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学用书 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推荐 中帼古胎驶 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Political Thought 刘泽华葛荃主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自(C1P)数据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刘泽华,葛荃主编.一2版 (修订本).一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6 ISBN7-310-01618-1 1.中..Ⅱ.①刘.②葛..Ⅲ政治思想史-中 国V.D092 中国版本图书馆CP数据核字(2001)第00114号 出版发行南开大学出版社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4号 邮编:300071电话:(022)23508542 出版人肖占鹏 承印天津宝纸第二印刷厂印刷 经销全国各地新华书店 版次2001年6月第2版 印次2001年6月第4次印刷 开本787mm×960mm1/16 印张36.75 插项2 字数613千字 印数14001-17000 定价58.00元
撰者分工 (按章节次序) 刘泽华:导言,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章,第十一章第五节之 一、三,第十二章第二节,第十三章第二节,后记。 葛荃:第十一章第一、二、三、四节,第十二章第一、四、五节,第十三章第 三、四节,第十七章第二、三、四节,第十八章,第十九章第四节,第 二十章第一、四、五节,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三章第二节。 张分田:第十一章第五节,第十二章第三节,第十四、十五、十六章,第十七 章第一节,第十九章第一、二、三节,第二十章第二、三节,第二十 二章,第二十三章第三节。 杜洪义:第十二章第六、七节,第十三章第一节。 乔治忠:第二十三章第一节
导言: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对象 关于政治思想史研究对象问题,前苏联学者有过清晰的概括:“政治 学说史作为一门科学,要阐述政治思想的发生和发展所固有的规律性,证 明政治思想的历史是国家和法的学说有规律的积累过程,而这个过程是 在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思想派别斗争中进行的。①中国学者也有相近的 看法,他们说:“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是:历史上各个阶级和政治集团对 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组织以及各阶级相互关系所形成的观点和理论 体系;各种不同政治思想流派之间的斗争、演变和更替的具体历史过程: 各种不同政治思想对现实社会政治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又说:“政治思想 最主要的就是各个阶级对待国家政权的态度和主张,即关于国家的产生、 性质和作用,以及如何维持国家政权的理论观点和政治主张。”@上述的 说法,我们认为是相当深刻的,作为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抓住了。 我们同意上述概括,但又感到尚有不足的地方,问题主要是把政治思想史 的对象规定得过于狭窄,有碍于视线的展开。政治思想史除了研究国家与 法的理论外,如下一些内容也应列入它的研究范围。 首先是关于政治哲学问题。就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理论看,政治思想 与哲学思想浑然为一体。人们常说“哲学是时代的精华”。所谓精华是说 哲学的认识是深刻的,且具有普遍性。在政治思想史的研究中,我们不难 发现,各个流派和不同人物的认识有深浅精粗之分,这种认识上差别最明 显的标志之一是哲理化的程度不同。缺乏哲理的政治思想,一般地说属于 ①K·A·莫基切夫主编:《政治学说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4页。 ②徐大同等编著:《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3页。 。1·
中国古代该治思想史 直观性的认识。譬如先素、两宋思想家的多数,为了充分和深入论述他们 的政治思想,特别注意哲理性的认识。就目前的认识状况,究竟把哪些命 题视为政治哲学,或怎样才能更清楚地概括出政治哲学性命题是一个需 要展开讨论的问题。但至少如下一些问题,都可以算为政治哲学。如天人 关系,人性论,中庸、中和思想,势不两立说,物极必反说,理、必、数、道等 必然性理论,历史观,圣贤观等等。这些问题与政治思想有极为密切的关 系,其中一些问题是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许多思想家把这些问题与政治 理论、政策等交融在一起。例如,孟子的仁政理论就是以人性善说为基础, 荀子的礼治主张是针对人性恶而来的。法家主张人性好利,他们认为这种 本性既改不了,也无需改,改了反而有害于政治。从这一理论出发,他们认 为在政治上应该实行利用、利诱、利导,利惩等政策,超脱利害之民是不治 之民,应该加以铲除。先秦请子以及汉代思想家对天的看法也很不相同, 有的认为是神,有的认为是自然,有的认为兼而有之,但他们又有一个共 同点,都认为天制约着人事。由此出发,除神权政治外,法自然的政治恩想 在许多派别中都占有突出的地位。如果细加分析,在法自然上又有各种不 同的主张。有的主张天人契合,有的主张天人相分:有的主张有合有分,有 的主张天而不人,即绝对的自然主义。于是在政治思想上就形成了明显的 分歧。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看,政治哲学问题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是 应该花大气力研究的谋题之一。 其次,关子社会模式的理论(又可称之为理想国的理论),也应是政治 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模式思想与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思想, 虽有密切的关系,但范围不同,两者不是一回事。社会模式或理想国理论 是关于社会总体结构与相互关系的理论或设计,它包括社会生活的各个 方面,在政治思想史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一类的论述是相当丰富的,许 多有关的思想和设计别开生面,耐人寻味。孔子的“有道”之世的模式,老 子关于“小国赛民”的设想,庄子的“至德之世”、“无何有之乡”的幻境,孟 子的王道世界,荀子的“王制”社会,农家人人劳动、自食其力、不分君臣的 美境,杨朱童子牧羊式的田园生活,明代素州学派的平等社会,等等,都属 于理想国范围内的课题。在这些五花八门的理论中,有异想天开的约想, 有对现实生活深刻观察后的升华,还有切近实际的描绘,有的是现实主义 的,有的则属批判现实主义,有的是浪漫主义的,还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 义的结合。在这些理论中,有奇想,更有深刻的思考和哲学的思辨。就庄 子的“至德之世”、“无何有之乡”而言,乍然看去,作者一本正经、绘声绘色 讲述的理想世界,使人感到荒唐。他要求人类彻底回到大自然中去,在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