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2014届高三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提防/醍醐 应届/膺选 下载/记载 B.玷污/沾染 畜养/畜生 伛偻/革履 C.残垣/轩辕 客栈/信笺 乳臭未干/臭味相投 D.癖好/开辟 木讷/按捺 顺蔓摸瓜/不枝不蔓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国内媒体与大众对诺贝尔奖的热情似乎仅限于文学领域,对其他的奖项,如医学、 化学、物理学之类,却鲜有问洼。纵有关注,也囿于对诺奖得主生活的揭露,而 非学术的研究。同一个诺奖,厚此薄彼到这个程度,究其原因,虽不能说是曲高 和寡,至少“不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词。这种情形好像也是国际惯例,在 刚刚过去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发布会上,记者提问环节就非常冷淡。有人猜 测,到场的记者们也不知道“细胞的囊泡运输调控”是怎么回事,当然问不出问 题。ks5u A.鲜有问津 B.揭露 C.曲高和寡 冷淡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日“国际比基尼小姐大赛”引起网友关注,选手身着比基尼、带着中国传 统戏曲扮相的照片在网上被广泛转发。有网友称京剧比基尼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B.虽然卸任多年,但李肇星依然不改担任外交部长时幽默而犀利的风格深受同 学们的喜爱,他深情地跟学生们分享了他多年外交工作的精彩经历 C.关于规范动画片在语言、情节、动作上的标准,尽管很难,但还是有必要的。 既要达到继续保证国产动画片的繁荣发展的势头,也要对孩子的不利影响压缩至 最低限度。 D.政府主导,媒体监督与宣传,社会各界积极行动,是解决目前我国农村约5800 万缺失父母庇护的留守儿童身心成长、学习生活所面临的失管、失教和失衡问题 的关键。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通常,形而上的魔幻世界隐藏了各种无边的法力。 没有人知道相遇的时候可能发生什么 利刃和子弹 只能摧血肉之躯,对于隐形的鬼魂无计可施。弄不清楚外星人的致命之处是脚后 跟还是一组特殊的数字,我们又怎么能找得到囚禁它们的锁链?相反,来自魔幻 世界的打击变化莫测,无从防 御: ,或许 隐在河岸的草丛中引诱路人下水, ·从年深日 久的传说、预言到最新上映的科幻电影,从所罗门瓶子里的魔鬼到失控的机器人, 我们的恐惧从来没有减轻。幽深的山洞,老房子里的一堵夹墙,宇宙之中另一个 遥远的星球一一总之 ①一个不可知的魔幻世界始终是一个可怕的永恒威胁 ②我们的现有智力和武器配备无法制服这种对手 ③无论是鬼魂、外星人还是一棵成精的老树 ④或许是一排可怖的獠牙咬住喉咙大口地吸血
广东省江门市 2014 届高三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提防/醍醐 应届/膺选 下载/记载 B.玷污/沾染 畜养/畜生 伛偻/革履 C.残垣/轩辕 客栈/信笺 乳臭未干/臭味相投 D.癖好/开辟 木讷/按捺 顺蔓摸瓜/不枝不蔓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国内媒体与大众对诺贝尔奖的热情似乎仅限于文学领域,对其他的奖项,如医学、 化学、物理学之类,却鲜有问津。纵有关注,也囿于对诺奖得主生活的揭露,而 非学术的研究。同一个诺奖,厚此薄彼到这个程度,究其原因,虽不能说是曲高 和寡,至少“不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词。这种情形好像也是国际惯例,在 刚刚过去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发布会上,记者提问环节就非常冷淡。有人猜 测,到场的记者们也不知道“细胞的囊泡运输调控”是怎么回事,当然问不出问 题。ks5u A.鲜有问津 B. 揭露 C.曲高和寡 D. 冷淡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日“国际比基尼小姐大赛”引起网友关注,选手身着比基尼、带着中国传 统戏曲扮相的照片在网上被广泛转发。有网友称京剧比基尼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B.虽然卸任多年,但李肇星依然不改担任外交部长时幽默而犀利的风格深受同 学们的喜爱,他深情地跟学生们分享了他多年外交工作的精彩经历。 C.关于规范动画片在语言、情节、动作上的标准,尽管很难,但还是有必要的。 既要达到继续保证国产动画片的繁荣发展的势头,也要对孩子的不利影响压缩至 最低限度。 D. 政府主导,媒体监督与宣传,社会各界积极行动,是解决目前我国农村约 5800 万缺失父母庇护的留守儿童身心成长、学习生活所面临的失管、失教和失衡问题 的关键。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通常,形而上的魔幻世界隐藏了各种无边的法力。 , 没有人知道相遇的时候可能发生什么。 。利刃和子弹 只能摧血肉之躯,对于隐形的鬼魂无计可施。弄不清楚外星人的致命之处是脚后 跟还是一组特殊的数字,我们又怎么能找得到囚禁它们的锁链?相反,来自魔幻 世界的打击变化莫测,无从防 御: , ,或许 隐在河岸的草丛中引诱路人下水, ……从年深日 久的传说、预言到最新上映的科幻电影,从所罗门瓶子里的魔鬼到失控的机器人, 我们的恐惧从来没有减轻。幽深的山洞,老房子里的一堵夹墙,宇宙之中另一个 遥远的星球——总之, 。 ①一个不可知的魔幻世界始终是一个可怕的永恒威胁 ②我们的现有智力和武器配备无法制服这种对手 ③无论是鬼魂、外星人还是一棵成精的老树 ④或许是一排可怖的獠牙咬住喉咙大口地吸血
⑤或许把人们摄入空中的一个草帽型的密封舱不知所终ks5u ⑥或许是古老的勾魂摄魄 A.①③⑤⑥④② B.③②⑥④⑤① C.③①⑤④⑥② D.①②⑥④⑤③ 、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王景,莱州掖人,家世力田。景少倜傥,善骑射,不事生业,结里中恶少为群盗, 勇果有盛名。梁大将王檀镇滑台,以景隶麾下,与后唐庄宗战河上,檀有功,景 尝左右之。庄宗入汴,景来降,累迁奉圣都虞候。清泰末,从张敬达围晋阳,会 契丹来援,景以所部归晋祖。 天福初,授相州刺史。范延光据邺叛属郡多为所胁从景独分兵拒守晋祖嘉之 州团练使。二年,大破契丹众于戚城,迁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郑州防御使,出 为晋州巡检使,拜横海军节度。契丹至汴,以其党代景。景归次常山,闻契丹主 殂乐城,即间道归镇,斩关而入,契丹遁去。 周祖微时与景善,及即位,加兼侍中。景起身行伍,素无智略,然临政不尚刻削 民有讼必面诘之,不至大过即谕而释去,不为胥吏所摇,由是部民便之。广顺初 入朝,民周环等数百人遮道留之不获,有截景马镫者,俄以景为护国军节度,岁 余,迁镇凤翔。世宗即位,加兼中书令。先是,秦、凤陷蜀,州旁蕃汉户诣阙请 收复,世宗命景与向拱率兵出大荼关进讨,连陷砦栅,遂命景为西面行营都部署, 大破蜀军于上邽,斩首数万级 宋初,加守太保,封太原郡王。建隆二年春来朝,太祖宴赐加等,复以为西面缘 边都部署。四年,卒,年七十五。赠太傅,追封岐王,谥元靖。 性谦退,折节下士,每朝廷使至,虽卑位必降阶送迎,周旋尽礼。左右或曰:王 位尊崇,无自谦抑。景曰:人臣重君命,固当如是,我惟恐不谨耳。初封郡王 朝廷以吏部尚书张昭将命,景尤加礼重,以万余缗遗昭。左右或言其过厚,景曰: 我在行伍间,即闻张尚书名,今使于我,是朝廷厚我也,岂可以往例为限耶? 选自《宋史列传十一》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景隶麾下 隶:附属,属于 B.拜横海军节度 拜:授予 C.周祖微时与景善 善:友好 D.民有讼必面诘之 诘:责备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景以所部归晋祖 俄以景为护国军节度 B.周祖微时与景善 世宗命景与向拱率兵出大荼关进讨 C.出为晋州巡检使 复以为西面缘边都部署 D.契丹至汴,以其党代景 左右或言其过厚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范延光据邺叛/属郡多为所胁从景/独分兵拒守/晋祖嘉之/迁耀州团练使。 B.范延光据邺/叛属郡多为所胁从/景独分兵拒守/晋祖嘉之/迁耀州团练使 C.范延光据邺叛/属郡多为所胁从/景独分兵拒守/晋祖嘉之/迁耀州团练使 D.范延光据邺/叛属郡多为所胁/从景/独分兵拒守/晋祖嘉之/迁耀州团练使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⑤或许把人们摄入空中的一个草帽型的密封舱不知所终 ks5u ⑥或许是古老的勾魂摄魄 A.①③⑤⑥④② B.③②⑥④⑤① C.③①⑤④⑥② D.①②⑥④⑤③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 王景,莱州掖人,家世力田。景少倜傥,善骑射,不事生业,结里中恶少为群盗, 勇果有盛名。梁大将王檀镇滑台,以景隶麾下,与后唐庄宗战河上,檀有功,景 尝左右之。庄宗入汴,景来降,累迁奉圣都虞候。清泰末,从张敬达围晋阳,会 契丹来援,景以所部归晋祖。 天福初,授相州刺史。范延光据邺叛属郡多为所胁从景独分兵拒守晋祖嘉之迁耀 州团练使。二年,大破契丹众于戚城,迁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郑州防御使,出 为晋州巡检使,拜横海军节度。契丹至汴,以其党代景。景归次常山,闻契丹主 殂乐城,即间道归镇,斩关而入,契丹遁去。 周祖微时与景善,及即位,加兼侍中。景起身行伍,素无智略,然临政不尚刻削, 民有讼必面诘之,不至大过即谕而释去,不为胥吏所摇,由是部民便之。广顺初 入朝,民周环等数百人遮道留之不获,有截景马镫者,俄以景为护国军节度,岁 余,迁镇凤翔。世宗即位,加兼中书令。先是,秦、凤陷蜀,州旁蕃汉户诣阙请 收复,世宗命景与向拱率兵出大荼关进讨,连陷砦栅,遂命景为西面行营都部署, 大破蜀军于上邽,斩首数万级。 宋初,加守太保,封太原郡王。建隆二年春来朝,太祖宴赐加等,复以为西面缘 边都部署。四年,卒,年七十五。赠太傅,追封岐王,谥元靖。 性谦退,折节下士,每朝廷使至,虽卑位必降阶送迎,周旋尽礼。左右或曰:王 位尊崇,无自谦抑。景曰:人臣重君命,固当如是,我惟恐不谨耳。初封郡王, 朝廷以吏部尚书张昭将命,景尤加礼重,以万余缗遗昭。左右或言其过厚,景曰: 我在行伍间,即闻张尚书名,今使于我,是朝廷厚我也,岂可以往例为限耶? 选自《宋史列传十一》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以景隶麾下 隶:附属,属于 B.拜横海军节度 拜:授予 C.周祖微时与景善 善:友好 D.民有讼必面诘之 诘:责备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景以所部归晋祖 俄以景为护国军节度 B.周祖微时与景善 世宗命景与向拱率兵出大荼关进讨 C.出为晋州巡检使 复以为西面缘边都部署 D.契丹至汴,以其党代景 左右或言其过厚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范延光据邺叛/属郡多为所胁从景/独分兵拒守/晋祖嘉之/迁耀州团练使。 B.范延光据邺/叛属郡多为所胁从/景独分兵拒守/晋祖嘉之/迁耀州团练使。 C.范延光据邺叛/属郡多为所胁从/景独分兵拒守/晋祖嘉之/迁耀州团练使。 D.范延光据邺/叛属郡多为所胁/从景/独分兵拒守/晋祖嘉之/迁耀州团练使。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王景家里世代都是种田的。他不从事生产的正事,早期曾三易其主,先后侍 后梁后唐后晋。 B.后晋二年,在戚城大败契丹军,累迁至横海军节度,但后来契丹攻入汴京, 用契丹人取代王景的职位。 C.王景虽行伍出身,但办案公正且亲力亲为,王景有事有求于民,民皆能为其 行方便之门。 D.朝庭让吏部尚书张昭来传达旨意,王景用万余串钱厚赠于他,以表示尊重和 谢意。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景归次常山,闻契丹主殂乐城,即间道归镇,斩关而入,契丹遁去。(4分) ②先是,秦、凤陷蜀,州旁蕃汉户诣阙请收复(3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王景“勇果”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 原文)(3分) 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蛱蝶飞来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注]蛱蝶( jiadiθ),蛱蝶科的一种蝴蝶。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3分) (2)结合全诗赏析“却疑”二字的表达效果。(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 分) (1)子曰:“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2)长桥卧波,未云何 龙? ?(杜牧《阿房宫赋》) (3) 。周公吐 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归去, (苏轼《定风波》)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读书 读书或书籍的享受素来被视为有修养的生活上的一种雅事,而在一些不大有机会 享受这种权利的人们看来,这是一种值得尊重和妒忌的事。当我们把一个不读书 者和一个读书者的生活上的差异比较一下,这一点便很容易明白。那个没有养成 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他的生活是 机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几个朋友和相识者接触谈话,他只看见他周遭所发生 的事情。他在这个监狱里是逃不出去的。可是当他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他立刻走
A.王景家里世代都是种田的。他不从事生产的正事,早期曾三易其主,先后侍 后梁后唐后晋。 B.后晋二年,在戚城大败契丹军,累迁至横海军节度,但后来契丹攻入汴京, 用契丹人取代王景的职位。 C.王景虽行伍出身,但办案公正且亲力亲为,王景有事有求于民,民皆能为其 行方便之门。 D.朝庭让吏部尚书张昭来传达旨意,王景用万余串钱厚赠于他,以表示尊重和 谢意。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 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 分) ①景归次常山,闻契丹主殂乐城,即间道归镇,斩关而入,契丹遁去。(4 分) ②先是,秦、凤陷蜀,州旁蕃汉户诣阙请收复(3 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王景“勇果”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 原文)(3 分) 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 分) 雨 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蛱蝶飞来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注]蛱蝶 (jiádié), 蛱蝶科的一种蝴蝶。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3 分) (2)结合全诗赏析“却疑”二字的表达效果。(4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只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子曰:“ ,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2)长桥卧波,未云何 龙? , ?(杜牧《阿房宫赋》) (3) , 。 周公吐 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4) ,归去, 。 (苏轼《定风波》)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小题。 读书 读书或书籍的享受素来被视为有修养的生活上的一种雅事,而在一些不大有机会 享受这种权利的人们看来,这是一种值得尊重和妒忌的事。当我们把一个不读书 者和一个读书者的生活上的差异比较一下,这一点便很容易明白。那个没有养成 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他的生活是 机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几个朋友和相识者接触谈话,他只看见他周遭所发生 的事情。他在这个监狱里是逃不出去的。可是当他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他立刻走
进一个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书,他便立刻接触到世界上一个最健谈的人。 这个谈话者引导他前进,带他到一个不同的国度或不同的时代,或者对他发泄 些私人的悔恨,或者跟他讨论一些他从来不知道的学问或生活问题。一个古代的 作家使读者随一个久远的死者交通;当他读下去的时候,他开始想象那个古代的 作家相貌如何,是哪一类的人。孟子和中国最伟大的历史家司马迁都表现过同样 的观念。 不但如此。读者往往被书籍带进一个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去。纵使那是一本关于 现实事情的书,亲眼看见那些事情或亲历其境,和在书中读到那些事情,其间也 有不同的地方,因为在书本里所叙述的事情往往变成一片景象,而读者也变成 个冷眼旁观的人。所以,最好的读物是那种能够带我们到这种沉思的心境里去的 读物,而不是那种仅在报告事情的始末的读物。我认为人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阅 读报纸,并不是读书,因为一般阅报者大抵只注意到事件发生或经过的情形的报 告,完全没有沉思默想的价值 据我看来,关于读书的目的,宋代的诗人和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所说的话最妙。 他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他的意思当然是说,读书使人 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 以叫做艺术。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 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他对自己说:“我非读莎士比亚的作 品不可,我非读索福客俪的作品不可,我非读伊里奥特博士的《哈佛世界杰作集》 不可,使我能够成为有教育的人。”我敢说那个人永远不能成为有教育的人。他 有一天晚上会强迫自己去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读毕好象由一个噩梦中醒 转来,除了可以说他已经“读”过《哈姆雷特》之外,并没有得到什么益处 个人如果抱着义务的意识去读书,便不了解读书的艺术。这种具有义务目的的读 书法,和一个参议员在演讲之前阅读文件和报告是相同的。这不是读书,而是寻 求业务上的报告和消息。 所以,依黄山谷氏的说话,那种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 书,才是唯一值得嘉许的读书法。这种外表的优雅显然不是指身体上之美。黄氏 所说的“面目可憎”,不是指身体上的丑陋。丑陋的脸孔有时也会有动人之美, 而美丽的脸孔有时也会令人看来讨厌。我有一个中国朋友,头颅的形状像一颗炸 弹,可是看到他却使人欢喜。据我在图画上所看见的西洋作家,脸孔最漂亮的当 推吉斯透顿。他的髭须,眼镜,又粗又厚的眉毛,和两眉间的皱纹,合组而成一 个恶魔似的容貌。我们只觉得那个头额中有许许多多的思念在转动着,随时会由 装扮起来的脸孔,而是纯然由思想的力量创造起来的脸孔。讲到谈吐的风味,那 完全要看一个人读书的方法如何。一个人的谈吐有没有“味”,完全要看他的读 书方法。如果读者获得书中的“味”,他便会在谈吐中把这种风味表现出来:如 果他的谈吐中有风味,他在写作中也免不了会表现出风味来。 所以,我认为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这种嗜好跟对食物的嗜好一样, 必然是有选择性的,属于个人的。吃一个人所喜欢吃的东西终究是最合卫生的吃 法,因为他知道吃这些东西在消化方面一定很顺利。读书跟吃东西一样,“在 人吃来是补品,在他人吃来是毒质。”教师不能以其所好强迫学生去读,父母也 不能希望子女的嗜好和他们一样。如果读者对他所读的东西感不到趣味,那么所 有的时间全都浪费了。袁中郎曰:“所不好之书,可让他人读之
进一个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书,他便立刻接触到世界上一个最健谈的人。 这个谈话者引导他前进,带他到一个不同的国度或不同的时代,或者对他发泄一 些私人的悔恨,或者跟他讨论一些他从来不知道的学问或生活问题。一个古代的 作家使读者随一个久远的死者交通;当他读下去的时候,他开始想象那个古代的 作家相貌如何,是哪一类的人。孟子和中国最伟大的历史家司马迁都表现过同样 的观念。 不但如此。读者往往被书籍带进一个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去。纵使那是一本关于 现实事情的书,亲眼看见那些事情或亲历其境,和在书中读到那些事情,其间也 有不同的地方,因为在书本里所叙述的事情往往变成一片景象,而读者也变成一 个冷眼旁观的人。所以,最好的读物是那种能够带我们到这种沉思的心境里去的 读物,而不是那种仅在报告事情的始末的读物。我认为人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阅 读报纸,并不是读书,因为一般阅报者大抵只注意到事件发生或经过的情形的报 告,完全没有沉思默想的价值。 据我看来,关于读书的目的,宋代的诗人和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所说的话最妙。 他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他的意思当然是说,读书使人 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 以叫做艺术。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 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他对自己说:“我非读莎士比亚的作 品不可,我非读索福客俪的作品不可,我非读伊里奥特博士的《哈佛世界杰作集》 不可,使我能够成为有教育的人。”我敢说那个人永远不能成为有教育的人。他 有一天晚上会强迫自己去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读毕好象由一个噩梦中醒 转来,除了可以说他已经“读”过《哈姆雷特》之外,并没有得到什么益处。一 个人如果抱着义务的意识去读书,便不了解读书的艺术。这种具有义务目的的读 书法,和一个参议员在演讲之前阅读文件和报告是相同的。这不是读书,而是寻 求业务上的报告和消息。 所以,依黄山谷氏的说话,那种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 书,才是唯一值得嘉许的读书法。这种外表的优雅显然不是指身体上之美。黄氏 所说的“面目可憎”,不是指身体上的丑陋。丑陋的脸孔有时也会有动人之美, 而美丽的脸孔有时也会令人看来讨厌。我有一个中国朋友,头颅的形状像一颗炸 弹,可是看到他却使人欢喜。据我在图画上所看见的西洋作家,脸孔最漂亮的当 推吉斯透顿。他的髭须,眼镜,又粗又厚的眉毛,和两眉间的皱纹,合组而成一 个恶魔似的容貌。我们只觉得那个头额中有许许多多的思念在转动着,随时会由 那对古怪而锐利的眼睛里迸发出来。那就是黄氏所谓美丽的脸孔,一个不是脂粉 装扮起来的脸孔,而是纯然由思想的力量创造起来的脸孔。讲到谈吐的风味,那 完全要看一个人读书的方法如何。一个人的谈吐有没有“味”,完全要看他的读 书方法。如果读者获得书中的“味”,他便会在谈吐中把这种风味表现出来;如 果他的谈吐中有风味,他在写作中也免不了会表现出风味来。 所以,我认为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这种嗜好跟对食物的嗜好一样, 必然是有选择性的,属于个人的。吃一个人所喜欢吃的东西终究是最合卫生的吃 法,因为他知道吃这些东西在消化方面一定很顺利。读书跟吃东西一样,“在一 人吃来是补品,在他人吃来是毒质。”教师不能以其所好强迫学生去读,父母也 不能希望子女的嗜好和他们一样。如果读者对他所读的东西感不到趣味,那么所 有的时间全都浪费了。袁中郎曰:“所不好之书,可让他人读之
所以,世间没有什么一个人必读之书。世上无人人必读的书,只有在某时某地, 某种环境,和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必读的书。 (编自林语堂《读书的艺术》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 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一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他的生活就在监狱里,是逃不出去的。 B.读书的乐趣与读书为了“改进心智”的目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是矛盾 的 C.只注意到事件发生或经过的情形的报告,完全没有沉思默想的价值,所以读 报纸不是读书。 D.教师不能以其所好向学生推荐,父母也不绝对能希望子女的嗜好和他们一样 E.当一个人的思想和经验达到阅读一本杰作的程度时,那本杰作会留下美好的 滋味。 13.关于读书的目的,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那是一本好书,他便立刻接触到世界上一个最健谈的人。 B.最好的读物是那种能够带我们到这种沉思的心境里去的读物。 C.如果读者获得书中的知识,他便会在行为举止中把这种知识表现出来 D.具有义务目的的读书法,和一个参议员在演讲之前阅读文件和报告是相同的。 14.关于读书的目的,作者为什么说,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所说的话最妙?(4 分) 15.请你对“世间没有什么一个人必读之书。世上无人人必读的书,只有在某时 某地,某种环境,和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必读的书”的结论,结合本文内容和自身 读书经历加以阐释。(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黑色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 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本土“留学”散记 朱铁志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和中国人眼中的外国人,同是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因为从异 族的角度,往往容易发现本民族习焉不察的东 大学4年中,我有3年半的时间与留学生住在一起,颇为有趣地体味到这不同肤 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日本人的做事认真与刻板,在世界上是有名的。与我同居一室的W君有件小事便 颇能说明问题。 天半夜,我被一阵“咔嚓、咔嚓”的按快门声吵醒,发现W君正举着相机对着 纱窗上的一只蝉照个不停。 “三更半夜你干吗呢?”我不无愠恼地问。 他用食指挡住撅起的嘴唇,示意我别吵,然后小声说:“快起来看吧,蝉正脱壳 呢!”我很不以为然:“这有什么好看的!”听了这话,他倒是放下了相机, 本正经地问:“你看过蝉脱壳?”“没有
所以,世间没有什么一个人必读之书。世上无人人必读的书,只有在某时某地, 某种环境,和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必读的书。 (编自林语堂《读书的艺术》)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对一项给 2 分,选对两项给 5 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 分) A.一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他的生活就在监狱里,是逃不出去的。 B.读书的乐趣与读书为了“改进心智”的目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是矛盾 的。 C.只注意到事件发生或经过的情形的报告,完全没有沉思默想的价值,所以读 报纸不是读书。 D.教师不能以其所好向学生推荐,父母也不绝对能希望子女的嗜好和他们一样。 E.当一个人的思想和经验达到阅读一本杰作的程度时,那本杰作会留下美好的 滋味。 13.关于读书的目的,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如果那是一本好书,他便立刻接触到世界上一个最健谈的人。 B.最好的读物是那种能够带我们到这种沉思的心境里去的读物。 C.如果读者获得书中的知识,他便会在行为举止中把这种知识表现出来。 D.具有义务目的的读书法,和一个参议员在演讲之前阅读文件和报告是相同的。 14.关于读书的目的,作者为什么说,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所说的话最妙?(4 分) 15.请你对“世间没有什么一个人必读之书。世上无人人必读的书,只有在某时 某地,某种环境,和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必读的书”的结论,结合本文内容和自身 读书经历加以阐释。(4 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 2B 黑色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 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本土“留学”散记 朱铁志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和中国人眼中的外国人,同是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因为从异 族的角度,往往容易发现本民族习焉不察的东西。 大学 4 年中,我有 3 年半的时间与留学生住在一起,颇为有趣地体味到这不同肤 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日本人的做事认真与刻板,在世界上是有名的。与我同居一室的 W 君有件小事便 颇能说明问题。 一天半夜,我被一阵“咔嚓、咔嚓”的按快门声吵醒,发现 W 君正举着相机对着 纱窗上的一只蝉照个不停。 “三更半夜你干吗呢?”我不无愠恼地问。 他用食指挡住撅起的嘴唇,示意我别吵,然后小声说:“快起来看吧,蝉正脱壳 呢!”我很不以为然:“这有什么好看的!”听了这话,他倒是放下了相机,一 本正经地问:“你看过蝉脱壳?”“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