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普通高中2015年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1.考生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要求,请见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秋风萧瑟,。(曹操《观沧海》) (2),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3)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4)间关莺语花底滑,。(白居易《琵琶行》) (5)_,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6)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弊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唯仪之所甚愿为臣者,亦 无大大王。弊邑之王所甚憎者,无大齐王;唯仪甚憎者,亦无大齐王。今弊邑欲 伐之,而大国与之欢,是以弊邑之王不得事令,而仪不得为臣也。大王苟能闭关 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 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於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谷得商、於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 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陈轸曰:“臣见商、於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 故不敢妄贺。”楚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 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出地后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 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 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楚王使人绝齐,使者未来,又重绝之。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至,称病 不朝。楚王曰:“张子以寡人不绝齐乎?”乃使勇士往詈齐王。张仪知楚绝齐也, 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曰:“臣闻六百里,不闻六里。” 仪曰:“仪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 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 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国不尚全乎?王今已绝齐, 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也,国必大伤。 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韩氏从之。楚兵大败于杜陵。 (摘编自《战国策·秦策二》) [注]①不谷:古代诸侯自称的谦辞。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弱则必为王役矣役:役使 B.使者未来,又重绝之重:加重 C.乃使勇士往詈齐王詈:辱骂 D.楚国不尚全乎全:保全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张仪狡诈的一组是(3分)
福建省厦门市普通高中 2015 年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1.考生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要求,请见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秋风萧瑟, 。(曹操《观沧海》) (2)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3)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4)间关莺语花底滑, 。(白居易《琵琶行》) (5)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6)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弊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唯仪之所甚愿为臣者,亦 无大大王。弊邑之王所甚憎者,无大齐王;唯仪甚憎者,亦无大齐王。今弊邑欲 伐之,而大国与之欢,是以弊邑之王不得事令,而仪不得为臣也。大王苟能闭关 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 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於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谷①得商、於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 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陈轸曰:“臣见商、於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 故不敢妄贺。”楚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 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出地后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 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张仪。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 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楚王使人绝齐,使者未来,又重绝之。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至,称病 不朝。楚王曰:“张子以寡人不绝齐乎?”乃使勇士往詈齐王。张仪知楚绝齐也, 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曰:“臣闻六百里,不闻六里。” 仪曰:“仪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 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 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国不尚全乎?王今已绝齐, 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也,国必大伤。” 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韩氏从之。楚兵大败于杜陵。 (摘编自《战国策•秦策二》) [注]①不谷:古代诸侯自称的谦辞。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齐弱则必为王役矣 役:役使 B.使者未来,又重绝之 重:加重 C.乃使勇士往詈齐王 詈:辱骂 D.楚国不尚全乎 全:保全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张仪狡诈的一组是(3 分)
①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②弊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 ③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④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 ⑤张仪至,称病不朝⑥仪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④⑥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仪自荐出使楚国,他的目的是离散齐楚联盟,为秦国攻打齐国扫清障碍。 B.陈轸认为与齐国绝交不仅会孤立楚国,还可能引来秦国和齐国的双面夹击。 C.张仪承诺给楚国商、於六百里土地,赢得怀王君臣的信任,促使楚国与齐绝 父 D.怀王不听陈轸劝告,兴兵攻打秦国,却因失去友邦反遭秦、齐、韩的联合打 击 5.根据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6分)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且先出地后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 张仪。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 洞仙歌 苏轼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 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 成°消瘦。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注]①分付:托付。②格:格调。③永丰坊:地名。④飞絮时:指入夏时节。⑤ 成:宋时口语,犹“渐渐” (1)词的上阕,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垂柳”?(2分) (2)这首词借柳来喻人、抒怀。请分析下阕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答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2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6分) 7.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袁绍的儿子联合辽东太守对抗曹操,曹操采纳郭嘉“兵贵神速”的建议,出 奇兵千里奔袭,迅速平定了辽东。(《三国演义》) B.黛玉的丫鬟紫鹃为了试探宝玉对黛玉是否真心,故意说黛玉明年将回林家 宝玉听后信以为真,急得痴病发作。(《红楼梦》) C.觉新深爱青梅竹马的梅表妹,但髙老太爷为了早日抱重孙,亲自用拈阄的办 法为觉新定了门亲事,让他与瑞珏完婚。(《家》) D.赵伯韬想拉拢杜竹斋做公债,杜竹斋起初不感兴趣,但当赵伯韬说可以通过 出钱操纵军队以影响公债时,他不禁心动。(《子夜》
①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②弊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 ③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 ④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 ⑤张仪至,称病不朝 ⑥仪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仪自荐出使楚国,他的目的是离散齐楚联盟,为秦国攻打齐国扫清障碍。 B.陈轸认为与齐国绝交不仅会孤立楚国,还可能引来秦国和齐国的双面夹击。 C.张仪承诺给楚国商、於六百里土地,赢得怀王君臣的信任,促使楚国与齐绝 交。 D.怀王不听陈轸劝告,兴兵攻打秦国,却因失去友邦反遭秦、齐、韩的联合打 击。 5.根据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6 分)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且 先 出 地 后 绝 齐 秦 计 必 弗 为 也 先 绝 齐后 责地 且 必 受 欺 于 张 仪。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 分)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6 分) 洞仙歌 苏轼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①新春与垂柳。细腰肢、自有入格②风流。仍更是、 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③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断肠是飞絮时④,绿叶成阴,无个事、 一成⑤消瘦。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注]①分付:托付。②格:格调。③永丰坊:地名。④飞絮时:指入夏时节。⑤ 一成:宋时口语,犹“渐渐”。 (1)词的上阕,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垂柳”?(2 分) 答: (2)这首词借柳来喻人、抒怀。请分析下阕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 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2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6 分) 7.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6 分) A.袁绍的儿子联合辽东太守对抗曹操,曹操采纳郭嘉“兵贵神速”的建议,出 奇兵千里奔袭,迅速平定了辽东。(《三国演义》) B.黛玉的丫鬟紫鹃为了试探宝玉对黛玉是否真心,故意说黛玉明年将回林家, 宝玉听后信以为真,急得痴病发作。(《红楼梦》) C.觉新深爱青梅竹马的梅表妹,但高老太爷为了早日抱重孙,亲自用拈阄的办 法为觉新定了门亲事,让他与瑞珏完婚。(《家》) D.赵伯韬想拉拢杜竹斋做公债,杜竹斋起初不感兴趣,但当赵伯韬说可以通过 出钱操纵军队以影响公债时,他不禁心动。(《子夜》)
E.欧也妮生日时,克罗旭和格拉桑两家前来祝寿,葛朗台认为这两家人是看中 他的钱,正好可以利用他们谋取好处。(《欧也妮·葛朗台》)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 仁》) ②(孟子)曰:“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 愈疏,不孝也。”(《孟 子·告子下》) [注]①几:委婉。②见志不从:看到自己的意见没有被父母接受。③劳:忧愁 ④过:过错。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2分) 答 (2)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形式主义侵蚀文化肌体 吴义勤 ①形式主义不是什么新东西,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反对形式主义,但在政治、经济 文化等社会生活领域仍然存在着不同形式的形式主义。近年来,形式主义开始在 文化领域大面积蔓延,因形态更隐蔽,其危害也就更大。 ②文化领域的形式主义因为顶着“文化”的大帽子,常会被人忽略。比如,为了 增加出版物的销售量,各种图书排行榜、畅销榜应运而生,但在有的地方竟然变 成了一种“商业游戏”和“商业交易”,甚至出现了出版社、作家花钱打榜的现 象。热热闹闹的排行榜之后,其实是某些出版商的利益追逐,受损的则是上当受 骗的读者以及我们的出版环境。再比如,有的地方,从吃的到穿的、从地上长的 到天上飞的、从植物到动物、从古人到现代人、从英雄到汉奸,竟然都能成为文 化节的名目。文化节不是不可以办,怕的是在主办者的眼里,只有经济利益的大 小,而不顾其能对文化发展产生多少补益。此外,一些电视节目引发的文物拍卖 寻宝热、选秀热、相亲节目热等等,最终也荒腔走板沦为了彻头彻尾的“形式” 与“表演”,离真正的“文化”很远。 ③文化形式主义的最大危害是弄虚作假,损害文化发展的健康肌体,毒化社会风 气。从表面上看,文化形式主义是拜金主义在作怪。正是经济利益的驱使,人们 才在文化活动中抛弃真诚的信仰和痛苦的反思,将文化创造变成了“吸引眼球” 的金钱比赛和不伦不类的跟风模仿等。而从深层意义来说,很多人之所以热衷于 搞形式主义,正是文化虚无主义和缺乏文化自信、根本不懂文化的一种体现,也 是功利主义、媚上心理、跟风投机心理和畸形权力崇拜心理的典型表现,是掩盖 自己思想能力、行动能力不足的保护色,从侧面暴露了我们的政绩评价、问责机 制不健全、不科学的弊病。可以说,假如任由文化形式主义泛滥,其恶果是形式 取代了内容,现象取代了本质,虚假驱逐了真实,它只会践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 神,破坏社会的信任机制,助长浮躁功利的习气,损害传统的核心价值观念。 ④因此,要真正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警惕和根治形式主义。特别要从制度设 计上不给文化投机行为留有生存乃至效仿的空间。我们的政绩评价应不仅仅看到
E.欧也妮生日时,克罗旭和格拉桑两家前来祝寿,葛朗台认为这两家人是看中 他的钱,正好可以利用他们谋取好处。(《欧也妮·葛朗台》)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8.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 ①子曰:“事父母,几①谏。见志不从②,又敬不违,劳③而不怨。”(《论语·里 仁》) ②(孟子)曰:“亲之过④大而不怨,是愈疏也。……愈疏,不孝也。”(《孟 子·告子下》) [注]①几:委婉。②见志不从:看到自己的意见没有被父母接受。③劳:忧愁。 ④过:过错。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2 分) 答: (2)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 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1 题。 形式主义侵蚀文化肌体 吴义勤 ①形式主义不是什么新东西,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反对形式主义,但在政治、经济、 文化等社会生活领域仍然存在着不同形式的形式主义。近年来,形式主义开始在 文化领域大面积蔓延,因形态更隐蔽,其危害也就更大。 ②文化领域的形式主义因为顶着“文化”的大帽子,常会被人忽略。比如,为了 增加出版物的销售量,各种图书排行榜、畅销榜应运而生,但在有的地方竟然变 成了一种“商业游戏”和“商业交易”,甚至出现了出版社、作家花钱打榜的现 象。热热闹闹的排行榜之后,其实是某些出版商的利益追逐,受损的则是上当受 骗的读者以及我们的出版环境。再比如,有的地方,从吃的到穿的、从地上长的 到天上飞的、从植物到动物、从古人到现代人、从英雄到汉奸,竟然都能成为文 化节的名目。文化节不是不可以办,怕的是在主办者的眼里,只有经济利益的大 小,而不顾其能对文化发展产生多少补益。此外,一些电视节目引发的文物拍卖 寻宝热、选秀热、相亲节目热等等,最终也荒腔走板沦为了彻头彻尾的“形式” 与“表演”,离真正的“文化”很远。 ③文化形式主义的最大危害是弄虚作假,损害文化发展的健康肌体,毒化社会风 气。从表面上看,文化形式主义是拜金主义在作怪。正是经济利益的驱使,人们 才在文化活动中抛弃真诚的信仰和痛苦的反思,将文化创造变成了“吸引眼球” 的金钱比赛和不伦不类的跟风模仿等。而从深层意义来说,很多人之所以热衷于 搞形式主义,正是文化虚无主义和缺乏文化自信、根本不懂文化的一种体现,也 是功利主义、媚上心理、跟风投机心理和畸形权力崇拜心理的典型表现,是掩盖 自己思想能力、行动能力不足的保护色,从侧面暴露了我们的政绩评价、问责机 制不健全、不科学的弊病。可以说,假如任由文化形式主义泛滥,其恶果是形式 取代了内容,现象取代了本质,虚假驱逐了真实,它只会践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 神,破坏社会的信任机制,助长浮躁功利的习气,损害传统的核心价值观念。 ④因此,要真正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警惕和根治形式主义。特别要从制度设 计上不给文化投机行为留有生存乃至效仿的空间。我们的政绩评价应不仅仅看到
兴建了多少楼堂馆所这样的工程,更应看到培育了多少精品力作、惠及了多少市 民百姓这样的实绩:不仅看到一次性的文化建设,更应关注这种文化投入方向、 投入方式的可持续性。在考察用人机制上,更要给那些在文化建设领域真抓实干 的人、坚持从实际和群众出发为政理念的人更多的鼓舞和力量。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3年10月17日24版) 9.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文化形式主义大面积蔓延,且因其形态更隐蔽,更具危害性, B.谋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是热衷文化形式主义的直接动机和深层原因 C.如果任由文化形式主义泛滥,将造成诸多恶果,这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 D.文章强调我们的政绩评价更应顾及实际效益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10.请根据第②段列举的现象概括文化形式主义的特征。(3分) 答 11.请简析第③④两段之间的关系。(3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题目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住在衣服里 王鼎钧 张爱玲有一句话:人都住在他自己的衣服里。大家公认是警句。警句者,使人惊, 使人醒,使人集中注意力。哪来的魅力?因为以前没人这样说过,我们从未这样 想过,原来人的空间如此狭小。灵魂住在肉体里,肉体住在衣服里,衣服住在屋 子里,屋子住在市镇村庄里……你我只是住在自己的衣服里。 写成这一句名言的秘诀是,她用了一个“住”字,衣食住行四大要素中的两个合 而为一。论修辞,这个字可以跟王安石用了那个“绿”(春风又绿江南岸)字比 美,甚或更为精彩。相沿已久的说法是人都裹在衣服里,或是包在衣服里。辞语 固定,读者的反应也固定,终于失去反应,视线在字面上木然滑过。作家的任务 是来使读者恢复敏感 “人都住在他自己的衣服里”,这句话真的是破空出世吗?似又不然。东晋名士 刘伶觉得穿衣也是礼教拘束,脱光了才自在,一时惊世骇俗。他的朋友去看他, 劝他。他说,房屋就是我的衣服,你们怎么跑进我的裤裆里来了?这不是宣告他 “住在衣服里”吗?他的办法是把“衣服”放大了,房子是衣服,天地是房子, 超级飓风过境,好大的口气! 同一时代,另一位名士阮籍,他又有他的说法。东晋偏安江南,不能发愤图强, 北方强敌压顶,士大夫苟全一时,阮籍慨叹人生在世好比虱子在裤裆里,一心 意往针线缝里钻,往棉絮里钻,自以为找到了乐土,其实……阮籍用比喻,世人 好像虱子一样住在衣服里,他把人缩小了。 阮籍的年龄比刘伶大,但是不能据此断定刘伶受了阮籍影响。张爱玲呢?我们只 知道她的警句中有阮籍刘伶的影子。从理论上说,作家凭她的敏感颖悟,可以从 刘、阮两人的话中得到灵感,提炼出自己的新句来。如果她的名言与阮籍刘伶的 名句有因果关系,这就是语言的繁殖。作家,尤其诗人,是语言的繁殖者,一国 的语言因不断的繁殖而丰富起来
兴建了多少楼堂馆所这样的工程,更应看到培育了多少精品力作、惠及了多少市 民百姓这样的实绩;不仅看到一次性的文化建设,更应关注这种文化投入方向、 投入方式的可持续性。在考察用人机制上,更要给那些在文化建设领域真抓实干 的人、坚持从实际和群众出发为政理念的人更多的鼓舞和力量。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3 年 10 月 17 日 24 版) 9.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近年来,文化形式主义大面积蔓延,且因其形态更隐蔽,更具危害性。 B.谋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是热衷文化形式主义的直接动机和深层原因。 C.如果任由文化形式主义泛滥,将造成诸多恶果,这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 D.文章强调我们的政绩评价更应顾及实际效益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10.请根据第②段列举的现象概括文化形式主义的特征。(3 分) 答: 11.请简析第③④两段之间的关系。(3 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 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题目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 住在衣服里 王鼎钧 张爱玲有一句话:人都住在他自己的衣服里。大家公认是警句。警句者,使人惊, 使人醒,使人集中注意力。哪来的魅力?因为以前没人这样说过,我们从未这样 想过,原来人的空间如此狭小。灵魂住在肉体里,肉体住在衣服里,衣服住在屋 子里,屋子住在巿镇村庄里……你我只是住在自己的衣服里。 写成这一句名言的秘诀是,她用了一个“住”字,衣食住行四大要素中的两个合 而为一。论修辞,这个字可以跟王安石用了那个“绿”(春风又绿江南岸)字比 美,甚或更为精彩。相沿已久的说法是人都裹在衣服里,或是包在衣服里。辞语 固定,读者的反应也固定,终于失去反应,视线在字面上木然滑过。作家的任务 是来使读者恢复敏感。 “人都住在他自己的衣服里”,这句话真的是破空出世吗?似又不然。东晋名士 刘伶觉得穿衣也是礼教拘束,脱光了才自在,一时惊世骇俗。他的朋友去看他, 劝他。他说,房屋就是我的衣服,你们怎么跑进我的裤裆里来了?这不是宣告他 “住在衣服里”吗?他的办法是把“衣服”放大了,房子是衣服,天地是房子, 超级飓风过境,好大的口气! 同一时代,另一位名士阮籍,他又有他的说法。东晋偏安江南,不能发愤图强, 北方强敌压顶,士大夫苟全一时,阮籍慨叹人生在世好比虱子在裤裆里,一心一 意往针线缝里钻,往棉絮里钻,自以为找到了乐土,其实……阮籍用比喻,世人 好像虱子一样住在衣服里,他把人缩小了。 阮籍的年龄比刘伶大,但是不能据此断定刘伶受了阮籍影响。张爱玲呢?我们只 知道她的警句中有阮籍刘伶的影子。从理论上说,作家凭她的敏感颖悟,可以从 刘、阮两人的话中得到灵感,提炼出自己的新句来。如果她的名言与阮籍刘伶的 名句有因果关系,这就是语言的繁殖。作家,尤其诗人,是语言的繁殖者,一国 的语言因不断的繁殖而丰富起来
即使有阮籍刘伶的珠玉在前,张爱玲仍有新意,在她笔下,人没有缩小,衣服也 没放大,她向前一步,把人和衣服的关系定为居住,自然产生蟹的甲,蝉的蜕, 蜗的壳,种种意象,人几乎“物化”,让我们品味张派独特的苍凉。张爱玲,阮 籍,刘伶,三句话的形式近似,内涵各有精神,作家有此奇才异能,才可以凭有 限的文字作无尽的表达。文学语言发展的轨迹正是从旧中生出新来 警句的繁殖能力特别强,也许有关系,也许没关系,陈义芝写出“住在衣服里的 女人”,多了一个“女”字,如闻哗啦一声大幕拉开,见所未见。女人比男人更 需要衣服,也更讲究衣饰,衣饰使女人更性感,一字之差,苍凉变为香艳。 也许有关系,也许没关系,有位作家描写恶棍,称之为“一个住在衣服里的魔 鬼”,他似乎把“住在衣服里的女人”延长了。忽然想起成语衣冠禽兽,沐猴而 冠。这两个成语沿用了多少年?你怎未想到写成“住在衣服里的猴子”?我们往 往要别人先走一步,然后恍然大悟。收之桑榆,未为晚也,我们仍然可以写“ 个住在军服里的懦夫”,“一个住在袈裟里的高利贷债主”之类等等 又见诗人描写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说他拥有的是如此贫乏,是“住在衣服里的 人”。这句话和“人都住在他自己的衣服里”,都是那么几个字,只因排列的次 序不同,别有一番滋味。还记得“小处不可随便”和“不可随处小便”吗?“住 在衣服里的人”,和“一身之外无长物”何其相近,可是你为什么提起笔来只想 到陈词滥调呢! (摘编自《王鼎钧自选集》) 12.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文以漫谈的方式铺展开来,联想丰富,语言平淡朴实而又耐人寻味。 B.张爱玲的“住”字翻新出奇,突破了相沿已久的说法,使读者恢复敏感 C.作者对于刘伶宣称“房屋就是我的衣服”的放诞行为持批判、否定态度。 D.作者运用“繁殖”一词形容语言的继承创造,既生动有趣又十分精辟。 E.“一个住在军服里的懦夫”,运用比喻手法,表达的是对外强中干者的嘲讽。 13.简析文中划线句子“世人好像虱子一样住在衣服里”的含义。(4分) 答 14.文章最后一段说,“住在衣服里的人”和“人都住在他自己的衣服里”,因 排列次序不同,而别有一番滋味。为什么这样说?请简要探析。(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在遇难者和垂死者当中度过的一夜 菲尔·戴维森 【路透社发自哥伦比亚阿梅罗镇】至少有15000人死亡,还有数百人在死亡线上 挣扎。我极力想在哥伦比亚火山爆发灾难中的幸存者中入睡,我恍如置身鬼域甚 至感到我自己也是死人。 我蜷缩在当地一座寒冷光禿的山顶上。每当我抬起头来看看那些奄奄一息的人们 老人妇女和儿童,只见他们浑身粘满了灰白胶泥,毛发僵直,只是转动的眼 珠在夜色下还隐约可见,才知道他们还活着。 烛光,唯一的光源,使这儿的气氛变得更加可怕。 在附近的山顶上,闪烁着更多的烛光和几支火炬,那里蜷缩着数千名幸存者,他 们没有饭吃,也没有水喝,正在等待营救。 星期四(14日)天刚黑之前,我乘坐一架小型直升飞机赶到现场
即使有阮籍刘伶的珠玉在前,张爱玲仍有新意,在她笔下,人没有缩小,衣服也 没放大,她向前一步,把人和衣服的关系定为居住,自然产生蟹的甲,蝉的蜕, 蜗的壳,种种意象,人几乎“物化”,让我们品味张派独特的苍凉。张爱玲,阮 籍,刘伶,三句话的形式近似,内涵各有精神,作家有此奇才异能,才可以凭有 限的文字作无尽的表达。文学语言发展的轨迹正是从旧中生出新来。 警句的繁殖能力特别强,也许有关系,也许没关系,陈义芝写出“住在衣服里的 女人”,多了一个“女”字,如闻哗啦一声大幕拉开,见所未见。女人比男人更 需要衣服,也更讲究衣饰,衣饰使女人更性感,一字之差,苍凉变为香艳。 也许有关系,也许没关系,有位作家描写恶棍,称之为“一个住在衣服里的魔 鬼”,他似乎把“住在衣服里的女人”延长了。忽然想起成语衣冠禽兽,沐猴而 冠。这两个成语沿用了多少年?你怎未想到写成“住在衣服里的猴子”?我们往 往要别人先走一步,然后恍然大悟。收之桑榆,未为晚也,我们仍然可以写“一 个住在军服里的懦夫”,“一个住在袈裟里的高利贷债主”之类等等。 又见诗人描写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说他拥有的是如此贫乏,是“住在衣服里的 人”。这句话和“人都住在他自己的衣服里”,都是那么几个字,只因排列的次 序不同,别有一番滋味。还记得“小处不可随便”和“不可随处小便”吗?“住 在衣服里的人”,和“一身之外无长物”何其相近,可是你为什么提起笔来只想 到陈词滥调呢! (摘编自《王鼎钧自选集》) 12.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本文以漫谈的方式铺展开来,联想丰富,语言平淡朴实而又耐人寻味。 B.张爱玲的“住”字翻新出奇,突破了相沿已久的说法,使读者恢复敏感。 C.作者对于刘伶宣称“房屋就是我的衣服”的放诞行为持批判、否定态度。 D.作者运用“繁殖”一词形容语言的继承创造,既生动有趣又十分精辟。 E.“一个住在军服里的懦夫”,运用比喻手法,表达的是对外强中干者的嘲讽。 13.简析文中划线句子“世人好像虱子一样住在衣服里”的含义。(4 分) 答: 14.文章最后一段说,“住在衣服里的人”和“人都住在他自己的衣服里”,因 排列次序不同,而别有一番滋味。为什么这样说?请简要探析。(6 分) 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 在遇难者和垂死者当中度过的一夜① 菲尔•戴维森 【路透社发自哥伦比亚阿梅罗镇】至少有 15000 人死亡,还有数百人在死亡线上 挣扎。我极力想在哥伦比亚火山爆发灾难中的幸存者中入睡,我恍如置身鬼域甚 至感到我自己也是死人。 我蜷缩在当地一座寒冷光秃的山顶上。每当我抬起头来看看那些奄奄一息的人们 ——老人妇女和儿童,只见他们浑身粘满了灰白胶泥,毛发僵直,只是转动的眼 珠在夜色下还隐约可见,才知道他们还活着。 烛光,唯一的光源,使这儿的气氛变得更加可怕。 在附近的山顶上,闪烁着更多的烛光和几支火炬,那里蜷缩着数千名幸存者,他 们没有饭吃,也没有水喝,正在等待营救。 星期四(14 日)天刚黑之前,我乘坐一架小型直升飞机赶到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