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正在或者将要研究类似的问题。如果要选择同一问题作为研究课题,这就要对已有工作 进行认真审视,从理论本身的完备性,从教育方法的科学性高度进行评判性分析,在此基础 上,重新确定自己研究的着眼点。只有在原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的突破和创新,才具有研究的 意义。第四,问题要有可行性。所谓可行性,指的是问题是能被研究的,存在现实可能性 它包括三个方面的条件:首先是客观条件,除必要的资料、设备、时间、经费、技术、人力 理论准备等条件外,还要有科学上的可能性。其次是主观条件,指研究者本人原有知识、能 力、经验、专长、研究基础和硏究兴趣。也就是说,要权衡自己的条件寻找结合点,选择能 发挥自己优势特长的课题。再次是时机问题,选题必须抓住关键性时期,什么时候提出该研 究课题要看有关理论、研究工具及条件的发展成熟程度。第五,问题必须具体明确,选定的 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要清,范围宜小,不能太笼统。问题的明确性与问题的陈述有关。 个问题的选择并不意味着这个问题有了恰当的陈述。陈述问题可采用叙述或描述的形式, 也可以采用问题的形式。大多数研究工作者,偏向采用问题的形式,其实两种形式都是可行 的。一般来说,采用问题的形式陈述对焦点问题的研究较好。问题陈述最重要的特点是它必 须为研究提供足够的焦点和方向。研究问题的陈述应该简洁明了,并能明确研究活动的关键 因素 二、相关文献的检索 文献检索是科学硏究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它贯彻教育研究的全过程,文献检索提供 了选题的依据,当课题确定之后必须围绕选题广泛地査阅文献资料。这是继承前人研究成果 基础上创新的起点,关系到研究的速度、质量以及能否出成果。教育科学文献是记载有关教 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通过文献检索,研究者可以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 的情况,选定研究课题和确定研究方向。文献检索还可以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和研究 方法,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根据美国科学基金委员会、美国凯斯工学院研 究基金会调查统计,一个科研人员用在一个科研项目中研究图书情报资料的时间,占全部科 研时间的1/3至12,可见文献检索的重要性。教育文献根据加工程度不同可分为三种等级: 级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 文献,是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具有创造性,有很高的直 接参考和借鉴使用价值,但它贮存分散,不够系统。二级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之 系统、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它具有报告性、 汇编性和简明性,是对一级文献的认识,是检索工具的主要部分。三级文献是在利用二级文 献基础上对某一范围的一级文献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
6 或者正在或者将要研究类似的问题。如果要选择同一问题作为研究课题,这就要对已有工作 进行认真审视,从理论本身的完备性,从教育方法的科学性高度进行评判性分析,在此基础 上,重新确定自己研究的着眼点。只有在原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的突破和创新,才具有研究的 意义。第四,问题要有可行性。所谓可行性,指的是问题是能被研究的,存在现实可能性。 它包括三个方面的条件:首先是客观条件,除必要的资料、设备、时间、经费、技术、人力、 理论准备等条件外,还要有科学上的可能性。其次是主观条件,指研究者本人原有知识、能 力、经验、专长、研究基础和研究兴趣。也就是说,要权衡自己的条件寻找结合点,选择能 发挥自己优势特长的课题。再次是时机问题,选题必须抓住关键性时期,什么时候提出该研 究课题要看有关理论、研究工具及条件的发展成熟程度。第五,问题必须具体明确,选定的 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要清,范围宜小,不能太笼统。问题的明确性与问题的陈述有关。 一个问题的选择并不意味着这个问题有了恰当的陈述。陈述问题可采用叙述或描述的形式, 也可以采用问题的形式。大多数研究工作者,偏向采用问题的形式,其实两种形式都是可行 的。一般来说,采用问题的形式陈述对焦点问题的研究较好。问题陈述最重要的特点是它必 须为研究提供足够的焦点和方向。研究问题的陈述应该简洁明了,并能明确研究活动的关键 因素。 二、相关文献的检索 文献检索是科学研究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它贯彻教育研究的全过程,文献检索提供 了选题的依据,当课题确定之后必须围绕选题广泛地查阅文献资料。这是继承前人研究成果 基础上创新的起点,关系到研究的速度、质量以及能否出成果。教育科学文献是记载有关教 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通过文献检索,研究者可以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 的情况,选定研究课题和确定研究方向。文献检索还可以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和研究 方法,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根据美国科学基金委员会、美国凯斯工学院研 究基金会调查统计,一个科研人员用在一个科研项目中研究图书情报资料的时间,占全部科 研时间的 1/3 至 1/2,可见文献检索的重要性。教育文献根据加工程度不同可分为三种等级: 一级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 文献,是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具有创造性,有很高的直 接参考和借鉴使用价值,但它贮存分散,不够系统。二级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之 系统、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它具有报告性、 汇编性和简明性,是对一级文献的认识,是检索工具的主要部分。三级文献是在利用二级文 献基础上对某一范围的一级文献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
献,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述评、进展报告以及专题研究报告等。这类综述性文献全面、度高 浓缩、覆盖面宽、信息量大、内容新颖,即具有综合性、浓缩性和参考性特点。 由于创造、记录与传播方式不同,教育文献的分布极为广泛且形式多样。常见的有书籍、 报刊、教育档案和非文字资料等几种形式。书籍主要包括名著要籍、教育专著、教科书、资 料性工具书(如教育辞书和百科全书)及科普通俗读物。它是教育科学文献中品种最多、数 量最大、历史最长的一种情报源。报刊包括报纸和期刊,都属于连续出版物。报纸是以刊登 新闻和评论为主的定期连续出版物,如《教师报》、《中国教育报》等;期刊是定期和不定期 的连续出版物,有周刊、月刊、双月刊、季刊等。可分为学术理论期刊、情报期刊、技术事 业性期刊和普及期刊。教育范围内的期刊主要有三类,一类是杂志,一类是汇报、集刊、丛 刊、汇刊及高校的学报,还有一类是文摘和复印资料。档案资料是人类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中直接形成的,并且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文献资料。教育档案包括教育年鉴、教育法令集、 教育统计、教育调査报告、学术会议文件、资料汇编、名录、表谱以及地方志、墓志、碑刻 等。非文字资料包括校舍、遗迹、绘画、出土文物、歌谣 教育资料分布是极其广泛的,搜集的渠道也是多种多样的。教育研究工作者要会找资料 会贮存资料、会用资料。检阅时应主要搜集一级文献,特别是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一一在本学 科领域中有一定的权威性、信息量大、使用率高,被公认为必备或常用的书籍 文献检索不仅是一个资料査找的过程,也是一个分析、研究的过程。检索文献一般由以 下三个步骤组成 第一步,分析和准备阶段。包括分析硏究课题,明确自己检索的课题要求与范围,确定 课题检索标志,以确定所需文献的作者,文献类号,表达主题内容的词语和所属类目,进而 选定检索工具,确定检索途径。 第二步,搜索阶段。搜索与所研究问题有关的文献,然后从中选择重要的和确实可用的 资料分别按照适当的顺序阅读,并以文章摘录、资料卡片、读书笔记等方式记录搜集材料。 第三步,加工阶段。要从搜集到的大量文献中摄取有用的情报资料,就必须对文献作一 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加工过程。主要包括:剔除假材料,去掉相互重复、较 陈旧过时的资料;从研究任务的观点评价资料的适用性,保留那些全面、完整、深刻和正确 地阐明所要硏究问题的一切有关资料,以及含有新观点、新材料的资料,对孤证资料要特别 慎重 文献检索的方法主要有顺査法、逆査法、引文査找法和综合査找法等。顺查法是按时间 范围,以所检索课题研究的发生时间为检索始点,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远及近,由旧
7 献,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述评、进展报告以及专题研究报告等。这类综述性文献全面、度高 浓缩、覆盖面宽、信息量大、内容新颖,即具有综合性、浓缩性和参考性特点。 由于创造、记录与传播方式不同,教育文献的分布极为广泛且形式多样。常见的有书籍、 报刊、教育档案和非文字资料等几种形式。书籍主要包括名著要籍、教育专著、教科书、资 料性工具书(如教育辞书和百科全书)及科普通俗读物。它是教育科学文献中品种最多、数 量最大、历史最长的一种情报源。报刊包括报纸和期刊,都属于连续出版物。报纸是以刊登 新闻和评论为主的定期连续出版物,如《教师报》、《中国教育报》等;期刊是定期和不定期 的连续出版物,有周刊、月刊、双月刊、季刊等。可分为学术理论期刊、情报期刊、技术事 业性期刊和普及期刊。教育范围内的期刊主要有三类,一类是杂志,一类是汇报、集刊、丛 刊、汇刊及高校的学报,还有一类是文摘和复印资料。档案资料是人类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中直接形成的,并且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文献资料。教育档案包括教育年鉴、教育法令集、 教育统计、教育调查报告、学术会议文件、资料汇编、名录、表谱以及地方志、墓志、碑刻 等。非文字资料包括校舍、遗迹、绘画、出土文物、歌谣等。 教育资料分布是极其广泛的,搜集的渠道也是多种多样的。教育研究工作者要会找资料、 会贮存资料、会用资料。检阅时应主要搜集一级文献,特别是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在本学 科领域中有一定的权威性、信息量大、使用率高,被公认为必备或常用的书籍。 文献检索不仅是一个资料查找的过程,也是一个分析、研究的过程。检索文献一般由以 下三个步骤组成: 第一步,分析和准备阶段。包括分析研究课题,明确自己检索的课题要求与范围,确定 课题检索标志,以确定所需文献的作者,文献类号,表达主题内容的词语和所属类目,进而 选定检索工具,确定检索途径。 第二步,搜索阶段。搜索与所研究问题有关的文献,然后从中选择重要的和确实可用的 资料分别按照适当的顺序阅读,并以文章摘录、资料卡片、读书笔记等方式记录搜集材料。 第三步,加工阶段。要从搜集到的大量文献中摄取有用的情报资料,就必须对文献作一 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加工过程。主要包括:剔除假材料,去掉相互重复、较 陈旧过时的资料;从研究任务的观点评价资料的适用性,保留那些全面、完整、深刻和正确 地阐明所要研究问题的一切有关资料,以及含有新观点、新材料的资料,对孤证资料要特别 慎重。 文献检索的方法主要有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和综合查找法等。顺查法是按时间 范围,以所检索课题研究的发生时间为检索始点,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远及近,由旧
到新的顺序査找。逆査法与顺查法相反,是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查找。引文查找法又 称跟踪法,是以已掌握的文献中所列的引用文献、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线索,查找有关主题 文献。综合査找法就是将各种方法结合加以使用以达到检索目的。文献检索时要遵循以下基 本要求:①检阅要全面,即全面性。②检阅要认真细致,即准确性。③勤于积累,善于思考。 三、教育科学研究计划的制定 教育科研计划是对课题的下一步具体研究作出全面筹划、决策部署,提出课题研究所要 达到的预期目标及行动纲领,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设想。它具有决策性、预见性、概括性, 决定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走向。它一般是通过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研究计划书。 教育科硏计划不仅是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确保课题研究质量的重要 保证。在选定了研究课题后,制定明确具体的研究计划,可使研究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教育科研工作正式实施之前,需要认真地制定研究计划。 项完整的教育科研计划应包含以下内容:(1)课题的名称;(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 义:(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4)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预计突破的难点、重点:(5) 课题研究的对象和范围:(6)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⑦)课题硏究的工作方案和进度计划 (⑧8)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人员结构,资料准备等):(9)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适用范围 (10)课题研究的经费预算及所需仪器设备等。 四、教育科学研究计划的实施 在制定有效的科研计划之后,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实施教育科研计划。教育科研的实施 就是要求硏究者严格按照研究计划中所规定的内容,采用积极有效的研究措施,观察、记录、 测定研究对象的变化,以获得所希望结果的实践活动。它是教育科研过程中的主体阶段,直 接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获取研究成果的可能性 (一)提出研究假设 假设是对问题的结果、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或某些现象的性质的推测或提议。叫 假设是一种推测或对问题答案及情况状态的一种猜测。一般地说,假设具有理论的某些特征, 它在教育科研过程中起纲领性作用,能帮助教育研究的深入开展。伯格(Borg)和高尔 (Gal)认为假设应具备以下四条标准:第一,说明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间的期望关系。 第二,研究者应有假设是否值得检验的明确的理由,这一理由是有理论的或事实的依据的 第三,假设应是可检验的。第四,假设应尽可能简洁明了。我国学者提出,假设作为对 山IP转引自袁振国主译,威廉·维尔斯曼(美)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7月 版,第49页,第48-49页
8 到新的顺序查找。逆查法与顺查法相反,是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查找。引文查找法又 称跟踪法,是以已掌握的文献中所列的引用文献、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线索,查找有关主题 文献。综合查找法就是将各种方法结合加以使用以达到检索目的。文献检索时要遵循以下基 本要求:①检阅要全面,即全面性。②检阅要认真细致,即准确性。③勤于积累,善于思考。 三、教育科学研究计划的制定 教育科研计划是对课题的下一步具体研究作出全面筹划、决策部署,提出课题研究所要 达到的预期目标及行动纲领,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设想。它具有决策性、预见性、概括性, 决定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走向。它一般是通过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研究计划书。 教育科研计划不仅是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确保课题研究质量的重要 保证。在选定了研究课题后,制定明确具体的研究计划,可使研究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教育科研工作正式实施之前,需要认真地制定研究计划。 一项完整的教育科研计划应包含以下内容:(1)课题的名称;(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 义;(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4)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预计突破的难点、重点;(5) 课题研究的对象和范围;(6)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7)课题研究的工作方案和进度计划; (8)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人员结构,资料准备等);(9)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适用范围; (10)课题研究的经费预算及所需仪器设备等。 四、教育科学研究计划的实施 在制定有效的科研计划之后,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实施教育科研计划。教育科研的实施 就是要求研究者严格按照研究计划中所规定的内容,采用积极有效的研究措施,观察、记录、 测定研究对象的变化,以获得所希望结果的实践活动。它是教育科研过程中的主体阶段,直 接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获取研究成果的可能性。 (一)提出研究假设 假设是对问题的结果、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或某些现象的性质的推测或提议。[1] 假设是一种推测或对问题答案及情况状态的一种猜测。一般地说,假设具有理论的某些特征, 它在教育科研过程中起纲领性作用,能帮助教育研究的深入开展。伯格(Borg )和高尔 (Gall )认为假设应具备以下四条标准:第一,说明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间的期望关系。 第二,研究者应有假设是否值得检验的明确的理由,这一理由是有理论的或事实的依据的。 第三,假设应是可检验的。第四,假设应尽可能简洁明了。[2] 我国学者提出,假设作为对 [1] [2]转引自 袁振国主译,威廉•维尔斯曼(美)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年 7 月 版,第 49 页,第 48-4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