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已知H(9)的零、极点分布图如示,并且h(0.)-2。求第七章系统函数H(S)的表达式。解:由分布图可得出87.1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HOG--7一、 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图根据初值定理,有LTI系统的系统函数是1O-%+)=lmsH(0)=m+25+50+复变量s或z的有理分式,即H0-742-A()=0的根p1’ P2..P,称为系统函数H()的极点B()-0的根,.,称为系统函数H()的零点二、 系统函数H()与时域响应h()(b)若有一对共轭复极点pi2-α ±jB, 则A(s)中有因子[($+a)+B-eaicos(Bt+e)e(t)冲激响应或单位序列响应的函数形式由H()的极点确定。(c)若有r重极点,下面讨论H()极点的位置与其时域响应的函数形式。则A(2)中有因子(s+a)或[(s+a)+β2F,其响应为所讨论系统均为因果系统。K,t'e-ate (t)或K,te-atcos(B t+ e) e (0) (i-0,1,.,r-1)以上三种情况:当(→8时,响应均趋于0。暂态分量。1.连续因果系统H(9)按其极点在s平面上的位置可分为:在左半开平(2)在虚轴上面、虚轴和右半开平面三类。(a)单极点p=0或pz-±jB,则响应为Ke (t)或Kcos(Bt+ )e (t)---稳态分量(1)在左半平面(b)r重极点,相应A(s)中有sr或(s2+B2),其响应函数为(α>0),则A(s)中有(a)若系统函数有负实单极点p=Kte(t)或K.tcos(Bt+)e(t)(i-0,1,2....,r-1)递增函数因子(s+a),其所对应的响应函数为Ke-ate(t)(3)在右半开平面:均为递增函数。2. 离散因果系统H(2)按其极点在z平面上的位置可分为:在单位圆内、增能续因果系统的(10的面数形式由H]的授应确定。型化员点的变美容量外常心单位圆外三类。①H(s)在左半平面的极点所对应的响应函数为衰减的。①H(2)在单位圆内的极点所对应的响应序列为衰减的。即当1→时,响应均趋于0。即当k→时,响应均趋于0。②H(S)在虚轴上的一阶极点所对应的响应函数为稳态分量,②H(2)在单位圆上的一阶极点所对应的响应函数为稳态国③H(s)在虚轴上的高阶极点或右半平面上的极点,其所③H(2)在单位圆上的高阶极点或单位圆外的极点,其对应的响应函数都是递增的。所对应的响应序列都是增的。即当k→0时,响应时,响应均趋于。亚均趋于
1 第七章 系统函数 § 7.1 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 一、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图 LTI系统的系统函数是 复变量s或z的有理分式,即 A(.)=0的根p1,p2,.,pn称为系统函数H(.)的极点; B(.)=0的根ξ1,ξ2,.,ξm称为系统函数H(.)的零点。 ( ) ( ) ( ) • • • = A B H 例:已知H(s)的零、极点分布图如示,并且h(0+)=2。求 H(s)的表达式。 σ jω -1 0 j2 -j2 解:由分布图可得 ( 1) 4 2 5 ( ) 2 2 + + = + + = s s Ks s Ks H s 根据初值定理,有 K s s Ks h sH s s s = + + + = = →∞ →∞ 2 5 (0 ) lim ( ) lim 2 2 2 5 2 ( ) 2 + + = s s s H s 二、系统函数H(·)与时域响应h(·) 冲激响应或单位序列响应的函数形式由H(.)的极点确定。 下面讨论H(.)极点的位置与其时域响应的函数形式。 所讨论系统均为因果系统。 1.连续因果系统 H(s)按其极点在s平面上的位置可分为:在左半开平 面、虚轴和右半开平面三类。 (1)在左半平面 (a)若系统函数有负实单极点p= –α(α>0),则A(s)中有 因子(s+α),其所对应的响应函数为Ke-αt ε(t) (b) 若有一对共轭复极点p12=-α±jβ,则A(s)中有因 子[(s+α)2+β2]-ÆK e-αt cos(βt+θ)ε(t) (c) 若有r重极点, 则A(s)中有因子(s+α)r或[(s+α)2+β2]r,其响应为 Ki ti e-αt ε(t)或Ki ti e-αt cos(βt+θ)ε(t) (i=0,1,2,.,r-1) 以上三种情况:当t→∞时,响应均趋于0。暂态分量。 (2)在虚轴上 (a)单极点p=0或p12=±jβ, 则响应为Kε(t)或Kcos(βt+θ)ε(t)-稳态分量 (b) r重极点,相应A(s)中有sr或(s2+β2)r,其响应函数为 Ki ti ε(t)或Ki ti cos(βt+θ)ε(t)(i=0,1,2,.,r-1)—递增函数 (3)在右半开平面 :均为递增函数。 结论: LTI连续因果系统的h(t)的函数形式由H(s)的极点确定。 ①H(s)在左半平面的极点所对应的响应函数为衰减的。 即当t→∞时,响应均趋于0。 ②H(s)在虚轴上的一阶极点所对应的响应函数为稳态分量。 ③H(s)在虚轴上的高阶极点或右半平面上的极点,其所 对应的响应函数都是递增的。 即当t→∞时,响应均趋于∞。 2.离散因果系统 H(z)按其极点在z平面上的位置可分为:在单位圆内、 在单位圆上和在单位圆外三类。 根据z与s的对应关系,有结论: ①H(z)在单位圆内的极点所对应的响应序列为衰减的。 即当k→∞时,响应均趋于0。 ②H(z)在单位圆上的一阶极点所对应的响应函数为稳 态响应。 ③H(z)在单位圆上的高阶极点或单位圆外的极点,其 所对应的响应序列都是递增的。即当k→∞时,响应 均趋于∞
三、 系统函数收敏域与其极点之间的关系四、 系统函数与频率响应1连续因果系统根据收敛域的定义,H()收敛域不能含H()的极点。若系统函数H(s)的极点均在左半平面,则它在虚轴上例:某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0)也收敏,有(0)-H()L-10,H()=403+3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系统。(1)若系统为因果系统,求单位序列响应(k);(1)全通函数(2)若系统为反因果系统,求单位序列响应h(k)若系统的幅频响应[ H(jα)(为常数,则称为全通系统(3)若系统存在频率响应,求单位序列响应h(k);其相应的H(s)称为全通函数凡极点位于左半开平面,零点位于右半开平面解(1) [2/>3, h(k)-=[(-0.5) + (3)[8(k)并且所有零点与极点对于虚轴为一一镜像对称的系统-(2) [2/<0.5, h(k) ={-(-0.5)± - (3)*le(-k-1)函数即为全通函数。(3) 0.5<[z<3, h(k) = (-0.5)*8(k) - (3)*s(-k-1)(2)最小相移函数87.2系统的稳定性右半开平面没有零点的系统函数称为最小相移函数。一、 因果系统因果系统是指,系统的零状态响应y()不会出现2、离散因果系统于()之前的系统。若系统函数H(2)的极点均在单位圆内,则它在单位圆连续因果系统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冲激响应 h(1)=0,1<0 上(Z-1)也收效,有H(C0-H(2或者,系统函数H(s)的收敛域为:Re[s]>°。式中。=0T,为角频率,T为取样周期。离散因果系统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单位响应 h(k)=0,k<0或者,系统函数H(2)的收效域为:[2>P。(2)离散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二、 系统的稳定性2 (k)≤M1、稳定系统的定义若H(2)的收敛域包含单位圆,则该系统必是稳定的系统。一个系统,若对任意的有界输入,其零状态响应也是有界的,则称该系统是有界输入有界输出(BIBO)稳定的例1 y(k)+1.5y(k-1)-y(k-2)= (k-1)系统,简称为稳定系统。1) 若为因果系统,求h(k),并判断是否稳定。即,若系统对所有的激励[I(-)]≤M,其零状态响应(2) 若为稳定系统,求h(k).y(.)<≤M,则称该系统稳定-03 +3- 09解 H(=)=1+1.5=-3=+(1)连续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的的的的杂,胰jih(1)] dts Mh(k)=0.4[0.5k-(-2)l e (k),(2)若为稳定系统,故收敛域为0.5<z<2,所以若H(S)的收敛域包含虚轴,则该系统必是稳定系统。h(k)=0.4(0.5)k e (k)+0.4(-2)k e (-k-1)
2 三、系统函数收敛域与其极点之间的关系 根据收敛域的定义,H(·)收敛域不能含H(·)的极点。 例:某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 0.5 3 ( ) − + + = z z z z H z (1) 若系统为因果系统,求单位序列响应h(k); (2) 若系统为反因果系统,求单位序列响应h(k); (3) 若系统存在频率响应,求单位序列响应h(k); 解 (1) |z|>3,h(k) =[(-0.5)k + (3)k]ε(k) (2) |z|<0.5,h(k) =[-(-0.5)k - (3)k]ε(-k-1) (3) 0.5<|z|<3,h(k) = (-0.5)k ε(k) - (3)kε(-k-1) 四、系统函数与频率响应 1、连续因果系统 若系统函数H(s)的极点均在左半平面,则它在虚轴上 (s=jω)也收敛,有H(jω)=H(s)|s= jω , 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系统。 (1)全通函数 若系统的幅频响应| H(jω)|为常数,则称为全通系统, 其相应的H(s)称为全通函数。 凡极点位于左半开平面,零点位于右半开平面, 并且所有零点与极点对于虚轴为一一镜像对称的系统 函数即为全通函数。 (2)最小相移函数 右半开平面没有零点的系统函数称为最小相移函数。 2、离散因果系统 若系统函数H(z)的极点均在单位圆内,则它在单位圆 上(|z|=1)也收敛,有H(ejθ)=H(z)|z= ejθ , 式中θ=ωTs ,ω为角频率,Ts 为取样周期。 § 7.2 系统的稳定性 一、因果系统 因果系统是指,系统的零状态响应yf (.)不会出现 于f(.)之前的系统。 连续因果系统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冲激响应 h(t)=0,t<0 或者,系统函数H(s)的收敛域为:Re[s]>σ0 离散因果系统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单位响应 h(k)=0, k<0 或者,系统函数H(z)的收敛域为:|z|>ρ0 二、系统的稳定性 1、稳定系统的定义 一个系统,若对任意的有界输入,其零状态响应也是有 界的,则称该系统是有界输入有界输出(BIBO)稳定的 系统,简称为稳定系统。 即,若系统对所有的激励 |f(.)|≤Mf ,其零状态响应 |yf (.)|≤My,则称该系统稳定。 (1)连续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 −∞ | h(t) | dt ≤ M 若H(s)的收敛域包含虚轴,则该系统必是稳定系统。 (2)离散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若H(z)的收敛域包含单位圆,则该系统必是稳定的系统。 ∑ ∞ =−∞ ≤ k | h(k) | M 例1 y(k)+1.5y(k-1)-y(k-2)= f(k-1) (1) 若为因果系统,求h(k),并判断是否稳定。 (2) 若为稳定系统,求h(k). 解 2 0.4 0.5 0.4 1 1.5 1.5 1 ( 0.5)( 2) ( ) 1 2 2 1 + − + − = − + = + − = + − = − −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H z (1)为因果系统,故收敛域为|z|>2,所以 h(k)=0.4[0.5k-(-2)k]ε(k),不稳定。 (2)若为稳定系统,故收敛域为0.5<|z|<2,所以 h(k)=0.4(0.5)kε(k)+0.4(-2)kε(-k-1)
因果系统稳定性的充分必要条件可简化为例1:如图反馈因果系统,问当K满足什么条件时,系统是稳定的? 其中子系统的系统函数G(s)-1/[(s+1)(s+2)I(3)连续因果系统jih(t)]dtsM解:设加法器的输出信号x(S)r(因为因果系统左半开平面的极点对应的响应为衰减函数X(s)=KY(S)+F(s)O故,若H(S)的极点均在左半开平面,则该系统必是稳定的因果系统。Y(s)= G(s)X(s)=K G(s)Y(s)+ G(s)F(s)21h(k)M(4)高散因果系统H(s)-Y(S)/F($)-G(S)/[1-KG(s)-1($+3$+2-k)O的报点为完一间因为因果系防糖体竭内的极 对产的激察疾癌难源整若H(z)的极点均在单位圆内,则该系统必是稳定的因果系统。为使极点在左半平面,必须(3/2)-2+k<(3/2),k<2,即当k<2,系统稳定。三、连续因果系统稳定性判断准则罗斯-霍尔维兹准则例2:如图离散因果系统框图,为使系统稳定,求常量a的取值范围对因果系统,只要判断H(s)的极点,即A(s)=0的根(称解:设加法器输出信号x(2)+r1X(2)为系统特征根是否都在左半平面上,即可判定系统是否稳定,不必知道极点的确切值。ECOX(2)-F(2)+r'aX(2)V所有的根均在左半平面的多项式称为霍尔维兹多项式。1、必要条件一简单方法Y(2)-(2+z:)X(2)- (2+z-')/(1-az-)F(2)一实系数多项式A(S)=a,s++0的所有根位于左半开平面的必要条件是:(1)所有系数都必须非0,即不缺H(2)= (2+z)/(1-az)=(22+1)(2-a)项;(2)系数的符号相同。为使系统稳定,H(2)的极点必须在单位园内,例1 A(S)-s3+452-3s+2 符号相异,不稳定故[a<1例2 A(s)=3s=0,不稳定3+s2+21刷3A(S)=3s$+s2+2s+8 需进一步判断,非充分条件。2、罗斯列表阶系统A等留:对与系结发多最立的案神如,心,不准若a,>0,不难将多项式A(s)的系数排列为如下阵列一罗斯阵列第1行 a, an-2 a- 例1 A($)=2s++$+1282+8+2第2行05注意:在排罗斯阵列第3行c.罗斯阵列:212时,可能遇到一些特由第1,2行,接下列规则计算得到;18a国ca a-- 元素全为0,这时可断言:该多项式不是第4行由2,3行同样方法得到。一直排到第n+1行。8.5尔维兹多项式。罗斯准则指出:若第一列元素具有相同的符号,则A(s)=0所有的根均在左半开平面。若第一列元素出现符号改变,则符号改变的总次数就是右半平面根的个数。第1列元素符号改变2次,因此,有2个根位于右半平面
3 因果系统稳定性的充分必要条件可简化为 (3)连续因果系统 ∫ ∞ ≤ 0 | h(t) | dt M 因为因果系统左半开平面的极点对应的响应为衰减函数。 故,若H(s)的极点均在左半开平面,则该系统必是稳定 的因果系统。 (4)离散因果系统 因为因果系统单位圆内的极点对应的响应为衰减函数。 故,若H(z)的极点均在单位圆内,则该系统必是稳定 的因果系统。 ∑ ∞ = ≤ 0 | ( ) | k h k M 例1:如图反馈因果系统,问当K满足什么条件时,系 统是稳定的?其中子系统的系统函数G(s)=1/[(s+1)(s+2)] 解:设加法器的输出信号X(s) ∑ G(s) K F(s) Y(s) X(s) X(s)=KY(s)+F(s) Y(s)= G(s)X(s)=K G(s)Y(s)+ G(s)F(s) H(s)=Y(s)/F(s)=G(s)/[1-KG(s)]=1/(s2+3s+2-k) H(s)的极点为 p − + k = − ± 2 2 3 2 3 2 1,2 为使极点在左半平面,必须(3/2)2-2+k<(3/2)2, k<2,即当k<2,系统稳定。 例2:如图离散因果系统框图 ,为使系统稳 定,求常量a的取值范围 解:设加法器输出信号X(z) −1 ∑ z ∑ 2 a F(z) X(z) Y(z) z-1X(z) X(z)=F(z)+z-1aX(z) Y(z)=(2+z-1)X(z)= (2+z-1)/(1-az-1)F(z) H(z)= (2+z-1)/(1-az-1)=(2z+1)/(z-a) 为使系统稳定,H(z)的极点必须在单位园内, 故|a|<1 三、连续因果系统稳定性判断准则——罗斯-霍尔维兹准则 对因果系统,只要判断H(s)的极点,即A(s)=0的根(称 为系统特征根)是否都在左半平面上,即可判定系统是否 稳定,不必知道极点的确切值。 所有的根均在左半平面的多项式称为霍尔维兹多项式。 1、必要条件—简单方法 一实系数多项式A(s)=ansn+.+a0=0的所有根位于左半开 平面的必要条件是:(1)所有系数都必须非0,即不缺 项;(2)系数的符号相同。 例1 A(s)=s3+4s2-3s+2 符号相异,不稳定 例2 A(s)=3s3+s2+2 , a1=0,不稳定 例3 A(s)=3s3+s2+2s+8 需进一步判断,非充分条件。 2、罗斯列表 将多项式A(s)的系数排列为如下阵列—罗斯阵列 第1行 an an-2 an-4 . 第2行 an-1 an-3 an-5 . 第3行 cn-1 cn-3 cn-5 . 它由第1,2行,按下列规则计算得到: 1 3 2 1 1 1 − − − − − = − n n n n n n a a a a a c 1 5 4 1 3 1 − − − − − = − n n n n n n a a a a a c . 第4行由2,3行同样方法得到。一直排到第n+1行。 罗斯准则指出:若第一列元素具有相同的符号,则 A(s)=0所有的根均在左半开平面。若第一列元素出现符 号改变,则符号改变的总次数就是右半平面根的个数。 特例:对于二阶系统 A(s)=a2s2+a1s+a0,若a2>0,不难 得出,A(s)为霍尔维兹多项式的条件为:a1>0,a0>0 例1 A(s)=2s4+s3+12s2+8s+2 罗斯阵列: 2 12 2 1 8 0 4 1 1 8 2 12 − = − 2 8.5 0 2 第1列元素符号改变2次,因此,有2个根位于右半平面。 注意:在排罗斯阵列 时,可能遇到一些特 殊情况,如第一列的 某个元素为0或某一行 元素全为0,这时可断 言:该多项式不是霍 尔维兹多项式
四、 离散因果系统稳定性判断准则-朱里准则例2 已知某因果系统函数为判断高散因果系统的稳定性,要判断A(Z)-0的所有H()=7+3* +35+1+k根的绝对值是否都小于1。朱里提出一种列表的检验方法,称为朱里准则为使系统稳定,k应满足什么条件?朱里列表:第1行解 列罗斯阵列1+k第2行In-2an-1a第3行(8-k)/3第4行Ca-t1+k官5行d.d第6行所以,-1<k<8,系统稳定。第2n-3行rz第3行按下列规则计算;例 A(2)=4z-423+22-1cu-pe aaracn-lC A(1)=1>0 (-1)A(-1)-5>0ega.a.a..排朱里列表一直到第2m-3行,该行有3个元素。朱里准则指出,A(2)-0的所有根都在单位圆内的充分必要24152-104的条件是: (1)A(1)>0(2) (-1)"A(-1)>01-14(3) a,>laol. cn->/col d-2>/d.l>奇数行,其第1完素必大于最后一不元素的绝对值。特例: 对二阶系统。 A(2)=,+;,2+a,易得所以系统稳定。209>5615>4,A(1)>0 A(-1)>0 a,>/a87.3信号流图(1)结点:信号流图中的每个结点表示一个变量或信号。用方框图描述系统的功能比较直观。信号流图是用在的和高之的有的腺称为变。有向的线图描述方程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图,用它描述系统比方框图更加简便。信号流图首先由每条支路上的权值(支路增益)就是该两结点间的系统Mason于1953年提出的,应用非常广泛,函数(转移函数)信号流图就是用一些点和有向线段来描述系统,与H(s)-0 Y(s)框图本质是一样的,但简便多了。F(s) 0一、 信号流图即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一个子系统。、定义:信号流图是由结点和有向线段组成的几何图(3)源点与汇点,混合结点:形。它可以简化系统的表示,并便于计算系统函激。仅有出支路的结点称为源点(或输入结点)。仅有入支路的结点称为汇点(或输出结点)。2、信号流图中常用术语有入有出的结点为混合结点
4 例2 已知某因果系统函数 s s s k H s + + + + = 3 3 1 1 ( ) 3 2 为使系统稳定,k应满足什么条件? 解 列罗斯阵列 1 3 3 1+k (8-k)/3 1+k 所以, –1<k<8,系统稳定。 四、离散因果系统稳定性判断准则——朱里准则 为判断离散因果系统的稳定性,要判断A(z)=0的所有 根的绝对值是否都小于1。朱里提出一种列表的检验方 法,称为朱里准则。 朱里列表: 第1行 an an-1 an-2 . a2 a1 a0 第2行 a0 a1 a 2 . an-2 an-1 an 第3行 cn-1 cn-2 cn-3 . c1 c0 第4行 c0 c1 c2 . cn-2 cn-1 第5行 dn-2 dn-3 dn-4 . d0 第6行 d0 d1 d2 . dn-2 . 第2n-3行 r2 r1 r0 第3行按下列规则计算: n n n a a a a c 0 0 −1= 0 1 1 2 − − = n n n a a a a c 0 2 2 3 − − = n n n a a a a c . 一直到第2n-3行,该行有3个元素。 朱里准则指出,A(z)=0的所有根都在单位圆内的充分必要 的条件是: (1) A(1)>0 (2) (-1)nA(-1)>0 (3) an>|a0| cn-1>|c0| dn-2>|d0| . r2>|r0| 奇数行,其第1个元素必大于最后一个元素的绝对值。 特例:对二阶系统。A(z)=a2z2+a1z+a0,易得 A(1)>0 A(-1)>0 a2>|a0| 例 A(z)=4z4-4z3+2z-1 解 4 -4 0 2 -1 -1 2 0 -4 4 15 -14 0 4 4 0 -14 15 209 -210 56 4>1 , 15>4 , 209>56 所以系统稳定。 (-1)4A(-1)=5>0 排朱里列表 A(1)=1>0 § 7.3 信号流图 用方框图描述系统的功能比较直观。信号流图是用 有向的线图描述方程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图,用 它描述系统比方框图更加简便。信号流图首先由 Mason于1953年提出的,应用非常广泛。 信号流图就是用一些点和有向线段来描述系统,与 框图本质是一样的,但简便多了。 一、信号流图 1、定义:信号流图是由结点和有向线段组成的几何图 形。它可以简化系统的表示,并便于计算系统函数。 2、信号流图中常用术语 (1)结点: 信号流图中的每个结点表示一个变量或信号。 (2)支路和支路增益: 连接两个结点之间的有向线段称为支路。 每条支路上的权值(支路增益)就是该两结点间的系统 函数(转移函数) F(s) H(s) Y(s) 即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一个子系统。 (3)源点与汇点,混合结点: 仅有出支路的结点称为源点(或输入结点)。 仅有入支路的结点称为汇点(或输出结点)。 有入有出的结点为混合结点
3、信号流图的基本性质(4)通路、开通路、闭通路(回路、环)、不接触回路、自回路(1)信号只能沿支路箭头方向传输。沿箭头指向从一一个结点到其他结点的路径称为通路。支路的输出-该支路的输入与支路增益的乘积。结点相遇不多一(2)当结点有多个输入时,该接点将所有输入支路若通路的终点就是通路的起点(与其余结点相遇不多于一次),则称为闭通路的信号相加,并将和信号传输给所有与该结点相连的输出支路。相互没有公共结点的回路,称为不接触回路。WA只有一个结点和一条支路的回路称为自回路如: x,= ax,+bx+dxsNe(5)前向通路:从源点到汇点的开通路称为前向通路。bXg=cxX-ex(6)前向通路增益,回路增益;称为前向通路增益。前向通路中务支略增益的(3)混合结点可通过增加一个增益为1的出支路而变为回路中各支路增益的乘积称为回路增益。点。4、方框图←→流图(3)混联:注意:加法器前引入增益为1的支路XOEE5、流图简化的基本规则:(1)支路申联:支路增益相乘。1HiHXoHX-H,X,-H(H,X+ H,X2)-H,H,XI+H,H,XX,-H,X,-I,H,x,1(2)支路并联:支路增益相加。XioHi+H2XCDxYoUX,-H,X,+H,X, =(H,+H,) X,(4)自环的消除:所有来向支路除1-H例:化简下列流图。化简具体过程可能不同,但最I"x/uK1X-H,X,+HX2+ HX消自环X+I-HX"1-Haf(c+ba)消xKroafsthd)
5 沿箭头指向从一个结点到其他结点的路径称为通路。 如果通路与任一结点相遇不多于一次,则称为开通路。 若通路的终点就是通路的起点(与其余结点相遇不多于 一次),则称为闭通路。 相互没有公共结点的回路,称为不接触回路。 只有一个结点和一条支路的回路称为自回路。 (5)前向通路:从源点到汇点的开通路称为前向通路。 (6)前向通路增益,回路增益: 前向通路中各支路增益的乘积称为前向通路增益。 回路中各支路增益的乘积称为回路增益。 (4)通路、开通路、闭通路(回路、环)、不接触回路、自回路: 3、信号流图的基本性质 (1)信号只能沿支路箭头方向传输。 支路的输出=该支路的输入与支路增益的乘积。 (2)当结点有多个输入时,该接点将所有输入支路 的信号相加,并将和信号传输给所有与该结点相连的 输出支路。 x1 x2 x3 x4 x5 x6 a b c d e 如:x4= ax1+bx2+dx5 x3= cx4 x6= ex4 (3)混合结点可通过增加一个增益为1的出支路而变为 汇点。 4、方框图ÅÆ流图 注意:加法器前引入增益为1的支路 5、流图简化的基本规则: (1)支路串联:支路增益相乘。 X1 X3 X2 H1 H2 X2=H2X3=H2H1X1 X1 X2 H1H2 (2)支路并联:支路增益相加。 X1 X2 H1 H2 X2=H1X1+H2X1 =(H1+H2) X1 X1 X2 H1+H2 (3)混联: X1 H1 X H2 2 H3 X3 X4 X4=H3X3=H3(H1X1+ H2X2)= H1H3X1 + H2H3X2 X1 X2 X4 H1H3 H2H3 X1 X2 X3 X4 H1 H2 H3 X1 X3 X4 H1H2 H1H3 (4)自环的消除: X1 X2 X3 X4 H1 H2 H3 H4 X3=H1X1+H2X2+ H3X3 2 3 2 1 3 1 3 1 1 X H H X H H X − + − = X1 X2 X3 X4 H4 3 1 1 H H − 3 2 1 H H − 所有来向支路除1 – H3 例:化简下列流图。 X1 X2 X3 X4 X5 X6 a b c d e f 1 注意化简具体过程可能不同,但最 终结果一定相同。 解:消x3 X1 X2 X4 X5 X6 a c f bd ed 1 消x2 X1 X4 X5 X6 f 1 a(c+bd) ed 消x4 af(c+bd) edf 1 X1 X5 X6 消自环 1 X1 X5 X6 1 edf af(c b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