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地理 张步天著
文化”是一个含义广泛的词汇,它是一种无所不有、无所不 在的概念。人类自从出现有组织的生产活动以后,也就是说,从 全新世以来,文化就开始发生,环始传播,面且随着社会的发展 而发展。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文化的领域他愈益深广。: 中国是个土地广表;历史悠久的大国,从时间和空间看,中 国早期的文化,不仅渊源古老,.而且分布广泛。以彩陶为特色的 仰韶文化和以干栏式建筑及水稻种植为特色的河姆渡文化,是我 国南北最著名的两处新石器文化。此外如北方草原的细石器文化, 黄河中游的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长江中游的屈家岭文化,长 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等,也都是众所周知的 新石器文化。由于考古学的发展,.近年以来,新石器文化遗址发 现甚多,它们的分布,儿乎遍及全国各地。此外,中国自古就是 一个多民族国家,有史以来存在着许多以民族分和区为核心的: 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黄河中游的汉文化,.长江中游的楚文化, 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的越文化等等,都是民族文化中的饺佼者。 随着民族的融合和申华民族的形成,'中华文化,或者也称华夏文 化和炎黄文化,就成为我们民族的共同文化。 前面已经指出,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中华文化就是一种 延续不断的宏观文化。儿千年来,中华文化磅礴于神州大地之上+ 深入于炎黄子孙心灵之中,而且随着国际的交流和移民的广布, 这种义化也传播域外,彪炳寰宇。对海内外的炎黄子孙来说,这 种文化是一股无比巨大的洪流,具有不可思议的凝聚力,它是中 华民族的骄傲,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爱国主义的基石
在中华文化这个宏观概念之下,还有许许多多从这种宏观文 化派生出来的各种类型的具体文化。其中有由于我国多种多样自 然环境孕育而成的,如水乡泽国的河湖文化,沿海岛屿的岛屿文 化,崇山峻龄地区的高山文化千旱地区的沙漠、草原文化等等; 由于不同的农作方法和农业类型而形成的,如华北的小麦杂粮文 化,江南的稻作文化,西北草原的游牧文化等等。至于那一类以 著名物产或特技为中心的地方文化,如酒文化、茶文化、石刻文 化、木雕文化等等,由于这些物产和特技都是各地具有古老渊源 的优良传统,它们所反映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各地方的综合文化, 所以也都很有研究价值。近年以来,我国各地锨起了“文化热” :研究高潮,在普及中华文化知识,提高对祖国文化的认识,发掘 和弘扬我国的固有文化等方面,都是很有意义的。 由于文化的孕育和发展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文化的分布具 有很大的区域差异,因此,文化研究在地理学领域中具有十分重 要的位置。在现代地理科学中,有一门称为景观学(Landscape science)的分支,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主要就是自然景观(natural Iandscape)和文化景观(Cultural1 andscape)。某些欧美学者十 分强调后者的重要性,如美国加州大学教授苏尔(C·O Sauer), 他试为在现代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中,·应把文化录观的研究作为核 心,因为它是地球表面文化魂象的复舍体,能够充分反映一个地 区的地理特征。 4 除了文化景观的研究以外,从地理学角度进行文化研究,还 有一门近年来开始受人注意的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与文化景 观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对各种文化现象在各个地区的形成和发展 进行广泛的研究,不仅探索各种文化现象的地理分,并且比较 这些文化现象的区域差异。但后者的研究,常常着重一个地区中 各种文化现象的复合。在研究目的上,两者也并不完全相同,前 者着重于通过地理环境的差异,探讨由于这种差异而产生的文化 分布的差异,从而研究文化分布的规律性多·后者则在于综合性地 2
研究一个地区中所存在的各种文化现象,从而探索这些文化现象: 所反映的地区人文地理特征。 不论是文化地理学或文化景观,在地理学领域中,都是比较 复杂的分支。因为文化是一种十分复杂的人文现象,不仅门类繁 多,商且牵涉广泛。要把这种人文现象在一个区域或几个区域之 间理清头绪,探索它们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这并不是一件轻 而易举的工作。也正因为如此,我长期来希望能读到的有关这方 面的著作,一直要到一九八四年,才因陈正祥教授寄赠他的力作 《中国文化地理?(三联书店一九八三年出版)一书面获得实现。 陈著《中国文化地理>实际上是他对于这个课题长期研究面袂 累的论文集。全书共分十篇,从形式上看,是十篇不同题目的论 文,但由于内容有许多相互的联系,.而且作若有意地把地理性十 分强烈的一篇《中国文化中心的迁移》置于卷首,因此,徐书并不 给人以割裂的感觉。陈著当然是一部佳作,但是中国文化地理是 一个牵涉甚广的极大课题,我作为历史地理学者,希望在中国文 化地理领域中,能有部涉及面较广,系统性较强的历史文化地 理专著问世。我期待这样的著作好几年,现在,由于张步天副教 授的辛勤努力,终于完成了《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的著作,我多年 来的希望,总算获得实现。在读完了他的厚稿以后,使我感到慰 藉,感到兴奋。回忆五年以前,步天君从湖南来到我的研究室, 为他的《中国历史地理稿而夙兴夜寐,·其孜致苦学,锲而不舍的 精神,当年普为杭州大学地理系师生所推崇。他的《中国历史地 理,上、.下册先后出版以后,备受学术界好评。所以当我再次读 他的《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稿时,不免归事重忆,感慨无穷。 这一部《中国历史文化地理>如同步天君的前作《中国历史地 理,一样,使我感到满意。此书内容分成五章,探讨了方芹、学 校与人才、民俗、宗教和艺文五个方面。虽然在文化地理这个广泛 的概念中,还不能包罗尽致,但是应该承认这些都是文化地理领 域中最重要和最有代表性的部份。`对于每一章内容的处理方法, 3
:张著不仅从时间上作纰的阐述,“而且从空间上作横的联系。以第 一章<历史方言地理》为例,第一节从时闻上把古代方言划分成远 、 古上古和中古三个阶段,探索历代方言及其地理分布,‘第二节则 :以空间为基础,~叙述近代方言区的形成。这样的处理方法,可以 :使大量相互联系的资料各得其所,加强了全书的系统性。另外, 从全书的结构来看,作者在正文玉章以前加上开宗明义的《引论》 一篇,阐述了历史文化地理的性质和研究意义在全书之末,:又 加上《结语一篇,说明了现代区域文化与历史区域文化的关系。· 就因这首尾两篇,使正文探讨的五个方面获得有机的联系,使全 书在科学体系上趋于完整,这是本书作为一种系统性专著的特色, 也是全书的成功之处。· 张步天副教授的?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确实是近年来令人满意 :的地理著作之一,但是也必须指出x,此书的出版,并不等于中国 文化地理的研究工作已经完成。今后,在中国文化地理的研究中, 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中最重要的有两项:一项是“汉文化圈” 以内的中国文化地理的研究,另一项是“汉文化圈”以外,即世 界各地的中国文化地理的研究。这两项,都属于域外的中国文化 地理研究。 “汉文化圈是一个文化地理单元,且本属于.“汉文化圈”以 内的国家,在那里,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强烈影响和普遍流行, 不仅在历史渊源,诸姓各种文物古迹之中看到中国文化的普遍存 在;在现代社交,诸如应对进退等生活琐事之中,也可以看到中 国文化的深刻遗留。,他们甚至在不少方面保存了我们大陆上已经 淡化和失落了的文化。日本学术界对于中国文化和中日文化交流 的研究兴趣非常浓厚,我先后儿次去日本讲学,对此深有感慨。 一九八九年我应聘到广岛大学和广岛附近的其他一些大学讲学, 在我的讲学内容中,·第一次列入有关中日两国历史上文化交流的 课题,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十一日,南部日本的最大月报《中国新 闻》刊登了我到广岛讲学的消息,却想不到在我许多讲题中,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