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宝山一模 唐多令 (宋)刘过 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糖多令》。 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 秋。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 年游 【注】①刘过:字改之,好龙洲道人。一生屡试不第,怀才不遇。力主抗金,恢 复中原。②安远楼:在今武昌黄鹤山上,又称南楼。当时武昌是南宋和金人交战的前 方 12、下列对小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交代了聚会的时间地点 B.交代了参加聚会的对象 C.交代了写作的社会环境 D.交代了写作该词的原因。 13、下列对词作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重过”点明故地重游,今昔对比,更添凄然之情 以“能几日,又中秋”反衬出故人难以团聚的忧伤。 C.“浑是新愁”包含着忧国伤时之感与自伤身世之慨 D.重过、故人、旧江山、少年等前后呼应,章法谨严。 14、扣住“满”“寒”二字,赏析“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两句。(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8分) 大西洋 (明)沈德符 (1)利玛窦字西泰,以入贡至,因留不去。近以病终于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 在西山。往时予游京师,曾与卜邻,果异人也。 (2)初来即寓香山岙,学华言读华书者凡二十年,比至京,已斑白矣。入都时 在今上庚子年,途经天津,为税监马堂所谁何,尽留其未名之宝,仅以天主像及天主 母像为献。礼部以所称大西洋,为《会典》所不载,难比客部久贡诸夷,姑量赏遣 还。上不听,俾从便僦居。 (3)玛窦自云:其国名欧逻巴,去中国不知几千万里,今琐里诸国,亦称西洋 ④,与中国附近,列于职贡,而实非也。今中土士人授其学者遍宇内,而金陵尤甚 盖天主之教,自是西方一种,释氏所云旁门外道,亦自奇快动人,若以为窥伺中华, 以待风尘之警⑤,失之远矣
1 9 宝山一模 唐 多令 (宋)刘过① 安远楼②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糖多令》。 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 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 年游。 【注】①刘过:字改之,好龙洲道人。一生屡试不第,怀才不遇。力主抗金,恢 复中原。②安远楼:在今武昌黄鹤山上,又称南楼。当时武昌是南宋和金人交战的前 方。 12、下列对小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交代了聚会的时间地点。 B.交代了参加聚会的对象。 C.交代了写作的社会环境。 D.交代了写作该词的原因。 13、下列对词作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重过”点明故地重游,今昔对比,更添凄然之情。 B.以“能几日,又中秋”反衬出故人难以团聚的忧伤。 C.“浑是新愁”包含着忧国伤时之感与自伤身世之慨。 D.重过、故人、旧江山、少年等前后呼应,章法谨严。 14、扣住“满”“寒”二字,赏析“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两句。(4 分) (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5—20 题。(18 分) 大 西洋 (明)沈德符 (1)利玛窦①字西泰,以入贡至,因留不去。近以病终于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 在西山。往时予游京师,曾与卜邻,果异人也。 (2)初来即寓香山岙,学华言读华书者凡二十年,比至京,已斑白矣。入都时 在今上庚子年,途经天津,为税监马堂所谁何,尽留其未名之宝,仅以天主像及天主 母像为献。礼部以所称大西洋,为《会典》② 所不载,难比客部久贡诸夷,姑量赏遣 还。上不听,俾从便僦居。 (3)玛窦自云:其国名欧逻巴,去中国不知几千万里,今琐里③诸国,亦称西洋 ④ ,与中国附近,列于职贡,而实非也。今中土士人授其学者遍宇内,而金陵尤甚。 盖天主之教,自是西方一种,释氏所云旁门外道,亦自奇快动人,若以为窥伺中华, 以待风尘之警⑤ ,失之远矣
【注】①利玛窦(1552-1610):意大利传教士,明朝万历十年来到中国 后因病卒于北京。②《会典》:朝廷职掌制度的书。③琐里:古代南洋群岛上的一个 小国名。④西洋:当时将南海以西沿海各地都称为“西洋”。⑤风尘之警:军事行动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比至京( (2)若以为窥伺中华( 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曾与卜邻( A.选择邻居 B.寻找住所 C.占卜验证 问邻居 (2)为税监马堂所谁何( A.斥责 B.盘问 C.何人所 D.呵护何人 17、第(1)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近以病终于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山。 B.近以病终,于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山。 C.近以病终于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山 D.近以病终,于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山 18、将第(2)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公移敕书曰:“使各欲求所自快,是一郡百太守也,何得然哉!”下吏畏之,豪 强摄服,然亦以此见废 19、根据文中内容推测,利玛窦是意大利人,为何自称自己来自大西洋?(4分) 20、根据第(3)段内容,概括利玛窦给中国带来的影响。(2分) 【答案】 16.(1).等到(2).暗中观察,觊觎 17.A 19.礼部因为(他)所称的大西洋,是《会典》中所没有记载的,很难与客部中其它各个长 久朝贡的国家相比较,应该酌量赏赐后打发回去。皇上不同意这种意见,让(利玛窦)就便 租屋居住下来。 当时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非常有限,对意大利乃至欧洲都一无所知,只能捋南海以西的 地方统称为西洋。自称来自大西洋,既便于中国人认同、接受:又能与其它西洋诸国区别开
【注】①利玛窦(1552—1610):意大利传教士,明朝万历十年来到中国。 后因病卒于北京。②《会典》:朝廷职掌制度的书。③琐里:古代南洋群岛上的一个 小国名。④西洋:当时将南海以西沿海各地都称为“西洋”。⑤风尘之警:军事行动。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 (1)比至京( ) (2)若以为窥伺中华( )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 分) (1)曾与卜邻( ) A.选择邻居 B.寻找住所 C.占卜验证 D.询 问邻居 (2)为税监马堂所谁何( ) A. 斥 责 B. 盘 问 C. 何 人 所 为 D.呵护何人 17、第(1)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近以病终于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山。 B.近以病终,于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山。 C.近以病终于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山。 D.近以病终,于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山 。 18、将第(2)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 分) 公移敕书曰:“使各欲求所自快,是一郡百太守也,何得然哉!”下吏畏之,豪 强摄服,然亦以此见废。 19、根据文中内容推测,利玛窦是意大利人,为何自称自己来自大西洋?(4 分) 20、根据第(3)段内容,概括利玛窦给中国带来的影响。(2 分) 【答案】 16. (1). 等到 (2). 暗中观察,觊觎 17. A 18. C 19. 礼部因为(他)所称的大西洋,是《会典》中所没有记载的,很难与客部中其它各个长 久朝贡的国家相比较,应该酌量赏赐后打发回去。皇上不同意这种意见,让(利玛窦)就便 租屋居住下来。 20. 当时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非常有限,对意大利乃至欧洲都一无所知,只能捋南海以西的 地方统称为西洋。自称来自大西洋,既便于中国人认同、接受;又能与其它西洋诸国区别开
来 21.(1)扩大了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2)向中国人传播天主教教义。 【解析】 【16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文言实词大多一词多义,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 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 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 第一句,比至京,意思是等到了京城。比,等,等到。第二句,若以为窥伺中华图谋,如果 以此来窥视中华图谋不轨。窥,暗中观察,觊觎 【17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文言实词大多一词多义,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 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 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 卜,选择:邻,邻居。卜邻,选择邻居。故选A项。 【18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 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 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 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曰”“乎”“于”“而” “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近以病终于邸”意思相 对浅显易懂,意思是他最近因为疾病死在府邸,后面要断开:“上”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 面要断开:“今”是句前的时间状语,前面要断开。故选C项 【19题详解】 本题考査学生本题考査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 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 该题第一句中,以,因为:为,是:难,很难:还,回去:听,同意,采纳:俾,让,使 丛便,就便;僦居 ,租屋居住下来。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 顺流畅。 【20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根据文中内容推测,利玛窦是意大利人, 为何称自己来自大西洋。答题前,先通读文本,读懂文言文内容。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利玛窦 称自己来自大西洋的原因。第三节中,“国名欧罗巴,去中国不知几千万里,今琐里诸国, 亦称西洋,与中国附近,列于职贡,而实非也。今中土士人授其学者逼宇内,而金陵尤甚
来。 21. (1)扩大了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2)向中国人传播天主教教义。 【解析】 【16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文言实词大多一词多义,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 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 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 第一句,比至京,意思是等到了京城。比,等,等到。第二句,若以为窥伺中华图谋,如果 以此来窥视中华图谋不轨。窥,暗中观察,觊觎。 【17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文言实词大多一词多义,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 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 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 卜,选择;邻,邻居。卜邻,选择邻居。故选 A 项。 【18 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 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 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 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 “曰”“乎”“于”“而” “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近以病终于邸”意思相 对浅显易懂,意思是他最近因为疾病死在府邸,后面要断开;“上”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 面要断开;“今”是句前的时间状语,前面要断开。故选 C 项。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 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 该题第一句中,以,因为;为,是;难,很难;还,回去;听,同意,采纳;俾,让,使; 丛便,就便;僦居 ,租屋居住下来。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 顺流畅。 【20 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根据文中内容推测,利玛窦是意大利人, 为何称自己来自大西洋。答题前,先通读文本,读懂文言文内容。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利玛窦 称自己来自大西洋的原因。第三节中,“国名欧罗巴,去中国不知几千万里,今琐里诸国, 亦称西洋,与中国附近,列于职贡,而实非也。今中土士人授其学者逼宇内,而金陵尤甚
利玛窦说他的国家离中国太遥远。当时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非常有限,对意大利乃至欧洲都 一无所知,只能捋南海以西的地方统称为西洋。他自称来自大西洋,既便于中国人认同、接 受:同时又能与其它西洋诸国区别开 【21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阅读文言文和分析概括能力。本题要求根据第③段内容,概括利玛窦给中国带 来的影响。重点阅读该段,理解文意。抓住其中具有评价性的词语来概括,或者抓住叙事性 的文字进行提炼概括。第三节中,“”利玛窦说自己的国家离中国距离遥远,接着又解释了 西洋的相关情况,这扩大了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盖天主之教,自是西方一种,释氏所云 旁内外道,亦自奇快动人。”表明利玛窦带来了天主教,对中国人传播天主教义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8分) ①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更始立,为安乐令。 ②会王郎起,北州扰惑。汉素闻光武长者,独欲归心。乃说太守彭宠,而官属皆欲附王 郎,宠不能夺。汉乃辞出,止外亭,念所以谲众,未知所出。望见道中有一人似儒生者,汉 使人召之,为具食,问以所闻刘公事,大喜。即诈为光武书,移檄渔阳,使生赍以诣宠,令 县以所闻说之,汉复随后入。宠甚然之。于是遣汉将兵与上谷诸将并军而南,所至击斩王郎 将帅。及光武于广阿,拜汉为偏将军。 ③十二年春,汉攻广都,拔之。帝戒汉曰:“成都十余万众,不可轻也。但坚据广都, 须其力疲,乃可击也。”汉自将步骑二万余人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副将刘尚将万余人 屯于江南,相去二十余里。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勃乱!急引兵 还广都。”诏书未到,谢丰袤吉并出攻汉尚不得相救汉兵败走入璧,丰因围之。汉乃召诸将 厉之曰:“今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飨士秣马,闭门三 日不出,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 遂大破之 ④汉性强力,每从征伐,帝未安,恒侧足而言。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帝尝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每当 出师,朝受诏,初无办严之日。及在朝廷,斤斤谨质,形于体貌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宠不能夺( (2)为具食(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给事县为亭长( A.官名B.侍奉C.供职D.处事 (2)汉性强力() A.强大有力B.坚忍有毅力C.勉力、努力D.倔强、强硬 17.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谢丰袁吉并/出攻汉尚/不得相救汉兵/败走入壁 B.谢丰袁吉并出/攻汉尚不得/相救汉兵/败走入壁
利玛窦说他的国家离中国太遥远。当时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非常有限,对意大利乃至欧洲都 一无所知,只能捋南海以西的地方统称为西洋。他自称来自大西洋,既便于中国人认同、接 受;同时又能与其它西洋诸国区别开。 【21 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阅读文言文和分析概括能力。本题要求根据第③段内容,概括利玛窦给中国带 来的影响。重点阅读该段,理解文意。抓住其中具有评价性的词语来概括,或者抓住叙事性 的文字进行提炼概括。第三节中,“”利玛窦说自己的国家离中国距离遥远,接着又解释了 西洋的相关情况,这扩大了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盖天主之教,自是西方一种,释氏所云 旁内外道,亦自奇快动人。”表明利玛窦带来了天主教,对中国人传播天主教义。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5--20 题(18 分) ①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更始立,为安乐令。 ②会王郎起,北州扰惑。汉素闻光武长者,独欲归心。乃说太守彭宠,而官属皆欲附王 郎,宠不能夺。汉乃辞出,止外亭,念所以谲众,未知所出。望见道中有一人似儒生者,汉 使人召之,为具食,问以所闻刘公事,大喜。即诈为光武书,移檄渔阳,使生赍以诣宠,令 县以所闻说之,汉复随后入。宠甚然之。于是遣汉将兵与上谷诸将并军而南,所至击斩王郎 将帅。及光武于广阿,拜汉为偏将军。 ③十二年春,汉攻广都,拔之。帝戒汉曰:“成都十余万众,不可轻也。但坚据广都, 须其力疲,乃可击也。”汉自将步骑二万余人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副将刘尚将万余人 屯于江南,相去二十余里。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勃乱!急引兵 还广都。”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并出攻汉尚不得相救汉兵败走入壁,丰因围之。汉乃召诸将 厉之曰:“今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飨士秣马,闭门三 日不出,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 遂大破之。 ④汉性强力,每从征伐,帝未安,恒侧足而言。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帝尝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每当 出师,朝受诏,初无办严之日。及在朝廷,斤斤谨质,形于体貌。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 (1)宠不能夺.( ) (2)为具.食( )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 分) (1)给事..县为亭长( ) A.官名 B.侍奉 C.供职 D.处事 (2)汉性强力..( ) A.强大有力 B.坚忍有毅力 C.勉力、努力 D.倔强、强硬 17.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谢丰袁吉并/出攻汉尚/不得相救汉兵/败走入壁 . B.谢丰袁吉并出/攻汉尚不得/相救汉兵/败走入壁
C.谢丰袁吉并出攻汉/尚不得相救/汉兵败/走入壁 D.谢丰袁吉并出攻汉尚/不得相救汉/兵败/走入壁 18.把第②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即诈为光武书,移檄渔阳,使生赍以诣宠,使生赍以诣宠,令具以所闻说之,汉复随后入。 19.分析第④段画线部分的作用。(4分) 20.第②段“诈书谲众”和第③段“潜师就尚”除了反映出吴汉善用谋略,还分别反映了吴 汉 和 的特点。(2分) (四)18分 15.(1)夺:裁定,决定取合(2)(2分)具:备办 16.(1)C (2)B(2分) 17C(2分) 18.(6分)答案示例:就伪造了光武的文书,传发文书晓谕渔阳郡,派儒生带着去见彭宠, 让他把所听到的详细地描述出来劝说彭宠,吴汉又随后进入。 19.(4分)答案示例:这句话写光武帝感慨吴汉很能激发人的斗志,说其威重可以匹敌一个 国家,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了吴汉临危不惧、一往无前的气概,表现出帝王对吴汉的高度肯定 和赞赏。(如果从结构作用角度回答,也可酌情给1分) 20.(2分)答案示例:权变有术(处事灵活、善于变通)临危不乱(沉着冷静) 评分说明:每空一分。次序不能颠倒。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6分) (1)乙丑,上(唐太宗)问房玄龄、萧曰:“隋文帝何如主也?”对曰:“文帝勤于 为治,每临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论事,卫士传餐而食;虽性非仁厚,亦励精之主 也。”上曰:“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 事皆自决,不任群臣。天下至广,一日万机,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一一中理!郡臣既知主意 唯取决受成,虽有有愆违,莫敢谏争,此所以二世而亡也。朕则不然。择夭下贤才,寘之百 官,使思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奏闻。有功则赏,有罪则刑,谁敢不竭心力 以修职业,何忧天下之不治乎!”因敕百司:“自今诏敕行下有未便者,皆应执奏,毋得阿 从,不尽己意。 (2)康国求内附。上曰:“前代帝王,好招来绝域,以求服远之名,无益于用而糜弊 百姓。今康国内附,傥有急难,于义不得不救。师行万里,岂不疲劳!劳百姓以取虚名,朕 不为也。”遂不受。 (3)初,上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对曰 “史官不虛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上曰:“朕之为心,异于前世帝 王。欲自观国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公可撰次以闻。”谏议大夫朱子奢上言:“陛 下圣德在躬,举无过事,史官所述,义归尽善。陛下独览《起居》,于事无失,若以此法传 示子孙,窃恐曾、玄之后,或非上智,饰非护短,史官必不免刑诛。如此,则莫不希风顺旨
C.谢丰袁吉并出攻汉/尚不得相救/汉兵败/走入壁 D.谢丰袁吉并出攻汉尚/不得相救汉/兵败/走入壁 18.把第②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即诈为光武书,移檄渔阳,使生赍以诣宠,使生赍以诣宠,令具以所闻说之,汉复随后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分析第④段画线部分的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②段“诈书谲众”和第③段“潜师就尚”除了反映出吴汉善用谋略,还分别反映了吴 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特点。(2 分) (四)18 分 15.(1)夺:裁定,决定取舍 (2)(2 分)具:备办 16.(1)C (2)B(2 分) 17.C(2 分) 18.(6 分)答案示例:就伪造了光武的文书,传发文书晓谕渔阳郡,派儒生带着去见彭宠, 让他把所听到的详细地描述出来劝说彭宠,吴汉又随后进入。 19.(4 分)答案示例:这句话写光武帝感慨吴汉很能激发人的斗志,说其威重可以匹敌一个 国家,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了吴汉临危不惧、一往无前的气概,表现出帝王对吴汉的高度肯定 和赞赏。(如果从结构作用角度回答,也可酌情给 1 分) 20.(2 分)答案示例:权变有术(处事灵活、善于变通) 临危不乱(沉着冷静) 评分说明:每空一分。次序不能颠倒。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5——20 题。(16 分) (1)乙丑,上(唐太宗)问房玄龄、萧曰:“隋文帝何如主也?”对曰:“文帝勤于 为治,每临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论事,卫士传餐而食;虽性非仁厚,亦励精之主 也。”上曰:“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 事皆自决,不任群臣。天下至广,一日万机,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一一中.理!郡臣既知主意, 唯取决受成,虽有有愆违,莫敢谏争,此所以二世而亡也。朕则不然。择天下贤才,寘之百 官,使思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奏闻。有功则赏,有罪则刑,谁敢不竭心力 以修职业,何忧天下之不治乎!”因敕百司:“自今诏敕行下有未便者,皆应执奏,毋得阿 从,不尽己意。” (2)康国求内附。上曰:“前代帝王,好招来绝域,以求服远之名,无益于用而糜弊.. 百姓。今康国内附,傥有急难,于义不得不救。师行万里,岂不疲劳!劳百姓以取虚名,朕 不为也。”遂不受。 (3)初,上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对曰: “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上曰:“朕之为心,异于前世帝 王。欲自观国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公可撰次以闻。”谏议大夫朱子奢上言:“陛 下圣德在躬,举.无过事,史官所述,义.归尽善。陛下独览《起居》,于事无失,若以此法传 示子孙,窃恐曾、玄之后,或非上智,饰非护短,史官必不免刑诛。如此,则莫不希风顺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