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二中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卷两部分,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徐芳 注意:所有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谷题卡中相应的位置,否则,该大题不予 计分。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内审美作为一种与感官型审美相对的审美形态,滥觞于人类审美思想发端期。老子、孔 子、柏拉图等人的思想中都有超越感官型审美而直达内在精神境界审美的表述。老子的最高 审美境界,来自于修道时的“致虚守静”等内心体验过程中岀现的独特的内审美境界。这种 境界被庄子表述为“心斋”、“坐忘”,具有所谓“虚室生白”的内审美效应。就先秦儒家而 言,也有着相同的情况。孔子主张“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和“尽善尽美”,表现出对感官 型审美的充分肯定。但最能代表孔子人生境界和审美境界的还是孔子盛赞他的弟子颜回时所 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个“不改其乐”,是一种 精神境界型的内审美,是一种内乐,备受儒家推崇。古希腊的柏拉图把美的和美本身加以区 别,美的是现实中可以用感官把握的具体对象,而美,则是这种具体对象之后的理念这种 理念具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是具有形而上学意味的本体。柏拉图认为,真正的审美是 人在神灵凭附并回忆自己曾经历过的理念世界之时才产生的。这种灵魂化了的审美也是一种 典型的内审美。内审美具有精神性审美的特征,表现出对于物质欲望的超越。正是这种超越 性,构成了人类审美的最高层次。 内审美是一种源远流长且具有普遍性的审美形态。但中西方之间仍有区别。区别主要在 于超验与非超验上。从柏拉图开始,中经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美学思想,再到现代存在主义的
蚌埠二中2010 -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徐 芳 注意:所有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 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否则,该大题不予 计分。 第Ⅰ卷 阅读题(共 6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内审美作为一种与感官型审美相对的审美形态,滥觞于人类审美思想发端期。老子、孔 子、柏拉图等人的思想中都有超越感官型审美而直达内在精神境界审美的表述。老子的最高 审美境界,来自于修道时的“致虚守静”等内心体验过程中出现的独特的内审美境界。这种 境界被庄子表述为“心斋”、“坐忘”,具有所谓“虚室生白”的内审美效应。就先秦儒家而 言,也有着相同的情况。孔子主张“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和“尽善尽美”,表现出对感官 型审美的充分肯定。但最能代表孔子人生境界和审美境界的还是孔子盛赞他的弟子颜回时所 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个“不改其乐”,是一种 精神境界型的内审美,是一种内乐,备受儒家推崇。古希腊的柏拉图把美的和美本身加以区 别,美的是现实中可以用感官把握的具体对象,而美,则是这种具体对象之后的理念,这种 理念具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是具有形而上学意味的本体。柏拉图认为,真正的审美是 人在神灵凭附并回忆自己曾经历过的理念世界之时才产生的。这种灵魂化了的审美也是一种 典型的内审美。内审美具有精神性审美的特征,表现出对于物质欲望的超越。正是这种超越 性,构成了人类审美的最高层次。 内审美是一种源远流长且具有普遍性的审美形态。但中西方之间仍有区别。区别主要在 于超验与非超验上。从柏拉图开始,中经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美学思想,再到现代存在主义的
“天地神人共舞”,其内审美主要是超验的,即不以人的现实的经验感觉为转移,而以抽象 理念和信仰反省为核心。相反,中国古代的内审美则兼具超验和非超验即经验两类。 中国古代审美文化与西方古代审美文化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以内乐为上,感官 享乐为下。第二,中国的内乐传统与内在实践传统一致,是内在实践、内在体验的结果。老 子讲“致虛守静,以观其复″,就是通过心理的自我调节,达到“观道″和“览玄”的境界。 庄子的“心斋”和“坐忘”讲求心灵的虚静。这种虚静之说,到了荀子那里就发展成了“虚 而静”理论,而且,这种虚静又与心灵的平和、愉悅相联,产生“心平愉”,则“无万物 之美而可以养乐”的内审美效果。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虽非就审美而言,但正是追求 “内圣”的内在功夫,才使得审美从道德感和功利感中升华岀来,从现实的困境中超越岀来, 从而出现“孔颜乐处″和“吾与点也”的内在精神境界型审美。第三,由于内乐、内审美是 自我内在实践的产物,因而中国人的生命存在和身心自由问题,从来都是一个不需要外力解 决的问题,不像基督教等神学那样需要外来的神的救赎,而是仰赖于自身的感悟、内心的悦 乐和身心的自我解放 中国古代的往圣先贤的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不仅成就了人格理想的完善,而且也成就 了审美的健全发展,是当今社会人们心灵建构、内心和谐的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精神资助, 是我们这个精神存在状态与物质发展水平不和谐时代的一种有益的参照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节) 1.下列关于“内审美”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内审美是指一种古已有之的与感官型审美相对的审美形态 B.内审美表现为人对物质欲望的超越和主体精神境界的提升。 C.内审美是具体对象之后的理念和具有形而上学意味的本体 D.内审美是具有普遍性的审美形态,是人类审美的最高层次。 2.下列关于中、西方古代内审美的区别,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内审美兼具超验和非超验两类,西方古代内审美则主要是超验的 B.中国古代内审美强调内在体验,而西方古代内审美强调抽象理念和信仰反省。 C.中国古代内审美侧重于心灵平和、愉悦的效果,而西方古代内审美则侧重于神力救赎后 的超越
“天地神人共舞”,其内审美主要是超验的,即不以人的现实的经验感觉为转移,而以抽象 理念和信仰反省为核心。相反,中国古代的内审美则兼具超验和非超验即经验两类。 中国古代审美文化与西方古代审美文化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以内乐为上,感官 享乐为下。第二,中国的内乐传统与内在实践传统一致,是内在实践、内在体验的结果。老 子讲“致虚守静,以观其复”,就是通过心理的自我调节,达到“观道”和“览玄”的境界。 庄子的“心斋”和“坐忘”讲求心灵的虚静。这种虚静之说,到了荀子那里就发展成了“虚 一而静”理论,而且,这种虚静又与心灵的平和、愉悦相联,产生“心平愉”,则“无万物 之美而可以养乐”的内审美效果。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虽非就审美而言,但正是追求 “内圣”的内在功夫,才使得审美从道德感和功利感中升华出来,从现实的困境中超越出来, 从而出现“孔颜乐处”和“吾与点也”的内在精神境界型审美。第三,由于内乐、内审美是 自我内在实践的产物,因而中国人的生命存在和身心自由问题,从来都是一个不需要外力解 决的问题,不像基督教等神学那样需要外来的神的救赎,而是仰赖于自身的感悟、内心的悦 乐和身心的自我解放。 中国古代的往圣先贤的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不仅成就了人格理想的完善,而且也成就 了审美的健全发展,是当今社会人们心灵建构、内心和谐的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精神资助, 是我们这个精神存在状态与物质发展水平不和谐时代的一种有益的参照。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节) 1.下列关于“内审美”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 内审美是指一种古已有之的与感官型审美相对的审美形态。 B. 内审美表现为人对物质欲望的超越和主体精神境界的提升。 C. 内审美是具体对象之后的理念和具有形而上学意味的本体。 D. 内审美是具有普遍性的审美形态,是人类审美的最高层次。 2.下列关于中、西方古代内审美的区别,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中国古代内审美兼具超验和非超验两类,西方古代内审美则主要是超验的。 B. 中国古代内审美强调内在体验,而西方古代内审美强调抽象理念和信仰反省。 C. 中国古代内审美侧重于心灵平和、愉悦的效果,而西方古代内审美则侧重于神力救赎后 的超越
D.中国古代内审美是内在实践的结果,而西方古代内审美则不是通过内心活动而是借助神 力来实现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3分) A.庄子主张“心斋”和“坐忘”,实际上就是要通过个体心理调适达到内审美的效果。 B.孔子盛赞颜回“不改其乐”,体现了古代儒家对内审美的推崇和对感官审美的摒弃。 C.中国古代的往圣先贤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能实现人格理想的完善,有效改变现实 D.从柏拉图开始的“天地神人共舞”的思想,充分体现了理念世界之美和西方内审美的特 征 二、文言类文本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选择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焚驴志 【金】王若虚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①小数, 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云方 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帅闻,以为 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 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箠,亦惟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若乃 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 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 兴师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旱,李中敏请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 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 之愆。嘻,其不然!暴巫投魃②,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 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 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
D. 中国古代内审美是内在实践的结果,而西方古代内审美则不是通过内心活动而是借助神 力来实现。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3 分) A. 庄子主张“心斋”和“坐忘”,实际上就是要通过个体心理调适达到内审美的效果。 B. 孔子盛赞颜回“不改其乐”,体现了古代儒家对内审美的推崇和对感官审美的摒弃。 C. 中国古代的往圣先贤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能实现人格理想的完善,有效改变现实。 D. 从柏拉图开始的“天地神人共舞”的思想,充分体现了理念世界之美和西方内审美的特 征。 二、文言类文本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选择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6 题。 焚 驴 志 【金】王若虚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①小数, 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云方 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帅闻,以为 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 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箠,亦惟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若乃 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 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 兴师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旱,李中敏请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 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 之愆。嘻,其不然!暴巫投魃②,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 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 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
空。人无复议驴。 【注】①厌禳(rang):祭祀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②暴巫投魃(ba):暴,同“曝”,指令巫 婆神汉在太阳地里祁雨,驱赶旱鬼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远迩焦然无主赖 B.求之不得,无所归咎 咎:责怪 C.吾何爱一死 爱:吝啬 D.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杀我而有利于人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①又或指曰:“此旱之由也。 ②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 C.①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 ②农人告余以春及 D.①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一篇寓言小品,赋予白驴以正面的形象特点,它敢于陈情衙府,分析祸福,因古 证今,直斥奸佞,成为正直敢言、有胆有识的人的象征。 B.白驴“乘负驾驭”,劳辱终生,这使人联想到像牲口一样终年辛苦的农夫,但它远非任人 宰割之辈,白驴的形象本身包含着作者为受欺者鸣不平、激愤于世道昏暗的战斗意志 C.白驴最为精辟的见解在于“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 其中“人者可以自求”是白驴见解的核心,贯通上下。 D.文章引用典故来证实自己的议论,托物言志,笔意冷峻,同时运用对比手法,将白驴与 镇阳帅、众人对比,虽肯定了镇阳帅勤政爱民的一面,但对他督下祈雨的做法不满:也揭示 了无知妄测、人云亦云的可惊可骇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厌禳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3分) (2)劳辱以终,吾分然也。(3分) (3)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落索 蒋园和李朝奉
空。人无复议驴。 【注】①厌禳(ráng):祭祀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②暴巫投魃(bá):暴,同“曝”,指令巫 婆神汉在太阳地里祁雨,驱赶旱鬼。 .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远迩.焦然无主赖 迩:近 B. 求之不得,无所归咎. 咎:责怪 C. 吾何爱.一死 爱:吝啬 D. 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 弥:满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 ①杀我而有利于.人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 ①又或指曰:“此旱之.由也。” ②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 C. ①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 ②农人告余以.春及 D. ①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本文是一篇寓言小品,赋予白驴以正面的形象特点,它敢于陈情衙府,分析祸福,因古 证今,直斥奸佞,成为正直敢言、有胆有识的人的象征。 B. 白驴“乘负驾驭”,劳辱终生,这使人联想到像牲口一样终年辛苦的农夫,但它远非任人 宰割之辈,白驴的形象本身包含着作者为受欺者鸣不平、激愤于世道昏暗的战斗意志。 C. 白驴最为精辟的见解在于“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 其中“人者可以自求”是白驴见解的核心,贯通上下。 D. 文章引用典故来证实自己的议论,托物言志,笔意冷峻,同时运用对比手法,将白驴与 镇阳帅、众人对比,虽肯定了镇阳帅勤政爱民的一面,但对他督下祈雨的做法不满;也揭示 了无知妄测、人云亦云的可惊可骇。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厌禳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3 分) (2)劳辱以终,吾分然也。(3 分) (3)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4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 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 8-9 题。 一落索 蒋园和李朝奉
舒亶 正是看花天气,为春醉。醉来却不带花归,诮①不解看花意。 试问此花明媚,将花谁比?只应花好似年年,花不似人憔悴。 〔注〕①诮:简直,全然。 8词的前两句运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春景?请简要说明。前人有云:“好花堪折直须折,莫待 无花空折枝。”而本词作者赏花“却不带花归”,这样写有什么妙处?(4分) 9词的下阙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 (三)名句填空(5分) 10.在横线处写出诗文的原句 (1)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李密《陈情表》) (3)山原旷其盈视 。(王勃《滕王阁序》) (4)怀良辰以孤往,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三、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4题 地球上的王家庄 毕飞宇 队长把鸭子统统交给了我。毎天天一亮我就要来放鸭孑。我把鸭子赶到河里,再沿河赶 到乌金荡。乌金荡是一个好地方,水底下长满了水韭菜。水下的世界是鸭子的天堂,它们的 屁股对着天,脖子伸得很长,在水的下面狼吞虎咽。为什么鸭子要长一只长长的脖子?原因 就在这里。鱼就没有脖子,螃蟹没有,虾也没有。我已经八周岁了。按理说我应当坐在教室 里,听老师们讲刘胡兰的故事、雷锋的故事,可是我不能。我们公社有规定,孩子们十岁上 学,十五岁毕业,一毕业就是一个壮劳力 那些日子父亲突然迷上宇宙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喜欢黑咕隆咚地和那些远方的星星 们呆在一起。父亲站在田埂上,一手拿着手电,一手拿着那本从县城里带回来的《宇宙里有 些什么》。父亲的举动充满了神秘性,他的行动使我相信,宇宙只存在于夜间。父亲的眼睛
舒亶 正是看花天气,为春一醉。醉来却不带花归,诮①不解看花意。 试问此花明媚,将花谁比?只应花好似年年,花不似人憔悴。 〔注〕①诮:简直,全然。 8.词的前两句运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春景?请简要说明。前人有云:“好花堪折直须折,莫待 无花空折枝。”而本词作者赏花“却不带花归”,这样写有什么妙处?(4 分) 9.词的下阙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 分) (三)名句填空(5 分) 10.在横线处写出诗文的原句。 (1) _____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3) 山原旷其盈视,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4) 怀良辰以孤往,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三、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地球上的王家庄 毕飞宇 队长把鸭子统统交给了我。每天天一亮我就要来放鸭子。我把鸭子赶到河里,再沿河赶 到乌金荡。乌金荡是一个好地方,水底下长满了水韭菜。水下的世界是鸭子的天堂,它们的 屁股对着天,脖子伸得很长,在水的下面狼吞虎咽。为什么鸭子要长一只长长的脖子?原因 就在这里。鱼就没有脖子,螃蟹没有,虾也没有。我已经八周岁了。按理说我应当坐在教室 里,听老师们讲刘胡兰的故事、雷锋的故事,可是我不能。我们公社有规定,孩子们十岁上 学,十五岁毕业,一毕业就是一个壮劳力。 那些日子父亲突然迷上宇宙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喜欢黑咕隆咚地和那些远方的星星 们呆在一起。父亲站在田埂上,一手拿着手电,一手拿着那本从县城里带回来的《宇宙里有 些什么》。父亲的举动充满了神秘性,他的行动使我相信,宇宙只存在于夜间。父亲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