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指南马来西亚 由1999年的699岁提高至2003年的71岁,女性的平均寿命则由1999年的749岁提高至2003 年的755岁。 3.据中国人口网2004年的统计数字显示,马来西亚老龄人口中,70岁至74岁年龄段的人 数从2003年年末的281万人增加到2004年9月的29.5万人,同期75岁以上老年人人数由327 万人增加至342万人 4.据估计,2005年马来西亚的人口年龄结构为:0-14岁占总人口的33%(男性406.7万 人,女性383.8万人);15-64岁占624%(男性7488万人,女性744.7万人);65岁及其以上 占46%(男性49万人,女性62万人)。 5.据马来西亚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字,马来西亚受教育的程度:2002年,15岁及其以上 人口有读写能力占总人口的887%,其中男性占92%,女性占85.4% 马来西亚以马来语为国语,同时通用英语,华语使用也较广泛。 (三)首都和行政区域 马来西亚首都是吉隆坡,位于马来半岛西南沿海,人口约129.8万(《新版各国概况》 亚洲,第138页),是马来西亚全国最大的城市。城市西、北、东三面由丘陵和山脉环抱,巴 生河及其支流鹅麦河在市内汇合后,从西南流入马六甲海峡。 马来西亚全国分为13个州,包括西马的柔佛、吉打、吉兰、马六甲、森美兰、彭亨、槟 榔屿、霹雳、玻璃市、雪兰莪、丁加奴以及东马的沙巴、沙捞越。另有首都吉隆坡和纳闽联邦 直辖区。2000年12月,联邦政府行政中心——布特拉再也( Putra Jaya)成为第三个联邦直辖 区(《新版各国概况》——亚洲,第138页) (四)政治制度 马来西亚实行君主立宪联邦制。因历史原因,沙捞越州和沙巴州拥有较大自治权。最高元 首为国家首脑、伊斯兰领袖兼武装部队统帅,由统治者会议选举产生,任期五年。最高元首端 古·赛义德·西拉杰丁,2001年12月13日就任第12任最高元首,2002年4月25日登基,他 拥有立法、司法和行政的最高权力以及任命总理、拒绝批准解散国会等权力。 统治者会议由柔佛、彭亨、雪兰莪、森美兰、霹雳、丁加奴、吉兰丹、吉打、玻璃市9个 州的世袭苏丹和马六甲、槟州、沙捞越、沙巴4个州的州元首组成。其职能是在9个世袭苏丹 中轮流选举产生最高元首和副最高元首;审议并颁布国家法律、法规;对全国性的伊斯兰教问 题有最终裁决权;审议涉及马来族和沙巴、沙捞越土著民族的特权地位等重大问题。未经该会 议同意,不得通过有关统治者特权地位的任何法律。内阁总理和各州州务大臣、首席部长协助 会议召开 议会又称国会,是马来西亚最高立法机构,由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本届国会于2004年 3月第十一届全国大选后组成。以巫统为首的国阵拥有199席,超过议席总数的90%。反对党 拥有19席,其中民主行动党12席,伊斯兰教党6席,国民公正党1席。无党派独立人士1席 最高法院于1985年1月1日正式成立。1994年6月改名为联邦法院。设有马来亚高级法 院(负责西马)和婆罗州高级法院(负责东马),各州设有地方法院和推事庭。另外还有特别 军事法庭和伊斯兰教法庭。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坦·斯里·达图·斯里·艾哈迈德·法鲁兹
2 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指南 马来西亚 由 1999 年的 69.9 岁提高至 2003 年的 71 岁,女性的平均寿命则由 1999 年的 74.9 岁提高至 2003 年的 75.5 岁。 3. 据中国人口网2004年的统计数字显示,马来西亚老龄人口中,70岁至74岁年龄段的人 数从 2003 年年末的 28.1 万人增加到 2004 年 9 月的 29.5 万人, 同期 75 岁以上老年人人数由 32.7 万人增加至 34.2 万人。 4. 据估计,2005 年马来西亚的人口年龄结构为:0-14 岁占总人口的 33%(男性 406.7 万 人,女性 383.8 万人);15-64 岁占 62.4%(男性 748.8 万人,女性 744.7 万人);65 岁及其以上 占 4.6%(男性 49 万人,女性 62 万人)。 5. 据马来西亚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字,马来西亚受教育的程度:2002 年,15 岁及其以上 人口有读写能力占总人口的 88.7%,其中男性占 92%,女性占 85.4%。 马来西亚以马来语为国语,同时通用英语,华语使用也较广泛。 (三) 首都和行政区域 马来西亚首都是吉隆坡,位于马来半岛西南沿海,人口约129.8万(《新版各国概况》—— 亚洲,第 138 页),是马来西亚全国最大的城市。城市西、北、东三面由丘陵和山脉环抱,巴 生河及其支流鹅麦河在市内汇合后,从西南流入马六甲海峡。 马来西亚全国分为 13 个州,包括西马的柔佛、吉打、吉兰、马六甲、森美兰、彭亨、槟 榔屿、霹雳、玻璃市、雪兰莪、丁加奴以及东马的沙巴、沙捞越。另有首都吉隆坡和纳闽联邦 直辖区。2000年12月,联邦政府行政中心——布特拉再也(Putra Jaya)成为第三个联邦直辖 区(《新版各国概况》——亚洲,第 138 页)。 (四) 政治制度 马来西亚实行君主立宪联邦制。因历史原因,沙捞越州和沙巴州拥有较大自治权。最高元 首为国家首脑、伊斯兰领袖兼武装部队统帅,由统治者会议选举产生,任期五年。最高元首端 古·赛义德·西拉杰丁,2001年 12 月 13 日就任第 12 任最高元首,2002 年 4 月 25 日登基,他 拥有立法、司法和行政的最高权力以及任命总理、拒绝批准解散国会等权力。 统治者会议由柔佛、彭亨、雪兰莪、森美兰、霹雳、丁加奴、吉兰丹、吉打、玻璃市 9 个 州的世袭苏丹和马六甲、槟州、沙捞越、沙巴4个州的州元首组成。其职能是在9个世袭苏丹 中轮流选举产生最高元首和副最高元首;审议并颁布国家法律、法规;对全国性的伊斯兰教问 题有最终裁决权;审议涉及马来族和沙巴、沙捞越土著民族的特权地位等重大问题。未经该会 议同意,不得通过有关统治者特权地位的任何法律。内阁总理和各州州务大臣、首席部长协助 会议召开。 议会又称国会,是马来西亚最高立法机构,由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本届国会于 2004 年 3月第十一届全国大选后组成。以巫统为首的国阵拥有199席,超过议席总数的90%。反对党 拥有19席,其中民主行动党12席,伊斯兰教党6席,国民公正党1席。无党派独立人士1席。 最高法院于 1985 年 1 月 1 日正式成立。1994 年 6 月改名为联邦法院。设有马来亚高级法 院(负责西马)和婆罗州高级法院(负责东马),各州设有地方法院和推事庭。另外还有特别 军事法庭和伊斯兰教法庭。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坦·斯里·达图·斯里·艾哈迈德·法鲁兹
马来西亚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指南 ( Tan sri dato’ SrI AHMAD Fairuz),2003年3月就任 马来西亚的政党有40多个,其中14个政党组成国民阵线联合执政,其余为反对党。共产 党为非法组织。主要政党有:国民阵线、马来民族统一机构、马来西亚华人公会、马来西亚印 度人国在党、伊斯兰教党(新版各国概况——亚洲,2003年;国家概况,2005年)。 (五)日常风俗及贸易习惯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宗教、文化和风俗习惯各异,形成了独特奇异的风 土人情。马来西亚人热情、谦恭、大方、十分讲究礼节。 1.马来人的见面礼十分独特。他们互相摩擦一下对方的手心,然后双掌合十,摸一下心窝 互致问候。马来人相互拜访时,衣冠必须整齐。在马来人家中做客应注意举止得体,尊重长者 2.进入马来西亚人的家或礼堂时,必先脱鞋。进入回教寺院里,不可穿短裤、短裙。 3.一般来讲,马来人男女着装差别甚微。平时马来男子穿着长到足踝的布质沙笼,称为 “卡因”,上身穿的衣服叫“巴汝”。巴汝没有衣领,宽大凉爽,很适合在热带地区穿。逢年过 节或拜访亲友,马来男子总要上着巴汝,下穿长裤,腰部围着一条沙笼,头戴“宋谷”帽,脚 穿皮鞋。在马来西亚除皇室成员外,一般不穿黄色衣饰。 4.马来人忌讳摸头,认为摸头是对人的一种侵犯和侮辱。在马来西亚与马来人交往,要尊 重他们的习俗,否则便会视作对他们不礼貌。同马来人握手、打招呼或馈赠礼品,千万不可用 左手。握手时,双手仅仅触摸一下,然后把手放到额前,以表示诚心。通常男士不主动与女士 握手。 5.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马来人用餐习惯用右手抓饭进食,只是在西式的宴会上,马 来人才使用刀叉和勺子。吃饭时,客人要细心观察主人的动作,依照主人的样子做,避免做出 主人忌讳的动作。马来人用餐十分讲究卫生和礼节,进餐前必须把手洗干净。 6.马来人普遍喜好辣食、忌食猪肉,不饮烈性酒,在正式场合也不敬酒。他们最禁忌的动 物是猪。 如果有商务活动,最好安排在每年的3月至11月,因为大多数马来西亚商人于12月到次 年的2月休假。圣诞节及复活节前后一周不宜前往,同时也应该避开穆斯林的斋月和华裔人的 新年。 马来人的新年是开斋节,为伊斯兰教历9月。农历正月初一是华人新年—春节,这一天 是全国公共的假日。国庆节为每年的8月31日,又称为独立日,首都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游行 和集会 二、马来西亚宏观经济状况 马来西亚的经济近年来一直呈稳定增长的趋势,是经济快速发展国家之一。202年人均国 民总收入( GNI Per Capita)3540美元,属于上中等收入国家(《国际统计年鉴2004年》,第53 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120美元(《国际统计年鉴2004年》,第55页) 1991-2003年,马来西亚年均GDP增长率为62%,图2为近几年来经济增长速度,从2000 到2001年,增长速度迅速下降,2001年增长速度仅为0.3%,从2002年开始了稳定增长,到 2004年,马来西亚的GDP增长率为71%
3 马来西亚 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指南 (Tan sri Dato’ Sri AHMAD FAIRUZ),2003年3月就任。 马来西亚的政党有40多个,其中14个政党组成国民阵线联合执政,其余为反对党。共产 党为非法组织。主要政党有:国民阵线、马来民族统一机构、马来西亚华人公会、马来西亚印 度人国在党、伊斯兰教党(新版各国概况——亚洲,2003 年;国家概况,2005 年)。 (五) 日常风俗及贸易习惯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宗教、文化和风俗习惯各异,形成了独特奇异的风 土人情。马来西亚人热情、谦恭、大方、十分讲究礼节。 1. 马来人的见面礼十分独特。他们互相摩擦一下对方的手心,然后双掌合十,摸一下心窝 互致问候。马来人相互拜访时,衣冠必须整齐。在马来人家中做客应注意举止得体,尊重长者。 2. 进入马来西亚人的家或礼堂时,必先脱鞋。进入回教寺院里,不可穿短裤、短裙。 3. 一般来讲,马来人男女着装差别甚微。平时马来男子穿着长到足踝的布质沙笼,称为 “卡因”,上身穿的衣服叫“巴汝”。巴汝没有衣领,宽大凉爽,很适合在热带地区穿。逢年过 节或拜访亲友,马来男子总要上着巴汝,下穿长裤,腰部围着一条沙笼,头戴“宋谷”帽,脚 穿皮鞋。在马来西亚除皇室成员外,一般不穿黄色衣饰。 4. 马来人忌讳摸头,认为摸头是对人的一种侵犯和侮辱。在马来西亚与马来人交往,要尊 重他们的习俗,否则便会视作对他们不礼貌。同马来人握手、打招呼或馈赠礼品,千万不可用 左手。握手时,双手仅仅触摸一下,然后把手放到额前,以表示诚心。通常男士不主动与女士 握手。 5. 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马来人用餐习惯用右手抓饭进食,只是在西式的宴会上,马 来人才使用刀叉和勺子。吃饭时,客人要细心观察主人的动作,依照主人的样子做,避免做出 主人忌讳的动作。马来人用餐十分讲究卫生和礼节,进餐前必须把手洗干净。 6. 马来人普遍喜好辣食、忌食猪肉,不饮烈性酒,在正式场合也不敬酒。他们最禁忌的动 物是猪。 如果有商务活动,最好安排在每年的3月至11月,因为大多数马来西亚商人于12月到次 年的2月休假。圣诞节及复活节前后一周不宜前往,同时也应该避开穆斯林的斋月和华裔人的 新年。 马来人的新年是开斋节,为伊斯兰教历9月。农历正月初一是华人新年——春节,这一天 是全国公共的假日。国庆节为每年的 8 月 31 日,又称为独立日,首都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游行 和集会。 二、马来西亚宏观经济状况 马来西亚的经济近年来一直呈稳定增长的趋势,是经济快速发展国家之一。2002年人均国 民总收入(GNI Per Capita)3540 美元,属于上中等收入国家(《国际统计年鉴 2004 年》,第 53 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9120 美元 (《国际统计年鉴 2004 年》,第 55 页)。 1991-2003年,马来西亚年均GDP增长率为6.2%,图2为近几年来经济增长速度,从2000 到 2001 年,增长速度迅速下降,2001 年增长速度仅为 0.3%,从 2002 年开始了稳定增长,到 2004 年,马来西亚的 GDP 增长率为 7.1%
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指南马来西亚 图2与西亚经活增长理 2002年马来西亚的总储蓄和最终消费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41.9%和58.1%,1990 年其失业率为5.1%,1999-2002年失业率下降,一直控制在3.1-3.8%之间( Country Forecast Malaysia,EU,May2005),大约有8%的人口生活水平处于贫困线以下(Agri- Food Country Pro file malaysia, 2003). 2003年马来西亚GDP为6555亿美元,GDP构成中,农业占7.5%,工业占335%,服务 业占589%(参见表1) 表1马来西亚三大支柱产业在GDP中所占比例以及未来几年预计 单位:% 200042001a2002a2003a2004b2005c2006c2007c2008c2009 农业78767.57.5747.16.9676462 工业35.032932933533833833232.732.031.3 服务业57.259459658958859159960661.5625 資料来源:经济学家信息中心<<国家预测一马来西亚>, 2005 F 5 A (Country Forecast Malaysia, EIU, May 2005) 注:a真实值;bE估计值;cEI预测值 表2马来西亚经济预测指标 单位:% 经济指标 2003a2004b2005c2006c 实际GDP增长率 5.3 7.1a 4.6 5.0 工业生产增长率 9.3 11.3 4.6 农业总生产增长率 5.7 5.01.01.2 失业率(平均) 3.6 物价通货膨胀率(平均)1.1 2.1 物价通货膨胀率(年末 .2 2.1a 2.4 資料来源:经济学家信息中心<<国家报告 2005年5月( Country report,EIU,May2005) 注:a为实际值,b为EIU估计值,c为EIU预测值
4 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指南 马来西亚 2002年马来西亚的总储蓄和最终消费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41.9%和58.1%,1990 年其失业率为 5.1%,1999-2002 年失业率下降,一直控制在 3.1-3.8%之间(Country Forecast Malaysia, EIU, May 2005),大约有8%的人口生活水平处于贫困线以下(Agri-Food Country Profile Malaysia, 2003 )。 2003 年马来西亚 GDP 为 655.5亿美元,GDP构成中,农业占7.5%,工业占 33.5%,服务 业占 58.9%(参见表 1)。 表 1 马来西亚三大支柱产业在 GDP 中所占比例以及未来几年预计 单位:% 2000a 2001a 2002a 2003a 2004b 2005c 2006c 2007c 2008c 2009c 农业 7.8 7.6 7.5 7.5 7.4 7.1 6.9 6.7 6.4 6.2 工业 35.0 32.9 32.9 33.5 33.8 33.8 33.2 32.7 32.0 31.3 服务业 57.2 59.4 59.6 58.9 58.8 59.1 59.9 60.6 61.5 62.5 资料来源: 经济学家信息中心<<国家预测—马来西亚>>, 2005 年 5 月(Country Forecast Malaysia, EIU, May 2005) 注:a 真实值;b EIU 估计值;c EIU 预测值 表 2 马来西亚经济预测指标 单位:% 经济指标 2003a 2004b 2005c 2006c 实际 GDP 增长率 5.3 7.1a 4.6 5.0 工业生产增长率 9.3 11.3 4.6 3.2 农业总生产增长率 5.7 5.0 1.0 1.2 失业率(平均) 3.6 3.5 3.7 3.8 物价通货膨胀率(平均) 1.1 1.5a 2.6 2.1 物价通货膨胀率(年末) 1.2 2.1a 2.4 2.0 资料来源: 经济学家信息中心<<国家报告>> 2005 年 5 月(Country Report, EIU, May 2005) 注:a 为实际值,b 为 EIU 估计值,c 为 EIU 预测值
马来西亚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指南 预测2005年马来西亚的GDP增长率为46%,由于低利率等因素,个人消费会稳步增长 固定投资会继续扩大。预计到2006年,个人消费和固定投资会由于制造业的投资回落而相对 下降。2005年3月,通货膨胀率达到2.6%,是六年以来最高的。主要是由于烟草、酒以及食 品(部分由于税收的增加)等高价格所引起,预测2006年通货膨胀率会下降到2.1%(参见表2)。 中国和马来西亚贸易概况 近年来中国和马来西亚保持了全面发展的合作关系,特别是双边贸易和相互投资发展势头 强劲。根据中国方面统计,中马建交30年来双边贸易额从1975年的1.60亿美元增长到2003 年的20128亿美元。我国出口额从1975年的109亿美元增长到2003年的6141亿美元;我国 进口额从1975年的0.51亿美元增长到2003年的13987亿美元。2002年底以来,马来西亚已 经成为我国在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为马来西亚第四大贸易伙伴。 马来西亚在中国投资方面的情况:截至2003年底,我国共批准马来西亚投资项目2885个, 合同外资金额71.71亿美元,实际投入3069亿美元;分别占我国相关吸收外资的0.60%、0.75% 和063%。按实际到位外资看,2003年马来西亚在华实际投资额为251亿美元,马来西亚在我 国吸收外资来源国家和地区的排名中名列第16位 马来西亚对中国的投资主要集中的领域和地域目前马来西亚在华投资领域已由最初的橡 胶、食品、化妆品、家具、饲料及机械制造等扩展至能源开釆、交通、房地产开发、酒店、金 融、保险、商业零售等领琙;在华投资地域也已由最初的广东、福建、江苏等东部沿海地区逐 步扩展至内地,近年来在我国西部地区投资从事橡胶产品制造、房地产开发、教育、旅游等业 务逐渐增多。 马来西亚的投资环境:在东盟10个成员国中,马来西亚政局稳定,经济增长形势平稳,自 然资源丰富,基础设施相对较为完善、市场发展潜力较大,对于海外投资者而言,具有一定投 资吸引力。但在投资软环境方面仍有许多待改善之处。2003年马来西亚工业发展局收到的外 商投资申请总额为475亿美元,投资的主要行业为电子和电器材料、食品加工业及化学和化学 制品,拟投资额分别为867亿美元、1.33亿美元和048亿美元。外资来源主要为美国、新加 坡、日本和中国台湾,中国(大陆)2004年上半年的拟投资额为0.37亿美元。 中资企业在马来西亚的投资情况:我国在马来西亚设立企业始于80年代末期,截至2003年 底,经原外经贸部和商务部批准或备案的在马中资企业共有103家,中方协议投资额38879万 美元,投资行业大多为贸易类和加工类企业。据马工业发展局统计,截止到2003年底,我国 在马投资项目共计63个,投资总额为9.56亿美元。据我处统计,目前在马来西亚从事工程承 包项目的中资企业有30多家。1991年至2003年,项目合同金额共计32.38亿美元,完成营业 额1786亿美元 中国对马来西亚投资的特点:中资到马来西亚投资呈现出的新特点是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步 伐在加大,在高新技术和生物技术上的投资在增多 (资料来源: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官方网站“参赞访谈”对话栏:专访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 馆经济商务参赞张应文htp/www.gx.xinhuanet.com/misc/2004-10/25ontent3096478htm)
5 马来西亚 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指南 预测2005年马来西亚的GDP增长率为4.6%,由于低利率等因素,个人消费会稳步增长, 固定投资会继续扩大。预计到 2006年,个人消费和固定投资会由于制造业的投资回落而相对 下降。2005 年 3 月,通货膨胀率达到 2.6%,是六年以来最高的。主要是由于烟草、酒以及食 品(部分由于税收的增加)等高价格所引起,预测2006年通货膨胀率会下降到2.1%(参见表2)。 三、中国和马来西亚贸易概况 近年来中国和马来西亚保持了全面发展的合作关系,特别是双边贸易和相互投资发展势头 强劲。根据中国方面统计,中马建交 30 年来双边贸易额从 1975 年的 1.60 亿美元增长到 2003 年的201.28亿美元。我国出口额从1975年的1.09亿美元增长到2003年的61.41亿美元;我国 进口额从 1975 年的 0.51 亿美元增长到 2003 年的 139.87 亿美元。2002 年底以来,马来西亚已 经成为我国在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为马来西亚第四大贸易伙伴。 马来西亚在中国投资方面的情况: 截至2003年底,我国共批准马来西亚投资项目2885个, 合同外资金额71.71亿美元,实际投入30.69亿美元;分别占我国相关吸收外资的0.60%、0.75% 和0.63%。按实际到位外资看,2003年马来西亚在华实际投资额为2.51亿美元,马来西亚在我 国吸收外资来源国家和地区的排名中名列第 16 位。 马来西亚对中国的投资主要集中的领域和地域: 目前马来西亚在华投资领域已由最初的橡 胶、食品、化妆品、家具、饲料及机械制造等扩展至能源开采、交通、房地产开发、酒店、金 融、保险、商业零售等领域;在华投资地域也已由最初的广东、福建、江苏等东部沿海地区逐 步扩展至内地,近年来在我国西部地区投资从事橡胶产品制造、房地产开发、教育、旅游等业 务逐渐增多。 马来西亚的投资环境: 在东盟10个成员国中,马来西亚政局稳定,经济增长形势平稳,自 然资源丰富,基础设施相对较为完善、市场发展潜力较大,对于海外投资者而言,具有一定投 资吸引力。但在投资软环境方面仍有许多待改善之处。2003 年马来西亚工业发展局收到的外 商投资申请总额为4.75亿美元,投资的主要行业为电子和电器材料、食品加工业及化学和化学 制品,拟投资额分别为 8.67 亿美元、1.33 亿美元和 0.48 亿美元。外资来源主要为美国、新加 坡、日本和中国台湾,中国(大陆)2004 年上半年的拟投资额为 0.37 亿美元。 中资企业在马来西亚的投资情况: 我国在马来西亚设立企业始于80年代末期,截至2003年 底,经原外经贸部和商务部批准或备案的在马中资企业共有103家,中方协议投资额3887.9万 美元,投资行业大多为贸易类和加工类企业。据马工业发展局统计,截止到 2003 年底,我国 在马投资项目共计 63个,投资总额为 9.56 亿美元。据我处统计,目前在马来西亚从事工程承 包项目的中资企业有30多家。 1991年至2003年,项目合同金额共计32.38亿美元,完成营业 额 17.86 亿美元。 中国对马来西亚投资的特点: 中资到马来西亚投资呈现出的新特点是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步 伐在加大,在高新技术和生物技术上的投资在增多。 (资料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会官方网站“参赞访谈”对话栏: 专访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 馆经济商务参赞张应文,http://www.gx.xinhuanet.com/misc/2004-10/25/content_3096478.htm)
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指南马来西亚 第二章马来西亚农产品市场概沭 马来西亚农业生产概况及特点 在上世纪70年代前,马来西亚农业是经济的主要支柱,主要依赖初级产品出口。马来西 亚农业主要是发展经济作物,粮食比较薄弱,长期不能自给。经济作物主要有棕榈油、橡胶 热带水果等。稻米自给率为60%。2004年农、牧、渔、林业总产值估计为5446亿美元,占国 内生产总值的8%(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国家概况)。马来西亚农业人口比重从1990年的 26%下降到2001年163%(《国际统计年鉴2004》,第127页),比重逐渐减少。同时,由于本 土劳动力短缺,马来西亚的农业劳动力主要依靠外来劳动力。2000年,农业劳动力中有19万 外来工人,占所从事农业劳动力的134%( Trade Policy review,WTO,May2001)。表3是马 来西亚1990-2004年农业生产指数变动情况。 表31990-2004年农业生产指数 1999-2001=100 1990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 农业73686890091.58819639901047106211491213 谷类895101.21061101.092.7972102410031052108.21047 种植业74582485.98878229549961050105.51155121.1 食品67883987.3899869968983104.9106311.9120.0 畜牧业7141072107.5108210941006979101.5109.711381218 非食品142120.7121.11101102,1901072102.8104.811521366 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 (一)农业政策及目标 现行的农业政策主要是第三代国家农业政策( the Third National Agricultural Policy),简 称NAP3,实施年度从1998-2010年。这一政策的目标是为给马来西亚农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市 场环境,从而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强农业竞争力。因此,NAP3强调食品生产及管理的现代化 并扩大生产。鼓励大规模的农业生产,使农业生产从单一作物到混合生产,从单一栽培到多个 栽培,以提高土地使用率和提高生产力。 (二)马来西亚国内农业支持 凯恩斯集团( Cairns group)是由17个农业出口国家组成的非正式联合体,它1986年成 立于澳大利亚凯恩斯。凯恩斯集团由澳大利亚担任主席国,其他成员国包括阿根廷、玻利维 亚、巴西、加拿大、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西 兰、巴拉圭、菲律宾、南非、泰国和乌拉圭 马来西亚作为凯恩斯集团的成员国之一,在对国内农业支持的立场上与凯恩斯集团是
6 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指南 马来西亚 第二章 马来西亚农产品市场概述 一、马来西亚农业生产概况及特点 在上世纪 70 年代前,马来西亚农业是经济的主要支柱,主要依赖初级产品出口。马来西 亚农业主要是发展经济作物,粮食比较薄弱,长期不能自给。经济作物主要有棕榈油、橡胶、 热带水果等。稻米自给率为60%。2004年农、牧、渔、林业总产值估计为54.46亿美元,占国 内生产总值的8%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国家概况)。马来西亚农业人口比重从1990年的 26%下降到2001年16.3%(《国际统计年鉴2004》,第127页),比重逐渐减少。同时,由于本 土劳动力短缺,马来西亚的农业劳动力主要依靠外来劳动力。2000年,农业劳动力中有19万 外来工人,占所从事农业劳动力的 13.4%(Trade Policy Review, WTO, May 2001)。表 3 是马 来西亚 1990-2004 年农业生产指数变动情况。 (一)农业政策及目标 现行的农业政策主要是第三代国家农业政策(the Third National Agricultural Policy),简 称NAP3,实施年度从 1998-2010 年。这一政策的目标是为给马来西亚农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市 场环境,从而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强农业竞争力。因此,NAP3强调食品生产及管理的现代化, 并扩大生产。鼓励大规模的农业生产,使农业生产从单一作物到混合生产,从单一栽培到多个 栽培,以提高土地使用率和提高生产力。 (二) 马来西亚国内农业支持 凯恩斯集团(Cairns Group)是由 17 个农业出口国家组成的非正式联合体,它 1986 年成 立于澳大利亚凯恩斯。凯恩斯集团由澳大利亚担任主席国,其他成员国包括阿根廷、玻利维 亚、巴西、加拿大、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西 兰、巴拉圭、菲律宾、南非、泰国和乌拉圭。 马来西亚作为凯恩斯集团的成员国之一,在对国内农业支持的立场上与凯恩斯集团是一 表 3 1990-2004 年农业生产指数 1999-2001 = 100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农业 73.6 86.8 90.0 91.5 88.1 96.3 99.0 104.7 106.2 114.9 121.3 谷类 89.5 101.2 106.1 101.0 92.7 97.2 102.4 100.3 105.2 108.2 104.7 种植业 74.5 82.4 85.9 88.7 82.2 95.4 99.6 105.0 105.5 115.5 121.1 食品 67.8 83.9 87.3 89.9 86.9 96.8 98.3 104.9 106.3 114.9 120.0 畜牧业 71.4 107.2 107.5 108.2 109.4 100.6 97.9 101.5 109.7 113.8 121.8 非食品 141.2 120.7 121.1 110.1 102.1 90 107.2 102.8 104.8 115.2 136.6 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