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2012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二)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上午8:00—10:30)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第I卷1至8 页,第II卷9至10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与答题卡相 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一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按照汉许慎《说文解字)的诠释,“儒,柔也”。一个“柔”字,味道全 出,可谓搔到了问题的痒处。宋词专家叶嘉莹先生曾提到中国文化的“弱德之 美”。她由“儒”字“柔”的本义出发,加以阐释,十分贴切地把儒家所代表的 中国文化性格多维度地彰显出来了。“儒”含“需”字,参之以《易经》“需” 卦的卦象,可知“需”有“等待”之义。据《易传》记载,孔子就说过:“君子 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孔子这里说的其实就是“需”的意思,它 体现的显然是一种等待的姿态。 华裔英籍女作家韩素音在参观走访了中国内地之后,曾经感慨道:“我 在这里重新发现了中国的弹性一一它所固有的柔顺性,这使它不受外界危机的影 响,同时也使它度过自己的一次又一次动乱。”因此,我们虽说“儒者柔也 但看此“柔”字不要过于直观,误以为柔就是软弱无力,就是废弃一切作为。 其实,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 “柔”。柔是“水”的最为突出的特性。在中国文化中,以水喻道是有其古老传 统的。譬如,老子曰:“上善若水”;他还说“弱者道之用”,此所谓“弱者” 乃指水的柔弱所表征出来的规定。因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 几于道”。我们知道,水是不定形的,它被放进怎样的容器中就采取什么样子的 形状,但正因为没有一种凝固不变的形状,所以才能变成一切可能的形状。这正 足“道”的品格。更为重要的是,它以隐喻和象征的方式,透露出中国文化的传 统性格。 应该说,中国传统文化所采取的等待姿态,与儒家固有的“柔”的性格 之间,是有极深的渊源关系的。它在很大程度上规定着中国人同自然界、同他人 打交道的方式。从古典技术同现代技术在文化性格和文化取向上,我们可以更深 切地体会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柔性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取向塑造出来的古典技术 不具有征服自然界的进攻性和侵略性 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和平与宽容的民族。老子曰:“兵者不祥之器, 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由此不难窥见中国人对于兵器乃至战争的基本价 值取向。与此相关联,在历史上,我们对于诉讼也是持保留态度的。儒家主张 亲亲为仁。诉讼总是缘于利益的纷争,它只能是道德失效的结果。在中国人看来, 实乃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我们更愿意相信“退一步,海阔天空”。争执双方倘若 采取这种妥协的姿态,那么就会使诉讼变得多余。所以,孔子说:“听讼,吾犹
太原市 2012 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二)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上午 8:00——10:30)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第 I 卷 1 至 8 页,第 II 卷 9 至 10 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与答题卡相 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第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按照汉许慎《说文解字)的诠释,“儒,柔也”。一个“柔”字,味道全 出,可谓搔到了问题的痒处。宋词专家叶嘉莹先生曾提到中国文化的“弱德之 美”。她由“儒”字“柔”的本义出发,加以阐释,十分贴切地把儒家所代表的 中国文化性格多维度地彰显出来了。“儒”含“需”字,参之以《易经》“需” 卦的卦象,可知“需”有“等待”之义。据《易传》记载,孔子就说过:“君子 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孔子这里说的其实就是“需”的意思,它 体现的显然是一种等待的姿态。 华裔英籍女作家韩素音在参观走访了中国内地之后,曾经感慨道:“我 在这里重新发现了中国的弹性——它所固有的柔顺性,这使它不受外界危机的影 响,同时也使它度过自己的一次又一次动乱。”因此,我们虽说“儒者柔也”, 但看此“柔”字不要过于直观,误以为柔就是软弱无力,就是废弃一切作为。 其实,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 “柔”。柔是“水”的最为突出的特性。在中国文化中,以水喻道是有其古老传 统的。譬如,老子曰:“上善若水”;他还说“弱者道之用”,此所谓“弱者” 乃指水的柔弱所表征出来的规定。因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 几于道”。我们知道,水是不定形的,它被放进怎样的容器中就采取什么样子的 形状,但正因为没有一种凝固不变的形状,所以才能变成一切可能的形状。这正 足“道”的品格。更为重要的是,它以隐喻和象征的方式,透露出中国文化的传 统性格。 应该说,中国传统文化所采取的等待姿态,与儒家固有的“柔”的性格 之间,是有极深的渊源关系的。它在很大程度上规定着中国人同自然界、同他人 打交道的方式。从古典技术同现代技术在文化性格和文化取向上,我们可以更深 切地体会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柔性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取向塑造出来的古典技术, 不具有征服自然界的进攻性和侵略性。 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和平与宽容的民族。老子曰:“兵者不祥之器, 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由此不难窥见中国人对于兵器乃至战争的基本价 值取向。与此相关联,在历史上,我们对于诉讼也是持保留态度的。儒家主张, 亲亲为仁。诉讼总是缘于利益的纷争,它只能是道德失效的结果。在中国人看来, 实乃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我们更愿意相信“退一步,海阔天空”。争执双方倘若 采取这种妥协的姿态,那么就会使诉讼变得多余。所以,孔子说:“听讼,吾犹
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孔子认为,“无讼”才是一个社会的理想状态。中国文 化的儒雅性格,虽然没有咄咄逼人的凌厉之势,却又决不因此而失其庄严。相反, 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内在力量 何中华《由“儒”字说开去》,有删改) 1.下列关于“儒”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儒”诠释为“柔”,可以说是抓住 了问题的实质,指出了“儒”字真正的本义 B.宋词专家叶嘉莹由“儒”的本义,进一步阐释了中国文化的“弱德之 美”,彰显了中国文化性格的多维度。 C.《易经》把“儒”字释义为“需”,《易传》中孔子把“需”字释义 为“等待的姿态” D.“儒者柔也”,中国固有的柔性,使得中国避免了外界危机的影响, 也度过了自己一次次动乱。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通过“水”的意象,我们能体味到“儒”之“柔”,“柔”也体现着水的最 为突出的特征,以水喻道是中国文化的悠久传统。 B.老子认为“上善若水”,水柔弱善利万物而不争,水的这种特性,正体现了 道的品格。 C.儒家固有的柔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中国人同自然界同他人打 交道的方式。 D.中国人认为诉讼是不道德而多余的,没有诉讼才是理想的状态,因为 中国文化的儒雅性格才是真正的内在力量。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柔”和“等待”是从不同的方面对“儒”的含义的理解,通过对 “儒”文化的认识,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B.水没有固定的形态,形状随容器而定,这正是“道”的品格。“道” 的品格隐喻了中国文化的传统性格。 C.古典技术对自然界不具有征服性,可以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中国传 统文化的柔性特征 D.兵器是不祥的器物,也是古代有德行的人所慎用的器物,从中国古人 对兵器的价值取向中,体现出中华民族奉守的和平与宽容。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光弼幼持节行,善骑射,能读班氏《汉书》。少从戎,严毅有大略, 起家左卫郎。 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前此,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 太原,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及是,诏众以兵付光弼。众素狂易,见光弼长 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会使者互,拜众御史中丞。光弼曰:“众有罪 已前系,今但斩侍御史。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使者内诏不敢出,乃斩众以 徇,威震三军。 至德二载,思明、希德率高秀岩、牛廷价将兵十万攻光弼,时锐兵悉赴朔方,而 麾下卒不满万,众议培城以守,光弼曰:“城环四十里,贼至治之,徒疲吾人。” 乃彻民屋为摞石车,车二百人挽之,石所及辄数十人死,贼伤十二。思明为飞搂
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孔子认为,“无讼”才是一个社会的理想状态。中国文 化的儒雅性格,虽然没有咄咄逼人的凌厉之势,却又决不因此而失其庄严。相反, 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内在力量。 (何中华《由“儒”字说开去》,有删改) 1.下列关于“儒”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儒”诠释为“柔”,可以说是抓住 了问题的实质,指出了“儒” 字真正的本义。 B.宋词专家叶嘉莹由“儒”的本义,进一步阐释了中国文化的“弱德之 美”,彰显了中国文化性格的多维度。 C.《易经》把“儒”字释义为“需”,《易传》中孔子把“需”字释义 为“等待的姿态”。 D.“儒者柔也”,中国固有的柔性,使得中国避免了外界危机的影响, 也度过了自己一次次动乱。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通过“水”的意象,我们能体味到“儒”之“柔”,“柔”也体现着水的最 为突出的特征,以水喻道是中国文化的悠久传统。 B.老子认为“上善若水”,水柔弱善利万物而不争,水的这种特性,正体现了 道的品格。 C.儒家固有的柔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中国人同自然界同他人打 交道的方式。 D.中国人认为诉讼是不道德而多余的,没有诉讼才是理想的状态,因为 中国文化的儒雅性格才是真正的内在力量。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 分) A.“柔”和“等待”是从不同的方面对“儒”的含义的理解,通过对 “儒”文化的认识,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B.水没有固定的形态,形状随容器而定,这正是“道”的品格。“道” 的品格隐喻了中国文化的传统性格。 C.古典技术对自然界不具有征服性,可以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中国传 统文化的柔性特征。 D.兵器是不祥的器物,也是古代有德行的人所慎用的器物,从中国古人 对兵器的价值取向中,体现出中华民族奉守的和平与宽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李光弼幼持节行,善骑射,能读班氏《汉书》。少从戎,严毅有大略, 起家左卫郎。 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前此,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 太原,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及是,诏众以兵付光弼。众素狂易,见光弼长 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会使者互,拜众御史中丞。光弼曰:“众有罪, 已前系,今但斩侍御史。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使者内诏不敢出,乃斩众以 徇,威震三军。 至德二载,思明、希德率高秀岩、牛廷价将兵十万攻光弼,时锐兵悉赴朔方,而 麾下卒不满万,众议培城以守,光弼曰:“城环四十里,贼至治之,徒疲吾人。” 乃彻民屋为摞石车,车二百人挽之,石所及辄数十人死,贼伤十二。思明为飞搂
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光弼遣穴地颓之。思明宴城下,倡优居台上靳指天子, 光弼遣人隧地禽取之。思明大骇,徙牙帐远去,军中皆视地后行。又潜沟营地, 将沈其军,乃阳约降。互期,以甲士守陴,遣裨校出,若送款者,思明大悦。俄 而贼数千没于堑,城上鼓噪,突骑岀乘之俘斩万让。思明畏败,乃去,留希德攻 太原。光弼出敢死士搏贼,斩首七万级,希德委资粮遁走。初,贼至,光弼设公 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困解,阅三昔乃归私寝。收清夷、横野等军。 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 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 观军容使鱼朝恩固谓不可。既而思明来援,光弼拒贼,战尤力,杀略大当。会诸 将惊溃,各引归,所在剽掠,独光弼整众还太原。帝贷诸将罪 (节选自引《旧唐书·李光弼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众素狂易 易:轻视 B.乃斩众以徇 徇:示众 C.乃彻民屋为探石车 彻:修补 D.彼惩嘉山之败 惩:忌惮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光弼用兵有谋略的一组是(3分) ①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 ②光弼遣穴地颓之 ③又潜沟营地,将沈其军 ④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 ⑤不如起军逼之 ⑥独光弼整众还太原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他年幼即能读史书,具有良好的品行与节操,年轻从军,擅长骑马射箭。 B.他率兵入太原,侍御史崔众傲慢无礼,不按朝廷命令马上交付兵权,李光 弼将其捉拿关押,并顶住压力将其斩首。 C.太原守卫战,在敌众我寡的紧急情况下,他镇定自若,力排众议,不死守 城池,用灵活的战术击败敌人,成功解围。 D.围攻安庆绪一战,众将不听从李光弼的建议,即在敌我杀略大当状态下, 李光弼尚能整军还太原,而其他众将溃不成军,皇帝降罪于众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0分) (1)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 (5分) (2)俄而贼数千没于堑,城上鼓噪,突骑出乘之,俘斩万计。(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退稳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倚仗立云沙,回 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 爱咱。 [注]①云沙:云海。②山家:山那边 8.前四句描绘子怎样的画面?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5分)
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光弼遣穴地颓之。思明宴城下,倡优居台上靳指天子, 光弼遣人隧地禽取之。思明大骇,徙牙帐远去,军中皆视地后行。又潜沟营地, 将沈其军,乃阳约降。互期,以甲士守陴,遣裨校出,若送款者,思明大悦。俄 而贼数千没于堑,城上鼓噪,突骑出乘之俘斩万计。思明畏败,乃去,留希德攻 太原。光弼出敢死士搏贼,斩首七万级,希德委资粮遁走。初,贼至,光弼设公 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困解,阅三昔乃归私寝。收清夷、横野等军。 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 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 观军容使鱼朝恩固谓不可。既而思明来援,光弼拒贼,战尤力,杀略大当。会诸 将惊溃,各引归,所在剽掠,独光弼整众还太原。帝贷诸将罪。 (节选自引《旧唐书·李光弼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众素狂易 易:轻视 B.乃斩众以徇 徇:示众 C.乃彻民屋为探石车 彻:修补 D.彼惩嘉山之败 惩:忌惮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光弼用兵有谋略的一组是(3 分) ①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 ②光弼遣穴地颓之 ③又潜沟营地,将沈其军 ④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 ⑤不如起军逼之 ⑥独光弼整众还太原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他年幼即能读史书,具有良好的品行与节操,年轻从军,擅长骑马射箭。 B.他率兵入太原,侍御史崔众傲慢无礼,不按朝廷命令马上交付兵权,李光 弼将其捉拿关押,并顶住压力将其斩首。 C.太原守卫战,在敌众我寡的紧急情况下,他镇定自若,力排众议,不死守 城池,用灵活的战术击败敌人,成功解围。 D.围攻安庆绪一战,众将不听从李光弼的建议,即在敌我杀略大当状态下, 李光弼尚能整军还太原,而其他众将溃不成军,皇帝降罪于众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0 分) (1)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 (5 分) (2)俄而贼数千没于堑,城上鼓噪,突骑出乘之,俘斩万计。(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 8~9 题。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退稳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倚仗立云沙①,回 首见山家②。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 爱咱。 [注]①云沙:云海。②山家:山那边 8.前四句描绘子怎样的画面?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5 分)
9.简要说说曲中“眠”“戏”二字的作用。全曲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 人 陶渊明《桃花源记》 (2)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 植 周敦颐《爱莲说》 (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俗之工巧兮, 。背绳墨以追 兮,竞周容以为度。 屈原《离骚》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 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只套鞋 (前苏联)左琴科 电车实在太拥挤了,而且你不能乱动,如果你不听劝告,非要在那狭小 的空间里展示你的活泼,那你一定保不住你的套鞋。 当然,只是一只套鞋,很多人根本不会放在心上 但如果你的套鞋在两分钟内就没了,你一定不会装作若无其事的 我再清楚不过了,上电车的时候两只套鞋都在脚上,但等到下车的时候, 结果却是:两只套鞋已经分居了。所有的衣物都老老实实地呆在它应在的地方, 惟伯我右脚上的那只套鞋不见了。 车已经载着那只套鞋飞驰而去了…… 我脱了剩下的那只套鞋,用报纸包上,就这么上班去了。等着吧:下班 后我一定把它找回来。 下班了,这成了我的头号大事。我先找了一个认识的电车司机,希望从 他那里得到些有用的信息 他的话让我心里踏实多了。他说 嗯!是在电车上啊!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要是丢在别的公共场所,那就 不保险啦。丢在电车上,找到的希望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我们局里有个失物招领 处,到那儿就能领回失物,他们专负责这种事 噢,谢天谢地,”我说,“现在我心就定啦。唉,我的套鞋是全新的
9.简要说说曲中“眠”“戏”二字的作用。全曲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 人。 , 。 陶渊明《桃花源记》 (2)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 植, 。 周敦颐《爱莲说》 (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固时 俗之工巧兮, 。背绳墨以追 曲 兮,竞周容以为度。 屈原《离骚》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 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一只套鞋 (前苏联)左琴科 电车实在太拥挤了,而且你不能乱动,如果你不听劝告,非要在那狭小 的空间里展示你的活泼,那你一定保不住你的套鞋。 当然,只是一只套鞋,很多人根本不会放在心上。 但如果你的套鞋在两分钟内就没了,你一定不会装作若无其事的。 我再清楚不过了,上电车的时候两只套鞋都在脚上,但等到下车的时候, 结果却是:两只套鞋已经分居了。所有的衣物都老老实实地呆在它应在的地方, 惟伯我右脚上的那只套鞋不见了。 车已经载着那只套鞋飞驰而去了…… 我脱了剩下的那只套鞋,用报纸包上,就这么上班去了。等着吧:下班 后我一定把它找回来。 下班了,这成了我的头号大事。我先找了一个认识的电车司机,希望从 他那里得到些有用的信息。 他的话让我心里踏实多了。他说: “嗯!是在电车上啊!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要是丢在别的公共场所,那就 不保险啦。丢在电车上,找到的希望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我们局里有个失物招领 处,到那儿就能领回失物,他们专负责这种事。” “噢,谢天谢地,”我说,“现在我心就定啦。唉,我的套鞋是全新的
很快,我就找到了失物招领处。 朋友,我的一只套鞋在电车上弄丢了,我希望能在这里找回来。” J以,”招领处的人回答说,“请描述一下您的套鞋吧 套鞋嘛,好像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说,“鞋号是十二号。” 十二号的鞋,我们这里可能有一万二千多只,你再细细地说一下吧。 “特点嘛,也很普通,那是绿颜色的,鞋的两旁有白色条纹。” “这样的鞋我们这儿也有上千只,说得再详细点好吗?” “那是一只全新的套鞋,连鞋油都没来得及上。” 请您稍等 瞧,她手里的确拿着我的套鞋。 我当时真是激动极了。我想,这里的工作真出色,工作人员竞在一只 套鞋上花这么大的功夫。 谢谢,”我说,“朋友,真不知如何感谢您的帮助,这对我来说太重 要了。快给我吧,我好穿上。谢谢你啦!” “不行,尊敬的同志,我仍不能确定这套鞋的真正主人。” “我何必去骗一只套鞋呢?” “我们丝毫不怀疑这一点。很可能这就是您丢的那只套鞋,但现在不能 给您。请您开个证明来,证明您确实是丢了套鞋。让居委会再开个证明确保一下 吧!这样才符合我们的工作程序 朋友,”我说,“好同志,可是我的街坊并不知道我出了这档子事, 他们可能不给开这样的证明 他们一定会帮你的,而且……” 他坚持原则,我只好无奈地离开了。 第二天,我找到了居委会主任,对他说 “请给我开个证明,我丢了一只套鞋。” “这是事实吗?我可是上过不少次当了!是不是想捞个非分之财?”居委 会主任说。 “真的,”我说,“我是丢了套鞋。 他说:“那就拿一张电车公司的证明,单凭你一句话,我可不敢胡乱开 证明,我必须为居委会的声誉负责 我说:“就是他们让我来这儿开证明的。” 他说:“那你打个报告吧。” 我说:“怎么写呢?” 他说:“你就写:某年某月某日丢失套鞋一只……等等,再加上点保证, 就说你以什么样的名义起誓……” 我写了报告,随后便拿到了居委会的证明 我拿着证明又到了失物招领处。好在一切都很顺利,套鞋被我拿了回来 现在我终于拿回了我的那只套鞋,并把它重新穿到我的脚上。“瞧,他 们的服务态度多好!要是别的单位,为一只套鞋肯定不会花那么多时间!从车上扔 出去完事了。虽然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但毕竟不是一无所获。” 但事情总不是那么尽如人意,又有一回,我丢了另一只套鞋一一一星期 以来,我把它包在报纸里一直随身夹带着。这次可记不得丢在哪里了。但我有 点可以确定,那就是一定不是在电车上
很快,我就找到了失物招领处。 “朋友,我的一只套鞋在电车上弄丢了,我希望能在这里找回来。” “可以,”招领处的人回答说,“请描述一下您的套鞋吧。” “套鞋嘛,好像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说,“鞋号是十二号。” “十二号的鞋,我们这里可能有一万二千多只,你再细细地说一下吧。 “特点嘛,也很普通,那是绿颜色的,鞋的两旁有白色条纹。” “这样的鞋我们这儿也有上千只,说得再详细点好吗?” “那是一只全新的套鞋,连鞋油都没来得及上。” “请您稍等。” 瞧,她手里的确拿着我的套鞋。 我当时真是激动极了。我想,这里的工作真出色,工作人员竞在一只 套鞋上花这么大的功夫。 “谢谢,”我说,“朋友,真不知如何感谢您的帮助,这对我来说太重 要了。快给我吧,我好穿上。谢谢你啦!” “不行,尊敬的同志,我仍不能确定这套鞋的真正主人。” “我何必去骗一只套鞋呢?” “我们丝毫不怀疑这一点。很可能这就是您丢的那只套鞋,但现在不能 给您。请您开个证明来,证明您确实是丢了套鞋。让居委会再开个证明确保一下 吧!这样才符合我们的工作程序。” “朋友,”我说,“好同志,可是我的街坊并不知道我出了这档子事, 他们可能不给开这样的证明。” “他们一定会帮你的,而且……” 他坚持原则,我只好无奈地离开了。 第二天,我找到了居委会主任,对他说: “请给我开个证明,我丢了一只套鞋。” “这是事实吗?我可是上过不少次当了!是不是想捞个非分之财?”居委 会主任说。 “真的,”我说,“我是丢了套鞋。” 他说:“那就拿一张电车公司的证明,单凭你一句话,我可不敢胡乱开 证明,我必须为居委会的声誉负责。” 我说:“就是他们让我来这儿开证明的。” 他说:“那你打个报告吧。” 我说:“怎么写呢?” 他说:“你就写:某年某月某日丢失套鞋一只……等等,再加上点保证, 就说你以什么样的名义起誓……” 我写了报告,随后便拿到了居委会的证明。 我拿着证明又到了失物招领处。好在一切都很顺利,套鞋被我拿了回来。 现在我终于拿回了我的那只套鞋,并把它重新穿到我的脚上。“瞧,他 们的服务态度多好!要是别的单位,为一只套鞋肯定不会花那么多时间!从车上扔 出去完事了。虽然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但毕竟不是一无所获。” 但事情总不是那么尽如人意,又有一回,我丢了另一只套鞋——一星期 以来,我把它包在报纸里一直随身夹带着。这次可记不得丢在哪里了。但我有一 点可以确定,那就是一定不是在电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