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42广东省海珠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综合测试语文试题(二)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栈道/钱行粗犷/旷达伺候/伺机 B.嫉妒/忌恨储存/处方傍晚/滂沱 C.阡陌/忏悔百舸/沉疴诲人不倦/韬光养晦 D.荟萃/市侩烙印/奶酪间不容发/挑拨离间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今年广州云台花园“奇妙俄罗斯之旅”中秋灯会受到追捧。流光溢彩的东欧风情大门、神秘 莫测的俄罗斯古堡、英俊威武的俄罗斯士兵、还有热烈奔放的俄罗斯国花向日葵,让八方游 客仿若置身美丽的“莫斯科郊外的夜晚”。推陈出新的灯饰吸引了大批游客,真是众望所归 A.流光溢彩 B.神秘莫测 C.推陈出新 D.众望所归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紫禁城是最伟大的人类建筑史上的艺术奇葩,是世界文化历史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标记 B.课外阅读竞赛活动激发了同学们课外阅读兴趣,拓宽了大家的知识面,营造了良好的交 流氛围,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C.伴随着城市的规模扩大和人口増加,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持续増加,许多城市陷入 了不同程度的“垃圾围城”的窘境 D.我们在欣赏古典诗歌的诗情美时,要充分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和资料,全面把握作者的 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想象力是指在知识材料的基础上, 它是一种能促使人类预想不存在事物的独特 能力,最具改革性和启示作用。想象力是知识的一种创意 是一种能面对日常生 活挑战而衍生出创新主张的能力。它是知识的一种创造, 将来还会创造更多 它也是知识的一种创新,绝对不会让现有的知识停滞不前 历史上有些被认为是 第1页共16页
第 1 页 共 16 页 F42广东省海珠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综合测试语文试题(二)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 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栈道/饯行 粗犷/旷达 伺候/伺机 B.嫉妒/忌恨 储存/处方 傍晚/滂沱 C.阡陌/忏悔 百舸/沉疴 诲人不倦/韬光养晦 D.荟萃/市侩 烙印/奶酪 间不容发/挑拨离间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今年广州云台花园“奇妙俄罗斯之旅”中秋灯会受到追捧。流光溢彩的东欧风情大门、神秘 莫测的俄罗斯古堡、英俊威武的俄罗斯士兵、还有热烈奔放的俄罗斯国花向日葵,让八方游 客仿若置身美丽的“莫斯科郊外的夜晚”。推陈出新的灯饰吸引了大批游客,真是众望所归 呀。 A.流光溢彩 B.神秘莫测 C.推陈出新 D.众望所归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3分) A.紫禁城是最伟大的人类建筑史上的艺术奇葩,是世界文化历史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标记。 B.课外阅读竞赛活动激发了同学们课外阅读兴趣,拓宽了大家的知识面,营造了良好的交 流氛围,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C.伴随着城市的规模扩大和人口增加,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持续增加,许多城市陷入 了不同程度的“垃圾围城”的窘境。 D.我们在欣赏古典诗歌的诗情美时,要充分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和资料,全面把握作者的 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想象力是指在知识材料的基础上, 。它是一种能促使人类预想不存在事物的独特 能力,最具改革性和启示作用。想象力是知识的一种创意, ,是一种能面对日常生 活挑战而衍生出创新主张的能力。它是知识的一种创造, ,将来还会创造更多, 。 它也是知识的一种创新,绝对不会让现有的知识停滞不前, 。历史上有些被认为是
最荒谬的想象往往成为人类的创举,想象力能够让知识创造出许许多多人间奇迹。 人类才会有今天和未来。 ①正是具备了超凡的想象力②是将个人独特的才能、看法转换成新奇而有效的想法 ③人类的想象力创造了无数知识产品 ④反而能使知识不断得到更新、进化 ⑤经过新的配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⑥正是这种创造推动了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A.⑤②③④⑥①B.⑤②③⑥④①C.①⑤③④⑥②D.①⑤③④⑥②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王艮,字止善,绍兴诸暨人。尚气节,读书务明理以致用,不苟事言说。淮东廉访司辟为 书吏,迁淮西。会例革南士,就为吏于两淮都转运盐使司,以岁月及格,授庐州录事判官。淮东 宣慰司辟为令史,以廉能称。 历建德县尹,除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经历。绍兴路总管王克敬,以计口食盐不便,尝言于行 省,未报。而克敬为转运使,集议欲稍损其额,以纾民力沮之者以为有成籍不可改,艮毅然曰: “民实寡而强赋多民之钱今死、徙已众矣顾重改成籍而轻弃民命乎!且浙右之郡,商贾辐 辏,未尝以口计也。移其所赋,散于商旅之所聚,实为良法。”于是议岁减绍兴食盐五千六 百引。寻有复排前议者,艮欲辞职去,丞相闻之,亟遣留艮,而议遂定。 迁海道漕运都万户府经历。绍兴之官粮入海运者十万石,城距海十八里,岁令有司拘民 船以备短送,吏胥得并缘以虐民。及至海次,主运者又不即受,有折缺之患。艮执言曰:“运 户既有官赋之直,何复为是纷纷也!”乃责运户自载粮入运船。运船为风所败者,当核实除 其数,移文往返,连数岁不绝,艮取吏牍披阅,即除其粮五万二千八百石、钞二百五十万缗, 运户乃免于破家。 除江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吉之安福有小吏,诬民欺隐诡寄田租九千余石,初止八家, 前后数十年,株连至千家,行省数遣官按问,吏已伏其虚诳,而有司喜功生事者,复勒其民 报合征粮六百余石,宪司援诏条革去,终莫能止。艮到官首言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已增一千 百余石岂复有欺隐诡寄者乎准宪司所拟可也。行省用艮言,悉蠲之。艮在任岁余,以中宪大 夫、淮东道宣慰副使致仕。卒年七十一。(选自《元史·良吏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淮东廉访司辟为书吏 辟:征召 B.会例革南士 会:适逢 第2页共16页
第 2 页 共 16 页 最荒谬的想象往往成为人类的创举,想象力能够让知识创造出许许多多人间奇迹。 , 人类才会有今天和未来。 ①正是具备了超凡的想象力 ②是将个人独特的才能、看法转换成新奇而有效的想法 ③人类的想象力创造了无数知识产品 ④反而能使知识不断得到更新、进化 ⑤经过新的配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 ⑥正是这种创造推动了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A.⑤②③④⑥① B.⑤②③⑥④① C.①⑤③④⑥② D.①⑤③④⑥②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王艮,字止善,绍兴诸暨人。尚气节,读书务明理以致用,不苟事言说。淮东廉访司辟为 书吏,迁淮西。会例革南士,就为吏于两淮都转运盐使司,以岁月及格,授庐州录事判官。淮东 宣慰司辟为令史,以廉能称。 历建德县尹,除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经历。绍兴路总管王克敬,以计口食盐不便,尝言于行 省,未报。而克敬为转运使,集议欲稍损其额,以纾民力。沮之者以为有成籍不可改,艮毅然曰: “民实寡而强赋多民之钱,今死、徙已众矣,顾重改成籍而轻弃民命乎!且浙右之郡,商贾辐 辏,未尝以口计也。移其所赋,散于商旅之所聚,实为良法。”于是议岁减绍兴食盐五千六 百引。寻有复排前议者,艮欲辞职去,丞相闻之,亟遣留艮,而议遂定。 迁海道漕运都万户府经历。绍兴之官粮入海运者十万石,城距海十八里,岁令有司拘 民 船以备短送,吏胥得并缘以虐民。及至海次,主运者又不即受,有折缺之患。艮执言曰:“运 户既有官赋之直,何复为是纷纷也!”乃责运户自载粮入运船。运船为风所败者,当核实除 其数,移文往返,连数岁不绝,艮取吏牍披阅,即除其粮五万二千八百石、钞二百五十万缗, 运户乃免于破家。 除江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吉之安福有小吏,诬民欺隐诡寄田租九千余石,初止八家, 前后数十年,株连至千家,行省数遣官按问,吏已伏其虚诳,而有司喜功生事者,复勒其民 报合征粮六百余石,宪司援诏条革去,终莫能止。艮到官首言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已增一千一 百余石岂复有欺隐诡寄者乎准宪司所拟可也。行省用艮言,悉蠲之。艮在任岁余,以中宪大 夫、淮东道宣慰副使致仕。卒年七十一。(选自《元史·良吏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淮东廉访司辟为书吏 辟:征召 B.会例革南士 会:适逢
C.以岁月及格 及格:到了期限 D.亟遣留艮 亟:及时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尝言于行省 月出于东山之上 B、民实寡而强赋多民之钱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丞相闻之 惑之不解 而有司喜功生事者 今者项庄拔剑舞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艮到/官首言/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己增一千一百余石/岂复有欺隐诡寄者乎/准宪司所拟可 B.艮到官首/言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已增一千一百余石/岂复有欺/隐诡寄者乎/准宪司所拟可 也 C.艮到官/首言/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已增一千一百余石/岂复有欺隐诡寄者乎/准宪司所拟可 D.艮到官首言/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己增一千一百余石/岂复有欺/隐诡寄者乎/准宪司所拟可 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艮崇尚气节,读书务求其中道理并求学以致用,在担任淮东宣慰司辟令史时以廉洁能 干著称 B.王艮任两淮转运盐使司经历时,通过努力免除了当地百姓头上的不当盐税,减轻了百姓 的负担 C.王艮任海道漕运都万户府经历,在未得到批复的情况下,免除了运户的钱粮,使他们免 于破产 D.王艮做江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时,建议把向安福百姓多征的田租全部免除,得到了上级 的支持。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第3页共16页
第 3 页 共 16 页 C.以岁月及格 及格:到了期限 D.亟遣留艮 亟:及时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尝言于行省 月出于东山之上 B、民实寡而强赋多民之钱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丞相闻之 惑之不解 D、而有司喜功生事者 今者项庄拔剑舞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艮到/官首言/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已增一千一百余石/岂复有欺隐诡寄者乎/准宪司所拟可 也 B.艮到官首/言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已增一千一百余石/岂复有欺/隐诡寄者乎/准宪司所拟可 也 C.艮到官/首言/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已增一千一百余石/岂复有欺隐诡寄者乎/准宪司所拟可 也 D.艮到官首言/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已增一千一百余石/岂复有欺/隐诡寄者乎/准宪司所拟可 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王艮崇尚气节,读书务求其中道理并求学以致用,在担任淮东宣慰司辟令史时以廉洁能 干著称。 B.王艮任两淮转运盐使司经历时,通过努力免除了当地百姓头上的不当盐税,减轻了百姓 的负担。 C.王艮任海道漕运都万户府经历,在未得到批复的情况下,免除了运户的钱粮,使他们免 于破产。 D.王艮做江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时,建议把向安福百姓多征的田租全部免除,得到了上级 的支持。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集议欲稍损其额,以纾民力 (3分) ②今死、徙已众矣,顾重改成籍而轻弃民命乎! (4分) (2)王艮是一位为老百姓敢于直言,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王艮“为百姓着想”的两个事 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3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题青州兴龙寺老柏院张在 南邻北舍牡丹开,年少寻芳日几回。唯有君家老柏树,春风来似不曾来 (1)“春风来似不曾来”有两层意思,请具体说明这句诗含有哪两层意思。(3分)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回答 (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子曰:“夫仁者,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 (2)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王勃《滕王阁序》) (3) 微冷, (苏轼《定风波》) (4)江天一色无纤尘 ?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文化的本质是什么?有人统计过,国内外专家学者给文化下的定义有360多种。我觉得 这些定义虽然在语言表述上有很多细微的差别,但关于文化的理解,其精神实质是一样的。 文化这个概念,是相对于“自然的、原始的”意思提出的,最初是指耕种土地。自然界原始 的地球环境本身并不存在文化,自从有了人,开始按照人的方式改造环境,改造地球,从事 耕种土地、改造自然这种人为事业,就是文化的起点。所以文化的实质,我们用一个简单的 词来概括就是“人化”。它来源于人在地球上按照自己的尺度来改造自然环境,使自然环境 符合人的尺度、人的需要,也就是把自然环境人化了。 人化本身还包括对人自己的人化,因为人一生出来还是个自然生命体,怎样和发展起来 的人类社会相一致,成为现实的、具体的、社会的人,就有一个人化的过程,可以叫做“化 人”。所以,文化的本质简单地说是“人化”,再展开说就是“人化和化人”。“化人”就是教 育、培养人。古人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我们人类改造自然环境、改造外部世界, 积累了很多成果和经验,拿这些成果和经验再来武装人,就使更人符合“人”的发展方向。 第4页共16页
第 4 页 共 16 页 ①集议欲稍损其额,以纾民力。 (3分) ②今死、徙已众矣,顾重改成籍而轻弃民命乎! (4分) (2)王艮是一位为老百姓敢于直言,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王艮“为百姓着想”的两个事 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3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题青州兴龙寺老柏院 张在 南邻北舍牡丹开,年少寻芳日几回。唯有君家老柏树,春风来似不曾来。 (1)“春风来似不曾来”有两层意思,请具体说明这句诗含有哪两层意思。(3分) (2)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回答。 (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 (6分) (1)子曰:“夫仁者, ,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 (2)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 。(王勃《滕王阁序》) (3) ,微冷, 。 (苏轼《定风波》) (4)江天一色无纤尘, 。 ?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文化的本质是什么?有人统计过,国内外专家学者给文化下的定义有360多种。我觉得 这些定义虽然在语言表述上有很多细微的差别,但关于文化的理解,其精神实质是一样的。 文化这个概念,是相对于“自然的、原始的”意思提出的,最初是指耕种土地。自然界原始 的地球环境本身并不存在文化,自从有了人,开始按照人的方式改造环境,改造地球,从事 耕种土地、改造自然这种人为事业,就是文化的起点。所以文化的实质,我们用一个简单的 词来概括就是“人化”。它来源于人在地球上按照自己的尺度来改造自然环境,使自然环境 符合人的尺度、人的需要,也就是把自然环境人化了。 人化本身还包括对人自己的人化,因为人一生出来还是个自然生命体,怎样和发展起来 的人类社会相一致,成为现实的、具体的、社会的人,就有一个人化的过程,可以叫做“化 人”。所以,文化的本质简单地说是“人化”,再展开说就是“人化和化人”。“化人”就是教 育、培养人。古人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我们人类改造自然环境、改造外部世界, 积累了很多成果和经验,拿这些成果和经验再来武装人,就使更人符合“人”的发展方向
总之文化最本质的意义,就是人化和化人的过程、结果和产物。文化的产物有许多具体的形 式,包括物质的、经济的、技术的、科学的、政治的、道德的、宗教的、文艺的,等等。我 们人的本性、人的能力有哪些方面,文化里面就包含哪些方面的形式。我们继承了人类的文 化成果,同时在这个基础上要创造新的文化成果,这样人类就通过不断的人化和化人使自己 得到提升,越来越成为大写的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 给文化下定义,主要不是指文化的外在形式和外在成果,文化有大中小的概念,最小的 概念有时就是指学习、上学受教育,就是指认字。我们所说的“四有新人”(有理想、有道 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中,按狭义来说,“有文化”就是指这一方面,而在广义上,“四 有”都是文化。最广义的文化是哲学上的概念,不是指某一特定的物品、特定的活动或者特 定的形式本身,而是指一种本质的过程和方式,即人如何把自然界人化,人如何人化自己。 梁漱溟先生给文化下的定义是“人的生存样式”,它体现在人生活的整个过程,贯穿始终, 不是凝固不变的外在的东西。用“化人”和“人化”这两个词来理解文化,就是把文化看做 是历史过程,这有助于我们从宏观上理解大文化的本质和含义。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文化,我们要注意两点:第一是文化作为一种样式、一种模式,是 种方式本身。我们谈文化,不要光谈文化的产品、文化结果和文化机构,要注意到文化产品 产生过程的方式,文化机构运行的方式,文化活动本身所包含的一些潜在地反映着人的思想 方法、思想感情、价值取向的东西。 我们理解文化要在各种行为、各种社会关系活动的样式中进行。文化的特点不在于人 们“做什么”,而在于“怎么做”。古往今来人们“做什么”都差不多,而造成文化差别的 就在于同样的事情用不同方式去做。所以,我们把握文化的深层特征和实质内容时,既要注 意做什么,更要注意怎么做。 文化本身有一些不是外在的、形式上的东西,而是内在的、深层次的东西。我觉得,我 们在很多年里、在很多方面有爱搞形式主义的风气,搞文化则更容易搞成形式主义,如果那 样,我们想发展文化,可能就选择了南辕北辙的方式,反而糟蹋了文化。我们一定要在实事 求是、扎扎实实的基础上,在深层次的底蕴上下功夫,提高我们的文化层次。 第二就是:文化是人自己生存发展的权利和责任。文化是从哪里来的呢?文化的形式、 状态和发展的动因都是来自人的生活实践本身,人的生存本身不仅造就了文化,而且离不开 文化。(选自李德顺《文化的先进性与文化体制改革》)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第5页共16页
第 5 页 共 16 页 总之文化最本质的意义,就是人化和化人的过程、结果和产物。文化的产物有许多具体的形 式,包括物质的、经济的、技术的、科学的、政治的、道德的、宗教的、文艺的,等等。我 们人的本性、人的能力有哪些方面,文化里面就包含哪些方面的形式。我们继承了人类的文 化成果,同时在这个基础上要创造新的文化成果,这样人类就通过不断的人化和化人使自己 得到提升,越来越成为大写的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 给文化下定义,主要不是指文化的外在形式和外在成果,文化有大中小的概念,最小的 概念有时就是指学习、上学受教育,就是指认字。我们所说的“四有新人”(有理想、有道 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中,按狭义来说,“有文化”就是指这一方面,而在广义上,“四 有”都是文化。最广义的文化是哲学上的概念,不是指某一特定的物品、特定的活动或者特 定的形式本身,而是指一种本质的过程和方式,即人如何把自然界人化,人如何人化自己。 梁漱溟先生给文化下的定义是“人的生存样式”,它体现在人生活的整个过程,贯穿始终, 不是凝固不变的外在的东西。用“化人”和“人化”这两个词来理解文化,就是把文化看做 是历史过程,这有助于我们从宏观上理解大文化的本质和含义。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文化,我们要注意两点:第一是文化作为一种样式、一种模式,是一 种方式本身。我们谈文化,不要光谈文化的产品、文化结果和文化机构,要注意到文化产品 产生过程的方式,文化机构运行的方式,文化活动本身所包含的一些潜在地反映着人的思想 方法、思想感情、价值取向的东西。 我们理解文化要在各种行为、各种社会关系活动的样式中进行。文化的特点不在于人 们“做什么”,而在于“怎么做”。古往今来人们“做什么”都差不多,而造成文化差别的, 就在于同样的事情用不同方式去做。所以,我们把握文化的深层特征和实质内容时,既要注 意做什么,更要注意怎么做。 文化本身有一些不是外在的、形式上的东西,而是内在的、深层次的东西。我觉得,我 们在很多年里、在很多方面有爱搞形式主义的风气,搞文化则更容易搞成形式主义,如果那 样,我们想发展文化,可能就选择了南辕北辙的方式,反而糟蹋了文化。我们一定要在实事 求是、扎扎实实的基础上,在深层次的底蕴上下功夫,提高我们的文化层次。 第二就是:文化是人自己生存发展的权利和责任。文化是从哪里来的呢?文化的形式、 状态和发展的动因都是来自人的生活实践本身,人的生存本身不仅造就了文化,而且离不开 文化。(选自李德顺《文化的先进性与文化体制改革》)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