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联合大学教案心理学院教学部门:教研室:心理学系陈昕教师姓名:讲师专业技术职称: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授课学期:2013~2014学年秋季学期
河北联合大学 教 案 教 学 部 门 : 心理学院 教 研 室 : 心理学系 教 师 姓 名 : 陈昕 专业技术职称 : 讲师 课 程 名 称 : 社会心理学 授 课 学 期 :2013~ 2014 学年 秋 季学期
社会心理学中文课程名称英文Social Psychology授课对象2012级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层次课时2学时授课周节上课教室东二4教室第五教学周周第三大节第三章社会动机与行为授课章节第一节利他行为概述教学目标:掌握利他行为的概念;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熟悉利他行为的相关理论,能促进教学目标利他行为的产生的措施,了解利他行为的类型。教学要求:与要求掌握利他行为的相关知识教学重点:利他行为的定义,影响因素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与难点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指导法以及启发式、案例式、互动式教学手段:主要包括电化教学(投影、幻灯、音像、语音室等)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社会心理学,李建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教材与教具:课件、多媒体教具利他行为(altruisticbehavior)、亲社会行为(prosocialbehavior)、旁观者效应(the专业词汇by-standereffect)"引言部分:5分钟基本部分:90分钟第三章社会动机与行为第一节利他行为概述15分钟一、利他行为的概念二、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60分钟三、利他行为的促进15分钟教学内容小结5分钟与时间分配
课程名称 中 文 社会心理学 英 文 Social Psychology 授课对象 2012 级 应用心理学 专业 本科 层次 课 时 2 学时 授课周节 第 五 教学周 周 二 第 三 大节 上课教室 东二 4 教室 授课章节 第三章 社会动机与行为 第一节 利他行为概述 教学目标 与要求 教学目标:掌握利他行为的概念;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熟悉利他行为的相关理论,能促进 利他行为的产生的措施,了解利他行为的类型。 教学要求: 掌握利他行为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重点:利他行为的定义,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指导法以及启发式、案例式、互动式 教学手段:主要包括电化教学(投影、幻灯、音像、语音室等) 教材与 教具 教材:社会心理学,李建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年 7 月第 1 版 教具:课件、多媒体 专业词汇 利他行为 (altruistic behavior)、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旁观者效应(the by-stander effect)” 教学内容 与 时间分配 引言部分: 5 分钟 基本部分: 90 分钟 第三章 社会动机与行为 第一节 利他行为概述 一、利他行为的概念 15 分钟 二、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 60 分钟 三、利他行为的促进 15 分钟 小结 5 分钟
社会心理学中文课程名称英文Social Psychology授课对象2012级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层次课时2学时授课周节上课教室东二4教室第五教学周第三大节周五第三章社会动机与行为授课章节第二节攻击行为第三节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与控制教学目标:掌握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攻击行为的概念;熟悉攻击行为的类型,有效地减少教学目标攻击性行为的方法;了解攻击行为的性质。教学要求:与要求掌握社会知觉的基本知识教学重点: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攻击行为的概念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与难点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指导法以及启发式、案例式、互动式教学手段:主要包括电化教学(投影、幻灯、音像、语音室等)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社会心理学,李建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教材与教具:课件、多媒体教具专业词汇利他行为(altruisticbehavior)、攻击行为(aggressionbehavior)引言部分:5分钟90分钟基本部分:第三章社会动机与行为第二节攻击行为15分钟一、攻击行为的概念15分钟二、攻击行为的性质第三节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与控制教学内容40分钟一、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与二、攻击的控制20分钟小结5分钟时间分配
课程名称 中 文 社会心理学 英 文 Social Psychology 授课对象 2012 级 应用心理学 专业 本科 层次 课 时 2 学时 授课周节 第 五 教学周 周 五 第 三 大节 上课教室 东二 4 教室 授课章节 第三章 社会动机与行为 第二节 攻击行为 第三节 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与控制 教学目标 与要求 教学目标:掌握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攻击行为的概念;熟悉攻击行为的类型,有效地减少 攻击性行为的方法;了解攻击行为的性质。 教学要求: 掌握社会知觉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重点: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攻击行为的概念 教学难点: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指导法以及启发式、案例式、互动式 教学手段:主要包括电化教学(投影、幻灯、音像、语音室等) 教材与 教具 教材:社会心理学,李建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年 7 月第 1 版 教具:课件、多媒体 专业词汇 利他行为 (altruistic behavior)、攻击行为(aggression behavior) 教学内容 与 时间分配 引言部分: 5 分钟 基本部分: 90 分钟 第三章 社会动机与行为 第二节 攻击行为 一、攻击行为的概念 15 分钟 二、攻击行为的性质 15 分钟 第三节 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与控制 一、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 40 分钟 二、攻击的控制 20 分钟 小结 5 分钟
讲授内容注解2011年10月13日,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辆小型货柜车碾过。7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18个路人,竞对此漠然视之。最后,小悦悦被一位拾荒的阿姨陈贤妹救起,终因抢救无效死亡。2010年3月23日,某小学门口,一名中年男子在孩子上学的高峰时段手持砍刀,连续砍杀13名小学生,造成8名孩子死亡,5名孩子受伤。是什么让18位路人如此之冷漠?又究竞是什么引发了中年男子的侵犯行为?尽管人的行为非常复杂,但行为总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这些原因有外部驱力,也有内部动力,动机就是引起、维持和促进个体行为的内驱力。因此,要分析人们的社会行为,就必须揭示其行为的动机,对社会动机的研究是社会心理学解释社会行为的重要途径。社会需要利他行为,同时又不容许侵犯行为的发生,那么如何能促使利他行为的发生?又如何来控制侵犯行为的出现呢?本章将对社会动机、利他行为和侵犯行为的问题进行讨论,并试图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第一节社会动机概述一、社会动机的概念在理解社会动机的概念之前,首先要了解与社会动机有关的两个概念:需要和动机。需要(need)是个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为个体对内部环境或外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引发个体获得成功的源动力;动机(motivation)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由需要所激发,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按照动机的性质标准来分类,动机可以分为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生理动机是指具有生理基础的行为动力。如饥渴动机、性动机、母性动机。社会动机(socialmotivation)也称为精神性动机,是指人类心理性行为产生的内在动因,它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在社会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和经验而获得的(俞国良,2006)。它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内部刺激,是个人行为的直接原因;它是由人的社会属性所引起的,是人类所特有的。一切产生并存在于社会生活实践范畴的动机,均属社会动机。社会动机既可用来描述个体的社会行为,也可用来解释个体的行为。由于人类行为的社会性,社会动机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比生理动机更大、更重要。而且,人们处理生理需要的方式也会受到社会动机的影响。二、社会动机的功能社会动机作为一种个体行为的动力,就其与行为的关系看,具有三种功能:1.激活功能社会动机能激发个体产生某种社会行为,是引起活动的直接动力,是行为的启动因素,对个体行为具有推动作用。为了使住房条件得以改善,就会产生装修的行为;大学生为了政治上的进步,就会写入党申请书,就得在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已。带着某种动机的个体对某些刺激,特别是对那些与动机有关的刺激反应特别敏感,从而激发个体去从事某种反应或活动。例如,贪婪者对钱财、恋权者对权力特别敏感,因此也容易激起寻觅活动。2.指向功能一旦产生由动机引发的某个个体活动,在目标实现前,动机将驱使个体维持这种活动,以达到目标。个体的社会行为总是引导个体活动朝向一定的目标,社会动机使社会行为具有明确的指向作用和定向作用,他的行动总是按照这样的方向和目标去实现的。例如,在某院系的班级卫生评比中,某班的卫生委员想使本班在全院系评比第一,这个“第一”,就是方向,就是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就得以
讲授内容 注解 2011 年 10 月 13 日,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 几分钟后又被一辆小型货柜车碾过。7 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 18 个路人,竟对此 漠然视之。最后,小悦悦被一位拾荒的阿姨陈贤妹救起,终因抢救无效死亡。 2010 年 3 月 23 日,某小学门口,一名中年男子在孩子上学的高峰时段手持砍刀, 连续砍杀 13 名小学生,造成 8 名孩子死亡,5 名孩子受伤。 是什么让 18 位路人如此之冷漠?又究竟是什么引发了中年男子的侵犯行为?尽 管人的行为非常复杂,但行为总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这些原因有外部驱力,也有 内部动力,动机就是引起、维持和促进个体行为的内驱力。因此,要分析人们的社会 行为,就必须揭示其行为的动机,对社会动机的研究是社会心理学解释社会行为的重 要途径。社会需要利他行为,同时又不容许侵犯行为的发生,那么如何能促使利他行 为的发生?又如何来控制侵犯行为的出现呢?本章将对社会动机、利他行为和侵犯行 为的问题进行讨论,并试图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第一节 社会动机概述 一、社会动机的概念 在理解社会动机的概念之前,首先要了解与社会动机有关的两个概念:需要和动 机。需要(need)是个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为个体对内部环境或外在生 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引发个体获得成功的源动力;动机(motivation) 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由需要所激发,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 动力。 按照动机的性质标准来分类,动机可以分为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 生理动机是指具有生理基础的行为动力。如饥渴动机、性动机、母性动机。 社会动机(social motivation)也称为精神性动机,是指人类心理性行为产生的内 在动因,它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在社会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和经验而获得的 (俞国良,2006)。它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内部刺激,是 个人行为的直接原因;它是由人的社会属性所引起的,是人类所特有的。一切产生并 存在于社会生活实践范畴的动机,均属社会动机。 社会动机既可用来描述个体的社会行为,也可用来解释个体的行为。由于人类行 为的社会性,社会动机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比生理动机更大、更重要。而且,人们 处理生理需要的方式也会受到社会动机的影响。 二、社会动机的功能 社会动机作为一种个体行为的动力,就其与行为的关系看,具有三种功能: 1.激活功能 社会动机能激发个体产生某种社会行为,是引起活动的直接动力, 是行为的启动因素,对个体行为具有推动作用。为了使住房条件得以改善,就会产生 装修的行为;大学生为了政治上的进步,就会写入党申请书,就得在行动上严格要求 自己。带着某种动机的个体对某些刺激,特别是对那些与动机有关的刺激反应特别敏 感,从而激发个体去从事某种反应或活动。例如,贪婪者对钱财、恋权者对权力特别 敏感,因此也容易激起寻觅活动。 2.指向功能 一旦产生由动机引发的某个个体活动,在目标实现前,动机将驱使 个体维持这种活动,以达到目标。个体的社会行为总是引导个体活动朝向一定的目标, 社会动机使社会行为具有明确的指向作用和定向作用,他的行动总是按照这样的方向 和目标去实现的。例如,在某院系的班级卫生评比中,某班的卫生委员想使本班在全 院系评比第一,这个“第一”,就是方向,就是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就得以
身作则,带领全班同学认真打扫卫生。由于动机种类不同,人们行为活动的方向和它所追求的目标也不同。例如在学习动机的支配下,学生的活动会指向与学习有关的目标,如课堂、考试等;而在娱乐动机支配下,其活动指向的目标则是一些娱乐设施,如唱歌、跳舞等。3.维持与调节功能个体的动机对其行动还起着维持与调节作用,以使其最终达到目标。当个体产生某种活动后,动机维持着这种活动针对一定目标,并调节着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个体的社会行为在达到目标前,社会动机起维持作用;如果行为受阻,尚未达到目标,但只要动机仍然存在,行为就不会完全停止,它会以别的形式继续存在,比如由外显行为改为比较隐蔽的行为;如果达到了目标,动机就会促使有机体终止这种活动,这是动机的调节作用。由于动机具有以上三方面的功能,所以培养个体正确的动机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大学教师为了使大学生成为祖国“四化”建设的有用人才,经常教导学生要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以便成为专家学者,这一正确的动机为大学生们所接受,就会促使他们虚心好学,如饥似渴地钻研专业知识,出色地完成学业。三、社会动机的分类个体的社会动机主要是社会学习的结果,个体的社会动机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社会动机有不同的分类,根据影响范围和持续作用的时间标准来分,可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根据对动机内容的意识程度标准来分,可分为无意识动机和有意识动机;根据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大小标准来分,可分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按照动机的原因标准来分,可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按照动机的正确性或社会性质标准来分,可分为正确动机(或高尚动机)和错误动机(或卑劣动机)。分类详见表3-1。表3-1不同分类标准下的社会动机类型分类标含义举例动机种类准考试前学生突击与具体活动本身联近景性动机复习仅为考试得高分根据影系,影响范围小,持续作(或短暂性动机)做出的应付性努力用时间短的动机。响范围和持等。续作用的时与活动的社会意义相一个学生想在将间远景性动机联系,影响范围大,持续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医(或长远性动机)时间长的动机。生而进行的努力。行为者意识不到,但无意识动机定势、习惯等。决定其活动倾向的动机。根据对对某人某事的兴动机内容的趣以及以道德感、义行为者能觉察到,并意识程度有意识动机务感和社会责任感为对其内容明确的动机。内容的理想和信念等。在学习活动中,在活动中处于支配地可能同时存在几种动根据地主导性动机位,发挥主导作用的动机。机,如为祖国富强而位与作用大学习,为获得奖励而在活动中处于从属地学习,或为获得同伴小辅助性动机位,只起辅助作用的动机。赞许而学习,假如为
身作则,带领全班同学认真打扫卫生。由于动机种类不同,人们行为活动的方向和它 所追求的目标也不同。例如在学习动机的支配下,学生的活动会指向与学习有关的目 标,如课堂、考试等;而在娱乐动机支配下,其活动指向的目标则是一些娱乐设施, 如唱歌、跳舞等。 3.维持与调节功能 个体的动机对其行动还起着维持与调节作用,以使其最终达 到目标。当个体产生某种活动后,动机维持着这种活动针对一定目标,并调节着活动 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个体的社会行为在达到目标前,社会动机起维持作用;如果行为 受阻,尚未达到目标,但只要动机仍然存在,行为就不会完全停止,它会以别的形式 继续存在,比如由外显行为改为比较隐蔽的行为;如果达到了目标,动机就会促使有 机体终止这种活动,这是动机的调节作用。 由于动机具有以上三方面的功能,所以培养个体正确的动机就显得尤为重要。例 如,大学教师为了使大学生成为祖国“四化”建设的有用人才,经常教导学生要具有 渊博的专业知识,以便成为专家学者,这一正确的动机为大学生们所接受,就会促使 他们虚心好学,如饥似渴地钻研专业知识,出色地完成学业。 三、社会动机的分类 个体的社会动机主要是社会学习的结果,个体的社会动机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 文化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社会动机有不同的分类,根据影响 范围和持续作用的时间标准来分,可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根据对动机内容 的意识程度标准来分,可分为无意识动机和有意识动机;根据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与 作用大小标准来分,可分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按照动机的原因标准来分,可 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按照动机的正确性或社会性质标准来分,可分为正确动机 (或高尚动机)和错误动机(或卑劣动机)。分类详见表 3-1。 表 3-1 不同分类标准下的社会动机类型 分类标 准 动机种类 含 义 举 例 根据影 响范围和持 续作用的时 间 近景性动机 (或短暂性动机) 与具体活动本身联 系,影响范围小,持续作 用时间短的动机。 考试前学生突击 复习仅为考试得高分 做出的应付性努力 等。 远景性动机 (或长远性动机) 与活动的社会意义相 联系,影响范围大,持续 时间长的动机。 一个学生想在将 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医 生而进行的努力。 根据对 动机内容的 意识程度 无意识动机 行为者意识不到,但 决定其活动倾向的动机。 定势、习惯等。 有意识动机 行为者能觉察到,并 对其内容明确的动机。 对某人某事的兴 趣以及以道德感、义 务感和社会责任感为 内容的理想和信念 等。 根据地 位与 作用大 小 主导性动机 在活动中处于支配地 位,发挥主导作用的动机。 在学习活动中, 可能同时存在几种动 机,如为祖国富强而 学习,为获得奖励而 学习,或为获得同伴 赞许而学习,假如为 辅助性动机 在活动中处于从属地 位,只起辅助作用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