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南八校2014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考试日期:2014年4月26日 上午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成人成己,成贤成圣,修养是基础,也是最终的目的。然而,过去的 硏究一般把修养看作专属于个人经验,属于道德培育范畴。但若做深入考察,会 发现,修养是对生活方式的反思。它既包括道德内涵,也包括认识特征和价值判 断:它既面对个体,也面向社会,面向人类问题的解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修 养也是一种哲学样式。 ②在中国,“修养”作为一个哲学术语,有一个不断整合和丰富的历程,表 现出从个体内在倒社会外延的扩展特征。 ③起初是修与养分列。《论语》中9次讲到“修”。大多作“培养、研究” 解,如“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养”,基本是养育、供养的意思,如 “其养民也惠”。孟子提出了“修身”、“养性”的概念。他说人性具有与生俱 来的善,但这种善的体现和发挥还需要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如何修身养性,在 他看来,要从内心的培养开始,即通过尽心、存心以知其性,知其性以知天。《墨 子》《荀子》中都有“修身”篇,老子也谈“修之于身,其德乃真”。所以,当 修身养性被提出后,其含义已延展为人类的文化活动。到《大学》,则进一步把 修身与政治相联系,强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把修身看 作是实现政治抱负的基础。到了朱熹则说“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 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这就成了以得道为目的具有形而上意义 的哲学。于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各家,以后成为主流的儒释道三家,都把“修 养”作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概念。 ④修养哲学强调身心一体,性命双修。笛卡尔的一句“我思故我在”,把思 考看作人的根本属性,却又把人的身心分离。这造成了西方哲学的困境,引起了 许多哲人学士的批评。但在中国哲学中,不存在身心二元的问题。虽然也有关于 身与魂魄的讨论,但主流观点认为,这两者是不可分离的。性指人性,包括人的 心性、思想、秉性、性格、精神等。命指天命、生命,也指身体、能量等。性命 双修也就是指心身兼修,神形皆备。所谓“神不离气,气不离神”、“性不离命, 命不离性”。 ⑤就命为天命来说,天命是指天赋予人的某种使命或者权力,因此,天命与 人性是相通的。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道 运行的节律,代表了一种自然和谐的秩序,每一种事物都各有各的位置,承担着 自己的使命。因此,天地是人存在的根据与意义的源泉,人与万物共在相通而生 生不息。人的生长发育、壮老衰亡以及一切社会活动都是在天这个大生命网中进 行。孔子还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怎么知命呢?孟子说“尽心、知命、知 天”,就是把修身与养性,把安身与立命与知天事天作为一个整体的修养活动来 对待。修身与修心的本质,在于既不废形(身体、物质世界),也不废神(思维 主观世界)。因为在修养的动态过程中,身不能无心,心亦不能舍身:修身与修 心,实为一体两面的关系
安徽省皖南八校 2014 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考试日期:2014 年 4 月 26 日 上午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共 66 分)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成人成己,成贤成圣,修养是基础,也是最终的目的。然而,过去的 研究一般把修养看作专属于个人经验,属于道德培育范畴。但若做深入考察,会 发现,修养是对生活方式的反思。它既包括道德内涵,也包括认识特征和价值判 断;它既面对个体,也面向社会,面向人类问题的解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修 养也是一种哲学样式。 ②在中国,“修养”作为一个哲学术语,有一个不断整合和丰富的历程,表 现出从个体内在倒社会外延的扩展特征。 ③起初是修与养分列。《论语》中 9 次讲到“修”。大多作“培养、研究” 解,如“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养”,基本是养育、供养的意思,如 “其养民也惠”。孟子提出了“修身”、“养性”的概念。他说人性具有与生俱 来的善,但这种善的体现和发挥还需要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如何修身养性,在 他看来,要从内心的培养开始,即通过尽心、存心以知其性,知其性以知天。《墨 子》《荀子》中都有“修身”篇,老子也谈“修之于身,其德乃真”。所以,当 修身养性被提出后,其含义已延展为人类的文化活动。到《大学》,则进一步把 修身与政治相联系,强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把修身看 作是实现政治抱负的基础。到了朱熹则说“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 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这就成了以得道为目的具有形而上意义 的哲学。于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各家,以后成为主流的儒释道三家,都把“修 养”作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概念。 ④修养哲学强调身心一体,性命双修。笛卡尔的一句“我思故我在”,把思 考看作人的根本属性,却又把人的身心分离。这造成了西方哲学的困境,引起了 许多哲人学士的批评。但在中国哲学中,不存在身心二元的问题。虽然也有关于 身与魂魄的讨论,但主流观点认为,这两者是不可分离的。性指人性,包括人的 心性、思想、秉性、性格、精神等。命指天命、生命,也指身体、能量等。性命 双修也就是指心身兼修,神形皆备。所谓“神不离气,气不离神”、“性不离命, 命不离性”。 ⑤就命为天命来说,天命是指天赋予人的某种使命或者权力,因此,天命与 人性是相通的。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道 运行的节律,代表了一种自然和谐的秩序,每一种事物都各有各的位置,承担着 自己的使命。因此,天地是人存在的根据与意义的源泉,人与万物共在相通而生 生不息。人的生长发育、壮老衰亡以及一切社会活动都是在天这个大生命网中进 行。孔子还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怎么知命呢?孟子说“尽心、知命、知 天”,就是把修身与养性,把安身与立命与知天事天作为一个整体的修养活动来 对待。修身与修心的本质,在于既不废形(身体、物质世界),也不废神(思维、 主观世界)。因为在修养的动态过程中,身不能无心,心亦不能舍身;修身与修 心,实为一体两面的关系
⑥修养哲学要求体悟大道,知行合一。如何认识道或得道呢?西方哲学的知 识论以主客对立为特征,以理论推导为中介。这种认识,运用人的理智分析能力 及形式化思维,走的是理念论哲学的道路。而中国的修养哲学,因为其强调为圣 与求知的统一,求知方法往往也是道德修养的方法,呈现出与西方主客相对不同 的特征。 ⑦中国人对道的认识,不是将其作为外在于人自身的对象去认识,而是 作为有理性、有情感、有意志的生命主体去对待,是一种对存在的体验或体悟 汉语有许多关于思维和认知方式的身体特征,如体验、体察、体会、体贴、体知、 体认等。从字面上讲,“体”有亲身体验或设身处地的意思,即“体之于身” 在体验活动中,主体与客体,道德与知识是和谐统一的。体,还表现在行,身体 力行。体验一方面有赖于在静中知解和领悟,达到身心整体的切己体认与自觉修 持。更重要的是,它将此知此悟化到形躯之身的活动中,化到实践生活的操作中, 使之成为动中的体会、体会中的得道。孔子讲,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庄子讲, 道,行之而成。佛教讲,担水劈柴无非妙道;行住坐卧,无非妙道;举手投足 皆在道场,等等,都是这个道理。 (节选自何锡蓉研究员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演讲《思想者:修养,在“安身立 命”之外》,有删改) 1.下列对“修养哲学”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修养哲学有一个从个体内在到人类社会外延的扩展过程。从“修 身”“养性”概念一提出,其含义就已延展为人类的文化活动,后来更与政治相 联系 B.修养哲学强调身心一体,性命双修。因为在修养的动态过程中,身不 能无心,心亦不能舍身;修身与修心,实为一件两面的关系 C.修养哲学要求体悟大道,知行合一。它呈现出与西方主客相对不同的 特征,既强调在静中知解和领悟道,更强调将道化到形躯之身的活动中去 D.在中国哲学中,“修养”作为一个哲学术语,属于道德培育范畴,经 历了一个不断整合和丰富的历程。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段在指出前人对修养的狭隘理解的基础上,自然地引出了作者的观点,修 养不仅属于道德培育范畴,更是一种哲学样式。在结构上领起了以下各段 B.③段承接②段,是对②段的具体解析,着重阐释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各家,以 后成为主流的儒释道三家,都把“修养”作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概念。 C.④⑤两段分别从人性与天命的角度,论证了中国修养哲学强调身心一体,性 命双修,反对身心分离,性命割裂。 D.⑥⑦两段对中西方哲学的比较,指出中国修养哲学在认知方式上的另一个重 要特征,即重视体悟和知行合一。其中⑦段与⑥段构成递进关系,⑥⑦段又与前 两段构成并列关系。 3.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把思考看作是人的本质属性,但又认为人的身心分离,这形成了西方哲学的 困境。而在中国哲学中根本不存在身心分离的问题。 B.中国人对道德的认识更强调亲身体验和身体力行,主客是和谐的;而西方却 更注重运用人的理智分析能力及形式化思维,主客是对立的
⑥修养哲学要求体悟大道,知行合一。如何认识道或得道呢?西方哲学的知 识论以主客对立为特征,以理论推导为中介。这种认识,运用人的理智分析能力 及形式化思维,走的是理念论哲学的道路。而中国的修养哲学,因为其强调为圣 与求知的统一,求知方法往往也是道德修养的方法,呈现出与西方主客相对不同 的特征。 ⑦中国人对道的认识,不是将其作为外在于人自身的对象去认识,而是 作为有理性、有情感、有意志的生命主体去对待,是一种对存在的体验或体悟。 汉语有许多关于思维和认知方式的身体特征,如体验、体察、体会、体贴、体知、 体认等。从字面上讲,“体”有亲身体验或设身处地的意思,即“体之于身”。 在体验活动中,主体与客体,道德与知识是和谐统一的。体,还表现在行,身体 力行。体验一方面有赖于在静中知解和领悟,达到身心整体的切己体认与自觉修 持。更重要的是,它将此知此悟化到形躯之身的活动中,化到实践生活的操作中, 使之成为动中的体会、体会中的得道。孔子讲,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庄子讲, 道,行之而成。佛教讲,担水劈柴无非妙道;行住坐卧,无非妙道;举手投足, 皆在道场,等等,都是这个道理。 (节选自何锡蓉研究员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演讲《思想者:修养,在“安身立 命”之外》,有删改) 1.下列对“修养哲学”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修养哲学有一个从个体内在到人类社会外延的扩展过程。从“修 身”“养性”概念一提出,其含义就已延展为人类的文化活动,后来更与政治相 联系。 B.修养哲学强调身心一体,性命双修。因为在修养的动态过程中,身不 能无心,心亦不能舍身;修身与修心,实为一件两面的关系。 C.修养哲学要求体悟大道,知行合一。它呈现出与西方主客相对不同的 特征,既强调在静中知解和领悟道,更强调将道化到形躯之身的活动中去。 D.在中国哲学中,“修养”作为一个哲学术语,属于道德培育范畴,经 历了一个不断整合和丰富的历程。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①段在指出前人对修养的狭隘理解的基础上,自然地引出了作者的观点,修 养不仅属于道德培育范畴,更是一种哲学样式。在结构上领起了以下各段。 B.③段承接②段,是对②段的具体解析,着重阐释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各家,以 后成为主流的儒释道三家,都把“修养”作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概念。 C.④⑤两段分别从人性与天命的角度,论证了中国修养哲学强调身心一体,性 命双修,反对身心分离,性命割裂。 D.⑥⑦两段对中西方哲学的比较,指出中国修养哲学在认知方式上的另一个重 要特征,即重视体悟和知行合一。其中⑦段与⑥段构成递进关系,⑥⑦段又与前 两段构成并列关系。 3.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把思考看作是人的本质属性,但又认为人的身心分离,这形成了西方哲学的 困境。而在中国哲学中根本不存在身心分离的问题。 B.中国人对道德的认识更强调亲身体验和身体力行,主客是和谐的;而西方却 更注重运用人的理智分析能力及形式化思维,主客是对立的
C.因为天地是人存在的根据与意义的源泉,人与万物共在相通而生生不息。所 以天地之中的每一种事物都各有各的位置,在天这个大生命网中承担着自己的使 命 D.孟子说“尽心、知命、知天”,即通过尽心、存心以知其性,知其性以知天。 在他看来,如何修身养性要从内心的培养开始。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时翔 闽之建宁,属县二,曰建安,曰瓯宁,境域辽远,民多山居,竟岁或不入县。令 是者,率季冬历村落,督逋赋,名曰乡征。雍正十年,镇洋王公时翔令瓯,将举 是,约以一筷舆,一僮一役往。客争之曰:“君行日主进,夜必会之。民多道 遮行乞判状,须二记室与俱,仆从胥徒数十人,毋省舆马。饮食问甲长,意重 烦之,俾知吏来不易,早急公也。”建令亦期往,盛驺从,且偕牙侩、疠丐行。 太守闻之,急召公曰:“国家惟征,在此一役,君儒者也,约己惧无以集事,何 弗询建令?”公皆谢之。太守宾客,相与笑之曰迂 比出舍,甲长道见公,色大沮,呼之逡巡。甲长敛赋者也,令行貢供县,甲长借 肆侵昋,闻公捐旧例,则无以鱼囱。公知其意,诣人聚,集父老子弟曰:“乡征 所以便汝曹,无跋涉、省粮也。顾舆从厮役、粱肉刍茭供自甲长,甲长于汝曹取 盈,视粮费数倍,吾故单车弗挟客,会计判状力能办则决不待时,否则归而治之 非晚。日需饭一盂、蔬一盘,令自治之,安事厉民为?”于是甲长束手,不敢哗 于乡,父老子弟,固己心感公矣。而建令到乡,重棰楚,民惮之,皆亡走山谷石 间,令不得民,则掊锁启扃,搜取鸡豚牛马米盐之属,牙侩估以入赋,巨室则令 疠丐卧其户,骂之。殴民益相戒争输。 是时瓯民德公,而建民畏其令如螯,既匿不复见,令停数日无所施。及归,鸡豚 牛马米盐之属盈庭,而不可作赋,侩持适市,则市淸酬贱。疠丐卧其户,卒无得, 亦窃散去。赋终虚。而瓯民携钱持镪来者,踵接肩摩,至道不得行。甫決旬而赋 完。公上考,建令坐下第。太守宾客,乃相与叹公之不迂,儒之可用 (选自清·俞樾《荟蕞编》 【注释】①筻(bian)舆:简易的竹桥。②记室:文书、文员。③牙侩: 商行中经纪人。疠丐:长有恶疮的乞丐。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约己惧无以集事 集:成就 B.比出舍 舍:等到 C.牙侩估以入赋 估:通“沽”,出售 D.是时瓯民德公 德:感激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令是者,率季冬历村落,督逋赋 假舆马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否则归而治之非晚 吾尝跋而望矣 C.乃相与叹公之不迂 公之视廉颇将军孰与秦 王 D.安事厉民为 天之亡我,我和 渡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C.因为天地是人存在的根据与意义的源泉,人与万物共在相通而生生不息。所 以天地之中的每一种事物都各有各的位置,在天这个大生命网中承担着自己的使 命。 D.孟子说“尽心、知命、知天”,即通过尽心、存心以知其性,知其性以知天。 在他看来,如何修身养性要从内心的培养开始。 二、(3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王时翔 闽之建宁,属县二,曰建安,曰瓯宁,境域辽远,民多山居,竟岁或不入县。令 是者,率季冬历村落,督逋赋,名曰乡征。雍正十年,镇洋王公时翔令瓯,将举 是,约以一箯舆①,一僮一役往。客争之曰:“君行日主进,夜必会之。民多道 遮行乞判状,须二记室②与俱,仆从胥徒数十人,毋省舆马。饮食问甲长,意重 烦之,俾知吏来不易,早急公也。”建令亦期往,盛驺从,且偕牙侩、疠丐③行。 太守闻之,急召公曰:“国家惟征,在此一役,君儒者也,约己惧无以集事,何 弗询建令?”公皆谢之。太守宾客,相与笑之曰迂。 比出舍,甲长道见公,色大沮,呼之逡巡。甲长敛赋者也,令行貣供县,甲长借 肆侵吞,闻公捐旧例,则无以鱼肉。公知其意,诣人聚,集父老子弟曰:“乡征 所以便汝曹,无跋涉、省粮也。顾舆从厮役、粱肉刍茭供自甲长,甲长于汝曹取 盈,视粮费数倍,吾故单车弗挟客,会计判状力能办则决不待时,否则归而治之 非晚。日需饭一盂、蔬一盘,令自治之,安事厉民为?”于是甲长束手,不敢哗 于乡,父老子弟,固已心感公矣。而建令到乡,重棰楚,民惮之,皆亡走山谷石 间,令不得民,则掊锁启扃,搜取鸡豚牛马米盐之属,牙侩估以入赋,巨室则令 疠丐卧其户,骂之。殴民益相戒争输。 是时瓯民德公,而建民畏其令如螯,既匿不复见,令停数日无所施。及归,鸡豚 牛马米盐之属盈庭,而不可作赋,侩持适市,则市满酬贱。疠丐卧其户,卒无得, 亦窃散去。赋终虚。而瓯民携钱持镪来者,踵接肩摩,至道不得行。甫決旬而赋 完。公上考,建令坐下第。太守宾客,乃相与叹公之不迂,儒之可用。 (选自清·俞樾《荟蕞编》) 【注释】①箯(bian)舆:简易的竹桥。②记室:文书、文员。③牙侩: 商行中经纪人。疠丐:长有恶疮的乞丐。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约己惧无以集事 集:成就 B.比出舍 舍:等到 C.牙侩估以入赋 估:通“沽”,出售 D.是时瓯民德公 德:感激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令是者,率季冬历村落,督逋赋 假舆马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否则归而治之非晚 吾尝跂而望矣 C.乃相与叹公之不迂 公之视廉颇将军孰与秦 王 D.安事厉民为 天之亡我,我和 渡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王时翔刚担任瓯宁县令,不明当地底细和以往衙门的惯例,没有听从宾客的 劝告和太守的训示,执意轻车简从,前去收租,人们都说他迂。 B.甲长见到王时翔,非常沮丧,做事也不积极,因为他觉得这次很难假公济私, 中饱私囊。 C.建安县令暴力收税,采用流氓无赖的做法,弄得当地鸡飞狗跳,去烟瘴气 瓯宁百姓见了,更加觉得不能辜负王时翔的宽爱。 D.文章通过建令和瓯令的对比,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民无刁蛮,只有真正做到 执法为公,心系百姓,才能杜绝腐败,赢得民心,提高办事效率。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甲长敛赋者也,令行貸供县,甲长借肆侵吞,闻公捐旧例,则无以鱼肉。 (2)及归,鸡豚牛马米盐之属盈庭,而不可作赋,侩持适市,则市满酬贱。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赠裴十四 李白 朝见裴叔则 朗如行玉山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身骑白鼋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 裴回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 【注释】①裴叔则:此处代指裴十四。②买君顾:郑子瞀是楚成王的夫人,一日, 与成王共登台,王曰:“顾,吾又与女千金,而封若父兄。”子瞀遂不顾。子瞀 曰:“不顾,告以夫人之尊,示以封爵之重而后顾,则是妾贪贵乐利以忘义理也。” 8.请简要概括裴十四的形象特点。(4分) 答 9.李白的诗歌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试以这首诗为例,从艺术表现手法 的角度说说起浪漫主义精神表现在何处?(4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 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① ②④⑥ ?③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佳木秀而繁 乙阴②嘱 (欧阳修《醉翁亭记》) ,川泽纡其骇 (王勃《滕王 阁序》) 白帝城高急暮 砧 (杜甫《登高》)
A.王时翔刚担任瓯宁县令,不明当地底细和以往衙门的惯例,没有听从宾客的 劝告和太守的训示,执意轻车简从,前去收租,人们都说他迂。 B.甲长见到王时翔,非常沮丧,做事也不积极,因为他觉得这次很难假公济私, 中饱私囊。 C.建安县令暴力收税,采用流氓无赖的做法,弄得当地鸡飞狗跳,去烟瘴气, 瓯宁百姓见了,更加觉得不能辜负王时翔的宽爱。 D.文章通过建令和瓯令的对比,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民无刁蛮,只有真正做到 执法为公,心系百姓,才能杜绝腐败,赢得民心,提高办事效率。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甲长敛赋者也,令行貣供县,甲长借肆侵吞,闻公捐旧例,则无以鱼肉。 (2)及归,鸡豚牛马米盐之属盈庭,而不可作赋,侩持适市,则市满酬贱。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赠裴十四 李 白 朝见裴叔则 ①,朗如行玉山。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身骑白鼋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②。 裴回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 【注释】①裴叔则:此处代指裴十四。②买君顾:郑子瞀是楚成王的夫人,一日, 与成王共登台,王曰:“顾,吾又与女千金,而封若父兄。”子瞀遂不顾。子瞀 曰:“不顾,告以夫人之尊,示以封爵之重而后顾,则是妾贪贵乐利以忘义理也。” 8.请简要概括裴十四的形象特点。(4 分) 答: 9.李白的诗歌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试以这首诗为例,从艺术表现手法 的角度说说起浪漫主义精神表现在何处?(4 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 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 分) 甲: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① , ② ?③ , ④ 。⑤ , ⑥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乙:① ,佳木秀而繁 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② ,川泽纡其骇 嘱。 (王勃《滕王 阁序》) ③ ,白帝城高急暮 砧。 (杜甫《登高》)
④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谁何澹 澹 曹操《观沧海》 ⑤醉不成欢惨将 别 (白居易《琵琶行》) ⑥岩扉松径长寂 寥 (孟 浩然《夜归鹿门歌》) (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与虫共眠 刘亮程 我在草中睡着时,我的身体成了众多小虫子的温暖巢穴。那些形态各异的卑小动 物,从我的袖口、领口和裤腿钻进去,在我身上爬来爬去,不时地咬两口,把它 们的小肚子灌得红红鼓鼓的。吃饱玩够了,便找一个隐秘处酣然而睡。 我身体上发生的这些事我一点也不知道。 那天我翻了一下午地,又饿又累。本想在地头躺一会儿再往回走,地离 村子还有好几里路,我干活时忘了留点回家的力气。时值夏季,田野上虫声、蛙 声、谷物生长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像支巨大的催眠曲。我的头一挨地便酣然入睡, 天啥时黑的我一点不知道,月亮升起又落下我一点没有觉察。醒来时已是另一个 早晨,我的身边爬满各种颜色的虫子,它们已先我而醒忙它们的事了。这些勤快 的小生命,在我身上留下许多又红又痒的小疙瘩,证明它们来过了。我想它们和 我一样睡了美美的一觉。有几个小家伙,竟在我的裤子里呆舒服了,不愿出来 若不是搔痒得难受我不会脱了裤子捉它们出来。对这些小虫来说,我的身体是 片多么辽阔的田野,就像我此刻爬在大地的某个角落,大地却不会因搔痒和难受 把我捉起来扔掉。大地是沉睡的,它多么宽容。在大地的怀抱中我比虫子大不了 多少。我们知道世上有如此多的虫子,给它们一一起名,分科分类。而虫子知道 我们吗?这些小虫知道世上有刘亮程这条大虫吗?有些虫朝生暮死,有些仅有几 个月或几天的短暂生命,几乎来不及干什么便匆匆离去。没时间盖房子,创造文 化和艺术。没时间为自己和别人去着想。生命简洁到只剩下快乐。我们这些聪明 的大生命却在漫长岁月中寻找痛苦和烦恼。一个听烦市嚣的人,躺在田野上听听 虫鸣该是多么幸福。大地的音乐会永无休止。而有谁知道这些永恒之音中的每个 音符是多么仓促和短暂 我因为在田野上睡了一觉,被这么多虫子认识。它们好像一下子就喜欢上我 我的血和肉体的味道赞赏不已。有几个虫子,显然乘我熟睡时在我脸上走了几圈 想必也大概认下我的模样了。现在,它们在我身上留了几个看家的,其余的正在 这片草滩上奔走相告,呼朋引类,把发现我的消息传播给所有遇到的同类们。我 甚至感到成千上万只虫子正从四面八方朝我呼拥而来。我血液沸腾,仿佛几十年 来梦想出名的愿望就要实现了。这些可怜的小虫子,我认识你们中的谁呢,我将 怎样与你们一一握手。你们的脊背窄小得签不下我的名字,声音微弱得近乎虚无。 我能对你们说些什么呢? 当千万只小虫呼拥而至时,我已回到人世间的某个角落,默默无闻做着一件事。 没几个人知道我的名字,我也不认识几个人,不知道谁死了谁还活着。一年一年
④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谁何澹 澹, 。 曹操《观沧海》) ⑤醉不成欢惨将 别, 。 (白居易《琵琶行》) ⑥岩扉松径长寂 寥, 。 (孟 浩然《夜归鹿门歌》) 三、(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与虫共眠 刘亮程 我在草中睡着时,我的身体成了众多小虫子的温暖巢穴。那些形态各异的卑小动 物,从我的袖口、领口和裤腿钻进去,在我身上爬来爬去,不时地咬两口,把它 们的小肚子灌得红红鼓鼓的。吃饱玩够了,便找一个隐秘处酣然而睡。 我身体上发生的这些事我一点也不知道。 那天我翻了一下午地,又饿又累。本想在地头躺一会儿再往回走,地离 村子还有好几里路,我干活时忘了留点回家的力气。时值夏季,田野上虫声、蛙 声、谷物生长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像支巨大的催眠曲。我的头一挨地便酣然入睡, 天啥时黑的我一点不知道,月亮升起又落下我一点没有觉察。醒来时已是另一个 早晨,我的身边爬满各种颜色的虫子,它们已先我而醒忙它们的事了。这些勤快 的小生命,在我身上留下许多又红又痒的小疙瘩,证明它们来过了。我想它们和 我一样睡了美美的一觉。有几个小家伙,竟在我的裤子里呆舒服了,不愿出来。 若不是搔痒得难受我不会脱了裤子捉它们出来。对这些小虫来说,我的身体是一 片多么辽阔的田野,就像我此刻爬在大地的某个角落,大地却不会因搔痒和难受 把我捉起来扔掉。大地是沉睡的,它多么宽容。在大地的怀抱中我比虫子大不了 多少。我们知道世上有如此多的虫子,给它们一一起名,分科分类。而虫子知道 我们吗?这些小虫知道世上有刘亮程这条大虫吗?有些虫朝生暮死,有些仅有几 个月或几天的短暂生命,几乎来不及干什么便匆匆离去。没时间盖房子,创造文 化和艺术。没时间为自己和别人去着想。生命简洁到只剩下快乐。我们这些聪明 的大生命却在漫长岁月中寻找痛苦和烦恼。一个听烦市嚣的人,躺在田野上听听 虫鸣该是多么幸福。大地的音乐会永无休止。而有谁知道这些永恒之音中的每个 音符是多么仓促和短暂。 我因为在田野上睡了一觉,被这么多虫子认识。它们好像一下子就喜欢上我,对 我的血和肉体的味道赞赏不已。有几个虫子,显然乘我熟睡时在我脸上走了几圈, 想必也大概认下我的模样了。现在,它们在我身上留了几个看家的,其余的正在 这片草滩上奔走相告,呼朋引类,把发现我的消息传播给所有遇到的同类们。我 甚至感到成千上万只虫子正从四面八方朝我呼拥而来。我血液沸腾,仿佛几十年 来梦想出名的愿望就要实现了。这些可怜的小虫子,我认识你们中的谁呢,我将 怎样与你们一一握手。你们的脊背窄小得签不下我的名字,声音微弱得近乎虚无。 我能对你们说些什么呢? 当千万只小虫呼拥而至时,我已回到人世间的某个角落,默默无闻做着一件事。 没几个人知道我的名字,我也不认识几个人,不知道谁死了谁还活着。一年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