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山西省太原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 本试卷共10页,六大题18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丨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含而有致,蓄而不露,言词已殚,意味无穷,是为含蓄。《文心雕龙·隐香》云:“源奥 而派生,根盛而颖峻,是以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 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这里所说的隐秀,就是指含蓄。所谓重旨、 复意,就是指辞约义丰,味在言外,在有限的言辞中寄寓着无限的情思。所谓独拔、卓绝, 就是指文中的精华、篇中的秀萃。 含蓄的特点是以一当十,寓十于一。十,是指它的丰富性、多样性:一,是指它的集中 性、概括性。如果没有反映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和人的复杂情绪,就失去了含蓄的基础,成 为苍白无力、空洞无物的东西,可见含蓄的具体特点首先在于生活的丰富性。但这种丰富性 并不是分散的纷杂的,而是集中的凝炼的,这就决定了含蓄的另一具体特点一一概括性。这 种概括性并不是抽象的概念的,而是具体生动地显示在艺术形象之中的,因而又形成了含蓄 的第三个具体特点一—形象性。生活的丰富性、艺术的概括性、描绘的形象性,乃是水乳交 融地结合在一起的。没有生活的丰富性,就无法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没有艺术的概括性, 就不能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凝聚、集中在一起;没有描绘的形象性,生活的丰富性和艺术 的概括性也就无法得到表现。三者相互渗透、相互衬托,共同表现为含蓄的风格 含蓄的风格,历来受到重视。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把含蓄列为一格,并用“不著 一字,尽得风流”几个字准确地揭示了含蓄的本质,实际上是言虽尽而意无穷的意思。且看 其具体表现:“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在缥缈无垠的太空荡漾着尘埃, 在广阔的大海中滚动着泡沫,或浅或深,或聚或散,变化无穷。从这千变万化的现象中摄取 某一点,就可窥一斑而知全豹了。梅尧臣在《续金针诗话》中强调“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 理,外意欲尽其象,内外含蓄,方入诗格”。明代诗论家陆时雍在《诗境总论》中则具体指 出:“少陵七言律,蕴藉最深,有余地,有余情,情中有景,景中含情,一咏三叹,味之不 尽。”这些,都是从总体上论述整个作品的含蓄风格的名言 含蓄,或指字句,或指意思,或二者兼指:但作为风格所要求的含蓄则是指整个作 仅有某些字句的含蓄,而没有整个作品的意思的含蓄,还不能构成含蓄的风格。正如释惠洪 《冷斋夜话》中所说:“诗有句含蓄者,如老杜‘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郑云叟曰‘相 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是也。有意含蓄者,如《宫词》曰:‘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 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又《嘲人诗》曰‘怪来妆阁闭,朝下不相迎 总向春园里,花间语笑声’是也。有句意含蓄者,如《九日》诗曰:‘明年此会知谁健,醉 把茱萸仔细看。’《宫愁》诗曰‘玉容不及寒鸦色,犹带朝阳日影来’是也。” 含蓄绝非雍塞阻滞、晦涩难懂。“晦塞为深,虽奥非隐”(《隐秀》,因而也称不上是含 蓄。含蓄也非含糊。吞吞吐吐,摸棱两可,叫做含糊。含蓄则思想淸晰,表达有致。含蓄与 朦胧有别。含蓄不尽朦胧,而朦胧必然含蓄。有的作品既有含蓄美,又有朦胧美。含蓄有借 助于寄托者,有不用寄托者。李商隐的诗《锦瑟》就含情托意,且喜用典,但由于运用了典 故和一些象征手法,故历来诗家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含蓄并不排斥明朗,它 和明朗是密切联系的。含蓄离开明朗,就失去含蓄的特质而变得含糊、晦涩:明朗离开含蓄, 就失去明朗的特质而变得浮泛、浅薄。含蓄和明朗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 (选自王明居《含蓄》,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文外之重旨者”,指言辞表面意思以外的丰富含义,即在有限的言辞中寄托无 限的情思,与独拔、卓绝一起,都指含蓄的特点
绝密★启用前 山西省太原市 2016 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卷 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 本试卷共 10 页,六大题 18 小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含而有致,蓄而不露,言词已殚,意味无穷,是为含蓄。《文心雕龙·隐香》云:“源奥 而派生,根盛而颖峻,是以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 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这里所说的隐秀,就是指含蓄。所谓重旨、 复意,就是指辞约义丰,味在言外,在有限的言辞中寄寓着无限的情思。所谓独拔、卓绝, 就是指文中的精华、篇中的秀萃。 含蓄的特点是以一当十,寓十于一。十,是指它的丰富性、多样性;一,是指它的集中 性、概括性。如果没有反映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和人的复杂情绪,就失去了含蓄的基础,成 为苍白无力、空洞无物的东西,可见含蓄的具体特点首先在于生活的丰富性。但这种丰富性 并不是分散的纷杂的,而是集中的凝炼的,这就决定了含蓄的另一具体特点——概括性。这 种概括性并不是抽象的概念的,而是具体生动地显示在艺术形象之中的,因而又形成了含蓄 的第三个具体特点——形象性。生活的丰富性、艺术的概括性、描绘的形象性,乃是水乳交 融地结合在一起的。没有生活的丰富性,就无法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没有艺术的概括性, 就不能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凝聚、集中在一起;没有描绘的形象性,生活的丰富性和艺术 的概括性也就无法得到表现。三者相互渗透、相互衬托,共同表现为含蓄的风格。 含蓄的风格,历来受到重视。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把含蓄列为一格,并用“不著 一字,尽得风流”几个字准确地揭示了含蓄的本质,实际上是言虽尽而意无穷的意思。且看 其具体表现:“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在缥缈无垠的太空荡漾着尘埃, 在广阔的大海中滚动着泡沫,或浅或深,或聚或散,变化无穷。从这千变万化的现象中摄取 某一点,就可窥一斑而知全豹了。梅尧臣在《续金针诗话》中强调“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 理,外意欲尽其象,内外含蓄,方入诗格”。明代诗论家陆时雍在《诗境总论》中则具体指 出:“少陵七言律,蕴藉最深,有余地,有余情,情中有景,景中含情,一咏三叹,味之不 尽。”这些,都是从总体上论述整个作品的含蓄风格的名言。 含蓄,或指字句,或指意思,或二者兼指;但作为风格所要求的含蓄则是指整个作品。 仅有某些字句的含蓄,而没有整个作品的意思的含蓄,还不能构成含蓄的风格。正如释惠洪 《冷斋夜话》中所说:“诗有句含蓄者,如老杜‘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郑云叟曰‘相 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是也。有意含蓄者,如《宫词》曰:‘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 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又《嘲人诗》曰‘怪来妆阁闭,朝下不相迎。 总向春园里,花间语笑声’是也。有句意含蓄者,如《九日》诗曰:‘明年此会知谁健,醉 把茱萸仔细看。’《宫愁》诗曰‘玉容不及寒鸦色,犹带朝阳日影来’是也。” 含蓄绝非雍塞阻滞、晦涩难懂。“晦塞为深,虽奥非隐”(《隐秀》),因而也称不上是含 蓄。含蓄也非含糊。吞吞吐吐,摸棱两可,叫做含糊。含蓄则思想清晰,表达有致。含蓄与 朦胧有别。含蓄不尽朦胧,而朦胧必然含蓄。有的作品既有含蓄美,又有朦胧美。含蓄有借 助于寄托者,有不用寄托者。李商隐的诗《锦瑟》就含情托意,且喜用典,但由于运用了典 故和一些象征手法,故历来诗家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含蓄并不排斥明朗,它 和明朗是密切联系的。含蓄离开明朗,就失去含蓄的特质而变得含糊、晦涩;明朗离开含蓄, 就失去明朗的特质而变得浮泛、浅薄。含蓄和明朗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 (选自王明居《含蓄》,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文外之重旨者”,指言辞表面意思以外的丰富含义,即在有限的言辞中寄托无 限的情思,与独拔、卓绝一起,都指含蓄的特点
B.含蓄一定要做到辞约义丰,以一当十。反映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和人的复杂的情绪 是含蓄的基础,否则,艺术就成为苍白无力的东西 C.艺术的概括性是指能够把分散的纷杂的社会生活凝聚集中在一起。这种概括性不是 抽象的概念的,而是通过艺术形象具体生动地显示出来的 D.含蓄的具体特点有丰富性、概括性、形象性,三者同等重要,互不割裂,相互渗透, 相互衬托,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晦涩难懂、雍塞阻滞称不上含蓄,吞吞吐吐、模棱两可也称不上含蓄:含蓄未必朦 胧,但朦胧一定是含蓄。含蓄美和朦胧美可以在一部作品中兼而有之 B.梅尧臣在《续金针诗话》中的观点和陆时雍在《诗境总论》中的观点,都是从整个 作品来谈含蓄的风格,并非针对字句或意思上的含 C.释惠洪认为,老杜的“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是句含蓄者,不是整个作品意思 的含蓄,郑云叟的“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也是如此 D.无论是句的含蓄、意的含蓄,还是句意兼指的含蓄,因为不能从整个作品的意思上 来表现含蓄的特点,所以都不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含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司空图看来,含蓄的本质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无一“秋”字,却写尽深秋的肃杀,正体现了这一本质 B.既然含蓄既有字句含蓄,又有意含蓄,又有作品整体风格的含蓄,那么所有优秀的 艺术作品总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含蓄的特点 C.李商隐的诗《锦瑟》,意境含蓄而深沉,虽然运用了典故和一些象征手法,意思不 定明朗,历来诗家慨叹难解,但思想毕竟是清晰的,不是含糊的 D.杜甫的《登高》,意境辽远空旷,情感抑郁深沉,节奏一咏三叹,形象生动鲜明,真 正做到了陆时雍所说的“情中有景,景中含情”。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朝晟,字叔明,夏州朔方人。兴行间,从李怀光等讨贼,数立功,赐实封百五十户。 怀光反,韩游瑰退保邠、宁,贼党张昕守邠州,大索军实,多募士,欲潜归之。朝晟父怀宾 为游瑰将,夜以数十骑斩昕及同谋者。游瑰遣怀宾告行在,德宗劳问,授兼御史中丞。朝晟 泣见怀光曰:“父立功于国,子当诛,不可以主兵。”怀光絷之。及诸军围河中,游瑰营长春 宫,而怀宾战甚力。怀光平,帝原朝晟,因为游瑰都虞侯。吐蕃犯边,游瑰自将守宁州,而 御土宽,军骄。及张献甫来代,军遂乱,朝晟逃于郊。众胁监军,请以范希朝为节度使。希 朝时已在京师。明日,朝晟出,绐众曰:“予来贺所请之当也。”众稍定。朝晟结诸将谋诛首 恶者。居三日,绐遣人自邠来,日:“前请报罢,张公已舍邠矣,反者皆当死,吾不愿尽诛 也,第取首恶者。”众所欢指,斩二百余人,献甫遂入于军。贞元九年,城盐州,发卒护境, 朝晟屯木波堡。会献甫卒,有诏代为邠宁节度使。朝晟请城方渠、合道、木波以遏吐蕃路。 诏问:“须兵几何?”报曰:“部兵可办。”帝问:“前日城五原,兴师七万,今何易邪?”对 曰:“盐州之役,虏先知之。今薄戎而城,虏料王师不十万,势难轻入。若发部兵十日至塞 下未三旬城毕积刍聚粮留卒守之寇至不可拔莱野翦夷虏且走此万全计也。若大发兵,阅月乃 至,虏亦来,来必战,战则不暇城矣。”帝纳其策。已城,吐蕃悉众至,度不能害,乃引去。 十七年,卒于屯。 新唐书》 初,游瑰以吐蕃犯塞,自将兵戍宁州,及受代,以是月王孑夜轻骑澘遁归阙。其将卒素
B.含蓄一定要做到辞约义丰,以一当十。反映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和人的复杂的情绪, 是含蓄的基础,否则,艺术就成为苍白无力的东西。 C.艺术的概括性是指能够把分散的纷杂的社会生活凝聚集中在一起。这种概括性不是 抽象的概念的,而是通过艺术形象具体生动地显示出来的。 D.含蓄的具体特点有丰富性、概括性、形象性,三者同等重要,互不割裂,相互渗透, 相互衬托,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晦涩难懂、雍塞阻滞称不上含蓄,吞吞吐吐、模棱两可也称不上含蓄;含蓄未必朦 胧,但朦胧一定是含蓄。含蓄美和朦胧美可以在一部作品中兼而有之。 B.梅尧臣在《续金针诗话》中的观点和陆时雍在《诗境总论》中的观点,都是从整个 作品来谈含蓄的风格,并非针对字句或意思上的含蓄。 C.释惠洪认为,老杜的“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是句含蓄者,不是整个作品意思 的含蓄,郑云叟的“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也是如此。 D.无论是句的含蓄、意的含蓄,还是句意兼指的含蓄,因为不能从整个作品的意思上 来表现含蓄的特点,所以都不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含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司空图看来,含蓄的本质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无一“秋”字,却写尽深秋的肃杀,正体现了这一本质。 B.既然含蓄既有字句含蓄,又有意含蓄,又有作品整体风格的含蓄,那么所有优秀的 艺术作品总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含蓄的特点。 C.李商隐的诗《锦瑟》,意境含蓄而深沉,虽然运用了典故和一些象征手法,意思不一 定明朗,历来诗家慨叹难解,但思想毕竟是清晰的,不是含糊的。 D.杜甫的《登高》,意境辽远空旷,情感抑郁深沉,节奏一咏三叹,形象生动鲜明,真 正做到了陆时雍所说的“情中有景,景中含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杨朝晟,字叔明,夏州朔方人。兴行间,从李怀光等讨贼,数立功,赐实封百五十户。 怀光反,韩游瑰退保邠、宁,贼党张昕守邠州,大索军实,多募士,欲潜归之。朝晟父怀宾 为游瑰将,夜以数十骑斩昕及同谋者。游瑰遣怀宾告行在,德宗劳问,授兼御史中丞。朝晟 泣见怀光曰:“父立功于国,子当诛,不可以主兵。”怀光絷之。及诸军围河中,游瑰营长春 宫,而怀宾战甚力。怀光平,帝原朝晟,因为游瑰都虞侯。吐蕃犯边,游瑰自将守宁州,而 御士宽,军骄。及张献甫来代,军遂乱,朝晟逃于郊。众胁监军,请以范希朝为节度使。希 朝时已在京师。明日,朝晟出,绐众曰:“予来贺所请之当也。”众稍定。朝晟结诸将谋诛首 恶者。居三日,绐遣人自邠来,曰:“前请报罢,张公已舍邠矣,反者皆当死,吾不愿尽诛 也,第取首恶者。”众所欢指,斩二百余人,献甫遂入于军。贞元九年,城盐州,发卒护境, 朝晟屯木波堡。会献甫卒,有诏代为邠宁节度使。朝晟请城方渠、合道、木波以遏吐蕃路。 诏问:“须兵几何?”报曰:“部兵可办。”帝问:“前日城五原,兴师七万,今何易邪?”对 曰:“盐州之役,虏先知之。今薄戎而城,虏料王师不十万,势难轻入。若发部兵十日至塞 下未三旬城毕积刍聚粮留卒守之寇至不可拔莱野翦夷虏且走此万全计也。若大发兵,阅月乃 至,虏亦来,来必战,战则不暇城矣。”帝纳其策。已城,吐蕃悉众至,度不能害,乃引去。 十七年,卒于屯。 《新唐书》 初,游瑰以吐蕃犯塞,自将兵戍宁州,及受代,以是月壬子夜轻骑潜遁归阙。其将卒素
骄怠,畏张献甫之严,因游瑰夜岀,衙内千余人遂叛掠,且因监军杨明义邀奏岀奔将范希朝 为节度。 《旧唐书》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发部兵/十日至塞下/未三旬城毕/积刍聚粮/留卒守之/寇至不可拔/莱野翦 夷/虏且走/此万全计也 B.若发部兵/十日至塞下/未三旬/城毕积刍聚粮/留卒守之/寇至不可拔/莱野翦 /夷虏且走/此万全计也 C.若发部兵十日/至塞下/未三旬城毕/积刍聚粮/留卒守之寇/至不可拔/莱野翦 夷/虏且走/此万全计也 D.若发部兵十日/至塞下/未三旬/城毕积刍聚粮/留卒守之寇/至不可拔/莱野翦 夷/虏且走/此万全计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实封:食邑制度之一。唐朝封户有虚实之别,其封国并无疆土,封户亦徒有虚名, 唯加实封者,始食其所得封户之租税。 B.节度使:唐代所置,初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而没有管理州县民 政的职责,后来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等 C.贞元:是一种年号。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往往要更 改年号,如贞观、神宗、康熙等,都属于年号。 D.壬子:属于干支纪日,是汉族民间记录日序的方法,它与干支纪年法一样,用十大 天干和十二地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来记录日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积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李怀光反叛时,杨朝晟与他的父亲并不属于同一阵营:李怀光被平定后,杨朝晟得 到皇帝原宥,被安排到韩游瑰手下担任都虞侯。 B.杨朝晟在处置军队哗变时,雷厉风行,迅速控制了局面,然后运用反间计,鼓动士 兵揭发首乱者,从而平息了此事,迎接张献甫进入军中。 C.张献甫去世后,杨朝晟受朝廷任命代理邠宁节度使。在此之前,他曾经修筑盐州城, 派士兵守卫边境,并在木波堡驻兵 D.杨朝晟代理节度使后,请求修筑方渠、木波、合道等城来堵断吐蕃进兵通路。他知 己知彼,部署应对有方,有效地防范了吐蕃的侵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盐州之役,虏先知之。今薄戎而城,虏料王师不十万,势难轻入。(5分) (2)因游瑰夜出,衙内千余人遂叛掠,且因监军杨明义邀奏出奔将范希朝为节度。(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注】①此诗是诗人奉诏被贬往南巴经过江州与二友人话别时写的。②沧州:滨海的地 方,也用以指隐士居处。③慎风波:慎于宦海风波。 8.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表达了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骄怠,畏张献甫之严,因游瑰夜出,衙内千余人遂叛掠,且因监军杨明义邀奏出奔将范希朝 为节度。 《旧唐书》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若发部兵/十日至塞下/未三旬城毕/积刍聚粮/留卒守之/寇至不可拔/莱野翦 夷/虏且走/此万全计也 B.若发部兵/十日至塞下/未三旬/城毕积刍聚粮/留卒守之/寇至不可拔/莱野翦 /夷虏且走/此万全计也 C.若发部兵十日/至塞下/未三旬城毕/积刍聚粮/留卒守之寇/至不可拔/莱野翦 夷/虏且走/此万全计也 D.若发部兵十日/至塞下/未三旬/城毕积刍聚粮/留卒守之寇/至不可拔/莱野翦 夷/虏且走/此万全计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实封:食邑制度之一。唐朝封户有虚实之别,其封国并无疆土,封户亦徒有虚名, 唯加实封者,始食其所得封户之租税。 B.节度使:唐代所置,初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而没有管理州县民 政的职责,后来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等。 C.贞元:是一种年号。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往往要更 改年号,如贞观、神宗、康熙等,都属于年号。 D.壬子:属于干支纪日,是汉族民间记录日序的方法,它与干支纪年法一样,用十大 天干和 十二地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来记录日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积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怀光反叛时,杨朝晟与他的父亲并不属于同一阵营;李怀光被平定后,杨朝晟得 到皇帝原宥,被安排到韩游瑰手下担任都虞侯。 B.杨朝晟在处置军队哗变时,雷厉风行,迅速控制了局面,然后运用反间计,鼓动士 兵揭发首乱者,从而平息了此事,迎接张献甫进入军中。 C.张献甫去世后,杨朝晟受朝廷任命代理邠宁节度使。在此之前,他曾经修筑盐州城, 派士兵守卫边境,并在木波堡驻兵。 D.杨朝晟代理节度使后,请求修筑方渠、木波、合道等城来堵断吐蕃进兵通路。他知 己知彼,部署应对有方,有效地防范了吐蕃的侵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盐州之役,虏先知之。今薄戎而城,虏料王师不十万,势难轻入。(5 分) (2)因游瑰夜出,衙内千余人遂叛掠,且因监军杨明义邀奏出奔将范希朝为节度。(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注】①此诗是诗人奉诏被贬往南巴经过江州与二友人话别时写的。②沧州:滨海的地 方,也用以指隐士居处。③慎风波:慎于宦海风波。 8.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5 分) 9.这首诗表达了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于在《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实实在在学习这个意思的句子是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琵琶女曲终收拨后的环境描写 侧面烘托出琵琶女的演奏效果。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 ”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 觉两个角度渲染了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 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 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住在车棚里的朋友 杨汉光 刘刚和妻子小芳刚要熄灯睡觉,门铃就响了,刘刚只好起来开门。门外站着一位手提行 李包的男人,是刘刚大学时的同学,叫林雪峰,许多年没见面了。林雪峰大学毕业后回广西 老家工作,现在不知是什么风把他吹到深圳来。 刘刚热情地请老同学进门,林雪峰放下行李,脱掉鞋子,才小心翼翼地进来。进门后 在灯光下才看清楚,这位老同学一身风尘,裤腿上还沾有两小片草叶,好像他刚从郊外走来。 林雪峰苦笑说:“我出来快半年了,跑了许多地方,还没找到工作。看,弄得一副狼狈 相。听说深圳机会多,就过来碰碰运气。” 刘刚说:“别灰心,你在深圳会找到工作的。”他招呼老同学洗澡,吃饭,安排他睡觉 小芳却不欢迎林雪峰,她悄悄跟丈夫说:“这个人住在家里我怪不舒服的,你得想办法 让他快点走,最好明天就走。” 刘刚说:“我怎么好意思赶他?” 小芳想了想说:“干脆我们说要出差。他总不至于一个人赖在我们家不走吧?” 第二天清早,刘刚夫妻和林雪峰一块吃饭。小芳假意问林雪峰有什么困难,林雪峰说: 最难的是没有落脚的地方 小芳说:“本来你可以在我们家住,可是真不巧,我和刘刚都要出差,今天下午就走 最少要三个月后才能回来。非常抱歉。” 林雪峰笑一笑:“没关系,吃完饭我就走。” 吃了早饭后,林雪峰真的告辞了,刘刚把他送到楼下。楼下有一排小平房,林雪峰问: 这些小平房是车棚吧?” 刘刚说:“对。第二间是我的。” 林雪峰问:“我想把行李暂时放在你的车棚里,行不行?” 刘刚说:“当然可以。”他当即打开车棚门,让林雪峰把行李放进去 林雪峰说:“还要麻烦你把车棚的钥匙给我一支。” 刘刚脱口说:“你回来拿东西说一声就行了。” 林雪峰说:“你和小芳都出差了,谁帮我开门?” 刘刚红着脸说:“也是。”就给了林雪峰一支钥匙 林雪峰问:“要是我拿走行李时,你们出差还没回来,钥匙放在哪里?” 刘刚说:“放进我的信箱里吧 放好行李后,刘刚目送林雪峰远去,他真心希望老同学快点找到工作 回到楼上,小芳却埋怨说:“你不该把车棚的钥匙给他,万一他把我们的摩托车偷走怎 么办?”刘刚说:“林雪峰绝对不是那种人。” 小芳还是多一个心眼,用铁链把摩托车连到车棚的铁门上 晚上,小芳一夜担心林雪峰来偷车。第二天,天一亮她就到车棚去看。结果,小芳发现
( 1 ) 荀 于 在 《 劝 学 》 中 强 调 空 想 不 如 实 实 在 在 学 习 这 个 意 思 的 句 子 是 “ , ”。 ( 2 )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琵琶女曲终收拨后的环境描写 “ , ”侧面烘托出琵琶女的演奏效果。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 , ”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 觉两个角度渲染了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 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 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 分) 住在车棚里的朋友 杨汉光 刘刚和妻子小芳刚要熄灯睡觉,门铃就响了,刘刚只好起来开门。门外站着一位手提行 李包的男人,是刘刚大学时的同学,叫林雪峰,许多年没见面了。林雪峰大学毕业后回广西 老家工作,现在不知是什么风把他吹到深圳来。 刘刚热情地请老同学进门,林雪峰放下行李,脱掉鞋子,才小心翼翼地进来。进门后, 在灯光下才看清楚,这位老同学一身风尘,裤腿上还沾有两小片草叶,好像他刚从郊外走来。 林雪峰苦笑说:“我出来快半年了,跑了许多地方,还没找到工作。看,弄得一副狼狈 相。听说深圳机会多,就过来碰碰运气。” 刘刚说:“别灰心,你在深圳会找到工作的。”他招呼老同学洗澡,吃饭,安排他睡觉。 小芳却不欢迎林雪峰,她悄悄跟丈夫说:“这个人住在家里我怪不舒服的,你得想办法 让他快点走,最好明天就走。” 刘刚说:“我怎么好意思赶他?” 小芳想了想说:“干脆我们说要出差。他总不至于一个人赖在我们家不走吧?” 第二天清早,刘刚夫妻和林雪峰一块吃饭。小芳假意问林雪峰有什么困难,林雪峰说: “最难的是没有落脚的地方。” 小芳说:“本来你可以在我们家住,可是真不巧,我和刘刚都要出差,今天下午就走, 最少要三个月后才能回来。非常抱歉。” 林雪峰笑一笑:“没关系,吃完饭我就走。” 吃了早饭后,林雪峰真的告辞了,刘刚把他送到楼下。楼下有一排小平房,林雪峰问: “这些小平房是车棚吧?” 刘刚说:“对。第二间是我的。” 林雪峰问:“我想把行李暂时放在你的车棚里,行不行?” 刘刚说:“当然可以。”他当即打开车棚门,让林雪峰把行李放进去。 林雪峰说:“还要麻烦你把车棚的钥匙给我一支。” 刘刚脱口说:“你回来拿东西说一声就行了。” 林雪峰说:“你和小芳都出差了,谁帮我开门?” 刘刚红着脸说:“也是。”就给了林雪峰一支钥匙。 林雪峰问:“要是我拿走行李时,你们出差还没回来,钥匙放在哪里?” 刘刚说:“放进我的信箱里吧。” 放好行李后,刘刚目送林雪峰远去,他真心希望老同学快点找到工作。 回到楼上,小芳却埋怨说:“你不该把车棚的钥匙给他,万一他把我们的摩托车偷走怎 么办?”刘刚说:“林雪峰绝对不是那种人。” 小芳还是多一个心眼,用铁链把摩托车连到车棚的铁门上。 晚上,小芳一夜担心林雪峰来偷车。第二天,天一亮她就到车棚去看。结果,小芳发现
不但摩托车完好无损,车棚还被扫得干干净净的,墙角有两块折叠整齐的纸皮。 小芳把她的发现告诉刘刚。刘刚说:“我的老同学晚上很可能是在车棚里睡觉呢。” 小芳不信。当晚,夫妻俩就守在窗口,町住车棚看。守到夜里12点多钟,果然看见林 雪峰回来开门进了车棚 刘刚难过地说:“我的老同学一定是走投无路才来找我,我却这样对他,太不应该了。” 他要下去把林雪峰请上来。 小芳拦住丈夫说:“你疯了!这样下去不是丢尽脸面了吗?万一姓林的向你所有的同学宣 扬,你还要不要做人? 刘刚问:“那怎么办?” 小芳说:“以后我们不能在家里弄出太大的响声,晚上不要开灯,上下楼更要千万小心 总之,不能让林雪峰知道我们在家。” 从此,刘刚和小芳就像做贼一样生活,即使不坐摩托车,也戴着头盔上下楼,把脸面遮 住。最麻烦的是晩上,不敢开灯,要摸着墙壁走,害得小芳在客厅摔了一跤,这才想到买手 电筒。夫妻俩互相提醒:“小心,别往窗外照。 直到半个月后,在信箱里看到一支车棚的钥匙,刘刚和小芳才长出一口气。 林雪峰没有留下地址,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只知道车棚的地面,已经被他睡得又光又滑 了 天有不测风云,三年后,刘刚供职的公司破产了。刘刚也像三年前的林雪峰一样,到处 找工作,到处碰壁。正在心灰意冷的时候,忽然有一天,林雪峰打电话来,问刘刚愿不愿意 加盟他们的公司。林雪峰已经是一家大公司的经理了 刘刚喜出望外,他问林雪峰:“你怎么知道我失业了?” 林雪峰说:“其实我一直关注你。” 刘刚惭愧不已,一时冲动,就说:“我……我以前騙过你,你知道吗? 林雪峰说:“知道,你和小芳一直在家,却骗我说去出差三个月。” 刘刚问:“那你为什么还要对我这么好?” 林雪峰说:“在我走投无路的时候,曾经找过许多朋友,结果没有一个人愿意收留我, 只有你很爽快地把车棚的钥匙给我。正因为有你的车棚,我才站稳了脚跟,才能继续去找工 作。不瞒你说,那时候我身上只剩下十块钱。你比其他朋友好得多,我应该感谢你。” 刘刚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两行泪水无声地流下来 (选自《百年百篇微型小说选》)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林雪峰离开老家的工作,来到深圳打拼,克服困难,终于成为大公司的一名经理, 说明林雪峰是一个有进取心的人 B.林雪峰投奔刘刚家住宿,刘刚有些为难,但碍于面子,不好拒绝,只好将他安置在 家,后来听从小芳的计策让林雪峰离开了自己的家。 C.小说两次写到林雪峰的笑。第一次是“苦笑”,写出了长期求职不得的无奈:第二次 是“笑一笑”,写出他困识破对方假话所表现出来的讥讽 D.小说用了较多的笔墨写刘刚和小芳为怕暴露真相而像贼一样生活的情节,表现出他 们内心的沉重负担,虽有些夸张,却暗示了不真诚的代价 E.林雪峰之所以回报刘刚,是因为在自己走投无路的时候,只有刘刚收留了他,并为 自己提供 比其他朋友表现得好 (2)小说在刻画刘刚的人物形象时,重点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6分) (3)小芳这个人物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结尾刘刚的两行泪水包含着怎样的含义?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贾平凹:记录变革中的乡土文学 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八百里秦川,别看现在黄土飞扬,粗犷苍 茫,也曾是一方皇天后土,孕育过十三朝古都,滋养过71位帝王,佑护过中国最尊贵的传 统与血脉
不但摩托车完好无损,车棚还被扫得干干净净的,墙角有两块折叠整齐的纸皮。 小芳把她的发现告诉刘刚。刘刚说:“我的老同学晚上很可能是在车棚里睡觉呢。” 小芳不信。当晚,夫妻俩就守在窗口,盯住车棚看。守到夜里 12 点多钟,果然看见林 雪峰回来开门进了车棚。 刘刚难过地说:“我的老同学一定是走投无路才来找我,我却这样对他,太不应该了。” 他要下去把林雪峰请上来。 小芳拦住丈夫说:“你疯了!这样下去不是丢尽脸面了吗?万一姓林的向你所有的同学宣 扬,你还要不要做人?” 刘刚问:“那怎么办?” 小芳说:“以后我们不能在家里弄出太大的响声,晚上不要开灯,上下楼更要千万小心, 总之,不能让林雪峰知道我们在家。” 从此,刘刚和小芳就像做贼一样生活,即使不坐摩托车,也戴着头盔上下楼,把脸面遮 住。最麻烦的是晚上,不敢开灯,要摸着墙壁走,害得小芳在客厅摔了一跤,这才想到买手 电筒。夫妻俩互相提醒:“小心,别往窗外照。” 直到半个月后,在信箱里看到一支车棚的钥匙,刘刚和小芳才长出一口气。 林雪峰没有留下地址,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只知道车棚的地面,已经被他睡得又光又滑 了。 天有不测风云,三年后,刘刚供职的公司破产了。刘刚也像三年前的林雪峰一样,到处 找工作,到处碰壁。正在心灰意冷的时候,忽然有一天,林雪峰打电话来,问刘刚愿不愿意 加盟他们的公司。林雪峰已经是一家大公司的经理了。 刘刚喜出望外,他问林雪峰:“你怎么知道我失业了?” 林雪峰说:“其实我一直关注你。” 刘刚惭愧不已,一时冲动,就说:“我……我以前骗过你,你知道吗?” 林雪峰说:“知道,你和小芳一直在家,却骗我说去出差三个月。” 刘刚问:“那你为什么还要对我这么好?” 林雪峰说:“在我走投无路的时候,曾经找过许多朋友,结果没有一个人愿意收留我, 只有你很爽快地把车棚的钥匙给我。正因为有你的车棚,我才站稳了脚跟,才能继续去找工 作。不瞒你说,那时候我身上只剩下十块钱。你比其他朋友好得多,我应该感谢你。” 刘刚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两行泪水无声地流下来。 (选自《百年百篇微型小说选》)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A.林雪峰离开老家的工作,来到深圳打拼,克服困难,终于成为大公司的一名经理, 说明林雪峰是一个有进取心的人。 B.林雪峰投奔刘刚家住宿,刘刚有些为难,但碍于面子,不好拒绝,只好将他安置在 家,后来听从小芳的计策让林雪峰离开了自己的家。 C.小说两次写到林雪峰的笑。第一次是“苦笑”,写出了长期求职不得的无奈;第二次 是“笑一笑”,写出他困识破对方假话所表现出来的讥讽。 D.小说用了较多的笔墨写刘刚和小芳为怕暴露真相而像贼一样生活的情节,表现出他 们内心的沉重负担,虽有些夸张,却暗示了不真诚的代价。 E.林雪峰之所以回报刘刚,是因为在自己走投无路的时候,只有刘刚收留了他,并为 自己提供了住处,比其他朋友表现得好。 (2)小说在刻画刘刚的人物形象时,重点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6 分) (3)小芳这个人物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4)小说结尾刘刚的两行泪水包含着怎样的含义?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 分) 贾平凹:记录变革中的乡土文学 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八百里秦川,别看现在黄土飞扬,粗犷苍 茫,也曾是一方皇天后土,孕育过十三朝古都,滋养过 71 位帝王,佑护过中国最尊贵的传 统与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