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2013~2014学年下学期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 监考教师注意:只须收“答题卷”,本“试题”让学生带回、保存 、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3分) (1)(chang) 弘化碧 (2)前合后(yan) (3)(wen) 颈之交 (4)羽扇 巾 (5残羹冷(zhi) (6)冠( ml an) 皇 2.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写合适的内容。(3分) (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 ,作者是东汉的 (2)被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雷特》《麦克白》《 》代表着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的顶峰。 (3)元杂剧的剧本一般由唱、 、白组成,它一般是一本四折,有些前面 还加一个 3.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 古》) (2)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定风波》) (3)可惜流年, ,树犹如此!(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 赏心亭》)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6)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史记·廉 颇蔺相如列传》) 4.根据《红楼梦》的内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贾瑞来找凤姐,凤姐假意殷勤,约他晚上在西边穿堂见面。贾瑞按约定钻入 穿堂,凤姐命人关上穿堂东西门,贾瑞被冻一晚而归,回来后还被贾代儒打了 B.宝玉胡诌林子洞耗子精盗香芋的故事,说黛玉才是真正的“香玉”,黛玉要 拧宝玉的嘴。宝钗来了,讥笑宝玉忘了芭蕉诗急得满头是汗的事,讽刺他不知“绿 蜡”的典故。 C.宝玉向湘莲赞尤三姐,湘莲起疑,怀疑三姐清白,向贾琏索要宝剑退婚。三 姐上吊自杀,湘莲后悔不迭,出家为道。薛姨妈向宝钗说起此事,宝钗感到惋惜。 D.荣宁二府种种作为惹恼皇帝。西平王奉旨带领锦衣府来査抄贾政家产,拿下 贾政。又査抄出两箱房契、重利借票等禁用之物,贾琏认罪,贾母、凤姐惊吓病 倒 E.贾宝玉素日对甄宝玉心神想往,今天终于有缘一见。谁知谈起话来,竟十分 不投机—一甄宝玉的话题无非是仕途经济、显身扬名之言,宝玉听了烦闷之极
福建省厦门市 2013~2014 学年下学期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 (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 考生注意: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 监考教师注意:只须收“答题卷”,本“试题”让学生带回、保存。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根据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3 分) ⑴(cháng) 弘化碧 ⑵前合后(yǎn) ⑶(wěn) 颈之交 ⑷羽扇 (guān) 巾 ⑸残羹冷(zhì) ⑹冠(miǎn) 堂 皇 2.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写合适的内容。(3 分) ⑴《汉书》是我国第一部 ,作者是东汉的 。 ⑵被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雷特》《麦克白》《 》和 《 》代表着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的顶峰。 ⑶元杂剧的剧本一般由唱、 、白组成,它一般是一本四折,有些前面 还加一个 。 3.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⑴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 古》) ⑵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定风波》) ⑶可惜流年, ,树犹如此!(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 赏心亭》) ⑷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 ⑸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⑹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史记·廉 颇蔺相如列传》) 4.根据《红楼梦》的内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贾瑞来找凤姐,凤姐假意殷勤,约他晚上在西边穿堂见面。贾瑞按约定钻入 穿堂,凤姐命人关上穿堂东西门,贾瑞被冻一晚而归,回来后还被贾代儒打了一 顿。 B.宝玉胡诌林子洞耗子精盗香芋的故事,说黛玉才是真正的“香玉”,黛玉要 拧宝玉的嘴。宝钗来了,讥笑宝玉忘了芭蕉诗急得满头是汗的事,讽刺他不知“绿 蜡”的典故。 C.宝玉向湘莲赞尤三姐,湘莲起疑,怀疑三姐清白,向贾琏索要宝剑退婚。三 姐上吊自杀,湘莲后悔不迭,出家为道。薛姨妈向宝钗说起此事,宝钗感到惋惜。 D.荣宁二府种种作为惹恼皇帝。西平王奉旨带领锦衣府来查抄贾政家产,拿下 贾政。又查抄出两箱房契、重利借票等禁用之物,贾琏认罪,贾母、凤姐惊吓病 倒。 E.贾宝玉素日对甄宝玉心神想往,今天终于有缘一见。谁知谈起话来,竟十分 不投机——甄宝玉的话题无非是仕途经济、显身扬名之言,宝玉听了烦闷之极
5.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 )(3分) A.根据要求,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 B.他要么是个老师,要么是个作家。 C.他是无数死难者中唯一幸存的一个。 D.艺术作品质量差,也许由于内容不好,也许由于形式不好。 、课内古诗文阅读(10分) 6.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约束:控制、管束 B.于是相如前进缶 前进:上前进献 C.会论虞常 论:判罪 D.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发:拨动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形式,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3分) 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②宁许以负秦曲。 ③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④秦王恐其破璧 ⑤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⑥左右欲刃相如 ⑦天雨雪,武卧啮雪 ⑧单于壮其节,朝夕遣 人候问 A.②④③⑤⑦①⑥⑧ B.②⑦⑤⑧1③⑥①④ C.①⑥②④③⑦⑧ D.①⑧\②④③⑤\⑥⑦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2分) (2)见犯乃死,重负国。(2分) 译 三、课内外古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0题。(6分)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 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 “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 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 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 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 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9.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单于使使晓武 晓:通知 B.君因我降 通过 C.反欲斗两主 斗 使……争斗 D.若知我不降明 若:如果 10.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 )(3 分) A.根据要求,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 B.他要么是个老师,要么是个作家。 C.他是无数死难者中唯一幸存的一个。 D.艺术作品质量差,也许由于内容不好,也许由于形式不好。 二、课内古诗文阅读(10 分) 6.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约束:控制、管束 B.于是相如前进缶 前进:上前进献 C.会论虞常 论: 判罪 D.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发:拨动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形式,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3 分) 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②宁许以负秦曲。 ③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④秦王恐其破璧 ⑤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⑥左右欲刃相如 ⑦天雨雪,武卧啮雪 ⑧单于壮其节,朝夕遣 人候问 A.②④\③⑤⑦\①⑥⑧ B.②⑦\⑤⑧\③⑥\①④ 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 D.①⑧\②④\③⑤\⑥⑦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2 分) 译: (2)见犯乃死,重负国。(2 分) 译: 三、课内外古文阅读(25 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9—10 题。(6 分)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 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 “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 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 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 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 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9.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单于使使晓武 晓:通知 B.君因我降 因: 通过 C.反欲斗两主 斗: 使……争斗 D.若知我不降明 若:如果 10.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苏武病愈后,单于让他一起审判虞常,想要借此使苏武一行人投降。张胜先 投降,卫律剑斩虞常后,威胁苏武要将其连坐 B.卫律用连坐威胁苏武,一计不成,又举剑假装要杀苏武,威逼不成,又用投 降后可以称王,拥有随从、牛羊等条件利诱苏武 C.卫律本是汉将,投降后不觉耻辱,反以为荣,劝降苏武的语言庸俗傲慢,是 个毫无气节、唯利是图的小人,遭到苏武的唾弃 D.本段采用对比手法,将苏武与张胜、卫律对比,突出了苏武面对劝降始终保 持民族气节,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爱国者形象。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1-12题。(6分)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 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 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 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 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 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分) A.①权移于下 ②从径道亡, 归璧于赵 B.①皆共目之 ②遂共馋之 ①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①上下肃然 ②陵见其至 诚,喟然叹曰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衡乃诡对而出 诡:违背,违反 B.宦官惧其毁己 毁:诋毁 C.衡下车,治威严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D.一时收禽 禽:通“擒”,逮捕,拘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6题。(13分) 马伶传 [清]侯方域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 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 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 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 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 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 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岀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者,金陵之善歌 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A.苏武病愈后,单于让他一起审判虞常,想要借此使苏武一行人投降。张胜先 投降,卫律剑斩虞常后,威胁苏武要将其连坐。 B.卫律用连坐威胁苏武,一计不成,又举剑假装要杀苏武,威逼不成,又用投 降后可以称王,拥有随从、牛羊等条件利诱苏武。 C.卫律本是汉将,投降后不觉耻辱,反以为荣,劝降苏武的语言庸俗傲慢,是 一个毫无气节、唯利是图的小人,遭到苏武的唾弃。 D.本段采用对比手法,将苏武与张胜、卫律对比,突出了苏武面对劝降始终保 持民族气节,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爱国者形象。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1—12 题。(6 分)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 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 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 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 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 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①权移于下 ②从径道亡, 归璧于赵 B.①皆共目之 ②遂共馋之 C.①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①上下肃然 ②陵见其至 诚,喟然叹曰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衡乃诡对而出 诡:违背,违反 B.宦官惧其毁己 毁:诋毁 C.衡下车,治威严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D.一时收禽 禽:通“擒”,逮捕,拘 禁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3—16 题。(13 分) 马 伶 传 [清]侯方域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 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 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 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 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 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 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者,金陵之善歌 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 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 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 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 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 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 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于求,乃走事昆山, 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乎!耻其技之不若,而去 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耳。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日幸为开宴 幸:希望 B.奉一日欢 奉:敬献 C.华林部过马伶曰 过:责备 D.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 掩:盖过 14.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梨园以技鸣者 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 之欢 B.①而华林部独著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 于蓝 C.①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 ②而君幸于赵王 D.①乃走事昆山 ②无伤也,是乃仁术 也 15.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时金陵戏班技艺有名的大略有几十个,名气最大的是兴化班和华林班。有 次新安商人会合这两个戏班举行大会演,同时演出《鸣凤记》。 B.两个戏班的演唱都受到称赞。后来华林班的李伶由于饰演严嵩技艺髙妙而吸 引了大量观众,而兴化班的马伶为此感到羞愧,演出完毕化装逃走 C.将近三年后马伶归来,他请新安商人再与华林班会演《鸣凤记》。这次演出 马伶饰演严嵩技高李伶,兴化班的演出也超过了华林班。 D.马锦为演好“奸相”严嵩,遂入当朝宰相顾秉谦府为仆三年,技艺大进,充 分表现了他不甘失败、不怕吃苦、对艺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16.用斜线(/)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4分) 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 已易衣遁矣。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章,回答20-21题:(4分)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们这么说说罢) 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 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①如 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 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羨慕这宅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 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 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 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 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 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 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于求,乃走事昆山, 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乎!耻其技之不若,而去 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耳。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今日幸为开宴 幸:希望 B.奉一日欢 奉:敬献 C.华林部过马伶曰 过:责备 D.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 掩:盖过 14.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①梨园以技鸣者 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 之欢 B.①而华林部独著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 于蓝 C.①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 ②而君幸于赵王 D.①乃走事昆山 ②无伤也,是乃仁术 也 15.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当时金陵戏班技艺有名的大略有几十个,名气最大的是兴化班和华林班。有 一次新安商人会合这两个戏班举行大会演,同时演出《鸣凤记》。 B.两个戏班的演唱都受到称赞。后来华林班的李伶由于饰演严嵩技艺高妙而吸 引了大量观众,而兴化班的马伶为此感到羞愧,演出完毕化装逃走。 C.将近三年后马伶归来,他请新安商人再与华林班会演《鸣凤记》。这次演出 马伶饰演严嵩技高李伶,兴化班的演出也超过了华林班。 D.马锦为演好“奸相”严嵩,遂入当朝宰相顾秉谦府为仆三年,技艺大进,充 分表现了他不甘失败、不怕吃苦、对艺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16.用斜线(/)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4 分) 未 几 更 进 则 东 肆 不 复 能 终 曲 询 其 故 盖 马 伶 耻 出 李 伶 下 已 易 衣 遁 矣。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章,回答 20-21 题:(4 分)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们这么说说罢), 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 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①如 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 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
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 更是废物。②“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③ 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 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 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 膏,售完即止”的玄虚。④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 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 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 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20.对文中四处划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徘徊不敢走进门”的“孱头”是对待文化遗产中害怕继承的虚无主义者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的“昏蛋”则是对待文化遗产中盲目排斥的逃避主 义者。 B.““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总结了本段,又引起了下一段对拿来主义 者的论述。这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C.“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指看得很平常,敢吃;“不用它来宴大宾”指不 讨好有权有势的人 D.“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国粹”一词原指民族文化中的精华,这里是反 语。 21.文章在论证“拿来主义”时,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下列各项比喻论证中 喻体和本体对应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包括外国文化)。 B.“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C.“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D.“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五、课内外阅读(25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22-23题。(6分) 答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24-25题。(6分) 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 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髙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 思泪 24.对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描写了秋季天空廖廓苍茫、大地草木凋零的典型景色 B.“黯乡魂,追旅思”是说作者面对秋景更加思念故乡,回首望去,一片幽暗, 不禁追忆起旅途行程。 C.“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D.这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別之情的名篇,情虽悲凉哀婉,气却沉雄刚健。 25.“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 更是废物。②“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③ 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 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 膏,售完即止”的玄虚。④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 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 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 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20.对文中四处划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徘徊不敢走进门”的“孱头”是对待文化遗产中害怕继承的虚无主义者;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的“昏蛋”则是对待文化遗产中盲目排斥的逃避主 义者。 B.“‘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总结了本段,又引起了下一段对拿来主义 者的论述。这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C.“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指看得很平常,敢吃;“不用它来宴大宾”指不 讨好有权有势的人。 D.“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国粹”一词原指民族文化中的精华,这里是反 语。 21.文章在论证“拿来主义”时,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下列各项比喻论证中 喻体和本体对应不准确的一项是( )(2 分) A.“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包括外国文化)。 B.“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C.“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D.“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五、课内外阅读(25 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 22—23 题。(6 分) 答: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 24-25 题。(6 分) 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 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 思泪。 24.对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开头两句,描写了秋季天空廖廓苍茫、大地草木凋零的典型景色。 B.“黯乡魂,追旅思”是说作者面对秋景更加思念故乡,回首望去,一片幽暗, 不禁追忆起旅途行程。 C.“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D.这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虽悲凉哀婉,气却沉雄刚健。 25.“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