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研究论文集刘新科等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
中外教育史研究论文集 刘新科等主编 陕西人民出版社
序读完《中外教育史研究论文集》,心里格外高兴。这是我校教育科学学院长期从事中外教育史研究的儿代学者、老师们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精神,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努力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部分成果。我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又在师范大学先后作了多年的领导工作。今虽年逾九十有二,离休数年,但对教育史专业仍很有感情,既有过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创办、恢复这个专业的兴奋感,又有过在十年“文革”中批判、撤消这个专业的辛酸史。现在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看到这个专业的兴旺、发展,人才辈出,成果累累,非常高兴。师范院校的师范性在于传授教育科学和发展教育科学。传授教育科学体现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史、教学法、教育教学实习等课程的学习和技能培训上,从而使师范生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发展教育科学就要求师范院校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其研究成果应能指导教育实践,为教育改革、教育发展和教师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在这当中,教育史的教学和研究尤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总结古今中外教育实践的历史经验,研究各个时代的教育家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成就,对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借鉴和思想源泉。1
序 读完《中外教育史 研究论文集》, 心 里格外高兴。这 是我校教育科学学院长期从事中外教育史研究的几代学 者、老师们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百花齐放 , 百家争鸣”精 神 , 在搞好教学的同时 , 努力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部分成 果。我一生从事教育事业 , 又在师范大学 先后作了多 年 的领导工作。今虽年逾九十有二 , 离休数年 , 但对教育史 专业仍很有感情 , 既有过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创办、恢 复这个专业的兴奋感 , 又有过在十年“文革”中批判、撤消 这个专业的辛酸史。现在经 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 , 看 到 这个专业的兴旺、发展 , 人才辈出 ,成果累累 , 非常高兴。 师范院校的师范性在于传授教育科学和发展教育科 学。传授教育科学体现在教 育学、心理学、教育史、教 学 法、教育教学实习等课程的学习和技能培训上 , 从而使师 范生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发展教育科学就要求师范院 校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 其研究成果应能指导 教育实践 ,为教育改革、教育发展和教师教育提供理论依 据。在这当中 , 教育史的教学和研究尤其 具有十分重 要 的意义。因为 , 总结古今中外教育实践的历史经验 , 研究 各个时代的教育家、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成就 , 对于 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 , 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借鉴和思想 源泉。 1
这里,我想介绍一点我省、我校的教育史的研究情况。陕西省教育学会、陕西师范大学在教育史研究方面,近些年来虽然对中外教育史研究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特别重视了对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的研究,尤其是对近、现代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的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学术成果,但这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还要向先进单位学习,把教育史研究工作进一步开展起来。关于研究陕甘宁边区的教育历史和经验,我们陕西师大更是责无旁贷的,应该承担这项重要任务。这项研究工作,我们于1958年时就开始了,1959年在陕西省科学分院领导下成立教育研究所,该所下设置了陕甘宁边区教育研究室,院校合作,配备科研人员,集中进行工作。经过几年时间,比较全面、系统地整理出了资料,并且分门别类地开展了研究工作,取得初步成果。但由于当时教育战线上发生的某些过火的要求使这一蓬勃进行的研究工作受到不该有的干扰和损失。尤其是“文革的十年浩劫,这一研究工作和其他教育工作一样,遭到严重摧折而中断,一部分资料也因之丢失、散落。粉碎“四人帮”之后,随之又恢复了这项研究工作。为此,首先抓紧整理和选编搁置了十年的资料,实际是“抢救”这批资料。当时,得到董纯才老先生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大力支持和资助,使我们就原保存的资料而选编的近300万字的《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12本)于1980一1981年逐册印出。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教育史专业遂成为我校最早一批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成为西北地区2
这里 , 我 想介 绍一 点我 省、我 校的 教育史 的研 究 情 况。陕西省教育学会、陕西师范大学在教育史研究方面 , 近些年来虽然对中外教育史研究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 取 得了可喜的进展 , 特别重视了对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的研究 , 尤其 是对近、现代中 外教育 家的教 育思 想的 研 究 , 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学术成果 , 但这只是一个良好的开 端。我们还要向先进单位学 习 , 把教育史 研究工作进 一 步开展起来。关于研究 陕甘宁边区的教育历史 和经验 , 我们陕西师大更是责无旁贷的 , 应该承担这项重要任务。 这项研究工作 , 我们于 1958 年时就开始了 , 1959 年在陕 西省科学分院领导下成立教育研究所 , 该所下设置了陕 甘宁边区教育研究室 , 院校合作 , 配备科研人员 , 集中 进 行工作。经 过几年 时间 , 比 较全 面、系 统地 整 理出 了 资 料 , 并且分门别类地开展了研究工作 , 取得初步成果。但 由于当时教育战线上发生的某些过火的要求使这一蓬勃 进行的研究工作受到不该有的干扰和损失。尤其是“文 革”的十年浩劫 , 这一研究工作和其他教育工作一样 , 遭 到严重摧折而中断 , 一部分资料也因之丢失、散落。粉碎 “四人帮”之后 , 随之又恢复了这项研究工作。为此 , 首先 抓紧整理和选编搁置了 十年的资料 , 实际是“抢救”这 批 资料。当时 , 得到董纯才老先生和中央教 育科学研究 所 的大力支持和资助 , 使我们就原保存的资料而选编的近 300 万字的《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 12 本) 于 1980—1981 年逐册印出。1981 年 , 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 , 教育史专业 遂成为我校最早一批硕士研究生培养点 , 成为西北地区 2
历史最长且是教育部在本地区唯一一个以培养教育史专业人才为主要任务的教学和科研机构。随后,我们又进一步开展了各项教育史专题研究,于1994年由刘宪曾老先生、刘端鸽老先生主编,撰成了一本45万字《陕甘宁边区教育史》。同时,教育史专业的诸位先生和学生们又在中国教育史研究、外国教育史研究、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革命根据地教育史与妇女教育史专题研究、教育史学史研究等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形成了教育史研究的地方特色和西部独特风格:也培养了一批在教育史研究方面薪露头角、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使这项重要事业后继有人,生机勃勃,这是令人备感欣慰的事。这本论文集正是我校几十年来教育史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反映,也是教育科学学院人才与成果的一个具体表现。论文集中许多文章都体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的内容也颇有深度和广度,具有创新见解,研究的范围也涉及或联系了我国当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许多重要方面,起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和推陈出新,促进改革的作用。这本论文集的出版也应是我校教育史学科研究和建设的新起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要发展教育,就必须使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包括教育史研究走在前面。目前我们的教育3
历史最长且是教育部在本地区唯一一个以培养教育史专 业人才为主要任务的教 学和科研机构。随后 , 我们又 进 一步开展了各项教育史专题研究 , 于 1994 年由刘宪曾老 先生、刘端鹐老先生主编 , 撰成了一本 45 万字《陕甘宁边 区教育史》。同时 , 教育史专业的诸位先生和学生们又在 中国教育 史研究、外 国教育 史研究、中外教 育史 比较 研 究、革命根据地教育史与妇女教育史专题研究、教育史学 史研究等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 , 形成了教 育史研究的地方特色和西部独特风格 ; 也培养了一批在 教育史研究方面崭露头角、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术骨干 , 使这项重要事业后继有人 , 生机勃勃 , 这是令人备感欣慰 的事。 这本论文集正是我校几十年来教育史学科建设与发 展的反映 , 也是教育科学学院人才与成果的一个具体表 现。论文集中许多文章都体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 的研究方法 ,研究的内容也颇有深度和广度 , 具有创新见 解 , 研究的范围也涉及或联系了我国当前教育理论与实 践的许多重要方面 , 起到了“古为今用 , 洋为中用”和推陈 出新 , 促进改革的作用。 这本论文集的出版也应是我校教育史学科研究和建 设的新起点。党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来 , 历次党的全 国 代表大会都提出 , 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 , 是实现我 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要发 展教育 , 就必 须使教育科 学 研究工作 , 包括教育史研究走在前面。目 前我们的教 育 3
研究与新世纪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教育事业要大发展的现实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必须立足国情,面向世界,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开拓研究的新领域。同时,教育科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育的研究既要有深厚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深入到教育实践的“广阔天地”之中,选择实践中提出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自觉地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在此,我谨对《中外教育史研究论文集》的出版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衰心希望我校教育史专业的学科建设和研究更上一层楼,取得更大的成绩。李佛2004年9月9日重阳节4
研究与新世纪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教育事业要大发展的 现实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必须立足国情 , 面向世界 , 随 着形势的发展 , 不断开拓研究的新领域。同时 , 教育科学 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 教育的研究既要有深厚扎 实的理论基础 , 又要深入到教育实践的“广阔天地”之中 , 选择实践中提出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 , 自觉地为教育事 业的发展服务。 在此 ,我谨对《中外教育史研究论文集》的出版表 示 热烈的祝贺 , 并衷心希望我校教育史专业的学科建设和 研究更上一层楼 , 取得更大的成绩。 2004 年 9 月 9 日重阳节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