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在运用和鉴别史料上的差异,拉开了二人史才之距离。 写作风热之出较, 《历史》文笔华美,描写生动,颜具文学价值,被称作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散文作品 希罗多德也被称作 散文学之父”。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文笔简洁,叙事生动,浓厚的悲剧色彩。演说词占全书四分之 的篇幅,与人物性格特征、事件的发展浑然一体,声情并茂。尤其第二卷第四章伯里克利在 阵亡将士国莽礼上的演说非常脍炙人口。 三、史学成就及地位之比较 希罗多德与修昔底德在西方史学发展史上的贡献是不分轩轾的。二人开创了西方史学的 两种传统(社会文化史和政治军事史),两条路各有所长,并行不悖。而且二人都具有求真 精神、写实态度和分析眼光。 但是相较于人们众口一词对修昔底德的赞誉,对希罗多德的认识可谓拨开迷雾、得见真 身。 内于希罗多德的《历史》以过去的事、异域的事为写作内容 对他 ,与当时写作当时当地历史 的批评从《历史 生 也随之而来。对他的批评者中 ,修昔底德 就是重要的一位。“他们所关心的不在于说出事情的真相而在于引起听众的兴趣 他们的可 靠性是经不起检查的:他的的题材,由于时间的遥远,迷失于不可信的神话境界中。”(《伯 罗奔尼撒战争史》第17页) 古罗马作家西寒罗虽然把希罗多德称为「史学之父,但同时认为《历史》中不少内究 实在「难以置信」。他在《法律篇》里说:“对历史来说,评论万事的标准是真实,而在诗歌 中,标准一般是其所给予的愉悦:即使如此,在史学之父希罗多德的著作及泰奥彭波斯 (Theopompu5)的著作中,人们却发现有数不清的难以置信的故事。”《法律篇》第150 《希脂罗马名人传》作者普鲁塔克在《论希罗多德的恶意》一书中也对希罗多德有苛刻 的评论。攻击他:过于同情蛮族、偏爱雅典、在一些事实上缺乏真实性、评判欠公允等 所以,近代以前希罗多德几乎被定为“谎言之父”。但是,15、16世纪以来随若人种学 考古学 东方学等学科的诞生,希罗多德开始受到重视。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年鉴学派则 通过总体史的侣导其正使希罗多德精神回归。 引申:如何评价历史上的人物? 四、史观之比较 杀罗多瓶」 (1)人本观与天命观的混合 从历史自身解释历史。在说明希脂胜利的原因时突破神和命运的观念束缚,指出敢于违 背阿波罗神谕的雅典人是希腊胜利的原因,这是人本观的体现。受原始宗教的影响,他仍相 信上天的征兆,对神示、预言、占卜等记载津津乐道。 (2)神的越妒和神定论 神嫉妒过分高大的东西,狂妄自大的人如波斯皇帝最终会被神引向毁灭。他相信世事变 幻、幸福无常,人间的幸福是决不会长久停留在一个地方的。 修昔底德: (1)将人本史观推到顶点。 把人的历史独立于天神之外,强调“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成果。” 用利学方法解释自然现象发生的原因。他的命运"观:“事件的进程可能与人们的计划相 反是正常的,而这正是我们通常 某种出乎我们预料之外的事归咎于命运的原因。 他还坚决拒绝把各种灾变当作神灵对各种即将到米的人间祸福的预示,他指出:日食 月蚀、地震、风暴等都是自然现象,不能把它们看作是吉凶祸福德征兆。 (2)朴素唯物主义史观。突破单因解释模式,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因素较为深
正是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在运用和鉴别史料上的差异,拉开了二人史才之距离。 写作风格之比较: 《历史》文笔华美,描写生动,颇具文学价值,被称作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散文作品, 希罗多德也被称作“散文学之父”。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文笔简洁,叙事生动,浓厚的悲剧色彩。演说词占全书四分之一 的篇幅,与人物性格特征、事件的发展浑然一体,声情并茂。尤其第二卷第四章伯里克利在 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非常脍炙人口。 三、史学成就及地位之比较 希罗多德与修昔底德在西方史学发展史上的贡献是不分轩轾的。二人开创了西方史学的 两种传统(社会文化史和政治军事史),两条路各有所长,并行不悖。而且二人都具有求真 精神、写实态度和分析眼光。 但是相较于人们众口一词对修昔底德的赞誉,对希罗多德的认识可谓拨开迷雾、得见真 身。由于希罗多德的《历史》以过去的事、异域的事为写作内容,与当时写作当时当地历史 的主流相悖,所以对他的批评从《历史》一书诞生也随之而来。对他的批评者中,修昔底德 就是重要的一位。“他们所关心的不在于说出事情的真相而在于引起听众的兴趣,他们的可 靠性是经不起检查的;他的的题材,由于时间的遥远,迷失于不可信的神话境界中。”(《伯 罗奔尼撒战争史》第 17 页) 古罗马作家西塞罗虽然把希罗多德称为「史学之父」,但同时认为《历史》中不少内容 实在「难以置信」。他在《法律篇》里说:“对历史来说,评论万事的标准是真实,而在诗歌 中,标准一般是其所给予的愉悦;即使如此,在史学之父希罗多德的著作及泰奥彭波斯 (Theopompus)的著作中,人们却发现有数不清的难以置信的故事。”《法律篇》第 150 《希腊罗马名人传》作者普鲁塔克在《论希罗多德的恶意》一书中也对希罗多德有苛刻 的评论。攻击他:过于同情蛮族、偏爱雅典、在一些事实上缺乏真实性、评判欠公允等。 所以,近代以前希罗多德几乎被定为“谎言之父”。但是,15、16 世纪以来随着人种学、 考古学、东方学等学科的诞生,希罗多德开始受到重视。20 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年鉴学派则 通过总体史的倡导真正使希罗多德精神回归。 引申:如何评价历史上的人物? 四、史观之比较 希罗多德: (1)人本观与天命观的混合。 从历史自身解释历史。在说明希腊胜利的原因时突破神和命运的观念束缚,指出敢于违 背阿波罗神谕的雅典人是希腊胜利的原因,这是人本观的体现。受原始宗教的影响,他仍相 信上天的征兆,对神示、预言、占卜等记载津津乐道。 (2)神的嫉妒和神定论 神嫉妒过分高大的东西,狂妄自大的人如波斯皇帝最终会被神引向毁灭。他相信世事变 幻、幸福无常,人间的幸福是决不会长久停留在一个地方的。 修昔底德: (1)将人本史观推到顶点。 把人的历史独立于天神之外,强调“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成果。” 用科学方法解释自然现象发生的原因。他的“命运”观:“事件的进程可能与人们的计划相 反是正常的,而这正是我们通常把某种出乎我们预料之外的事归咎于命运的原因。” 他还坚决拒绝把各种灾变当作神灵对各种即将到来的人间祸福的预示,他指出:日食、 月蚀、地震、风暴等都是自然现象,不能把它们看作是吉凶祸福德征兆。 (2)朴素唯物主义史观。突破单因解释模式,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因素较为深
刻地揭示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试图从经济上解释历史发展,是古代西方第一位把经济因素 作为社会历史发展动因之一的历史家 通过比较的方式学习两位史家的著作及思想,可以加深对各自的理解。这种方式可以推 广至同一时代或不同时空史家的比较上。课后作业:比较希罗多德与司马迁。 第三节、史学的浅尝者 一色诺芬 一、 色诺芬生平和他的著作 课前提问:如果让你用简单的几个词语来描述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的形象, 你会如何描述? 希罗多德:老顽童、不拘小节、口若悬河:修昔底德:一本正经、目光深邃、不荀言 笑:色诺芬:文武双全、有勇有谋、精力充沛。 接下来引出色诺芬的生平 1、 苏格拉底的学生,雅典的政治保守派,顿向斯巴达的贵族专制,反对雅典民主政治,前 401年参加波斯王子小居鲁士的希腊雇佣军,企图推翻波斯国王的统治,由小居鲁士取而代 之,在小居鲁士战死后,万余希酷雇佣军成为波斯国王部队用追对象,色诺芬成为雇佣军领 袖,率万人历经千辛万苦成功从两河流域撒回希腊。后投靠斯巴达,与雅典为敌,被判终身 流放 ,寄居斯巴达】 客死科林斯 2、代表作:当代史《希腊史》,回忆录《长征记》、《回忆苏格拉底》(吴勇泉译,商务1984) 《申辩篇》,历史小说《居鲁士的教有》(沈默译,华夏2007),人物传记《阿格西劳传》, 政论文《拉西第梦的政制》,经济论文《经济论》、《雅典的收入》等。 经典介细, ★《希腊史》 修昔底德去世后,至少有4位史家先后续写《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这四部皆名为《希 腊史》,都从公元前411年写起。雅典人克拉提普斯写至前394年,该书已散失。开俄斯人 提奥旁普斯也写至前394年,仅留残篇。只有色诺芬的《希腊史》完整的保存下来。因而确 立了色诺芬在西方史学史上的地位,与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并称希腊三大史家。但色诺芬的 《希腊史》无论就史料还是见解来说都难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美。史料多来自个人回 忆和传说,缺乏考证:文中有明显的偏祖斯巴达的倾向 ★《长征记》的内容和特点 色诺芬以回忆形式写成的他的亲身经历,有关希腊雇佣军与被斯帝国的许多真实细 节,而且还记录了雇佣军所经过的地区的地理风貌和人情习俗,具有难以替代的史料 价值。此外,《长征记》还是西方第 一部军事理论名著,色诺芬的用兵之道影响了古代希腊 的军事学产生重要影响,其成功击败波斯王军的事迹鼓舞后来的希腊人,及马其顿人远征波 《长征记》颇有文学价值,一直以来被西方视作学习古希腊文的范本。 ★《经济论》和《雅典的收入》 对了解古希腊社会的经济生活,研究西方经济思想史都是很有意义的。 二、色诺芬的史学贡献 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1)扩充了历史著作的记述范围。 他的著作涉及政治、哲学、军事、经济等诸多领域,成为后人综合研究古希腊社会的必 读文献
刻地揭示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试图从经济上解释历史发展,是古代西方第一位把经济因素 作为社会历史发展动因之一的历史家。 通过比较的方式学习两位史家的著作及思想,可以加深对各自的理解。这种方式可以推 广至同一时代或不同时空史家的比较上。课后作业:比较希罗多德与司马迁。 第三节、史学的浅尝者——色诺芬 一、色诺芬生平和他的著作 课前提问:如果让你用简单的几个词语来描述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的形象, 你会如何描述? 希罗多德:老顽童、不拘小节、口若悬河;修昔底德:一本正经、目光深邃、不苟言 笑;色诺芬:文武双全、有勇有谋、精力充沛。 接下来引出色诺芬的生平经历。 1、生平 苏格拉底的学生,雅典的政治保守派,倾向斯巴达的贵族专制,反对雅典民主政治,前 401 年参加波斯王子小居鲁士的希腊雇佣军,企图推翻波斯国王的统治,由小居鲁士取而代 之,在小居鲁士战死后,万余希腊雇佣军成为波斯国王部队围追对象,色诺芬成为雇佣军领 袖,率万人历经千辛万苦成功从两河流域撤回希腊。后投靠斯巴达,与雅典为敌,被判终身 流放,寄居斯巴达 20 余年,客死科林斯。 2、代表作:当代史《希腊史》,回忆录《长征记》、《回忆苏格拉底》(吴勇泉译,商务 1984)、 《申辩篇》,历史小说《居鲁士的教育》(沈默译,华夏 2007),人物传记《阿格西劳传》, 政论文《拉西第梦的政制》,经济论文《经济论》、《雅典的收入》等。 经典介绍: ★《希腊史》 修昔底德去世后,至少有 4 位史家先后续写《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这四部皆名为《希 腊史》,都从公元前 411 年写起。雅典人克拉提普斯写至前 394 年,该书已散失。开俄斯人 提奥旁普斯也写至前 394 年,仅留残篇。只有色诺芬的《希腊史》完整的保存下来。因而确 立了色诺芬在西方史学史上的地位,与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并称希腊三大史家。但色诺芬的 《希腊史》无论就史料还是见解来说都难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媲美。史料多来自个人回 忆和传说,缺乏考证;文中有明显的偏袒斯巴达的倾向。 ★《长征记》的内容和特点 色诺芬以回忆形式写成的他的亲身经历,有关希腊雇佣军与波斯帝国的许多真实细 节,而且还记录了雇佣军所经过的地区的地理风貌和人情习俗,具有难以替代的史料 价值。此外,《长征记》还是西方第一部军事理论名著,色诺芬的用兵之道影响了古代希腊 的军事学产生重要影响,其成功击败波斯王军的事迹鼓舞后来的希腊人,及马其顿人远征波 斯。 《长征记》颇有文学价值,一直以来被西方视作学习古希腊文的范本。 ★《经济论》和《雅典的收入》 对了解古希腊社会的经济生活,研究西方经济思想史都是很有意义的。 二、色诺芬的史学贡献 主要表现在 3 个方面: (1) 扩充了历史著作的记述范围。 他的著作涉及政治、哲学、军事、经济等诸多领域,成为后人综合研究古希腊社会的必 读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