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大附中2009-2010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1至10题为选择题,30分;第11至23题为非选择题, 120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第Ⅱ卷规定的位置。 2.答第1至10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第11至23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直接书写在第∏卷试题卷 4.考试结東后,将答题卡和第Ⅱ卷一并交回。第I卷自己保留,以备评讲 第I卷(共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哂笑(shen) 舞雩(yu) 冠礼(guan) 汗流浃背(jia) B.铿锵(keng)靛青(dng) 跬步(kui) 锲而不舍(qe) C.修葺(qi) 慨叹(kai) 倨傲(ju) 相形见绌(chuo) D.钟磬(qing 蓼蓝(liao) 拙劣(zhuo)如法炮制(pao)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沓无音信图穷匕见披肝沥胆真知卓见 B.再接再厉 愁莫展别出新裁缠绵悱恻 C.厉兵秣马中流砥柱世外桃源坚如磐石 D.破釜沉舟穿流不息海角天涯流言蜚语 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A.黄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其实错了就自己老实承认,倒是可使精神安泰的事情 若文过饰非,反而是最苦痛的勾当。” B.这幅画虽是赝品,但色彩淡雅,意境幽远,若张挂在您的家里,定能使您的居室蓬荜 生辉 C.平板电视的三大阵营当中,背投早已沦为明日黄花,液晶与等离子近两年的竞争显 得尤为激烈。 D.君不见,股民整日盯着电脑目不交睫,扫描大盘伸着脖颈:用眼过度,眼底充血, 结膜发炎,能不患红眼病者有几人哉?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老百姓对一个政党评价的好坏,最大的因素就是腐败。对病人来说,治不好肿瘤保 不住性命;对政党而言,治不了腐败保不住政权
西南师大附中 2009—2010 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 II 卷,第 1 至 10 题为选择题,30 分;第 11 至 23 题为非选择题, 120 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第 II 卷规定的位置。 2.答第 1 至 10 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 11 至 23 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直接书写在第 II 卷试题卷 上。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第 II 卷一并交回。第 I 卷自己保留,以备评讲。 第 I 卷 (共 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哂.笑(shěn) 舞雩.(yú) 冠.礼(guàn) 汗流浃.背(jiā) B.铿.锵(kēng) 靛.青(dìng) 跬.步(kuǐ) 锲.而不舍(qiè) C.修葺.(qì) 慨.叹 (kài) 倨.傲(jù) 相形见绌.(chuò) D.钟磬.(qìng) 蓼.蓝(liào) 拙.劣(zhuó) 如法炮.制(páo) 2.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沓无音信 图穷匕见 披肝沥胆 真知卓见 B.再接再厉 一愁莫展 别出新裁 缠绵悱恻 C.厉兵秣马 中流砥柱 世外桃源 坚如磐石 D.破釜沉舟 穿流不息 海角天涯 流言蜚语 3.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 A.黄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其实错了就自己老实承认,倒是可使精神安泰的事情; 若文过饰非 ....,反而是最苦痛的勾当。” B.这幅画虽是赝品,但色彩淡雅,意境幽远,若张挂在您的家里,定能使您的居室蓬荜.. 生辉..。 C.平板电视的三大阵营当中,背投早已沦为明日黄花 ....,液晶与等离子近两年的竞争显 得尤为激烈。 D.君不见,股民整日盯着电脑目不交睫 ....,扫描大盘伸着脖颈;用眼过度,眼底充血, 结膜发炎,能不患红眼病者有几人哉? 4.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老百姓对一个政党评价的好坏,最大的因素就是腐败。对病人来说,治不好肿瘤保 不住性命;对政党而言,治不了腐败保不住政权
B.美元贬值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美国出口和美国整体经济,但从全球市场看,势 必让受金融危机冲击的其他经济体雪上加霜,并促使其他一些国家货币随之贬值 C.有资料统计,我市分布的爬行动物有85种之多,但是,其中很多物种多年来都未 见其行踪。这些物种是否在重庆已经灭绝,有待进一步核实。 D.令人痛心的是,人类的过度开发,让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破 坏,也就意味着大自然生物链的破坏,最终受威胁的将是处于生物链最顶端的人类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孔子创立的儒学,虽然没有忽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也涉及到老庄“道法自然”的哲 理;但更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从汉唐两千余年以来 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盛行之时。因此,有人说,孔子创立的儒学,可以称为是一种盛世 之学。儒学所涉的主要内容,简要而言就是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 隆礼”就是郑重地遵循礼法。礼教不是孔孑的创造,是先民的文化积淀。最早形成于 文明社会敬天祭祀祖先中,西周时周公制礼作乐,至东周春秋末,社会动荡不安,出现“礼 崩乐坏”的社会无序状态,故孔子倡导“复礼”。“不知礼,无以立也”,“三十而立 孔子认为“知礼”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礼治是社会结构的保证,只有礼治,才能规范人与 人和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秩序。这充分说明礼制就是社会制度,而礼治则是解决社会矛盾的 根据与法则,可见孔子论礼与其政教是合一的,故又有礼教的说法。这种思想对规范汉唐以 来的社会形态、促进社会有序发展,曾产生过积极影响,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重仁”就是主张人应有仁的品格。孔子认为仁的含义,就是人与人之间具有本能的相 互扶持的意义。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得以形成,所以他说“仁者,爱人”。孟子提出“仁 政”的主张,从而说明孔子的仁德,就是“大同社会”的理想信念,这成为自古以来人们追 求社会和谐的美好蓝图 尚中道”的辨证思想,是孔子对自古以来“允执阙中”的发展。中道思想是先哲遗留 的闪光思想。唐尧曾对舜说,若执中即信守中道,四海之内便会避免困穷,天禄便会长存的。 春秋时代,百家争呜,集中于个“治”字,老子倡“守中”,即以柔用中;韩非则倡“法 治”,主张以强用中。孔子认为“中行”者最佳,其次是“狂者”、“狷者”。社会中之三 种人即左中右者,持中者为最佳。同时,孔子认为事物在发展中又有中庸、过、不及三种形 态,而中庸为最佳。而中道是和,和即事物矛盾之对立统一状态,他表示事物之质的规定性, 因此持中的要义,就是要执持事物之质,这也就是“和为贵”之义 总之,孔子一生做出总结古学、兴办私学和创立儒学三件伟业,他的隆礼、重仁和尚中 道的核心思想,均含有积极意义和现代价值,并为国内外有识之士瞩目。1988年一位诺贝 尔奖获得者曾说:“人类如果想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必须汲取中国孔子思想中 的智慧。”这种认识无疑是很有道理的 5.下列对孔子儒学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创立的儒学是在古代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继承也有否定 忽视了“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 B.孔子在其儒学创立中创建了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深化完善了中国古代哲学 思想 C.孔子创立的儒学,自汉唐两千余年以来,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盛行之时。因此, 有人说儒学是一种盛世之学
B.美元贬值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美国出口和美国整体经济,但从全球市场看,势 必让受金融危机冲击的其他经济体雪上加霜,并促使其他一些国家货币随之贬值。 C.有资料统计,我市分布的爬行动物有 85 种之多,但是,其中很多物种多年来都未 见其行踪。这些物种是否在重庆已经灭绝,有待进一步核实。 D.令人痛心的是,人类的过度开发,让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破 坏,也就意味着大自然生物链的破坏,最终受威胁的将是处于生物链最顶端的人类。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孔子创立的儒学,虽然没有忽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也涉及到老庄“道法自然”的哲 理;但更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从汉唐两千余年以来, 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盛行之时。因此,有人说,孔子创立的儒学,可以称为是一种盛世 之学。儒学所涉的主要内容,简要而言就是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 “隆礼”就是郑重地遵循礼法。礼教不是孔子的创造,是先民的文化积淀。最早形成于 文明社会敬天祭祀祖先中,西周时周公制礼作乐,至东周春秋末,社会动荡不安,出现“礼 崩乐坏”的社会无序状态,故孔子倡导“复礼”。“不知礼,无以立也”,“三十而立”。 孔子认为“知礼”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礼治是社会结构的保证,只有礼治,才能规范人与 人和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秩序。这充分说明礼制就是社会制度,而礼治则是解决社会矛盾的 根据与法则,可见孔子论礼与其政教是合一的,故又有礼教的说法。这种思想对规范汉唐以 来的社会形态、促进社会有序发展,曾产生过积极影响,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重仁”就是主张人应有仁的品格。孔子认为仁的含义,就是人与人之间具有本能的相 互扶持的意义。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得以形成,所以他说“仁者,爱人”。孟子提出“仁 政”的主张,从而说明孔子的仁德,就是“大同社会”的理想信念,这成为自古以来人们追 求社会和谐的美好蓝图。 “尚中道”的辨证思想,是孔子对自古以来“允执阙中”的发展。中道思想是先哲遗留 的闪光思想。唐尧曾对舜说,若执中即信守中道,四海之内便会避免困穷,天禄便会长存的。 春秋时代,百家争鸣,集中于一个“治”字,老子倡“守中”,即以柔用中;韩非则倡“法 治”,主张以强用中。孔子认为“中行”者最佳,其次是“狂者”、“狷者”。社会中之三 种人即左中右者,持中者为最佳。同时,孔子认为事物在发展中又有中庸、过、不及三种形 态,而中庸为最佳。而中道是和,和即事物矛盾之对立统一状态,他表示事物之质的规定性, 因此持中的要义,就是要执持事物之质,这也就是“和为贵”之义。 总之,孔子一生做出总结古学、兴办私学和创立儒学三件伟业,他的隆礼、重仁和尚中 道的核心思想,均含有积极意义和现代价值,并为国内外有识之士瞩目。1988 年一位诺贝 尔奖获得者曾说:“人类如果想要在 21 世纪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必须汲取中国孔子思想中 的智慧。”这种认识无疑是很有道理的。 5. 下列对孔子儒学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创立的儒学是在古代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继承也有否定, 忽视了“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 B.孔子在其儒学创立中创建了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深化完善了中国古代哲学 思想。 C.孔子创立的儒学,自汉唐两千余年以来,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盛行之时。因此, 有人说儒学是一种盛世之学
D.孔子创立的儒学,汲取了老庄等哲学思想的智慧,同时又更加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 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受到人们的尊崇 6.下列对孔子儒学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所推崇的“礼教”是西周时周公所创造的,孔子认为“知礼”是立足于社会的 根本,礼治是社会结构的保证,“不知礼,无以立也”。 B.“重仁”就是主张人应有仁的品格。所以孔子倡导“仁者,爱人”,他的“仁政 主张,为我们构建了一幅“大同社会”的美好蓝图。 C.“尚中道”的辩证思想,是孔子对自古以来“允执阙中”的发展。早在春秋时代, 唐尧就曾对舜说,若执中即信守中道,四海之内便会避免困穷,天禄便会长存的。 D.中道思想是先哲所遗留的。以后不同流派又不断充实和发展,孔子认为中道是和, 提出“和为贵”的思想。 7.下列对原文信息的提取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礼教体现了孔子论礼与其政教的合一。历史证明这是规范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关 系秩序的唯一保证。在汉唐以来的社会演变中始终起着积极作用。 B.中道思想体现了古代先哲的思想智慧,孔子认为在社会“左中右”三种人中,“中 庸”之人为最佳,“过与不及”这两种人不能体现“和为贵”的哲学内涵 C.有人认为,人类如果想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向人们贯彻中国孔 子全部的哲学思想。 D.孔子的儒学思想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与其他哲学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今天仍会有它可借鉴的现实价值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父浑,凉州刺史。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 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 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 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取之信然 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毎适浑,俄顷 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 及浑卒于凉州,故吏赙°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戎尝与阮籍饮,时兖州刺史刘 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戎异之,他日问籍日:“彼何如人也? 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戎每与籍为 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戎笑日:“卿辈意亦复易败耳! 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 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征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 然议者尤之。帝谓朝臣日:“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 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D.孔子创立的儒学,汲取了老庄等哲学思想的智慧,同时又更加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 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受到人们的尊崇。 6. 下列对孔子儒学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所推崇的“礼教”是西周时周公所创造的,孔子认为“知礼”是立足于社会的 根本,礼治是社会结构的保证,“不知礼,无以立也”。 B.“重仁”就是主张人应有仁的品格。所以孔子倡导“仁者,爱人”,他的“仁政” 主张,为我们构建了一幅“大同社会”的美好蓝图。 C.“尚中道”的辩证思想,是孔子对自古以来“允执阙中”的发展。早在春秋时代, 唐尧就曾对舜说,若执中即信守中道,四海之内便会避免困穷,天禄便会长存的。 D.中道思想是先哲所遗留的。以后不同流派又不断充实和发展,孔子认为中道是和, 提出“和为贵”的思想。 7. 下列对原文信息的提取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礼教体现了孔子论礼与其政教的合一。历史证明这是规范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关 系秩序的唯一保证。在汉唐以来的社会演变中始终起着积极作用。 B.中道思想体现了古代先哲的思想智慧,孔子认为在社会“左中右”三种人中,“中 庸”之人为最佳,“过与不及”这两种人不能体现“和为贵”的哲学内涵。 C.有人认为,人类如果想要在 21 世纪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向人们贯彻中国孔 子全部的哲学思想。 D.孔子的儒学思想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与其他哲学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今天仍会有它可借鉴的现实价值。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父浑,凉州刺史。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 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① 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 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取之信然。 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 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 及浑卒于凉州,故吏赙②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戎尝与阮籍饮,时兖州刺史刘 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 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戎每与籍为 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戎笑曰:“卿辈意亦复易败耳!” 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 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征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 然议者尤之。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 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性至孝,不拘礼 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 食,哀毁不逾于戎。帝谓刘毅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毅曰:“峤虽寝苫食粥 乃生孝耳。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帝遣医疗之, 并赐药物,又断宾客。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 (节选自《晋书·王戎传》) [注]①虓(xo),怒吼。②赙(fu),赠送财物助人治丧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 坐:犯罪 B.籍每适浑,俄顷辄去 适:往,到 C.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减:不如,比不上 D.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奇:认为……奇异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戎聪明睿智的一组是() ①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 ②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 ③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④故吏赙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 ⑤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⑥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戎小时候视力极佳,看太阳时眼睛不花,裴楷看见后称先赞说:“王戎眼睛有光 芒,就像山崖下的电光。” B.阮籍与王浑、王戎俱为好友。阮籍每次拜访王浑,时间都很短暂,但与王戎交谈的 时间却很长,主要是阮籍认为王戎比王浑清逸可赏 C.王戎不拘礼法,在母亲去世后仍然饮酒吃肉,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拄着 拐杖才能站起来 D.和峤在服丧期间,用礼法约束自己,吃饭限量,皇帝认为和峤哀伤过度,并为此担 忧,但刘毅认为王戎比和峤更让人感到忧虑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性至孝,不拘礼 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 食,哀毁不逾于戎。帝谓刘毅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毅曰:“峤虽寝苫食粥, 乃生孝耳。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帝遣医疗之, 并赐药物,又断宾客。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晋书·王戎传》) [注] ①虓(xiāo),怒吼。②赙(fù),赠送财物助人治丧。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 坐:犯罪 B.籍每适.浑,俄顷辄去 适:往,到 C.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 减:不如,比不上 D.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奇:认为……奇异 9.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戎聪明睿智的一组是( ) ①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 ②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 ③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④故吏赙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 ⑤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⑥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⑤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戎小时候视力极佳,看太阳时眼睛不花,裴楷看见后称先赞说:“王戎眼睛有光 芒,就像山崖下的电光。” B.阮籍与王浑、王戎俱为好友。阮籍每次拜访王浑,时间都很短暂,但与王戎交谈的 时间却很长,主要是阮籍认为王戎比王浑清逸可赏。 C.王戎不拘礼法,在母亲去世后仍然饮酒吃肉,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拄着 拐杖才能站起来。 D.和峤在服丧期间,用礼法约束自己,吃饭限量,皇帝认为和峤哀伤过度,并为此担 忧,但刘毅认为王戎比和峤更让人感到忧虑
西南师大附中2009-2010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丈试题 第Ⅱ卷(共120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3分) (2)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3分) (3)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4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少年游·早行(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诗题为“早行”,诗人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2分 (2)诗人写“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3)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2 13.补出下列空缺的部分。(7分) (1)《寡人之于国也》选自,这部书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_言行 的书。这位思想家名 是 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 (2)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
西南师大附中 2009—2010 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第 II 卷 (共 120 分) 四、(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3 分) 1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 10 分) (1) 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 少年游·早行(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 诗题为“早行”,诗人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诗人写“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2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3. 补出下列空缺的部分。(7 分) (1) 《寡人之于国也》选自________,这部书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_____言行 的 书 。 这 位 思想 家 名 ______, 是 ______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 ________。 (2) 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