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中学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 期中考试卷 年级:高一科目:语文命题人:江洪审题人:孙士虎 第I卷(共36分) (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敕造(chi) 商贾(g) 朱拓(1 少不更事(geng) B.俨然(yan) 蹙缩(cu) 藩篱 转轴拨弦(xuan) C.孝悌(ti) 巉岩( chan)氓隶(meng)锲而不舍(qi) D.笑靥(ye) 炮烙(lu) 阿谀(yu) 纨祷子弟(ku)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雕梁画栋鄙薄 度长挈大 歆享 B.波涛汹涌吞噬 曝十寒 寂寥 C.强弩之末摇曳 揭杆而起 漫游 D.沧海桑田蹂躏 沽名钓誉 缭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囊中羞涩的我,也不能上什么地方去旅行,只能在那暗室的灯光下呆坐。 B.《红楼梦》不仅思想深邃,而且在艺术上也叹为观止,这首先表现在作者善于刻画 人物上 C.你对下级的要求不予理睬,对下级的意见置之度外,对下级的困难视而不见,你不 是一名称职的领导干部 D.巴尔扎克深邃的眼光看到当时封建贵族社会已经日薄西山,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资 产者统治的社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五一”国际劳动节当天,不少市民都趁着放假,和家人、朋友、老人、孩子一起出 游,各地旅游景点游人如织。 B.如今“阿Q一类的“字母词”已遍布汉字文化圈,不但进入了教科书,而且还活跃在 各媒体上 C.认识沙尘暴、了解沙尘暴,是为了从科学的角度达到对沙尘暴进行预防,减少沙尘 暴造成的损失。 D.葛振华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发展本村经济的切入点,考虑 问题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马上就要天黑了,”他说,“一会儿我就要看见哈瓦那的灯火了。如果我往东走得 更远,我会看见从新海滩上射出来的灯光。” B.《锦瑟》是李商隐诗歌中最为难解的一篇,其主旨历来众说纷纭,有悼亡说、恋情 说、自伤身世说等等 C.曹雪芹为什么要写《红楼梦》呢?他在小说的开篇作了说明,那就是追悔已往人生, 纪念当日“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的女性 第1页共10页
第 1 页 共 10 页 荆州中学 2009~2010 学年度下学期 期 中 考 试 卷 年级:高一 科目:语文 命题人:江 洪 审题人:孙士虎 第Ⅰ卷(共 36 分) 一、(共 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敕.造(chì) 商贾.(gǔ) 朱拓.(tà) 少不更.事(gēng) B.俨.然(yǎn) 蹙.缩(cù) 藩.篱(fān) 转轴拨弦.(xuán) C.孝悌.(tì) 巉.岩(chán) 氓.隶(méng) 锲.而不舍(qì) D.笑靥.(yè) 炮烙.(lù) 阿谀.(yú) 纨袴.子弟(kù)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雕梁画栋 鄙薄 度长挈大 歆享 B.波涛汹涌 吞噬 一曝十寒 寂寥 C.强弩之末 摇曳 揭杆而起 漫游 D.沧海桑田 蹂躏 沽名钓誉 缭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 A.囊中羞涩 ....的我,也不能上什么地方去旅行,只能在那暗室的灯光下呆坐。 B.《红楼梦》不仅思想深邃,而且在艺术上也叹为观止 ....,这首先表现在作者善于刻画 人物上。 C.你对下级的要求不予理睬,对下级的意见置之度外 ....,对下级的困难视而不见,你不 是一名称职的领导干部。 D.巴尔扎克深邃的眼光看到当时封建贵族社会已经日薄西山 ....,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资 产者统治的社会。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五一”国际劳动节当天,不少市民都趁着放假,和家人、朋友、老人、孩子一起出 游,各地旅游景点游人如织。 B.如今“阿 Q”一类的“字母词”已遍布汉字文化圈,不但进入了教科书,而且还活跃在 各媒体上。 C.认识沙尘暴、了解沙尘暴,是为了从科学的角度达到对沙尘暴进行预防,减少沙尘 暴造成的损失。 D.葛振华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发展本村经济的切入点,考虑 问题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 ...规范的一项是 ( ) A.“马上就要天黑了,”他说,“一会儿我就要看见哈瓦那的灯火了。如果我往东走得 更远,我会看见从新海滩上射出来的灯光。” B.《锦瑟》是李商隐诗歌中最为难解的一篇,其主旨历来众说纷纭,有悼亡说、恋情 说、自伤身世说等等。 C.曹雪芹为什么要写《红楼梦》呢?他在小说的开篇作了说明,那就是追悔已往人生, 纪念当日“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的女性
D.电影《祝福》有这样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于是 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你觉得增添这个情节妥当吗?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将草炼成油 现在,我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石油过分依赖,会让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及环境 安全遭受威胁。但文明不能因此停下前进的步伐,我们必须找到新的能源来保障世界运输系 统的顺利运转。以非粮原料或农业废弃物为原料转化的液态燃料——纤维素生物燃料有利 于环境安全,技术可行性强,近期内最有希望替代传统化石能源。 生物然料可以用植物或植物制品为原材料。目前第一代生物燃料以可食用作物为原料, 主要包括玉米、大豆(美国)甘蔗(巴西λ用可食用作物制造生物燃料是最简单可行的, 因为把这些可食用作物转化为燃料的技术是现成的。然而,第一代生物燃料并非长久之计, 原因很简单:没有足够的耕地能够满足发达国家10%的液态燃油原料需求 第二代生物燃料主要以纤维素质材料为原料,如富含纤维素、生长迅速的草本植物。可 转化为草油的原料有很多,从木材废料(锯木屑、木质建筑残片)到农业废弃物(玉米秸 秆、小麦茎秆),再到“能源作物”(生长迅速、纤维含量高、专门种植用作草油原料的草本 和木本植物λ这些原料作物耕作成本低、量大,更关键的是,这些作物的种植生产不会干 扰和危及粮食生产。大多数能源作物能够在不能用作农田的边际土地上快速生长。还有一些 能够在被废水或者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生长并净化土壤,如生长周期较短的灌木柳树 纤维素类植物生物质( biomass,指某一系统中全部或特定的生物总量)丰富,能够可 持续地收获,来制造生物燃料。美国农业部和能源部的硏究显示,在不减少作为人类食物 动物饲料及出口生物质份额的前提下,美国每年能够生产13亿吨(干重)生物质。如此大 量的生物质每年至少能够产生1000亿加仑(约3,790亿升)草油,大约相当于每年美国 汽油、柴油消耗总量的一半。放眼全球,每年纤维素类生物质生产量能够转化的生物燃料相 当于340亿~1600亿桶原油,可以超过目前全球毎年30亿桶原油的消耗量。纤维素类生 物质能够转化成仼何类型的燃料,如乙醇、普通汽油、柴油,甚至航空燃油。 现在,量子化学计算模型之类的强大工具的引入,使化学工程师能够在原子水平控制 反应进程。目前科学家将硏究重心集中在如何快速将这种微观尺度的控制级别提升到炼制厂 这样的工业水平。尽管此领域依然处于起步阶段,一些示范工厂已经开始运行,第一个商业 化生物然料炼制厂预计在2011年建成。人类历史上的能源新纪元—草油时代也许很快就 要到来 6.下列关于“生物燃料”的阐述,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一项是() A.使用以非粮原料或农业废弃物为原料转化的生物燃料,有希望缓解对石油的过分依 赖 B第一代生物燃料的技术简单可行,但是没有足够的耕地,因而并非长久之计 C.第二代生物燃料以富含纤维素、生长迅速的草本植物为原料,耕作成本低、量大 D灌木柳树不仅可以作为第二代生物燃料的原料,在生长过程中还可以净化土壤 7.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草油时代也许很快就要到来”的是() A.纤维素生物燃料具有很多优点,近期内最有希望替代传统化石能源。 B.大多数“能源作物”能够在边际土地上生长,不会干扰和危及粮食生产。 C全球每年纤维素类生物质转化的生物燃料已经超过了全球每年的原油消耗量。 D.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用微观尺度的控制级别来建设商业化生物燃料炼制厂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明前进的步伐不会因为过分依赖石油而停滞不前,寻找新能源(如草油)是大势所 趋 B用可食用作物制造生物燃料虽然简单可行,但是耕地的有限会使之影响全球粮食供 第2页共10页
第 2 页 共 10 页 D.电影《祝福》有这样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于是 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你觉得增添这个情节妥当吗? 二、(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将草炼成油 现在,我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石油过分依赖,会让国 家安全、经济安全及环境 安全遭受威胁。但文明不能因此停下前进的步伐,我们必须找到新的能源来保障世界运输系 统的顺利运转。以非粮原料或农业废弃物为原料转化的液态燃料——纤维素生物燃料有利 于环境安全,技术可行性强,近期内最有希望替代传统化石能源。 生物燃料可以用植物或植物制品为原材料。目前,第一代生物燃料以可食用作物为原料, 主要包括玉米、大豆(美国)、甘蔗(巴西)。用可食用作物制造生物燃料是最简单可行的, 因为把这些可食用作物转化为燃料的技术是现成的。然而,第一代生物燃料并非长久之计, 原因很简单:没有足够的耕地能够满足发达国家 10%的液态燃油原料需求。 第二代生物燃料主要以纤维素质材料为原料,如富含纤维素、生长迅速的草本植物。可 转化为草油的原料有很多,从木材废料(锯木屑 、木质建筑残片)到农业废弃物(玉米秸 秆、小麦茎秆),再到“能源作物”(生长迅速、纤维含量高、专门种植用作草油原料的草本 和木本植物)。这些原料作物耕作成本低、量大,更关键的是,这些作物的种植生产不会干 扰和危及粮食生产。大多数能源作物能够在不能用作农田的边际土地上快速生长。还有一些 能够在被废水或者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生长并净化土壤,如生长周期较短的灌木柳树。 纤维素类植物生物质(biomass,指某一系统中全部或特定的生物总量)丰富,能够可 持续地收获,来制造生物燃料。美国农业部和能源部的研究显示,在不减少作为人类食物、 动物饲料及出口生物质份额的前提下,美国每年能够生产 13 亿吨(干重)生物质。如此大 量的生 物质每年至少能够产生 1,000 亿加仑(约 3,790 亿升)草油,大约相当于每年美国 汽油、柴油消耗总量的一半。放眼全球,每年纤维素类生物质生产量能够转化的生物燃料相 当于 340 亿~1,600 亿桶原油,可以超过目前全球每年 30 亿桶原油的消耗量。纤维素类生 物质能够转化成任何类型的燃料,如乙醇、普通汽油、柴油,甚至航空燃油。 现在,量子化学计算模型之类的强大工具的引入,使化学工程师能够在原 子水平控制 反应进程。目前科学家将研究重心集中在如何快速将这种微观尺度的控制级别提升到炼制厂 这样的工业水平。尽管此领域依然处于起步阶段,一些示范工厂已经开始运行,第一个商业 化生物燃料炼制厂预计在 2011 年建成。人类历史上的能源新纪元──草油时代也许很快就 要到来。 6.下列关于“生物燃料”的阐述,与原文意思不符合 ...的一项是( ) A. 使用以非粮原料或农业废弃物为原料转化的生物燃料,有希望缓解对石油的过分依 赖。 B.第一代生物燃料的技术简单可行,但是没有足够的耕地,因而并非长久之计。 C. 第二代生物燃料以富含纤维素、生长迅速的草本植物为原料,耕作成本低、量大。 D.灌木柳树不仅可以作为第二代生物燃料的原料,在生长过程中还可以净化土壤。 7.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草油时代也许很快就要到来”的是( ) A. 纤维素生物燃料具有很多优点,近期内最有希望替代传统化石能源。 B. 大多数“能源作物”能够在边际土地上生长,不会干扰和危及粮食生产。 C.全球每年纤维素类生物质转化的生物燃料已经超过了全球每年的原油消耗量。 D.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用微观尺度的控制级别来建设商业化生物燃料炼制厂。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文明前进的步伐不会因为过分依赖石油而停滞不前,寻找新能源(如草油)是大势所 趋。 B.用可食用作物制造生物燃料虽然简单可行,但是耕地的有限会使之影响全球粮食供
给 C.木材废料、农业废弃物和“ˆ能源作物”都能转化为草油,使第二代生物燃料比第一代 更具优势。 D生物燃料炼制的示范工厂已经开始运行,等到商业化炼制厂建成以后,石油就将退出 能源舞台 三、(共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 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 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 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 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 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 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 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日:“二百年无 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 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 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昊兴以 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 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注]①梅圣俞即梅尧臣(公元1002年公元1060年),北宋著名诗人,欧阳修之友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 达:得志。 B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 放:放逐。 C.困于州县,凡十余年 D.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 凡掇 共取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不得奋见于事业 出语已惊其长老 B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其一犬坐于前 而为穷者之诗 圣俞以疾卒于京师 为击破沛公军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梅圣俞“工于诗”和“不得志”的一组是( 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 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 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 第3页共10页
第 3 页 共 10 页 给。 C. 木材废料、农业废弃物和“能源作物”都能转化为草油,使第二代生物燃料比第一代 更具优势。 D.生物燃料炼制的示范工厂已经开始运行,等到商业化炼制厂建成以后,石油就将退出 能源舞台。 三、(共 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梅圣俞①诗集》序 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 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 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 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 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 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 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 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 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 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 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 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 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注]①梅圣俞即梅尧臣(公元 1002 年~公元 1060 年),北宋著名诗人,欧阳修之友。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 达:得志。 B.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 放:放逐。 C.困于州县,凡.十余年 凡:一共。 D.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 掇:选取。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不得奋见于.事业 出语已惊其.长老 A. B.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其.一犬坐于前 而为.穷者之诗 圣俞以.疾卒于京师 C. D. 为.击破沛公军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梅圣俞“工于诗 ...”和“不得志 ...”的一组是 ( ) 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 A. 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 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 B.
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 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 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 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 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作者提出“穷而后工”这一闪耀千古的诗论,后文的内容多围绕这一观点展开。 B.第二段写“长老”“世人”都惊异于梅尧臣的诗才,这些并非闲笔,从正面肯定了 梅尧臣诗文所取得的成就。 C.三、四两段交代梅圣俞诗集编次的情况,不仅反映了梅圣俞诗作之多,而且表达了作 者对他逝去的哀痛之情。 D.欧阳修为已故挚友梅尧臣的诗集写此序言,重点不在评梅诗,而在对梅一生怀才不 遇表示同情和不平。 第工卷(共114分) 四、(26分) 13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10分) (1)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3分) 译文 (2)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3分) 译文 (3)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4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呜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 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j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3分) 答 (2)词的最后两句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分) 答 15.填空(10分) 第4页共10页
第 4 页 共 10 页 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 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 C. 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 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 D. 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首段作者提出“穷而后工”这一闪耀千古的诗论,后文的内容多围绕这一观点展开。 B. 第二段写“长老”“世人”都惊异于梅尧臣的诗才,这些并非闲笔,从正面肯定了 梅尧臣诗文所取得的成就。 C.三、四两段交代梅圣俞诗集编次的情况,不仅反映了梅圣俞诗作之多,而且表达了作 者对他逝去的哀痛之情。 D. 欧阳修为已故挚友梅尧臣的诗集写此序言,重点不在评梅诗,而在对梅一生怀才不 遇表示同情和不平。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 26 分 ) 13.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10 分) (1)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3 分) 译文: (2)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3 分) 译文: (3)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4 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6 分)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 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3 分) 答: (2)词的最后两句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 分) 答: 15.填空(10 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蜀道难》) (2) ,无复鸡人报晓筹。(《马嵬》) 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5)此情可待成追忆? 。(《锦瑟》)[来源:学科网] (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寡人之于国也》) (7)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8)履至尊而制六合, 威振四海。(《过秦论》 (9)天下云集响应 。(《过秦论》) (10)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师说》) 五、(16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6~19题 伞 汤学春 徒儿功成,拜别师父下山。 师父送至山门 风雨凄迷,山色空濛。 山风拂动师父银髯,撩起师父衣带。师父走了,就如山间一片飘零的黄叶。 这是师父最后一个徒儿,师父再也不会收徒了。师父潜心武功绝技“天罡刀法”的修炼 终生不娶,因而没有子嗣,以后就只有师父一个人孤守寒山了。这也是师父生中最疼爱的 个徒儿,聪明好学,伶俐精明,平日饮食起居待师父如同亲父。师父于是把毕生心血全都 传给了他。此时此刻,师父望着徒儿踽踽而行的背影,心想以后他立足江湖,是可以大有作 为的,因而孤寒凄苦的同时,心中也就有了欣慰。 可是,就在这时候,徒儿回首了 师父一怔 徒儿不该回首,这是武林中的规矩。徒儿回首意味着他对师父还有所求。可是,这位风 烛残年的师父已经一无所有了。 是师徒情份实在难分难舍么? 师父想到这层,心中不快;似这等儿女情长,今后怎生成得大器?却又一热:一日为师 终生为父,何况自己待他如同亲生,这孩子怎能丢舍得下也是人之常情。这么想着,又见那 凄迷冷雨,徒儿可还是光着个脑袋呢!于是一阵心痛,慌忙回身找了把雨伞,给徒儿送去 徒儿在前面断崖边的青石板小道上跪下了 师父热泪盈眶,慌忙上前伸出双手,欲将徒儿扶起 却是扶不起。 师父愕然。 一会儿心里明白了,师父好容易冷静下来,说:“天罡刀法乃我平生绝技,如今你已经 得到了,可以无敌于天下了,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徒儿拜磕在地,说:“师傅曾教我,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相生,徒儿想这天罡 第5页共10页
第 5 页 共 10 页 (1)西当太白有鸟道, 。(《蜀道难》) (2) ,无复鸡人报晓筹。(《马嵬》) (3) ,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4)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5)此情可待成追忆? 。(《锦瑟》)[来源:学科网] (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寡人之于国也》) (7)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8)履至尊而制六合, ,威振四海。(《过秦论》) (9)天下云集响应, 。(《过秦论》) (10)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师说》) 五、(16 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 16~19 题。 伞 汤学春 徒儿功成,拜别师父下山。 师父送至山门。 风雨凄迷,山色空濛。 山风拂动师父银髯,撩起师父衣带。师父走了,就如山间一片飘零的黄叶。 这是师父最后一个徒儿,师父再也不会收徒了。师父潜心武功绝技“天罡刀法”的修炼, 终生不娶,因而没有子嗣,以后就只有师父一个人孤守寒山了。这也是师父一生中最疼爱的 一个徒儿,聪明好学,伶俐精明,平日饮食起居待师父如同亲父。师父于是把毕生心血全都 传给了他。此时此刻,师父望着徒儿踽踽而行的背影,心想以后他立足江湖,是可以大有作 为的,因而孤寒凄苦的同时,心中也就有了欣慰。 可是,就在这时候,徒儿回首了。 师父一怔。 徒儿不该回首,这是武林中的规矩。徒儿回首意味着他对师父还有所求。可是,这位风 烛残年的师父已经一无所有了。 是师徒情份实在难分难舍么? 师父想到这层,心中不快;似这等儿女情长,今后怎生成得大器?却又一热:一日为师 终生为父,何况自己待他如同亲生,这孩子怎能丢舍得下也是人之常情。这么想着,又见那 凄迷冷雨,徒儿可还是光着个脑袋呢!于是一阵心痛,慌忙回身找了把雨伞,给徒儿送去。 徒儿在前面断崖边的青石板小道上跪下了。 师父热泪盈眶,慌忙上前伸出双手,欲将徒儿扶起。 却是扶不起。 师父愕然。 一会儿心里明白了,师父好容易冷静下来,说:“天罡刀法乃我平生绝技,如今你已经 得到了,可以无敌于天下了,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徒儿拜磕在地,说:“师傅曾教我,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相生,徒儿想这天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