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苑中学2008-2009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通衢(qu) 缱绻(juan)赊(she)账分(fen)当引决 B.罡(gang)风齑(j)粉湮(yan)没残羹冷炙(zhi) C.夔州(kui) 缇骑(q1) 蹙(cu)眉 茕( qiong)茕孑立 D.愧怍(zuo) 逡(qun)巡伛(gou)偻 昙(tan)花一现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富丽堂皇的建筑群,贵族老爷们养尊处优的生活场所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惟独留 下一座简朴的小屋,一幢小小的房舍 B.时间真如行云流水,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望着镜中两鬓的白发,他不由得发出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 C.及至时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 为明日黄花 D.由NBA球星组成的美国梦之队,在球场上往往所向无敌,他们的高超球技和完 美配合令其他球队望尘莫及。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2月19日,市教育局召开市直学校德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09年市直学校德育工作, 并仔细解读了市直班主任的职级评定 B.中国经济能否渡过危机,不仅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是否及时得当,而且取决 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一问题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 C.本次“瘦肉精”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外省个别不良生猪养殖户使用违禁“瘦肉 精″喂养生猪,生猪经销者伪造检疫合格证逃避检验所造成的。 D.可燃冰是海底极有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一千年,有望取代煤、石油和 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 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 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某媒体在网上就这一热点设计了下 面两项调查,调查的问题及结果如下 1)您生病时有前往大医院就诊的打算吗? 有,马上去可能会去不打算去 24% 29% 47% (1)影响您光顾大医院的主要因素是: 药品价格医院服务态度滥开检查项目,滥开药品/办理手续是否简 11% 16% 29% 14% 1
1 苏苑中学 2008-2009 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 分) A.通衢.(qú) 缱绻.(juǎn) 赊.(shē)账 分.(fèn)当引决 B. 罡.(gāng)风 齑.(jī)粉 湮.(yān)没 残羹冷炙.(zhì) C.夔.州(kuí) 缇骑.(qí) 蹙.(cù)眉 茕.(qióng)茕孑立 D.愧怍.(zuò) 逡.(qūn)巡 伛.(gōu)偻 昙.(tán)花一现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富丽堂皇 ....的建筑群,贵族老爷们养尊处优的生活场所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惟独留 下一座简朴的小屋,一幢小小的房舍。 B.时间真如行云流水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望着镜中两鬓的白发,他不由得发出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 C.及至时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 为明日黄花 ....。 D.由 NBA 球星组成的美国梦之队,在球场上往往所向无敌,他们的高超球技和完 美配合令其他球队望尘莫及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2月19日,市教育局召开市直学校德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09年市直学校德育工作, 并仔细解读了市直班主任的职级评定。 B. 中国经济能否渡过危机,不仅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是否及时得当,而且取决 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一问题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 C.本次“瘦肉精”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外省个别不良生猪养殖户使用违禁“瘦肉 精”喂养生猪,生猪经销者伪造检疫合格证逃避检验所造成的。 D.可燃冰是海底极有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一千年,有望取代煤、石油和 天然气,成为 21 世纪的新能源。 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5 分) 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某媒体在网上就这一热点设计了下 面两项调查,调查的问题及结果如下: (1)您生病时有前往大医院就诊的打算吗? 有,马上去 可能会去 不打算去 24% 29% 47% (1) 影响您光顾大医院的主要因素是: 药品价格 医院服务态度 滥开检查项目,滥开药品 办理手续是否简 便 41% 16% 29% 14%
请你结合以上两组数据的主要信息,写出结论,并据此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结论: (3分) 建议: (2分) 5.请以诗人的名字为开头,把下面句子改写成排比句。(可增删个别词语)(4分) 杜甫的“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将牵挂演绎得感人肺腑:因为牵挂,柳永的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令人荡气回肠;“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将多少人的牵挂抒写得缠绵悱恻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崔浩字伯深,少好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核览,研精义理,时人 莫及。弱冠为通直郎,稍迁著作郎,道武①以其工书,常置左右。道武季年,威严颇峻, 宫廷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避目下之变。浩独恭勤不怠,或终日不归。帝知 之,辄命赐以御粥。其砥直任时,不为穷通改节若此 泰常②元年,晋将刘裕伐姚泓③,欲溯河西上,求假道。诏群臣议之。外朝公卿咸 曰:“函谷天险,裕何能西入?扬言伐姚,意或难测。宜先发军断河上流,勿令西过。” 内朝咸同外计,帝将从之。浩曰:“此非上策也。司马休之徒扰其荆州,刘裕切齿久矣 今兴④死子幼,乘其危亡而伐之,臣观其意,必自入关,劲躁之人,不顾后患。今若塞 其西路,裕必上岸北侵。如此则姚无事而我受敌矣。蠕蠕⑤北寇,人食又乏,发军赴南 则北寇进击:若其救北,则南州复危。未若假之水道,纵裕西入。所谓卞庄剌虎⑥,两 得之势也。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令姚氏胜也,亦不失救邻之名。纵裕得关中, 悬远难守。彼不能守,终为我物。今不劳兵马,坐观成败,斗两虎而收长久之利,上策 议者犹曰:“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北上岸,则姚军必不出关助我 扬声西行,意在北进,其势然也。”帝遂从群议,遣长孙嵩据之。战于畔城,为晋将朱超 石所败。帝恨不用浩 (选自《北史·崔浩传》) 注:①道武:道武帝,北魏皇帝拓跋珪。②泰常: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年号。③姚泓: 后秦国主,羌族人。④兴:姚泓的父亲姚兴。⑤蠕蠕:少数民族,也叫作“柔然”。⑥卞 庄刺虎:春秋时鲁国大夫卞庄曾让两虎争食相斗,待其一死一伤,然后杀其伤者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稍迁著作郎中 稍:稍微,略微。 B.道武季年,威严颇峻。 季年:晚年 C.劲躁之人,不顾后患 后患:以后的祸患 D.必德我假道之惠 德:感激
2 请你结合以上两组数据的主要信息,写出结论,并据此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结论: (3 分) 建议: (2 分) 5.请以诗人的名字为开头,把下面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可增删个别词语) (4 分) 杜甫的“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将牵挂演绎得感人肺腑;因为牵挂,柳永的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令人荡气回肠;“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将多少人的牵挂抒写得缠绵悱恻。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8 题 崔浩字伯深,少好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核览,研精义理,时人 莫及。弱冠为通直郎,稍迁著作郎,道武①以其工书,常置左右。道武季年,威严颇峻, 宫廷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避目下之变。浩独恭勤不怠,或终日不归。帝知 之,辄命赐以御粥。其砥直任时,不为穷通改节若此。 泰常②元年,晋将刘裕伐姚泓③,欲溯河西上,求假道。诏群臣议之。外朝公卿咸 曰:“函谷天险,裕何能西入?扬言伐姚,意或难测。宜先发军断河上流,勿令西过。” 内朝咸同外计,帝将从之。浩曰:“此非上策也。司马休之徒扰其荆州,刘裕切齿久矣。 今兴④死子幼,乘其危亡而伐之,臣观其意,必自入关,劲躁之人,不顾后患。今若塞 其西路,裕必上岸北侵。如此则姚无事而我受敌矣。蠕蠕⑤北寇,人食又乏,发军赴南, 则北寇进击;若其救北,则南州复危。未若假之水道,纵裕西入。所谓卞庄刺虎⑥,两 得之势也。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令姚氏胜也,亦不失救邻之名。纵裕得关中, 悬远难守。彼不能守,终为我物。今不劳兵马,坐观成败,斗两虎而收长久之利,上策 也。” 议者犹曰:“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北上岸,则姚军必不出关助我。 扬声西行,意在北进,其势然也。”帝遂从群议,遣长孙嵩据之。战于畔城,为晋将朱超 石所败。帝恨不用浩言。 (选自《北史·崔浩传》) 注:①道武:道武帝,北魏皇帝拓跋珪。②泰常: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年号。③姚泓: 后秦国主,羌族人。④兴:姚泓的父亲姚兴。⑤蠕蠕:少数民族,也叫作“柔然”。⑥卞 庄刺虎:春秋时鲁国大夫卞庄曾让两虎争食相斗,待其一死一伤,然后杀其伤者。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稍.迁著作郎中 稍:稍微,略微。 B.道武季年..,威严颇峻。 季年:晚年。 C.劲躁之人,不顾后患.. 后患:以后的祸患。 D.必德.我假道之惠 德:感激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彼不能守,终为我物 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①道武以其工书,常置左右 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①未若假之水道 ②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D.①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浩博学多才,精通书法,又能坚守节操。在对待刘裕假道伐姚问题上,更表现出他 长于谋划,智略过人。 B.朝廷多数人主张阻截刘裕的军队,主要理由是刘裕伐姚不是真实意图,而是声东击西, 觊觎北魏 C.崔浩认为刘裕伐姚并非借口,他分析了阻刘和纵刘的不同结果,但明元帝因与刘裕有 切齿之仇,未作采纳 D.明元帝未采纳崔浩的建议,而采纳了大臣的意见,派长孙嵩阻截晋军,结果在畔城被 晋军打败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 (2)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译文 (3)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古诗鉴赏 10.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①~②题。(8分) 咏笼莺① (清)纳兰性德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注释]①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 ①本诗题为“咏笼莺”,第三联却写了燕子飞于梁间、鸾鸟在梧桐上筑巢。试分析 这样写的用意。(4分) ②本诗最后一联的“空”字历来为人们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 答
3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①彼不能守,终为.我物 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①道武以.其工书,常置左右 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①未若假之.水道 ②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D.①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崔浩博学多才,精通书法,又能坚守节操。在对待刘裕假道伐姚问题上,更表现出他 长于谋划,智略过人。 B.朝廷多数人主张阻截刘裕的军队,主要理由是刘裕伐姚不是真实意图,而是声东击西, 觊觎北魏。 C.崔浩认为刘裕伐姚并非借口,他分析了阻刘和纵刘的不同结果,但明元帝因与刘裕有 切齿之仇,未作采纳。 D.明元帝未采纳崔浩的建议,而采纳了大臣的意见,派长孙嵩阻截晋军,结果在畔城被 晋军打败。 9.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 。 ⑵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译文: 。 ⑶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译文: 。 三.古诗鉴赏 10.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①~②题。(8 分) 咏笼莺① (清)纳兰性德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注释]①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 ① 本诗题为“咏笼莺”,第三联却写了燕子飞于梁间、鸾鸟在梧桐上筑巢。试分析 这样写的用意。(4 分) 答: 。 ②本诗最后一联的“空”字历来为人们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 分) 答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余与同社诸君子 而为之记,亦以明 (2)亦余心之所善兮, (3)居安思危 (4)顾吾念之, (5)忧劳可以兴国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落花枝头 谢大光 ①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 雨却停了。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 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院子中,一丝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朦 胧的墨绿中,清晰地囚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一管 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②咦,已是春花红褪的初夏,为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 ③循着被雨中润白的碎石小路走去,我猛地记起了杨万里的初夏即事诗:“却是石榴 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近前一看,果然是石榴花。这是四株石榴树,分列在窄窄的 甬道两侧,枝丫交错,搭起了一座花红叶绿的天然门楼。树只有一人高,花却开得十分 繁茂。低头钻进树丛,真像是上元之夜徜徉于灯市之中,前后左右,俯仰四顾,都是火 苗一样燃烧着的石榴花。 ④早就听说石榴树是边开花边结果,花与子并生枝头,十分壮观。如今看去,果真 如此。这满树密密层层的花果,真像是一个姊妹比肩的大家庭,在从花到果的生长过程 中,呈现出变化微妙的千姿百态一一有的蓓蕾婷立,含苞待放:有的半开半合,微露金 蕊:有的翩然怒放,喷红流彩:有的花瓣已落,子实新萌;也有花萼圆鼓鼓地胀起,果 实已初具规模,挺在枝头随风摇曳 ⑤啊,这些正在开放的花朵、正在成熟的果实,多像一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 子。可是,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点点水珠洒落下来。这是花儿果儿们的泪水吗?水珠 洒落地上,地上是一片落花的世界。是了,花果洒泪是在向落花依依惜别,是在感激花 落的深情。落花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那么坦然,那么安宁,火红的花瓣在雨水中浸 得发胀,将黑黑的泥土染成一片绯色。我第一次注意到落花景象是这般壮丽,一种内在 的美好情操震颤着我的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定庵的心和落花可 谓相通。人常说:开花结果。殊不知,花落了,果实才能成熟。据说有一种火石榴树, 开起花来复瓣繁英,十分好看,却是从来不结果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落花正是新生 的标志,实在值得大书特书
4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余与同社诸君子, ,而为之记,亦以明 , 。 (2)亦余心之所善兮, 。 (3)居安思危, 。 (4)顾吾念之, , 。 (5)忧劳可以兴国, 。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落花枝头 谢大光 ①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 雨却停了。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 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院子中,一丝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朦 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一管 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②咦,已是春花红褪的初夏,为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 ③循着被雨中润白的碎石小路走去,我猛地记起了杨万里的初夏即事诗:“却是石榴 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近前一看,果然是石榴花。这是四株石榴树,分列在窄窄的 甬道两侧,枝丫交错,搭起了一座花红叶绿的天然门楼。树只有一人高,花却开得十分 繁茂。低头钻进树丛,真像是上元之夜徜徉于灯市之中,前后左右,俯仰四顾,都是火 苗一样燃烧着的石榴花。 ④早就听说石榴树是边开花边结果,花与子并生枝头,十分壮观。如今看去,果真 如此。这满树密密层层的花果,真像是一个姊妹比肩的大家庭,在从花到果的生长过程 中,呈现出变化微妙的千姿百态--有的蓓蕾婷立,含苞待放;有的半开半合,微露金 蕊;有的翩然怒放,喷红流彩;有的花瓣已落,子实新萌;也有花萼圆鼓鼓地胀起,果 实已初具规模,挺在枝头随风摇曳。 ⑤啊,这些正在开放的花朵、正在成熟的果实,多像一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 子。可是,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点点水珠洒落下来。这是花儿果儿们的泪水吗?水珠 洒落地上,地上是一片落花的世界。是了,花果洒泪是在向落花依依惜别,是在感激花 落的深情。落花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那么坦然,那么安宁,火红的花瓣在雨水中浸 得发胀,将黑黑的泥土染成一片绯色。我第一次注意到落花景象是这般壮丽,一种内在 的美好情操震颤着我的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定庵的心和落花可 谓相通。人常说:开花结果。殊不知,花落了,果实才能成熟。据说有一种火石榴树, 开起花来复瓣繁英,十分好看,却是从来不结果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落花正是新生 的标志,实在值得大书特书
⑥然而,千百年来,关于落花的诗却多是伤感的,哀婉的。黑暗的时代,狂暴的风 常令未果之花备受挫磨而夭谢,于是,“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就 了千古名句。它们的作者,或是伤春怨女,红颜薄命,或是落魄文人,怀才不遇,只 好将花喻已,抒解愁肠。君不见,《红楼梦》中“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黛玉小姐的一首 葬花词,哭痴了多少人的心。对于摧残人才、践踏新生的社会,这是一个曲折的控诉和 抗争。今天,这样的时代应该是过去了 ⑦细微的簌簌声打断了我的遐想,又是几片飞红飘落下来。“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 黄鹂告诉春”。多情的落花委托黄鹂向春天嘱咐什么呢?请明年再向枝头上看吧,那满树 的繁花硕果就是答案。 12.文中加点的“未果之花”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在本段中应如何理解?(4分) 答 13.第①段中加有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收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4分) 14.文章的第⑤自然段是作者对“落花”的礼赞,“落花”究竟有哪些品格值得作者礼赞 的呢?请分条概括。(6分) 15.文章的③④两个自然段,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石榴花果满枝的景象,而文章的标 题却是“落花枝头”,这样写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6分)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 小题。(18分) (一)、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粗犷与细腻 ①偶然翻阅齐白石的画册,从中得到很大的启示。 ②画册中有不少粗犷的意笔和精细的工笔相结合的画幅。这类作品白石老人画了不 少。它们大抵是某种植物和一两只草虫结合在一起。植物用意笔,草虫用工笔。那些莲 叶、树丛,大抵像泼墨似的,粗犷豪放,好像是用大笔饱蘸了墨汁随便挥洒而成:而那 些蝉、蚱蜢,则画得精细极了,那真是刻意求工画出来的。纤细的触须、翅膀上的脉纹、 虫脚上的钩齿都历历可辨。这些粗犷和细腻的笔墨结合在一起,使它们互相衬托,相得 ③在齐白石的画册中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有一些这类的作品,只画好了一半 这一半不是人们想象的那“容易画”的泼墨植物,而是那些工笔的草虫。显然在画家的
5 ⑥然而,千百年来,关于落花的诗却多是伤感的,哀婉的。黑暗的时代,狂暴的风 雨常令未果之花 ....备受挫磨而夭谢,于是,“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就 成了千古名句。它们的作者,或是伤春怨女,红颜薄命,或是落魄文人,怀才不遇,只 好将花喻已,抒解愁肠。君不见,《红楼梦》中“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黛玉小姐的一首 葬花词,哭痴了多少人的心。对于摧残人才、践踏新生的社会,这是一个曲折的控诉和 抗争。今天,这样的时代应该是过去了。 ⑦细微的簌簌声打断了我的遐想,又是几片飞红飘落下来。“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 黄鹂告诉春”。多情的落花委托黄鹂向春天嘱咐什么呢?请明年再向枝头上看吧,那满树 的繁花硕果就是答案。 12.文中加点的“未果之花”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在本段中应如何理解?(4 分) 答: 13.第①段中加有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收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4 分) 答: 14.文章的第⑤自然段是作者对“落花”的礼赞,“落花”究竟有哪些品格值得作者礼赞 的呢?请分条概括。(6 分) 答: 15.文章的③④两个自然段,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石榴花果满枝的景象,而文章的标 题却是“落花枝头”,这样写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6 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 小题。(18 分) (一)、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粗犷与细腻 ①偶然翻阅齐白石的画册,从中得到很大的启示。 ②画册中有不少粗犷的意笔和精细的工笔相结合的画幅。这类作品白石老人画了不 少。它们大抵是某种植物和一两只草虫结合在一起。植物用意笔,草虫用工笔。那些莲 叶、树丛,大抵像泼墨似的,粗犷豪放,好像是用大笔饱蘸了墨汁随便挥洒而成;而那 些蝉、蚱蜢,则画得精细极了,那真是刻意求工画出来的。纤细的触须、翅膀上的脉纹、 虫脚上的钩齿都历历可辨。这些粗犷和细腻的笔墨结合在一起,使它们互相衬托,相得 益彰。 ③在齐白石的画册中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有一些这类的作品,只画好了一半。 这一半不是人们想象的那“容易画”的泼墨植物,而是那些工笔的草虫。显然在画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