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汉和东汉各历时约两百年,中间经过新莽的中断15年,如果视为一个 朝代,则它连亘4个多世纪,为上承秦始皇下迄满清两千年来帝祚最长的一个朝 代。中国的人口,经过东汉的休养生息,渐渐恢复到西汉原状。官方的统计,常 有讹漏,至汉亡时仲长统的估计,应逾千万户。则两汉在正常状态下,人口总数 应当是5000万到6000万之间,公元前及公元后并无显著的差别。 以疆域及兵力威势之所及而言,则两汉间的变动亦少。汉武帝在朝鲜半 岛开拓的立足点,东汉也能大概维持。汉武帝还要竭全国之力伐匈奴。这游牧民 族在王莽后永远的分为南北,给东汉窦宪一个绝好的机会。他在公元89年的北 征,出塞三千里,他的部下更追逐五千里,以致于北单于“不知所终”。西汉既 有张骞之通西域,东汉则有班超打破他的纪录。只是东汉有一个边疆问题,其棘 手的程度,为西汉所无,此即青海草原地区的羌人。这些藏族游牧民族,没有统 的组织,各部落时合时分。草原地带既无法占领,东汉的移民实边也极耗费。 招羌人内属不仅无实效且有后患,汉亡之前董卓的拥兵自重,即靠羌人编成的部 队撑腰 在当时人看来,两汉实际上只是一个朝代。光武帝刘秀,出自汉文景帝 的苗裔,也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他在洛阳重建太庙之后,只奉祀西汉的君主 到元帝为止。因为对光武讲,其后各帝均为同辈和晚辈。光武更将篡权吕后的灵 位撤去,而代之以文帝生母薄太后的灵主。因之他自己更是公元前建国以来从父 系母系上讲都是名正言顺一脉相传的继承人。 最近几十年来的考古所得,已给我们一个体会汉朝日常生活的机会。汉 朝一般人的思想,认为生与死没有绝大的差别。阴冥虽有蛇鬼妖孽,生人也要对 死者祭祀供献,却用不着洗罪感恩皈依超度。因为如此,所以汉代坟墓里缺乏我 们今日认为有宗教性的标帜与装潢,却有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镌刻。可以说汉朝 四百多年内,文化生活已有长足的进步。在多方面讲,中等以上住户的生活,较 之近世纪,已无显著差别。中外学者一致将这成就归功于两汉的重农政策。看来, 中国的初期统一,以淳朴雷同的法制加于广大的地区,不是完全没有好处。同时 在这种原始的重农政策之下,东汉与西汉,也确实有承前接后的联系。若非如此, 则其人口与版图,就甚难如此互相凑合。 从现代的眼光看来,西汉帝国仍在草创时代,各种统治办法离不开一种 试验性质。东汉则在帝国的粗胚胎稳定之后,由于立法不能展开,因而也没有创 制机会。君权既要保持各地方的对称与均衡,就无从分割,也不能根据实况合理 化。这情形曾引起仲长统说,三公都是虚设,到头仍是寡头政治。同时官僚机构 的组织,由上至下,只用刑法做主宰,没有民法的支持。法律既不能相次展开 民间经济发达到某种程度,政府在技能上无力处理社会所产生之各种繁复问题。 严格讲来,东汉或后汉只有起首的三个君主有所作为;此即光武帝刘秀的“中 兴”,明帝刘庄的用严刑峻法巩固其帝国与章帝刘坦的重申儒家宗旨。这样看来, 东汉的历史没有写得好,也不足为怪。一个国家的法制逾400年没有实质的改进, 其行政不能表现活跃与生机,只好说是时势所必然。 节选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山西太原市 2016 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西汉和东汉各历时约两百年,中间经过新莽的中断 15 年,如果视为一个 朝代,则它连亘 4 个多世纪,为上承秦始皇下迄满清两千年来帝祚最长的一个朝 代。中国的人口,经过东汉的休养生息,渐渐恢复到西汉原状。官方的统计,常 有讹漏,至汉亡时仲长统的估计,应逾千万户。则两汉在正常状态下,人口总数 应当是 5000 万到 6000 万之间,公元前及公元后并无显著的差别。 以疆域及兵力威势之所及而言,则两汉间的变动亦少。汉武帝在朝鲜半 岛开拓的立足点,东汉也能大概维持。汉武帝还要竭全国之力伐匈奴。这游牧民 族在王莽后永远的分为南北,给东汉窦宪一个绝好的机会。他在公元 89 年的北 征,出塞三千里,他的部下更追逐五千里,以致于北单于“不知所终”。西汉既 有张骞之通西域,东汉则有班超打破他的纪录。只是东汉有一个边疆问题,其棘 手的程度,为西汉所无,此即青海草原地区的羌人。这些藏族游牧民族,没有统 一的组织,各部落时合时分。草原地带既无法占领,东汉的移民实边也极耗费。 招羌人内属不仅无实效且有后患,汉亡之前董卓的拥兵自重,即靠羌人编成的部 队撑腰。 在当时人看来,两汉实际上只是一个朝代。光武帝刘秀,出自汉文景帝 的苗裔,也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他在洛阳重建太庙之后,只奉祀西汉的君主 到元帝为止。因为对光武讲,其后各帝均为同辈和晚辈。光武更将篡权吕后的灵 位撤去,而代之以文帝生母薄太后的灵主。因之他自己更是公元前建国以来从父 系母系上讲都是名正言顺一脉相传的继承人。 最近几十年来的考古所得,已给我们一个体会汉朝日常生活的机会。汉 朝一般人的思想,认为生与死没有绝大的差别。阴冥虽有蛇鬼妖孽,生人也要对 死者祭祀供献,却用不着洗罪感恩皈依超度。因为如此,所以汉代坟墓里缺乏我 们今日认为有宗教性的标帜与装潢,却有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镌刻。可以说汉朝 四百多年内,文化生活已有长足的进步。在多方面讲,中等以上住户的生活,较 之近世纪,已无显著差别。中外学者一致将这成就归功于两汉的重农政策。看来, 中国的初期统一,以淳朴雷同的法制加于广大的地区,不是完全没有好处。同时 在这种原始的重农政策之下,东汉与西汉,也确实有承前接后的联系。若非如此, 则其人口与版图,就甚难如此互相凑合。 从现代的眼光看来,西汉帝国仍在草创时代,各种统治办法离不开一种 试验性质。东汉则在帝国的粗胚胎稳定之后,由于立法不能展开,因而也没有创 制机会。君权既要保持各地方的对称与均衡,就无从分割,也不能根据实况合理 化。这情形曾引起仲长统说,三公都是虚设,到头仍是寡头政治。同时官僚机构 的组织,由上至下,只用刑法做主宰,没有民法的支持。法律既不能相次展开, 民间经济发达到某种程度,政府在技能上无力处理社会所产生之各种繁复问题。 严格讲来,东汉或后汉只有起首的三个君主有所作为;此即光武帝刘秀的“中 兴”,明帝刘庄的用严刑峻法巩固其帝国与章帝刘坦的重申儒家宗旨。这样看来, 东汉的历史没有写得好,也不足为怪。一个国家的法制逾 400 年没有实质的改进, 其行政不能表现活跃与生机,只好说是时势所必然。 (节选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下列理解中,不能说明两汉基本上可以视为一个朝代的一项是(3分) A.经过东汉的休养生息,人口数量渐渐恢复到西汉原状。虽然官方的统计, 常有讹漏,但是据仲长统的估计,汉亡时人口应逾千万户。 B.汉武帝在朝鲜半岛开拓的立足点,东汉能够大概维持,而东汉与匈奴的关 系与西汉变化不大,仍需武力讨伐和出使西域。 东汉有一个棘手的边疆问题,青海草原地区的羌人过着游牧的生活,无统 一组织,各部落时合时分,该地区无法占领,也难以移民 D.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重建太庙之后,只奉祀西汉的君主到元帝为止,而 将吕后的灵位撤去,代之以文帝生母薄太后的灵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羌人区域无法占领也不易移民实边的情况下,汉朝招羌人内属,也会带 来后患,董卓就曾依靠羌人拥兵自重,威胁汉朝的生存。 B.汉代坟墓里缺乏宗教性的标帜与装潢,是因为当时一般人虽然也相信阴间 地府之类的说法,但没有罪恶感,所以不需要举行宗教式的仪式。 C.仲长统认为,三公都是虚设,国家仍是寡头政治,这是他根据当时君权无 从分割、也不能根据实况合理化而得出的结论 D.两汉法制逾400年没有实质改进,其行政不能表现活跃与生机,表现在东 汉就是只有起首的三个君主有所作为,这是时势所必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出身和他在太庙的奉祀情况来看,他是公元前建国以 来从父系母系上讲都是名正言顺一脉相传的继承人。 B.东汉曾击退匈奴数千里,致北单于“不知所终”,出使西域也曾有过破纪 录的表现,说明东汉的整体实力强于西汉。 C.中国的初期统一,以淳朴雷同的法制加于广大的地区,两汉的重农政策既 体现出这一特点,也促进了许多住户生活水平的提高。 D.由于东汉法律只重刑法,没有民法的支持,当民间经济发达到某种程度、 社会产生各种繁复问题时,政府在技能上就无力处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济,字巨川。其先真定人,父恕,后唐时童子及第,开宝中,知秀州 会盗起,城陷,为盜所杀,将并害济。济伏枢号恸,谓贼曰:“吾父已死,吾安 用生为?但恨力不能杀汝,以报父仇尔!”贼义之,舍去。济携父骨匿山谷间。 既而官军大集,济脱身谒其帅朱乙,陈讨贼之计。乙嘉之,遗以束帛,奏假驿置 遣归。再调胙城尉,徙临河主簿。转运使王嗣宗被诏举法官,以济名闻。改刑部 详覆官、通判镇州。牧守多勋旧武臣倨贵陵下济未尝挠屈戍卒颇恣暴不法夜或焚 民舍为盗。一夕,报有火,济部壮士数十潜往侦伺,果得数辈并所盜物,即斩之 驰奏其事,太宗大悦。召判登闻鼓院,拜监察御史。上疏陈统天下之术、节民物 之道,大者有十。其言切于时,词多不载。景德初,徙知河中府。三年,判司农 寺。时周伯星础见,济乘间言曰:“昔唐太宗以丰年为上瑞。臣愿陛下日慎 日,居安虑危,则天下幸甚。”受诏与刘综改定茶法,颇易旧制,由是忤丁谓、 林特、刘承规辈,因与王钦若迭诋訾之。四年,拜本曹郎中,出知杭州。郡城西 有钱塘湖,岁久湮塞。济命工浚治,増置斗门,以备溃溢之惠,民颇利之。大中
1.下列理解中,不能说明两汉基本上可以视为一个朝代的一项是(3 分) A.经过东汉的休养生息,人口数量渐渐恢复到西汉原状。虽然官方的统计, 常有讹漏,但是据仲长统的估计,汉亡时人口应逾千万户。 B.汉武帝在朝鲜半岛开拓的立足点,东汉能够大概维持,而东汉与匈奴的关 系与西汉变化不大,仍需武力讨伐和出使西域。 C.东汉有一个棘手的边疆问题,青海草原地区的羌人过着游牧的生活,无统 一组织,各部落时合时分,该地区无法占领,也难以移民。 D.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重建太庙之后,只奉祀西汉的君主到元帝为止,而 将吕后的灵位撤去,代之以文帝生母薄太后的灵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在羌人区域无法占领也不易移民实边的情况下,汉朝招羌人内属,也会带 来后患,董卓就曾依靠羌人拥兵自重,威胁汉朝的生存。 B.汉代坟墓里缺乏宗教性的标帜与装潢,是因为当时一般人虽然也相信阴间 地府之类的说法,但没有罪恶感,所以不需要举行宗教式的仪式。 C.仲长统认为,三公都是虚设,国家仍是寡头政治,这是他根据当时君权无 从分割、也不能根据实况合理化而得出的结论。 D.两汉法制逾 400 年没有实质改进,其行政不能表现活跃与生机,表现在东 汉就是只有起首的三个君主有所作为,这是时势所必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从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出身和他在太庙的奉祀情况来看,他是公元前建国以 来从父系母系上讲都是名正言顺一脉相传的继承人。 B.东汉曾击退匈奴数千里,致北单于“不知所终”,出使西域也曾有过破纪 录的表现,说明东汉的整体实力强于西汉。 C.中国的初期统一,以淳朴雷同的法制加于广大的地区,两汉的重农政策既 体现出这一特点,也促进了许多住户生活水平的提高。 D.由于东汉法律只重刑法,没有民法的支持,当民间经济发达到某种程度、 社会产生各种繁复问题时,政府在技能上就无力处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王济,字巨川。其先真定人,父恕,后唐时童子及第,开宝中,知秀州。 会盗起,城陷,为盗所杀,将并害济。济伏枢号恸,谓贼曰:“吾父已死,吾安 用生为?但恨力不能杀汝,以报父仇尔!”贼义之,舍去。济携父骨匿山谷间。 既而官军大集,济脱身谒其帅朱乙,陈讨贼之计。乙嘉之,遗以束帛,奏假驿置 遣归。再调胙城尉,徙临河主簿。转运使王嗣宗被诏举法官,以济名闻。改刑部 详覆官、通判镇州。牧守多勋旧武臣倨贵陵下济未尝挠屈戍卒颇恣暴不法夜或焚 民舍为盗。一夕,报有火,济部壮士数十潜往侦伺,果得数辈并所盗物,即斩之。 驰奏其事,太宗大悦。召判登闻鼓院,拜监察御史。上疏陈统天下之术、节民物 之道,大者有十。其言切于时,词多不载。景德初,徙知河中府。三年,判司农 寺。时周伯星【注】见,济乘间言曰:“昔唐太宗以丰年为上瑞。臣愿陛下日慎一 日,居安虑危,则天下幸甚。”受诏与刘综改定茶法,颇易旧制,由是忤丁谓、 林特、刘承规辈,因与王钦若迭诋訾之。四年,拜本曹郎中,出知杭州。郡城西 有钱塘湖,岁久湮塞。济命工浚治,增置斗门,以备溃溢之惠,民颇利之。大中
祥符三年,徙知洪州,兼江南西路安抚使。属岁旱民饥,躬督官吏为糜粥,日亲 尝而给之;录饥民为州兵,全活甚众。是岁卒,年五十九,遗奏大旨以进贤退谀 佞、罢土木不急之费为言。济颇涉经史,好读《春秋左传》,性刚直,无所畏避 少时,深州刺史念金锁一见器之,且托后于济。金锁没,济抚其孤,授置禄仕。 素与内臣裴愈有隙,愈坐事,上怒甚,命宪府鞫之,济适知杂事,力为辨理,遂 获轻典。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三》 【注】周伯星,星名,有象征祥瑞和灾凶两种说法,此处象征祥瑞。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牧守多勋旧/武臣倨贵陵下/济未尝挠屈/戍卒颇恣暴/不法/夜或焚民 舍为盗。 B.牧守多勋旧武臣/倨贵陵下/济未尝挠屈戍卒/颇恣暴不法/夜或焚民舍 为盗。 C.牧守多勋旧/武臣倨贵陵下/济未尝挠屈/戍卒颇恣暴不法/夜或焚民/ 舍为盗。 D.牧守多勋旧武臣/倨贵陵下/济未尝挠屈/戍卒颇恣暴不法/夜或焚民舍 为盗。 5.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童子”,此处指童子科考试。童子科是古代选拔神童的制度,汉代已有, 开始以荐举为主,后来增加了考试,能够通过考试的神童称为童生。 B.“疏”,是古代臣下向帝王进畜的奏章的一种,用以向帝王陈述意见或进 行说明,也可以用来陈情,与对经书作注解的注疏不同 C.“大中祥符”是宋代的一个年号。在我国历史上,一个帝王在位期间不 定只用一个年号,一个年号也不一定只有一个帝王使用 D.《春秋左传》是对《春秋》进行阐释的一部经典作品,在古代典籍中,隶 属于四大部类中的经部。这里的“传”指解释经义的文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秀州城被盜贼攻陷后,王济的父亲被杀,王济不顾个人安危,大义凛然, 怒斥盗贼,盗贼不仅没有杀他,反而认为王济有义气而放了他。 B.王济正直有为,受到朝廷赏识,被朝廷召判登闻鼓院,授予监察御史的重 要职务。王济曾上疏陈述统一天下、节省百姓财力的十点决策,言辞切合时政。 C.王济颇有政绩,在杭州任职时,兴修水利,百姓获利很多;在洪州任职时 遇到旱灾,亲自为百姓煮粥,录用灾民做州兵,许多人得以度过饥荒 D.王济在年轻时,曾深受深州刺史念金锁的器重,在念金锁死后,王济完成 当年念金锁的嘱托抚养他的后代,并帮助他的后代走上了仕途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受诏与刘综改定茶法,颇易旧制,由是忤丁谓、林特、刘承规辈,因与 王钦若迭诋訾之。(5分) (2)素与内臣裴愈有隙,愈坐事,上怒甚,命宪府鞫之,济适知杂事,力为 辨理,遂获轻典。(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蝶恋花 赵令畤
祥符三年,徙知洪州,兼江南西路安抚使。属岁旱民饥,躬督官吏为糜粥,日亲 尝而给之;录饥民为州兵,全活甚众。是岁卒,年五十九,遗奏大旨以进贤退谀 佞、罢土木不急之费为言。济颇涉经史,好读《春秋左传》,性刚直,无所畏避。 少时,深州刺史念金锁一见器之,且托后于济。金锁没,济抚其孤,授置禄仕。 素与内臣裴愈有隙,愈坐事,上怒甚,命宪府鞫之,济适知杂事,力为辨理,遂 获轻典。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三》) 【注】周伯星,星名,有象征祥瑞和灾凶两种说法,此处象征祥瑞。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牧守多勋旧/武臣倨贵陵下/济未尝挠屈/戍卒颇恣暴/不法/夜或焚民 舍为盗。 B.牧守多勋旧武臣/倨贵陵下/济未尝挠屈戍卒/颇恣暴不法/夜或焚民舍 为盗。 C.牧守多勋旧/武臣倨贵陵下/济未尝挠屈/戍卒颇恣暴不法/夜或焚民/ 舍为盗。 D.牧守多勋旧武臣/倨贵陵下/济未尝挠屈/戍卒颇恣暴不法/夜或焚民舍 为盗。 5.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童子”,此处指童子科考试。童子科是古代选拔神童的制度,汉代已有, 开始以荐举为主,后来增加了考试,能够通过考试的神童称为童生。 B.“疏”,是古代臣下向帝王进畜的奏章的一种,用以向帝王陈述意见或进 行说明,也可以用来陈情,与对经书作注解的注疏不同。 C.“大中祥符”是宋代的一个年号。在我国历史上,一个帝王在位期间不一 定只用一个年号,一个年号也不一定只有一个帝王使用。 D.《春秋左传》是对《春秋》进行阐释的一部经典作品,在古代典籍中,隶 属于四大部类中的经部。这里的“传”指解释经义的文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秀州城被盗贼攻陷后,王济的父亲被杀,王济不顾个人安危,大义凛然, 怒斥盗贼,盗贼不仅没有杀他,反而认为王济有义气而放了他。 B.王济正直有为,受到朝廷赏识,被朝廷召判登闻鼓院,授予监察御史的重 要职务。王济曾上疏陈述统一天下、节省百姓财力的十点决策,言辞切合时政。 C.王济颇有政绩,在杭州任职时,兴修水利,百姓获利很多;在洪州任职时, 遇到旱灾,亲自为百姓煮粥,录用灾民做州兵,许多人得以度过饥荒。 D.王济在年轻时,曾深受深州刺史念金锁的器重,在念金锁死后,王济完成 当年念金锁的嘱托抚养他的后代,并帮助他的后代走上了仕途。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受诏与刘综改定茶法,颇易旧制,由是忤丁谓、林特、刘承规辈,因与 王钦若迭诋訾之。(5 分) (2)素与内臣裴愈有隙,愈坐事,上怒甚,命宪府鞫之,济适知杂事,力为 辨理,遂获轻典。(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蝶恋花 赵令畤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残杏枝头花几许,啼红只恨清明雨 尽日沈香烟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远信还因归燕误,小屏风上西江路。 8.本词上片结尾两句和《琵琶行》中的“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都有景物描写,但两者的描写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9.词的下片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情感?结尾两句是怎样表现这种情感的?(6 分 (三)名篇名句补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秋景常是古代文人笔下烘托送别气氛的典型环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 的 (2)屈原在《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来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髙尚的两句 是 (3)《醉翁亭记》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这几天,霍夫曼的心情就如同街道上空随风飘飞,不知方向的落叶一样纷乱 复杂。 霍夫曼名义上是驻某国大使馆的武官,实际上是一名双重间谍,不仅为自己 国家工作,也给敌国提供情报。当然,他也获得了他人无法想象的利益。为了方 便自己的“工作”,他娶了一个驻在国的姑娘,这样才有借口每天回家。 这天早上,霍夫曼刚进使馆,大使就要他去办公室 霍夫曼下意识地摸了摸腰边的手枪。他看到二秘伯朗正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盯 着他,顿时意识到失态了,连忙笑笑,问:“有什么事吗?”伯朗耸耸肩,说: “我怎么知道。” 大使眯着眼睛吸烟斗,慢悠悠地问霍夫曼:“我亲爱的上校武官,你知道吗 在我们中间出现了一个可恶的家伙,他享受着我国纳税人为他提供的金钱,却在 为我们的敌人效劳!”说完,他用一双深邃的眼睛定定地看着霍夫曼 霍夫曼站得笔直,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心里却在紧张地琢磨:看来我已经 暴露了,怎么办?是鱼死网破,还是… 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问,霍夫曼听到一声“坐”。他一个激灵。大使离开座位, 朝霍夫曼走来。霍夫曼暗暗捏紧了拳头· 大使绕过霍夫曼,走到门边,将门轻轻关好,然后回过身,说:“有个重要 的任务要你去执行,秘密押解这只狼回祖国,而且不能让他有所察觉,就像平常 回国述职一样。当然,一回到祖国,我们就会对他进行正义的审判,让这个该死 的家伙受到应有的惩罚! 霍夫曼这才轻轻地舒了一口气。他挺了挺腰,问:“大使先生,能告诉我这 个家伙是谁吗?”大使说:“我们的二等秘书伯朗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残杏枝头花几许,啼红只恨清明雨。 尽日沈香烟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远信还因归燕误,小屏风上西江路。 8.本词上片结尾两句和《琵琶行》中的“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都有景物描写,但两者的描写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 分) 9.词的下片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情感?结尾两句是怎样表现这种情感的?(6 分) (三)名篇名句补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秋景常是古代文人笔下烘托送别气氛的典型环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 的“ , ”。 (2)屈原在《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来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 是“ , ”。 (3)《醉翁亭记》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这几天,霍夫曼的心情就如同街道上空随风飘飞,不知方向的落叶一样纷乱 复杂。 霍夫曼名义上是驻某国大使馆的武官,实际上是一名双重间谍,不仅为自己 国家工作,也给敌国提供情报。当然,他也获得了他人无法想象的利益。为了方 便自己的“工作”,他娶了一个驻在国的姑娘,这样才有借口每天回家。 这天早上,霍夫曼刚进使馆,大使就要他去办公室。 霍夫曼下意识地摸了摸腰边的手枪。他看到二秘伯朗正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盯 着他,顿时意识到失态了,连忙笑笑,问:“有什么事吗?”伯朗耸耸肩,说: “我怎么知道。” 大使眯着眼睛吸烟斗,慢悠悠地问霍夫曼:“我亲爱的上校武官,你知道吗, 在我们中间出现了一个可恶的家伙,他享受着我国纳税人为他提供的金钱,却在 为我们的敌人效劳!”说完,他用一双深邃的眼睛定定地看着霍夫曼。 霍夫曼站得笔直,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心里却在紧张地琢磨:看来我已经 暴露了,怎么办?是鱼死网破,还是…… 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问,霍夫曼听到一声“坐”。他一个激灵。大使离开座位, 朝霍夫曼走来。霍夫曼暗暗捏紧了拳头…… 大使绕过霍夫曼,走到门边,将门轻轻关好,然后回过身,说:“有个重要 的任务要你去执行,秘密押解这只狼回祖国,而且不能让他有所察觉,就像平常 回国述职一样。当然,一回到祖国,我们就会对他进行正义的审判,让这个该死 的家伙受到应有的惩罚!” 霍夫曼这才轻轻地舒了一口气。他挺了挺腰,问:“大使先生,能告诉我这 个家伙是谁吗?”大使说:“我们的二等秘书伯朗
“他?”霍夫曼做梦也没想到伯朗竟然也是双重间谍。他看到大使正用一种 说不出的目光看着自己,突然浑身一颤,心中恨恨地骂道:“你这只老狐狸,我 差点上了你的当。你这是用特殊的方法考验我呢。混蛋!” 大使拉开抽屉,从里面拿出两张机票,扬了扬,说:“喏,今天下午的。要 记住,千万不能让伯朗有所发现,更不能让他溜掉。” 大使拍拍霍夫曼的肩头。 下午,霍夫曼和伯朗按时登上了飞机。今天的任务到底是什么他还是摸不清 不过,看来自己暴露的可能性不大。退一步说,就算这伯朗是自己的战友,既然 已经暴露,为了长远的利益,也只能让他做出牺牲来保全自己了 霍夫曼看看伯朗,伯朗一路上嘴巴闭得紧紧的,什么也不说。 在法兰克福转机要等待三个小时。两人无所事事,就在候机大厅里到处转 突然,伯朗对霍夫曼说:“上校,你替我看会儿包,我去趟卫生问。”说罢,也 不等霍夫曼答应,就匆匆向卫生间走去 事情发生得太突然,霍夫曼的大脑竟一片空白,好一会儿没有反应过来。难 道他发觉了,准备脱身?想到这儿,霍夫曼不由冒出冷汗。霍夫曼一个箭步冲到 卫生间里,没人。他喊道:“伯朗先生!伯朗先生!”没人应声。霍夫曼真的慌 了,他抬头看看天花板,有一块似乎有点松动,于是他一个打挺蹿上竖着的隔板, 准备钻进天棚里。就这时,下面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霍夫曼上校,您在干什 么呢?” 伯朗像变魔术般地又出现在霍夫曼的面前,以至于霍夫曼都不敢相信自己的 眼睛了,他问:“你刚才……”“噢,一个女士摔倒了,我帮了她一下。”伯朗 若无其事地说,“你进来干什么,也解手?” “噢,是的。”霍夫曼忙跳了下来。 霍夫曼再不敢有一丝的大意了,19个小时的旅程他强打精神,不敢合眼。那 伯朗好像也正在等机会,所以整个旅程中虽是哈欠连天,却一刻也不睡 终于到了,两辆高级轿车将他们分别接到了外交部和国防部。 霍夫曼对国防部长一个敬礼,然后报告:“上校霍夫曼执行完毕祖国交给我 的任务。 部长点点头,然后冲门外一挥手,立时进来两个全副武装的军人,一下子将 霍夫曼按倒在地上,给他戴上了手铐。 霍夫曼高声抗议:“部长先生,您误会了。我是奉命将伯朗押解回国的功臣!” 部长微笑着说:“不错,伯朗是你押回来的。但你不知道,伯朗的任务就是 秘密押解你回国。我们早已调查清了,你一直在为德意轴心国效劳,将我们的大 量情报出卖给敌国!为了避免引起你的疑心,我们才给了你一项假任务。谢谢你 的全力配合。 霍夫曼听罢,目瞪口呆。 虽然霍夫曼没有供出什么,但军事法庭还是判处了他死刑。当行刑车停下来 后,霍夫曼看到刑场上还停有一辆行刑车,一个人被推下车来。霍夫曼看到他, 顿时惊讶得合不拢嘴,因为那人不是别人,正是伯朗。伯朗看到了霍夫曼,同样 也露出惊讶的神情 行刑官将二人推到一起,冷笑了一声,说:“互相认识一下吧,这位是012 号霍夫曼,这位是009号伯朗。你们这对人民的败类。” 霍夫曼不由仰头长叹。蔚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5分)
“他?”霍夫曼做梦也没想到伯朗竟然也是双重间谍。他看到大使正用一种 说不出的目光看着自己,突然浑身一颤,心中恨恨地骂道:“你这只老狐狸,我 差点上了你的当。你这是用特殊的方法考验我呢。混蛋!” 大使拉开抽屉,从里面拿出两张机票,扬了扬,说:“喏,今天下午的。要 记住,千万不能让伯朗有所发现,更不能让他溜掉。” 大使拍拍霍夫曼的肩头。 下午,霍夫曼和伯朗按时登上了飞机。今天的任务到底是什么他还是摸不清。 不过,看来自己暴露的可能性不大。退一步说,就算这伯朗是自己的战友,既然 已经暴露,为了长远的利益,也只能让他做出牺牲来保全自己了。 霍夫曼看看伯朗,伯朗一路上嘴巴闭得紧紧的,什么也不说。 在法兰克福转机要等待三个小时。两人无所事事,就在候机大厅里到处转。 突然,伯朗对霍夫曼说:“上校,你替我看会儿包,我去趟卫生问。”说罢,也 不等霍夫曼答应,就匆匆向卫生间走去。 事情发生得太突然,霍夫曼的大脑竟一片空白,好一会儿没有反应过来。难 道他发觉了,准备脱身?想到这儿,霍夫曼不由冒出冷汗。霍夫曼一个箭步冲到 卫生间里,没人。他喊道:“伯朗先生!伯朗先生!”没人应声。霍夫曼真的慌 了,他抬头看看天花板,有一块似乎有点松动,于是他一个打挺蹿上竖着的隔板, 准备钻进天棚里。就这时,下面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霍夫曼上校,您在干什 么呢?” 伯朗像变魔术般地又出现在霍夫曼的面前,以至于霍夫曼都不敢相信自己的 眼睛了,他问:“你刚才……”“噢,一个女士摔倒了,我帮了她一下。”伯朗 若无其事地说,“你进来干什么,也解手?” “噢,是的。”霍夫曼忙跳了下来。 霍夫曼再不敢有一丝的大意了,19 个小时的旅程他强打精神,不敢合眼。那 伯朗好像也正在等机会,所以整个旅程中虽是哈欠连天,却一刻也不睡。 终于到了,两辆高级轿车将他们分别接到了外交部和国防部。 霍夫曼对国防部长一个敬礼,然后报告:“上校霍夫曼执行完毕祖国交给我 的任务。” 部长点点头,然后冲门外一挥手,立时进来两个全副武装的军人,一下子将 霍夫曼按倒在地上,给他戴上了手铐。 霍夫曼高声抗议:“部长先生,您误会了。我是奉命将伯朗押解回国的功臣!” 部长微笑着说:“不错,伯朗是你押回来的。但你不知道,伯朗的任务就是 秘密押解你回国。我们早已调查清了,你一直在为德意轴心国效劳,将我们的大 量情报出卖给敌国!为了避免引起你的疑心,我们才给了你一项假任务。谢谢你 的全力配合。” 霍夫曼听罢,目瞪口呆。 虽然霍夫曼没有供出什么,但军事法庭还是判处了他死刑。当行刑车停下来 后,霍夫曼看到刑场上还停有一辆行刑车,一个人被推下车来。霍夫曼看到他, 顿时惊讶得合不拢嘴,因为那人不是别人,正是伯朗。伯朗看到了霍夫曼,同样 也露出惊讶的神情。 行刑官将二人推到一起,冷笑了一声,说:“互相认识一下吧,这位是 012 号霍夫曼,这位是 009 号伯朗。你们这对人民的败类。” 霍夫曼不由仰头长叹。蔚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