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13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二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上午8:00——10:30)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典音乐是属于过去的音乐,但它的精粹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闪烁着异 彩。它作为一种健康、明朗的“感情符号”,不但可以维系人的心态平衡,而且 可以使人的感情沸腾、升华,达到感情的“高峰体验”(马斯洛语)。荀子早就 提出音乐有“入人也深,化人也速”的强烈情感特征。表现真善美的古典音乐, 能使心与心之间彼此关照、沟通,就像让·保尔说的:“因为有了你,幽闭的心 儿相互呼应起来,因为有了你,在荒漠中遥遥相隔的声音连接了起来。”同时, 因为声波的谐振片能调节生物内部的平衡机制和促进新陈代谢。巴洛克时期音乐 中的慢文章,它每分钟六十拍的节律,正好和人的正常心跳一致,因此,常作为 “维生素M( musIc音乐)”来维系人的生理、心理的平衡与和谐。美国在1934 年成立了一家专门设计和制作各种场合所用的背景音乐和特种音乐的公司,叫 “穆扎克”,它通过人造卫星将音乐传送到十七个国家的几十万用户中去。听了 这些音乐,秘书的打字错误可以降低百分之四十,而用于超级市场的音乐可以挽 留顾客在店内多留三分钟 流行音乐是属于现代的一一特别是青年人的音乐,它随着时尚风向不断 变换,所以我们得用一只“招风耳朵”来听它。有时,它以高度刺激(嘶裂的吼 声、震耳欲聋的电声、重低音)与高度单调(单一强拍的重复)相结合的高度自由 髙度宣泄的摇滚乐出现;有时则沉醉于轻声唏嘘,低语回荡的“情调音乐”。这 是现代人的心理节律的两个极致,也是对人类“原始本体”的追寻和回归一一在 这里找到了“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本我 现代音乐由于它的实验性与超前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属于未来的。一方 面,它表现了被异化了的现代人的孤独、无助的精神境界,同时反映了音源无限 扩大后的光怪陆离、斑斓多彩的一个崭新的音响世界。既然有如此“全信息”与 “多功能”的音乐输出,就该有同样“立体声”“多声道”的耳朵来接受。多元 文化的“交叉感染”,“轻”“重”音乐之间的鸿沟已非泾渭分明,势不两立, 而是相互渗透、彼此补充的了。“超级天才指挥”普列文一面身兼三个交响乐团 的指挥,一面却在洛杉矶的夜总会里组织了一个爵士乐队。他说:“我唯一的原 则是不论演员们做什么,只要他们不亵渎音乐就行。”美国作曲家格什温将爵士 乐融入交响乐之中,创作了轰动乐坛的《蓝色狂想曲》,使他成为“爵士阵营和 正统音乐之间的一个纽带”。法国作曲家米约的创作深受流行音乐的影响,在他 创作的芭蕾舞曲《世界的创造》中只用了一个十七件乐器的爵士乐队;至于美国 “现代音乐之父”科普兰的早期作品,干脆被称作“法国的一一爵士的”,在他 的《剧场音乐》《钢琴协奏曲》《维特勃斯克》和《交响颂歌》中,爵士乐几乎 成了他的“母语” 世界真奇妙,音乐有多好。让我们竖起三只耳朵来听音乐吧! (摘自陈钢《三只耳朵听音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山西省太原市 2013 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二)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上午 8:00——10:30)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古典音乐是属于过去的音乐,但它的精粹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闪烁着异 彩。它作为一种健康、明朗的“感情符号”,不但可以维系人的心态平衡,而且 可以使人的感情沸腾、升华,达到感情的“高峰体验”(马斯洛语)。荀子早就 提出音乐有“入人也深,化人也速”的强烈情感特征。表现真善美的古典音乐, 能使心与心之间彼此关照、沟通,就像让·保尔说的:“因为有了你,幽闭的心 儿相互呼应起来,因为有了你,在荒漠中遥遥相隔的声音连接了起来。”同时, 因为声波的谐振片能调节生物内部的平衡机制和促进新陈代谢。巴洛克时期音乐 中的慢文章,它每分钟六十拍的节律,正好和人的正常心跳一致,因此,常作为 “维生素 M(music 音乐)”来维系人的生理、心理的平衡与和谐。美国在 1934 年成立了一家专门设计和制作各种场合所用的背景音乐和特种音乐的公司,叫 “穆扎克”,它通过人造卫星将音乐传送到十七个国家的几十万用户中去。听了 这些音乐,秘书的打字错误可以降低百分之四十,而用于超级市场的音乐可以挽 留顾客在店内多留三分钟…… 流行音乐是属于现代的——特别是青年人的音乐,它随着时尚风向不断 变换,所以我们得用一只“招风耳朵”来听它。有时,它以高度刺激(嘶裂的吼 声、震耳欲聋的电声、重低音)与高度单调(单一强拍的重复)相结合的高度自由、 高度宣泄的摇滚乐出现;有时则沉醉于轻声唏嘘,低语回荡的“情调音乐”。这 是现代人的心理节律的两个极致,也是对人类“原始本体”的追寻和回归——在 这里找到了“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本我。 现代音乐由于它的实验性与超前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属于未来的。一方 面,它表现了被异化了的现代人的孤独、无助的精神境界,同时反映了音源无限 扩大后的光怪陆离、斑斓多彩的一个崭新的音响世界。既然有如此“全信息”与 “多功能”的音乐输出,就该有同样“立体声”“多声道”的耳朵来接受。多元 文化的“交叉感染”,“轻”“重”音乐之间的鸿沟已非泾渭分明,势不两立, 而是相互渗透、彼此补充的了。“超级天才指挥”普列文一面身兼三个交响乐团 的指挥,一面却在洛杉矶的夜总会里组织了一个爵士乐队。他说:“我唯一的原 则是不论演员们做什么,只要他们不亵渎音乐就行。”美国作曲家格什温将爵士 乐融入交响乐之中,创作了轰动乐坛的《蓝色狂想曲》,使他成为“爵士阵营和 正统音乐之间的一个纽带”。法国作曲家米约的创作深受流行音乐的影响,在他 创作的芭蕾舞曲《世界的创造》中只用了一个十七件乐器的爵士乐队;至于美国 “现代音乐之父”科普兰的早期作品,干脆被称作“法国的——爵士的”,在他 的《剧场音乐》《钢琴协奏曲》《维特勃斯克》和《交响颂歌》中,爵士乐几乎 成了他的“母语” …… 世界真奇妙,音乐有多好。让我们竖起三只耳朵来听音乐吧! (摘自陈钢《三只耳朵听音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典音乐是属于过去的音乐,作为一种健康、明朗的感情符号,始终 在历史的长河中恒久不衰,闪烁异彩 B.流行音乐是属于现代的音乐,它随着时尚风向不断变换,时而震耳欲 聋,时而低语回荡,受到青年人的青睐。 C.现代音乐是属于未来的音乐,这种说法如从其实验性与超前性而言, 是可以的,它呈现出一个崭新的音响世界 D.让我们竖起三只耳朵听音乐,就是要从古典、流行、现代音乐中感受 世界的奇妙和音乐的美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表现真善美的古典音乐,能使心与心之间彼此关照沟通,这一点,得 到了让·保尔很形象的解释。 B.“穆扎克”通过人造卫星将音乐传送到世界各地的用户中,用户听了 这些音乐,都收到了预期效果 摇滚乐与“情调音乐”风格迥异,是现代人的心理节律的两个极致 也是对人类“原始本体”的追寻和回归。 D.现代音乐“全信息”与“多功能”的音乐输出。要求我们应该有同样 “立体声”“多声道”的耳 朵来接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斯洛所谓古典音乐能使人达到感情的“高峰体验”,与荀子所谓音 乐“入人也深”的特征相契合 B.如果人的生理、心理失衡,最好是听听古典音乐,尤其是听听巴洛克 时期的慢节奏音乐将大有益处 C.爵士乐在美国“现代音乐之父”科普兰的早期作品中,几乎成了“母 语”,说明爵士乐是其最擅长的表现手段 D.普列文、格什温、米约与科普兰等音乐家的创作实践,表明了不同音 乐之间可以走向相互渗透与补充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七岁能属文,善楷隶。显 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 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 宋初,改刑部。建隆九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 三年,兼判吏部辁。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 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 楼,则近制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 太祖善之。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 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任台丞十二年,屡求代。太祖难其人,不允。 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 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 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 还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钱尚不用,況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
A.古典音乐是属于过去的音乐,作为一种健康、明朗的感情符号,始终 在历史的长河中恒久不衰,闪烁异彩。 B.流行音乐是属于现代的音乐,它随着时尚风向不断变换,时而震耳欲 聋,时而低语回荡,受到青年人的青睐。 C.现代音乐是属于未来的音乐,这种说法如从其实验性与超前性而言, 是可以的,它呈现出一个崭新的音响世界。 D.让我们竖起三只耳朵听音乐,就是要从古典、流行、现代音乐中感受 世界的奇妙和音乐的美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表现真善美的古典音乐,能使心与心之间彼此关照沟通,这一点,得 到了让·保尔很形象的解释。 B.“穆扎克”通过人造卫星将音乐传送到世界各地的用户中,用户听了 这些音乐,都收到了预期效果。 C.摇滚乐与“情调音乐”风格迥异,是现代人的心理节律的两个极致, 也是对人类“原始本体”的追寻和回归。 D.现代音乐“全信息”与“多功能”的音乐输出。要求我们应该有同样 “立体声”“多声道”的耳 朵来接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斯洛所谓古典音乐能使人达到感情的“高峰体验”,与荀子所谓音 乐“入人也深”的特征相契合。 B.如果人的生理、心理失衡,最好是听听古典音乐,尤其是听听巴洛克 时期的慢节奏音乐将大有益处, C.爵士乐在美国“现代音乐之父”科普兰的早期作品中,几乎成了“母 语”,说明爵士乐是其最擅长的表现手段。… D.普列文、格什温、米约与科普兰等音乐家的创作实践,表明了不同音 乐之间可以走向相互渗透与补充。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七岁能属文,善楷隶。显 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 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 宋初,改刑部。建隆九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 三年,兼判吏部辁。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 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 楼,则近制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 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 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任台丞十二年,屡求代。太祖难其人,不允。 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 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 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 还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
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 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雍熙初,子炤罢徐州观察推官待选,以贫诣登闻求注官。及引对,太宗 问谁氏子,炤以温叟对。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令大臣罕有其比。因 问:“炤当得何官:”宰相言:“免选以为厚恩。”帝曰:“其父有清操,录其 子登朝,庶足示劝。”擢炤太子右赞善大夫。炳、烨并进士及第。 (节选自《宋史·刘温叟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旋复本官 旋:不久 B.前驺者潜知 潜:秘密地 C.命吏辇归邸 辇:乘车 D.且言当今大臣 罕有其比 比:同类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温叟“方正清介”的一组是(3分) ①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 ②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 ③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 ④视西舍封识宛然 ⑤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 ⑥炳、烨并进士及第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温叟性情方正,聪慧过人。他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后来 在任御史中丞时,因为母亲去世,退居西洛,守丧完毕后恢复了旧官 B.刘温叟唯才是举,公正无私。他负责科举时,有人诬陷,皇帝怒将其录取 进士中的十二人免职;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十二个人都是有才华的 C.刘温叟正直廉洁,抵制腐败。御史府的规矩,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 得钱一万,公用不足可以用罚物补充,温叟厌恶罚物之名而不取用 D.刘温叟清廉传家,受到嘉奖。他的儿子被罢官待选,因家贫到朝廷请求注 官;朝廷免除他的儿子的过失作为厚恩,并将他提升为太子右赞善大夫。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2)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①云物:云雾。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8.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意境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写景的妙处。(6分) 9.请结合“篱菊”“渚莲”“鲈鱼”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幽咽泉流冰下 难 ,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 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雍熙初,子炤罢徐州观察推官待选,以贫诣登闻求注官。及引对,太宗 问谁氏子,炤以温叟对。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令大臣罕有其比。因 问:“炤当得何官:”宰相言:“免选以为厚恩。”帝曰:“其父有清操,录其 子登朝,庶足示劝。”擢炤太子右赞善大夫。炳、烨并进士及第。 (节选自《宋史·刘温叟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旋复本官 旋:不久 B.前驺者潜知 之 潜:秘密地 C.命吏辇归邸 辇:乘车 D.且言当今大臣 罕有其比 比:同类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温叟“方正清介”的一组是(3 分) ①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 ②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 ③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 ④视西舍封识宛然 ⑤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 ⑥炳、烨并进士及第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刘温叟性情方正,聪慧过人。他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后来 在任御史中丞时,因为母亲去世,退居西洛,守丧完毕后恢复了旧官。 B.刘温叟唯才是举,公正无私。他负责科举时,有人诬陷,皇帝怒将其录取 进士中的十二人免职;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十二个人都是有才华的。 C.刘温叟正直廉洁,抵制腐败。御史府的规矩,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 得钱一万,公用不足可以用罚物补充,温叟厌恶罚物之名而不取用。 D.刘温叟清廉传家,受到嘉奖。他的儿子被罢官待选,因家贫到朝廷请求注 官;朝廷免除他的儿子的过失作为厚恩,并将他提升为太子右赞善大夫。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2)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①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①云物:云雾。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8.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意境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写景的妙处。(6 分) 9.请结合“篱菊”“渚莲”“鲈鱼”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幽咽泉流冰下 难。 ,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2)浊酒一杯家万 里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 ;自其不变者而观 ,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 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 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清名 梁晓声 倘非子诚之缘故,我断不会识得徐阿婆的。 子诚是我以前的学生,关系近好。今年清明后,约我去他老家西南某山 区的茶村玩。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仑多姿。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 绿如滴翠。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 那会儿茶农们都前往茶站交茶。大叶茶装在竹篓,一元一斤;芽茶装塑 料袋里,二十元一斤。 子诚与一老妪驻足交谈。我见那老妪,近一米七的个子,腰板挺直,满 头白发,不矜而庄 老妪离去,我问子诚她的岁数。 “八十三了。” “八十三还采茶!” 我不禁向那老姬背影望去,钦佩之。 子诚告诉我一一解放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嫁给镇上一名小学 教师。后来,丈夫因成分问题,回村务农。每年清明前,换长衫游走各村“说春 “说春”就是按照黄历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她丈夫以唱代 说,脱口成秀。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一碗小米。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 信”运动,丈夫进了学习班。“说春人娘子”一急之下,将他们家卖到仅剩自 穿着的一身衣服的地步,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的还。乡 亲们过意不去,说她太过认真。她却说一一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知人’ 的妻子。对我们,清名最重要。理解我的,就请将小米收回了吧! 工作组长了解到那一情况:愕然,继而肃然。亲自送其丈夫回家,还对 当年的阿婆好言安抚… 我问:“现在她家如何?为什么还让八十三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 子诚说:“阿婆得子晚,六十几岁时,儿子病故,媳妇带着孙子改嫁。 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 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可怎么活呢?” “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班子的干部,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 寡高龄老人……”我不禁感慨:“多好的举措……
(2)浊酒一杯家万 里, 。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 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 之, ,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 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 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清 名 梁晓声 倘非子诚之缘故,我断不会识得徐阿婆的。 子诚是我以前的学生,关系近好。今年清明后,约我去他老家西南某山 区的茶村玩。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仑多姿。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 绿如滴翠。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 那会儿茶农们都前往茶站交茶。大叶茶装在竹篓,一元一斤;芽茶装塑 料袋里,二十元一斤。 子诚与一老妪驻足交谈。我见那老妪,近一米七的个子,腰板挺直,满 头白发,不矜而庄。 老妪离去,我问子诚她的岁数。 “八十三了。” “八十三还采茶!” 我不禁向那老姬背影望去,钦佩之。 子诚告诉我——解放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嫁给镇上一名小学 教师。后来,丈夫因成分问题,回村务农。每年清明前,换长衫游走各村“说春”。 “说春”就是按照黄历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她丈夫以唱代 说,脱口成秀。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碗小米。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 信”运动,丈夫进了学习班。“说春人娘子”一急之下,将他们家卖到仅剩自己 穿着的一身衣服的地步,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的还。乡 亲们过意不去,说她太过认真。她却说——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知人’ 的妻子。对我们,清名最重要。理解我的,就请将小米收回了吧! 工作组长了解到那一情况:愕然,继而肃然。亲自送其丈夫回家,还对 当年的阿婆好言安抚…… 我问:“现在她家如何?为什么还让八十三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 子诚说:“阿婆得子晚,六十几岁时,儿子病故,媳妇带着孙子改嫁。 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 “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可怎么活呢?” “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班子的干部,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 寡高龄老人……”我不禁感慨:“多好的举措……
不料子诚却说:“办法是很好,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认养她的那位 副县长,名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贪污受贿,五毒俱全,三年前被判了重 我失语! 子诚说:“阿婆知道后,如同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 了。病好后,开始替人家采茶,一天也就挣个五六元钱。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 钱,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 “可……这……难道就没有人认为应该告诉老人家,她完全不必那样做 许多人都这么劝过的,可老人家她听不进去啊 不待我再说什么,子诚接下来的话,使我顿时又失语了。 他说:“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不过,她装作自己一点儿也不知 道的样子,仍然省吃俭用,早出晚归地采大叶茶。” 我心愀然。进而,怆然 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诚转告老人家,有人愿意替她“退还”尚未“还” 清的一千二三百元钱 第二天傍晚,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诚和老人家说话。才一两分钟后, 二人的谈话便结束了。老人背着竹篓,尽量,不,是竭力挺直身板,从我眼前默 默走过。 子诚也沮丧地走到了我跟前,嗫嚅道:“我原来就料到根本没用的 嘛 她说,谢了。还说,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 我不禁再次失语,竟至于,羞愧极了 以后几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背着编补过的竹 篓,竭力挺直单薄的身板。然而其步态,毕竟那么蹒跚,使我联想到衰老又顽强 的朝圣者,去向我所不晓得的什么圣地。那曾经的草根族群中的美女,那八十三 岁的,身患癌症的,竭力挺直身板的茶村老妪,又使我联想到古代赴往生命末端 的独行侠… 似乎,我倾听到了那老妪的心声:清名、清名 不久前,子诚打来电话,告诉我徐阿婆死了。 她,那个…我的意思是……明白我在问什么吗?……” 那一刻我语无伦次 “听家里人说,她死前几天还清了那笔钱……现在,有关方面都因为那 笔钱而尴尬……” 我又说不出话来,也不知自己什么时候放下电话的。想到我和子诚口中 都分明地说过“还”这个字,顿觉对那看重自己清名的老人家,无疑已构成人格 的侮辱。 清名、清名…… 这一旦在乎反而累人自讨苦吃的东西呀,难怪今人都避得远远地,唯恐 沾上了它! 我之羞愧,因亦如此…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不料子诚却说:“办法是很好,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认养她的那位 副县长,名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贪污受贿,五毒俱全,三年前被判了重 刑……” 我失语! 子诚说:“阿婆知道后,如同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 了。病好后,开始替人家采茶,一天也就挣个五六元钱。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 钱,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 “可……这……难道就没有人认为应该告诉老人家,她完全不必那样做 吗?” “许多人都这么劝过的,可老人家她听不进去啊。” 不待我再说什么,子诚接下来的话,使我顿时又失语了。 他说:“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不过,她装作自己一点儿也不知 道的样子,仍然省吃俭用,早出晚归地采大叶茶。” 我心愀然。进而,怆然。 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诚转告老人家,有人愿意替她“退还”尚未“还” 清的一千二三百元钱。 第二天傍晚,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诚和老人家说话。才一两分钟后, 二人的谈话便结束了。老人背着竹篓,尽量,不,是竭力挺直身板,从我眼前默 默走过。 子诚也沮丧地走到了我跟前,嗫嚅道:“我原来就料到根本没用的 嘛……” “她说,谢了。还说,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 我不禁再次失语,竟至于,羞愧极了。 以后几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背着编补过的竹 篓,竭力挺直单薄的身板。然而其步态,毕竟那么蹒跚,使我联想到衰老又顽强 的朝圣者,去向我所不晓得的什么圣地。那曾经的草根族群中的美女,那八十三 岁的,身患癌症的,竭力挺直身板的茶村老妪,又使我联想到古代赴往生命末端 的独行侠…… 似乎,我倾听到了那老妪的心声:清名、清名…… 不久前,子诚打来电话,告诉我徐阿婆死了。 “她,那个……我的意思是……明白我在问什么吗?……” 那一刻我语无伦次。 “听家里人说,她死前几天还清了那笔钱……现在,有关方面都因为那 一笔钱而尴尬……” 我又说不出话来,也不知自己什么时候放下电话的。想到我和子诚口中, 都分明地说过“还”这个字,顿觉对那看重自己清名的老人家,无疑已构成人格 的侮辱。 清名、清名…… 这一旦在乎反而累人自讨苦吃的东西呀,难怪今人都避得远远地,唯恐 沾上了它! 我之羞愧,因亦如此……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