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 2011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满分150 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卷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卷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和其他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人在理智未发达之前 先已有情感;在理智既发达之后,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遺者。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 其中有许多人所共同的成分,也有某个人所特有的成分。这就是说,情感一方面有群性, 方面也有个性,群性是得诸遗传的,是永恒的,不易变化的;个性是成于环境的,是随环境 而变化的。环境随人随时而异,所以人类的情感时时在变化;遗传的倾向为多数人所共同 所以情感在变化之中有不变化者存在。 艺术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性和个性的分别,它在变化之中也有不变化者存在。比如 单拿诗来说,四言、五言、七言、古、律、绝、词的交替是变化,而格律则为变化中的不变 化者。变化就是创造,不变化就是因袭。把不变化者归纳成为原则,就是自然律。这种自然 律可以用为规范律,因为它本来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是只有群性而无个性,只有整齐 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也就不能产生艺术。末流者忘记这个道理,所以往往把格律 变成死板的形式。 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这是事实,但是这决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我 们不能因噎废食。格律不能束缚天才,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如果真是诗人, 格律会受他奴使;如果不是诗人,有格律他的诗固然腐滥,无格律它也还是腐滥
河南省郑州市 2011 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 150 分,满分 150 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卷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卷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诗和其他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人在理智未发达之前 先已有情感;在理智既发达之后,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 其中有许多人所共同的成分,也有某个人所特有的成分。这就是说,情感一方面有群性,一 方面也有个性,群性是得诸遗传的,是永恒的,不易变化的;个性是成于环境的,是随环境 而变化的。环境随人随时而异,所以人类的情感时时在变化;遗传的倾向为多数人所共同, 所以情感在变化之中有不变化者存在。 艺术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性和个性的分别,它在变化之中也有不变化者存在。比如 单拿诗来说,四言、五言、七言、古、律、绝、词的交替是变化,而格律则为变化中的不变 化者。变化就是创造,不变化就是因袭。把不变化者归纳成为原则,就是自然律。这种自然 律可以用为规范律,因为它本来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是只有群性而无个性,只有整齐 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也就不能产生艺术。末流者忘记这个道理,所以往往把格律 变成死板的形式。 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这是事实,但是这决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我 们不能因噎废食。格律不能束缚天才,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如果真是诗人, 格律会受他奴使;如果不是诗人,有格律他的诗固然腐滥,无格律它也还是腐滥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艺术须寓整齐于变化。一味齐整,如钟摆摇动声,固 然单调;一味变化,如市场嘈杂声,也还是单调。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从整 齐入手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会使作者在整齐之中求变化以避免单调。从变化入手, 则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他们都从束缚中挣扎得自由,从整齐、 中酝酿出变化。格律是死方法,全赖人能活用。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打到娴熟时虽无心 于球规而自合于球规。在不识球规者看,球手好像纵横如意,略无牵就规范的痕迹;在识球 规者看,他却处处循规蹈矩。姜白石说得好:“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工在格律而妙则 在神髓风骨。 孔夫子自道修养经验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道德家的极境,也是艺术家 的极境。“从心所欲,不逾矩”,艺术的创造活动尽于这七个字了。“从心所欲”者往往“逾 矩”,“不逾矩”者又往往不能“从心所欲”。凡是艺术家都要能打破这个矛盾。孔夫子到快 要死的时候才做到这种境界,可见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大非易事。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书简》) 1.下列关于“格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格律是诗歌中的不变化者,体现的是整齐、规范和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只有整 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格律就会变成死板的形式。 B.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但这并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而是人不能 活用它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C.格律不能束缚天才,天才之作往往工在格律而妙在神髓风骨。格律也不能把庸手提 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即使他遵循了格律,诗歌也仍然腐滥 D.古今大艺术家的创造活动都从格律人手,但后来都达到了脱化格律的境界:是创造 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使他们在整齐之中求变化,避免了单调。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它先于理智而产生,但在理智发达之后,情感又 会受到理智的驱遣 B.艺术是情感的流露,它也有群性和个性之别,讲究寓整齐于变化,但由整齐到变化 易,由变化到整齐难 C.诗歌从四言、五言到七言,从古、律、绝到词,体现的是形式的变化,但它们在音 节上都讲究格律,体现的又是诗歌的共同特点。 D.“从心所欲”和“不逾矩”是一对矛盾,艺术家要打破这个矛盾,做到循格律而能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艺术须寓整齐于变化。一味齐整,如钟摆摇动声,固 然单调;一味变化,如市场嘈杂声,也还是单调。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从整 齐入手,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会使作者在整齐之中求变化以避免单调。从变化入手, 则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他们都从束缚中挣扎得自由,从整齐、 中酝酿出变化。格律是死方法,全赖人能活用。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打到娴熟时虽无心 于球规而自合于球规。在不识球规者看,球手好像纵横如意,略无牵就规范的痕迹;在识球 规者看,他却处处循规蹈矩。姜白石说得好:“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工在格律而妙则 在神髓风骨。 孔夫子自道修养经验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道德家的极境,也是艺术家 的极境。“从心所欲,不逾矩”,艺术的创造活动尽于这七个字了。“从心所欲”者往往“逾 矩”,“不逾矩”者又往往不能“从心所欲”。凡是艺术家都要能打破这个矛盾。孔夫子到快 要死的时候才做到这种境界,可见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大非易事。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书简》) 1.下列关于“格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格律是诗歌中的不变化者,体现的是整齐、规范和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只有整 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格律就会变成死板的形式。 B.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但这并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而是人不能 活用它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C.格律不能束缚天才,天才之作往往工在格律而妙在神髓风骨。格律也不能把庸手提 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即使他遵循了格律,诗歌也仍然腐滥。 D.古今大艺术家的创造活动都从格律人手,但后来都达到了脱化格律的境界;是创造 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使他们在整齐之中求变化,避免了单调。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它先于理智而产生,但在理智发达之后,情感又 会受到理智的驱遣。 B.艺术是情感的流露,它也有群性和个性之别,讲究寓整齐于变化,但由整齐到变化 易,由变化到整齐难。 C.诗歌从四言、五言到七言,从古、律、绝到词,体现的是形式的变化,但它们在音 节上都讲究格律,体现的又是诗歌的共同特点。 D.“从心所欲”和“不逾矩”是一对矛盾,艺术家要打破这个矛盾,做到循格律而能
脱化格律,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它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由遗传得来 不易变化:个性则成于环境,会随着环境而变化 B.作者认为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旨在说明将格律用到出神人化的境界时,就可以 超越格律的束缚而达到自由的创作境界。 C.作者认为一味变化也还是单调,所以他不主张从变化人手,认为变化之上不能再有 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D.“从心所欲,不逾矩”是道德家和艺术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也说明道德与艺术 常常是相关联的,道德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艺术上达到较高的境界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唐俭字茂约,并州晋阳人。父鉴,隋戎州刺史,与高祖善,尝偕典军卫,故俭雅与秦王 游。俭爽迈少绳检,然事亲以孝闻。见隋政浸乱,阴说秦王建大计。高祖尝召访之,俭日 公若外啸豪杰,北招戎狄,右收燕、赵,济河而南,以据秦、雍,汤、武之业也。”及大 将军府开,授记室参军。从定京师,晋昌郡公。 武德初,迁中书侍郎。吕崇茂以夏县反,与刘武周连和。诏永安王孝基、独孤怀恩率兵 致讨。俭以使适至军,会孝基等为武周所虏,俭亦见禽。始,怀恩屯蒲州,阴与部将元君实 谋反,会俱在贼中。君实私语俭日:“独孤尚书将举兵图大事,犹豫不发,故及此。所谓当 断不断而受乱者。”俄而怀恩脱归,诏复守蒲。俭恐必乱,密遣刘世让归白发其谋。会高祖 幸蒲津,舟及中流而世让至,高祖惊,日:“岂非天也『命趋还舟,捕反者,怀恩自杀,余 党皆诛。俄而武周败,亡入突厥。俭封府库、籍兵甲以待秦王。高祖嘉俭身幽辱而不忘朝廷 诏复旧官,许以便宜。尽簿怀恩赀产赐俭。还为天策府长史。 贞观初,使突厥还,太宗谓俭日:“卿观颉利可取乎?”对日:“衔国威灵,庶有成功 四年,驰传往诱使归款,颉利许之,兵懈弛,李靖因袭破之,俭脱身还。 岁余,为民部尚书。从猎洛阳苑,群豕突出于林,帝射四发,辄殪四豕。一豕跃及镫, 俭投马搏之。帝拔剑断豕,顾笑日:“天策长史不见上将击贼邪,何惧之甚?″对日:“汉祖 以马上得之,不以马上治之。陛下神武定四方,岂复快心于一兽?″帝为罢猎
脱化格律,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它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由遗传得来, 不易变化;个性则成于环境,会随着环境而变化。 B.作者认为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旨在说明将格律用到出神人化的境界时,就可以 超越格律的束缚而达到自由的创作境界。 C.作者认为一味变化也还是单调,所以他不主张从变化人手,认为变化之上不能再有 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D.“从心所欲,不逾矩”是道德家和艺术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也说明道德与艺术 常常是相关联的,道德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艺术上达到较高的境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唐俭字茂约,并州晋阳人。父鉴,隋戎州刺史,与高祖善,尝偕典军卫,故俭雅与秦王 游。俭爽迈少绳检,然事亲以孝闻。见隋政浸乱,阴说秦王建大计。高祖尝召访之,俭日: “公若外啸豪杰,北招戎狄,右收燕、赵,济河而南,以据秦、雍,汤、武之业也。”及大 将军府开,授记室参军。从定京师,晋昌郡公。 武德初,迁中书侍郎。吕崇茂以夏县反,与刘武周连和。诏永安王孝基、独孤怀恩率兵 致讨。俭以使适至军,会孝基等为武周所虏,俭亦见禽。始,怀恩屯蒲州,阴与部将元君实 谋反,会俱在贼中。君实私语俭日:“独孤尚书将举兵图大事,犹豫不发,故及此。所谓当 断不断而受乱者。”俄而怀恩脱归,诏复守蒲。俭恐必乱,密遣刘世让归白发其谋。会高祖 幸蒲津,舟及中流而世让至,高祖惊,日:“岂非天也!”命趋还舟,捕反者,怀恩自杀,余 党皆诛。俄而武周败,亡入突厥。俭封府库、籍兵甲以待秦王。高祖嘉俭身幽辱而不忘朝廷, 诏复旧官,许以便宜。尽簿怀恩赀产赐俭。还为天策府长史。 贞观初,使突厥还,太宗谓俭日:“卿观颉利可取乎?”对日:“衔国威灵,庶有成功。” 四年,驰传往诱使归款,颉利许之,兵懈弛,李靖因袭破之,俭脱身还。 岁余,为民部尚书。从猎洛阳苑,群豕突出于林,帝射四发,辄殪四豕。一豕跃及镫, 俭投马搏之。帝拔剑断豕,顾笑日:“天策长史不见上将击贼邪,何惧之甚?”对日:“汉祖 以马上得之,不以马上治之。陛下神武定四方,岂复快心于一兽?”帝为罢猎
俭居官不事事,与宾客纵酒为乐。坐小法,贬光禄大夫。显庆初卒,年七十八,谥日襄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十四》)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高祖善,尝偕典军卫 典:主管。 B.故俭雅与秦王游 雅:平素。 C.衔国威灵,庶有成功 庶:或许。 D.坐小法,贬光禄大夫 坐:因为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唐俭忠于唐室的一组是(3分) ①事亲以孝闻 ②见隋政浸乱,阴说秦王建大计 ③密遣刘世让归白发其谋 ④命趋还舟,捕反者 ⑤身幽辱而不忘朝廷 ⑥一豕跃及镫,俭投马搏之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俭富有政治远见。看到隋室昏乱,他暗中游说秦王建树大业:在受到高祖召见时, 唐俭分析天下大势,为高祖出谋划策。 B.唐俭为人不拘小节。年轻时爽快豪迈,不受约束:后来身居高位,在官任上却不好 处理政事,喜欢与宾客纵酒玩乐 C.唐俭屡建奇功。他曾参与平定京师;在奉命守卫蒲州时,及时发现独孤怀恩的反叛 阴谋,解救了高祖的危难;后来又在击败突厥过程中立下大功 D.唐俭善于因势利导。他跟随太宗打猎时,看到太宗拔剑砍死野猪,趁机劝谏太宗不 要沉溺于打猎而忘了治国之策,太宗为此停止了打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俭以使适至军,会孝基等为武周所虏,俭亦见禽 (2)俄而武周败,亡入突厥。俭封府库、籍兵甲以待秦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莕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干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③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柳宗元与漳州剌史 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因冋属革新派王叔文集团而遭贬
俭居官不事事,与宾客纵酒为乐。坐小法,贬光禄大夫。显庆初卒,年七十八,谥日襄。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十四》)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与高祖善,尝偕典.军卫 典:主管。 B.故俭雅.与秦王游 雅:平素。 C.衔国威灵,庶.有成功 庶:或许。 D.坐.小法,贬光禄大夫 坐:因为。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唐俭忠于唐室的一组是(3 分) ( ) ①事亲以孝闻 ②见隋政浸乱,阴说秦王建大计 ③密遣刘世让归白发其谋 ④命趋还舟,捕反者 ⑤身幽辱而不忘朝廷 ⑥一豕跃及镫,俭投马搏之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唐俭富有政治远见。看到隋室昏乱,他暗中游说秦王建树大业;在受到高祖召见时, 唐俭分析天下大势,为高祖出谋划策。 B.唐俭为人不拘小节。年轻时爽快豪迈,不受约束;后来身居高位,在官任上却不好 处理政事,喜欢与宾客纵酒玩乐。 C.唐俭屡建奇功。他曾参与平定京师;在奉命守卫蒲州时,及时发现独孤怀恩的反叛 阴谋,解救了高祖的危难;后来又在击败突厥过程中立下大功。 D.唐俭善于因势利导。他跟随太宗打猎时,看到太宗拔剑砍死野猪,趁机劝谏太宗不 要沉溺于打猎而忘了治国之策,太宗为此停止了打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俭以使适至军,会孝基等为武周所虏,俭亦见禽。 (2)俄而武周败,亡入突厥。俭封府库、籍兵甲以待秦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①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③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 ①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柳宗元与漳州刺史 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因同属革新派王叔文集团而遭贬
②飐(Zhan,三声):吹动。③文身:身上刺花纹。古时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 8.从全诗来看,作者的茫茫愁思因何而起?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5分) 9.本诗颔联、颈联在写景的角度上有何不同?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 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 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是而己。(韩愈《师说》) (3)予独爱莲之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周 敦颐《爱莲说》)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大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 题卷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面的方框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天的等待 美国厄内斯特海明威 他走进我们房间关窗户的时候,我们还未起床。我见他一副病容,全身哆嗦,脸色苍白 步履缓慢,好像一动就会引起疼痛 怎么啦,宝贝?” 我头痛
②飐 (Zhan,三声):吹动。③文身:身上刺花纹。古时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 8.从全诗来看,作者的茫茫愁思因何而起?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5 分) 9.本诗颔联、颈联在写景的角度上有何不同?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 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 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如 是而已。 (韩愈《师说》) (3)予独爱莲之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周 敦颐《爱莲说》)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 题卷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面的方框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 分) 一天的等待 [美国]厄内斯特·海明威 他走进我们房间关窗户的时候,我们还未起床。我见他一副病容,全身哆嗦,脸色苍白, 步履缓慢,好像一动就会引起疼痛。 “怎么啦,宝贝?” “我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