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 2010-2011学年度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工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请将第工卷必考题中的单项选择题1-6小题,第Ⅱ卷表达题中的单项选择题1314小 题的答案涂在机读卡相应的位置上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一个画家的作品,大体可以看出他是从心所欲还是胡来;也可以看出他创作时是心如 秋月还是躁动不安。八大山人的用笔其实是并不狂肆的,他运用中锋,沉稳而准确地推移毫 颖,画面每一笔都没有逃岀他理智所控制的范围。那是—种至极的理性与至极的感悟的髙度 统一,在佛家称无缘大悲”。这时,八大山人是“从心所欲的,也是不逾矩的。徐渭固为 不世之天才,然则其作画、写字恐怕心境不似八大山人宁静空寂,所以偶尔来一两下败笔。 这在八大山人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所赖徐渭才气干霄,暇不掩瑜倒成了徐渭蓬头垢面不 掩国色的特征。现代李苦禅的用笔,我以为是在八大山人和徐渭之间的,这与苦禅先生的性 格大有关系。他一面喃喃而语,对画坛的丑陋和愚蠢奉上鞭挞、调以谐谑,大笔洋洋洒洒地 在纸上跌宕运行;到紧要关头,先生不免语住,紧闭着嘴,这必是神来之笔诞生的瞬间;然 后,先生又恢复怡然自得之态,在率意中把握着分寸。苦禅先生的画面是不会有败笔的,现 在坊问的赝品.一眼便可识别,但凡首先跳入眼帘的,正如《庄子》书中从炉中跳出的恶金 必不能成为莫邪之剑,画上的败笔非徒不能状物传神,而只能起着破坏的作用
山西省太原市 2010—2011 学年度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语 文 试 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请将第Ⅰ卷必考题中的单项选择题 1-6 小题,第Ⅱ卷表达题中的单项选择题 13-14 小 题的答案涂在机读卡相应的位置上。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从一个画家的作品,大体可以看出他是从心所欲还是胡来;也可以看出他创作时是心如 秋月还是躁动不安。八大山人的用笔其实是并不狂肆的,他运用中锋,沉稳而准确地推移毫 颖,画面每一笔都没有逃出他理智所控制的范围。那是一种至极的理性与至极的感悟的高度 统一,在佛家称“无缘大悲”。这时,八大山人是“从心所欲”的,也是“不逾矩”的。徐渭固为 不世之天才,然则其作画、写字恐怕心境不似八大山人宁静空寂,所以偶尔来一两下败笔。 这在八大山人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所赖徐渭才气干霄,暇不掩瑜倒成了徐渭蓬头垢面不 掩国色的特征。现代李苦禅的用笔,我以为是在八大山人和徐渭之间的,这与苦禅先生的性 格大有关系。他一面喃喃而语,对画坛的丑陋和愚蠢奉上鞭挞、调以谐谑,大笔洋洋洒洒地 在纸上跌宕运行;到紧要关头,先生不免语住,紧闭着嘴,这必是神来之笔诞生的瞬间;然 后,先生又恢复怡然自得之态,在率意中把握着分寸。苦禅先生的画面是不会有败笔的,现 在坊问的赝品.一眼便可识别,但凡首先跳入眼帘的,正如《庄子》书中从炉中跳出的恶金, 必不能成为莫邪之剑,画上的败笔非徒不能状物传神,而只能起着破坏的作用
对历史上的每一位大师审问之、明辨之”,是美术史家的本分,同时可以鞭笞画坛的劣 迹以昭示后之来者。现在大写意的画家多了起来,大概和“立竿见影”的心态有关,他们作画 时神涣气散,横涂纵抹,自以为做到了我不思则我在”,与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ˆ的理性为 仇寇。殊不知胡来ˆ的结果是满纸败笔、惨不忍睹,心中倾慕狂士的潇洒恣肆,而笔下却岀 不了他们的豪纵任侠,用力过猛,立刻恶浊;泼洒无度,必成墨猪。有自知之明的,团起扔 进纸篓;无自知之明者则裱以精工,悬诸华堂,获笑天下士。 我们不要太相信古人文章所描述的狂士,以为只有在神经失控状态才会有神来之笔,那 就上了古人的当了。石涛曾很激赏新安吴子作画的状态,“每兴到时,举酒数过,脱巾散发, 狂叫数声,发十斗墨,纸必待尽”。怀素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显然他心知 肚明,那是在捉弄观众。其实,怀素三分醉意是有的,他却偏做酩酊大醉状而已。 傅抱石先生“往往醉后”一印,曾引发过无数的遗闻轶事,描述傅抱石如何大醉之后画出 了神品,我想这大大误解了傅翁的往往醉后ˆ的文学意味。这‘醉¨字,正是傅翁忘怀得失、 纯任情性,逍遥于太虚,与天地精神侔合的最佳状态。无道之士是狂不起来的,那仅仅是胡 来。庄子自知狷狂,但却放言恣肆,皆入环中,所谓猖狂妄行而蹈乎大方”。刘熙载称:凡 物险者易颠,非具有大力,奚以固之?” 1.下列对几位“画家”的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八大山人理性与感悟统一,用笔并不狂肆,他是从心所欲的。 B.徐渭心境不够宁静空寂,偶尔来一两下败笔,他有些胡来。 C.李苦禅的用笔,跌宕运行,紧要关头往往诞生神来之笔。 D.傅抱石纯任情性,逍遥于太虚,与天地精神侔合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现在好些大写意的画家,作画神涣气散,横涂纵抹,真是“胡来 怀素作画酩酊大醉,那是在捉弄观众,是假装的。 C.石涛激赏新安吴子作画的状态,是因为举酒狂叫会有神来之笔 D.庄子狷狂,放言恣肆,但皆入环中,不是胡来。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画家如果内心躁动不安,自然会从他的作品中表现出来 B.古代所谓画坛狂士,其作品的神来之笔并非出自神经失控的状态 C.美术史家的职责之一就是要鞭挞画坛上的胡来现象,从而警示后人
对历史上的每一位大师“审问之、明辨之”,是美术史家的本分,同时可以鞭笞画坛的劣 迹以昭示后之来者。现在大写意的画家多了起来,大概和“立竿见影”的心态有关,他们作画 时神涣气散,横涂纵抹,自以为做到了“我不思则我在”,与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的理性为 仇寇。殊不知“胡来”的结果是满纸败笔、惨不忍睹,心中倾慕狂士的潇洒恣肆,而笔下却出 不了他们的豪纵任侠,用力过猛,立刻恶浊;泼洒无度,必成墨猪。有自知之明的,团起扔 进纸篓;无自知之明者则裱以精工,悬诸华堂,获笑天下士。 我们不要太相信古人文章所描述的狂士,以为只有在神经失控状态才会有神来之笔,那 就上了古人的当了。石涛曾很激赏新安吴子作画的状态,“每兴到时,举酒数过,脱巾散发, 狂叫数声,发十斗墨,纸必待尽”。怀素“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显然他心知 肚明,那是在捉弄观众。其实,怀素三分醉意是有的,他却偏做酩酊大醉状而已。 傅抱石先生“往往醉后”一印,曾引发过无数的遗闻轶事,描述傅抱石如何大醉之后画出 了神品,我想这大大误解了傅翁的“往往醉后”的文学意味。这“醉”字,正是傅翁忘怀得失、 纯任情性,逍遥于太虚,与天地精神侔合的最佳状态。无道之士是狂不起来的,那仅仅是胡 来。庄子自知狷狂,但却放言恣肆,皆入环中,所谓“猖狂妄行而蹈乎大方”。刘熙载称:“凡 物险者易颠,非具有大力,奚以固之?” 1.下列对几位“画家”的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八大山人理性与感悟统一,用笔并不狂肆,他是从心所欲的。 B.徐渭心境不够宁静空寂,偶尔来一两下败笔,他有些胡来。 C.李苦禅的用笔,跌宕运行,紧要关头往往诞生神来之笔。 D.傅抱石纯任情性,逍遥于太虚,与天地精神侔合。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 A.现在好些大写意的画家,作画神涣气散,横涂纵抹,真是“胡来”。 B.怀素作画酩酊大醉,那是在捉弄观众,是假装的。 C.石涛激赏新安吴子作画的状态,是因为举酒狂叫会有神来之笔。 D.庄子狷狂,放言恣肆,但皆入环中,不是胡来。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画家如果内心躁动不安,自然会从他的作品中表现出来。 B.古代所谓画坛狂士,其作品的神来之笔并非出自神经失控的状态。 C.美术史家的职责之一就是要鞭挞画坛上的胡来现象,从而警示后人
D.绘画大师少有败笔,因为他们在作画时不仅能打破规矩,而且能达到忘怀得失与天 地精神高度统一的境界。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也。少为军卒,事梁太祖。彦章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履 棘行百步。持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而佗人莫能举也,军中号王铁枪 梁、晋争天下为劲敌,独彦章心常轻晋王、谓人日:“亚次斗鸡小儿耳,何足惧哉! 晋军攻破澶州,虏彦章妻孑归之太原,赐以第宅,供给甚备,间遣使者招彦章,彦章斩其使 者以自绝。然晋人畏彦章之在梁也,必欲招致之,待其妻子愈厚。 是时,晋已尽有河北,以铁锁断德胜口,筑河南、北为两城,号“夹寨"。而梁末帝昏 乱,小人赵岩、张汉杰等用事,大臣宿将多被谗问,彦章虽为招讨副使,而谋不见用。龙德 三年夏,晋取郓州,梁人大恐,宰相敬翔顾事急,以绳内靴中,入见未帝,泣曰:“先帝取 天下,不以臣为不肖,所谋无不用。今强敌未灭,陛下弃忽臣言,臣身不用,不如死『乃 引绳将自经。末帝使人止之.问所欲言。翔日:“事怠矣,非彦章不可!未帝乃召彦章为招 讨使,以段凝为副。末帝问破敌之期,彦章对日:“三日。”左右皆失笑。 彦章受命而出驰两日至滑州,置酒大会阴遣人具舟于杨村,命甲土六百人皆持巨斧载 冶者,具鞴炭,乘流而下。彦章会饮,酒半,佯起更衣,引精兵数干,沿河以趋德胜。舟兵 举锁烧断之,因以巨斧斩浮桥,而彦章引兵急击南城。浮桥断,南城遂破,盖三日矣。 是时,段凝已有异志,与赵岩、张汉杰交通,彦章素刚,愤梁日削,而嫉岩等所为,尝 谓人曰:“俟吾破贼还,诛奸臣以谢天下。″岩等闻之惧,与凝协力倾之。其破南城也,彦章 与凝各为捷书以间闻,凝遣人告岩等匿彦章书而上己书,未帝初疑其事,已而使者至军,独赐 劳凝而不及彦章,军士皆失色 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日:“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其于忠义,盖天性也。 (节选自《新五代史·死节传》)
D.绘画大师少有败笔,因为他们在作画时不仅能打破规矩,而且能达到忘怀得失与天 地精神高度统一的境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也。少为军卒,事梁太祖。彦章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履 棘行百步。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而佗人莫能举也,军中号王铁枪。 梁、晋争天下为劲敌,独彦章心常轻晋王、谓人曰:“亚次① 斗鸡小儿耳,何足惧哉!” 晋军攻破澶州,虏彦章妻子归之太原,赐以第宅,供给甚备,间.遣使者招彦章,彦章斩其使 者以自绝。然晋人畏彦章之在梁也,必欲招致之,待其妻子愈厚。 是时,晋已尽有河北,以铁锁断德胜口,筑河南、北为两城,号“夹寨”。而梁末帝昏 乱,小人赵岩、张汉杰等用事,大臣宿将多被谗问,彦章虽为招讨副使,而谋不见用。龙德 三年夏,晋取郓州,梁人大恐,宰相敬翔顾事急,以绳内靴中,入见末帝,泣曰:“先帝取 天下,不以臣为不肖,所谋无不用。今强敌未灭,陛下弃忽臣言,臣身不用,不如死!”乃 引绳将自经。末帝使人止之.问所欲言。翔日:“事怠矣,非彦章不可!”末帝乃召彦章为招 讨使,以段凝为副。末帝问破敌之期,彦章对日:“三日。”左右皆失笑。 彦章受命而出,驰两日至滑州,置酒大会,阴遣人具舟于杨村,命甲士六百人皆持巨斧.载 冶者,具鞴炭,乘流而下。彦章会饮,酒半,佯起更衣,引精兵数千,沿河以趋.德胜。舟兵 举锁烧断之,因以巨斧斩浮桥,而彦章引兵急击南城。浮桥断,南城遂破,盖三日矣。 是时,段凝已有异志,与赵岩、张汉杰交通,彦章素刚,愤梁日削,而嫉岩等所为,尝 谓人曰:“俟吾破贼还,诛奸臣以谢天下。”岩等闻之惧,与凝协力倾.之。其破南城也,彦章 与凝各为捷书以闻,凝遣人告岩等匿彦章书而上己书,末帝初疑其事,已而使者至军,独赐 劳凝而不及彦章,军士皆失色。 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其于忠义,盖天性也。 (节选自《新五代史·死节传》)
注:①亚次: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小名 4.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能跣足履棘行百步履:踩踏 B.间遣使者招彦章间:中间 C.沿河以趋德胜趋:奔向 D.与凝协力倾之倾:搞垮 5.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王彦章忠义正直的一组是(3分) ①少为军卒,事梁太祖 ②而谋不见用 ③彦章斩其使者以自绝 ④阴遣人具舟于杨村 ⑤而嫉岩等所为,愤梁日削 ⑥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A.①③⑥ B.②⑤⑥ C.③⑤⑥ D.①②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王彦章为人骁悍勇猛有力,手持一杆铁枪,骑马奔驰冲杀,迅猛如飞 B.梁、晋争夺天下,彼此成为劲敌,惟独王彦章心里常常轻视晋王。他奉命出征时对 末帝说:不过三日,便可击破晋军。 C.晋军攻破澶州,俘获王彦章的妻子儿女带回太原,赐给他们住宅,供给的东西很齐 备,是因为晋人想要招降他。 D.攻破南城时,王彦章和段凝分别撰写捷报奏闻,赵岩等人隐瞒王彦章的捷报而上报 段凝的,梁末帝立即派使者赏赐段凝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帝取天下,不以臣为不肖,所谋无不用。(5分) (2)俟吾破贼还,诛奸臣以谢天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8.前两联写了哪些自然物象?描写了怎样的环境?(6分) 9.后两联透露出怎样的社会状况?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5分)
注:①亚次: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小名。 4.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能跣足履.棘行百步 履:踩踏 B.间.遣使者招彦章 间:中间 C.沿河以趋.德胜 趋:奔向 D.与凝协力倾.之 倾:搞垮 5.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王彦章忠义正直的一组是(3 分) ( ) ①少为军卒,事梁太祖 ②而谋不见用 ③彦章斩其使者以自绝 ④阴遣人具舟于杨村 ⑤而嫉岩等所为,愤梁日削 ⑥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A.①③⑥ B.②⑤⑥ C.③⑤⑥ D.①②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王彦章为人骁悍勇猛有力,手持一杆铁枪,骑马奔驰冲杀,迅猛如飞。 B.梁、晋争夺天下,彼此成为劲敌,惟独王彦章心里常常轻视晋王。他奉命出征时对 末帝说:不过三日,便可击破晋军。 C.晋军攻破澶州,俘获王彦章的妻子儿女带回太原,赐给他们住宅,供给的东西很齐 备,是因为晋人想要招降他。 D.攻破南城时,王彦章和段凝分别撰写捷报奏闻,赵岩等人隐瞒王彦章的捷报而上报 段凝的,梁末帝立即派使者赏赐段凝。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先帝取天下,不以臣为不肖,所谋无不用。(5 分) (2)俟吾破贼还,诛奸臣以谢天下。(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 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送 李 端 卢 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8.前两联写了哪些自然物象?描写了怎样的环境?(6 分) 9.后两联透露出怎样的社会状况?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 连月不开 浊浪排空。 范仲淹《岳阳楼记》) 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3)桑之未落, 无食桑葚。(《诗经》) 乙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并在所选大题号后的口上打“√”作为标记 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做未选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第一大 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城里人与乡下人 毕淑敏 最近几个月来,吃过的最美味餐饭,是在乡间的小山村。正午时,背靠着池塘,秫秸 搭成的简易凉棚下,老农端上自家种的玉米和土豆,还有刚刚从水中打捞起的半尺长的鱼, 炭火上烤熟。 那鱼被从中间剖开,平铺在黯哑的火焰上,一条幻像变成了两条。浑身披挂盐霜,硬而 微黄,好似生了薄锈的盔甲。吃到嘴里,鱼刺和鱼肉都是干脆而火爆的,咯吱吱,似嚼着 袭土色 的蓑衣。 我问老农,用了什么调料呢? 他嘬着旱烟嘴,含混地回答,盐。 盐是不消说的,看得见,而且,无所不在的咸。我说,还有呢? 没有了。老农吐出一口烟雾,清晰地答。 我不相信地反问:没有花椒大料?没有豆豉辣椒?没有蚝油香叶?没有. 老农打断我,你说的那些,都没有——光是盐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6 分) (l) ,连月不开; ,浊浪排空。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 ,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3)桑之未落, 。 ,无食桑葚。(《诗经》) 乙 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并在所选大题号后的口上打“√”作为标记。 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做未选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第一大 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城里人与乡下人 毕淑敏 最近几个月来,吃过的最美味一餐饭,是在乡间的小山村。正午时,背靠着池塘,秫秸 搭成的简易凉棚下,老农端上自家种的玉米和土豆,还有刚刚从水中打捞起的半尺长的鱼, 炭火上烤熟。 那鱼被从中间剖开,平铺在黯哑的火焰上,一条幻像变成了两条。浑身披挂盐霜,硬而 微黄,好似生了薄锈的盔甲。吃到嘴里,鱼刺和鱼肉都是干脆而火爆的,咯吱吱,似嚼着一 袭土色 的蓑衣。 我问老农,用了什么调料呢? 他嘬着旱烟嘴,含混地回答,盐。 盐是不消说的,看得见,而且,无所不在的咸。我说,还有呢? 没有了。老农吐出一口烟雾,清晰地答。 我不相信地反问:没有花椒大料?没有豆豉辣椒?没有蚝油香叶?没有…… 老农打断我,你说的那些,都没有——光是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