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15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三)语文试卷 语文试卷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触屏时代的心智灾难 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时代的到来,触屏时代的到来,在空前地、令人震惊地加 速了信息传播的同时,也完全可能造成黄钟喑哑、瓦釜轰鸣的颠倒局面,造成日 益严重、难以救药的学风败坏,造成习以为常的轻飘、浮躁、浅薄、急功近利、 人云亦云,或者标新立异却并无干货。尤其是,哗众取宠的薄幸儿大量出现。 传播本来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但是手段的被使用,完全可能变成使用手段的 人被手段使用。使用变成了被使用,被使用的工具变成了主体,而主体变成了傻 气十足的跟班一一北京话叫作“催呗儿”。例如餐具压倒了饮食,语言干扰控制 而不是服务于思维……形式主宰了内容,这些是早已有之的不幸状况。 所谓信息的异化,就是说信息从素材变成了成果,传播由中介变成了价值的体现, 传播的速度与数量变成了真理、科学、艺术、成功与否的主要衡量标准,变成了 精神产品的首要追逐,而传播的能力包括忽悠炒作的能力与招人喜欢的外表,都 成了成功的基石。信息传播,如茶如火,如龙卷风,如海啸,搞得我们的理论、 文化、艺术、科学、决策在信息的浪涛滚滚中,或者风头劲爆、或者摇摆不定、 或者垂头丧气。信息传播的洪流,正在推出一些牛人,昨天宣布读图与信息爆炸, 今天宣布触屏时代到来,后天宣布名人、名牌、名书、名药都是他们打造成功的 他们牛气十足地宣布平面媒体的过时,宣布文学即将死亡,小说即将湮灭,他们 鼓吹着各种票房、印数、点击量、收视率、福布斯榜,他们制造着巨星、超女 好声音、畅销书及其作者、意见领袖、有影响力者、世界纪录。他们承认即使是 条狗如果能够在现代传媒中不断出镜,也能成为“中华第一名狗”。 在大数据的潮流里,文学、纸质书籍首先被冲击。原因是语言文字在各种艺术介 质当中最缺少直观性,最符号化。它们不像图画、音乐、歌曲、舞台表演、声像 节目,更不像3D、4D(是不是正在出现TD、8D?)影院那样富有肉感器官刺激,它 们不能给人们以视觉、听觉,直到嗅觉、味觉、触觉,还有臀部、腰部震动。语 言文字是符号,是思想,不通过大脑的感受、解读:联想、思考,它们不过是 群乱码,对于蠢人,语言尤其是文字,完全不能传递足够的信息。这样,不喜欢 动脑筋的精神懒汉,当然不希望通过语言文字而是通过身体与其器官,直接接受 刺激与抚摸来获取信息。但恰恰是语言与文字而不是3、4、5、6D们能发育与推 动思维。当人们只会用耳朵、眼球、舌头、鼻孔、皮肉来接收信息的时候,很可 能意味着头脑的萎缩与灵魂的干瘪,意味着白痴时代、低智商时代缓缓逼近 而由网络宣布《红楼梦》等名著的死活读不下去,正是牛气冲天与蠢态毕露的新 表演。它们干脆挑战经典,挑战中华的与人类的文化史,挑战智力的底线。当然, 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大众普及化不是什么自以为是的精英的愤怒或者悲 泣所能左右的。问题在于平衡,质与量的平衡,大众与精英的平衡,高端精神产 品与大众精神消费的平衡。我们这里需要政府、市场与专家能够在文化事业、文 化生活中起到恰如其分的均衡、适当的良性互动互补作用,而绝对不是一味市场 化
山西省太原市 2015 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三)语文试卷 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触屏时代的心智灾难 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时代的到来,触屏时代的到来,在空前地、令人震惊地加 速了信息传播的同时,也完全可能造成黄钟喑哑、瓦釜轰鸣的颠倒局面,造成日 益严重、难以救药的学风败坏,造成习以为常的轻飘、浮躁、浅薄、急功近利、 人云亦云,或者标新立异却并无干货。尤其是,哗众取宠的薄幸儿大量出现。 传播本来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但是手段的被使用,完全可能变成使用手段的 人被手段使用。使用变成了被使用,被使用的工具变成了主体,而主体变成了傻 气十足的跟班——北京话叫作“催呗儿”。例如餐具压倒了饮食,语言干扰控制 而不是服务于思维……形式主宰了内容,这些是早已有之的不幸状况。 所谓信息的异化,就是说信息从素材变成了成果,传播由中介变成了价值的体现, 传播的速度与数量变成了真理、科学、艺术、成功与否的主要衡量标准,变成了 精神产品的首要追逐,而传播的能力包括忽悠炒作的能力与招人喜欢的外表,都 成了成功的基石。信息传播,如茶如火,如龙卷风,如海啸,搞得我们的理论、 文化、艺术、科学、决策在信息的浪涛滚滚中,或者风头劲爆、或者摇摆不定、 或者垂头丧气。信息传播的洪流,正在推出一些牛人,昨天宣布读图与信息爆炸, 今天宣布触屏时代到来,后天宣布名人、名牌、名书、名药都是他们打造成功的, 他们牛气十足地宣布平面媒体的过时,宣布文学即将死亡,小说即将湮灭,他们 鼓吹着各种票房、印数、点击量、收视率、福布斯榜,他们制造着巨星、超女、 好声音、畅销书及其作者、意见领袖、有影响力者、世界纪录。他们承认即使是 一条狗如果能够在现代传媒中不断出镜,也能成为“中华第一名狗”。 在大数据的潮流里,文学、纸质书籍首先被冲击。原因是语言文字在各种艺术介 质当中最缺少直观性,最符号化。它们不像图画、音乐、歌曲、舞台表演、声像 节目,更不像 3D、4D(是不是正在出现 7D、8D?)影院那样富有肉感器官刺激,它 们不能给人们以视觉、听觉,直到嗅觉、味觉、触觉,还有臀部、腰部震动。语 言文字是符号,是思想,不通过大脑的感受、解读;联想、思考,它们不过是一 群乱码,对于蠢人,语言尤其是文字,完全不能传递足够的信息。这样,不喜欢 动脑筋的精神懒汉,当然不希望通过语言文字而是通过身体与其器官,直接接受 刺激与抚摸来获取信息。但恰恰是语言与文字而不是 3、4、5、6D 们能发育与推 动思维。当人们只会用耳朵、眼球、舌头、鼻孔、皮肉来接收信息的时候,很可 能意味着头脑的萎缩与灵魂的干瘪,意味着白痴时代、低智商时代缓缓逼近。 而由网络宣布《红楼梦》等名著的死活读不下去,正是牛气冲天与蠢态毕露的新 表演。它们干脆挑战经典,挑战中华的与人类的文化史,挑战智力的底线。当然, 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大众普及化不是什么自以为是的精英的愤怒或者悲 泣所能左右的。问题在于平衡,质与量的平衡,大众与精英的平衡,高端精神产 品与大众精神消费的平衡。我们这里需要政府、市场与专家能够在文化事业、文 化生活中起到恰如其分的均衡、适当的良性互动互补作用,而绝对不是一味市场 化
我们要告诉国人,文化不应该断裂,也不会猝死,文化首先不是力量而是品质, 文化的代表首先是诸葛亮、孔孟老庄、李白杜甫……而不是“三个臭皮匠” 个臭皮匠”上网固然有可能凑成诸葛亮,也不无可能排除或者宣布诸葛亮的智慧 他们死活不能接受。找几千个“网虫”宣示对于经典的拒绝,不是经典的出丑而 是我们自己的丢人。越是触屏时代,越是要有清醒的眼光,要有对于真正髙端 深邃、天才与创造性的文化果实苦苦的期待。 (选自《读书》,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信息异化”的一项是 A.国内某些电视相亲节目的不少嘉宾言论大胆、出格,拜金女、富二代炫富、 母女同台征婚等,更是成为热门话题而被大肆炒作 B.汶川地震后的公益行动浪潮中,某些想借助媒体在公益市场做买卖的慈善机 构和个人,打着救灾旗号给自己做宣传,夸大捐款额度来粉饰形象。 C.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对近3000名网络读者的意见进行统计后,发布了“死活 读不下去排行榜”,《红楼梦》《瓦尔登湖》等中外名著位列其中。 D.福建一网友发布一条标题为“昨晚,石狮,震惊全国!一家34口灭门惨案! 转疯了”的微信,而真相是他自己在家消灭了三十多只老鼠。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网络时代,智能通讯工具的便利快捷,使得信息的传播更为及时、广泛,但 是也造成了人们盲目、简单,内容被形式主宰的阅读思维 B.各种票房、点击量、收视率的节节攀升,超女、好声音的诞生,很多都是信 息时代现代传媒炒作鼓吹忽悠的结果,是信息异化的表现。 在许多影视作品中,加入大量的刺激感官的元素,形式主宰了内容,让许多 人习惯用耳朵、眼球、舌头、鼻孔等身体及其器官来接收信息。 D.在信息时代,文学、纸质书籍首先受到冲击,一方面缘于语言文字自身不够 直观,另外也是低智商时代造就了一批不愿动脑的精神懒汉所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等名著被称作死活读不下去的作品,是因为语言文字是符号,是 思想,而经典更需要感受、解读、联想、思考,才能获得足够的信息 B.触屏时代带来的心智灾难表现为风气的败坏,信息的异化以及文学、纸质书 籍被冲击而导致的白痴时代、低智商时代的逼近 C.为使信息技术良性发展,一方面应该杜绝市场化,另一方面政府、市场与专 家应该在文化事业、文化生活中起到均衡作用。 D.作者认为,文化不应该断裂,也不会消亡,越是触屏时代,越是要有清醒的 眼光,追求真正高端、深邃、天才与创造性的文化果实。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锷,字昆吾,太原人。始隶湖南团练府为裨将,嗣曹王皋为团练使,俾锷诱降 武冈叛将王国良,以功擢邵州刺史。皋之节度江西也,李希烈南侵,皋与锷兵三 千,使屯寻阳,而皋全军临九江,袭蕲州,尽以众渡,乃表锷为江州剌史。鍔小 心善剌军中情伪事无巨细皋悉知之因推以腹心虽家人燕居或预焉。皋攻安州,使 伊慎围之,贼惧,而遺锷城约降,使杀不从者以岀。翌日城开,慎以贼降乃已功, 不下锷,锷称疾避之。从皋朝京师,皋奏锷文用虽不足,而他可试。德宗擢为鸿 胪少卿。先是,天宝末,西域朝贡酋长及安西、北庭校吏岁集京师者数千人,陇
我们要告诉国人,文化不应该断裂,也不会猝死,文化首先不是力量而是品质, 文化的代表首先是诸葛亮、孔孟老庄、李白杜甫……而不是“三个臭皮匠”。“三 个臭皮匠”上网固然有可能凑成诸葛亮,也不无可能排除或者宣布诸葛亮的智慧 他们死活不能接受。找几千个“网虫”宣示对于经典的拒绝,不是经典的出丑而 是我们自己的丢人。越是触屏时代,越是要有清醒的眼光,要有对于真正高端、 深邃、天才与创造性的文化果实苦苦的期待。 (选自《读书》,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信息异化”的一项是 A.国内某些电视相亲节目的不少嘉宾言论大胆、出格,拜金女、富二代炫富、 母女同台征婚等,更是成为热门话题而被大肆炒作。 B.汶川地震后的公益行动浪潮中,某些想借助媒体在公益市场做买卖的慈善机 构和个人,打着救灾旗号给自己做宣传,夸大捐款额度来粉饰形象。 C.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对近 3000 名网络读者的意见进行统计后,发布了“死活 读不下去排行榜”,《红楼梦》《瓦尔登湖》等中外名著位列其中。 D.福建一网友发布一条标题为“昨晚,石狮,震惊全国!一家 34 口灭门惨案! 转疯了”的微信,而真相是他自己在家消灭了三十多只老鼠。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网络时代,智能通讯工具的便利快捷,使得信息的传播更为及时、广泛,但 是也造成了人们盲目、简单,内容被形式主宰的阅读思维。 B.各种票房、点击量、收视率的节节攀升,超女、好声音的诞生,很多都是信 息时代现代传媒炒作鼓吹忽悠的结果,是信息异化的表现。 C.在许多影视作品中,加入大量的刺激感官的元素,形式主宰了内容,让许多 人习惯用耳朵、眼球、舌头、鼻孔等身体及其器官来接收信息。 D.在信息时代,文学、纸质书籍首先受到冲击,一方面缘于语言文字自身不够 直观,另外也是低智商时代造就了一批不愿动脑的精神懒汉所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等名著被称作死活读不下去的作品,是因为语言文字是符号,是 思想,而经典更需要感受、解读、联想、思考,才能获得足够的信息。 B.触屏时代带来的心智灾难表现为风气的败坏,信息的异化以及文学、纸质书 籍被冲击而导致的白痴时代、低智商时代的逼近。 C.为使信息技术良性发展,一方面应该杜绝市场化,另一方面政府、市场与专 家应该在文化事业、文化生活中起到均衡作用。 D.作者认为,文化不应该断裂,也不会消亡,越是触屏时代,越是要有清醒的 眼光,追求真正高端、深邃、天才与创造性的文化果实。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王锷,字昆吾,太原人。始隶湖南团练府为裨将,嗣曹王皋为团练使,俾锷诱降 武冈叛将王国良,以功擢邵州刺史。皋之节度江西也,李希烈南侵,皋与锷兵三 千,使屯寻阳,而皋全军临九江,袭蕲州,尽以众渡,乃表锷为江州刺史。锷小 心善刺军中情伪事无巨细皋悉知之因推以腹心虽家人燕居或预焉。皋攻安州,使 伊慎围之,贼惧,而遣锷城约降,使杀不从者以出。翌日城开,慎以贼降乃己功, 不下锷,锷称疾避之。从皋朝京师,皋奏锷文用虽不足,而他可试。德宗擢为鸿 胪少卿。先是,天宝末,西域朝贡酋长及安西、北庭校吏岁集京师者数千人,陇
右既陷,不得归,皆仰禀鸿胪礼宾,月四万缗,凡四十年。至是,锷悉籍名王以 下四千人,蓄马二千,奏皆停给。宰相李泌尽以隶左右神策军,以酋长署牙将, 岁省五十万缗。帝嘉其功,迁岭南节度使。诸番舶至,尽有其税,于是财蓄不资。 日十余艘载犀象珠贝,与商贾杂出于境。数年,京师权家无不富锷之财。进兼太 子太傅,徙河东。河东自范希朝讨镇无功,兵才三万,骑六百,府库残耗。锷补 完啬费,未几,兵至五万,骑五千,财用丰余。锷自见居财多,且惧谤,纳钱二 千万。李绛奏曰:“锷虽有劳,然佥望不属,恐天下议以为宰相可市而取。”不 听。卒。子稷,历鸿胪少卿。锷在番,稷常留京师,视势力高下以纳资焉。长 庆二年,用稷为德州刺史,悉金宝、媵侍以行。节度使李全略利其货,因军乱杀 稷,纳其女为媵, (《新唐书列传九十五))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俾锷诱降武冈叛将王国良俾:让,使B.尽以众渡以:凭借 C.以酋长署牙将署:担任D.于是财蓄不资资:计算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锷小心善刺\军中情伪事\无巨细\皋悉知之因\推以腹心\虽家人燕居 或预焉 B.锷小心\善刺军中情伪\事无巨细\皋悉知之\因推以腹心\虽家人燕居或 预焉 C.锷小心善刺\军中情伪\事无巨细\皋悉知之\因推以腹心\虽家人燕居\ 或预焉 D.锷小心\善刺军中情伪事\无巨细\皋悉知之因\推以腹心\虽家人燕居或 预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锷屡立战功,却不争功。王锷先后在平定王国良叛变、李希烈南侵中建立 勋业;面对伊慎贪功的言行,王锷称病回避。 B.王锷精明能干,善于理财。任鸿胪少卿时,他成功处理天宝年间数千外宾陈 案,经李泌的处理,每年为国家节省五十万缗开支。 C.王锷聚敛财富,沦为贪官。在岭南节度使仼上,王锷广征诸国船舶之税,中 饱私囊,利用职权,贿赂权贵 D.王锷受到弹劾,祸及子女。他为平息众怒,讨好朝廷,献出家财两千万缗, 但仍受到弹劾,儿子王稷最终也因财货被杀。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至是,锷悉籍名王以下四千人,蓄马二千,奏皆停给。 (②)锷虽有劳,然佥望不属,恐天下议以为宰相可市而取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野田黄雀行①曹植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注:①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继位掌权,对曹植心存疑忌,本诗作于曹植的至交丁仪、 丁廙被杀之时。②捎:挥击,削破。③摩:接近、迫近 8.“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右既陷,不得归,皆仰禀鸿胪礼宾,月四万缗,凡四十年。至是,锷悉籍名王以 下四千人,蓄马二千,奏皆停给。宰相李泌尽以隶左右神策军,以酋长署牙将, 岁省五十万缗。帝嘉其功,迁岭南节度使。诸番舶至,尽有其税,于是财蓄不资。 日十余艘载犀象珠贝,与商贾杂出于境。数年,京师权家无不富锷之财。进兼太 子太傅,徙河东。河东自范希朝讨镇无功,兵才三万,骑六百,府库残耗。锷补 完啬费,未几,兵至五万,骑五千,财用丰余。锷自见居财多,且惧谤,纳钱二 千万。李绛奏曰:“锷虽有劳,然佥望不属,恐天下议以为宰相可市而取。”不 听。卒。子稷,历鸿 胪少卿。锷在番,稷常留京师,视势力高下以纳资焉。长 庆二年,用稷为德州刺史,悉金宝、媵侍以行。节度使李全略利其货,因军乱杀 稷,纳其女为媵。 (《新唐书 列传九十五))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俾锷诱降武冈叛将王国良 俾:让,使 B.尽以众渡 以:凭借 C.以酋长署牙将 署:担任 D.于是财蓄不资 资:计算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锷小心善刺\军中情伪事\无巨细\皋悉知之因\推以腹心\虽家人燕居\ 或预焉 B.锷小心\善刺军中情伪\事无巨细\皋悉知之\因推以腹心\虽家人燕居或 预焉 C.锷小心善刺\军中情伪\事无巨细\皋悉知之\因推以腹心\虽家人燕居\ 或预焉 D.锷小心\善刺军中情伪事\无巨细\皋悉知之因\推以腹心\虽家人燕居或 预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锷屡立战功,却不争功。王锷先后在平定王国良叛变、李希烈南侵中建立 勋业;面对伊慎贪功的言行,王锷称病回避。 B.王锷精明能干,善于理财。任鸿胪少卿时,他成功处理天宝年间数千外宾陈 案,经李泌的处理,每年为国家节省五十万缗开支。 C.王锷聚敛财富,沦为贪官。在岭南节度使任上,王锷广征诸国船舶之税,中 饱私囊,利用职权,贿赂权贵。 D.王锷受到弹劾,祸及子女。他为平息众怒,讨好朝廷,献出家财两千万缗, 但仍受到弹劾,儿子王稷最终也因财货被杀。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至是,锷悉籍名王以下四千人,蓄马二千,奏皆停给。 (2)锷虽有劳,然佥望不属,恐天下议以为宰相可市而取。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8~9 题。 野田黄雀行① 曹植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②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③苍天,来下谢少年。 注:①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继位掌权,对曹植心存疑忌,本诗作于曹植的至交丁仪、 丁廙被杀之时。②捎:挥击,削破。③摩:接近、迫近。 8.“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 分)
9.诗歌是怎样以对比手法来塑造少年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在《行路难》中,借用姜子牙和伊尹的典故,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 待的句子是: (2)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写一切都融于琴声之中,只有江中的月影 随着江水摇动。 3)庄子《逍遥游》中的“,”借助朝菌、蟪蛄表明人生苦短。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冬天里的秘密 弗兰茨是个孤苦伶仃的老人,在这个世界上己经没了亲人。他在医院住了两年多 了,是洛里安大夫的病人中年纪最大的一位。 冬天来临的时候,他已经连路都走不动了,还要靠人喂饭,洗脸。夜里他总是做 噩梦,大声地说胡话,医生把他安排在了顶楼的小房间里,房间的窗户朝着一条 寂静的横街,这意味着,他开始默默地等待死神的降临。 但是圣诞节到了,新年到了,死神却一直没到顶楼房间里来找他,洛里安大夫也 不明白这老人为什么看上去好像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却还有强烈的活下去的愿 望。凭大夫多年的经验,使弗兰茨活下来的不是药物,而是一种神秘的力量,他 相信,这老人的心中一定有个秘密 这天傍晚,洛里安大夫推开弗兰茨的门,却发现他正朝窗外张望。看到大夫进来, 他立即把脑袋缩了回去。大夫说:“您应该静静地躺着休息,为什么总往窗外张 望?”弗兰茨先生想了一会儿,对洛里安大夫说:“请您走到柜子后面去,不要 露面,要不就不灵了 于是大夫就走到柜子后面去。弗兰茨先生坐起来,关掉床头柜上的灯,这时小房 间里一片昏暗。接着他又开了灯,又关掉,又开灯。突然,在他们对面横街的 间亮着灯的顶楼窗户里出现一个姑娘。这是个可爱的小姑娘,大眼睛,黑头发, 她笑着并朝这儿招手示意,弗兰茨先生也向她招手示意。小姑娘在对面鼓掌,然 后把各式各样的东西摆在窗台上,她自己站在窗台后面。窗台上摆的尽是玩具, 有乔木,灌木,有一个教堂,还有许多洋娃娃,只要用手插进洋娃娃的衣服里面, 它的形态就能不断变化,像活的一样。 小姑娘在她的窗口表演了一场真正的木偶戏!表演完毕,小姑娘鞠了一个躬。 弗兰茨先生笑了,这可是大夫几个月以来第一次看到他笑,于是情不自禁地往前 走了两步。这时,在小姑娘半明半暗的房间里出现了一个妇人,当她意外地发现 弗兰茨先生和医生时,她惊呆了,赶紧拉上窗帘,接着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对不起,是我妨碍了演出!”洛里安大夫沮丧地说。弗兰茨先生躺在床上喘了 会儿气,终于开口了:“我认识这个小姑娘五个星期了,纯粹是偶然,一天,我 想转身到另一侧,当我抬起头时,看到了她,她就把那些洋娃娃指给我看,并开 始表演起来。为我表演! 从那时开始,她每天给我表演节目,而且总是新的,感谢上帝,让我的眼睛还 看得到东西。我每天都在焦急地等待傍晚来临,这个时间我们用信号约好了,灯 闪,她的演出就开始。 接下来的整个冬天,洛里安大夫每天给弗兰茨先生检查身体,每天都关切地问同 个问题:“您一定又往窗外看了吧?
9.诗歌是怎样以对比手法来塑造少年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李白在《行路难》中,借用姜子牙和伊尹的典故,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 待的句子是: “ , 。” (2)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写一切都融于琴声之中, 只有江中的月影 随着江水摇动。 (3)庄子《逍遥游》中的“ , ”借助朝菌、蟪蛄表明人生苦短。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冬天里的秘密 弗兰茨是个孤苦伶仃的老人,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没了亲人。他在医院住了两年多 了,是洛里安大夫的病人中年纪最大的一位。 冬天来临的时候,他已经连路都走不动了,还要靠人喂饭,洗脸。夜里他总是做 噩梦,大声地说胡话,医生把他安排在了顶楼的小房间里,房间的窗户朝着一条 寂静的横街,这意味着,他开始默默地等待死神的降临。 但是圣诞节到了,新年到了,死神却一直没到顶楼房间里来找他,洛里安大夫也 不明白这老人为什么看上去好像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却还有强烈的活下去的愿 望。凭大夫多年的经验,使弗兰茨活下来的不是药物,而是一种神秘的力量,他 相信,这老人的心中一定有个秘密。 这天傍晚,洛里安大夫推开弗兰茨的门,却发现他正朝窗外张望。看到大夫进来, 他立即把脑袋缩了回去。大夫说:“您应该静静地躺着休息,为什么总往窗外张 望?”弗兰茨先生想了一会儿,对洛里安大夫说:“请您走到柜子后面去,不要 露面,要不就不灵了。” 于是大夫就走到柜子后面去。弗兰茨先生坐起来,关掉床头柜上的灯,这时小房 间里一片昏暗。接着他又开了灯,又关掉,又开灯。突然,在他们对面横街的一 间亮着灯的顶楼窗户里出现一个姑娘。这是个可爱的小姑娘,大眼睛,黑头发, 她笑着并朝这儿招手示意,弗兰茨先生也向她招手示意。小姑娘在对面鼓掌,然 后把各式各样的东西摆在窗台上,她自己站在窗台后面。窗台上摆的尽是玩具, 有乔木,灌木,有一个教堂,还有许多洋娃娃,只要用手插进洋娃娃的衣服里面, 它的形态就能不断变化,像活的一样。 小姑娘在她的窗口表演了一场真正的木偶戏!表演完毕,小姑娘鞠了一个躬。 弗兰茨先生笑了,这可是大夫几个月以来第一次看到他笑,于是情不自禁地往前 走了两步。这时,在小姑娘半明半暗的房间里出现了一个妇人,当她意外地发现 弗兰茨先生和医生时,她惊呆了,赶紧拉上窗帘,接着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对不起,是我妨碍了演出!”洛里安大夫沮丧地说。弗兰茨先生躺在床上喘了 会儿气,终于开口了:“我认识这个小姑娘五个星期了,纯粹是偶然,一天,我 想转身到另一侧,当我抬起头时,看到了她,她就把那些洋娃娃指给我看,并开 始表演起来。为我表演! “从那时开始,她每天给我表演节目,而且总是新的,感谢上帝,让我的眼睛还 看得到东西。我每天都在焦急地等待傍晚来临,这个时间我们用信号约好了,灯 一闪,她的演出就开始。” 接下来的整个冬天,洛里安大夫每天给弗兰茨先生检查身体,每天都关切地问同 一个问题:“您一定又往窗外看了吧?
老人总是轻松地回答:“是的!”雪融化了,弗兰茨先生竟然已经能够坐在桌旁 吃饭,能够自己洗澡了。3月份的时候,他可以自己走路了,所有的人都不敢相 信这个奇迹。 4月初的一天,弗兰茨先生惊慌失措地对洛里安大夫说:“大夫先生,大夫先生, 昨天小姑娘不见了!要是她出了什么事 接下来的整整一个星期都不见小姑娘的踪影,可怜的弗兰茨先生完全失去了常 态,他甚至有点旧病复发。但是洛里安大夫对此似乎完全不当一回事,直到第八 天,他对弗兰茨先生说: “请您穿好衣服,有人邀请我们。” “有人邀请?在什么地方?” “那个为你表演的小姑娘的父母亲邀请我们去吃午饭。您动作快一点,要不我们 就迟到了。” 弗兰茨先生穿衣服还从来没有那么快过!洛里安大夫想搀扶他过马路,但他走得 比大夫还快,老人踉踉跄跄地径直上了对面那幢房子的顶层。 大夫似乎熟悉这里的房门,他在一道门牌上写着“维德曼”的门上按了电铃。一 位女士开了门,这位女士就是老人曾经在小姑娘的房间里常常看到的那个,在她 后面站着一位先生,当他们看到弗兰茨先生时,脸上马上泛起了笑容,一起说: “非常欢迎,亲爱的弗兰茨先生 看到弗兰茨先生困惑不解的样子,小姑娘的父亲解释道:“不久前,洛里安大夫 拜访过我们,谈起了您的情况。” 弗兰茨突然明白了大夫的良苦用心,他感激地看着洛里安大夫,急切地问小姑娘 现在在哪里 小姑娘的父亲领着弗兰茨走过了客厅,在一道门前站住:“我的女儿玛利亚就在 这里面,这门应该由您来推开。”弗兰茨双手颤抖着推开门,这是一间装饰得很 漂亮的儿童房间,玛利亚,他的小朋友,大眼睛,黑头发,她正躺在靠窗的小床 上,被子滑落下来,弗兰茨先生看到玛利亚的右腿从脚趾到膝盖绑着石膏绷带 “太好了,您终于来了!”玛利亚兴奋地喊道 维德曼太太说:“我的女儿6个月前患了严重的骨髓炎。她必须卧床,老是卧床 我们请了最好的医生,用了最好的药物,但是毫无用处。我们非常担心玛利亚会 终身残疾。可前段时间,玛利亚的病情突然好多了,起先我们还不知道是怎么回 事,后来我们才知道,她每天为您演出……上一周的检查出现了奇迹。检查表明 现在她只有局部发炎,医生说很快就能康复了。 玛利亚向弗兰茨伸出一只手,他也伸手握住了她的小手, “您和玛利亚有一个秘密,正是您和这个秘密使她得到了健康,我们将永远感谢 您!”小姑娘的父亲嗓音沙哑地说, 洛里安大夫意味深长地说:“不,有两个秘密:一个是你们之间的小秘密,还有 个是能够影响健康,能够驱赶孤单,能够创造奇迹的秘密。”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品以质朴却饱含深情的笔调讲述了一个通过爱来挽救生命的感人故事,令 人感觉到了人间的温暖,表达了作者对坚韧的生命力的赞颂。 B.作品从冬天写起,既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也暗示小说结局的悲剧色彩;“雪 融化了”不仅推进情节发展,也暗示弗兰茨的病情出现转机。 C.小说多处运用伏笔,如开灯关灯的约定;对小姑娘的消失,洛里安大夫“对 此似乎完全不当一回事”等,这些伏笔和后文的照应浑然一体,结构严谨
老人总是轻松地回答:“是的!”雪融化了,弗兰茨先生竟然已经能够坐在桌旁 吃饭,能够自己洗澡了。3 月份的时候,他可以自己走路了,所有的人都不敢相 信这个奇迹。 4 月初的一天,弗兰茨先生惊慌失措地对洛里安大夫说:“大夫先生,大夫先生, 昨天小姑娘不见了!要是她出了什么事……” 接下来的整整一个星期都不见小姑娘的踪影,可怜的弗兰茨先生完全失去了常 态,他甚至有点旧病复发。但是洛里安大夫对此似乎完全不当一回事,直到第八 天,他对弗兰茨先生说: “请您穿好衣服,有人邀请我们。” “有人邀请?在什么地方?” “那个为你表演的小姑娘的父母亲邀请我们去吃午饭。您动作快一点,要不我们 就迟到了。” 弗兰茨先生穿衣服还从来没有那么快过!洛里安大夫想搀扶他过马路,但他走得 比大夫还快,老人踉踉跄跄地径直上了对面那幢房子的顶层。 大夫似乎熟悉这里的房门,他在一道门牌上写着“维德曼”的门上按了电铃。一 位女士开了门,这位女士就是老人曾经在小姑娘的房间里常常看到的那个,在她 后面站着一位先生,当他们看到弗兰茨先生时,脸上马上泛起了笑容,一起说: “非常欢迎,亲爱的弗兰茨先生。” 看到弗兰茨先生困惑不解的样子,小姑娘的父亲解释道:“不久前,洛里安大夫 拜访过我们,谈起了您的情况。” 弗兰茨突然明白了大夫的良苦用心,他感激地看着洛里安大夫,急切地问小姑娘 现在在哪里? 小姑娘的父亲领着弗兰茨走过了客厅,在一道门前站住:“我的女儿玛利亚就在 这里面,这门应该由您来推开。”弗兰茨双手颤抖着推开门,这是一间装饰得很 漂亮的儿童房间,玛利亚,他的小朋友,大眼睛,黑头发,她正躺在靠窗的小床 上,被子滑落下来,弗兰茨先生看到玛利亚的右腿从脚趾到膝盖绑着石膏绷带。 “太好了,您终于来了!”玛利亚兴奋地喊道。 维德曼太太说:“我的女儿 6 个月前患了严重的骨髓炎。她必须卧床,老是卧床。 我们请了最好的医生,用了最好的药物,但是毫无用处。我们非常担心玛利亚会 终身残疾。可前段时间,玛利亚的病情突然好多了,起先我们还不知道是怎么回 事,后来我们才知道,她每天为您演出……上一周的检查出现了奇迹。检查表明 现在她只有局部发炎,医生说很快就能康复了。” 玛利亚向弗兰茨伸出一只手,他也伸手握住了她的小手。 “您和玛利亚有一个秘密,正是您和这个秘密使她得到了健康,我们将永远感谢 您!”小姑娘的父亲嗓音沙哑地说。 洛里安大夫意味深长地说:“不,有两个秘密:一个是你们之间的小秘密,还有 一个是能够影响健康,能够驱赶孤单,能够创造奇迹的秘密。”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作品以质朴却饱含深情的笔调讲述了一个通过爱来挽救生命的感人故事,令 人感觉到了人间的温暖,表达了作者对坚韧的生命力的赞颂。 B.作品从冬天写起,既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也暗示小说结局的悲剧色彩;“雪 融化了”不仅推进情节发展,也暗示弗兰茨的病情出现转机。 C.小说多处运用伏笔,如开灯关灯的约定;对小姑娘的消失,洛里安大夫“对 此似乎完全不当一回事”等,这些伏笔和后文的照应浑然一体,结构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