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尚思著 (人物·图书)增订本 中国文北史要楼
目 录 引言… …(1) 工其书语言义学学史上的代表人物和主要 图污… ……,(5) 二文学史上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图书… (14) 三 历史学与地理学上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图书… (22) 四哲学与思想史上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图书… (31) 附录中国恩想史原始资料选婴…… (50) 五.医学、科学与技术史上的代表人物和主要 图书 (63) 六中国文化史上的博学多能者(社会科学与 自然科学的综合研究), (69) 七中园文化基础书目(附总说明)… (85) 八论清代的总结中国历代学术文化… (89) 一、以顾炎武、戴震、高邮二王、孙诒让等为首的清代朴学 系统一…“厚古薄今”的方向…(90) 二、以黄宗羲、章学诚等为首的清代史学系统 一“厚今薄古”的方向… (92) 三、以李世熊、吕留良、曾静和章太炎等为首的清代民族意识 系统一一很普遍性的一种思想…(98) 四、中断的唯物主义哲学和行动主义教育学两个系统…(100)
五、未形成统一体的文学和自然科学两个系统…(101) 六、以康有为为首的消末经今文学系统…(103) 七、以扬文会为首的清未佛学系统…(104) 八、以严复为首的清未西洋社会科学系统…(106) 九、清学对过去一切学术文化的大整理大集成…(108) 九论中国古代近代遗留下来的孔学与封建传统 思想问题…(110) 十论做学问的辩证关系…(113) -、论与史即指导思想与具体研究的辩证关系…(113) 二、吸收与消化、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114) 三、点与面即专精与博通的辩证关系…(115) 四、书本与古器物、社会调查的辩证关系…(117) 五、师长与图书馆即活老狮与死老师的莽证关系…(118) 六、述与作即承先与启后的擀证关系 …(118) 七、知与行即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119) 八、红专与馋即德育、智有与体育的辩证关系…(120) 再版增订后记…(123) 2
引 言 中国文化的主要部分是中国学术。解放前通称“国 学”。一九二九年,我开始在大学任教,首先担任的一 门课程就叫做“国学大纲”,我自编讲义,名为《中国 学术大纲》,把它的内容分为文字学、文学、史学、哲 学;古来所谓“十三经”,也被我分配到这四个方面去。 一个国家的学术文化,离不开历代的主要人物和 主要图书,我们可以从此二者看出学术文化的基本内 容。而由后人选出的代表人物名单和书目总是各有各 的思想倾向的,单从近现代来说,胡适、梁启超等人, 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出版机构,都曾为初学者选 出国学用书。各种中国专门史对于古今人物的评价也 很难取得完全一致。世界上不可能出现一个人人都同 意的代表人物名单和书目。 这里有个继往开来的问题。按照我的看法,继往 是为了开来,承前是为了启后。就社会发展过程来说, 没有奴隶社会就不会有封建社会,没有封建社会就不 会有资本主义社会,这是历史的必然。但不能由于奴 隶社会等等是历史的必然,便得出必须肯定过去一切, 过去一切都好的结论。我认为,没有前一个社会就不
会有后一个社会,这是衬: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往也不 会有异议;但如果因此就要绝对肯定过去的一切,那 就成为历史宿命论、全盘继承论了。这有些象一个人 没有内外祖宗就不会有父母,没有父母就不会有门已, 这是不可否认的客观规律;但如果因此就得出必须肯 定内外祖宗和父母的一切,内外祖宗和父母一切都好 的结论,也就成为一种单纯生育论、血统论,儒家的 父道无改论,祖宗必法论了。应该道除了“封建性 的糟粕”一方面以外,还有“民主性的精华”一方面, 决不应当歌颂“封建性的糟粕”,而应该批判地吸取其 “民主性的精华”。社会时代之所以不断向前发展,承 前继往固然有其重要性,然而更加重要的却在于代代 创新,章学诚说:“学贵自成一家”。“后人之学胜 前人,乃后起之智虑所应尔”。定要一味守旧,董仲 舒的瞎吹“天不变,道亦不变”,韩愈的胡说“曾经圣 人手,议论安敢到”,林彪提出的“顶峰”论、“一句顶 一万句”论,人类社会岂不一成不变,越到后来越落 后了么?这无论在史实上和理论上都是无法片通的。 本书介绍中国文化史上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图书, 力求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学术文化范围很广,其中 心是思想,一切都要涉及这个中心。对各专业方面, 也力求正反两面都顾到,面特别面视有他们白己特色 和能反映时代精神的部分。 本书试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总结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