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12届高中毕业班考前检测(二) 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水画由来已久。早在六朝,就有一些谈论山水的画论和“峰岫晓嶷,云林森渺 (宗炳《画山水序》)的具体描述。但究竟如何,已难知晓。如从传为顾恺之的 《洛神赋图》、《女史箴》等摹本中的山树背景和敦煌壁画的情况看,当时所谓 山水,无论是形象、技法、构图,大概比当时的山水诗水平还要低。不但非常笨 拙,山峦若土堆,树木如拳臂,而且主要仍是作为人事环境的背景、符号,与人 物、车马、神怪因素交杂在一起的。《历代名画记》所说,“其画山水,则群峰 之势,若钿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映带其地,列植 之状,则若伸臂布指”云云,相当符合实际。这里还谈不上作为独立审美意义的 山水风景画。 隋、唐有所发展,但变化似乎不大。被题为《展子虔游春图》的山水大概是伪品 并非隋作。根据文献记载,直到初唐也仍然是“状石……如冰澌斧刃,绘树则刷 脉镂叶,,功倍俞出,不胜其色。”(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情况开始出现重 要变化,看来是在盛唐,所谓“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所谓“李思训 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所谓“所画掩障,夜闻水声”等等论述、传说, 当有所依据。主要作为宗教画家的吴道子在山水画上有重大独创,“吴带当风” 的线的艺术大概在山水领域里也开创出一个新领域。后人说吴“有笔而无墨”。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说:“吴生每画,落笔便去,多琰与张藏布色田”,这种 重线条而不重色彩的基本倾向扩展到山水领域,对后世起了重要影响。 山水画的真正独立,似应在中唐前后。随着社会生活的重要变化和宗教意识的逐 渐衰淡,人世景物从神的笼罩下慢慢解放出来,日渐获得了自己的现实性格。正 如人物、牛马从宗教艺术中分化出来而有了专门画家一样,山水、树石、花鸟也 当作独立的审美对象而被抒写赞颂,获得了自己的性格,不再只是作为人事的背 景、环境而已了。但比起人物(如仕女)、牛马来,山水景物作为艺术的主要题 材达到成熟的水平,更晚得多。这是因为,人物、牛(农业社会的主要生产资料) 马(战争、行猎、车骑工具,上层人士热爱的对象)显然在社会生活中占有更明 显的地位,与人事关系更为直接,首先从宗教艺术中解脱出来的当然是它们。所 以,如果说仕女牛马是中唐以来的主题和髙峰,那么山水花鸟的成熟和高峰应属 宋代。诚如宋人自己所评论:“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 水林石、花竹禽鸟,则古不及近。”(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本朝画山水之 学,为古今第一。”(邵博《闻见后录》)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 【注】琰:崔琰。他和张藏都是吴道子的学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当时一些谈论山水的画论和对“峰岫”、“云林”的具体描述来看,山水 画最迟应该出现在六朝时,但其画作我们只能想象,难以知晓它的原本面貌
河南省郑州市 2012 届高中毕业班考前检测(二) 语文试题 第 I 卷 阅读题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山水画由来已久。早在六朝,就有一些谈论山水的画论和“峰岫晓嶷,云林森渺” (宗炳《画山水序》)的具体描述。但究竟如何,已难知晓。如从传为顾恺之的 《洛神赋图》、《女史箴》等摹本中的山树背景和敦煌壁画的情况看,当时所谓 山水,无论是形象、技法、构图,大概比当时的山水诗水平还要低。不但非常笨 拙,山峦若土堆,树木如拳臂,而且主要仍是作为人事环境的背景、符号,与人 物、车马、神怪因素交杂在一起的。《历代名画记》所说,“其画山水,则群峰 之势,若钿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映带其地,列植 之状,则若伸臂布指”云云,相当符合实际。这里还谈不上作为独立审美意义的 山水风景画。 隋、唐有所发展,但变化似乎不大。被题为《展子虔游春图》的山水大概是伪品, 并非隋作。根据文献记载,直到初唐也仍然是“状石……如冰澌斧刃,绘树则刷 脉镂叶,,功倍俞出,不胜其色。”(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情况开始出现重 要变化,看来是在盛唐,所谓“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所谓“李思训 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所谓“所画掩障,夜闻水声”等等论述、传说, 当有所依据。主要作为宗教画家的吴道子在山水画上有重大独创,“吴带当风” 的线的艺术大概在山水领域里也开创出一个新领域。后人说吴“有笔而无墨”。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说:“吴生每画,落笔便去,多琰与张藏布色[注]”,这种 重线条而不重色彩的基本倾向扩展到山水领域,对后世起了重要影响。 山水画的真正独立,似应在中唐前后。随着社会生活的重要变化和宗教意识的逐 渐衰淡,人世景物从神的笼罩下慢慢解放出来,日渐获得了自己的现实性格。正 如人物、牛马从宗教艺术中分化出来而有了专门画家一样,山水、树石、花鸟也 当作独立的审美对象而被抒写赞颂,获得了自己的性格,不再只是作为人事的背 景、环境而已了。但比起人物(如仕女)、牛马来,山水景物作为艺术的主要题 材达到成熟的水平,更晚得多。这是因为,人物、牛(农业社会的主要生产资料) 马(战争、行猎、车骑工具,上层人士热爱的对象)显然在社会生活中占有更明 显的地位,与人事关系更为直接,首先从宗教艺术中解脱出来的当然是它们。所 以,如果说仕女牛马是中唐以来的主题和高峰,那么山水花鸟的成熟和高峰应属 宋代。诚如宋人自己所评论:“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 水林石、花竹禽鸟,则古不及近。”(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本朝画山水之 学,为古今第一。”(邵博《闻见后录》)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 改) 【注】琰:崔琰。他和张藏都是吴道子的学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当时一些谈论山水的画论和对“峰岫”、“云林”的具体描述来看,山水 画最迟应该出现在六朝时,但其画作我们只能想象,难以知晓它的原本面貌
B.初期的山水无论是形象、技法、构图都非常笨拙,而且山水景物只是作为人 事环境的背景、符号存在,根本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 C.山水画的真正独立,大概在中唐前后。山水、树石、花鸟被当作独立的审美 对象抒写赞颂,获得了自己的性格,不再只是作为人事的背景、环境了 D.山水景物作为绘画的主要题材而达到成熟水平,比起仕女、牛马来要晚得多。 仕女、牛马是中唐以来的主题和高峰,山水花鸟的成熟和高峰应在宋代。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相传为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等摹本中的山树背景和敦煌壁 画的情况看,六朝时代的山水诗大概比当时的山水画水平要高。 B.“状石……如冰澌斧刃,绘树则刷脉镂叶,功倍俞出,不胜其色。”这一文 献记载说明从隋朝直到初唐山水画的发展十分缓慢,几乎没多大变化。 C.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所说的“吴生每画,落笔便去,多琰与张藏布色” 是对“吴“有笔而无墨”一句的印证,表明吴道子在绘画上有重线条而不重色 彩的倾向。 D.作者引述“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 日之迹”,“所画掩障,夜闻水声”等论述、传说是为了证明吴道子在山水画上 有重大独创。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初,画中的山水是与人物、车马交杂在一起的。人物、牛马因为在社会生 活中占右更明显的地位,与人事关系更为直接,所以先从宗教艺术中解脱了出来。 B.随着社会生活的重要变化和宗教意识的逐渐衰淡,仕女牛马与山水花鸟这些 人世景物日渐走出了神的笼罩获得独立,产生了专门画家,拥有了现实性格。 C.与宗教画、仕女牛马画等艺术形式相比,中国山水画从宗教艺术中解放出来 的时间最晚,这与其重线条不重色彩的艺术倾向形成较晚有关 D.从原文来看,人们的审美趣味和美的理想由佛道人物、仕女牛马转到山水林 石、花竹禽鸟并不偶然,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意识形态变化间接而曲折的反 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曾祖霸,元帝时为侍中。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 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 守姑臧长。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 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 事母孝谨,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躬率妻子,同甘菜茹。时天下未定,士多 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 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 引入见母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成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唯奋无资,单车就路。姑 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 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既至京师, 除武都郡丞
B.初期的山水无论是形象、技法、构图都非常笨拙,而且山水景物只是作为人 事环境的背景、符号存在,根本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 C.山水画的真正独立,大概在中唐前后。山水、树石、花鸟被当作独立的审美 对象抒写赞颂,获得了自己的性格,不再只是作为人事的背景、环境了。 D.山水景物作为绘画的主要题材而达到成熟水平,比起仕女、牛马来要晚得多。 仕女、牛马是中唐以来的主题和高峰,山水花鸟的成熟和高峰应在宋代。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相传为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等摹本中的山树背景和敦煌壁 画的情况看,六朝时代的山水诗大概比当时的山水画水平要高。 B.“状石……如冰澌斧刃,绘树则刷脉镂叶,功倍俞出,不胜其色。”这一文 献记载说明从隋朝直到初唐山水画的发展十分缓慢,几乎没多大变化。 C.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所说的“吴生每画,落笔便去,多琰与张藏布色”, 是对“吴‘有笔而无墨”’一句的印证,表明吴道子在绘画上有重线条而不重色 彩的倾向。 D.作者引述“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 日之迹”,“所画掩障,夜闻水声”等论述、传说是为了证明吴道子在山水画上 有重大独创。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初,画中的山水是与人物、车马交杂在一起的。人物、牛马因为在社会生 活中占右更明显的地位,与人事关系更为直接,所以先从宗教艺术中解脱了出来。 B.随着社会生活的重要变化和宗教意识的逐渐衰淡,仕女牛马与山水花鸟这些 人世景物日渐走出了神的笼罩获得独立,产生了专门画家,拥有了现实性格。 C.与宗教画、仕女牛马画等艺术形式相比,中国山水画从宗教艺术中解放出来 的时间最晚,这与其重线条不重色彩的艺术倾向形成较晚有关。 D.从原文来看,人们的审美趣味和美的理想由佛道人物、仕女牛马转到山水林 石、花竹禽鸟并不偶然,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意识形态变化间接而曲折的反 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7 题。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曾祖霸,元帝时为侍中。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 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 守姑臧长。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 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 事母孝谨,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躬率妻子,同甘菜茹。时天下未定,士多 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 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 引入见母。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成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唯奋无资,单车就路。姑 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 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既至京师, 除武都郡丞
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预以为质。 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郡 多氐人,便习山谷,其大豪齐钟留者,为群氐所信向。奋乃率厉钟留等令要遮抄 击,共为表里。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 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 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 弟奇,游学洛阳。奋以奇经明当仕,上病去官,守约乡间,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孔 奋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财货连毂,弥竟川泽 弥:满 B.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 感:感谢。 C.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 见:被。 D.为政明断,甄善疾非 甄:表彰。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孔奋“力行清洁”的一组是(3分) ①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 ②躬率妻子,同甘菜茹 ③唯奋无资,单车就路 ④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 ⑤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 ⑥上病去官,守约乡间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孔奋年少时跟随刘歆学习《春秋左氏传》,深得刘歆称赏敬服;他与老母幼 弟到河西躲避 王莽之乱,受河西将军窦融邀请代理议曹掾,担任姑臧长 建武八年,被赐爵为关内侯。 B.孔奋侍奉母亲孝顺谨慎,在艰苦的生活中努力给母亲最好的食物。当时天下 未平,士大夫多不重操守,孔奋却力行清洁,坚持树立节操,施政注重仁义平和。 C.孔奋为姑臧长时,因清正廉洁,仁义贤明,而深受当地吏民和少数民族的爱 戴感激:他做武都郡丞时,率领督促当地氐人大豪齐钟留等,拦截抄袭,里应外 合,终于擒获消灭了叛贼隗茂等人。 D.孔奋在武都为府丞时,已深受官民敬重,担任太守后,全郡的人受他影响, 无不注重修行操守。他为政明断,亲美德,仇秽行,郡中称赞他清廉公正。后来 为了给弟弟孔奇让出官位,他就称病辞官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2)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8-9题。 入若耶溪 南朝梁]王籍 艅°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预以为质。 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郡 多氐人,便习山谷,其大豪齐钟留者,为群氐所信向。奋乃率厉钟留等令要遮抄 击,共为表里。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 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 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 弟奇,游学洛阳。奋以奇经明当仕,上病去官,守约乡间,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孔 奋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财货连毂,弥竟川泽 弥:满。 B.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 感:感谢。 C.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 见:被。 D.为政明断,甄善疾非 甄:表彰。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孔奋“力行清洁”的一组是(3 分) ①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 ②躬率妻子,同甘菜茹 ③唯奋无资,单车就路 ④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 ⑤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 ⑥上病去官,守约乡间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孔奋年少时跟随刘歆学习《春秋左氏传》,深得刘歆称赏敬服;他与老母幼 弟到河西躲避 王莽之乱,受河西将军窦融邀请代理议曹掾,担任姑臧长; 建武八年,被赐爵为关内侯。 B.孔奋侍奉母亲孝顺谨慎,在艰苦的生活中努力给母亲最好的食物。当时天下 未平,士大夫多不重操守,孔奋却力行清洁,坚持树立节操,施政注重仁义平和。 C.孔奋为姑臧长时,因清正廉洁,仁义贤明,而深受当地吏民和少数民族的爱 戴感激;他做武都郡丞时,率领督促当地氐人大豪齐钟留等,拦截抄袭,里应外 合,终于擒获消灭了叛贼隗茂等人。 D.孔奋在武都为府丞时,已深受官民敬重,担任太守后,全郡的人受他影响, 无不注重修行操守。他为政明断,亲美德,仇秽行,郡中称赞他清廉公正。后来 为了给弟弟孔奇让出官位,他就称病辞官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2)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8 -9 题。 入若耶溪① [南朝梁]王籍 艅艎②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注】①若耶溪:在会稽若耶山下。这首诗是作者任湘东王萧绎咨议参军时游若 耶溪而作。 ②艅艘( yu uang):古代一种大船。 8.第二联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字分别是哪一个?请简要分析。(5分) 9.若耶溪具有怎样的环境特点?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 (1)长桥卧波,未云何 龙?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杜牧《阿房宫赋》) (2) ,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作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我的大学 侯德云 第一次高考落榜以后,我流下了很多眼泪。爹用粗糙的大手擦去我脸上的泪水, 对我说:“儿呀,咱不哭。咱好好复习复习,明年考上去,啊!” 第二次高考落榜以后,我流下了很多眼泪。爹用他粗糙的大手擦去我脸上的泪水, 对我说:“儿呀,咱不哭。咱好好复习复习,明年考上去,啊 第三次高考落榜以后,我流下了更多眼泪。我对爹说:“爹,我不考了。我笨, 我太笨了,我永远也不会考上大学的。”爹用他那一双粗糙的大手擦去我脸上的 泪水,对我说:“儿呀,咱不哭。咱好好复习复习,明年考上去,啊!” 爹说完这话,就蹲在地上哭了起来。他一边哭着一边说:“儿呀,你不笨。你像 你妈,一点儿都不笨,你一定会考上大学的。” 我妈确实一点儿都不笨。她厌倦了小山沟里的穷日子,一个人悄悄地走了,连声 招呼都不打,爹却从来没有责怪过妈。 那几年的日子简直糟透了。爹为了凑齐我复读的学费,起早贪黑到处打零工,舍 不得吃,舍不得穿,头上的白发越来越多了。他的手掌像砂纸一样,摸到我的脸 上,火辣辣地痛。 我的情况并不比爹好多少。我的心情跟我的学习成绩一样,越来越坏。我对高考 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但是我不敢不考上大学。如果我考不上大学,我爹会受不了 可是,我真的能考上大学吗? 听说高考的分数下来了,我赶到学校去看。只看了一眼我就昏倒了。老师和同学 把我遇到医院,舞弄了很长时间我才醒过来。我号啕大哭。我想我再也没脸去见 爹了。我想我肯定是天底下最大号的笨蛋,复读的时间越长,高考的分数越低。 我想我干脆死掉算了
【注】①若耶溪:在会稽若耶山下。这首诗是作者任湘东王萧绎咨议参军时游若 耶溪而作。 ②艅艎(yú uáng):古代一种大船。 8.第二联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字分别是哪一个?请简要分析。(5 分) 9.若耶溪具有怎样的环境特点?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 分) (1)长桥卧波,未云何 龙? ,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杜牧《阿房宫赋》) (2) ,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吾 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3) ,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作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 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我的大学 侯德云 第一次高考落榜以后,我流下了很多眼泪。爹用粗糙的大手擦去我脸上的泪水, 对我说:“儿呀,咱不哭。咱好好复习复习,明年考上去,啊!” 第二次高考落榜以后,我流下了很多眼泪。爹用他粗糙的大手擦去我脸上的泪水, 对我说:“儿呀,咱不哭。咱好好复习复习,明年考上去,啊!” 第三次高考落榜以后,我流下了更多眼泪。我对爹说:“爹,我不考了。我笨, 我太笨了,我永远也不会考上大学的。”爹用他那一双粗糙的大手擦去我脸上的 泪水,对我说:“儿呀,咱不哭。咱好好复习复习,明年考上去,啊!” 爹说完这话,就蹲在地上哭了起来。他一边哭着一边说:“儿呀,你不笨。你像 你妈,一点儿都不笨,你一定会考上大学的。” 我妈确实一点儿都不笨。她厌倦了小山沟里的穷日子,一个人悄悄地走了,连声 招呼都不打,爹却从来没有责怪过妈。 那几年的日子简直糟透了。爹为了凑齐我复读的学费,起早贪黑到处打零工,舍 不得吃,舍不得穿,头上的白发越来越多了。他的手掌像砂纸一样,摸到我的脸 上,火辣辣地痛。 我的情况并不比爹好多少。我的心情跟我的学习成绩一样,越来越坏。我对高考 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但是我不敢不考上大学。如果我考不上大学,我爹会受不了 的。 可是,我真的能考上大学吗? 听说高考的分数下来了,我赶到学校去看。只看了一眼我就昏倒了。老师和同学 把我遇到医院,舞弄了很长时间我才醒过来。我号啕大哭。我想我再也没脸去见 爹了。我想我肯定是天底下最大号的笨蛋,复读的时间越长,高考的分数越低。 我想我干脆死掉算了
傍晚的时候我回到家里。爹做了一桌很好的饭菜,还买了一瓶白酒。、他肯定把 家里的那只大公鸡杀掉了。至于他从哪里弄到一条鲤鱼,我就猜不出来了 我不知道爹为什么要整这么一桌饭菜。不年不节的,搞什么名堂呢: 爹打开酒瓶,倒了满满两杯酒,对我说:“来来来,咱爷儿俩好好喝两杯。” 我一声不吭,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爹说:“儿呀,今年考得咋样?” 我脱口而出,说了一句连自己也感到吃惊的话:“挺好的,差不多能考上。” 爹咧开嘴巴嘿嘿地笑了起来。他说:“我找算命先生看过了,他说你能考上。我 琢磨着,你肯定能考上。来来来,咱爷儿俩再喝一杯。” 又是一饮而尽。我的泪水下来了,在脸上流得一塌糊涂 爹笑嘻嘻地说:“儿呀,你这是咋的啦?” 我用手胡乱抹了抹自己的脸,说:“我,我是高…高兴的。” 高考录取分数线下来了,我装模作样到学校周围转了一圈儿,连学校的大门都没 有进就回来对爹说:“我的成绩比录取分数线高了不少,兴许能考个好大学 爹笑着点了点头,说:“好,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谎言也在继续。我不敢把真相告诉爹。我怕把真相告诉他 以后,并不好就能要了他的老命。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到了。真不赖,我考上了辽宁大学。通知 书是我在县城的打字社里打印的,印章是我自己用土豆刻的。我在同学那里见过 不少录取通知书,觉得自己造假的本领还不错 我在心里打定了主意,再过几天我就假装去上大学,实际上是出去打工。我不会 让爹给我寄学费的,我会说我在沈阳半工半读挣了不少钱。我甚至还会每个月都 给爹寄一点儿钱回来,我不能再让他过以前的苦日子。我最后要做一件事,是四 年以后,再造一个假毕业证,在爹的面前晃一晃,打个马虎眼就行了 我把录取通知书拿给爹看,爹高兴极了。他挨家挨户把我考上大学的消息告诉村 里的父老乡亲。爹以前是个不爱说话的人,那几天他却变成了一个碎嘴子,见到 谁都爱说话。 我心里很难过,真的很难过。我恨自己 几天后我来到沈阳,找到了辽宁大学,在门口照了一张相,是请附近一家影楼的 摄影师照的,为此我多花了两倍的钱。 我把照片寄给爹,然后就到劳务市场找工作去了。 我的“大学时代”终于开始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爹说完这话,就蹲在地上哭了起来。”爹的泪水里既有对儿子的恨铁不成 钢,也有对儿子辛苦复读的心疼,还有对自己无能为力的自责、愧疚 B.“我的情况并不比爹好多少。”“我的情况”是指我因妈妈离开,爹到处打 零工而无人照顾,不得不艰难生活,心情沮丧,成绩下降。 C.爹找算命先生给儿子算命,这既说明爹对儿子考上大学充满期待,也说明他 在儿子屡屡落榜之后对儿子的信心有所动摇。 D.这篇小说语言朴实生动,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舞弄”“整”“碎嘴 子”“不年不节的”等词语,高度口语化,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E.作家将尽量多的笔墨放在对人物内心激烈冲突的刻面上,在一次接一次的圆 谎中,“我”不断地丧失自我,直到最后都没能从错误中醒悟
傍晚的时候我回到家里。爹做了一桌很好的饭菜,还买了一瓶白酒。、他肯定把 家里的那只大公鸡杀掉了。至于他从哪里弄到一条鲤鱼,我就猜不出来了。 我不知道爹为什么要整这么一桌饭菜。不年不节的,搞什么名堂呢? 爹打开酒瓶,倒了满满两杯酒,对我说:“来来来,咱爷儿俩好好喝两杯。” 我一声不吭,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爹说:“儿呀,今年考得咋样?” 我脱口而出,说了一句连自己也感到吃惊的话:“挺好的,差不多能考上。” 爹咧开嘴巴嘿嘿地笑了起来。他说:“我找算命先生看过了,他说你能考上。我 琢磨着,你肯定能考上。来来来,咱爷儿俩再喝一杯。” 又是一饮而尽。我的泪水下来了,在脸上流得一塌糊涂。 爹笑嘻嘻地说:“儿呀,你这是咋的啦?” 我用手胡乱抹了抹自己的脸,说:“我,我是高……高兴的。” 高考录取分数线下来了,我装模作样到学校周围转了一圈儿,连学校的大门都没 有进就回来对爹说:“我的成绩比录取分数线高了不少,兴许能考个好大学。” 爹笑着点了点头,说:“好,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谎言也在继续。我不敢把真相告诉爹。我怕把真相告诉他 以后,并不好就能要了他的老命。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到了。真不赖,我考上了辽宁大学。通知 书是我在县城的打字社里打印的,印章是我自己用土豆刻的。我在同学那里见过 不少录取通知书,觉得自己造假的本领还不错。 我在心里打定了主意,再过几天我就假装去上大学,实际上是出去打工。我不会 让爹给我寄学费的,我会说我在沈阳半工半读挣了不少钱。我甚至还会每个月都 给爹寄一点儿钱回来,我不能再让他过以前的苦日子。我最后要做一件事,是四 年以后,再造一个假毕业证,在爹的面前晃一晃,打个马虎眼就行了。 我把录取通知书拿给爹看,爹高兴极了。他挨家挨户把我考上大学的消息告诉村 里的父老乡亲。爹以前是个不爱说话的人,那几天他却变成了一个碎嘴子,见到 谁都爱说话。 我心里很难过,真的很难过。我恨自己。 几天后我来到沈阳,找到了辽宁大学,在门口照了一张相,是请附近一家影楼的 摄影师照的,为此我多花了两倍的钱。 我把照片寄给爹,然后就到劳务市场找工作去了。 我的“大学时代”终于开始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爹说完这话,就蹲在地上哭了起来。”爹的泪水里既有对儿子的恨铁不成 钢,也有对儿子辛苦复读的心疼,还有对自己无能为力的自责、愧疚。 B.“我的情况并不比爹好多少。”“我的情况”是指我因妈妈离开,爹到处打 零工而无人照顾,不得不艰难生活,心情沮丧,成绩下降。 C.爹找算命先生给儿子算命,这既说明爹对儿子考上大学充满期待,也说明他 在儿子屡屡落榜之后对儿子的信心有所动摇。 D.这篇小说语言朴实生动,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舞弄”“整”“碎嘴 子”“不年不节的”等词语,高度口语化,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E.作家将尽量多的笔墨放在对人物内心激烈冲突的刻面上,在一次接一次的圆 谎中,“我”不断地丧失自我,直到最后都没能从错误中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