传人了 医生的拿手技术是治疗各种疼痛,几代人都有着极好的口碑,为人解痛,不图不取 家人始终住着那座低矮的小瓦房。不过小瓦房也没什么不好,小村人也全都是住这种小瓦房 卫生室还附设了内科、外科、儿科、妇科,这样一来,小小的卫生室就门庭若市了。 不管怎么,医生总是有条不紊地工作,他在门口设个排队处,那排队方式竟也独特,每 人一块瓦片,或方形或矩形或不规则形,上面也用瓦片写着一个号。瓦片作笔,瓦片作纸, 写出的号码倒也清晰可辨。每次进来一个人,只要你拿出瓦片,那号码是不会错的,依次不 乱。来的都是本村本乡的,再急也得排队,除非别人主动让你,否则还真不好意思往前插 队。医生的瓦片,成了小山村的规则,换到其他场合,人多了,村人也就提议,用瓦片 那就是排队了。 这方法挺好,这些年坚持下来,没有争执,没有矛盾,小村人一团和气,日出而作,日 落而息,饿肚吃饭,病痛抓药,没有些丝的紊乱。 时代在发展。到了近年,小山村也通了公路。这天来了辆小轿车,贼黑贼黑的,一直开 到了卫生室门口。车里下来一个年轻人,再转到右边的门旁,扶出另外一个人。被扶的是个 上了年纪的男人,看他一手支着腰胯,一定是痛得不轻。医生正在给村人看病。门外集着 堆手拿瓦片的村人。来人自然没有瓦片。坐在最外边的黎三朝那小车看了一眼。是来看病 吗?是啊。不来看病跑这来干什么! 是的,不看病来这干什么!说得平常,可村人都不大喜欢这种大大咧咧的样子。黎三随 手递给他一块瓦片。他却不要,挤到前面,先是掏出烟,顺手抽出一根,塞到医生嘴上,随
(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 。(《荀子·劝学》) (8)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1—14 题。(22 分) 小 山 村 申 弓 小山村,树绿,水清;开门见山,山路弯弯;早有鸟儿啁啾,晚有山雾缭绕。虽然远离 城市,缺乏城里的物质文明,可那儿的人却一代代地繁衍了下来。 小山村有一个卫生室,卫生室的主人是个中年汉子,叫什么来着,这并不重要,重要的 是他那手绝技,那是从祖上传下来的,到了他,已是第四代传人了。 医生的拿手技术是治疗各种疼痛,几代人都有着极好的口碑,为人解痛,不图不取,一 家人始终住着那座低矮的小瓦房。不过小瓦房也没什么不好,小村人也全都是住这种小瓦房 的。 卫生室还附设了内科、外科、儿科、妇科,这样一来,小小的卫生室就门庭若市了。 不管怎么,医生总是有条不紊地工作,他在门口设个排队处,那排队方式竟也独特,每 人一块瓦片,或方形或矩形或不规则形,上面也用瓦片写着一个号。瓦片作笔,瓦片作纸, 写出的号码倒也清晰可辨。每次进来一个人,只要你拿出瓦片,那号码是不会错的,依次不 乱。来的都是本村本乡的,再急也得排队,除非别人主动让你,否则还真不好意思往前插 队。 医生的瓦片,成了小山村的规则,换到其他场合,人多了,村人也就提议,用瓦片, 那就是排队了。 这方法挺好,这些年坚持下来,没有争执,没有矛盾,小村人一团和气,日出而作,日 落而息,饿肚吃饭,病痛抓药,没有些丝的紊乱。 时代在发展。到了近年,小山村也通了公路。这天来了辆小轿车,贼黑贼黑的,一直开 到了卫生室门口。车里下来一个年轻人,再转到右边的门旁,扶出另外一个人。被扶的是个 上了年纪的男人,看他一手支着腰胯,一定是痛得不轻。医生正在给村人看病。门外集着一 堆手拿瓦片的村人。来人自然没有瓦片。坐在最外边的黎三朝那小车看了一眼。是来看病 吗? 是啊。不来看病跑这来干什么! 是的,不看病来这干什么!说得平常,可村人都不大喜欢这种大大咧咧的样子。黎三随 手递给他一块瓦片。他却不要,挤到前面,先是掏出烟,顺手抽出一根,塞到医生嘴上,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