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实体。它以色彩斑熊仪态万方 的外现呈现在我们面前,并用可以感受到或难以明确感受到 的力量支配藩我们每一个人和整个社会机体的进转。因此, 理性地把握这个实体,是现代人的一种强烈要求。 如采将中国文化比喻成一条浩荡壮阔的大江,那么,这 条大江是怎样接纳铺川、汇聚众流的呢? 知采将中国文化比喻成一株参天大树,那么,这株大树 植根在怎样的土壤之中呢? 人们都说,中国文化具有独特风格,那么,这种风格的 基本属性和大略格局是怎样的呢? 这些问题,大约是许多中国人自觉或不泊觉地思考过的。 但要得到一个较为科学流明晰的认识,别需要我们共同来做 一番探本溯源的工作
第一章 文化·中国文化·中国古文化 “人是人、文化、历史的产 物。” 费尔巴哈 “要精确地描绘字宙、宇宙的 发展和人类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 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就只有用辩 证的方法,只有经常注意产生和消 失之间、前进的变化和后退的变化 之间的普遍相互作月才能做到。” 一一恩格斯:《反杜林论·引论》 文化史是以人类文化的发展进 程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历史科学。 因此,在讨论文化史问题时,必须 首先明确文化的内蕴。 “文化”,既是中国古已有之的 概念,又是一个在近代吸收了外来 意识,赋予了新涵义的词汇。 。10
在中国古代典籍里,文化是“文”和“化”的复合。从字源 分析,“文,华也”①。“华”即古“花”字。《说文》中文作穴”, 既是“文”字,又通“纹”,故“文”指错(纵横交错之“错”)画, 有花纹、纹路、纹理的意思,可引申为文字、文章、文采、 条文等等。早在先秦,“文”已屡见于各种典籍。《尚书·序》 说:“由是文籍生焉“,这里的“文”指文字,《尚书·大禹谟》 说:“文命敷于四海”。称领大禹以文德布陈于四海,这里的 “文”指文德教化。《论语·学而》说:“行有余力,则以学 文”,此处“文”与“德行对应,指道艺,即诗书礼乐之类,或 谓“六艺之文”。《论语·雍也》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 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为自然形态胜芋人为形态的谓之 “野”,·人为形态胜于自然形态的谓之“史”,人为形态与自然 形杰彼此切合,就符合君于的风貌了。在这里,“文”与“质” 对称,具有“修饰”、“人为加工等含义。 至于“化”字,则有变、改、化生、造化等意思,如《礼 记·乐记》说:“和,故百物皆化”,这里的“化”指化生,《素问》 说:"化不可代,时不可违”,这里的"化指造化。 我国现存的最早哲学著作《易》的贲卦《象传》开始把“文 与“化~联系起来使用,“期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 成天下。”此处的“人文”是从文”的纹理义演化面来,借指社 会生活中人和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如尖妇、父子、兄弟、朋友、 君臣纵横交织,构成复杂网络,具有纹理的表象,因此,人 文”是指人伦的序列,而“人文化成天下”,意即通过人伦教 化使人的自觉行动。可见,中国古籍(主要是儒家典籍)里的 ①水论话》塞馆疏。、 •11
“文化”有“以文教化”的意思,即以诗书礼乐、道德伦序教化 世人,由此引申为封建王朝所施的文治教化的总和。总之, 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基本属于精神文明范畴。 我们现在通用的“文化”一词,是近代翻译家在译介西方 相关语汇时,借用的中国古已有之的“文化”这一词汇。而西方 所谓的文化,原从拉丁文“Cultura”转化而来,在德文中为 Kulture,在英文与法文中均为Culture。"Cuitura”的拉 下文原形为动词,本义为耕种,十六、.七世纪,Cultura逐渐 由耕种引申为对树本禾苗的培养,并进而被指为对人类心灵、 知识、情操、风尚的化育。可见,“文化”一词在欧洲文化系 统中,是从人类的物质生产逐渐引申到精神生产的。今天,在 英语中,Culture有十分广泛的用途,如农业为agriculture,.经 过人工培养的珍珠为Culturepearls,体有为physicai cult· ure。总之,“Culture”既有物质生产,又有精神创造的舍 义。 自十九世纪下半叶,随着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 科兴起,文化这一人类独有的现象开始得到专门研究。不少 人类学者、社会学者、文化学者以及历史学者给文化下过许 多定义,作过种种说明。有的认为文化是人类行为的形式, 有的认为文化是生活方式,有的学者分文化为四大主要成分: 物质,杜会,语言,精神:还有的学者拟出文化的普遍模式, 其中包括九大类,语言,物质特质,艺术,神话与科学知识, 宗教,动作,家庭与社会制度,财产,政府,战争。文化学 的美基者泰纳则给文化先后下过两个定义:(1)文化是一个 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艺术、宗教、神话、法律、风俗, 以及其他社会现象。(?)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 ◆12
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获得 的一切能力与习惯。迄今为止,国内外关于文化的定义已不 下百种。不过,尽管人们对文化的解释歧见纷纭,但如以提 炼,大致可归纳为广义文化、狭义文化二说。 所谓广义文化,指人类劳动创造成果的总和,凡是超越 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都 展乎广义的“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就是文化。当代 美国人类学家赫斯科维茨认为,“文化是环境的人为部分”。· 一块天然的石头不具各文化的意蕴,但经过人工打磨的有器, 就进入“文化”范畴。广义文化包括物质生产社会组织和精神 生活、科学技术、·思想观念,以风俗习惯为主要内容的行为 文化,也屑于广义文化。考古学上的“文化”,卿指同一时期、 同一地区具有共同特征的考古遗存的总体,通常以首次发现 地点或特征性的遗迹、遗物命名,如仰部文化、龙山文化、 彩陶文化、黑陶文化等等。·考古学上的文化包括人类的精神 创造和物质创造两个侧面,属于广义文化范脚。此外,人们 通常所说的中国是“声明文物之邦”,也基广义文化的祸念。 声,指语言、音乐,明,指光采、色采,包括报装、绘画, 文,指文字、文法、文体、文学、文献影物,指经人类加工 的物质。所以,“声明文物”这样的文化概念,包含了物质文 明和精神文明两个侧面。 至于狭义文化,则指与特定的民族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 式相适应,以语言为符号传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本书所 论列的文化”,主要限于狭义文化,即社会意识形态,如思 想、道德、风尚、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学术等等,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 年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