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日期:2013年4月20日上午9:00~11:30)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 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66分)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早在两千多年前,即已发明“人文”一词,用以指称人类社会赖以健康 发展的文化精神特征,以标示“天文”、“地文”、“物文”等与人类精神、文 化活动之本质区别。天文、地文、乃至虎豹之文,在古人看来皆属自然界表现出 来的文采,而“人文”乃专属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精神、文化、理念及其 所具有的价值内涵。这些具有指导意义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内涵,不同于自然物, 也不同于草木鸟兽。用荀子的话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 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亦且有义”四字 可以概括出国学对人文价值的追求。它不仅与天文、物文等自然之文不同,也与 人类特有的文化所产生出来的“神文”、“鬼文”、“权文”、“钱文”等形形 色色的社会之文不同。可以说,以儒家为主干的中国文化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 为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体认和具有此岸性、普世性的实践理性和道德关怀。在《论 语》中,有一段子路问孔子,如何才算全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 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文之以礼乐” 即是强调礼乐道德是人文的主要内容。 因此,我们不能把儒家的道德关怀仅仅限制在伦理或政治领域,其更重要的意义 乃是对“人”的发现,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对人的主体性的揭示,也是对人作为 本体存在的价值体认。所谓“主体性”或“本体存在”,皆指人的道德自觉。用 孟子的话说便是人皆有“四心”(“四德”)。因此儒家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 即是道德自觉;而构成道德自觉的必要条件,又是儒家的仁爱学说。《论语》 书,“仁”字出现七十余次,即可说明孔子对“仁”的重视。孔子以“仁”界定 “人”,即是肯定人的价值核心在于“仁爱”。“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 又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把“爱人”作为人的基本品德,不是凭空产生 的,它是从爱自己的父母出发,然后再通过推己及人的方法,达到“爱亲则继其 爱人”、“孝之放爱天下之民”等社会效果。孟子发挥了孔子的仁爱思想,又提 出“仁者爱人”的命题,认为孔子所谓“仁”,乃是仁者对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 和关切,因此“仁”必须是自觉的而“非由外铄”,这样才能由“不忍人之心” 发为“不忍人之政”,以仁德之心施仁政于百姓,使天下之鳏寡孤独皆有所养, 从而达到社会的普遍治理 可见,从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到孟子的“恻隐之 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再 到《管子》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等,均体现出国学 中所包含的价值理性或人文精神。其中,孔子的“远神近人”思想,正是有别于 “神文”或“鬼文”;孟子的“四德”观念所针对的正是人类文明所异化出来的 权力拜物教和金钱拜物教。这些形形色色的“拜物教”,在“知识即力量”、“知 识即权力”的工具理性和“利益最大化”的包装下,堂而皇之地成为少数人无限 扩展欲望的现代理论。而对于中华国学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理性来说,这些貌似现
2013 年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日期:2013 年 4 月 20 日上午 9:00~11:30)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 1 页至第 6 页,第Ⅱ卷第 7 页至第 8 页。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66 分)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文化早在两千多年前,即已发明“人文”一词,用以指称人类社会赖以健康 发展的文化精神特征,以标示“天文”、“地文”、“物文”等与人类精神、文 化活动之本质区别。天文、地文、乃至虎豹之文,在古人看来皆属自然界表现出 来的文采,而“人文”乃专属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精神、文化、理念及其 所具有的价值内涵。这些具有指导意义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内涵,不同于自然物, 也不同于草木鸟兽。用荀子的话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 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亦且有义”四字, 可以概括出国学对人文价值的追求。它不仅与天文、物文等自然之文不同,也与 人类特有的文化所产生出来的“神文”、“鬼文”、“权文”、“钱文”等形形 色色的社会之文不同。可以说,以儒家为主干的中国文化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 为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体认和具有此岸性、普世性的实践理性和道德关怀。在《论 语》中,有一段子路问孔子,如何才算全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 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文之以礼乐”, 即是强调礼乐道德是人文的主要内容。 因此,我们不能把儒家的道德关怀仅仅限制在伦理或政治领域,其更重要的意义, 乃是对“人”的发现,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对人的主体性的揭示,也是对人作为 本体存在的价值体认。所谓“主体性”或“本体存在”,皆指人的道德自觉。用 孟子的话说便是人皆有“四心”(“四德”)。因此儒家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 即是道德自觉;而构成道德自觉的必要条件,又是儒家的仁爱学说。《论语》一 书,“仁”字出现七十余次,即可说明孔子对“仁”的重视。孔子以“仁”界定 “人”,即是肯定人的价值核心在于“仁爱”。“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 又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把“爱人”作为人的基本品德,不是凭空产生 的,它是从爱自己的父母出发,然后再通过推己及人的方法,达到“爱亲则继其 爱人”、“孝之放爱天下之民”等社会效果。孟子发挥了孔子的仁爱思想,又提 出“仁者爱人”的命题,认为孔子所谓“仁”,乃是仁者对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 和关切,因此“仁”必须是自觉的而“非由外铄”,这样才能由“不忍人之心”, 发为“不忍人之政”,以仁德之心施仁政于百姓,使天下之鳏寡孤独皆有所养, 从而达到社会的普遍治理。 可见,从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到孟子的“恻隐之 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再 到《管子》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等,均体现出国学 中所包含的价值理性或人文精神。其中,孔子的“远神近人”思想,正是有别于 “神文”或“鬼文”;孟子的“四德”观念所针对的正是人类文明所异化出来的 权力拜物教和金钱拜物教。这些形形色色的“拜物教”,在“知识即力量”、“知 识即权力”的工具理性和“利益最大化”的包装下,堂而皇之地成为少数人无限 扩展欲望的现代理论。而对于中华国学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理性来说,这些貌似现
代化的理论,并不具有合理性,因为它们所缺少的正是以恻隐、羞恶、谦卑、智 慧和诚信为核心的人文关怀 (选自李中华撰《国学的核心价值及其基本精神》,有删改) 1.与“人文”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人文”是关于人类社会赖以健康发展的精神、文化活动的称谓。 B.“人文”不同于自然物,也不同于草木鸟兽。 C.“人文”与“天文”、“物文”等自然之文不同,也与形形色色的社会之文 不同 D.“人文”的主要内容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体认和具有此岸性、普世性的实 践理性和道德关怀。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从“人文”与自然之文和社会之文的比较分析中,论述了“人文”的 重要作用。 B.第二段围绕人的道德自觉,论述儒家的仁爱学说是构成道德自觉的必要条件。 C.第三段首先强调“神文”、“鬼文”的不当,再论述“权文”、“钱文”的 不可取,在此基础上指出“人文”的合理性 D.全文首先阐述“人文”的主要内容是礼乐道德;再论证构成道德自觉的必要 条件是儒家的仁爱学说;最后批驳一些貌似现代化的理论的不合理,从而反证 “人文”的重要性。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学所追求的人文价值,就是中国文化的人文关怀,也就是儒家的人文关怀 B.儒家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乃是对人的主体性的揭示,也是对人作为本体存 在的价值体认。 C.孟子与孔子一样,都把“仁爱”、“仁者爱人”作为自觉的追求。 D.由于形形色色的“拜物教”并不具有合理性,它们缺少人文关怀,因而多数 人一贯坚持中华国学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理性。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 刘劭字孔才,广平邯郸人也。建安中,为计吏,诣许。太史上言:“正旦当日蚀 劭时在尚书令荀彧所,坐者数十人,或云当废朝,或云宜却会。劭曰:“梓慎、 裨灶,古之良史,犹占水火,错失天时。礼记曰诸侯旅见天子,及门不得终礼者 四,日蚀在一。然则圣人垂制,不为变豫废朝礼者,或灾消异伏,或推术谬误也。” 彧善其言。敕朝会如旧,日亦不蚀 御史大夫郗虑辟劭,会虑免,拜太子舍人,迁秘书郎。黄初中,为尚书郎、散骑 侍郎。受诏集五经群书,以类相从,作皇览。明帝即位,出为陈留太守,敦崇教 化,百姓称之。徵拜骑都尉,与议郎庾嶷、荀诜等定科令,作新律十八篇,著律 略论。迁散骑常侍。时闻公孙渊受孙权燕王之号,议者欲留渊计吏,遣兵讨之, 劭以为“昔袁尚兄弟归渊父康,康斩送其首,是渊先世之效忠也。又所闻虚实, 未可审知。古者要荒未服,修德而不征,重劳民也。宜加宽贷,使有以自新。” 后渊果斩送权使张弥等首。劭尝作赵都赋,明帝美之,诏劭作许都、洛都赋。时 外兴军旅,内营宫室,劭作二赋,皆讽谏焉 青龙中,吴围合肥,时东方吏士皆分休,征东将军满宠表请中军兵,并召休将士, 须集击之。劭议以为“贼众新至,心专气锐。宠以少人自战其地,若便进击,不
代化的理论,并不具有合理性,因为它们所缺少的正是以恻隐、羞恶、谦卑、智 慧和诚信为核心的人文关怀。 (选自李中华撰《国学的核心价值及其基本精神》,有删改) 1.与“人文”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人文”是关于人类社会赖以健康发展的精神、文化活动的称谓。 B.“人文”不同于自然物,也不同于草木鸟兽。 C.“人文”与“天文”、“物文”等自然之文不同,也与形形色色的社会之文 不同。 D.“人文”的主要内容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体认和具有此岸性、普世性的实 践理性和道德关怀。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段从“人文”与自然之文和社会之文的比较分析中,论述了“人文”的 重要作用。 B.第二段围绕人的道德自觉,论述儒家的仁爱学说是构成道德自觉的必要条件。 C.第三段首先强调“神文”、“鬼文”的不当,再论述“权文”、“钱文”的 不可取,在此基础上指出“人文”的合理性。 D.全文首先阐述“人文”的主要内容是礼乐道德;再论证构成道德自觉的必要 条件是儒家的仁爱学说;最后批驳一些貌似现代化的理论的不合理,从而反证 “人文”的重要性。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国学所追求的人文价值,就是中国文化的人文关怀,也就是儒家的人文关怀。 B.儒家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乃是对人的主体性的揭示,也是对人作为本体存 在的价值体认。 C.孟子与孔子一样,都把“仁爱”、“仁者爱人”作为自觉的追求。 D.由于形形色色的“拜物教”并不具有合理性,它们缺少人文关怀,因而多数 人一贯坚持中华国学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理性。 二、(3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4~7 题。 刘劭字孔才,广平邯郸人也。建安中,为计吏,诣许。太史上言:“正旦当日蚀。” 劭时在尚书令荀彧所,坐者数十人,或云当废朝,或云宜却会。劭曰:“梓慎、 裨灶,古之良史,犹占水火,错失天时。礼记曰诸侯旅见天子,及门不得终礼者 四,日蚀在一。然则圣人垂制,不为变豫废朝礼者,或灾消异伏,或推术谬误也。” 彧善其言。敕朝会如旧,日亦不蚀。 御史大夫郗虑辟劭,会虑免,拜太子舍人,迁秘书郎。黄初中,为尚书郎、散骑 侍郎。受诏集五经群书,以类相从,作皇览。明帝即位,出为陈留太守,敦崇教 化,百姓称之。徵拜骑都尉,与议郎庾嶷、荀诜等定科令,作新律十八篇,著律 略论。迁散骑常侍。时闻公孙渊受孙权燕王之号,议者欲留渊计吏,遣兵讨之, 劭以为“昔袁尚兄弟归渊父康,康斩送其首,是渊先世之效忠也。又所闻虚实, 未可审知。古者要荒未服,修德而不征,重劳民也。宜加宽贷,使有以自新。” 后渊果斩送权使张弥等首。劭尝作赵都赋,明帝美之,诏劭作许都、洛都赋。时 外兴军旅,内营宫室,劭作二赋,皆讽谏焉。 青龙中,吴围合肥,时东方吏士皆分休,征东将军满宠表请中军兵,并召休将士, 须集击之。劭议以为“贼众新至,心专气锐。宠以少人自战其地,若便进击,不
必能制。宠求待兵,未有所失也。以为可先遣步兵五千,精骑三千,军前发,扬 声进道,震曜形势。骑到合肥,疏其行队,多其旌鼓,曜兵城下,引出贼后,拟 其归路,要其粮道。贼闻大军来,骑断其后,必震怖遁走,不战自破贼矣。”帝 从之。兵比至合肥,贼果退还 景初中,受诏作都官考课。劭上疏曰:“百官考课,王政之大较,然而历代弗务, 是以治典阙而未补,能否混而相蒙。陛下以上圣之宏略,愍王纲之弛颓,神虑内 鉴,明诏外发。臣奉恩旷然,得以启蒙,辄作都官考课七十二条,又作说略一篇, 臣学寡识浅,诚不足以宣畅圣旨,著定典制。”又以为宜制礼作乐,以移风俗, 著乐论十四篇,事成未上。会明帝崩,不施行。正始中,执经讲学,赐爵关内侯。 凡所选述,法论、人物志之类百馀篇。卒,追赠光禄勋。子琳嗣 (选自《三国志·魏书·刘劭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安中,为计吏,诣许 诣:到,往 B.宜加宽贷,使有以自新 贷:借 C.劭尝作赵都赋,明帝美之 美:认为……美 D.兵比至合肥,贼果退还 比:及,等到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宠以少人自战其地,若便进击,不必能制 ②臣学寡识浅,诚不足以宣畅圣旨,著定典制 B.①昔袁尚兄弟归渊父康,康斩送其首,是渊先世之效忠也 ②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C.①凡所选述,法论、人物志之类百馀篇 ②劭时在尚书令荀彧所 D.①时外兴军旅,内营宫室,劭作二赋,皆讽谏焉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劭,三国时魏国人。曾任太子舍人等职。受诏收集五经群书,作《皇览》 书。明帝时,曾为陈留太守,授予骑都尉,提升为散骑常侍。正始时,赐爵关 内侯。死后,被追赠为光禄勋。 B.当时传闻公孙渊接受了孙权所授的燕王称号,谋臣们纷纷提议派兵去讨伐他 而刘劭认为对公孙渊理应表示宽大为怀,让他有所自新。 C.魏国对外频兴军事,对内大兴土木,刘劭为此写了《许都赋》、《洛都赋》, 文内都含有对君主委婉曲折的劝谏 D.景初年间,明帝诏令刘劭负责制定考察官吏功过善恶的标准一—《都官考课》 刘劭完成任务后,还写了《乐论》十四篇呈上,认为应制定礼乐制度,以移风易 俗。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则圣人垂制,不为变豫废朝礼者,或灾消异伏,或推术谬误也。(5分) 译文: (2)骑到合肥,疏其行队,多其旌鼓,曜兵城下,引岀贼后,拟其归路,要其 粮道。(5分)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8~9题
必能制。宠求待兵,未有所失也。以为可先遣步兵五千,精骑三千,军前发,扬 声进道,震曜形势。骑到合肥,疏其行队,多其旌鼓,曜兵城下,引出贼后,拟 其归路,要其粮道。贼闻大军来,骑断其后,必震怖遁走,不战自破贼矣。”帝 从之。兵比至合肥,贼果退还。 景初中,受诏作都官考课。劭上疏曰:“百官考课,王政之大较,然而历代弗务, 是以治典阙而未补,能否混而相蒙。陛下以上圣之宏略,愍王纲之弛颓,神虑内 鉴,明诏外发。臣奉恩旷然,得以启蒙,辄作都官考课七十二条,又作说略一篇。 臣学寡识浅,诚不足以宣畅圣旨,著定典制。”又以为宜制礼作乐,以移风俗, 著乐论十四篇,事成未上。会明帝崩,不施行。正始中,执经讲学,赐爵关内侯。 凡所选述,法论、人物志之类百馀篇。卒,追赠光禄勋。子琳嗣。 (选自《三国志•魏书•刘劭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建安中,为计吏,诣许 诣:到,往 B.宜加宽贷,使有以自新 贷:借 C.劭尝作赵都赋,明帝美之 美:认为……美 D.兵比至合肥,贼果退还 比:及,等到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①宠以少人自战其地,若便进击,不必能制 ②臣学寡识浅,诚不足以宣畅圣旨,著定典制 B.①昔袁尚兄弟归渊父康,康斩送其首,是渊先世之效忠也 ②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C.①凡所选述,法论、人物志之类百馀篇 ②劭时在尚书令荀彧所 D.①时外兴军旅,内营宫室,劭作二赋,皆讽谏焉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刘劭,三国时魏国人。曾任太子舍人等职。受诏收集五经群书,作《皇览》 一书。明帝时,曾为陈留太守,授予骑都尉,提升为散骑常侍。正始时,赐爵关 内侯。死后,被追赠为光禄勋。 B.当时传闻公孙渊接受了孙权所授的燕王称号,谋臣们纷纷提议派兵去讨伐他。 而刘劭认为对公孙渊理应表示宽大为怀,让他有所自新。 C.魏国对外频兴军事,对内大兴土木,刘劭为此写了《许都赋》、《洛都赋》, 文内都含有对君主委婉曲折的劝谏。 D.景初年间,明帝诏令刘劭负责制定考察官吏功过善恶的标准——《都官考课》, 刘劭完成任务后,还写了《乐论》十四篇呈上,认为应制定礼乐制度,以移风易 俗。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然则圣人垂制,不为变豫废朝礼者,或灾消异伏,或推术谬误也。(5 分) 译文: (2)骑到合肥,疏其行队,多其旌鼓,曜兵城下,引出贼后,拟其归路,要其 粮道。(5 分)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 8~9 题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 清]龚自珍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尺絮 绣院深沈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枝,花开不合阳春暮。 [注释]①自幼博通多才的龚自珍,嘉庆十五年(1810年)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 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这阕《鹊踏枝》就写于这一时期 8.这首词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分) 9.请评析“孤花”这一艺术形象。(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 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1) (3) ,(4) (5) (6) (李贺《李凭箜篌引》) 乙:(1)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固知一死生为虚 王羲之《兰亭集序》) (3)更相为 (李密《陈情表》) (4)屈心而抑志 (屈原《离骚》) (5) ,归雁入胡 天 (王维《使至塞 上》) (6) ,栗深林兮惊层 巅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4题。 翻阅塔克拉玛干 石 ①仿佛是遥远的传说,宇宙在诞生之际,孕育了茫茫星际,而在漫长的星云翻转 之中,有一部书遗留在了地球。那部书在新疆,她横跨天山南北,那本书写着鎏 金的大字:塔克拉玛干。 ②那是地球罕见的大沙漠。强烈与平静,在我心底聚拢,那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像磁铁般深深地吸引着我的好奇心
鹊踏枝 过人家废园作 [清]龚自珍①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尺絮。 绣院深沈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枝,花开不合阳春暮。 [注释]①自幼博通多才的龚自珍,嘉庆十五年(1810 年)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 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这阕《鹊踏枝》就写于这一时期。 8.这首词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 分) 9.请评析“孤花”这一艺术形象。(4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 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 分) 甲: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1) , (2) 。 (3) ,(4) 。 (5) ,(6) 。 (李贺《李凭箜篌引》) 乙:(1)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固知一死生为虚 诞, 。 (王羲之《兰亭集序》) (3)更相为 命, 。 (李密《陈情表》) (4)屈心而抑志 兮, 。 (屈原《离骚》) (5) ,归雁入胡 天。 (王维《使至塞 上》) (6) ,栗深林兮惊层 巅。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1~14 题。 翻阅塔克拉玛干 沉 石 ①仿佛是遥远的传说,宇宙在诞生之际,孕育了茫茫星际,而在漫长的星云翻转 之中,有一部书遗留在了地球。那部书在新疆,她横跨天山南北,那本书写着鎏 金的大字:塔克拉玛干。 ②那是地球罕见的大沙漠。强烈与平静,在我心底聚拢,那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像磁铁般深深地吸引着我的好奇心
③我有些超然,更多雄奇的想象,仰望苍穹聆听那些密码。我终于通过青藏山脉 的髙原神经,听到了连接新疆山脉的语意,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份神圣的邀请 那一刻,我是在飞机上看到的,还是在神游太空时看到的,已经记不清了,但展 现在大地上的确实是一本书,一本关于地球出生和成长的书,而且每一个篇章, 都充满了诗情画意,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我有些激动,在一天晨曦送来太阳谜语 的时刻,怀揣着不安和心动,轻轻地去翻阅塔克拉玛干的那一页。 ④色彩在变化,金灿灿的文字中流淌着一幅幅画面。那画,在太阳的照耀下翻动 着,是那样神奇。我忽然意识到,如此辉煌的一页,是宇宙印制在书上的画页 我沐浴着阳光,攀上厚厚的书脊,顺着光与神的字里行间,带着一种敬仰的心境 在翻阅欣赏。 ⑤光在移动,沿着茫茫无边的沙漠,唤醒了属于她们的世界,一种生命体在触动 霎时,朝霞捧出金子般的光点,在沙漠的每一道皱纹里闪烁。逆光中,每一个文 字都在跳跃,形象地注解着画面的解说词。我久久地观察,被眼前一幅美景震撼。 沙漠是浓郁的黄色,而那一粒粒沙尘,却包含着多种宇宙融和的金属语言,仿佛 都是一个个活体,在光的驱使下,这些活体在运动,在变化,用生命绘出壮美的 图画。阳光送来的不仅是色彩,还有另一种语言,那就是风 ⑥翻动着一张张画面,随风而舞,那无数的沙粒在呻吟着冲向要归落的地方。你 看吧,有一位风的指挥家在挥舞,沙漠会在无形的状态中,逐渐形成一道道山梁, 顺着风的走向,可以看到条纹般的沙眼在睁开。那便是沙漠深处馈赠的一道风景 细如刀,柔如绸缎,鱼鳞片状地分布在沙漠高低不平的地方。伴随着绚丽变幻的 阳光涂料,可以看到猩红色的沙海、桔黄色的沙滩、淡紫色的沙坡、灰褐色的沙 暴、墨绿色的沙洲,还有沾染落日血色的沙峰,远远地在流动,血红色的大沙漠 在呼吸。我震惊得叹为观止。这是一本带有生命的书,而书的文字图画,不仅仅 是隽永在大地上的诗句,而且是有着血肉的精魂。 ⑦我穿越数千公里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一望无际的沙海中,停下脚步,我赞 叹这里的每一颗沙粒,哪怕细微得无法看到,但我崇尚它的灵魂与精神。当我扑 在沙漠深处,用整个心灵静静地去倾听沙漠跳动时,我真的听到了地球跳动的心 脏。那一刻,是如此纯粹而壮烈,每一个心跳都充满生命的辉煌。 ⑧蓦地,我站起来,朝着太阳正对着的西边天宇望去,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眼前 发生的一切。矗立在沙漠纵深处的是一座海边的髙楼大厦,高楼建筑直插云端 似乎见不着顶,但也看不见底。周周相伴的是一片漾荡的海洋,起伏是那样悠然。 再往前看去,那楼群和海的漂移连着天空,仿佛凝聚着一种天地之力,表现的画 面是那样神奇而有魔力 ⑨我知道那是海市蜃楼,但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巧遇,那的确是一种幸运。看到 的是那样真切,是那样动心。这本身或许是书中的一个章节。我来这里之前,许 多人都劝说,要真正穿过世界著名的大沙漠难之又难。我十分坦然,要用心去接 近它,用灵魂去感动灵魂,你必然有新的发现,那就是沙漠世界的精神 ⑩我一路翻阅、感悟这种精神。那天,我在沙漠中看到了成片胡杨林。阳光洒落 下来,是一片金灿灿,透过层层红黄叠嶂的胡杨细柳长叶,闪烁的是一行行发光 的史诗般的语言。五百年,只是宇宙在沙漠这本书上的一个逗号。胡杨不死,死 了不朽,当人们赞叹时,我一点不惊讶。我躺在胡杨的树根下,仰望斑斓多彩的 树叶时,实际上已经听到了阳光与沙漠的对话,是那样浪漫,又是那样飘逸而深 邃。关于地球上的人,关于地球上的心灵。我想到了各种形态的人,没有罪恶, 只有关和善。于是,玄奘西行的身影仿佛也映在这片沙漠中,就在侧面的龟兹古
③我有些超然,更多雄奇的想象,仰望苍穹聆听那些密码。我终于通过青藏山脉 的高原神经,听到了连接新疆山脉的语意,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份神圣的邀请。 那一刻,我是在飞机上看到的,还是在神游太空时看到的,已经记不清了,但展 现在大地上的确实是一本书,一本关于地球出生和成长的书,而且每一个篇章, 都充满了诗情画意,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我有些激动,在一天晨曦送来太阳谜语 的时刻,怀揣着不安和心动,轻轻地去翻阅塔克拉玛干的那一页。 ④色彩在变化,金灿灿的文字中流淌着一幅幅画面。那画,在太阳的照耀下翻动 着,是那样神奇。我忽然意识到,如此辉煌的一页,是宇宙印制在书上的画页。 我沐浴着阳光,攀上厚厚的书脊,顺着光与神的字里行间,带着一种敬仰的心境 在翻阅欣赏。 ⑤光在移动,沿着茫茫无边的沙漠,唤醒了属于她们的世界,一种生命体在触动。 霎时,朝霞捧出金子般的光点,在沙漠的每一道皱纹里闪烁。逆光中,每一个文 字都在跳跃,形象地注解着画面的解说词。我久久地观察,被眼前一幅美景震撼。 沙漠是浓郁的黄色,而那一粒粒沙尘,却包含着多种宇宙融和的金属语言,仿佛 都是一个个活体,在光的驱使下,这些活体在运动,在变化,用生命绘出壮美的 图画。阳光送来的不仅是色彩,还有另一种语言,那就是风。 ⑥翻动着一张张画面,随风而舞,那无数的沙粒在呻吟着冲向要归落的地方。你 看吧,有一位风的指挥家在挥舞,沙漠会在无形的状态中,逐渐形成一道道山梁, 顺着风的走向,可以看到条纹般的沙眼在睁开。那便是沙漠深处馈赠的一道风景, 细如刀,柔如绸缎,鱼鳞片状地分布在沙漠高低不平的地方。伴随着绚丽变幻的 阳光涂料,可以看到猩红色的沙海、桔黄色的沙滩、淡紫色的沙坡、灰褐色的沙 暴、墨绿色的沙洲,还有沾染落日血色的沙峰,远远地在流动,血红色的大沙漠 在呼吸。我震惊得叹为观止。这是一本带有生命的书,而书的文字图画,不仅仅 是隽永在大地上的诗句,而且是有着血肉的精魂。 ⑦我穿越数千公里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一望无际的沙海中,停下脚步,我赞 叹这里的每一颗沙粒,哪怕细微得无法看到,但我崇尚它的灵魂与精神。当我扑 在沙漠深处,用整个心灵静静地去倾听沙漠跳动时,我真的听到了地球跳动的心 脏。那一刻,是如此纯粹而壮烈,每一个心跳都充满生命的辉煌。 ⑧蓦地,我站起来,朝着太阳正对着的西边天宇望去,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眼前 发生的一切。矗立在沙漠纵深处的是一座海边的高楼大厦,高楼建筑直插云端, 似乎见不着顶,但也看不见底。周周相伴的是一片漾荡的海洋,起伏是那样悠然。 再往前看去,那楼群和海的漂移连着天空,仿佛凝聚着一种天地之力,表现的画 面是那样神奇而有魔力。 ⑨我知道那是海市蜃楼,但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巧遇,那的确是一种幸运。看到 的是那样真切,是那样动心。这本身或许是书中的一个章节。我来这里之前,许 多人都劝说,要真正穿过世界著名的大沙漠难之又难。我十分坦然,要用心去接 近它,用灵魂去感动灵魂,你必然有新的发现,那就是沙漠世界的精神。 ⑩我一路翻阅、感悟这种精神。那天,我在沙漠中看到了成片胡杨林。阳光洒落 下来,是一片金灿灿,透过层层红黄叠嶂的胡杨细柳长叶,闪烁的是一行行发光 的史诗般的语言。五百年,只是宇宙在沙漠这本书上的一个逗号。胡杨不死,死 了不朽,当人们赞叹时,我一点不惊讶。我躺在胡杨的树根下,仰望斑斓多彩的 树叶时,实际上已经听到了阳光与沙漠的对话,是那样浪漫,又是那样飘逸而深 邃。关于地球上的人,关于地球上的心灵。我想到了各种形态的人,没有罪恶, 只有关和善。于是,玄奘西行的身影仿佛也映在这片沙漠中,就在侧面的龟兹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