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 解析) 名篇名句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涉江采芙蓉》里,主人公担忧与所爱的人余生都不能相聚相守的诗句是“ (2)曹操《短歌行》用 指代有学识的人,用“ 的典故表达热切迎纳贤才的 心情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从视觉的角度描写乡村傍晚景象的诗句是“ (4)在《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借游览的经历,强调“物”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答案】(1).同心而离居(2).忧伤以终老(3).青衿(4).周公吐哺 (5).暧暧远人村(6).依依墟里烟(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8).亦不 能至也 课内文言文阅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 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臭。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 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 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 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节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 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趣舍万殊 趣:兴趣 B.终期于尽 期:至、及 C.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
- 1 - 福建省厦门市 2018-2019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 解析) 名篇名句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涉江采芙蓉》里,主人公担忧与所爱的人余生都不能相聚相守的诗句是“_____,_____。” (2)曹操《短歌行》用“_______”指代有学识的人,用“______”的典故表达热切迎纳贤才的 心情。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从视觉的角度描写乡村傍晚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 ________。” (4)在《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借游览的经历,强调“物”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 【答案】 (1). 同心而离居 (2). 忧伤以终老 (3). 青衿 (4). 周公吐哺 (5). 暧暧远人村 (6). 依依墟里烟 (7).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8). 亦不 能至也 课内文言文阅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 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臭。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 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 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 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节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 2.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虽趣.舍万殊 趣:兴趣 B. 终期.于尽 期:至、及 C. 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
D.其致一也 致:思想情趣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人之相与”的短暂,联想到人的两种生存状态,一种是聚集室内、畅谈怀抱,一种 是寄情所托、放浪形骸。 B.想到往日美好易成陈迹,作者不免感慨横生悲叹人生苦短,由此体悟到“死生亦大矣”的 生命之“痛” C.选文认为,生死是人生大事,在有生之年不宜空谈玄理,应做些实事,比如著文章留传后世, 以承袭前人,启示来者 寿天、生死并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作者想到此,情绪转为激荡,文章随之收结于浓烈的悲 观情绪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答案】2.A3.D 4.(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看成一样是荒谬的。 参考译文 人们彼此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时把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 有时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任何拘束,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 各的爱好,取舍爱好各不相同,安静与躁动不同,(可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 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自足,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等到(对于)那些所得到的东西己 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着而产生。过去感到高兴的事,转眼之间成为 旧迹,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终归结于消亡!古 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怎么能不悲痛呢? 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的大事)发生感慨的原因,(和我所感慨的)像符契那样相合,没 有不面对他们的文章而感叹悲伤的,(却)不能明白于心。因此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 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代的人看现在,也正如同我们今天 看过去一样,这真是可悲呀!所以我一个一个记下当时参加聚会的人,抄录下他们作的诗赋 即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是人们兴发感慨的缘由,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 读者,也将有感慨于这次集会的诗文。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 2 - D. 其致.一也 致:思想情趣 3.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从“人之相与”的短暂,联想到人的两种生存状态,一种是聚集室内、畅谈怀抱,一种 是寄情所托、放浪形骸。 B. 想到往日美好易成陈迹,作者不免感慨横生悲叹人生苦短,由此体悟到“死生亦大矣”的 生命之“痛”。 C. 选文认为,生死是人生大事,在有生之年不宜空谈玄理,应做些实事,比如著文章留传后世, 以承袭前人,启示来者。 D. 寿天、生死并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作者想到此,情绪转为激荡,文章随之收结于浓烈的悲 观情绪中。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答案】2. A 3. D 4. (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看成一样是荒谬的。 参考译文: 人们彼此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时把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 有时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任何拘束,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 各的爱好,取舍爱好各不相同,安静与躁动不同,(可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 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自足,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等到(对于)那些所得到的东西已 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着而产生。过去感到高兴的事,转眼之间成为 旧迹,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终归结于消亡!古 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怎么能不悲痛呢? 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的大事)发生感慨的原因,(和我所感慨的)像符契那样相合,没 有不面对他们的文章而感叹悲伤的,(却)不能明白于心。因此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 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代的人看现在,也正如同我们今天 看过去一样,这真是可悲呀!所以我一个一个记下当时参加聚会的人,抄录下他们作的诗赋, 即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是人们兴发感慨的缘由,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 读者,也将有感慨于这次集会的诗文。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 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 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阜。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 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看,月白风清,如此良夜 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 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 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 属:劝酒 B.浩浩平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 C.是岁十月之望 望:农历每月十五 D.今者薄暮 薄:稀薄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②顾安所得酒乎 B.①行歌相答 ②及时相遣归 C.①徘徊于斗牛之间 ②以待子不时之需 D.①而不知其所止 ②归而谋诸妇 7.下列对以上两段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营构秋江夜色之美,使人恍然“羽化而登仙”;选文二中“归而谋诸妇”数语,富有 生活气息 B.选文一侧重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选文二则在叙事中融入写景与抒情,三者融为 一体 C.两段选文观察景物的立足点一样,都是在舟中;但选文一描绘的是初秋景色,选文二则是初 冬景色 两段选文都描写赤壁月色,各具特色:选文一营造浩渺澄明的意境,选文二营造清冷高远的
- 3 - 一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 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 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二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阜。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 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看,月白风清,如此良夜 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 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 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5.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举酒属.客 属:劝酒 B. 浩浩平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 C. 是岁十月之望. 望:农历每月十五 D. 今者薄.暮 薄:稀薄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①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②顾安所得酒乎. B. ①行歌相.答 ②及时相.遣归 C. ①徘徊于斗牛之.间 ②以待子不时之.需 D. ①而.不知其所止 ②归而.谋诸妇 7. 下列对以上两段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一营构秋江夜色之美,使人恍然“羽化而登仙”;选文二中“归而谋诸妇”数语,富有 生活气息。 B. 选文一侧重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选文二则在叙事中融入写景与抒情,三者融为 一体。 C. 两段选文观察景物的立足点一样,都是在舟中;但选文一描绘的是初秋景色,选文二则是初 冬景色。 D. 两段选文都描写赤壁月色,各具特色:选文一营造浩渺澄明的意境,选文二营造清冷高远的
意境。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答案】5.D6.C7.B 8.(我们)任凭小船随意漂荡,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 《赤壁赋》(节选)参考译文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 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 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我的情思)浩荡,就如同凭空乘风,却不 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如遗弃尘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 《后赤壁赋》(节选)参考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 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 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 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 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 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 应付您突然的需要。”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 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 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 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忱宇恂如,永乐二年进士。宣德五年,帝以天下财赋多不理,而江南为甚,苏州一郡,积 至八百万石,思得才力重臣往厘之。乃用大学士杨荣荐,迁忱工部右侍郎,抚江南诸府,总督税 粮。始至,召父老问逋税故,皆言豪户不肯加耗,并征之细民,民贫逃亡,而税额益缺忱乃创为平 米法,令出耗必均。旧例,粮长正副三人,以七月赴南京户部领勘合t。既毕复费送部,往反资 费皆科充之。忱止设正副各一人,循环赴领。初太視平吴尽簑其攻臣乇弟明入京卮彯竄民 豪开坐罪没入思产貨還之思按其家租籍征之故苏赋比他府独重官民田租共二百七十七万石
- 4 - 意境。 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答案】5. D 6. C 7. B 8. (我们)任凭小船随意漂荡,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 《赤壁赋》(节选)参考译文: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 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 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我的情思)浩荡,就如同凭空乘风,却不 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如遗弃尘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 《后赤壁赋》(节选)参考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 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 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 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 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 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 应付您突然的需要。”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 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 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 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忱宇恂如,永乐二年进士。宣德五年,帝以天下财赋多不理,而江南为甚,苏州一郡,积 至八百万石,思得才力重臣往厘之。乃用大学士杨荣荐,迁忱工部右侍郎,抚江南诸府,总督税 粮。始至,召父老问逋税故,皆言豪户不肯加耗,并征之细民,民贫逃亡,而税额益缺忱乃创为平 米法,令出耗必均。旧例,粮长正副三人,以七月赴南京户部领勘合【注】。既毕,复费送部,往反资 费,皆科充之。忱止设正副各一人,循环赴领。初太祖平吴尽籍其功臣子弟庄田入官后恶富民 豪开坐罪没入田产皆谓之官田按其家租籍征之故苏赋比他府独重官民田租共二百七十七万石
而官田之租乃至二百六十二万石,民不能堪。时宣宗屡下诏减官田租,忱乃与知府况曲算累月, 减至七十二万余石,他府以次减,民始少苏。历宣德、正统二十年间,朝廷委任益专。忱以此益 发舒,见利害必言,言无不听。忱尝言:“吴淞江畔有沙涂柴场百五十项,水草茂盛,虫多生其 中。请募民开垦,可以足国课消虫灾”报可。其因灾荒请贷,及所陈他利病无算,小者用便宜行 之,无所顾虑。正统九年,给事中李素等忱妄意变更,专擅科效。景泰元年,溧阳彭守学忱。明 年礼部尚书杨宁言:“妄费罪乃在忱。”言官交章忱,请正其罪。景帝素知忱贤,但令致仕。忱 性机警。三殿重建,诏征牛胶万斤,为彩绘用适赴京,言库贮牛皮,岁久朽腐,请出煎胶,归市皮 偿库。 (节选自《明史·周忱传》) 【注】勒合:古代文书凭证。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太祖平吴/尽籍其功臣子弟庄田/入官后/恶富民豪并/坐罪没入田产/皆谓之官田/ B.初/太祖平吴/尽籍其功臣子弟庄田/入官后/恶富民豪并坐罪/没入田产/皆谓之官田/ C.初/太祖平吴/尽籍其功臣子弟庄田入官/后恶富民豪并坐罪/没入田产/皆谓之官田/ D.初/太祖平吴/尽籍其功臣子弟庄田入官/后恶富民豪并/坐罪没入田产/皆谓之官田/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忱制定新法,解决欠税积弊。他上任后,召集百姓,调査税粮拖欠原因,得知豪户不肯交纳 损耗费,就创设平米法,予以解决。 B.周忱降低税额,纾解百姓困境。苏州赋税繁重,百姓苦不堪言,他就与况锺硏究岀官田租税 减轻方案,使苏州百姓生活有了很大改观 C.周忱屡遭弹劾,被迫辞官退休。景泰年间,杨宁指摘周忱的罪行,谏议官也接连上奏请求定 罪,景帝深知周忱贤能,只让他辞去官职 D.周忱处事机警,善尽腐皮之用。周忱建议用库存腐皮煎胶,而后买新皮入库,这既可解决建 殿需要的牛胶问题,还能更新库存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毕,复赍送部,往反资费,皆科敛充之 (2)忱以此益发舒,见利害必言,言无不听 【答案】9.D10.B 11.(1)工作完毕后,把勘合送回部里。他们往返的费用,都是征敛而来 (2)周忱因此更加发奋,发现利害必提出建议,而皇上对他也是言无不听
- 5 - 而官田之租乃至二百六十二万石,民不能堪。时宣宗屡下诏减官田租,忱乃与知府况曲算累月, 减至七十二万余石,他府以次减,民始少苏。历宣德、正统二十年间,朝廷委任益专。忱以此益 发舒,见利害必言,言无不听。忱尝言:“吴淞江畔有沙涂柴场百五十项,水草茂盛,虫多生其 中。请募民开垦,可以足国课消虫灾”报可。其因灾荒请贷,及所陈他利病无算,小者用便宜行 之,无所顾虑。正统九年,给事中李素等忱妄意变更,专擅科效。景泰元年,溧阳彭守学忱。明 年礼部尚书杨宁言:“妄费罪乃在忱。”言官交章忱,请正其罪。景帝素知忱贤,但令致仕。忱 性机警。三殿重建,诏征牛胶万斤,为彩绘用适赴京,言库贮牛皮,岁久朽腐,请出煎胶,归市皮 偿库。 (节选自《明史·周忱传》) 【注】勒合:古代文书凭证。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初/太祖平吴/尽籍其功臣子弟庄田/入官后/恶富民豪并/坐罪没入田产/皆谓之官田/ B. 初/太祖平吴/尽籍其功臣子弟庄田/入官后/恶富民豪并坐罪/没入田产/皆谓之官田/ C. 初/太祖平吴/尽籍其功臣子弟庄田入官/后恶富民豪并坐罪/没入田产/皆谓之官田/ D. 初/太祖平吴/尽籍其功臣子弟庄田入官/后恶富民豪并/坐罪没入田产/皆谓之官田/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周忱制定新法,解决欠税积弊。他上任后,召集百姓,调查税粮拖欠原因,得知豪户不肯交纳 损耗费,就创设平米法,予以解决。 B. 周忱降低税额,纾解百姓困境。苏州赋税繁重,百姓苦不堪言,他就与况锺研究出官田租税 减轻方案,使苏州百姓生活有了很大改观。 C. 周忱屡遭弹劾,被迫辞官退休。景泰年间,杨宁指摘周忱的罪行,谏议官也接连上奏请求定 罪,景帝深知周忱贤能,只让他辞去官职。 D. 周忱处事机警,善尽腐皮之用。周忱建议用库存腐皮煎胶,而后买新皮入库,这既可解决建 殿需要的牛胶问题,还能更新库存。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毕,复赍送部,往反资费,皆科敛充之。 (2)忱以此益发舒,见利害必言,言无不听。 【答案】9. D 10. B 11. (1)工作完毕后,把勘合送回部里。他们往返的费用,都是征敛而来。 (2)周忱因此更加发奋,发现利害必提出建议,而皇上对他也是言无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