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市2014届高三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旬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进不入以离尤兮 (屈原《离骚》) (2)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 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4)知不可乎骤得, 。(苏轼《赤壁赋》) ,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 (6)录毕,走送之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5题 黄子厚诗序 [宋]朱熹 余年十五六时,与于厚相遇于屏山刘氏斋馆,俱事病翁先生。子厚少余 岁,读书为文,略相上下,犹或有时从余切磋,以进其所不及。后三四年,余 犹故也,而子厚一旦忽踊跃骤进,若不可以寻尺计,出语落笔,辄惊坐人。余固 叹其超然不可追逐,而流辈中亦鲜有能及之者。自尔二十余年,子厚之诗文日益 工,琴书日益妙,而余日益昏惰,乃不能及常人,亦且自念其所旷阚,又有急于 此者,因遂绝意,一以顽鄙自安,固不暇复与子厚度长絜大于文字间矣。既而子 厚一再徒家崇安、浦城,会聚稍希阔。然每得其诗文笔札,必为之把玩赏叹,移 日不能去手。 盖于厚之文学太史公,其诗学屈、宋、曹、刘而下及于韦应物,视柳子 厚犹以为杂用今体,不好也。其隶古①尤得魏、晋以前笔意,大抵气韵豪爽而趣 味幽洁萧然,无一点世俗气。中年不得志于场屋②,遂发愤谢去,杜门读书,清 坐竟目,间辄曳杖行吟田野间,望山临水以自适。其于骚词能以楚声古韵为之节 奏,抑扬高下、俯仰疾徐之间,凌厉顿挫,幽眇回郁,闻者为之感激慨叹,或至 泣下。由是其诗日以高古,遂与世亢,至不复可以示人。或者得之,亦不省其为 何等语也。独余犹以旧习未忘之故,颇能识其用意深处,盖未尝不三复而深悲之, 以为子厚岂真坐此以穷,然亦不意其遂穷以死也 衰暮疾痛,余日几何,而交旧零落,无复可与语此者,方将访其遗稿, 椟而藏之,以为后世必有能好之者。而一日三山许闳生来访,袖出子厚手书所为 诗若干篇、别抄又若干篇以示余。其间盖又有余所未见者,然后益知子厚晚岁之 诗,其变化开阖,恍惚微妙,又不止余昔日之所知也。为之执卷流涕,而识其后 如此。 子厚名铢,姓黄氏,世家建之瓯宁,中徒颖昌且再世,母孙读书能文,昆弟皆有 异材,而子厚所立卓然,尤足以自表见,顾乃不遏而厄穷以死,是可悲也!许生 尝学诗于于厚,得其户牖,收拾遗文,其多乃至于此,拳拳缀缉.师死而不忍僮 之,是叉可嘉也已 庆元己未七月壬子,云谷老人书 (选自《晦庵集》
福建厦门市 2014 届高三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旬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进不入以离尤兮, 。 (屈原《离骚》) (2)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 (3) ,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 (4)知不可乎骤得, 。(苏轼《赤壁赋》) (5) ,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 (6)录毕,走送之,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2~5 题。 黄子厚诗序 [宋]朱熹 余年十五六时,与于厚相遇于屏山刘氏斋馆,俱事病翁先生。子厚少余 一岁,读书为文,略相上下,犹或有时从余切磋,以进其所不及。后三四年,余 犹故也,而子厚一旦忽踊跃骤进,若不可以寻尺计,出语落笔,辄惊坐人。余固 叹其超然不可追逐,而流辈中亦鲜有能及之者。自尔二十余年,子厚之诗文日益 工,琴书日益妙,而余日益昏惰,乃不能及常人,亦且自念其所旷阚,又有急于 此者,因遂绝意,一以顽鄙自安,固不暇复与子厚度长絜大于文字间矣。既而子 厚一再徒家崇安、浦城,会聚稍希阔。然每得其诗文笔札,必为之把玩赏叹,移 日不能去手。 盖于厚之文学太史公,其诗学屈、宋、曹、刘而下及于韦应物,视柳子 厚犹以为杂用今体,不好也。其隶古①尤得魏、晋以前笔意,大抵气韵豪爽而趣 味幽洁萧然,无一点世俗气。中年不得志于场屋②,遂发愤谢去,杜门读书,清 坐竟目,间辄曳杖行吟田野间,望山临水以自适。其于骚词能以楚声古韵为之节 奏,抑扬高下、俯仰疾徐之间,凌厉顿挫,幽眇回郁,闻者为之感激慨叹,或至 泣下。由是其诗日以高古,遂与世亢,至不复可以示人。或者得之,亦不省其为 何等语也。独余犹以旧习未忘之故,颇能识其用意深处,盖未尝不三复而深悲之, 以为子厚岂真坐此以穷,然亦不意其遂穷以死也. 衰暮疾痛,余日几何,而交旧零落,无复可与语此者,方将访其遗稿, 椟而藏之,以为后世必有能好之者。而一日三山许闳生来访,袖出子厚手书所为 诗若干篇、别抄又若干篇以示余。其间盖又有余所未见者,然后益知子厚晚岁之 诗,其变化开阖,恍惚微妙,又不止余昔日之所知也。为之执卷流涕,而识其后 如此。 子厚名铢,姓黄氏,世家建之瓯宁,中徒颖昌且再世,母孙读书能文,昆弟皆有 异材,而子厚所立卓然,尤足以自表见,顾乃不遏而厄穷以死,是可悲也!许生 尝学诗于于厚,得其户牖,收拾遗文,其多乃至于此,拳拳缀缉.师死而不忍倍 之,是叉可嘉也已。 庆元己未七月壬子,云谷老人书. (选自《晦庵集》)
注:①隶古:以隶书写定古篆文。②场屋:日时科举考试的地方,也称 科场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聚稍希阔 稍:渐渐 .亦不省其为何等语也 省:明白 C.方将访其遗稿,椟而藏之 椟:匣子 D.而识其后如此 识:记下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直接表现黄子厚诗文“所立卓然”的一组是( (3分) ①流辈中亦鲜有能及之者 ②大抵气韵豪爽而趣味幽洁萧然 ③其于骚词能以楚声古韵为之节奏 ④闻者为之感激慨叹 ⑤日以高古,遂与世亢 ⑥变化开阖,恍惚微妙 A.①③⑤ B.①②④ D.③⑤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子厚在诗文创作上变现出众,作者觉得自己比不上他,因此不敢再与他争 胜 B.黄子厚中年科考不得志,就发愤读书写作。作者比别人更能理解他的诗文用 意 C.许闳生收集了黄子厚的很多遗稿。这些遗稿让作者对黄子厚晚年的成就更了 解。 D.作者在文中表露出对黄子厚困厄而死的痛惜之情,也融入自己的身世之感。 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汉语。(6分) (1)间辄曳杖行吟田野间。(3分) 译 (2)师死而不忍倍之,是叉可嘉也已(3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 梅花引·荆溪阻雪 [宋]蒋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 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 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划峨,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1)词人是“身留”还是“心留”,为什么?(3分)
注:①隶古:以隶书写定古篆文。②场屋:日时科举考试的地方,也称 科场.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会聚稍希阔 稍:渐渐 B.亦不省其为何等语也 省:明白 C.方将访其遗稿,椟而藏之 椟:匣子 D.而识其后如此 识:记下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直接表现黄子厚诗文“所立卓然”的一组是( ) (3 分) ①流辈中亦鲜有能及之者 ②大抵气韵豪爽而趣味幽洁萧然 ③其于骚词能以楚声古韵为之节奏 ④闻者为之感激慨叹 ⑤日以高古,遂与世亢 ⑥变化开阖,恍惚微妙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黄子厚在诗文创作上变现出众,作者觉得自己比不上他,因此不敢再与他争 胜。 B.黄子厚中年科考不得志,就发愤读书写作。作者比别人更能理解他的诗文用 意。 C.许闳生收集了黄子厚的很多遗稿。这些遗稿让作者对黄子厚晚年的成就更了 解。 D.作者在文中表露出对黄子厚困厄而死的痛惜之情,也融入自己的身世之感。 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汉语。(6 分) ⑴间辄曳杖行吟田野间。(3 分) 译: ⑵师死而不忍倍之,是叉可嘉也已(3 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6 分) 梅花引·荆溪阻雪 [宋]蒋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 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 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划峨,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1)词人是“身留”还是“心留”,为什么?(3 分)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这首词。(3分) 答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读(10分) 7.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众人担忧军队进驻高家。觉新找同学帮忙,拿到了“军长张令:此系民房, 禁止驻兵”的告示,使赶家放下崃。(《家》) B慑于赵伯韬的压力,杜竹斋退出了益中公司。为了打破赵伯韬的经济封锁 吴荪甫决定在公债市场上击垮赵伯韬。(《子夜》) C当流浪汉攻打圣母院时,伽西莫多担心他们会杀死自己的救命恩人克洛德, 便拼死抵抗,使流浪汉死伤惨重。(《巴黎圣母院》) D.涅赫柳多夫诱奸了卡秋莎,然后给她一百卢布。卡秋莎接受了这些钱,并 希望他经常回来看望她,但他一去不返。(《复活》) E.葛朗台太太提议为自杀而死的葛朗台弟弟戴孝,葛朗台害怕花钱,以“戴 孝在乎心而不在乎衣服”为由来搪塞。(《欧也妮·葛朗台》) 8.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操省悟,即唤庞德至阶下,令纳下先锋印。德大惊曰:“某正欲与大王 出力,何故不肯见用?”(第74回) 曹操为何不让庞德担任先锋?庞德后来如何“与大王出力”?请复述原著相关 情节。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宝玉忙道:;你不识字看书,所以不知道。这原是有的,不但花有一个神,一样 花有一位神之外,还有总花神。但她不知是作总花神去了,还是单管一样花的 神?”这丫头听了,一时诌不出来。(第78回) 这丫头随后怎样同答宝玉的问话?为此,宝玉当夜做了什么事?请复述原著相关 情节。 选答第 答 )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才也已。 (论语·雍也》 ②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 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孟子·离娄下》) [注]①中:合平中道的人。②养:教育,熏陶。③贤不肖之相去,其问不能以寸: 意为贤能的人如果不教育、熏陶不肾能的人,那么就违背了中道,有伤德行,与 不贤能的人强有什么区别了。 (1)请概况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答: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这首词。(3 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读( 10 分) 7.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 众人担忧军队进驻高家。觉新找同学帮忙,拿到了“军长张令:此系民房, 禁止驻兵”的告示,使赶家放下崃。(《家》) B 慑于赵伯韬的压力,杜竹斋退出了益中公司。为了打破赵伯韬的经济封锁, 吴荪甫决定在公债市场上击垮赵伯韬。(《子夜》) C 当流浪汉攻打圣母院时,伽西莫多担心他们会杀死自己的救命恩人克洛德, 便拼死抵抗,使流浪汉死伤惨重。(《巴黎圣母院》) D.涅赫柳多夫诱奸了卡秋莎,然后给她一百卢布。卡秋莎接受了这些钱,并 希望他经常回来看望她,但他一去不返。(《复活》) E.葛朗台太太提议为自杀而死的葛朗台弟弟戴孝,葛朗台害怕花钱,以“戴 孝在乎心而不在乎衣服”为由来搪塞。(《欧也妮·葛朗台》) 8.简答题。(选做一题)(5 分)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操省悟,即唤庞德至阶下,令纳下先锋印。德大惊曰:“某正欲与大王 出力,何故不肯见用?”(第 74 回) 曹操为何不让庞德担任先锋?庞德后来如何“与大王出力”?请复述原著相关 情节。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宝玉忙道:;你不识字看书,所以不知道。这原是有的,不但花有一个神,一样 花有一位神之外,还有总花神。但她不知是作总花神去了,还是单管一样花的 神?”这丫头听了,一时诌不出来。(第 78 回) 这丫头随后怎样同答宝玉的问话?为此,宝玉当夜做了什么事?请复述原著相关 情节。 选答第( )题 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 分) ①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才也已。” (论语·雍也》 ②孟子曰:“中①也养②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 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③。”(《孟子·离娄下》) [注]①中:合平中道的人。②养:教育,熏陶。③贤不肖之相去,其问不能以寸: 意为贤能的人如果不教育、熏陶不肾能的人,那么就违背了中道,有伤德行,与 不贤能的人强有什么区别了。 ⑴请概况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 分)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 答 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漫谈说理文 朱光潜 “摆事实,讲道理”已成为执们日常生活中愈来愈广泛、愈重要的社会活动。开 会讨论要说理,做报告要说理,写社论曼说理,写教科书要磺理,发动群众要说 理…总之,凡是需更开动脑筋的地方,凡是要辩护自己,说服旁人的地方,没 有不需震说理的。近几年我们对于诗歌、小说,剧本的写作提出了很多问题,进 行过热烈的讨论,至于说理文怎样写,就很少有人过问,尽管这个问题在《改造 我们的学习》等一系列的论著里三番五次地郑重地提出过。文学界对这问题谈的 少,是否说明说理文很容易写,有理自然说得出,根本没有什么问题呢?就我个 人的经验来说,我写过四十多年的说理文,也费过一些摸索,尝过一些甘苦,至 今还不能写出一篇称心如意的文字,所以我可以说,写说理文对于我并不是一件 易事。 写说理文究竞难在哪里?在推理还是在行文?问题的这种提法本身就有问题 假定了理在文先,第一道手续是把理想清楚,第二道手续才用语言把理表达出来。 这种相当流行的看法是对的,但也不完全对。 据我个人的经验,把全篇文章先打好腹稿而后把它原封不动地誊写出来,那是极 稀有的事。在多数场合,我并不打什么腹稿,只是对要说的道理先有些零星片断 的想法,也许经过了一番组织,有一个大致不差的粗轮廓,一切都有待进一步的 发展。意思既然来得多了,问题也就复杂化了。新的意思和原来的意思不免发生 矛盾,这个意思和那个意思也许接不上头,原来自以为明确的东西也许毕竟还是 紊乱的模糊的乃至于错误的。有许多话要说,究竟从何说起?哪个应先说,哪个 应后说?哪个应割爱,哪个应作为重点?主从关系如何安排?这时候面前就像出 现一团乱丝,“剪不断,理还乱”,思路好像走入一条死胡同,这是难产的痛苦 也是一个考验的时刻。 所以在说理文的写作中,思想和语言总是要维持辩证的关系:不想就不 能写,不写也就很难 想得明确周全。我发现不但思想训练是写说理文的必有的准备,而写说理文也是 整理思想和训练思想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因此,我认为理先于文或意在笔先的提 法还是片面的。 说理要透,逢在于话说得中肯,轻重层次摆得妥当,并不在话说得多。有时我把 广万字的原稿压缩到五六千字,发现文字虽然压缩了,意思反而较醒豁。从此我 看出简洁是文章的一个极可珍视的优点。简洁不仅表现于遣词造句,更重要的是 表现于命意,一个意思已经包含在另一个意思了,或是主要的意思已经说出了 被包含的或次要的意思就不必说。文章要有剪裁,剪裁就要割爱,而割爱对一般 写作者来说仿佛是一件痛苦的事
答: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 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漫谈说理文 朱光潜 “摆事实,讲道理”已成为执们日常生活中愈来愈广泛、愈重要的社会活动。开 会讨论要说理,做报告要说理,写社论曼说理,写教科书要磺理,发动群众要说 理……总之,凡是需更开动脑筋的地方,凡是要辩护自己,说服旁人的地方,没 有不需震说理的。近几年我们对于诗歌、小说,剧本的写作提出了很多问题,进 行过热烈的讨论,至于说理文怎样写,就很少有人过问,尽管这个问题在《改造 我们的学习》等一系列的论著里三番五次地郑重地提出过。文学界对这问题谈的 少,是否说明说理文很容易写,有理自然说得出,根本没有什么问题呢?就我个 人的经验来说,我写过四十多年的说理文,也费过一些摸索,尝过一些甘苦,至 今还不能写出一篇称心如意的文字,所以我可以说,写说理文对于我并不是—件 易事。 写说理文究竞难在哪里?在推理还是在行文?问题的这种提法本身就有问题。它 假定了理在文先,第一道手续是把理想清楚,第二道手续才用语言把理表达出来。 这种相当流行的看法是对的,但也不完全对。 据我个人的经验,把全篇文章先打好腹稿而后把它原封不动地誊写出来,那是极 稀有的事。在多数场合,我并不打什么腹稿,只是对要说的道理先有些零星片断 的想法,也许经过了一番组织,有一个大致不差的粗轮廓,—切都有待进一步的 发展。意思既然来得多了,问题也就复杂化了。新的意思和原来的意思不免发生 矛盾,这个意思和那个意思也许接不上头,原来自以为明确的东西也许毕竟还是 紊乱的模糊的乃至于错误的。有许多话要说,究竟从何说起?哪个应先说,哪个 应后说?哪个应割爱,哪个应作为重点?主从关系如何安排?这时候面前就像出 现一团乱丝,“剪不断,理还乱”,思路好像走入一条死胡同,这是难产的痛苦, 也是一个考验的时刻。 所以在说理文的写作中,思想和语言总是要维持辩证的关系:不想就不 能写,不写也就很难 想得明确周全。我发现不但思想训练是写说理文的必有的准备,而写说理文也是 整理思想和训练思想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因此,我认为理先于文或意在笔先的提 法还是片面的。 说理要透,逢在于话说得中肯,轻重层次摆得妥当,并不在话说得多。有时我把 广万字的原稿压缩到五六千字,发现文字虽然压缩了,意思反而较醒豁。从此我 看出简洁是文章的一个极可珍视的优点。简洁不仅表现于遣词造句,更重要的是 表现于命意,一个意思已经包含在另一个意思了,或是主要的意思已经说出了, 被包含的或次要的意思就不必说。文章要有剪裁,剪裁就要割爱,而割爱对—般 写作者来说仿佛是—件痛苦的事
就我从阅读中所体会到的来说,说理文的写作和文艺创作在道理上也有很多相通 之处,有时我甚至想到理论文也还是可以提高到文艺创作的地位.我很相信说理 文如果要写好,也还是要动一点情感,要用一点形象思维。如对准确,鲜明和生 动的要求也适用于说理文。修辞学家们说,在各种文章风格之中,有所谓“零度 风格”,就是纯然客观,不动情感,不动声色,不表现说话人,仿佛也不理睬听 众的那么一种风格。据说这种风格宜于用在说理文里。我认为这种论调对于说理 文不但是一种歪曲,而且简直是一种侮辱。说理文的目的在于说服,如果能做到 感动,那就会更有效地达到说服的效果。作者自己如果没有感动,就绝对不能使 读者感动又怎能使人发生兴趣,感动人,说服人呢? 选自《朱光潜全集》,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的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说理文有说理文的特殊规律,对它谈得少,研究得不够,并不意味着它就容 易写。 B.传统的写作观念认为“理在文先、意在笔先” C.说理文的裁剪主要是裁剪语言,将可有可无的字句删去,这样就能使说理透 D.关于“零度风格”宜于用在说理文里的论调,作者 11.请简要分析第一段的写作思路。(3分) 12关于怎样写好说理文,作者主要阐述了哪些看法?请概述。(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 的题目 (甲)文学类丈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车站食堂里的老人 [俄]康帕乌斯托夫斯基 在迈奥尔的车站食堂的一角里,坐着一个清瘦的老人,生着满脸硬胡子。里加湾 的上空,冬天的暴风一阵阵呼啸而过。海岸上覆着很厚的坚冰。透过烟雪可以听 见波涛冲击岸边坚冰的声音。 显然这位老人是到食堂里来取暖的。他什么也有点,无精打采地坐在长椅上,把 两只手笼在补得很坏的渔夫短大衣袖里 和老人一起来的还有一条毛茸茸的小白狗。它蹲在老人的脚边哆嗦着。 在老人的邻座上,有一群年轻人,后脑勺绷得很紧,而且通红的,大吵大嚷地喝 着啤酒.帽子上的雪融化了。雪水滴到啤酒杯里,漏到熏肠面包上。不过,那些 年轻人正在争论一场足球赛,所以没注意到这个。 当一个年轻人拿起面包一口咬下一半时,这条狗忍不住了。它到小桌边 举起前脚,阿谀地望着年轻人的嘴。 “彼契!”老人轻轻地叫它道,“你多不害臊!彼契,你干嘛去打扰人家?
就我从阅读中所体会到的来说,说理文的写作和文艺创作在道理上也有很多相通 之处,有时我甚至想到理论文也还是可以提高到文艺创作的地位.我很相信说理 文如果要写好,也还是要动一点情感,要用一点形象思维。如对准确,鲜明和生 动的要求也适用于说理文。修辞学家们说,在各种文章风格之中,有所谓“零度 风格”,就是纯然客观,不动情感,不动声色,不表现说话人,仿佛也不理睬听 众的那么—种风格。据说这种风格宜于用在说理文里。我认为这种论调对于说理 文不但是—种歪曲,而且简直是一种侮辱。说理文的目的在于说服,如果能做到 感动,那就会更有效地达到说服的效果。作者自己如果没有感动,就绝对不能使 读者感动又怎能使人发生兴趣,感动人,说服人呢? 选自《朱光潜全集》,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的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说理文有说理文的特殊规律,对它谈得少,研究得不够,并不意味着它就容 易写。 B.传统的写作观念认为“理在文先、意在笔先” C.说理文的裁剪主要是裁剪语言,将可有可无的字句删去,这样就能使说理透 彻 D.关于“零度风格”宜于用在说理文里的论调,作者 11.请简要分析第一段的写作思路。 (3 分) 答: 12 关于怎样写好说理文,作者主要阐述了哪些看法?请概述。(3 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 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 的题目。 (甲)文学类丈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车站食堂里的老人 [俄]康帕乌斯托夫斯基 在迈奥尔的车站食堂的一角里,坐着一个清瘦的老人,生着满脸硬胡子。里加湾 的上空,冬天的暴风一阵阵呼啸而过。海岸上覆着很厚的坚冰。透过烟雪可以听 见波涛冲击岸边坚冰的声音。 显然这位老人是到食堂里来取暖的。他什么也有点,无精打采地坐在长椅上,把 两只手笼在补得很坏的渔夫短大衣袖里。 和老人—起来的还有一条毛茸茸的小白狗。它蹲在老人的脚边哆嗦着。 在老人的邻座上,有一群年轻人,后脑勺绷得很紧,而且通红的,大吵大嚷地喝 着啤酒.帽子上的雪融化了。雪水滴到啤酒杯里,漏到熏肠面包上。不过,那些 年轻人正在争论一场足球赛,所以没注意到这个。 当一个年轻人拿起面包一口咬下一半时,这条狗忍不住了。它到小桌边, 举起前脚,阿谀地望着年轻人的嘴。 “彼契!”老人轻轻地叫它道,“你多不害臊!彼契,你干嘛去打扰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