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丛书 张市年程盲山著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丛书”序 文化,是当今人们普遍关注并展开论争的一个热点。 人类面对着由其“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所决定的文化环 境。文化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又反过来制约着人类的行 为。人类生存、发展的过程,司时就是创造文化、选择文化 的过程。人类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强烈地关心自己的生存与 发展影作为个体的人,伴随着“自意识”的觉醒,也愈来愈 关心自已的行为。因此,人们以空前的热诚来思考和探索文 化问题。 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20世纪科学技术的突 飞猛进,迅速地改变着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生存方式,世界范 围内的文化交流,冲开了民族壁垒,打破了人们封闭的心态 和狭窄的视野,改革的潮流,在世界各地抵起;社会主义中 国,正在进行着深刻、宏伟的改革实践,中华民族进人了伟 人的振兴时代。社会的变革,不可避免地反映到文化问题上 来。一方面,变革必然要求人们进行观念形态的转变,思维 方式的转换,行为模式的转化,一问话,我们的时代要求有 与改革相适应的新文化。另一方面,在人类社会形成的过程 中历史地产生出来、作为传统留存下来的文化,既有与改革 相适应的成分,也有与改革相抵梧的因素。于是,便!发出 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与交触。在这里,存在着文化 ·10
的稳定性与可变性、继承与革新的辩证关系。继承中华民族 的优秀传统文化,吸取与件鉴各厨、各民族的有益的文化成 分,建构现代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借以推进我们的改革、开 放,速实现我国的现代化,是伟大时代赋予我]的历史使 命。 为了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追寻中国传统 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点,我们编辑出版了“传统文化与现 代文化”丛书。丛书的选趣,或以宏观的视野,对传统文化 与现代文化的沟通、冲突、结合,作纵向与横向的探索,或 以微观的视角,从某个衡面例如人生成长、人际关系、两性 关系、民族性格、民俗民风、婚姻家庭、人才开发、思维方 式等等,来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与结合问题。 丛书力求联系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社会实际,通过学术性 的探讨,能在一定程度上回答现实生活所提出的问题。同 时,也力求做到学术性、知识性与可读性的有机结合,使之 适合于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广大读者阅读。 丛书本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撰稿人 大胆进行探素,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人、文化、社会”是一个整体,我们每一个人都处在 这个系统之中,文化无所不在,谁也离不开文化。我们期待 广大读者,同我们-一起来思考与探索文化问题。我们希望这 套丛书得到你的喜爱,予你热诚地思索文化问题有所启迪!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丛书”编委会 1988年6月15日
序 1983年以来,国内出现了讨论文化问题的热潮,这是80 年代学术思想界的一件大事。关于文化问题的树论,在20年 代至30年代曾经发生过,因抗日战争的爆发而停顿。现在 又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这是值得高兴的。几年以来, 我参加过几次文化讨论会和文化讲习班,发表过一些管 见。在文化讨论中,同志们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意见,众说纷 纭,各抒己见,是现出百家争鸣的景象。文化问题是非常复 杂的,决非短时间所能解决,展开争鸣是十分必要的,同时 我他感到还有对文化问题进行系统论述的必要。于是与程宜 同志共商,希望他执笔写一本系统论述文化问题的书。程 宜山同志广泛考察了有关文化的历史资料,参阅了近年海内 外关于文化的著于论著,对于有关文化的具体问题进行了一 定程度的具体分析,写成12章:分析论述了中画文化的基 本精神,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系结构, 中国的传统哲学、科学、艺术,中国传统文化的严重缺陌, 以及16世纪以来的文化论争,最后说明了我们的文化主张 “综合创造论”。我看了以后又略加修订,成为这样一本 书。程宜山同志同意我关于文化问题的基本观点,并作了智 干必要的补充,对子一些观点作出了比较详细的论证,当然 也还没有穷尽关于文化的理论问题和历史情况,也还仅仅是 ◆I
提纲挈领的系统论述而已。 程宜山同志在论述之中有时提出了对于部分时贤言论的 商榷意见。我们认为,百家争鸣是促进学术发展的唯-一正确 方针。既云争鸣,当然要有所争,要有所鸣。这里所涉及 的论者,大都各有所见,我们提出一些商榷的意见,并不减 少我们对于这哗论者的尊敬。我们力求正确理解论者的原 意,但仍有可能有误解之处,还请原谅! 承张立文、周文柏同志将此书列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 化》丛书,谨表示衷心的谢意! 1988年9月张岱年序于北京大学 。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