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 兰 从《史记》到《清史精》一列朝相承的 纪传体史书 〔335) 四 从《通鉴纪事本末》、《左传纪李本末》 到《清史纪事本末》一以喜为纲、 按类编纂的纪事本末体史书 〔336) 五 “十通”与“会要”一典章制度的渊薮 〔338〕 六 繁富的历史文献 〔345) 七 中国史学的民族特色 〔350) 八 中国史学的国际彩响 〔352) 第六章 具有独特范畴系统和思维方式的哲 学 C353) 源远流长的哲学历程,独具一格的范 嘛系统 C358) 二 民族思维特征的一面镜子 〔367) 三 中国哲学在欧洲 〔3763 结 语 中国近代文化一从挫折中崛起
题 记 中国文化是世界仅见的延绵不 绝、高峰迭起的文化系统,它以草 异的风格、多方面的成就使世人叹 为观让。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苏美 两国的学航员先后发现,横豆于中 国北方燕山山脉的万里长城,是从 太空中可用肉跟看到的地球上仅有 的两个建筑物之一(另一个为目前 即将竣工的荷兰三角洲拦海大坝)。 随着工业化在世界范围普遍展 开,运河已不胜枚举,面一千三百 多年前开掘的中国南北大运河,其 里程迄今仍居通航运河的首席。 各国在古代、中世纪、近代都 曾集中能工巧匠,修建了许多精美 壮观的宫殿,而北京故宫是其中的 佼校者,它以规模的宏大和气象的 雄伟,使凡尔赛宫、克里姆林宫相 形见绌。 1
古代西方人以他们的眼界所限,曾把埃及的金字塔、巴比 伦的空中花园、埃弗兹城(土耳其境内)的阿皆密斯神殿、奥 林匹亚(希腊境内)的宙斯神殿、博斯鲁姆(土耳其境内)的摩 索拉斯陵墓、罗德岛的阿波罗巨像、亚历山大城(埃及境内) 的灯塔等东地中海沿岸的古建筑称作“世界七大奇迹”,而当 他们的后代目睹西安附近兵马俑所模拟的纪元前两个世纪秦 朝将士庞大方阵的时候,不禁山衷地赞叹:这是“世界第八 大奇迹”!其实,兵马俑不过是秦始皇陵基的附属设施,目 前正推备发掘的这个千吉一帝”的陵基,无疑将打开一个更 加丰富的古文化宝库。 从十六、七世纪开始,充满理性精神的中国古典哲学、 洋益着民本思想激情的元杂剧和明清小说传入欧洲,给这个 文期大陆展现了一个崭新的精神天地,莱布尼茨、伏尔泰、 歌德、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文化巨匠都从中受到数益,获 得灵感和启示,而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瓷器等 项发明,对欧洲及整个人类进步所起的伟大革命作用,则早 已为培根、马克思、恩格斯所确认。 至于中国文化对东亚文明圈的影响,就更为直接。美国 的日本问题专家埃·赖肖尔指出:“日本人非常清楚,他们的 文字、词汇、艺术和许多传统的价值观念都来源于中国。中 国是他们的希腊、罗马。”① 中国古文化充满魅力,蕴蓄着无穷的奥秘,它曾引起世 界各国的倾慕和研究兴趣,“汉学”(即中国文化学)成为几 个世纪来西方各国及日本一门愈益兴盛的学问,而资本一 ①埃·赖肖尔:《甘本人》。 n20
言文字可爱。支那乎!支那乎1吾将崇拜而歌舞之,吾将顶 祝而忭贺之,以大声疾呼于我国民之前白,支那万岁1”① 可现,拨动近代中国人爱国主义心弦的,很重要的一个力量, 便是祖国悠久而灿烂的文化。当然,无附讳言,中国古文 化作为宗法式农业社会的产物,存在着若干固有弱点,这些 弱点在近儿个世纪日益成为一种历史的惰力,阻碍着中国迈 向近代社会。因此,改造传统文化,是近代中国先进的人们 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他们曾经呼唤:“儒教不革命,儒学不 转轮,吾国遂无新思想,新学说,何以造新国民?悠悠万事,惟 此为大已!”②由于种种复杂原因,中菌近现代并没有完成对 传统文化实现科学改造的任务。今天,当中华民族进行了历史 的反省,决计花现代化轨道上腾飞之际,对传统文化给予科 学的估量,无论是就激励芪族自信心,还是就焕发改革精神 而言,其积极意义都是显而易见的。为达到这一目标而探究 中国古文化、既非“嗜古成癖”,也不是一味陶醉于往昔的荣 光,用阿Q式的“老子先前比你阔”之类的调头麻痹自己,而 是攀登新高峰时对基地的检阅、跃进前深沉的反顾。 在近现代,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曾出现过“西化 派”的“全盘否定“和“国粹派”的“全盘肯定两种偏频,这些片 而性都给我们的民族带来过损失。而经过实践检验的可取态 度则是对子传统文化坚持“拿来主义”一一“我们要拿来。我们 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 ①卫种:《二十世纪之支那〉初言》。 ②吴其:《儒家主张阶级制度之害》,《新青年》第兰卷,第三号。 。4
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① 如果我们本着“拿来主义”,以科学的、主人翁的精神去 追溯中国文化的发展踪迹,并深入其堂奥,辨析其优长与缺 失,审度其弃取抑扬的所在,将有助于我们“冲决历史之桎 楷,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 春。”② ①鲁迅:《且介亭杂文·章来主义》。 ②《李大钊选集》第71页。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