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2014年高中毕业班(5月)适应性考试 本试卷分五大题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要求,请见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淇水汤汤, 。(《诗经·氓》)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3)小学而大遗 (韩愈《师说》) (4)辘辘远听, 杜牧《阿房宫斌》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 壁怀古》 (6)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宋濂《送东阳马生 序》)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一5题。 悯獐 【清】侯方域 客有过侯子以獐献者。侯子曰:“獐可驯乎?”客曰:“夫至德之世,兽可同 群而游,今子无乃有所不信耶,而何獐之疑欤?”侯子曰:“然。”营室而授 獐焉。王仲凫闻之,曰:“子之不善于獐也审矣,曷以授余?”侯子曰:“子 之庭有二物焉,其大者类西旅氏之獒°,而小而骏者韩子卢之裔也,是皆有欲于 獐,奈何?”仲凫笑曰:“子非特不善于獐也,又且不知吾二犬。吾将导獐而 见之二氏,侵假而共牢以为食,侵假而共寝以为处,侵假而相与为友,而日以 益善,予因而安之,岂更害哉?”侯子曰:“虽然,子曷使童子守之,而犹授 獐以索?”仲凫默然不应, 居三日,仲凫以告曰:“吾废吾童子矣。视二氏之貌,且翦翦焉适矣。” 又居三日,仲凫以告曰:“吾废吾索矣。视二犬之情,且煦煦然亲矣;虽然, 獐犹有间焉。”又居三日,仲凫以告曰:“獐无间矣,与二犬者为一矣。”又 居三日,而二犬伺獐之寝也噬之,獐竟以死。 仲凫蹙然不悦,而语侯子以其状。侯子曰:“子固未知之耶?向二犬之翦翦焉若 适者,所以饵吾童子也,既而煦煦焉若亲者,所以饵去其索,而恐或为之援也 既而示之以无间者,乃所以饵夫獐也。撤其防,去其援,而又探得其情,此西楚 霸王之无所用其力,而南宫万之所以毙也,何况于獐哉?仲凫大怒,抽戈以逐 犬。侯子曰:“无庸也,夫世之相与为友,日以益善,反出其不意而害之者,其 智非始于二犬也。”或曰:“是獐也,狷中而狭外,类于人恒有所不可者,即无 二犬,亦将有灾焉。” (选自《壮悔堂文集》,有删改) 【注】①西旅氏:古代对少数民族国家的称呼。獒:猛犬。②韩子卢:猎犬名 裔:后代。③侵假:逐渐。④翁翁:和睦的样子 ⑤煦煦:和悦的样子。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客有过侯子以獐献者 过:拜访
福建省厦门市 2014 年高中毕业班(5 月)适应性考试 本试卷分五大题 共 10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要求,请见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淇水汤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3) 小学而大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4) 辘辘远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斌》)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 壁怀古》) (6)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 序》)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 一 5 题。 悯 獐 【清】侯方域 客有过侯子以獐献者。侯子曰:“獐可驯乎?” 客曰:“夫至德之世,兽可同 群而游,今子无乃有所不信耶,而何獐之疑欤?”侯子曰:“然。” 营室而授 獐焉。王仲凫闻之,曰:“子之不善于獐也审矣,曷以授余?” 侯子曰:“子 之庭有二物焉,其大者类西旅氏之獒①,而小而骏者韩子卢之裔②也,是皆有欲于 獐,奈何?” 仲凫笑曰:“子非特不善于獐也,又且不知吾二犬。吾将导獐而 见之二氏,侵假③而共牢以为食,侵假而共寝以为处,侵假而相与为友,而日以 益善,予因而安之,岂更害哉?” 侯子曰:“虽然,子曷使童子守之,而犹授 獐以索?”仲凫默然不应。 居三日,仲凫以告曰:“吾废吾童子矣。视二氏之貌,且翦翦④焉适矣。” 又居三日,仲凫以告曰:“吾废吾索矣。视二犬之情,且煦煦⑤然亲矣;虽然, 獐犹有间焉。” 又居三日,仲凫以告曰:“獐无间矣,与二犬者为一矣。” 又 居三日,而二犬伺獐之寝也噬之,獐竟以死。 仲凫蹙然不悦,而语侯子以其状。侯子曰:“子固未知之耶?向二犬之翦翦焉若 适者,所以饵吾童子也,既而煦煦焉若亲者,所以饵去其索,而恐或为之援也; 既而示之以无间者,乃所以饵夫獐也。撤其防,去其援,而又探得其情,此西楚 霸王之无所用其力,而南宫万之所以毙也,何况于獐哉?仲凫大怒,抽戈以逐二 犬。侯子曰:“无庸也,夫世之相与为友,日以益善,反出其不意而害之者,其 智非始于二犬也。”或曰:“是獐也,狷中而狭外,类于人恒有所不可者,即无 二犬,亦将有灾焉。” (选自《壮悔堂文集》,有删改) 【注】① 西旅氏: 古代对少数民族国家的称呼。 獒: 猛犬。② 韩子卢:猎犬名。 裔:后代。③ 侵假: 逐渐。④ 翁翁: 和睦的样子。 ⑤ 煦煦: 和悦的样子。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客有过侯子以獐献者 过:拜访
B.子之不善于獐也审矣 审:审察 C.吾废吾索矣 废:去除 D.所以饵童子也 饵:迷惑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侯子对凶犬害獐有所警惕的一组是(3分) ①獐可驯乎 ②是皆有欲于獐, 奈何 ③又且不知吾二犬 ④子曷使童子守之 ⑤而犹授吱獐以索 ⑥亦将有灾焉 A.①③⑥ B.①②④ ②④⑤ D.③⑤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子建造兽圈接受了别人送的一只獐子,后来又把它转送给王仲凫 B.王仲凫认为侯子不善于驯养獐子,他打算让獐子和他的两只凶犬成为朋友 C.两只凶大假意亲近獐子,使主人和獐子失去戒心,然后伺机咬死了獐子。 D.作者叙述这个故事意在告诫人们.对于凶犬不可丧失警惕,谨防被咬 5.请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予因而安之,岂更害哉?(3分) 译: (2)仲凫蹙然不悦,而语侯子以其状(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注①:诗人此时离开广陵(今扬州),沿运河北上,将渡淮西行。 (1)颔联中“起”和“连”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字简要赏析。(2分) (2)尾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4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鸣凤死后,觉慧做了个梦,梦见鸣凤为了逃婚,与他一起乘坐小船拼命划向对 岸,结果鸣凤还是被抢走了。(《家》 B.杜竹斋把二十万的资本投到益中公司,赚了五千元。他嫌获利太少,便不顾吴 荪甫的面子把资本抽出来。(《子夜》 C.克洛德想非礼爱斯梅拉达,伽西莫多赶来制止。克洛德威吓伽西莫多,叫他走 开,伽西莫多苦苦哀求。(《巴黎圣母院》) D.格拉桑家送给欧也妮一个针线匣,匣内的用具全是假货,但匣盖很精美。欧也 妮打开一看,大喜过望。(《欧也妮·葛朗台》)
B.子之不善于獐也审矣 审:审察 C.吾废吾索矣 废:去除 D.所以饵童子也 饵:迷惑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侯子对凶犬害獐有所警惕的一组是(3 分) ①獐可驯乎 ②是皆有欲于獐, 奈何 ③又且不知吾二犬 ④子曷使童子守之 ⑤而犹授吱獐以索 ⑥亦将有灾焉 A. ①③⑥ B. ①②④ C. ②④⑤ D.③⑤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侯子建造兽圈接受了别人送的一只獐子,后来又把它转送给王仲凫。 B.王仲凫认为侯子不善于驯养獐子,他打算让獐子和他的两只凶犬成为朋友。 C.两只凶大假意亲近獐子,使主人和獐子失去戒心,然后伺机咬死了獐子。 D.作者叙述这个故事意在告诫人们.对于凶犬不可丧失警惕,谨防被咬。 5. 请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予因而安之,岂更害哉?(3 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仲凫蹙然不悦,而语侯子以其状 (3 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①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注①:诗人此时离开广陵(今扬州),沿运河北上,将渡淮西行。 (1) 颔联中“起”和“连”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字简要赏析。(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尾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赏析。(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 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鸣凤死后,觉慧做了个梦,梦见鸣凤为了逃婚,与他一起乘坐小船拼命划向对 岸,结果鸣凤还是被抢走了。(《家》) B.杜竹斋把二十万的资本投到益中公司,赚了五千元。他嫌获利太少,便不顾吴 荪甫的面子把资本抽出来。(《子夜》) C.克洛德想非礼爱斯梅拉达,伽西莫多赶来制止。克洛德威吓伽西莫多,叫他走 开,伽西莫多苦苦哀求。(《巴黎圣母院》) D.格拉桑家送给欧也妮一个针线匣,匣内的用具全是假货,但匣盖很精美。欧也 妮打开一看,大喜过望。(《欧也妮·葛朗台》)
E.女茶房在法庭上一口咬定是马斯洛娃和男茶房合伙谋财害命。马斯洛娃当庭激 烈申辩,语带嘲讽。(《复活》) 8.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1)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刘璋大喜,收拾金珠锦绮,为进献之物,遣张松为使。松乃暗画西川地理图本藏 之,带从人数骑,取路赴许都。 刘璋因何事“遣张松为使”?张松如何献“西川地理图本”?请简述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贾母因向王夫人道:“你回来告诉你老爷,就说我的话,这张家的亲事是作不得 的 王夫人答应了。……贾母因把刚才的话告诉凤姐。凤姐笑道:“不是我当着老祖 宗太太们跟前说句大胆的话,现放着天配的姻缘,何用别处去找。 “张家的亲事”指的是什么事?贾母与凤姐如何促成“天配的姻缘”?请简述 相关情节。 答第()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后面问题。(6分) ①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 语·卫灵公》) ②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①,取二三策 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尽 心下》) 【注】①《武成》:《尚书》的篇名,文中写武王伐纣,血流浮杵,孟子认为这 不可信。②策:竹简 (1)请概括孔子和孟子为学主张的共同点。(2分) 答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a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一12题 构建文明理性的议事 规则 ①从观念的整齐划一走向意见的丰富多元,反映了我们时代的进步,其中一个重 要标志,就是各种思想观念的交流交锋。然而,事实也证明,这种交流交锋如果 没有一定之规,让“预设立场”左右了“事实选择”,让“站队逻辑”取代了 “是非判断”,那么结果很可能是社会共识的撕裂、隔阂对立的制造,甚至使观 念交锋异化为某种意义上的“党同伐异” ②网上有一句名言,“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如果你跟一个人辩论,至 少表明你认可了这种交流价值。换言之,你认为对方值得你与之辩论。在这个意 义上,尊重对方,就是尊重你自己;而将辩论“升格”为攻击辱骂,结果只能是 自我矮化。如果动手可以解决问题,恐怕当年的“江东俊杰”未必会给诸葛亮
E.女茶房在法庭上一口咬定是马斯洛娃和男茶房合伙谋财害命。马斯洛娃当庭激 烈申辩,语带嘲讽。(《复活》) 8.简答题。(选做一题)(5 分) (1) 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刘璋大喜,收拾金珠锦绮,为进献之物,遣张松为使。松乃暗画西川地理图本藏 之,带从人数骑,取路赴许都。 刘璋因何事“遣张松为使”? 张松如何献“西川地理图本”? 请简述相关情节。 (2) 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贾母因向王夫人道:“你回来告诉你老爷,就说我的话,这张家的亲事是作不得 的。” 王夫人答应了。……贾母因把刚才的话告诉凤姐。凤姐笑道:“不是我当着老祖 宗太太们跟前说句大胆的话,现放着天配的姻缘,何用别处去找。” “张家的亲事”指的是什么事? 贾母与凤姐如何促成“天配的姻缘”? 请简述 相关情节。 答第()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后面问题。(6 分) ①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 语·卫灵公》) ②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①,取二三策② 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尽 心下》) 【注】①《武成》:《尚书》的篇名,文中写武王伐纣,血流浮杵,孟子认为这 不可信。②策:竹简。 (1) 请概括孔子和孟子为学主张的共同点。(2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分析。(a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 一 12 题。 构建文明理性的议事 规则 ①从观念的整齐划一走向意见的丰富多元,反映了我们时代的进步,其中一个重 要标志,就是各种思想观念的交流交锋。然而,事实也证明,这种交流交锋如果 没有一定之规,让“预设立场”左右了“事实选择”,让“站队逻辑”取代了 “是非判断”,那么结果很可能是社会共识的撕裂、隔阂对立的制造,甚至使观 念交锋异化为某种意义上的“党同伐异”。 ②网上有一句名言,“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如果你跟一个人辩论,至 少表明你认可了这种交流价值。换言之,你认为对方值得你与之辩论。在这个意 义上,尊重对方,就是尊重你自己;而将辩论“升格”为攻击辱骂,结果只能是 自我矮化。如果动手可以解决问题,恐怕当年的“江东俊杰”未必会给诸葛亮
“舌战群儒”的机会;倘若“真理”在手就急于推广,甚至认为可以自外于规则 “实现正义”,不妨想想伏尔泰的那句名言:“人人手持心中圣旗,满面红光走 向罪恶。” ③在“绝对真理”时代,什么都是单项维度,不允许观念交锋;在“唯一正确” 的社会,什么都是一元表述,不需要公共讨论。今天,面对社会和科技的双重进 步造就的前所未有的公共舆论平台,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把握这种观点充分交锋 思想竞相交流的历史性机遇,构建支撑当代中国公共空间的议事规则?游弋在众 声喧哗的舆论广场、行走在匿名讨论的网络世界,我们既要捍卫权利,也要善于 发言;既要行使自由,也应保持自律。否则,不仅社会的理解与共识无法达成, 我们也会错失一次走向人的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的良机。 ④有良好的规则并且共同遵守,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1876年,一部《罗 伯特议事规则》,直接助推了西方的会议文明和制度文明。而在1917年,孙中 山痛感国人的“一盘散沙”及“乌合”状态,也曾拟定一本《民权初步》,专门 教国人如何开会讨论,可惜这样的努力失败了。今天,面对公共空间的空前拓展、 表达途径的日益丰富,我们亟须构建一种文明理性的议事规则。只有明确观点交 锋时,究竟应当秉持什么样的议事规则:思想交流时,又当保持怎样的底线原则; 只有强势的一方懂得尊重弱势的一方,只有彼此共同遵守并使用同样的规则,我 们才能搭建理性、建设性的讨论平台,并由此涵养提升中国社会的民主素养和公 共精神。 ⑤茨威格在《异端的权利》中曾这样写道,“我们的世界大得足以容纳许多真 理。”在利益多元、观念多样、思想多变的今天,“差异”构成了我们生活的丰 富图景,“交流”也成为凝聚共识的必然路径。而如何学会与差异相处,遵守什 么规则展开交流,不仅关系到我们能否在观念市场中“求同存异”,也决定着我 们如何构建当代中国的公共空间。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思想观念的交流交锋缺乏一定的规则必然会异化为“党同伐异”。 B.文明理性议事规则的构建会促成社会的理解与共识的达成 C.构建当代中国的公共空间要学会与差异相处并遵守规则展开交流。 D.制定文明理性的议事规则成为构建当代中国公共舆论平台的关键 11.在当今公共舆论平台上,观念交锋存在哪些弊端?请根据文本概括。(3分 答 12.请简要分析第④自然段的写作思路。(3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题目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的题日。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人”字的结构 莫言 ①2008年5月12日,地震那会儿,我正在飞往西班牙的飞机上。舷窗外白云朵 朵,苍茫大地上的山川河流依稀可辨。到达阿姆斯特丹机场转机时打开了手机 十几条与地震有关的信息争先恐后地跳出来。因为信息简短,再加旅途劳顿,说 实话也没太当一回事。转机飞抵巴塞罗那时已是当地时间凌晨一点。飞机降落时
“舌战群儒”的机会;倘若“真理”在手就急于推广,甚至认为可以自外于规则 “实现正义”,不妨想想伏尔泰的那句名言:“人人手持心中圣旗,满面红光走 向罪恶。” ③在“绝对真理”时代,什么都是单项维度,不允许观念交锋;在“唯一正确” 的社会,什么都是一元表述,不需要公共讨论。今天,面对社会和科技的双重进 步造就的前所未有的公共舆论平台,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把握这种观点充分交锋、 思想竞相交流的历史性机遇,构建支撑当代中国公共空间的议事规则?游弋在众 声喧哗的舆论广场、行走在匿名讨论的网络世界,我们既要捍卫权利,也要善于 发言;既要行使自由,也应保持自律。否则,不仅社会的理解与共识无法达成, 我们也会错失一次走向人的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的良机。 ④有良好的规则并且共同遵守,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1876 年,一部《罗 伯特议事规则》,直接助推了西方的会议文明和制度文明。而在 1917 年,孙中 山痛感国人的“一盘散沙”及“乌合”状态,也曾拟定一本《民权初步》,专门 教国人如何开会讨论,可惜这样的努力失败了。今天,面对公共空间的空前拓展、 表达途径的日益丰富,我们亟须构建一种文明理性的议事规则。只有明确观点交 锋时,究竟应当秉持什么样的议事规则;思想交流时,又当保持怎样的底线原则; 只有强势的一方懂得尊重弱势的一方,只有彼此共同遵守并使用同样的规则,我 们才能搭建理性、建设性的讨论平台,并由此涵养提升中国社会的民主素养和公 共精神。 ⑤茨威格在《异端的权利》中曾这样写道,“我们的世界大得足以容纳许多真 理。”在利益多元、观念多样、思想多变的今天,“差异”构成了我们生活的丰 富图景,“交流”也成为凝聚共识的必然路径。而如何学会与差异相处,遵守什 么规则展开交流,不仅关系到我们能否在观念市场中“求同存异”,也决定着我 们如何构建当代中国的公共空间。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思想观念的交流交锋缺乏一定的规则必然会异化为“党同伐异”。 B.文明理性议事规则的构建会促成社会的理解与共识的达成。 C.构建当代中国的公共空间要学会与差异相处并遵守规则展开交流。 D.制定文明理性的议事规则成为构建当代中国公共舆论平台的关键。 11.在当今公共舆论平台上,观念交锋存在哪些弊端? 请根据文本概括。(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简要分析第④自然段的写作思路。(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 (15 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题目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的题日。 (甲) 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一 15 题。 “人”字的结构 莫言 ①2008 年 5 月 12 日,地震那会儿,我正在飞往西班牙的飞机上。舷窗外白云朵 朵,苍茫大地上的山川河流依稀可辨。到达阿姆斯特丹机场转机时打开了手机, 十几条与地震有关的信息争先恐后地跳出来。因为信息简短,再加旅途劳顿,说 实话也没太当一回事。转机飞抵巴塞罗那时已是当地时间凌晨一点。飞机降落时
看到迎面扑来的万家灯火,首先想到的是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前国际奥林匹克主 席萨马兰奇。十几年前,北京争办奥运会时,某校发动小学生给萨老写信,一位 朋友的儿子写道:“萨爷爷,如果你让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我会请你到我的家吃 饺子,我外婆包的饺子可好吃啦……”现在,北京奥运会即将举办,中国人都希 望在开幕式上,看到这个白发苍苍的慈祥老人。 ②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导演是我的朋友张艺谋,从上世纪80年代他拍摄根 据我的小说改编的电影《红高粱》时,我们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自从他接任奥 运开幕式导演,我就一直替他想主意。去年的夏天,我自认为想出了一个精彩的 方案,便约他见面。他很兴奋,于百忙中与我共进晚餐。当我把自己的“方案” 呈给他时,他看罢便笑了。他说,你这些想法,网络上早就连篇累牍了。有许多 方案,比你的详细多了。我感到很尴尬,为耽搁了他宝贵的时间。现在,开幕式 已经进入紧张的彩排阶段了吧?我相信张艺谋一定能够呈现给世界一个精彩的 开幕式,因为他有过人的才华和疯狂的工作精神,因为他特别善于从别人的意见 中汲取创作灵感。 ③第二天中午,在西班牙亚洲之家接受埃菲社、《国家报》、《世界报》等 媒体采访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因为,几乎每一个记者,都神色凝重、语调 沉痛地提到了发生在中国的地震。为我做翻译的中国留学生,也向我报告了地震 发生的地点,以及伤亡的大概人数。接下来的两次演讲,主持人都首先表示了他 们对中国地震的关切以及对死难者的哀悼。演讲效果非常好,观众掌声非常热烈。 我知道这并非是我的演讲有多么精彩,而是奥运会、藏独、某些西方媒体对中国 的扭曲报道、地震等诸多事件综合的效果。这是2008年春天,世界给予中国的 掌声。 ④行走在北京街头,我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百姓,但到了国外的某种场合,身份就 发生了变化。这也让我体会到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应对听众提问时,我借着会 场后悬挂的西班牙亚洲之家的会徽做了很多发挥。那是一个汉字“人”,字很僵 硬,仿佛两根支在一起的木棍,显然是画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我便从前些年 甚为流行的一部电视剧的插曲中一句词儿谈起:“‘人’字的结构就是互相支 撑。“不但灾难中的人要互相支撑,和平中的人也要相互支撑。不但中国人要互 相支撑,全世界的人,甚至是政治观点相左、宗教信仰不同的人也要互相支撑。 只有互相支撑,才能有生存空间。地震灾难中的幸存者,多数是借了建筑材料支 撑形成的空间而得以呼吸,然后,又在互相支撑着的人们的救助下重获生机。你 用自己的身体支撑着别人时,别人的身体也在支撑着你。你在用真诚的善意抚慰 着他人的创痛时,你自己的灵魂也得到了升华,一旦你也遭逢劫难时,必会有人 来抚慰你。 ⑤第二天,在马德里火车站,正当朋友们对我介绍着几年前发生在这里的恐怖爆 炸时,忽听到身后一声惨叫,猛回头,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跌倒在地。周围 的人们,扔下手中的行李,一窝蜂地扑上去救助。他们脸上那种发自内心的关切 表情,让我深深感动;好像跌倒的,是他们的祖母 (选自《莫言散文新编》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作者没有将汶川地震太当回事,这与下文众人对地震的重视形成对比,突出 我”旅途劳顿之苦 B.在巴塞罗那,作者体会到国家水远是公民的依靠,公民也要努力维护国家的尊 宋
看到迎面扑来的万家灯火,首先想到的是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前国际奥林匹克主 席萨马兰奇。十几年前,北京争办奥运会时,某校发动小学生给萨老写信,一位 朋友的儿子写道:“萨爷爷,如果你让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我会请你到我的家吃 饺子,我外婆包的饺子可好吃啦……”现在,北京奥运会即将举办,中国人都希 望在开幕式上,看到这个白发苍苍的慈祥老人。 ②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导演是我的朋友张艺谋,从上世纪 80 年代他拍摄根 据我的小说改编的电影《红高粱》时,我们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自从他接任奥 运开幕式导演,我就一直替他想主意。去年的夏天,我自认为想出了一个精彩的 方案,便约他见面。他很兴奋,于百忙中与我共进晚餐。当我把自己的“方案” 呈给他时,他看罢便笑了。他说,你这些想法,网络上早就连篇累牍了。有许多 方案,比你的详细多了。我感到很尴尬,为耽搁了他宝贵的时间。现在,开幕式 已经进入紧张的彩排阶段了吧?我相信张艺谋一定能够呈现给世界一个精彩的 开幕式,因为他有过人的才华和疯狂的工作精神,因为他特别善于从别人的意见 中汲取创作灵感。 ③第二天中午,在西班牙亚洲之家接受埃菲社、《国家报》、《世界报》等 媒体采访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因为,几乎每一个记者,都神色凝重、语调 沉痛地提到了发生在中国的地震。为我做翻译的中国留学生,也向我报告了地震 发生的地点,以及伤亡的大概人数。接下来的两次演讲,主持人都首先表示了他 们对中国地震的关切以及对死难者的哀悼。演讲效果非常好,观众掌声非常热烈。 我知道这并非是我的演讲有多么精彩,而是奥运会、藏独、某些西方媒体对中国 的扭曲报道、地震等诸多事件综合的效果。这是 2008 年春天,世界给予中国的 掌声。 ④行走在北京街头,我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百姓,但到了国外的某种场合,身份就 发生了变化。这也让我体会到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应对听众提问时,我借着会 场后悬挂的西班牙亚洲之家的会徽做了很多发挥。那是一个汉字“人”,字很僵 硬,仿佛两根支在一起的木棍,显然是画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我便从前些年 甚为流行的一部电视剧的插曲中一句词儿谈起:“‘人’字的结构就是互相支 撑。“不但灾难中的人要互相支撑,和平中的人也要相互支撑。不但中国人要互 相支撑,全世界的人,甚至是政治观点相左、宗教信仰不同的人也要互相支撑。 只有互相支撑,才能有生存空间。地震灾难中的幸存者,多数是借了建筑材料支 撑形成的空间而得以呼吸,然后,又在互相支撑着的人们的救助下重获生机。你 用自己的身体支撑着别人时,别人的身体也在支撑着你。你在用真诚的善意抚慰 着他人的创痛时,你自己的灵魂也得到了升华,一旦你也遭逢劫难时,必会有人 来抚慰你。 ⑤第二天,在马德里火车站,正当朋友们对我介绍着几年前发生在这里的恐怖爆 炸时,忽听到身后一声惨叫,猛回头,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跌倒在地。周围 的人们,扔下手中的行李,一窝蜂地扑上去救助。他们脸上那种发自内心的关切 表情,让我深深感动;好像跌倒的,是他们的祖母。 (选自《莫言散文新编》)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作者没有将汶川地震太当回事,这与下文众人对地震的重视形成对比,突出 “我”旅途劳顿之苦。 B.在巴塞罗那,作者体会到国家水远是公民的依靠,公民也要努力维护国家的尊 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