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糟神文化与物质文化虽有区别,却不能截然分离, 这是因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 始”①,人类精神文化的发展历程,是与整个历史(而历史首 先是物质文明的历史)交织在一起的。一方面,精神文化总是 受制于并附丽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如音乐演奏需要乐器,美 术创作离不开颜料、笔墨纸砚,文学的流传依赖印刷、纸张等 物质材料,更毋庸说人类从事一切精神文化活动必须在解决 了衣食住行等物质生存条件之后方能进行,同时,精神文化 是以物质世界和人类的物质创造作为自己表现、描绘或研究 的对象。另一方面,人类的物质剑造又凝结着智慧、意向、 情绪、审美意识,例如一座建筑,当然是物质文化,但这煙 建筑又包含着价值意识、科学技术、美学思想等种种精神文 化的成果,并打上了政治、伦理观念的烙印,实际上是精神 的物化或物化了的精神。因此,把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混为 一谈,固然无法进行科学研究;将两者简单地加以分割,也 失之于机械,不是文化史研究的正途。 如同世界一切事物一样,文化也具有自身的发展序列, 这就是文化的历史,它是通过人们的创造长期积累发屣起来 的持续变迁的系统。概略言之,这个运动着的系统经历了原 始文化、古代文化、中世纪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几个 阶段。 原始文化是人类处于氏族社会时期的文化。在极端低下 的物质生产水平的制约下,上古初民只能凭借感性的、质朴 的思维方式(即所谓原始思维),把握自然界的某些表象,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22页。 。14·
把自然力加以人格化和形象化。因此,原始宗救与上古神话 成为这一时期精神文化的主要产品,它们与文明时期的人为 宗教和文人创作神话的根本区别在于,原始宗教和上古神话 为初民所确信,这里不存在后世人为宗教、文人创作神话那 样的有意识的虚构。在充滋着泛灵观念的原始宗教和上古神 话里,初民的宇街观、遵德标准、对自然界以及人自身的种 种认识也尽包括于其中。这,一时期的文化交流,以迁徙为典 型方式,:速度缓慢,规模窄小。 奴兼制文化,又称古代文化。在奴隶制时代所创道的物质 文明的基础上,精神文化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埃及、巴比伦、印 度、印地安都产生过高度发达的古代精神文明,·而希腊、罗马 更创造了古代文化的离蜂。:尤其是古希腊,涌现了街马史涛、 埃斯库罗斯的悲剧、阿里斯托芬的喜刷、斐狄阿斯的雕刻、 纸几里德的几何学、阿基米德的力学、·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的哲学,它们成为欧洲后世文化的先导,以至希腊文化被称 作欧洲文明之母,希腊被视为欧洲文化的:家园”,雅典被推 尊为欧洲的“文化首都”。中国的奴隶制时代也创造了灿烂的 文化,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土的大型乐器随县捕蛟嫩曾侯乙 墓编钟,不仅显示了两千多年前中国青铜铸造的规模之巨大 和玉艺之精美,还以音色的优雅、音域的宽广及和声学所达到 的高度水平震基了世界音乐界。许多国内外专家认为,由于编 钟的出土,“世界音乐史有必要重新攒写”。编钟只不过从一 个小小的侧面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至于春秋战国之 际出现的儒、道、墨、法、阴阳、杂、农诸家争鸠的盛况,更显示 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深博大。面先条诸子学对中国后世文化 的影响,可与古希腊文化对欧洲后世文化的影响相比拟,·中 159
中国的古代文化虽有突出成就,但艾带有笼统,直观的思维特 征,具有若干蒙昧主义成分,同时,在自然、社会与心理的 隔离下,无法摆脱民族闭塞性。随着封建经济、封建政治步 入晚境,其文化的种种弊端日益显露,成为社会进步的阻力, 一种与新经济、新政治相适应的新文化,便在封建社会的母 体内潜滋暗长。 近代文化孕育于中世纪未期,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葫 芽相共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是用火与剑为自已开 辩道路的,同时,它还用笔与舌,为自己的合理性辩护,从 观念形态上向封建秩序挑战。欧洲是近代文化最先兴起的大 陆,面意大利是第一个资本主义民族,以意大利为中心,十 四至十七世纪,南欧和西欧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在复兴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形式下,宣扬新的文化思潮一人文 主义。到了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前夜,法、英等国的 启蒙运动以更加完备的形态和明朗的内容,展现了一个与神 学蒙昧主义相对立的“理性王国”,从而使近代文化正式冲破 中世纪的黑暗,放射出灿烂的异采,并以欧洲为辐射中心, 波及全世界。 近代文化就其达到的水平和发展速度而言,都远远超过 占代、中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在十九世纪中叶指出,“资产 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 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①,“它第一 次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它创造了完全 不同于埃及金字塔 种寶特式教堂的奇迹”②。在近 ①② 马克思、恩 格折:共 ·17◆
已很小范围内的专】操作,而且见乎从来也没有看到过完整 的产品,自然他们就不会撼到要对这个产品或对使用这产品 负责,这种使用是好是坏,是无害还是有害,完全在他们的 视野之外”。①这种行动与效果的分离,使人们在发展物质文 明的同时,丧失了伦理原则,引起了道德的崩溃。 杜会主义新文化在短短的见十年间已取得了可观的成 就。然而,杜会主义毕竞不是一座自天而降的乐园,不是哲 入虚构的乌托邦、太阳岛或大同世界,它是从旧杜会脱胎出 来的,充满了生机而又存在着种种矛盾的新杜会。社会主义文 化的发展也必然要走过崎岖坎坷的道路。以新中国为例,两 千多年的封建文化虽然留下了丰富而深厚的遗产,却也带来 了因袭的重负,资本主义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今日中国还吸 收得很不充分,其消极因素的影响已经值得入们警惕。而社 会主义文化又只能在封建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的基础上建 立,它既受惠于这两种传统文化,又要摆脱其束缚,谋求新 的创造,此中的艰难是不言面喻的。但是,只要我们真正发 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发挥马克思主义这个科学体系 的指导作用,面向世界,而向未来,勇于实践,勇于创造, 那么,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可以预期的! 从原始文化到现代文化,每一阶段都包含着对前一一阶段 的愚昧因紫的否定,而每一阶段文化中富于活力的成分又为 后一阶段所继承。在这种不断扬弃的过程中,人类以螺旋上 升的方式朝着更高的精神境界攀登。 本书所要检阅的是中国古代文化,也即中华民族在奴隶 ①玻恩:《我的一生和我的观点》,商务即书馆出版, s19◆
第二章 纳细川于巨流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一刘禹锡:《浪淘沙·九 —中国文化的生成机制 首之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水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谱有源头活水来。” 二朱熹: 《观书有感》 中国文化犹如一条波洲壮阔的 大江,气势磅,一泻千里。当我们 沿着大江湖流而上,追寻源头时, 便会领悟到它那纳细川于三流”的 宏大气魄。而这正是中国文化气象 万千,始终保持喧腾活力的杋制所 在。 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