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恋1第二,颁布《三经新义》熙宁六年(1073年)设经义局,王安石亲自修撰《诗》、《书》、《周礼》三经义。由朝廷正式颁行,成为官方考试、讲经所依据的标准教材。第三,举办专门学校,以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熙宁五年(1072年),复置武学。熙宁六年(1073年)设置律学。此外还设置了医学,分为方脉科、针科、疡科。第四,扩建和整顿地方官学。一是设置诸路学官,学官任免由中央政府直接控制,全权负责管理当地教育,地方当局不得随意于预学校事务。朝廷还为地方学校拨充学田,从而在物质条件上为州县学校的维持提供了保障。1111
第二,颁布《三经新义》。 熙宁六年(1073年)设经义局,王安石亲自修撰《诗》、《书》、《周 礼》三经义。由朝廷正式颁行,成为官方考试、讲经所依据的标准教 材。 第三,举办专门学校,以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 熙宁五年(1072年),复置武学。熙宁六年(1073年)设置律学。此外, 还设置了医学,分为方脉科、针科、疡科。 第四,扩建和整顿地方官学。一是设置诸路学官,学官任 免由中央政府直接控制,全权负责管理当地教育,地方当局不得随意 干预学校事务。朝廷还为地方学校拨充学田,从而在物质条件上为州 县学校的维持提供了保障
u(三)崇宁兴学1?崇宁元年(1102年),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蔡京奏请兴学贡士,朝廷随之发布十一系列诏令,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州县普遍设学。县学亦置小学,在各地方学校也实行三舍法。第二,扩建太学。1111第三,以学校取代科举取士。第四,兴办专门学校。崇宁三年(1104年)设置书学、画学算学等专业学校,采用太学三舍法考选取士。崇宁时期的常画学是中国古代惟一举办过的专门美术学校。1
(三)崇宁兴学 崇宁元年(1102年),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蔡京奏请兴 学贡士,朝廷随之发布一系列诏令,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 第一,州县普遍设学。县学亦置小学,在各地方学校 也实行三舍法。 第二,扩建太学。 第三,以学校取代科举取士。 第四,兴办专门学校。崇宁三年(1104年)设置书学、画学、 算学等专业学校,采用太学三舍法考选取士。崇宁时期的 画学是中国古代惟一举办过的专门美术学校
第三节宋代的书院制度一、书院的产生及其原因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以私人创办和组织为主,将图书的收藏、校对与教学、研究合为一体,是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多变的办学方式,为历代教育家取鉴。一一
第三节 宋代的书院制度 一、书院的产生及其原因 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以私人创办和 组织为主,将图书的收藏、校对与教学、研究 合为一体,是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 术研究和教育机构,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多 变的办学方式,为历代教育家取鉴
1书院之名,肇始于唐代,当时是官方修书、藏书的机构,性质相当于皇家图书馆。唐末五代战乱,书院开始具有讲学授徒的功能如白鹿洞书院和应天府书院。北宋初期,书院开始兴旺起来,其规模和数量大幅度扩展,成为宋初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福森
▪ 书院之名,肇始于唐代,当时是官方修书、藏书 的机构,性质相当于皇家图书馆。 唐末五代战乱,书院开始具有讲学授徒的功能, 如白鹿洞书院和应天府书院。 北宋初期,书院开始兴旺起来,其规模和数量 大幅度扩展,成为宋初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拉1北宋书院兴盛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北宋科举取士规模日益扩大,而宋初官学却长期处于低迷不振的状态。填补官学空白的作用,为广大士子提供了读书求学的场所。第二,朝廷崇尚儒术,鼓励民间办学。1福1一-第三,佛教禅林制度的影响。-11第四,印刷术的应用。书籍的制作与手写本相比,3变得极为便利,是促成宋代书院兴旺发展的重要基础。111/11111111111
▪ 北宋书院兴盛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北宋科举取士规模日益扩大,而宋初官学却长期处于 低迷不振的状态。填补官学空白的作用,为广大士子提供了读书 求学的场所。 第二,朝廷崇尚儒术,鼓励民间办学。 第三,佛教禅林制度的影响。 第四,印刷术的应用。书籍的制作与手写本相比,变得极为便利, 是促成宋代书院兴旺发展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