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海珠区等四区2015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沉疴/呵叱瞳仁/脚踵空降/降格以求 B.杂烩/荟萃和煦/熙和行情/贸然行事 C.捭阖/脾气坼裂/牵掣否定/否极泰来 D.圈养/豢养粗糙/糟粕难堪/毁家纾难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每一种文体,其独特的审美意义,都令写作者竞相折腰,阅读者为之倾倒。二十世纪八十年 代,一种叫小小说的文体萌芽发轫。它简约通脱,雅俗共赏。这种从民间兴起的文学诉求 让原始的文学情结复苏并空前高涨。三十多年来,一大批个性鲜明的小小说作家脱颖而出, 构成一种群星灿烂的创作景观:美轮美奂的小小说佳作令读者耳目一新,每年数量众多的小 小说作品进入语文教学及中考高考试题 A.折腰B.雅俗共赏C.脱颖而出D.美轮美奂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说话方式不当往往容易引起人与人之间的猜忌、误解、隔阂,使得人与人失去了真诚的 交流,陷入孤独的人生困境之中 B.这几个年青人选准目标,经过反复试验,潜心攻关克难,终于成功开发了具有预防及治 疗结肠病的新药,引起了厂家的关注。 C.在交融与冲突并存的当代文化环境中,能否用东方雕塑语言来表达个性魅力与民族精神, 则恰恰是中国当代雕塑所欠缺的 D.本次展览分“东方瓷国”海上通衢”‘瓷艺远播”等三部分组成,详细介绍了中外陶瓷文化 互相影响和广泛交流的历史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种掩饰所需的精神力量,虽然总是而且必然会遭到虚伪的卑鄙性质所玷污,然而,却 常常很受许多见识不凡的人物推崇 ②然而,它们有时候是受很不一样的动机指使的,在这种场合,它们虽然仍旧是伟大与可 敬的,不过,却可能是极端危险的。 ③对恐惧的克制力和对愤怒的克制力,总是伟大高贵的力量。 ④最大无畏的勇气也许会被利用来进行最不正当的阴谋。 ⑤在重大的挑拨激怒中,表面的平静与好脾气有时候也许隐藏着最坚定与最残忍的复仇雪 耻的决心。 ⑥当它们是受正义感和慈悲心指使时,它们不仅是伟大的美德,而且也增添其他那些美德 的光辉 A.③①④⑤⑥②B.③⑥②④⑤①C.④⑤①②⑥③D.④⑤⑥③②①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口”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呜呼甚哉!自开平讫于显德,终始五十三年,而天下五代。士之不幸而生其时,欲全其节而 不二者,固鲜矣。于此之时,责士以死与必去,则天下为无士矣。然其习俗,遂以苟生不去 为当然。至于儒者,以仁义忠信为学,享人之禄,任人之国者,不顾其存亡,皆恬然以苟生 为得,非徒不知愧,而反以其得为荣者,可胜数哉!故吾于死事之臣,有所取口。君子之于 人也,乐成其美而不求其备,况死者人之所难乎?吾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人而已。其初无 卓然之节,而终以死人之事者,得十有五人焉,而战没者不得与也。然吾取王清、史彦超者
广东省海珠区等四区 2015 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沉疴/呵叱 瞳仁/脚踵 空降/降格以求 B. 杂烩/荟萃 和煦/熙和 行情/贸然行事 C. 捭阖/脾气 坼裂/牵掣 否定/否极泰来 D. 圈养/豢养 粗糙/糟粕 难堪/毁家纾难 2.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每一种文体,其独特的审美意义,都令写作者竞相折腰,阅读者为之倾倒。二十世纪八十年 代,一种叫小小说的文体萌芽发轫。它简约通脱,雅俗共赏。这种从民间兴起的文学诉求, 让原始的文学情结复苏并空前高涨。三十多年来,一大批个性鲜明的小小说作家脱颖而出, 构成一种群星灿烂的创作景观;美轮美奂的小小说佳作令读者耳目一新,每年数量众多的小 小说作品进入语文教学及中考高考试题。 A.折腰 B.雅俗共赏 C.脱颖而出 D.美轮美奂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说话方式不当往往容易引起人与人之间的猜忌、误解、隔阂,使得人与人失去了真诚的 交流,陷入孤独的人生困境之中。 B.这几个年青人选准目标,经过反复试验,潜心攻关克难,终于成功开发了具有预防及治 疗结肠病的新药,引起了厂家的关注。 C.在交融与冲突并存的当代文化环境中,能否用东方雕塑语言来表达个性魅力与民族精神, 则恰恰是中国当代雕塑所欠缺的。 D.本次展览分“东方瓷国”“海上通衢”“瓷艺远播”等三部分组成,详细介绍了中外陶瓷文化 互相影响和广泛交流的历史。 4.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 这种掩饰所需的精神力量,虽然总是而且必然会遭到虚伪的卑鄙性质所玷污,然而,却 常常很受许多见识不凡的人物推崇。 ② 然而,它们有时候是受很不一样的动机指使的,在这种场合,它们虽然仍旧是伟大与可 敬的,不过,却可能是极端危险的。 ③ 对恐惧的克制力和对愤怒的克制力,总是伟大高贵的力量。 ④ 最大无畏的勇气也许会被利用来进行最不正当的阴谋。 ⑤ 在重大的挑拨激怒中,表面的平静与好脾气有时候也许隐藏着最坚定与最残忍的复仇雪 耻的决心。 ⑥ 当它们是受正义感和慈悲心指使时,它们不仅是伟大的美德,而且也增添其他那些美德 的光辉。 A. ③①④⑤⑥② B. ③⑥②④⑤① C. ④⑤①②⑥③ D. ④⑤⑥③②①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 5-9 小题。 呜呼甚哉!自开平讫于显德,终始五十三年,而天下五代。士之不幸而生其时,欲全其节而 不二者,固鲜矣。于此之时,责士以死与必去,则天下为无士矣。然其习俗,遂以苟生不去 为当然。至于儒者,以仁义忠信为学,享人之禄,任人之国者,不顾其存亡,皆恬然以苟生 为得,非徒不知愧,而反以其得为荣者,可胜数哉!故吾于死事之臣,有所取□。君子之于 人也,乐成其美而不求其备,况死者人之所难乎?吾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人而已。其初无 卓然之节,而终以死人之事者,得十有五人焉,而战没者不得与也。然吾取王清、史彦超者
其有旨哉!其有旨哉!作《死事传》。 姚洪,本梁之小校口。自董璋为梁将,洪尝事璋,(梁亡)后事唐为指挥使。长兴中,遣洪 将千人戍阆州。董璋反,遣人以书招洪,洪得璋书,辄投厕中。后璋兵攻破阆州,执洪,璋 曰:“尔为健儿,我遇汝厚,奈何负我邪?”洪骂曰:“老贼!尔昔为李七郎奴,扫马粪,得 一脔残炙,感恩不已。今天子用尔为节度使,何苦反邪?吾能为国家死,不能从人奴以生!” 璋怒,然镬于前,令壮士十人判其肉而食,洪至死大骂。明宗闻之泣下,录其二子,而厚恤 其家 沈斌,字安时,徐州下邳人也。少为军卒,事梁为拱辰都指挥使。后事唐,从魏王继岌破蜀, 平康延孝,口功为虢州刺史,历随、赵等八州剌史。晋开运元年,为祁州刺史。契丹犯塞至 于榆林,过祁州,斌以谓契丹深入晋地而归兵羸乏可击,即以州兵邀之。契丹以精骑划门, 斌兵多死,城中无备,虏将赵延寿留兵急攻之,延寿招斌降,斌从城上骂延寿曰:“公父子 误计陷于腥膻忍以犬羊之众残贼父母之邦斌能为国死尔不能效公所为也!”已而城陷,斌自 尽,其家属皆没于虏。 (选自《新五代史卷三十三死事传第二十一》)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可胜数哉胜:尽,完 B.乐成其美而不求其备乐:以为乐 C.其有旨哉旨:目的 D.其家属皆没于虏没:俘虏 6.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3分) ①故吾于死事之臣,有所取口 ②姚洪,本梁之小校口 ③从魏王继岌破蜀,平康延孝,口功为虢州刺史 A.①也②焉③于B.①焉②也③以 C.①者②乎③其D.①之②者③何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父子误计/陷于腥膻/忍以犬羊之众/残贼父母之邦/斌能为国死尔/不能效公所为 B.公父子误/计陷于腥/膻忍以犬羊之众/残贼父母之邦/斌能为国死/尔不能效公所为 C.公父子误计/陷于腥膻忍/以犬羊之众残/贼父母之邦/斌能为国死尔不/能效公所为 D.公父子误/计陷于腥膻忍以/犬羊之众残/贼父母之邦斌/能为国死尔/不能效公所为 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开平到显德年间,五十三年之间,前后一共经历了五个朝代,在此局势动荡之时,无 法要求士大夫们忠心不变 B.五代期间,不少读书人虽学得仁义忠信,享受俸禄,协助治理国家,却不在乎国家的存 亡,苟且偷生,不以为耻 C.董璋曾经是姚洪的手下将领,后董璋降梁,想劝降驻守阆州的姚洪,姚洪不从,董璋破 城抓住姚洪后将其残忍杀害
其有旨哉!其有旨哉!作《死事传》。 …… 姚洪,本梁之小校□。自董璋为梁将,洪尝事璋,(梁亡)后事唐为指挥使。长兴中,遣洪 将千人戍阆州。董璋反,遣人以书招洪,洪得璋书,辄投厕中。后璋兵攻破阆州,执洪,璋 曰:“尔为健儿,我遇汝厚,奈何负我邪?”洪骂曰:“老贼!尔昔为李七郎奴,扫马粪,得 一脔残炙,感恩不已。今天子用尔为节度使,何苦反邪?吾能为国家死,不能从人奴以生!” 璋怒,然镬于前,令壮士十人刲其肉而食,洪至死大骂。明宗闻之泣下,录其二子,而厚恤 其家。 …… 沈斌,字安时,徐州下邳人也。少为军卒,事梁为拱辰都指挥使。后事唐,从魏王继岌破蜀, 平康延孝,□功为虢州刺史,历随、赵等八州刺史。晋开运元年,为祁州刺史。契丹犯塞至 于榆林,过祁州,斌以谓契丹深入晋地而归兵羸乏可击,即以州兵邀之。契丹以精骑划门, 斌兵多死,城中无备,虏将赵延寿留兵急攻之,延寿招斌降,斌从城上骂延寿曰:“公父子 误计陷于腥膻忍以犬羊之众残贼父母之邦斌能为国死尔不能效公所为也!”已而城陷,斌自 尽,其家属皆没于虏。 (选自《新五代史·卷三十三·死事传第二十一》)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可胜数哉 胜:尽,完 B. 乐成其美而不求其备 乐:以……为乐 C. 其有旨哉 旨:目的 D. 其家属皆没于虏 没:俘虏 6.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3 分) ① 故吾于死事之臣,有所取□ ② 姚洪,本梁之小校□ ③ 从魏王继岌破蜀,平康延孝,□功为虢州刺史 A. ① 也 ②焉 ③于 B. ① 焉 ② 也 ③ 以 C. ① 者 ②乎 ③其 D. ① 之 ② 者 ③ 何 7.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公父子误计/陷于腥膻/忍以犬羊之众/残贼父母之邦/斌能为国死尔/不能效公所为 也 B. 公父子误/计陷于腥/膻忍以犬羊之众/残贼父母之邦/斌能为国死/尔不能效公所为 也 C. 公父子误计/陷于腥膻忍/以犬羊之众残/贼父母之邦/斌能为国死尔不/能效公所为 也 D. 公父子误/计陷于腥膻忍以/犬羊之众残/贼父母之邦斌/能为国死尔/不能效公所为 也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从开平到显德年间,五十三年之间,前后一共经历了五个朝代,在此局势动荡之时,无 法要求士大夫们忠心不变。 B. 五代期间,不少读书人虽学得仁义忠信,享受俸禄,协助治理国家,却不在乎国家的存 亡,苟且偷生,不以为耻。 C. 董璋曾经是姚洪的手下将领,后董璋降梁,想劝降驻守阆州的姚洪,姚洪不从,董璋破 城抓住姚洪后将其残忍杀害
D.祁州刺史沈斌率军攻打入侵的契丹军队,因误判敌情,被契丹军队围城,他大骂敌将, 宁死不降,城破后自杀身亡。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士之不幸而生其时,欲全其节而不二者,固鲜矣。(3分) ②斌以谓契丹深入晋地而归兵羸乏可击,即以州兵邀之。(4分) (2)姚洪和沈斌都被收录入《死事传》,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浈阳峡 [唐]张九龄 行舟傍越岑,窈窕越溪深。水暗先秋冷,山晴当昼阴 重林间五色,对壁耸千寻。惜此生遐远,谁知造化心。 (1)诗中描述了浈阳峡的哪些特点?请逐一列出。(4分) (2)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3分) 1l.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俯察品类之盛,所以,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而人之所罕至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 (4)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 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中国的批评家在划分文学史时期时,通常采用年号、朝代的名称,或诸如“初中”晚”等朝 代细分期名称。可是,当他们回顾唐代时,却将一个源于植物生长周期的新名称插入“初唐 和“中唐”之间。这一名称的采用,是文学史家超出平常的冷静而惊叹不已的表现:“盛 唐”—“唐朝的黄金时代”,没有一个朝代的诗歌曾经如此称呼。在后世读者看来,以玄宗 朝为中心的这一时代,闪耀着独一无二、辉煌壮丽的光彩,是文化繁盛和文学天才幸运地巧 合的时刻。然而,这种特别的光彩也遮盖了这一时期文学史的庐山真面目:一个持续变化的 复杂过程,却被看成是天才和多样化风格如同雨后太阳突现,而且其消失也如同出现一样迅 速,留下后来的时代为获取其余辉而努力奋斗。 将盛唐看成中国诗歌顶峰的信念,出现于九世纪,发展于宋代,牢固地植根于所有后来者的 心中。但如果我们想对这一时代及其诗歌进行严肃认真的探讨,就必须将这种辉煌绚丽的神 话撇在一旁。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从远处观察它,就不能充分赏识其蓬勃生机和多彩丰姿 诗人之间的内在联系被曲解了,这一时代深植于过去诗歌中的根被切断了,一系列简单化的、 陈旧的词语被用来描绘这一时代的风格特征 要坚持盛唐是诗歌黄金时代的神话,就必须对三个重要方面加以注意。首先,不能将这一时 代等同于李白和杜甫,两位被后代读者看成是这一时代占主导地位的诗人。文学史并不能包 括主要天才的全部,较为谨慎的做法是将天才安置于其基本背景之下。如果我们撇开盛唐神 话,就会发现李白和杜甫并不是这一时代的典型代表。后代读者往往满足于李白和杜甫的这 一形象:他们不仅被视为诗歌的顶点,而且被视为诗歌个性的两种对立典范。但是,同时代 诗歌的背景却使我们对李白和杜甫有了殊为不同的眼光,这种眼光能使我们看出他们的独创 性的本质和程度。我们的目标不是用主要天才来界定时代,而是用那一时代的实际标准来理 解其最伟大的诗人。 其次是关于时代风格的一般问题。保守的文学史家幻想时代风格是一种完全一致的实体,具
D. 祁州刺史沈斌率军攻打入侵的契丹军队,因误判敌情,被契丹军队围城,他大骂敌将, 宁死不降,城破后自杀身亡。 9.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 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 分) ① 士之不幸而生其时,欲全其节而不二者,固鲜矣。(3 分) ② 斌以谓契丹深入晋地而归兵羸乏可击,即以州兵邀之。(4 分) (2)姚洪和沈斌都被收录入《死事传》,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3 分) 10.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 分) 浈阳峡 [唐]张九龄 行舟傍越岑,窈窕越溪深。水暗先秋冷,山晴当昼阴。 重林间五色,对壁耸千寻。惜此生遐远,谁知造化心。 (1)诗中描述了浈阳峡的哪些特点?请逐一列出。(4 分) (2)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3 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只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 ,俯察品类之盛,所以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而人之所罕至焉,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 (4)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杜甫《登岳阳楼》)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小题。 中国的批评家在划分文学史时期时,通常采用年号、朝代的名称,或诸如“初”“中”“晚”等朝 代细分期名称。可是,当他们回顾唐代时,却将一个源于植物生长周期的新名称插入“初唐” 和“中唐”之间。这一名称的采用,是文学史家超出平常的冷静而惊叹不已的表现:“盛 唐”——“唐朝的黄金时代”,没有一个朝代的诗歌曾经如此称呼。在后世读者看来,以玄宗 朝为中心的这一时代,闪耀着独一无二、辉煌壮丽的光彩,是文化繁盛和文学天才幸运地巧 合的时刻。然而,这种特别的光彩也遮盖了这一时期文学史的庐山真面目:一个持续变化的 复杂过程,却被看成是天才和多样化风格如同雨后太阳突现,而且其消失也如同出现一样迅 速,留下后来的时代为获取其余辉而努力奋斗。 将盛唐看成中国诗歌顶峰的信念,出现于九世纪,发展于宋代,牢固地植根于所有后来者的 心中。但如果我们想对这一时代及其诗歌进行严肃认真的探讨,就必须将这种辉煌绚丽的神 话撇在一旁。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从远处观察它,就不能充分赏识其蓬勃生机和多彩丰姿: 诗人之间的内在联系被曲解了,这一时代深植于过去诗歌中的根被切断了,一系列简单化的、 陈旧的词语被用来描绘这一时代的风格特征。 要坚持盛唐是诗歌黄金时代的神话,就必须对三个重要方面加以注意。首先,不能将这一时 代等同于李白和杜甫,两位被后代读者看成是这一时代占主导地位的诗人。文学史并不能包 括主要天才的全部,较为谨慎的做法是将天才安置于其基本背景之下。如果我们撇开盛唐神 话,就会发现李白和杜甫并不是这一时代的典型代表。后代读者往往满足于李白和杜甫的这 一形象:他们不仅被视为诗歌的顶点,而且被视为诗歌个性的两种对立典范。但是,同时代 诗歌的背景却使我们对李白和杜甫有了殊为不同的眼光,这种眼光能使我们看出他们的独创 性的本质和程度。我们的目标不是用主要天才来界定时代,而是用那一时代的实际标准来理 解其最伟大的诗人。 其次是关于时代风格的一般问题。保守的文学史家幻想时代风格是一种完全一致的实体,具
有明确的固定年代。另外一些人则不相信任何时代的标志,认为其中存在着不利于真正的诗 歌鉴赏的东西。但时代风格是实际存在的;然而,时代风格又是无形的、多侧面的、相互渗 透的实体,并不容易界定。它们在分界处体现得最明显:新的观念、有影响的诗人或各种再 发现能够在短短几年的过程中引起诗歌的普遍变化。这些分界线是高度渗透的:新风格的起 源和旧风格的延续在这里最清晰地显现。大约在715年至725年间初具规模的盛唐诗,显然 衍生于初唐风格;同时,这一期间所发生的各种变化,正是基于许多初唐诗人对自己时代诗 歌的不满。在分界线的另一端,盛唐最后一位主要天才杜甫去世后,盛唐风格仍余音不绝。 直到八世纪九十年代初,对复古的关注重新兴起,这才真正进入了中唐。但这一分界线决不 是绝对的:保守的诗人继续写着王昌龄风格的边塞诗,而激进的革新者在形成新诗歌的同时, 仍然盯着李白和杜甫。 其三,盛唐神话的最严重危险是被切断其内在发展历程,变成一个光辉灿烂、多姿多彩的瞬 间。盛唐诗的丰富多彩一部分确实是由于诗人个性的不同造成的,但另一部分却是七十多年 历程中文学演变的结果。成熟于八世纪二十年代的诗人对于诗歌和诗歌传统的观念,与成熟 于八世纪四十年代的诗人是迥然不同的。在八世纪二十年代,诗歌是一种优美圆熟的技巧, 从理论上说可以用来激发深刻的道德和文化意义。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几世纪来没有出现过 无可争议的大诗人,这就给天才的出现留下了宽广的空间。而成熟于八世纪四十年代的诗人, 却面对着二十年来所创造的宏丽遗产。因此,杜甫面对其直接前驱者的特殊体验,是年辈较 早的孟浩然从未有过的。 (选自[美]宇文所安著,贾晋华译《盛唐诗》,三联书店,2014年,有删节)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 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对于时代风格的说法,不属于作者在本文中的观点的两项是(5分) A.时代风格是一种具有明确的固定年代的完全一致的实体 B.时代的标志并不存在,如果存在则不利于进行诗歌鉴赏。 C.时代风格具有无形、多侧面、相互渗透而又不容易界定的特征。 D.时代的分界线是高度渗透的,新旧风格在一定时期会并存。 E.时代风格并不是虚无缥渺的,而是实际存在的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在文学史时期划分的问题上,中国的批评家们给予唐代有别于其它朝代的名称。 B.从九世纪开始,盛唐就被视作中国诗歌的巅峰,这个观点一直被延续至现代 C.李白和杜甫并不算是盛唐时最伟大的诗人,他们只是两种诗歌个性对立的典范 D.盛唐的诗歌同样具有其发展的历程,它是文学演变的结果,并不只是一个瞬间。 14.文中第一段的“特别的光彩”和“庐山真面目”各指什么?(4分) 15.结合文中观点,谈谈你对下面所述现象的理解。(4分 王维和孟浩然都生活在盛唐,由于对隐逸主题的共同爱好而经常被后代读者联系在一起,但 两位诗人在才性、诗风等方面其实都很不相同。王维年青时中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一生好 禅奉佛:他的诗风清新淡远,自然脱俗,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著称。孟浩然 前半生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40岁后应进士不第:他的诗不事雕饰,简朴真实,生活 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 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 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有明确的固定年代。另外一些人则不相信任何时代的标志,认为其中存在着不利于真正的诗 歌鉴赏的东西。但时代风格是实际存在的;然而,时代风格又是无形的、多侧面的、相互渗 透的实体,并不容易界定。它们在分界处体现得最明显:新的观念、有影响的诗人或各种再 发现能够在短短几年的过程中引起诗歌的普遍变化。这些分界线是高度渗透的:新风格的起 源和旧风格的延续在这里最清晰地显现。大约在 715 年至 725 年间初具规模的盛唐诗,显然 衍生于初唐风格;同时,这一期间所发生的各种变化,正是基于许多初唐诗人对自己时代诗 歌的不满。在分界线的另一端,盛唐最后一位主要天才杜甫去世后,盛唐风格仍余音不绝。 直到八世纪九十年代初,对复古的关注重新兴起,这才真正进入了中唐。但这一分界线决不 是绝对的:保守的诗人继续写着王昌龄风格的边塞诗,而激进的革新者在形成新诗歌的同时, 仍然盯着李白和杜甫。 其三,盛唐神话的最严重危险是被切断其内在发展历程,变成一个光辉灿烂、多姿多彩的瞬 间。盛唐诗的丰富多彩一部分确实是由于诗人个性的不同造成的,但另一部分却是七十多年 历程中文学演变的结果。成熟于八世纪二十年代的诗人对于诗歌和诗歌传统的观念,与成熟 于八世纪四十年代的诗人是迥然不同的。在八世纪二十年代,诗歌是一种优美圆熟的技巧, 从理论上说可以用来激发深刻的道德和文化意义。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几世纪来没有出现过 无可争议的大诗人,这就给天才的出现留下了宽广的空间。而成熟于八世纪四十年代的诗人, 却面对着二十年来所创造的宏丽遗产。因此,杜甫面对其直接前驱者的特殊体验,是年辈较 早的孟浩然从未有过的。 (选自[美]宇文所安著,贾晋华译《盛唐诗》,三联书店,2014 年,有删节)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对一项给 2 分,选对两项给 5 分,多选不给分) 12. 下列对于时代风格的说法,不属于作者在本文中的观点的两项是 (5 分) A. 时代风格是一种具有明确的固定年代的完全一致的实体。 B. 时代的标志并不存在,如果存在则不利于进行诗歌鉴赏。 C. 时代风格具有无形、多侧面、相互渗透而又不容易界定的特征。 D. 时代的分界线是高度渗透的,新旧风格在一定时期会并存。 E. 时代风格并不是虚无缥渺的,而是实际存在的。 13.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 在文学史时期划分的问题上,中国的批评家们给予唐代有别于其它朝代的名称。 B. 从九世纪开始,盛唐就被视作中国诗歌的巅峰,这个观点一直被延续至现代。 C. 李白和杜甫并不算是盛唐时最伟大的诗人,他们只是两种诗歌个性对立的典范。 D. 盛唐的诗歌同样具有其发展的历程,它是文学演变的结果,并不只是一个瞬间。 14. 文中第一段的“特别的光彩”和“庐山真面目”各指什么?(4 分) 15. 结合文中观点,谈谈你对下面所述现象的理解。(4 分) 王维和孟浩然都生活在盛唐,由于对隐逸主题的共同爱好而经常被后代读者联系在一起,但 两位诗人在才性、诗风等方面其实都很不相同。王维年青时中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一生好 禅奉佛;他的诗风清新淡远,自然脱俗,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著称。孟浩然 前半生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40 岁后应进士不第;他的诗不事雕饰,简朴真实,生活 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 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 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清云寺的木鱼声 余显斌 清云寺是一个小寺,一院一殿,供一尊大佛。庙里有个僧人,叫灵上人,不知来自何处,整 天一钵一杖一药篓,来往于山里人家中,或念经,或诵佛,或化斋,或医病。 庙中,除了上人,还有一个小弟子。 一天早晨,弟子洒扫院子,突听寺门“咯嘎”一响,忙跑去看,一个人倒在寺门外,头朝里, 浑身浴血,显见受伤很重,已经昏迷。 弟子大惊,忙喊师父。 灵上人走出来,见汉子已昏迷,扳过他的身子,这是一个满脸胡子的人,身上有几处伤 灵上人望着汉子的脸,突然,汉子左手引起了他的注意:汉子左手小指断了,而且是旧伤。 他轻声念道:“阿弥陀佛,快抬到禅房中。”师徒二人动手,抬了汉子进了禅房,熬了米粥, 勺一勺喂下。慢慢的,汉子醒了,睁开眼,看来是饿得太狠了。 见那人醒来,灵上人合十问道:“不知施主因何受伤? 汉子摇头,闭目不语 灵上人轻声劝汉子好好休息,这儿地处大山深处,等闲人等不会来打扰的。说完,轻轻出了 门,叫来弟子,嘱咐他好好照看病人,自己去采药医治。说完,拿着一个药锄背着一竹篓走 了 大山深处有一种草药,叫柴参,能够治血疗伤,但是,柴参所长地方多在山崖,而且扎根很 灵上人准备去采挖柴参 望着灵上人背着竹篓一步步隐入云雾深处,弟子才进了房 下午,上人没回来:傍晚,上人仍没回来。弟子急了,忙到山里寻找,在一个崖下,灵上人 坐着,竹篓四边散落着柴参。原来,灵上人挖了柴参准备回时,脚没踩稳,摔了下来,生命 虽无大碍,可一只胳膊断了。 弟子扶着师父,背着药材,回了寺里 灵上人匆匆夹好胳膊,又忙着给汉子疗起伤来。 以后每天,灵上人都用绷带挂着受伤的胳膊上山采药,在灵上人精心治疗下,半个月后,汉 子的伤终于好了。他跪在灵上人面前,请求剃度,愿作弟子 灵上人微微一笑,摇着头 “大师,你给了我生命,我愿从此一心向佛。”汉子苦苦哀求,弟子也在旁边代为求情。灵上 人摇摇头,轻轻走岀禅房,回到自己房内,端坐在那儿,一下一下敲着木鱼。但是,弟子听 得出,师父的木鱼敲得缓慢而沉重。 几天后,灵上人从外面回来,将汉子和弟子叫入禅房。汉子又一次请求剃度为僧。灵上人双 指缓缓数着佛珠,一脸平静,良久道:“你不是想当和尚,是想避祸吧?” 汉子一惊道:“大师这话什么意思 灵上人不回答,默默数着佛珠,许久,脸色凝重起来,对弟子说:“师父给你讲个故事吧! 然后闭着眼,缓慢而清晰地叙说起来 在遥远的商州府洪垣县,有一个姓白的医生,医术很高,心地善良,年纪轻轻就成了一方名 医。不久,他娶了个妻子,这女人不但善良而且漂亮,如一朵雨中的荷花一样。更让他高兴 的是,妻子也出身中医世家,两人无事时,谈着医理,辩解疑难病症,生活幸福得就像天上 一轮圆满的月亮 说到这儿,灵上人声音由深情一变激愤:“可是,美,有时也是一种灾祸啊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小题。 清云寺的木鱼声 余显斌 清云寺是一个小寺,一院一殿,供一尊大佛。庙里有个僧人,叫灵上人,不知来自何处,整 天一钵一杖一药篓,来往于山里人家中,或念经,或诵佛,或化斋,或医病。 庙中,除了上人,还有一个小弟子。 一天早晨,弟子洒扫院子,突听寺门“咯嘎”一响,忙跑去看,一个人倒在寺门外,头朝里, 浑身浴血,显见受伤很重,已经昏迷。 弟子大惊,忙喊师父。 灵上人走出来,见汉子已昏迷,扳过他的身子,这是一个满脸胡子的人,身上有几处伤口。 灵上人望着汉子的脸,突然,汉子左手引起了他的注意:汉子左手小指断了,而且是旧伤。 他轻声念道:“阿弥陀佛,快抬到禅房中。”师徒二人动手,抬了汉子进了禅房,熬了米粥, 一勺一勺喂下。慢慢的,汉子醒了,睁开眼,看来是饿得太狠了。 见那人醒来,灵上人合十问道:“不知施主因何受伤?” 汉子摇头,闭目不语。 灵上人轻声劝汉子好好休息,这儿地处大山深处,等闲人等不会来打扰的。说完,轻轻出了 门,叫来弟子,嘱咐他好好照看病人,自己去采药医治。说完,拿着一个药锄背着一竹篓走 了。 大山深处有一种草药,叫柴参,能够治血疗伤,但是,柴参所长地方多在山崖,而且扎根很 深。 灵上人准备去采挖柴参。 望着灵上人背着竹篓一步步隐入云雾深处,弟子才进了房。 下午,上人没回来;傍晚,上人仍没回来。弟子急了,忙到山里寻找,在一个崖下,灵上人 坐着,竹篓四边散落着柴参。原来,灵上人挖了柴参准备回时,脚没踩稳,摔了下来,生命 虽无大碍,可一只胳膊断了。 弟子扶着师父,背着药材,回了寺里。 灵上人匆匆夹好胳膊,又忙着给汉子疗起伤来。 以后每天,灵上人都用绷带挂着受伤的胳膊上山采药,在灵上人精心治疗下,半个月后,汉 子的伤终于好了。他跪在灵上人面前,请求剃度,愿作弟子。 灵上人微微一笑,摇着头。 “大师,你给了我生命,我愿从此一心向佛。”汉子苦苦哀求,弟子也在旁边代为求情。灵上 人摇摇头,轻轻走出禅房,回到自己房内,端坐在那儿,一下一下敲着木鱼。但是,弟子听 得出,师父的木鱼敲得缓慢而沉重。 几天后,灵上人从外面回来,将汉子和弟子叫入禅房。汉子又一次请求剃度为僧。灵上人双 指缓缓数着佛珠,一脸平静,良久道:“你不是想当和尚,是想避祸吧?” 汉子一惊道:“大师这话什么意思?” 灵上人不回答,默默数着佛珠,许久,脸色凝重起来,对弟子说:“师父给你讲个故事吧!” 然后闭着眼,缓慢而清晰地叙说起来—— 在遥远的商州府洪垣县,有一个姓白的医生,医术很高,心地善良,年纪轻轻就成了一方名 医。不久,他娶了个妻子,这女人不但善良而且漂亮,如一朵雨中的荷花一样。更让他高兴 的是,妻子也出身中医世家,两人无事时,谈着医理,辩解疑难病症,生活幸福得就像天上 一轮圆满的月亮。 说到这儿,灵上人声音由深情一变激愤:“可是,美,有时也是一种灾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