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小说的场面描写与现代主义小说的场面描写大相径庭。传统小说家们普遍存在素描 心态,如被誉为“三寸牙雕”的《傲慢与偏见》,作者简·奥斯丁就还原了十八世纪末英国小 乡镇的生活原貌;而现代主义小说家笔下的场面描写却往往回避世俗生活,他们倾向于拉开日 常与艺术的距离,如《沙之书》中的时间与地点显然令人难以置信。 其实,不论是“素描”还是“回避”,本质都是“真实”问题。现代主义小说家们更认同 “虚构”的真实,认为艺术的真实比生活的真实更真实,他们自觉践行“虚构”意识,以利于 小说在这个时代保留艺术尊严。 “碎片化”是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微博网页游戏、电梯视频广告、手机短信俯拾即是, 我们的目光与注意力基本已沦为碎片这是“时间上的碎片化”。我们不停地从甲地到乙地到 丙地,由一个秩序井然的表盘,走到随机飘动的云朵上,这是“空间上的碎片化”我们相信个 人主义至上,自己的一只宠物狗的病病感冒,要大于成千上万陌生人的不幸,这是“社会结构 的碎片化”。碎片无处不在,“虚构”的艺术因之更具现代性:将碎片重新排列、组合,使之 成为全新的场景。这些场景模糊又清晰,虚假又真实。 为了更好地表现“虚构”的真实,现代主义小说家综合运用各种叙事技巧。就结构而言, 同样的内容,现代主义小说家们不再亦步亦趋地按照客观的自然时间来讲述,而以听觉、嗅觉、 味觉,甚至潜意识的精神活动来组织情节。就人物而言,现代主义小说家们不再着力于刻画某 个具体可感的身边人物,而是经由高度抽象概括,得出某一个可以象征人类共通困局的符号 相比于传统小说,现代主义小说中的结构和人物更具内在的活力和弹性。 从读者角度看,现代主义小说家的深思熟虑及其对世界本质的逼近,都令读者的想象空间 得到了多维度的扩张,有时甚至是“以假乱真”,这使得读者的肠胃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大的 满足 (摘编自黄孝阳《小说的现代性:从斗战胜佛说起》)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小说家力图还原生活,如《傲慢与偏见》还原了十八世纪末英国的乡镇风貌
- 1 - 厦门市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小说的场面描写与现代主义小说的场面描写大相径庭。传统小说家们普遍存在素描 心态,如被誉为“三寸牙雕”的《傲慢与偏见》,作者简·奥斯丁就还原了十八世纪末英国小 乡镇的生活原貌;而现代主义小说家笔下的场面描写却往往回避世俗生活,他们倾向于拉开日 常与艺术的距离,如《沙之书》中的时间与地点显然令人难以置信。 其实,不论是“素描”还是“回避”,本质都是“真实”问题。现代主义小说家们更认同 “虚构”的真实,认为艺术的真实比生活的真实更真实,他们自觉践行“虚构”意识,以利于 小说在这个时代保留艺术尊严。 “碎片化”是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微博网页游戏、电梯视频广告、手机短信俯拾即是, 我们的目光与注意力基本已沦为碎片这是“时间上的碎片化”。我们不停地从甲地到乙地到 丙地,由一个秩序井然的表盘,走到随机飘动的云朵上,这是“空间上的碎片化”我们相信个 人主义至上,自己的一只宠物狗的病病感冒,要大于成千上万陌生人的不幸,这是“社会结构 的碎片化”。碎片无处不在,“虚构”的艺术因之更具现代性:将碎片重新排列、组合,使之 成为全新的场景。这些场景模糊又清晰,虚假又真实。 为了更好地表现“虚构”的真实,现代主义小说家综合运用各种叙事技巧。就结构而言, 同样的内容,现代主义小说家们不再亦步亦趋地按照客观的自然时间来讲述,而以听觉、嗅觉、 味觉,甚至潜意识的精神活动来组织情节。就人物而言,现代主义小说家们不再着力于刻画某 个具体可感的身边人物,而是经由高度抽象概括,得出某一个可以象征人类共通困局的符号。 相比于传统小说,现代主义小说中的结构和人物更具内在的活力和弹性。 从读者角度看,现代主义小说家的深思熟虑及其对世界本质的逼近,都令读者的想象空间 得到了多维度的扩张,有时甚至是“以假乱真”,这使得读者的肠胃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大的 满足。 (摘编自黄孝阳《小说的现代性:从斗战胜佛说起》)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小说家力图还原生活,如《傲慢与偏见》还原了十八世纪末英国的乡镇风貌
B.现代主义小说家不再描写世俗生活,他们在小说的创作中几乎隐去了日常的生活 C.传统小说家普遍存在的素描心态,使得他们严格遵循客观的自然时间来叙述故事。 D.相比于传统小说家,现代主义小说家的作品更能使读者在阅读中接近世界的真相 2.下列对“虚构”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沙之书》虽不乏生活的真实,如“藏书有九十万册的国立图书馆”,但书中故事应当是作 者博尔赫斯虚构的 B.“虚构”的真实具有审美的魅力,如伍尔芙《墙上的斑点》由“斑点”引起的种种联想,让 人读来意犹未尽。 C.“虚构”的艺术更具现代性,如卡夫卡《骑桶者》中主人公“骑桶寻煤”的情节,虚假又真 实,富于现代性 虚构”扩张了读者的想象空间,如海明威《桥边的老人》虚构的战争背景引发读者对“硬 汉精神”的思考。 3.下列对“小说”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小说和现代主义小说一般存在场面描写,如雨果的《炮兽》中人与大炮进行殊死搏斗 的情景,就是典型的场面描写 B.现代主义小说家会以人物的心灵或小说叙述者的心灵作为中心结构,如斯特林堡《半张纸》 即以意识的流动作为中心结构 C.现代主义小说中的情节常有其内在的弹性,如《战争与和平》中娜塔莎第一次参加大型舞 会的相关情节就颇具艺术张力 D.现代主义小说家常抽象概括出有象征意味的人物形象,如卡夫卡在《城堡》中用K的处境 来象征人类共通的某种困境 【答案】1.D2.A3.C (二)小说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狗皮帽子 阿成 1944年,终于被黑龙江的酷寒冻“明白”了的日本关东军,开始在东北征用狗皮了。当然, 也可以征用狐皮、紫貂皮和熊皮。但这些东西配给普通士兵不合适,再者也无法与关东军的总 数成正比
- 2 - B. 现代主义小说家不再描写世俗生活,他们在小说的创作中几乎隐去了日常的生活。 C. 传统小说家普遍存在的素描心态,使得他们严格遵循客观的自然时间来叙述故事。 D. 相比于传统小说家,现代主义小说家的作品更能使读者在阅读中接近世界的真相。 2. 下列对“虚构”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沙之书》虽不乏生活的真实,如“藏书有九十万册的国立图书馆”,但书中故事应当是作 者博尔赫斯虚构的。 B. “虚构”的真实具有审美的魅力,如伍尔芙《墙上的斑点》由“斑点”引起的种种联想,让 人读来意犹未尽。 C. “虚构”的艺术更具现代性,如卡夫卡《骑桶者》中主人公“骑桶寻煤”的情节,虚假又真 实,富于现代性。 D. “虚构”扩张了读者的想象空间,如海明威《桥边的老人》虚构的战争背景引发读者对“硬 汉精神”的思考。 3. 下列对“小说”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小说和现代主义小说一般存在场面描写,如雨果的《炮兽》中人与大炮进行殊死搏斗 的情景,就是典型的场面描写。 B. 现代主义小说家会以人物的心灵或小说叙述者的心灵作为中心结构,如斯特林堡《半张纸》 即以意识的流动作为中心结构。 C. 现代主义小说中的情节常有其内在的弹性,如《战争与和平》中娜塔莎第一次参加大型舞 会的相关情节就颇具艺术张力。 D. 现代主义小说家常抽象概括出有象征意味的人物形象,如卡夫卡在《城堡》中用 K 的处境 来象征人类共通的某种困境。 【答案】1. D 2. A 3. C (二)小说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狗皮帽子 阿成 1944 年,终于被黑龙江的酷寒冻“明白”了的日本关东军,开始在东北征用狗皮了。当然, 也可以征用狐皮、紫貂皮和熊皮。但这些东西配给普通士兵不合适,再者也无法与关东军的总 数成正比
狗皮好。狗皮做成帽子,特别暖和。开始的时候,日本士兵是抢中国人的狗皮帽子戴。但 是堂堂关东军,到处抢中国老百姓的狗皮帽子戴,怎么说,也显得有点不成熟,有点露怯,另外 太滑稽。于是,关东军最高司令长官下令:在东北全境,征用狗皮 我当时关押在日本关东军的监狱里。(我是思想犯,思想犯的囚服上缝着一块白布。)下达 了征用狗皮的命令后,监狱的日本人就安排我们这些犯人,到郊区的乱尸岗子去打野狗 当时,我们听了这个“命令”,都特别高兴。不管怎么说,可以出去看看外面的大世界了。 天天呆在监狱里都呆傻了。日本看守总是老一套:大清早起来,让全体犯人面朝墙下跪,或 者全部光那样跪着,跪成一圈儿。然后,再两人一组,互打嘴巴,或者三人一组,交叉着打,或者, 十几个人一组,轮流打。这种打嘴巴的“功课”,超过一百下,犯人们就打糊涂了。井上和齐滕 就找出包括我在内的三个打错了的人,齐滕把我们三人用大雪埋起来。他顽皮地说,让你们清 醒清醒。 几个被埋在雪里的人直想笑,而且根本无法控制。井上和齐滕是有知识有经验的看守。他 们听到我们在雪里的笑声,知道下一步就是死亡了,立刻把我们出来,弄回牢房去井上还用他 的照相机抓拍我们的局部特写。 打狗的日子到了。 井上对我们说:每人必须打三条野狗,否则,就地枪崩。接着,齐滕发给每人一根硬木棒子, 作为打狗的用具。 拉尸体的牛车从雪地上嘎吱嘎吱地过来了。井上命令我们五十个犯人跟在牛车后面走。 我走在最前面,几乎与牛车老板并齐前进。赶牛车的老板说,小子,别慌神儿,稳住,先挑公 狗打 牛车嘎嘎吱吱地赶到乱尸岗子的腹地了。赶牛车的老板跳下车来,自己一具一具尸体地往 下搬,扔到雪地上,按着井上的命令,把尸体扔得尽量散开些,便于做饵打狗 五十个思想犯静静地看着,心里都挺难过。 大雪仍在悠悠地下着。 不久,野狗群从白色的地平线那儿出现了,像席地而来的云。估计有200余只,汪汪地吠着, 把大雪天都叫乱了 我们五十个思想犯,手提着棒子,像散兵线一样,一字排开 我们后面是井上和齐滕,还有架着机枪的日本士兵。 庞大的狗群壮观极了,个个腰肥体壮,斑斓夺人,动作也好看,自信、矫健,优美、凌厉的杀 气,咄咄逼人
- 3 - 狗皮好。狗皮做成帽子,特别暖和。开始的时候,日本士兵是抢中国人的狗皮帽子戴。但 是堂堂关东军,到处抢中国老百姓的狗皮帽子戴,怎么说,也显得有点不成熟,有点露怯,另外 太滑稽。于是,关东军最高司令长官下令:在东北全境,征用狗皮。 我当时关押在日本关东军的监狱里。(我是思想犯,思想犯的囚服上缝着一块白布。)下达 了征用狗皮的命令后,监狱的日本人就安排我们这些犯人,到郊区的乱尸岗子去打野狗。 当时,我们听了这个“命令”,都特别高兴。不管怎么说,可以出去看看外面的大世界了。 天天呆在监狱里都呆傻了。日本看守总是老一套:大清早起来,让全体犯人面朝墙下跪,或 者全部光那样跪着,跪成一圈儿。然后,再两人一组,互打嘴巴,或者三人一组,交叉着打,或者, 十几个人一组,轮流打。这种打嘴巴的“功课”,超过一百下,犯人们就打糊涂了。井上和齐滕 就找出包括我在内的三个打错了的人,齐滕把我们三人用大雪埋起来。他顽皮地说,让你们清 醒清醒。 几个被埋在雪里的人直想笑,而且根本无法控制。井上和齐滕是有知识有经验的看守。他 们听到我们在雪里的笑声,知道下一步就是死亡了,立刻把我们出来,弄回牢房去井上还用他 的照相机抓拍我们的局部特写。 打狗的日子到了。 井上对我们说:每人必须打三条野狗,否则,就地枪崩。接着,齐滕发给每人一根硬木棒子, 作为打狗的用具。 拉尸体的牛车从雪地上嘎吱嘎吱地过来了。井上命令我们五十个犯人跟在牛车后面走。 我走在最前面,几乎与牛车老板并齐前进。赶牛车的老板说,小子,别慌神儿,稳住,先挑公 狗打。 牛车嘎嘎吱吱地赶到乱尸岗子的腹地了。赶牛车的老板跳下车来,自己一具一具尸体地往 下搬,扔到雪地上,按着井上的命令,把尸体扔得尽量散开些,便于做饵打狗。 五十个思想犯静静地看着,心里都挺难过。 大雪仍在悠悠地下着。 不久,野狗群从白色的地平线那儿出现了,像席地而来的云。估计有 200 余只,汪汪地吠着, 把大雪天都叫乱了。 我们五十个思想犯,手提着棒子,像散兵线一样,一字排开。 我们后面是井上和齐滕,还有架着机枪的日本士兵。 庞大的狗群壮观极了,个个腰肥体壮,斑斓夺人,动作也好看,自信、矫健,优美、凌厉的杀 气,咄咄逼人
在野狗群将要接近那些尸体的时候,并上和齐滕几乎同时喊:冲上去,打! 后面是鬼子,还架着机关枪,前面是200余条野狗一打罢! 犯人们缓缓地往前走,向野狗群一点一点儿逼近。 个外号叫“牛”的犯人,突然大喊一声,挥舞着棒子,冲了上去没等犯人们反应过来,牛 即被一条闪电一样射过来的精壮的大黑狗咬断了喉咙。 那条精壮的大黑狗,像一位优秀的足球守门员,顶住了一个又一个攻击者,的确有一种残 忍的、毫不犹豫的美。井上和齐滕情不自禁地叫起好来 犯人们用硬木棒子打着那些野狗。不少犯人手中的木棒打断了,只能徒手和野狗厮打几十 只野狗被发了疯的犯人打死了,一些犯人被同样疯狂的野狗咬死了 大雪在人兽的惨叫声中,从从容容地下着。 我牢牢地、清醒地记住了牛车老板的话。我靠在一棵老榆树上,极力使自己镇静,以逸待 劳,等着野狗们的袭击,只要冲上来一只,立刻用硬木棒子猛击它的头部。这一方式,使我屡屡 得手。在我面前,已经死掉了十几只野狗了。我的腿肚子被野狗撕了一条肉去,血极其缓慢地 往外渗着,身上、脸上、手上的狗血和人血都热乎乎的。 退到雪梁上的牛车老板看呆了眼珠子。 井上说,如果带照相机来就好了,太可惜了,场面难得呀。 个多时辰后,五十个思想犯,只剩我一个活着的人了。而那200多只野狗,也仅剩下那条 精壮的大黑狗了。 大雪仍在从容地下着。 那条精壮的大黑狗,绕过狗尸和人尸,向我走来了 井上喊,不要打死它,抓活的! 大黑狗在离我几米的地方站住了,幽幽地看着我 我流了眼泪,缓缓地举起了硬木棒子 大黑狗镇定地看了我一会儿,调头走开了,它离开乱尸岗子,在不远处又停了下来它的背 面是那轮巨大的、血色的夕阳。然后,它走进血色的夕阳里去了 我提着那根硬木棒子向井上和齐滕的方向走去。我看见井上和齐藤几乎同时端起了枪。 我没有停下来,甜美地笑着,依然向前走着。我想给他们二位留一个永恒的印象一一一个自信 的、凌厉的、毫不犹豫的中国人的印象。 “8·5”光复,至少有500多日本关东军,就是戴着那些思想犯打死的野狗皮做的帽子向 人民解放军投降的
- 4 - 在野狗群将要接近那些尸体的时候,并上和齐滕几乎同时喊:冲上去,打! 后面是鬼子,还架着机关枪,前面是 200 余条野狗—打罢! 犯人们缓缓地往前走,向野狗群一点一点儿逼近。 一个外号叫“牛”的犯人,突然大喊一声,挥舞着棒子,冲了上去没等犯人们反应过来,牛 即被一条闪电一样射过来的精壮的大黑狗咬断了喉咙。 那条精壮的大黑狗,像一位优秀的足球守门员,顶住了一个又一个攻击者,的确有一种残 忍的、毫不犹豫的美。井上和齐滕情不自禁地叫起好来。 犯人们用硬木棒子打着那些野狗。不少犯人手中的木棒打断了,只能徒手和野狗厮打几十 只野狗被发了疯的犯人打死了,一些犯人被同样疯狂的野狗咬死了。 大雪在人兽的惨叫声中,从从容容地下着。 我牢牢地、清醒地记住了牛车老板的话。我靠在一棵老榆树上,极力使自己镇静,以逸待 劳,等着野狗们的袭击,只要冲上来一只,立刻用硬木棒子猛击它的头部。这一方式,使我屡屡 得手。在我面前,已经死掉了十几只野狗了。我的腿肚子被野狗撕了一条肉去,血极其缓慢地 往外渗着,身上、脸上、手上的狗血和人血都热乎乎的。 退到雪梁上的牛车老板看呆了眼珠子。 井上说,如果带照相机来就好了,太可惜了,场面难得呀。 一个多时辰后,五十个思想犯,只剩我一个活着的人了。而那 200 多只野狗,也仅剩下那条 精壮的大黑狗了。 大雪仍在从容地下着。 那条精壮的大黑狗,绕过狗尸和人尸,向我走来了。 井上喊,不要打死它,抓活的! 大黑狗在离我几米的地方站住了,幽幽地看着我。 我流了眼泪,缓缓地举起了硬木棒子。 大黑狗镇定地看了我一会儿,调头走开了,它离开乱尸岗子,在不远处又停了下来它的背 面是那轮巨大的、血色的夕阳。然后,它走进血色的夕阳里去了。 我提着那根硬木棒子向井上和齐滕的方向走去。我看见井上和齐藤几乎同时端起了枪。 我没有停下来,甜美地笑着,依然向前走着。我想给他们二位留一个永恒的印象——一个自信 的、凌厉的、毫不犹豫的中国人的印象。 “8·5”光复,至少有 500 多日本关东军,就是戴着那些思想犯打死的野狗皮做的帽子向 人民解放军投降的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狗皮帽子”为线索,开篇写日军征用狗皮做帽子,与结尾日军戴“狗皮帽子”投 降的补叙相呼应 B.划线处关于大雪的三处描写,与紧张的气氛形成强烈反差,为犯人与野狗的命运涂抹上冷 酷、悲凉的底色。 C.“井上和齐滕情不自禁地叫起好来”,面对惨烈的人狗厮杀,日本看守异于常人的反应,足 见其人性的泯灭 结尾处“我”在枪口威逼下,仍然选择提着木棒走向井上和齐滕,表现出“我”身为中国 人的尊严和血性。 5.小说写“思想犯”每日例行互打嘴巴,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6.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思想犯”打狗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4.A5.1.推动情节发展:互打嘴巴是待在监狱里的例行“功课,在监狱都待傻 了,期待打狗的日子。 2.与下文形成对照;打嘴巴的行为表现出“思想犯”作为中国人尊严、血性的丧失,与下文 “我”在枪口威逼下,仍然选择提着木棒走向井上和齐滕形成对比 3.突出文章主旨:抨击日本关东军的人性泯灭,突出表现中国人的尊严和血性。 6.作品中的“我”是“思想犯”,是打狗事件的参与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 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 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三)散文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弟弟的树 王晓莉 弟弟去世头两年,住进这房子。为了家中有生气,他特意跑到花市去,花了半下午时间挑了 这两盆植物来。 散尾葵整体丰满,每一枝叶又是那般纤细婆娑,风来的时候沙沙的像在唱歌;而金橘树,据 母亲说,买来时是春节前夕,上面正挂满了累累金黄的橘果,十分地有吉祥气象。并且果实一直 到第二年三月还在。而金橘开的花也非常好闻,有点类似桂花的香。清、有女性气
- 5 -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狗皮帽子”为线索,开篇写日军征用狗皮做帽子,与结尾日军戴“狗皮帽子”投 降的补叙相呼应。 B. 划线处关于大雪的三处描写,与紧张的气氛形成强烈反差,为犯人与野狗的命运涂抹上冷 酷、悲凉的底色。 C. “井上和齐滕情不自禁地叫起好来”,面对惨烈的人狗厮杀,日本看守异于常人的反应,足 见其人性的泯灭。 D. 结尾处“我”在枪口威逼下,仍然选择提着木棒走向井上和齐滕,表现出“我”身为中国 人的尊严和血性。 5. 小说写“思想犯”每日例行互打嘴巴,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6.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思想犯”打狗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4. A 5. 1.推动情节发展:互打嘴巴是待在监狱里的例行“功课,在监狱都待傻 了,期待打狗的日子。 2.与下文形成对照;打嘴巴的行为表现出“思想犯”作为中国人尊严、血性的丧失,与下文 “我”在枪口威逼下,仍然选择提着木棒走向井上和齐滕形成对比。 3.突出文章主旨:抨击日本关东军的人性泯灭,突出表现中国人的尊严和血性。 6. 作品中的“我”是“思想犯”,是打狗事件的参与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 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 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三)散文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弟弟的树 王晓莉 弟弟去世头两年,住进这房子。为了家中有生气,他特意跑到花市去,花了半下午时间挑了 这两盆植物来。 散尾葵整体丰满,每一枝叶又是那般纤细婆娑,风来的时候沙沙的像在唱歌;而金橘树,据 母亲说,买来时是春节前夕,上面正挂满了累累金黄的橘果,十分地有吉祥气象。并且果实一直 到第二年三月还在。而金橘开的花也非常好闻,有点类似桂花的香。清、有女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