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四中2013届高三第六次调考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重新认识末代历史 ①钱钟书曾说:“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几个时代一向是相提并论的,文学就说‘唐 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都要说到宋代。”宋代的历 史上,有许多看似矛盾的现象,存在着广阔的认识空间。比如说,中国主要朝代 的创业君主中,真正由职业军人出身的只有赵匡胤。然而,赵宋王朝偏偏以对外 军事作战不竞不振而著称。赵宋朝廷倾向于务实,却造就了许多或严谨或浪漫、 多才多艺、长于思辩的杰出历史人物。对于当时政治局面的特性,有学者批评为 君主专制独裁,也有学者认为是中国帝制阶段中“思想最为自由”的时期。 ②如果把北宋的疆域与自然地理区域叠压到一起,我们会看到,其疆域与东部季 风区的边缘高度重合。东部季风区是传统的农耕地带,西北干旱区则是游牧民族 较为活跃的地区。在中国历史上,如果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势力相对均衡,那 么农耕民族想把统治触角延伸到草原地区、游牧地区不很容易,反之亦然。 ③我们的教科书一直说宋代是个“积贫积弱”的时期。“贫”指国力、财政上 面的贫乏困窘;“弱”指在对外竞争,特别是军事竞争中力量薄弱。但美国学者 费正清认为,北宋与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 中国的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焦点就在宋 代,不管是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被马克思称为“预 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其关键改进期、应用 普及期及向外传播期都是在宋代。美国学者都若贝谈到宋神宗时期,中国的铁产 量在7.5万吨到15万吨之间,相当于1640年英国铁产量的2.5倍到5倍。 世界最早的纸币一一交子,是在北宋出现的。 ④五代八姓十四君,一共只维持了53年。赵匡胤黄袍加身,一般人大概觉得这 只是短命的第六代而已。但是这个王朝稳定了下来,法宝就是“防弊政”,其核 心精神是防微杜渐。宋代科举考试发展出弥封、誊录等技术操作办法,使得主考 官员即使有心照顾,也难以操作 ⑤自古认为务农才是“本”,宋人却提出士农工商皆本业。11世纪前期,非农 业税所占的比重,第一次超过了农业税。法国汉学家谢和耐说,在上层精英和民 众集团之间,出现了一个非常活跃的阶层,就是商人。他们不仅促进都市商业的 繁荣,还使商业的触角延伸到了农村。 ⑥宋代官学充分淡化了学生的身份背景,即便是艰难谋生的下层百姓,也要每日 积攒一两文钱,让儿子将来有机会入学。欧阳修4岁丧父,买不起纸笔,拿芦苇 秆在地上画着学字。范仲淹也是断齑画粥,坚持学业。宋代的书院是对官学的补 充,书院提倡独立于选士、取士的教育理念、学术思想和人生价值。在宋代,科 举落第者或聚徒讲学,或影响公众事务。蒙学不仅教儿童识字,最关键的是把儒 家的理念、价值观、核心思想变成现实的社会规范,传达到百姓中去。 ⑦唐代长安城格局井然、尊卑地位呈现鲜明。开封、临安却没有分隔整齐的坊 市,而是一种街市状态,官府、民户、商家相互混杂。开封海纳百川,城内有各 种宗教活动场所。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曲艺表演等市井文化,在瓦舍、勾栏中 展现雏形
河南省郑州四中 2013 届高三第六次调考语文试题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重新认识宋代历史 ①钱钟书曾说:“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几个时代一向是相提并论的,文学就说‘唐 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都要说到宋代。”宋代的历 史上,有许多看似矛盾的现象,存在着广阔的认识空间。比如说,中国主要朝代 的创业君主中,真正由职业军人出身的只有赵匡胤。然而,赵宋王朝偏偏以对外 军事作战不竞不振而著称。赵宋朝廷倾向于务实,却造就了许多或严谨或浪漫、 多才多艺、长于思辩的杰出历史人物。对于当时政治局面的特性,有学者批评为 君主专制独裁,也有学者认为是中国帝制阶段中“思想最为自由”的时期。 ②如果把北宋的疆域与自然地理区域叠压到一起,我们会看到,其疆域与东部季 风区的边缘高度重合。东部季风区是传统的农耕地带,西北干旱区则是游牧民族 较为活跃的地区。在中国历史上,如果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势力相对均衡,那 么农耕民族想把统治触角延伸到草原地区、游牧地区不很容易,反之亦然。 ③我们的教科书一直说宋代是个“积贫积弱”的时期。 “贫”指国力、财政上 面的贫乏困窘;“弱”指在对外竞争,特别是军事竞争中力量薄弱。但美国学者 费正清认为,北宋与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 中国的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焦点就在宋 代,不管是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被马克思称为“预 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其关键改进期、应用 普及期及向外传播期都是在宋代。美国学者都若贝谈到宋神宗时期,中国的铁产 量在 7.5 万吨到 15 万吨之间,相当于 1640 年英国铁产量的 2.5 倍到 5 倍。 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是在北宋出现的。 ④五代八姓十四君,一共只维持了 53 年。赵匡胤黄袍加身,一般人大概觉得这 只是短命的第六代而已。但是这个王朝稳定了下来,法宝就是“防弊政”,其核 心精神是防微杜渐。宋代科举考试发展出弥封、誊录等技术操作办法,使得主考 官员即使有心照顾,也难以操作。 ⑤自古认为务农才是“本”,宋人却提出士农工商皆本业。11 世纪前期,非农 业税所占的比重,第一次超过了农业税。法国汉学家谢和耐说,在上层精英和民 众集团之间,出现了一个非常活跃的阶层,就是商人。他们不仅促进都市商业的 繁荣,还使商业的触角延伸到了农村。 ⑥宋代官学充分淡化了学生的身份背景,即便是艰难谋生的下层百姓,也要每日 积攒一两文钱,让儿子将来有机会入学。欧阳修 4 岁丧父,买不起纸笔,拿芦苇 秆在地上画着学字。范仲淹也是断齑画粥,坚持学业。宋代的书院是对官学的补 充,书院提倡独立于选士、取士的教育理念、学术思想和人生价值。在宋代,科 举落第者或聚徒讲学,或影响公众事务。蒙学不仅教儿童识字,最关键的是把儒 家的理念、价值观、核心思想变成现实的社会规范,传达到百姓中去。 ⑦唐代长安城格局井然、尊卑地位呈现鲜明。开封、临安却没有分隔整齐的坊、 市,而是一种街市状态,官府、民户、商家相互混杂。开封海纳百川,城内有各 种宗教活动场所。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曲艺表演等市井文化,在瓦舍、勾栏中 展现雏形
⑧如果把宋代放到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唐到宋经历着一个重 要的社会变迁过程。如果予以比较简洁、明确的概括,或许可以归纳为平民化、 世俗化、人文化。它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 建树,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与牵动,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 段 《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节 1.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北宋与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以下不能证 明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对于当时宋朝的政治局面的特性,有人认为是君主专制独裁,也有人认为是 中国帝制阶段中“思想最为自由”的时期 B.三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其关键改进期、应用普及期及向外传播 期都是在宋代 C.宋神宗时期,中国的铁产量在7.5万吨到15万吨之间,相当于1640年英 国铁产量的2.5倍到5倍。 D.不管是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在中国的文献中查考任何一 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其主焦点往往在宋代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北宋的疆域与东部季风区的边缘髙度重合,意在强调北宋和西北干旱区游牧 民族的势力相对均衡,都无法将统治触角延升到对方区域。 B.作者认为宋代国力、财政贫乏困窘,在对外竞争,特别是军事竞争中力量薄 弱,但在科技以及人类文明发展方面贡献巨大。 C.宋代的官学充分淡化了学生的身份,下层百姓的儿子也有机会入学,而宋代 的书院提倡独立于选士、取士的教育理念、学术思想和人生价值,是官学的补充 D.钱钟书认为,在文学、绘画和学术思想等方面都要说到宋代,要充分认识和 正确对待宋代许多看似矛盾的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长安城格局井然,宋代开封、临安却没有分隔整齐的坊、市,而是一种 街市状态,官府、民户、商家相互混杂。 B.赵宋王朝以对外军事作战不竞不振而著称,这是因为由职业军人出身的开国 皇帝赵匡胤在朝廷事务中倾向于务实 C.法国汉学家谢和耐说,宋代商人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阶层,他们不仅促进了都 市商业的繁荣,还使商业触角延伸到了农村 D.宋代蒙学不仅教儿童识字,最关键的是把儒家的理念,价值观、核心思想变 成现实的社会规范,传达到百姓中去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来梁冀字伯卓。为人鸢肩豺目,洞精党眄,口吟舌言,裁能书计。少为贵戚 逸游自恣 永和元年,拜河南尹。冀居职暴恣,多非法,父商所亲客洛阳令吕放,颇与商言 及冀之短,商以让冀,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而恐商知之,乃推疑于放之怨仇, 请以放弟禹为洛阳令,使捕之,尽灭其宗亲、宾客百余人 商薨未及葬,顺帝乃拜冀为大将军,弟侍中不疑为河南尹。及帝崩,冲帝始在襁 褓,太后临朝,诏冀与太傅赵峻、太尉李固参录尚书事。冲帝又崩,冀立质帝。 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冀闻,深恶之
⑧如果把宋代放到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唐到宋经历着一个重 要的社会变迁过程。如果予以比较简洁、明确的概括,或许可以归纳为平民化、 世俗化、人文化。它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 建树,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与牵动,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 段。 (《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节) 1.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北宋与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以下不能证 明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 A.对于当时宋朝的政治局面的特性,有人认为是君主专制独裁,也有人认为是 中国帝制阶段中“思想最为自由”的时期。 B.三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其关键改进期、应用普及期及向外传播 期都是在宋代。 C.宋神宗时期,中国的铁产量在 7.5 万吨到 15 万吨之间,相当于 1640 年英 国铁产量的 2.5 倍到 5 倍。 D.不管是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在中国的文献中查考任何一 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其主焦点往往在宋代。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北宋的疆域与东部季风区的边缘高度重合,意在强调北宋和西北干旱区游牧 民族的势力相对均衡,都无法将统治触角延升到对方区域。 B.作者认为宋代国力、财政贫乏困窘,在对外竞争,特别是军事竞争中力量薄 弱,但在科技以及人类文明发展方面贡献巨大。 C.宋代的官学充分淡化了学生的身份,下层百姓的儿子也有机会入学,而宋代 的书院提倡独立于选士、取士的教育理念、学术思想和人生价值,是官学的补充。 D.钱钟书认为,在文学、绘画和学术思想等方面都要说到宋代,要充分认识和 正确对待宋代许多看似矛盾的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代长安城格局井然,宋代开封、临安却没有分隔整齐的坊、市,而是一种 街市状态,官府、民户、商家相互混杂。 B.赵宋王朝以对外军事作战不竞不振而著称,这是因为由职业军人出身的开国 皇帝赵匡胤在朝廷事务中倾向于务实。 C.法国汉学家谢和耐说,宋代商人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阶层,他们不仅促进了都 市商业的繁荣,还使商业触角延伸到了农村。 D.宋代蒙学不仅教儿童识字,最关键的是把儒家的理念,价值观、核心思想变 成现实的社会规范,传达到百姓中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4---7 题。(19 分) [来 梁冀字伯卓。为人鸢肩豺目,洞精党眄,口吟舌言,裁能书计。少为贵戚, 逸游自恣。 永和元年,拜河南尹。冀居职暴恣,多非法,父商所亲客洛阳令吕放,颇与商言 及冀之短,商以让冀,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而恐商知之,乃推疑于放之怨仇, 请以放弟禹为洛阳令,使捕之,尽灭其宗亲、宾客百余人。 商薨未及葬,顺帝乃拜冀为大将军,弟侍中不疑为河南尹。及帝崩,冲帝始在襁 褓,太后临朝,诏冀与太傅赵峻、太尉李固参录尚书事。冲帝又崩,冀立质帝。 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冀闻,深恶之
遂令左右进鸩加煮饼,帝即日崩。复立桓帝,而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乔,海内嗟 惧,语在《李固传》。 冀用寿①言,多斥夺诸梁在位者,外以谦让,而实崇孙氏宗亲。冒名而为侍中、 卿、校尉、郡守、长吏者十余人,皆贪叨凶淫,各遣私客籍属县富人,被以它罪 闭狱掠拷,使出钱自赎,资物少者夲于死徙。扶风人士孙奋居富而性吝,冀因以 马乘遗之,从贷钱五千万,奋以三千万与之,冀大怒,乃告郡县,认奋母为其守 臧婢,云盗白珠十斛、紫金千斤以叛,遂收考奋兄弟,死于狱中,悉没资财亿七 千余万。 元嘉元年,帝以冀有援立之功,欲崇殊典,乃大会公卿,共议其礼。于 是有司奏冀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礼仪比萧何……·冀犹以所奏礼薄, 意不悦。专擅威柄,凶恣日积,机事大小,莫不咨决之。 不疑好经书,善待十。冀阴疾之,因中常 ,转为光 又讽众 人共荐其子胤为河南尹。不疑自耻兄弟有隙,遂让位归第,与弟蒙闭门自守。冀 不欲令与宾容交通,阴使人变服至门,记往来者。南郡太守马融、江夏太守田明, 初除,过谒不疑,冀讽州郡以它事陷之,皆髡笞徙朔方。融自刺不殊,明遂死于 路 延熹元年,太史令陈授因小黄门徐璜,陈灾异日食之变,咎在大将军, 冀闻之,讽洛阳令收考授,死于狱。帝由此发怒。收冀财货,合三十余万万,以 充王府,用减天下税祖之半。散其苑囿,以业穷民。录诛冀功者,封尚书令尹勋 以下数十人。 节选自《后汉书·梁统列传》) 【注】①寿:人名。全名为孙寿,是梁冀的妻子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裁能书计 “裁”通 B.商以让冀 退让 C.融自刺不 殊 刺”死 讽洛阳令收考授 讽”暗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梁冀身为大将军却极为跋扈的一组是( (3分) ①少为贵戚,逸游自恣 ②吕放颇与商 言及冀之短,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 ③令左右进鸩加煮饼,帝即日崩。 ④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乔 海内嗟惧。 ⑤机事大小,莫不咨决之。 ⑥冀闻之,讽洛阳 令收考授,死于狱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扶风人士孙奋空境富裕却很吝啬,梁冀就赠送给他四匹马,然后向他借钱五 千万
遂令左右进鸩加煮饼,帝即日崩。复立桓帝,而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乔,海内嗟 惧,语在《李固传》。 冀用寿①言,多斥夺诸梁在位者,外以谦让,而实崇孙氏宗亲。冒名而为侍中、 卿、校尉、郡守、长吏者十余人,皆贪叨凶淫,各遣私客籍属县富人,被以它罪, 闭狱掠拷,使出钱自赎,资物少者至于死徙。扶风人士孙奋居富而性吝,冀因以 马乘遗之,从贷钱五千万,奋以三千万与之,冀大怒,乃告郡县,认奋母为其守 臧婢,云盗白珠十斛、紫金千斤以叛,遂收考奋兄弟,死于狱中,悉没资财亿七 千余万。 元嘉元年,帝以冀有援立之功,欲崇殊典,乃大会公卿,共议其礼。于 是有司奏冀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礼仪比萧何……冀犹以所奏礼薄, 意不悦。专擅威柄,凶恣日积,机事大小,莫不咨决之。 不疑好经书,善待士。冀阴疾之,因中常侍白帝,转为光禄勋。又讽众 人共荐其子胤为河南尹。不疑自耻兄弟有隙,遂让位归第,与弟蒙闭门自守。冀 不欲令与宾容交通,阴使人变服至门,记往来者。南郡太守马融、江夏太守田明, 初除,过谒不疑,冀讽州郡以它事陷之,皆髡笞徙朔方。融自刺不殊,明遂死于 路。 延熹元年,太史令陈授因小黄门徐璜,陈灾异日食之变,咎在大将军, 冀闻之,讽洛阳令收考授,死于狱。帝由此发怒。收冀财货,合三十余万万,以 充王府,用减天下税祖之半。散其苑囿,以业穷民。录诛冀功者,封尚书令尹勋 以下数十人。 (节选自《后汉书·梁统列传》) 【注】①寿:人名。全名为孙寿,是梁冀的妻子。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裁能书计 “裁” 通 “才” B.商以让冀 “让” 退让 C.融自刺不 殊 “刺” 死 D.讽洛阳令收考授 “讽” 暗示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梁冀身为大将军却极为跋扈的一组是( ) (3 分) ①少为贵戚,逸游自恣 ②吕放颇与商 言及冀之短,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 ③令左右进鸩加煮饼,帝即日崩。 ④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乔, 海内嗟惧。 ⑤机事大小,莫不咨决之。 ⑥冀闻之,讽洛阳 令收考授,死于狱。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扶风人士孙奋空境富裕却很吝啬,梁冀就赠送给他四匹马,然后向他借钱五 千万
B.梁冀杀了吕放之后,又杀了吕放的弟弟洛阳令吕禹和他们家的宗亲、宾客百 余人。 C.桓帝因为梁冀对自己有援立之功,就想用特别的礼遇来显示他的崇高地位, 可梁冀还觉得礼遇不够优厚,很不高兴。 D.朝廷没收梁冀的全部财产,共获三十多亿,用来充实国家府库,因此减免了 天下百姓一半的租税。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疑好经书,善待土,冀阴疾之,因中常侍白帝,转为光禄勋。(5分) 2)各遣私客籍属县富人,被以它罪,闭狱掠拷,使出钱自赎,资物少者至 于死徙。(5分) 9.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与“情” 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定乎内外之 分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③ 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3)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乙选考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B.梁冀杀了吕放之后,又杀了吕放的弟弟洛阳令吕禹和他们家的宗亲、宾客百 余人。 C.桓帝因为梁冀对自己有援立之功,就想用特别的礼遇来显示他的崇高地位, 可梁冀还觉得礼遇不够优厚,很不高兴。 D.朝廷没收梁冀的全部财产,共获三十多亿,用来充实国家府库,因此减免了 天下百姓一半的租税。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不疑好经书,善待士,冀阴疾之,因中常侍白帝,转为光禄勋。(5 分) (2)各遣私客籍属县富人,被以它罪,闭狱掠拷,使出钱自赎,资物少者至 于死徙。(5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9.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与“情” 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分析。(5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① ,定乎内外之 分, ②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2) ③ , ④ 。挟 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3) ⑤ , ⑥ 。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谁是谁的痛 ①几年来,父亲从没到过儿子所在的城市。因为去一次需步行好几里的山路,然 后坐几个小时的汽车,再坐十几个小时火车。父亲老了,不舍得花钱,况且还有 严重的晕车毛病。当儿子打电话来问能否去参加他的婚礼时,父亲骂道:“混小 子,订日子了才给我说,这样的事就是出国我也得去啊!” ②父亲穿上了那件笔挺的西装,把皮鞋擦了一遍又一遍,看着鞋面上映出他满是 皱纹的脸,嘿嘿地笑。儿子是这个小山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留在了城市, 并且很快成了单位的领导,又找了一个天仙一样的城里媳妇 ③当父亲赶到时,宾馆里早已宾朋满座。儿子亲自开车从火车站把他接来,迅速 穿过出出进进的人群,安排他到了一间安静的小屋里,说:“爸,你坐了这么长 时间的车也累了,就在这里歇歇吧。”父亲连连说:“我大老远来了,应该见见 你的朋友啊!”“今天太忙,以后再说吧!”儿子说着,走了出去,随手把门给 关上了。忽然门又开了,儿子探出一个脑袋,“爸,你别乱跑。”紧接着又是关 门声 ④婚礼在一片祝贺声中进行着,伴随着一阵喧天的锣鼓,司仪走到前面,宣布所 有的亲友就位。然后主婚人证婚人等在接连不断的掌声中送出了自己的祝福。忽 然听到一声:“请新郎父亲讲话!” ⑤“来了!”一个声音传来。人们纷纷扭转头,只见一个乡下老头从后面正拨开 人群急匆匆地往前面来。这时,有的人已经忍不住笑出声来。只见他挽着西装的 袖子,露出了黑黝黝的臂膀。 ⑥新郎慌了,快步走到司仪跟前小声地说了什么。只听司仪道:“由于老爷子 路劳顿,嗓子变得沙哑,但他依然带来了对儿子儿媳最真诚的祝福…”儿子走 到父亲跟前,皱着眉头小声说:“你怎么这个时候出来了?你不会讲话,心里就 没数……”正说着,只听到司仪又高声宣布:“今天,公司的董事长梅先生也来 到了我们的现场……”儿子赶紧离开了父亲,笑容可掬地向梅先生迎去…赶到 前面的父亲僵立在那里,在众人面前挤出了尴尬的笑…… ⑦父亲回家了。他买了好多喜糖分给了乡亲们。晚上,他把妻子的遗像又擦了 遍,说:“老婆子,你交给我的任务完成了。我把咱们的儿子养大,供他上了大 学,如今也娶媳妇了。”然后他后退了一步,整了整那身西装,毕恭毕敬地站在 那里,大声说:“请新郎的父亲讲话!”接着又向前迈了一步,清晰地背出了自 己的贺词。 ⑧就在一个月前,父亲就打听到城里人结婚都要让父母讲话的。父亲是个文盲, 从没到过隆重的场合。他发誓不能给儿子丢脸,他特意找到本乡最有名的教师, 为他写了篇讲话稿,还让人家一句一句地教会他,每天都要背诵一遍。 ⑨父亲对着妻子的遗像一口气背了几遍,背着背着,不觉泪流满面…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加之还要花钱,所以有严重晕车毛病的父亲几年 来一直不愿意去儿子所在的城市 B.打电话问父亲“能否去参加”婚礼时,其实儿子的内心觉得父亲不去也可以, 而父亲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他必须去。 C.第⑥段中,“皱着眉头小声说”这一语言描写,真实地表达出儿子对自己父 亲此刻出现在婚礼现场的尴尬、懊恼和愤怒 D.儿子对父亲是有感情的,他于情于理都觉得父亲应该参加自己的婚礼,但是 他和父亲之间己经有了隔阂,他不了解父亲对儿子的爱
谁是谁的痛 ①几年来,父亲从没到过儿子所在的城市。因为去一次需步行好几里的山路,然 后坐几个小时的汽车,再坐十几个小时火车。父亲老了,不舍得花钱,况且还有 严重的晕车毛病。当儿子打电话来问能否去参加他的婚礼时,父亲骂道:“混小 子,订日子了才给我说,这样的事就是出国我也得去啊!” ②父亲穿上了那件笔挺的西装,把皮鞋擦了一遍又一遍,看着鞋面上映出他满是 皱纹的脸,嘿嘿地笑。儿子是这个小山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留在了城市, 并且很快成了单位的领导,又找了一个天仙一样的城里媳妇。 ③当父亲赶到时,宾馆里早已宾朋满座。儿子亲自开车从火车站把他接来,迅速 穿过出出进进的人群,安排他到了一间安静的小屋里,说:“爸,你坐了这么长 时间的车也累了,就在这里歇歇吧。”父亲连连说:“我大老远来了,应该见见 你的朋友啊!”“今天太忙,以后再说吧!”儿子说着,走了出去,随手把门给 关上了。忽然门又开了,儿子探出一个脑袋,“爸,你别乱跑。”紧接着又是关 门声。 ④婚礼在一片祝贺声中进行着,伴随着一阵喧天的锣鼓,司仪走到前面,宣布所 有的亲友就位。然后主婚人证婚人等在接连不断的掌声中送出了自己的祝福。忽 然听到一声:“请新郎父亲讲话!” ⑤“来了!”一个声音传来。人们纷纷扭转头,只见一个乡下老头从后面正拨开 人群急匆匆地往前面来。这时,有的人已经忍不住笑出声来。只见他挽着西装的 袖子,露出了黑黝黝的臂膀。 ⑥新郎慌了,快步走到司仪跟前小声地说了什么。只听司仪道:“由于老爷子一 路劳顿,嗓子变得沙哑,但他依然带来了对儿子儿媳最真诚的祝福……”儿子走 到父亲跟前,皱着眉头小声说:“你怎么这个时候出来了?你不会讲话,心里就 没数……”正说着,只听到司仪又高声宣布:“今天,公司的董事长梅先生也来 到了我们的现场……”儿子赶紧离开了父亲,笑容可掬地向梅先生迎去……赶到 前面的父亲僵立在那里,在众人面前挤出了尴尬的笑…… ⑦父亲回家了。他买了好多喜糖分给了乡亲们。晚上,他把妻子的遗像又擦了一 遍,说:“老婆子,你交给我的任务完成了。我把咱们的儿子养大,供他上了大 学,如今也娶媳妇了。”然后他后退了一步,整了整那身西装,毕恭毕敬地站在 那里,大声说:“请新郎的父亲讲话!”接着又向前迈了一步,清晰地背出了自 己的贺词。 ⑧就在一个月前,父亲就打听到城里人结婚都要让父母讲话的。父亲是个文盲, 从没到过隆重的场合。他发誓不能给儿子丢脸,他特意找到本乡最有名的教师, 为他写了篇讲话稿,还让人家一句一句地教会他,每天都要背诵一遍。 ⑨父亲对着妻子的遗像一口气背了几遍,背着背着,不觉泪流满面……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 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加之还要花钱,所以有严重晕车毛病的父亲几年 来一直不愿意去儿子所在的城市。 B. 打电话问父亲“能否去参加”婚礼时,其实儿子的内心觉得父亲不去也可以, 而父亲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他必须去。 C.第⑥段中,“皱着眉头小声说”这一语言描写,真实地表达出儿子对自己父 亲此刻出现在婚礼现场的尴尬、懊恼和愤怒。 D.儿子对父亲是有感情的,他于情于理都觉得父亲应该参加自己的婚礼,但是 他和父亲之间已经有了隔阂,他不了解父亲对儿子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