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隋唐:隆盛时代 魏晋南北朝的多元文化撤荡,终至推出气度恢弘、史诗般上刚 的隋唐文化时代。到处是一片春回大地的光景,到处是有生的力量 在喧腾,到处回荡着精神独立的声音。那允溢着欢欣、迸发出创造 光芒的文化精魂,以一种历史大力,给中国文化灌注入新生的力量。 第一节 壮阔舞台 公元7世纪,当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及其身后的“哈里发” 相继攻陷麦加、耶路撒冷与亚历山大城,建立起横跨亚、非、欧三洲 的阿拉伯帝国,在东亚大陆,杨隋和李唐相继开疆拓土,军威四震, 建立起东临只本海,西至中亚细亚的隋唐大帝国。在空前壮阔的历 史舞台上,中华文化腾跃而起,金光熠熠,满壁风动。 一、帝国规模 美国学者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在他的《世界文明史》中 把唐时的中国比喻成为泰山山压顶的巨龙。 英国作家乔·韦尔斯在《世界史纲》中饱蘸笔墨抒写唐帝国的 强盛,在他的笔下,唐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远和威]远被,同 第六章刚唐:隆壁时代443●
时西方世界的腐败、混乱和分裂形成鲜明对比。 在占代世界范围内,隋唐帝国的强盛的确令人艳羡。 它跚域辽阔,极盛时势力东至朝鲜半岛,西北至葱岭以西的中 业,北主蒙古,南垒印度支那。“前士不辟之上,悉请衣冠;前史不载 0 之乡,并为州县。”0 《唐大诏令集》卷十 一“太宗遗诏”。 它以明的胸怀与多样化的怀柔一脚縻手段,造成多民族H 附。唐人子不仪是汉人的皇帝,而且被“诸葬井长”尊为“人可汗”, 成为各民族的最高共主。 它的军事力量强大,府兵制的头行,使兵农合一,“无事时耕于 野”,“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于朝”。 它的行攻机构完备,三省制的推行,造成各负特定职能的门下 e 省、中书省、尚书省相互运作,既能“相防过误”。,又能在一定程度上 华文化 《贞观政要·论政 体》 制约科主独断。 它的法律制度严密,律(法律)令(对国家各种制度所做的规定) 程 格(行关各部]行政的敕)式(有关行政机构具体事务处理的细 则)生为补充,构成完备的律令制度体系。 它的经济繁荣,杜甫名句:“忆昔开元全盛门,个邑犹藏万家室。 0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俱丰实。”。虽不免有理想化之嫌,但与时 《杜甫·忆昔》。 人多方记载相吐照,基本上是真切的社会生活写照。 中华帝国传统的大一统文化组织也在唐代大大完善。 唐代学校自开国后经百余年经营发展,学校制度已相当完备。 中央直系的学校,一为“国子学”,二为“太学”,三为“四门学”,四为 “广文馆”,五为“律学”,六为“书学”,七为“算学”。其中“广文馆”设 立不久即废止,故总称为“六学”或“六馆”。“六学”直属于“国子监” 而统辖于“尚书省”之“礼部”。“国子监”设祭酒一人以总其成,其职 权相当于今的教育部长。中央旁系的学校,一为“弘文馆”,二为 “崇文馆”,三为“崇玄学”,四为“医学”,五为“小学”。与前代相较, 肃代学制有三大特点。(1)专业教育开始确立。唐帝国设立的关于 舒学、人文、医学等白然科学的专业学校或专业训练,是世界教育史 上最早出现的实科学校。而欧洲此类实科学校的出现,是在17、18 世纪之际;(2)教育、研究、行政三者往往结合为-一体,如弘文、崇文 量444
两馆兼仟研究和行政任:务,而太医署、封天台、太仆署、太乐署等则 兼有行政机关、研究所和学校的作用。(3)地方学校深入到乡甲,有 甲学的设置。 沿袭传统史官制度,唐帝国设立史馆,以重臣统领,聚众修 史,从而强有打地以政治力量统一史学,把握史权。为了显示本 潮一统下的上正统地位,并藉修史之机消典众家史书,唐代!消 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是修前代史,《晋书》、《梁书》、《陈书》、《北齐 书》、《周书》、《隋书》相继在史馆修成。唐朝以后的历代王朝矣 不沿用唐代成规,新朝开馆纂修前朝史从此成为承传久远的 传统。 沿袭传统官大义研究制度,唐帝国设立太史局。唐太史局的规 模远迈前代。汉代太令下有属官四十余,而唐太史则有属员干 余入。在隶属关系上,从汉至六朝,太史令都属于“太常寺”,与宗教 祭祀密切相关,而在庙代,天文官员由太常属官改隶秘书省。由于 秘书省专掌艺文图书,是皇帝手下资料管理和学术研究的机构,因 此,这一转变不仪意味着大义研究已逐步脱离宗教祭,成为较单 纯的学术研究,而H意昧着甘权直接控删历法制定和天象解释的意 向。根据《唐人典》记载,唐太史局的1织系统划分为三大部」: 观测部门(由监候负责)、制历部门(出司历负责)、报时部](由掣壶 正负责)。观测部门的职能是观测入象变异,观测结果须立刻呈报 朝廷,并送交史宫记载。报时部门]的职能是时间的测定与报时。 制历部门的职能是制定历法,力法制定后必须配合自然的秩序和 时门的吉凶在历法上加上.历注,注明什么11子适合做什么事情, 力注项日包括祭祀、宴会、H师、结婚等入事,也有剃头,沐沦,种 树,吞病,建房等琐事。书制定厂,由皇帝颁发天卜,供官方 民间使用,整个帝国的生活被纳入一个秩序性的红道。官天文学 是传统社会控制机制的要素之一,而李浮风、僧一行、傅仁均等唐 代天文历算家则利用天文宾男所提供的种种便利条件展开卓有 成效的人义历法研究。 唐代义有太署的设立。太医署分科细密,组织完备,并兼月 行政、教育、研究职能。以高度组织化与系统化的太医署为依屏,唐 第六章隋唐:隆盛时代,445●
帝闲在卫生保健下取得突!成绩。武则大曾下令太医署为力民撰 方。唐玄宗指令将御医编成的《开元济方》分发各州医药学校,并 0 “选其切要者,录于人版上,就村坊要路榜示"。。贞元牛间,德宗义 《唐会要》卷八十 御撰《贞元集要)利方》颁发各地,并刻于通道旁的石碑上。9世纪 来华的摩洛哥旅行家伊木·拔都塔在他的游记中追忆道:在中国公 共场所的角落都立有一个长、高大约五公尺的四方石柱,柱面刻着 易患的各种疾病、治疗药物及价格,仆么病州什么药都记得清清楚 楚。唐代太医署又完成《新修本草》的修撰。它不仅是中国而日是 世界!第一部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比西方《巴塞岁那药典》和《纽 伦堡药典》要九百纸。 蠕 诚然,山于大-统文化组织高度强调一体化,因而,它必然制约 文化发展的多样性,成为中国宗法专制社会统治者推行文化专制 中华文化历 义的重要器具,但是,另一方面,中大统文化组织拥有国家所鼎 助的雄厚的财力、入力利和物力,义能耕政权之力,充分吸收民间传统 的智慧,从而得以克服个体科学研觉所临的势单力薄、孤立无援 等-·系列困难,创造突出的文化成果。代文学、史学、科技、医学 的发展便在相当程度受惠于人一统文化组织的强动发展。 “艺术家创造的才能是与民族的活跃的精力为比例的。”©帝国 丹纳:《艺术哲学》, 安徽文艺出版社 的统一和空前强盛,使这一时代的土-了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时代豪边 1998年版,第178 感。李门激情吟咏:“大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一百叫十年,国容 页。 何赫然”®;高适高唱“万骑争歌杨柳青,干场对舞绣麒麟”。,在鼎盛 0 李白:《古风》。 国势的活力拥抱!中,唐人胸襟热情洋溢,充满文化创造的饥渴与激情。 0 高适:《九曲词》。 二、宽松氛周 文化生长的生态环境既包括地理条件、经济手段、礼会组织,又 包括国家的文化政策。 压仰的、禁忌的、强求一律的文化政策肆意蹂葫文化健康的生 命,室息它的内在活性。开明、宽容的义化政策则推动文化在多元 扩展和深化中崭露新颖。 唐代便是-…个文化政策开明的时代。 ●446
在作文学艺术创作上,罕见英主李世民与以魏征为首的儒僚 集团积极鼓劬创作道路的多样性。虽然,他们对六朝淫靡文风强烈 不满,以为桬陈文学内容贫乏、于政无补、文体淫放、危告风裕,并高 度强调义学艺术“经邦纬俗”的礼会功用,胆是,他们快不推彳文化 偏至主:义,以强破于段重质羟义,重道制艺,而是仍然鼓励“纯文 学”、“纯艺术”的发展。唐太宗论文学,盛赞陆机“文藻宏丽”;论书 法,“心幕于追”右军:论音乐,呼应嵇康之论,认为“声无哀乐”, “悲悦在于人心,非山乐也”0。魏征对江流、沈约等人的文学成就多 0 《贞观政要·礼 有肯定,以为他们:“缛彩郁于云霞,逸响振于金万,英华秀发,波澜 乐3 浩荡,笔有余力,词无端源。”@在《隋书·文学传序》,魏征平实分 《隋书·文学传 析南方文学与北方文学之短长,提出了“各去所短,合其两长”的卓 越见解。如此义艺思想、文艺政策,台然推动义学艺术生动活泼发 展,伽不是僵死地囿于收教一隅。 在意识形态上,唐太宗奉三教并矿政策。虽然,行唐代,不 同君:主山丁不问原因而在:三致之1各有所偏重,武宗甚至一一度灭 佛,但就总情势而言,三教基本上并行不竹,形成如下景观: 道教风行唐代道教在:上层统治者中格外得龙。李唐【室奉 老子李聃为先祖,故唐高宗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东都洛的玄 元帝由,“【河扶绣户,日刀近雕梁”©,气派格外宏大。长安的太 杜甫:《冬日洛城北 清宫1中,先足么宗雕像,后又有高祖、太宗、高宗、中宗、容宗五帝得 谒玄元皇帝庙)。 订老了像无行,长恭毕敬。追求仙人羽化的道观也发展势头高涨, 《唐六典·衬部》记载:“凡大下观总一千六百八十七所”,天山、茅 山、华山、青城山、十山等名山幽谷九不香雾弥漫、仙乐嘹亮。 佛致兴1:初盛唐也是佛教扶摇直上的时代。京畿长安,寺 荟萃,城坊甲的百分之六都设立:了庙,其中规模大者,“穷极 壮丽…上木之役,仅逾万亿”,日本僧人圆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行 0 《阳唐书·鱼朝恩 记》说,“长安城里,一个佛学院,可敌外州大行。”长安城内的佛塔 传》。 更难以备数,它们进型优美,引人入胜:大雁塔雄伟巍哦,小雁塔俊 秀啊娜,善宁塔正亨亭…长女城内的和尚们也春风得意,他」 “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片廷”®。在东都洛阳,武则人人规模 韩愈:《华山女》。 开窟造像于龙J,据说她曾命僧徒怀义造火:大像,一个小拇指上 第六章隋唐:隆盛时代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