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市2016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除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唐代陆上海上的交通也很发达,唐的政治文化影响越 出了国境。沟通中西的丝路空前繁荣,唐三彩的骆驼俑和人俑中的胡商形象就是 丝路繁荣的记录。除了丝织品,瓷器也从陆上与海上输出到国外。交通的发达、 商业的繁荣和落后地区的开发,都为陶瓷制品准备了市场。陶瓷考古发现的唐瓷 窑址之多是空前的,特别是北方瓷窑的增加超过了长江以南各地,这为日后北方 出现众多的名窑和南北制瓷中心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通常用“南青北白”来概括唐代瓷业的特点。越窑青瓷与邢窑白瓷分别伐表了南 方瓷业与北方瓷业的最高成就,这虽是事实,但实际上,北方诸窑也兼烧青瓷、 黄瓷、黑瓷、花瓷,也有专烧黑瓷与花瓷的瓷窑。北方诸窑中,很多瓷窑烧瓷历 史较短,没有陈规可以墨守,因而敢于作各种尝试和探索。釉色不厌弃青、白、 黄、黑、绿、花,制胎可以两色重叠拉坯,形成纹理,不薄雅素,更喜富丽。这 代表了一种新的自信和进取的时代风格。虽然在南方没有发现白瓷窑址,只是在 唐墓中发现了相当数量的白瓷,但这是白瓷向倾向于保守的青瓷进行冲击的迹 象 评诗家说唐诗有所谓盛唐气象。陶瓷艺术最能表现这种盛唐气象的则是唐的三彩 釉陶。这不仅因为三彩釉器绚丽斑斓,富于浪漫色彩,釉色的富丽热烈能反映唐 人的生活意趣;还因为凤头壶、龙首杯这些有异邦色彩与趣味的新的器物造型, 表现了唐人对异域文化广收博采的自信与气魄;而且三彩陶俑就是制造它的那个 时代的艺术记录,是一幅唐代长安与洛阳贵族风习与生活情趣的风情画。那些丰 腴的贵妇,那些射猎的贵族,那些恭谨的文吏与女侍,那些牵驼的胡商,还有那 些负重的骆驼,那些马,那些狞猛的武士与天王……记录了开元盛世的安富与尊 荣、豪华与放纵。 在制瓷工艺上,唐人的贡献是不少的。他留给后世的一份厚礼是在烧成工艺中普 遍使用了匣钵装烧。匣钵创制使用可能早于唐,但大量使用并作为工艺的常规, 则在中唐以后。唐人凭借髙超的工艺烧制出髙质量的邢窑白瓷与越窑青瓷。 “纷纷五代乱离间”。五代、十国的纷争是唐王朝各种固有矛盾发展的结果。但 各地割据政权之所以能够存在,也是因为唐末地方经济有了发展,可以作为割据 者的依凭。一些割据政权为保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保境息民的政策,使得战祸较 少,社会比较安定,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开发。所以在五代十国时期,在二些地 方政权割据的地区,包括陶瓷在内的手工业仍然有所进步和发展,吴越的青瓷就 是其例。但是也正因为全国分裂、割据的形势,使得各地瓷窑之间借鉴、仿制以 至市场竞争变得异常困难,这种进步与发展又是有限度的,瓷业的新的发展繁荣 还有待于北宋统一全国。 (摘编自冯先铭等《中国陶瓷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福建厦门市 2016 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除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唐代陆上海上的交通也很发达,唐的政治文化影响越 出了国境。沟通中西的丝路空前繁荣,唐三彩的骆驼俑和人俑中的胡商形象就是 丝路繁荣的记录。除了丝织品,瓷器也从陆上与海上输出到国外。交通的发达、 商业的繁荣和落后地区的开发,都为陶瓷制品准备了市场。陶瓷考古发现的唐瓷 窑址之多是空前的,特别是北方瓷窑的增加超过了长江以南各地,这为日后北方 出现众多的名窑和南北制瓷中心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通常用“南青北白”来概括唐代瓷业的特点。越窑青瓷与邢窑白瓷分别伐表了南 方瓷业与北方瓷业的最高成就,这虽是事实,但实际上,北方诸窑也兼烧青瓷、 黄瓷、黑瓷、花瓷,也有专烧黑瓷与花瓷的瓷窑。北方诸窑中,很多瓷窑烧瓷历 史较短,没有陈规可以墨守,因而敢于作各种尝试和探索。釉色不厌弃青、白、 黄、黑、绿、花,制胎可以两色重叠拉坯,形成纹理,不薄雅素,更喜富丽。这 代表了一种新的自信和进取的时代风格。虽然在南方没有发现白瓷窑址,只是在 唐墓中发现了相当数量的白瓷,但这是白瓷向倾向于保守的青瓷进行冲击的迹 象。 评诗家说唐诗有所谓盛唐气象。陶瓷艺术最能表现这种盛唐气象的则是唐的三彩 釉陶。这不仅因为三彩釉器绚丽斑斓,富于浪漫色彩,釉色的富丽热烈能反映唐 人的生活意趣;还因为凤头壶、龙首杯这些有异邦色彩与趣味的新的器物造型, 表现了唐人对异域文化广收博采的自信与气魄;而且三彩陶俑就是制造它的那个 时代的艺术记录,是一幅唐代长安与洛阳贵族风习与生活情趣的风情画。那些丰 腴的贵妇,那些射猎的贵族,那些恭谨的文吏与女侍,那些牵驼的胡商,还有那 些负重的骆驼,那些马,那些狞猛的武士与天王……记录了开元盛世的安富与尊 荣、豪华与放纵。 在制瓷工艺上,唐人的贡献是不少的。他留给后世的一份厚礼是在烧成工艺中普 遍使用了匣钵装烧。匣钵创制使用可能早于唐,但大量使用并作为工艺的常规, 则在中唐以后。唐人凭借高超的工艺烧制出高质量的邢窑白瓷与越窑青瓷。 “纷纷五代乱离间”。五代、十国的纷争是唐王朝各种固有矛盾发展的结果。但 各地割据政权之所以能够存在,也是因为唐末地方经济有了发展,可以作为割据 者的依凭。一些割据政权为保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保境息民的政策,使得战祸较 少,社会比较安定,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开发。所以在五代十国时期,在二些地 方政权割据的地区,包括陶瓷在内的手工业仍然有所进步和发展,吴越的青瓷就 是其例。但是也正因为全国分裂、割据的形势,使得各地瓷窑之间借鉴、仿制以 至市场竞争变得异常困难,这种进步与发展又是有限度的,瓷业的新的发展繁荣 还有待于北宋统一全国。 (摘编自冯先铭等《中国陶瓷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大运河沟通南北,海陆交通发达,商业繁荣,丝织品和陶瓷远销海外, 政治文化影响越出了国境 B.陶瓷考古发现了大量的北方窑址,说明北方瓷窑在数量上超过南方,并为形 成新的制瓷中心奠定了基础。 C.唐代北方瓷窑以烧制白瓷为主,但很多瓷窑因历史较短,没有陈规旧制,所 以勇于探索,烧制出花色各异的产品。 D.唐代北方瓷窑制胎可以使用两色重叠拉坯技术,釉色雅素富丽并存,从一个 侧面反映了自信和进取的时代风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陶瓷技术的进步、社会的需求和中西文明的频繁交流和碰撞,各种因素相互 融合,诞生了唐三彩这一艺术瑰宝。 B.随着沟通中西的丝路的空前繁荣,异国的驼队和牵驼的商人往来其间,他们 的形象出现唐三彩陶俑中。 C.凤头壶、龙首杯等瓷器的烧制吸收了异国的制瓷技术,表现了异域文化日益 影响着唐代艺术品。 D.唐代三彩陶俑艺术地记录开元盛世唐人的生活情景,陶俑的形象身份各异, 造型多样,栩栩如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朝之前,南方青瓷占据陶瓷业的主流地位,但在南方唐墓中发现了大量的 白瓷,说明青瓷的地位正在受到冲击。 B.匣钵装烧是制瓷工艺的一项重要技术,唐人的这一创制技术,得到广泛推行 并作为工艺的常规,烧制出高质量的陶瓷。 C.吴越地方割据政权采用保境息民的政策,经济得到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有利 于陶瓷业的进步和发展 D.唐朝社会安定,瓷业兴旺;五代时期,国家分裂,瓷业发展受到限制;北宋 统一全国,将迎来瓷业新的繁荣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陶璜,字世英,丹阳秣陵人也,仕吴历显位。孙皓时,趾太守孙谞贪暴,为百姓 所患。南中监军霍弋遣杨稷与毛炅、董元等自蜀出交吐,破吴军于古城,斩大都 督修则、交州刺史刘俊。吴遣虞汜为监军,薛翊为威南将军、大都督,璜为苍梧 太守,距稷,战于分水。璜败,退保合浦,亡其二将。翊怒谓璜曰:“若自表讨 贼,而丧二帅,其责安在?”璜曰:“下官不得行意,诸军不相顺,故致败耳。” 羽怒,欲引军还。璜夜以数百兵袭董元,获其宝物,船载而归,翊乃谢之,以璜 领交州,为前部督。璜从海道出于不意,径至交陛,元距之。诸将将战璜疑断墙 内有伏兵列长戟于其后兵才接元伪退璜追之伏兵果出长戟逆之大破元等元有勇 将解系同在城内,璜诱其弟象,使为书与系,又使象乘璜轺车,鼓吹导从而行。 元等曰:“象尚若此,系必去志。”乃就杀之。翊、璜遂陷交陞。吴因用璜为交 州刺史。初,霍弋之遣稷、炅等,与之誓曰:“若贼围城未百日而降者,家属诛: 若过百日救兵不至,吾受其罪。”稷等守未百日,粮尽,乞降,璜不许,给其粮 使守。诸将并谏,璜曰:“霍弋已死,不能救稷等必矣,可须其日满,然启受降 使彼得无罪,我受有义,内训百姓,外怀邻国,不亦可!”稷等期讫粮尽,救
A.唐代大运河沟通南北,海陆交通发达,商业繁荣,丝织品和陶瓷远销海外, 政治文化影响越出了国境。 B.陶瓷考古发现了大量的北方窑址,说明北方瓷窑在数量上超过南方,并为形 成新的制瓷中心奠定了基础。 C.唐代北方瓷窑以烧制白瓷为主,但很多瓷窑因历史较短,没有陈规旧制,所 以勇于探索,烧制出花色各异的产品。 D.唐代北方瓷窑制胎可以使用两色重叠拉坯技术,釉色雅素富丽并存,从一个 侧面反映了自信和进取的时代风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陶瓷技术的进步、社会的需求和中西文明的频繁交流和碰撞,各种因素相互 融合,诞生了唐三彩这一艺术瑰宝。 B.随着沟通中西的丝路的空前繁荣,异国的驼队和牵驼的商人往来其间,他们 的形象出现唐三彩陶俑中。 C.凤头壶、龙首杯等瓷器的烧制吸收了异国的制瓷技术,表现了异域文化日益 影响着唐代艺术品。 D.唐代三彩陶俑艺术地记录开元盛世唐人的生活情景,陶俑的形象身份各异, 造型多样,栩栩如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朝之前,南方青瓷占据陶瓷业的主流地位,但在南方唐墓中发现了大量的 白瓷,说明青瓷的地位正在受到冲击。 B.匣钵装烧是制瓷工艺的一项重要技术,唐人的这一创制技术,得到广泛推行 并作为工艺的常规,烧制出高质量的陶瓷。 C.吴越地方割据政权采用保境息民的政策,经济得到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有利 于陶瓷业的进步和发展。 D.唐朝社会安定,瓷业兴旺;五代时期,国家分裂,瓷业发展受到限制;北宋 统一全国,将迎来瓷业新的繁荣。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陶璜,字世英,丹阳秣陵人也,仕吴历显位。孙皓时,阯太守孙谞贪暴,为百姓 所患。南中监军霍弋遣杨稷与毛炅、董元等自蜀出交阯,破吴军于古城,斩大都 督修则、交州刺史刘俊。吴遣虞汜为监军,薛翊为威南将军、大都督,璜为苍梧 太守,距稷,战于分水。璜败,退保合浦,亡其二将。翊怒谓璜曰:“若自表讨 贼,而丧二帅,其责安在?”璜曰:“下官不得行意,诸军不相顺,故致败耳。” 羽怒,欲引军还。璜夜以数百兵袭董元,获其宝物,船载而归,翊乃谢之,以璜 领交州,为前部督。璜从海道出于不意,径至交陛,元距之。诸将将战璜疑断墙 内有伏兵列长戟于其后兵才接元伪退璜追之伏兵果出长戟逆之大破元等元有勇 将解系同在城内,璜诱其弟象,使为书与系,又使象乘璜轺车,鼓吹导从而行。 元等曰:“象尚若此,系必去志。”乃就杀之。翊、璜遂陷交阯。吴因用璜为交 州刺史。初,霍弋之遣稷、炅等,与之誓曰:“若贼围城未百日而降者,家属诛; 若过百日救兵不至,吾受其罪。”稷等守未百日,粮尽,乞降,璜不许,给其粮 使守。诸将并谏,璜曰:“霍弋已死,不能救稷等必矣,可须其日满,然启受降。 使彼得无罪,我受有义,内训百姓,外怀邻国,不亦可乎!”稷等期讫粮尽,救
兵不至,乃纳之。皓既降晋,手书遣璜子融敕璜归顺。璜流涕数日,遣使送印绶 诣洛阳。帝诏复其本职,封宛陵侯,改为冠军将军。在南三 恩著于殊俗。 及 州号哭,如丧慈亲。 (节选自《晋书-陶璜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将将战璜/疑断墙内有伏兵/列长戟于其后/兵才接/元伪退/璜追之 伏兵果出/长戟逆之/大破元等 B.诸将将战/璜疑断墙内有伏兵/列长戟于其后/兵才接/元伪退/璜追之/ 伏兵果出/长戟逆之/大破元等/ C.诸将将战璜/疑断墙内有伏兵/列长戟于其后/兵才接/元伪退/璜追之/ 伏兵果出长戟/逆之/大破元等/ D.诸将将战/璜疑断墙内有伏兵/列长戟于其后/兵才接/元伪退/璜追之 伏兵果出长戟/逆之/大破元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监军指监督军队的官员,一般为临时差遣,代表朝廷协理军务,督察将帅。 B.表是古代臣下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自表”指自己上表呈请 C.敕是自上命下之词,特指古代帝王的诏书,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D.洛阳是酉晋都城,因地处洛河之南而得名,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璜自表讨贼,出师不利。晋军出兵交5止,在古城打败吴军,陶璜与虞汜、 薛翊等领兵抵抗,因为内部不团结,致使陶璜首战损兵折将。 B.陶璜善用谋略,屡破敌军。他率兵夜袭董元,缴获珍宝;识破伏兵,打败董 用离间计,致使董元杀掉部将解系,终于攻陷交陆 C.陶璜心存仁义,收降杨稷。杨稷军队粮食耗尽,请求投降,陶璜出于多方考 虑,提供粮食让他们坚守满一百天后,才接受他们投降。 D.陶璜被迫归晋,仍获重用。孙皓降晋,亲笔写信给陶璜,让他归顺,陶璜痛 哭流泪,无奈归附:晋帝因孙皓保荐,恢复陶璜官职,予以重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彼得无罪,我受有义,内训百姓,外怀邻国,不亦可乎! (2)在南三十年,威恩著于殊俗。及卒,举州号哭,如丧慈亲。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清平乐题上卢桥° 辛弃疾 清泉奔快,不管青山碍。十里盘盘平世界,更着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 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注]①上卢桥在江两上饶境内。②陵谷:指山陵变深谷,深谷化山陵。 8.词的上片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是如何描绘的?(5分) 9.前人认为这首词“小中见大”,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兵不至,乃纳之。皓既降晋,手书遣璜子融敕璜归顺。璜流涕数日,遣使送印绶 诣洛阳。帝诏复其本职,封宛陵侯,改为冠军将军。在南三十年,威恩著于殊俗。 及卒,举州号哭,如丧慈亲。 (节选自《晋书-陶璜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诸将将战璜/疑断墙内有伏兵/列长戟于其后/兵才接/元伪退/璜追之/ 伏兵果出/长戟逆之/大破元等/ B.诸将将战/璜疑断墙内有伏兵/列长戟于其后/兵才接/元伪退/璜追之/ 伏兵果出/长戟逆之/大破元等/ C.诸将将战璜/疑断墙内有伏兵/列长戟于其后/兵才接/元伪退/璜追之/ 伏兵果出长戟/逆之/大破元等/ D.诸将将战/璜疑断墙内有伏兵/列长戟于其后/兵才接/元伪退/璜追之/ 伏兵果出长戟/逆之/大破元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监军指监督军队的官员,一般为临时差遣,代表朝廷协理军务,督察将帅。 B.表是古代臣下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自表”指自己上表呈请。 C.敕是自上命下之词,特指古代帝王的诏书,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D.洛阳是酉晋都城,因地处洛河之南而得名,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陶璜自表讨贼,出师不利。晋军出兵交 5 止,在古城打败吴军,陶璜与虞汜、 薛翊等领兵抵抗,因为内部不团结,致使陶璜首战损兵折将。 B.陶璜善用谋略,屡破敌军。他率兵夜袭董元,缴获珍宝;识破伏兵,打败董 元;用离间计,致使董元杀掉部将解系,终于攻陷交陆。 C.陶璜心存仁义,收降杨稷。杨稷军队粮食耗尽,请求投降,陶璜出于多方考 虑,提供粮食让他们坚守满一百天后,才接受他们投降。 D.陶璜被迫归晋,仍获重用。孙皓降晋,亲笔写信给陶璜,让他归顺,陶璜痛 哭流泪,无奈归附;晋帝因孙皓保荐,恢复陶璜官职,予以重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使彼得无罪,我受有义,内训百姓,外怀邻国,不亦可乎! (2)在南三十年,威恩著于殊俗。及卒,举州号哭,如丧慈亲。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清平乐 题上卢桥① 辛弃疾 清泉奔快,不管青山碍。十里盘盘平世界,更着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② 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注]①上卢桥在江两上饶境内。②陵谷:指山陵变深谷,深谷化山陵。 8.词的上片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是如何描绘的?(5 分) 9.前人认为这首词“小中见大”,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 ”两句,表明君子 并非天资过人,只是他们善于利用外部条件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2)白居易《琵琶行》中“ 两句,紧承上文 主客离别之事,引出下文对乐声来源的探问。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 ”两句,表现了诗 人无惧奸邪的气概和髙瞻远瞩的胸襟,也蕴含着“站得髙才能看得远”的晢理。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作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 另一大题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每个门槛下面都有一把钥匙 芦芙荭 缕烟,一个家 顺子站在回村的路口。望着村子里那一缕一缕的炊烟从树梢上冒出来,望着自己 家的房子在树林里闪烁着,顺子心里有些紧张又有些害怕。 三年了。他离开村子都三年了 但顺子的心从没离开过这个村子。村里的人靠种地为生,每天早上,孩子们背了 书包去上学,大人们便扛了锄头下地去干活。一把锁锁了门,钥匙就丢在门槛下, 家家户户都这样。 在村里,谁都知道谁家的钥匙放在什么地方。有时,老张在地里干活,种子完了 要回家取种子,老李便从地里冒出头对他喊,老张呀,顺道上我家给我捎壶水来 吧。老张就会走到老李家门前,从老李家门槛下取出钥匙开了门,拿了水壶。那 样子就好像是进自家的门一样。因此,锁在村子里就成了一个摆设,真真失去了 它存在的意义 顺子家的钥匙也是放在门槛下的。顺予的父亲几年前就去世了。尽管那时顺子已 远离村子上了高中,一个星期才回家一次,但母亲去地里忙时,还是习惯将钥匙 放在门槛下。 顺子明白,母亲是想让他回来随时都能进门 可是,就在三年前,顺子的母亲突然病倒了,村里人帮忙将她送到了县医院。村 长要为顺子母亲筹钱治病,母亲不让。 然而,要治好母亲的病,需要一大笔钱。顺子和母亲相依为命,上哪儿找这么多 的钱呀。 顺子整整想了几天,为了救母亲,他决定铤而走险。 顺子有个同学,父亲是企业的老板,很有钱。前两天,他们一家出外旅游去了 那天晚上,顺子等护士查过房,母亲也睡下后,便一个人悄悄出了门。 他在同学家的那扇门前定定地站了好长时间,还是伸手按下了门铃。他想,这时 要是屋里有人,他就会放弃那个念头的。 可他等了好长时间,屋里却是没有动静 也许这就是老天的安排吧 那是一款梅花牌的锁子。顺子很是费了一些劲儿,才把它弄开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荀子《劝学》中“ , ”两句,表明君子 并非天资过人,只是他们善于利用外部条件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2)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紧承上文 主客离别之事,引出下文对乐声来源的探问。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 , ”两句,表现了诗 人无惧奸邪的气概和高瞻远瞩的胸襟,也蕴含着“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作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 另一大题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每个门槛下面都有一把钥匙 芦芙荭 一缕烟,一个家。 顺子站在回村的路口。望着村子里那一缕一缕的炊烟从树梢上冒出来,望着自己 家的房子在树林里闪烁着,顺子心里有些紧张又有些害怕。 三年了。他离开村子都三年了。 但顺子的心从没离开过这个村子。村里的人靠种地为生,每天早上,孩子们背了 书包去上学,大人们便扛了锄头下地去干活。一把锁锁了门,钥匙就丢在门槛下, 家家户户都这样。 在村里,谁都知道谁家的钥匙放在什么地方。有时,老张在地里干活,种子完了, 要回家取种子,老李便从地里冒出头对他喊,老张呀,顺道上我家给我捎壶水来 吧。老张就会走到老李家门前,从老李家门槛下取出钥匙开了门,拿了水壶。那 样子就好像是进自家的门一样。因此,锁在村子里就成了一个摆设,真真失去了 它存在的意义。 顺子家的钥匙也是放在门槛下的。顺予的父亲几年前就去世了。尽管那时顺子已 远离村子上了高中,一个星期才回家一次,但母亲去地里忙时,还是习惯将钥匙 放在门槛下。 顺子明白,母亲是想让他回来随时都能进门。 可是,就在三年前,顺子的母亲突然病倒了,村里人帮忙将她送到了县医院。村 长要为顺子母亲筹钱治病,母亲不让。 然而,要治好母亲的病,需要一大笔钱。顺子和母亲相依为命,上哪儿找这么多 的钱呀。 顺子整整想了几天,为了救母亲,他决定铤而走险。 顺子有个同学,父亲是企业的老板,很有钱。前两天,他们一家出外旅游去了。 那天晚上,顺子等护士查过房,母亲也睡下后,便一个人悄悄出了门。 他在同学家的那扇门前定定地站了好长时间,还是伸手按下了门铃。他想,这时 要是屋里有人,他就会放弃那个念头的。 可他等了好长时间,屋里却是没有动静。 也许这就是老天的安排吧。 那是一款梅花牌的锁子。顺子很是费了一些劲儿,才把它弄开
顺子很快就找到了钱。顺子还没见过这么多的钱。他的手都有些抖了。哗哗的, 他好像都能听得见自己手抖动的声音。 顺子将钱拿出来,又放了一些回去,再想了想,又放了些回去。他将手里的钱掂 了掂,确定这些钱足够给母亲治病了,才将钱揣进包里,出了门 两天,仅仅两天,警察就将顺子从医院里带走了。 顺子被定为盗窃罪,判了三年半。 顺子沿着回村的路,一步一步往前走着。 正是黄昏,在地里干活的村里人都开始回家。回家早的人,正从门槛下面摸出钥 匙打开门。顺子借着黄昏作掩护,悄悄地走到自家的门前。 门锁着,那锁看起来冷冰冰的。 顺子习惯地弯下身子,将手伸进门槛下面。竟然摸到了钥匙。三年呀,难道这把 钥匙一直在门槛下躺了三年? 顺子进了门,反手将门关上。想了想,他又拿出那把锁,把手从门缝伸出去,将 门锁上,也许是出于习惯,他锁上门后,顺手将钥匙放在了门槛下。这样,从他 门前经过的人,就不会发现他回来了。他这次回来,只是想偷偷地看一眼这个家, 看一眼他的母亲。他是没脸再在这里待下去的。 顺子走到窗前拉好窗帘,才打开灯。 屋子里的一切都和三年前一样,不一样的是,三年前,每次回到家里,母亲就会 忙前忙后,而现在,母亲却一动不动地待在墙上的相框里。 那天晚上,顺子睡得很沉。直到第二天快中午时,他才被开锁的声音弄醒 他竖起耳朵听了听,确实是开锁的声音,而且就是他家的门。顺子赶忙起床,他 从卧房里走出来时,见一个女人正推开他家的门,走了进来。 女人看见顺子,吃了一惊。接着,她的脸由吃惊变力了惊喜。 女人说,顺子,你回来了? 这女人是村里蒋木匠的媳妇,她怎么进到我家里来了? 顺子的疑惑写在了脸上。蒋木匠的女人便说,顺子,回来了好呀,村里人都说你 是个孝子,你娘走时对村长说,要他帮着看好这个家等你回来。村长便安排人每 隔一段时间,就来你家帮着打扫打扫,他想让你回来时,家里是干干净净的。这 不,今天轮到我了 蒋木匠的媳妇说着,就开始扫地抹桌子 顺子也在抹,不过他抹的是脸上的泪,不知怎的,那泪越抹越多。 蒋木匠的媳妇打扫完屋子,便出了门。顺子也跟着蒋木匠的媳妇走出了门。那时 已近中午,顺子看见村子里的人开始陆续从地里回来,他们走到门前,从门槛下 掏出钥匙打开了门上的锁。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顺子的父亲去世后,顺子和母亲相依为命。顺子在外读书一个星期才回家 次,母亲将钥匙放在门槛下,希望顺子能常回家看看。 B.“那锁看起来冷冰冰的。”“冷冰冰”三字写出了顺子的情绪低落:母亲去 世使他感到家的温暖不再,出狱回村又担心遭受冷落 C.蒋木匠的媳妇从吃惊到惊喜,顺子从疑惑到释疑,小说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 表现了他们两人在乍一见面之后的心理变化
顺子很快就找到了钱。顺子还没见过这么多的钱。他的手都有些抖了。哗哗的, 他好像都能听得见自己手抖动的声音。 顺子将钱拿出来,又放了一些回去,再想了想,又放了些回去。他将手里的钱掂 了掂,确定这些钱足够给母亲治病了,才将钱揣进包里,出了门。 两天,仅仅两天,警察就将顺子从医院里带走了。 顺子被定为盗窃罪,判了三年半。 顺子沿着回村的路,一步一步往前走着。 正是黄昏,在地里干活的村里人都开始回家。回家早的人,正从门槛下面摸出钥 匙打开门。顺子借着黄昏作掩护,悄悄地走到自家的门前。 门锁着,那锁看起来冷冰冰的。 顺子习惯地弯下身子,将手伸进门槛下面。竟然摸到了钥匙。三年呀,难道这把 钥匙一直在门槛下躺了三年? 顺子进了门,反手将门关上。想了想,他又拿出那把锁,把手从门缝伸出去,将 门锁上,也许是出于习惯,他锁上门后,顺手将钥匙放在了门槛下。这样,从他 门前经过的人,就不会发现他回来了。他这次回来,只是想偷偷地看一眼这个家, 看一眼他的母亲。他是没脸再在这里待下去的。 顺子走到窗前拉好窗帘,才打开灯。 屋子里的一切都和三年前一样,不一样的是,三年前,每次回到家里,母亲就会 忙前忙后,而现在,母亲却一动不动地待在墙上的相框里。 那天晚上,顺子睡得很沉。直到第二天快中午时,他才被开锁的声音弄醒。 他竖起耳朵听了听,确实是开锁的声音,而且就是他家的门。顺子赶忙起床,他 从卧房里走出来时,见一个女人正推开他家的门,走了进来。 女人看见顺子,吃了一惊。接着,她的脸由吃惊变力了惊喜。 女人说,顺子,你回来了? 这女人是村里蒋木匠的媳妇,她怎么进到我家里来了? 顺子的疑惑写在了脸上。蒋木匠的女人便说,顺子,回来了好呀,村里人都说你 是个孝子,你娘走时对村长说,要他帮着看好这个家等你回来。村长便安排人每 隔一段时间,就来你家帮着打扫打扫,他想让你回来时,家里是干干净净的。这 不,今天轮到我了。 蒋木匠的媳妇说着,就开始扫地抹桌子。 顺子也在抹,不过他抹的是脸上的泪,不知怎的,那泪越抹越多。 蒋木匠的媳妇打扫完屋子,便出了门。顺子也跟着蒋木匠的媳妇走出了门。那时 已近中午,顺子看见村子里的人开始陆续从地里回来,他们走到门前,从门槛下 掏出钥匙打开了门上的锁。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顺子的父亲去世后,顺子和母亲相依为命。顺子在外读书一个星期才回家一 次,母亲将钥匙放在门槛下,希望顺子能常回家看看。 B.“那锁看起来冷冰冰的。”“冷冰冰”三字写出了顺子的情绪低落:母亲去 世使他感到家的温暖不再,出狱回村又担心遭受冷落。 C.蒋木匠的媳妇从吃惊到惊喜,顺子从疑惑到释疑,小说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 表现了他们两人在乍一见面之后的心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