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明到清初的教育极端的封建专制是明清教育发展的社会政治背景,科举和官学融为一体导致学心校教育的高度发展同时又沦为科举的预朱元埠像备场所
第七章 明到清初的教育 极端的封建专制 是明清教育发展的社 会政治背景,科举和 官学融为一体导致学 校教育的高度发展, 同时又沦为科举的预 备场所
核心问题:1.明清时期的文教政策2.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3.明清时期的蒙学教育3.王守仁、王夫之、颜元的教育思想-1福福1.酒11111
核心问题: 1.明清时期的文教政策 2.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 3.明清时期的蒙学教育 3.王守仁、王夫之、颜元的教育思想
11.明清时期的文教政策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为之服务的文教政策则表现出高度的成熟和浓厚的文化专制主义的色彩。1(一)尊孔崇儒,推崇理学/1明清两代都尊孔崇儒,推崇程朱理学。为了进一步抬高程朱理学的地位,明朝还曾多次表彰程朱后裔及其门人11
1.明清时期的文教政策 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为之服务的文教政策则表现出高度的成熟和浓厚 的文化专制主义的色彩。 (一)尊孔崇儒,推崇理学。 明清两代都尊孔崇儒,推崇程朱理学。为了进一步抬高 程朱理学的地位,明朝还曾多次表彰程朱后裔及其门人
(二)网罗士人,禁思想拉明朝建立以后,很重视人才的选拔。明朝一代宰相170多人,由翰林出者十分之九。高级官员几乎全都出身于科举,科举已成为作官的惟一正途。清代规定的八种作官资格中,进士和举人排在前两位。!11-
(二)网罗士人,禁锢思想 明朝建立以后,很重视人才的选拔。明朝一代宰 相170多人,由翰林出者十分之九。高级官员几乎全都出 身于科举,科举已成为作官的惟一正途。清代规定的八种 作官资格中,进士和举人排在前两位
统治者一方面加强笼络士人,另一方面也加强思想禁,实行文化专制。明清的八股文取士,题目只能出自《四书》《五经》从内容到格式都是高度标准化的
▪ 统治者一方面加强笼 络士人,另一方面也 加强思想禁锢,实行 文化专制。明清的八 股文取士,题目只能 出自《四书》《五 经》,从内容到格式 都是高度标准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