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建省厦门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信誓旦旦, (《诗经·氓》 (2)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3)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 居易《钱塘湖春行》) (4) ,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5)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 奴娇·赤壁怀古》) (6)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 祥《过零丁洋》)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 书吴、潘二子事 [清]顾炎武 苏之吴江有吴炎、潘柽章二子,皆高才,当国变后,年皆二十以上,并弃其诸生, 以诗文自豪。既而曰:“此不足传也,当成一代史书,以继迁、固之后。”于是 购得《实录》,复旁搜人家所藏文集奏疏,怀纸吮笔,早夜砣砣。其所手书,盈 床满箧,而其才足以发之。及数年而有闻,予乃亟与之交 会湖州庄氏难作。庄名廷鎚。目双盲,不甚通晓古今。以史迁有“左丘失明,乃 著《国语》”之说,奋欲著书。廷鏰招致宾客,日夜编辑为《明书》。廷鏰死, 其父胤城流涕曰:“吾三子皆已析产,独仲子死无后,吾哀其志,当先刻其书而 后为之置嗣。”遂梓行之。慕吴、潘盛名,引以为重,列诸参阅姓名中 书凡百余帙,颇有忌讳语,本前人诋斥之辞未经删削者。庄氏既巨富,浙人得其 书,往往持而恐吓之,得所欲以去。归安令吴之荣者,以赃系狱,遇赦得出。有 吏教之买此书,恐吓庄氏。庄氏欲应之,或曰:“踵此而来,尽子之财不足以给 不如以一讼绝之。”遂谢之荣。之荣告诸大吏,大吏佑庄氏,不直之荣。之荣入 京师,摘忌讳语,密奏之。四大臣大怒,遣官至杭,执庄生之父及其兄廷钺及弟 侄等,并列名于书者十八人,皆论死。其刻书鬻书,并知府、推官之不发觉者 亦坐之。发廷鏰之墓,焚其骨,籍没其家产。所杀七十余人,而吴、潘二子与其 难。当鞫讯时,或有改辞以求脱者。吴子独慷慨大骂,官不能堪,至拳踢仆地。 潘子以有母故,不骂亦不辨。 其平居孝友笃厚,以古人自处,则两人同也。予之适越过潘子时,余甥徐公肃新 状元及第。潘子规余慎无以甥贵稍贬其节,余谢不敢。二子少余十余岁,而予视 为畏友,以此也。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 是不列名,获免于难。二子所著书若干卷,未脱稿,又假予所蓄书千余卷,尽亡。 予不忍二子之好学笃行而不传于后也,故书之。且其人实史才,非庄生者流也。 (选自《顾炎武诗文选译》,有删节)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予乃亟与之交 亟:经常
福建省福建省厦门市 2014 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信誓旦旦, 。(《诗经·氓》) (2)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3)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 居易《钱塘湖春行》) (4) ,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5)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 奴娇·赤壁怀古》) (6)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 祥《过零丁洋》)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15 分) 书吴、潘二子事 [清]顾炎武 苏之吴江有吴炎、潘柽章二子,皆高才,当国变后,年皆二十以上,并弃其诸生, 以诗文自豪。既而曰:“此不足传也,当成一代史书,以继迁、固之后。”于是 购得《实录》,复旁搜人家所藏文集奏疏,怀纸吮笔,早夜矻矻。其所手书,盈 床满箧,而其才足以发之。及数年而有闻,予乃亟与之交。 会湖州庄氏难作。庄名廷鑨。目双盲,不甚通晓古今。以史迁有“左丘失明,乃 著《国语》”之说,奋欲著书。廷鑨招致宾客,日夜编辑为《明书》。廷鑨死, 其父胤城流涕曰:“吾三子皆已析产,独仲子死无后,吾哀其志,当先刻其书而 后为之置嗣。”遂梓行之。慕吴、潘盛名,引以为重,列诸参阅姓名中。 书凡百余帙,颇有忌讳语,本前人诋斥之辞未经删削者。庄氏既巨富,浙人得其 书,往往持而恐吓之,得所欲以去。归安令吴之荣者,以赃系狱,遇赦得出。有 吏教之买此书,恐吓庄氏。庄氏欲应之,或曰:“踵此而来,尽子之财不足以给, 不如以一讼绝之。”遂谢之荣。之荣告诸大吏,大吏佑庄氏,不直之荣。之荣入 京师,摘忌讳语,密奏之。四大臣大怒,遣官至杭,执庄生之父及其兄廷钺及弟 侄等,并列名于书者十八人,皆论死。其刻书鬻书,并知府、推官之不发觉者, 亦坐之。发廷鑨之墓,焚其骨,籍没其家产。所杀七十余人,而吴、潘二子与其 难。当鞫讯时,或有改辞以求脱者。吴子独慷慨大骂,官不能堪,至拳踢仆地。 潘子以有母故,不骂亦不辨。 其平居孝友笃厚,以古人自处,则两人同也。予之适越过潘子时,余甥徐公肃新 状元及第。潘子规余慎无以甥贵稍贬其节,余谢不敢。二子少余十余岁,而予视 为畏友,以此也。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 是不列名,获免于难。二子所著书若干卷,未脱稿,又假予所蓄书千余卷,尽亡。 予不忍二子之好学笃行而不传于后也,故书之。且其人实史才,非庄生者流也。 (选自《顾炎武诗文选译》,有删节)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予乃亟与之交 亟:经常
B.遂谢之 宋 谢:感谢 C.官不能 堪 堪:忍受 D.予之适越过潘子时 过:拜访 3.下列四组中,全部属于“庄氏难作”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复旁搜人家所藏文集奏疏 ②书凡 百余帙,颇有忌讳语 ③浙人得其书,往往持而恐吓之 ④摘忌讳语,密奏之 ⑤四大臣大 ⑥所杀七十余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④⑤⑥ ②④⑤ 4.下列文章对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炎、潘柽章两个人都是游戏人才,明亡后他们放弃了科举之路,以写 作诗文而自豪 B.吴炎、潘柽章认为只有写岀一代史书才能流传后世,因此参与编辑庄廷鏰的 《明书》。 C.潘柽章被捕后没有想吴炎那样慷慨陈词,痛骂不绝,主要是因为担心连累母 D.作者详叙了吴炎、潘柽章两人蒙难的原因和经过,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与怀 念之情。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其刻书鬻书,并知府、推官之不发觉者,亦坐之 (2)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 晚泊浔阳望庐山 [唐]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注]①挂席:扬帆。②远公:东晋髙僧慧远。刺史桓伊曾在庐山为他建造禅寺, 名“东林精舍 (1)一、二两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B. 遂谢之 荣 谢:感谢 C. 官不能 堪 堪:忍受 D. 予之适越过潘子时 过:拜访 3.下列四组中,全部属于“庄氏难作”原因的一组是(3 分) ①复旁搜人家所藏文集奏疏 ②书凡 百余帙,颇有忌讳语 ③浙人得其书,往往持而恐吓之 ④摘忌讳语,密奏之 ⑤四大臣大 怒 ⑥所杀七十余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④⑤⑥ D.②④⑤ 4.下列文章对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吴炎、潘柽章两个人都是游戏人才,明亡后他们放弃了科举之路,以写 作诗文而自豪。 B. 吴炎、潘柽章认为只有写出一代史书才能流传后世,因此参与编辑庄廷鑨的 《明书》。 C. 潘柽章被捕后没有想吴炎那样慷慨陈词,痛骂不绝,主要是因为担心连累母 亲。 D. 作者详叙了吴炎、潘柽章两人蒙难的原因和经过,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与怀 念之情。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其刻书鬻书,并知府、推官之不发觉者,亦坐之。 译: (2)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 分) 晚泊浔阳望庐山 [唐]孟浩然 挂席①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②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注]①挂席:扬帆。②远公:东晋高僧慧远。刺史桓伊曾在庐山为他建造禅寺, 名“东林精舍”。 (1)一、二两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3 分)
(2)三、四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析。(3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觉慧为了试探鸣凤,并报复她的冷淡,便说要告诉太太,早点把她嫁出去 鸣凤听后很伤心。觉慧见状,既得意又有点后悔。(《家》) B.吴老太爷死后,《太上感应篇》成了他儿媳妇林佩瑶的精神慰藉。后来,林 佩瑶与人外出游玩时,不小心把这本书弄丢了。(《子夜》) C.在伽西莫多惨遭鞭刑和曝晒时,克洛德靠近刑台,示意伽西莫多要忍受苦痛, 不能把他出卖。伽西莫多低头表示顺从。(《巴黎圣母院》) D.流放途中,马斯洛娃因被男犯人纠缠而心境阴郁,见到涅赫柳多夫时态度不 和气。涅赫柳多夫感到很痛苦,却不明原因。(《复活》) E.欧也妮偷看了夏尔的两封信,为他要与贵妇人分手而高兴,又因为他要出国 谋生缺旅费而着急。于是,她拿出私房钱馈赠夏尔。(《欧也妮·葛朗台》) 8.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片段,回答问题 程秉抱头鼠窜,回奏吴主曰:“蜀从不讲和,誓欲先灭东吴,然后伐魏。众臣苦 谏不听,如之奈何?”权大惊,举止失措。(第83回) 使蜀“誓欲先灭东吴”的是什么事?此后,孙权一方如何应对?请复述原著相关 情节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片段,回答问题 凤姐越想越生气,歪在枕头上只是出神,忽然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便叫:“平 儿来,”平儿连忙答应过来。凤姐道:“我想这件事竟该这么着才好。也不必等 你二爷回来再商量了。”(第67回) 这件事”指的是什么事?此后,凤姐如何处理这件事?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选答第()题 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 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 不继富。”(《论语·雍也》) ②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 (《孟子·离娄下》)
答: (2)三、四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析。(3 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 觉慧为了试探鸣凤,并报复她的冷淡,便说要告诉太太,早点把她嫁出去。 鸣凤听后很伤心。觉慧见状,既得意又有点后悔。(《家》) B. 吴老太爷死后,《太上感应篇》成了他儿媳妇林佩瑶的精神慰藉。后来,林 佩瑶与人外出游玩时,不小心把这本书弄丢了。(《子夜》) C. 在伽西莫多惨遭鞭刑和曝晒时,克洛德靠近刑台,示意伽西莫多要忍受苦痛, 不能把他出卖。伽西莫多低头表示顺从。(《巴黎圣母院》) D. 流放途中,马斯洛娃因被男犯人纠缠而心境阴郁,见到涅赫柳多夫时态度不 和气。涅赫柳多夫感到很痛苦,却不明原因。(《复活》) E. 欧也妮偷看了夏尔的两封信,为他要与贵妇人分手而高兴,又因为他要出国 谋生缺旅费而着急。于是,她拿出私房钱馈赠夏尔。(《欧也妮·葛朗台》) 8.简答题。(选做一题)(5 分)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片段,回答问题。 程秉抱头鼠窜,回奏吴主曰:“蜀从不讲和,誓欲先灭东吴,然后伐魏。众臣苦 谏不听,如之奈何?”权大惊,举止失措。(第 83 回) 使蜀“誓欲先灭东吴”的是什么事?此后,孙权一方如何应对?请复述原著相关 情节。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片段,回答问题。 凤姐越想越生气,歪在枕头上只是出神,忽然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便叫:“平 儿来,”平儿连忙答应过来。凤姐道:“我想这件事竟该这么着才好。也不必等 你二爷回来再商量了。”(第 67 回) “这件事”指的是什么事?此后,凤姐如何处理这件事?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选答第( )题 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 分) ①子华①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②。”请益③。曰:“与之庾。” 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 不继富。”(《论语·雍也》) ②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④,可以无与,与,伤惠⑤。” (《孟子·离娄下》)
[注]①子华:即公西赤。下文的“冉子”即冉求。②釜:一釜合当时六斗四升。 下文的“庾”,一庾合当时二斗四升;下文的“秉”,一秉合当时一百六十斗 ③益:增加。④与:给。⑤惠:恩惠,德惠 (1)请概括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答 (2)公西赤能否接受冉求给予的“五秉”之粟?为什么?请综合以上选段 简析。 、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文精神 南帆 当下的文化领域弥漫着浓烈的世俗气息,人们可以察觉到文化领域的某种隐蔽性 失衡。文学的深刻正在演变为一种招人嫌弃的品质,哲学仅仅是少数人关注的精 神奢侈品,历史不得不接受各种“戏说”的粗暴调侃 市场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单纯的经济范畴,但是,这并未否定“人文精神”的意义, “人文精神”的倡导表明,市场之外存在另一些价值体系。一位女士愿意支付更 高的价钱购买一套心仪的服装时,美学追求占据了上风;一位教授愿意接受低廉 的报酬从事公益讲座,或者一名公职人员愿意利用休假进入医院无偿地担任义 工,这时,善的追求压倒了个人利益的获取。一个正常的社会通常拥有多种价值 体系。它们与市场的追求构成了内在的平衡和相互制约,这是一个社会合理的精 神结构 “人文精神”的词源通常必须追溯到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打碎中世纪的神学枷 锁,张扬人的尊严与价值,包括正视人的现世幸福和正常的欲望,这时的“人文 精神”被视为一面解放的旗帜。重提“人文精神”,这时的解放不再是摧毁中世 纪的教会系统,而是指向了财富的盲目积聚以及不知餍足的贪欲。如果说财富与 欲望都曾经扮演过人类解放的工具,那么,这两者也会不知不觉地演变为人类的 新型枷锁。不幸的是,许多人对财富的攫取正在成为他们唯一的人生渴求。这时, 生活的手段已经转变为生活的目的。人文精神的匮乏既是这种颠倒的原因,也是 这种颠倒的症候。 “以人为本”是“人文精神”的逻辑起点,人的价值成为调节各种评价指标的核 心范畴。尽管物质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仍然是现代社会最为显赫的主题,但是,人 类的标准形象并非经济动物。迄今为止,人类文化同时包括了道德、法律、宗教 信仰、政治理想、社会制度、文学艺术等等诸多领域。如果上述领域完全撤出社 会的话,经济活动会逐渐瘫痪。如果一个民族赢得的文化评语是“见利忘义” “哲学的贫困”或者“艺术沙漠”,这种耻辱是金山银山的耀眼光芒所无法掩盖 的 财富没有错,经济活动的中心位置也没有改变。然而,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的数量 之后,一系列新的问题必将陆续浮现:财富的终极意义是什么?是否存在财富之
[注]①子华:即公西赤。下文的“冉子”即冉求。②釜:一釜合当时六斗四升。 下文的“庾”,一庾合当时二斗四升;下文的“秉”,一秉合当时一百六十斗。 ③益:增加。④与:给。⑤惠:恩惠,德惠。 (1)请概括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 分) 答: (2)公西赤能否接受冉求给予的“五秉” 之粟?为什么?请综合以上选段 简析。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文精神 南帆 当下的文化领域弥漫着浓烈的世俗气息,人们可以察觉到文化领域的某种隐蔽性 失衡。文学的深刻正在演变为一种招人嫌弃的品质,哲学仅仅是少数人关注的精 神奢侈品,历史不得不接受各种“戏说”的粗暴调侃…… 市场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单纯的经济范畴,但是,这并未否定“人文精神”的意义。 “人文精神”的倡导表明,市场之外存在另一些价值体系。一位女士愿意支付更 高的价钱购买一套心仪的服装时,美学追求占据了上风;一位教授愿意接受低廉 的报酬从事公益讲座,或者一名公职人员愿意利用休假进入医院无偿地担任义 工,这时,善的追求压倒了个人利益的获取。一个正常的社会通常拥有多种价值 体系。它们与市场的追求构成了内在的平衡和相互制约,这是一个社会合理的精 神结构。 “人文精神”的词源通常必须追溯到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打碎中世纪的神学枷 锁,张扬人的尊严与价值,包括正视人的现世幸福和正常的欲望,这时的“人文 精神”被视为一面解放的旗帜。重提“人文精神”,这时的解放不再是摧毁中世 纪的教会系统,而是指向了财富的盲目积聚以及不知餍足的贪欲。如果说财富与 欲望都曾经扮演过人类解放的工具,那么,这两者也会不知不觉地演变为人类的 新型枷锁。不幸的是,许多人对财富的攫取正在成为他们唯一的人生渴求。这时, 生活的手段已经转变为生活的目的。人文精神的匮乏既是这种颠倒的原因,也是 这种颠倒的症候。 “以人为本”是“人文精神”的逻辑起点,人的价值成为调节各种评价指标的核 心范畴。尽管物质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仍然是现代社会最为显赫的主题,但是,人 类的标准形象并非经济动物。迄今为止,人类文化同时包括了道德、法律、宗教 信仰、政治理想、社会制度、文学艺术等等诸多领域。如果上述领域完全撤出社 会的话,经济活动会逐渐瘫痪。如果一个民族赢得的文化评语是“见利忘义”、 “哲学的贫困”或者“艺术沙漠”,这种耻辱是金山银山的耀眼光芒所无法掩盖 的。 财富没有错,经济活动的中心位置也没有改变。然而,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的数量 之后,一系列新的问题必将陆续浮现:财富的终极意义是什么?是否存在财富之
上的更高追求?“人文精神”的基本含义及其历史演变,可能给我们提供更多 方面的启迪。 (选自2013年12月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下的文化领域出现某种隐蔽性失衡,是因为浓烈的世俗气息弥漫于文化 生活。 B.市场之外还存在另一些价值体系,说明一个人的行为选择应该拒绝利益诉求 C.从历史角度看,“人文精神”曾是将人性从中世纪神学枷锁中解放出来的一面 旗帜。 D.一个民族如果只能赢得“哲学的贫困”等负面性评价,这种耻辱是难以被掩盖 的 11.“人文精神的匮乏既是这种颠倒的原因,也是这种颠倒的症候。”请简要说 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答 1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倡导“人文精神”有什么意义?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 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任选一题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呢题 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15分) 炎凉 张晓风 ①我有一张竹席,每到五六月,天气渐趋暖和,暑气隐隐待作,我就把它找出来, 用清茶的茶叶渣拭净了,铺在床上。 ②一年里面第一次使用竹席的感觉极好,人躺下去,如同躺在春水湖中的一叶小 筏子上。清凉一波波来拍你入梦,竹席恍惚仍饱含着未褪尽的竹叶清香。生命中 的好东西往往如此,极便宜又极耐用。我可以因一张席而爱一张床,因一张床而 爱一栋屋子,因一栋屋子爱上一个城…… ③整个初夏,肌肤因贴近那清凉的卷云而舒缓自如。触觉之美有如闻商士说法, 凉意沦肌峡髓而来。古人形容喻道之透辟,谓一时如天女散花。天女散花是由 上而下,轻轻撒落——花瓣触人,没有重量,只有感觉。但人生某些体悟却是由 下而上,仿佛有仙云来轻轻相托,令人飘然升浮。凉凉的竹席便有此功。一领清 簟可以把人沉淀下来,静定下来,像空气中热腾腾的水雾忽然凝结在碧沁沁的 茎草尖而终于成为露珠。人在席上,也是如此。阿拉伯人牧羊,他们故事里的羊 毛毯是可以飞的。中国人种地,对植物比较亲切。中国人用植物编织席子不飞- 中国人想,飞了干吗呀?好好地躺在席子上不比飞还舒服吗?中国圣贤叫人拯救 人民,其过程也无非是由“出民水火”到“登民衽席”②。总之,世界上最好的
上的更高追求? “人文精神”的基本含义及其历史演变,可能给我们提供更多 方面的启迪。 (选自 2013 年 12 月 3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当下的文化领域出现某种隐蔽性失衡,是因为浓烈的世俗气息弥漫于文化 生活。 B.市场之外还存在另一些价值体系,说明一个人的行为选择应该拒绝利益诉求。 C.从历史角度看,“人文精神”曾是将人性从中世纪神学枷锁中解放出来的一面 旗帜。 D.一个民族如果只能赢得“哲学的贫困”等负面性评价,这种耻辱是难以被掩盖 的。 11.“人文精神的匮乏既是这种颠倒的原因,也是这种颠倒的症候。”请简要说 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 分) 答: 1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倡导“人文精神”有什么意义?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 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 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任选一题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呢题 目。 (甲)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15 分) 炎凉 张晓风 ①我有一张竹席,每到五六月,天气渐趋暖和,暑气隐隐待作,我就把它找出来, 用清茶的茶叶渣拭净了,铺在床上。 ②一年里面第一次使用竹席的感觉极好,人躺下去,如同躺在春水湖中的一叶小 筏子上。清凉一波波来拍你入梦,竹席恍惚仍饱含着未褪尽的竹叶清香。生命中 的好东西往往如此,极便宜又极耐用。我可以因一张席而爱一张床,因一张床而 爱一栋屋子,因一栋屋子爱上一个城…… ③整个初夏,肌肤因贴近那清凉的卷云而舒缓自如。触觉之美有如闻商士说法, 凉意沦肌峡髓①而来。古人形容喻道之透辟,谓一时如天女散花。天女散花是由 上而下,轻轻撒落──花瓣触人,没有重量,只有感觉。但人生某些体悟却是由 下而上,仿佛有仙云来轻轻相托,令人飘然升浮。凉凉的竹席便有此功。一领清 簟可以把人沉淀下来,静定下来,像空气中热腾腾的水雾忽然凝结在碧沁沁的一 茎草尖而终于成为露珠。人在席上,也是如此。阿拉伯人牧羊,他们故事里的羊 毛毯是可以飞的。中国人种地,对植物比较亲切。中国人用植物编织席子不飞── 中国人想,飞了干吗呀?好好地躺在席子上不比飞还舒服吗?中国圣贤叫人拯救 人民,其过程也无非是由“出民水火”到“登民衽席”②。总之,世界上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