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6分) (1),余不忍为此态也!(《离骚》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筋一咏,。(《兰亭集序》) (4)_,凝绝不通声暂歇。(《琵琶行》) (5)位卑则足羞,。(《师说》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5题。 吴同初行状① 【清】顾炎武② 里中二三十年来号为文人者,无不以浮名苟得为务,而余与.同邑归生独喜为古 文辞,砥行立节,落落不苟于世,人以为狂。已而又得吴生,吴生少余两人七岁, 以贫客嘉定。而炎武有叔兰服,少两人二岁。姊子徐履忱少吴生九岁。五人各能 饮三四斗。五月之朔,四人者.持觥至余舍为母寿。退而饮,至夜半,抵掌而谈 乐甚,旦日别去。余遂出赴杨公之辟.,未旬日而北兵③渡江,余从军于苏,归 而.昆山起义兵,归生与焉。寻亦竟得脱,而吴生死矣。其九月,余始过吴牛之 居而问焉,则。其母方茕茕独坐,告余曰:“吴氏五世单传,未亡人惟一子一女。 女被俘,子死矣!有孙,二岁,亦死矣!”余既痛吴生之交,又念四人者持觥以 寿吾母,于是不知涕泪之横集也! 生名其沆,字同初。世本儒家,下笔数千言,试辄第一。每言及君父之际及交友 然诺,则.断然不渝。北京之变,作大行皇帝、大行皇后二诔④,见称于时。北 兵至后,遗余书及记事一篇,又从余叔处得诗二首,皆激烈悲切,有古人之遗风 然后知闺情诸作,其寄兴之文,而生之可重者不在此也 生居昆山,当抗敌时,守城不出以死,死者四万人,莫知尸处。以生平日爱国丕 忘君,义形于文若此,其死岂顾问哉?生事母孝,每夜归,必为母言所与往来者.为 谁,某某最厚。死后,炎武尝三过其居,无已,则遣仆夫视焉。母见之,未尝不 涕泣,又几.其子之不死而复还也。然生实死矣! (取材于《亭林诗文集》,有删改) 注:①行状:文体名,是记述死者生平行事的文章。②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 学者、诗人。曾参加明末抗清斗争。③北兵:清兵。④诔:l6i,祭文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砥行立节(磨练)以贫客嘉定(客居) B.归生与焉(参加)寻亦竟得脱(竟然) C.持觥以寿吾母(为.祝寿)试辄第一(参加考试) D.见称于时(被)又几其子之不死而复还也(几:通“冀”,希望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现吴生(即吴其流/吴同初)生平行状的一组是(3 分)() ①砥行立节,落落不苟于世,人以为狂。②世本儒家,下笔数千言,试辄第一。 ③作大行皇帝、大行皇后二诛,见称于时。④其寄兴之文,而生之可重者不在此 也
福建省厦门 2015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试卷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6 分) (1) ,余不忍为此态也!(《离骚》) (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筋一咏, 。(《兰亭集序》) (4) ,凝绝不通声暂歇。(《琵琶行》) (5)位卑则足羞, 。〔《师说》) (6) 元嘉草草,封狼居胃,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2-5 题。 吴同初行状① 【清】顾炎武② 里中二三十年来号为文人者,无不以浮名苟得为务,而余与.同邑归生独喜为古 文辞,砥行立节,落落不苟于世,人以为狂。已而又得吴生,吴生少余两人七岁, 以贫客嘉定。而炎武有叔兰服,少两人二岁。姊子徐履忱少吴生九岁。五人各能 饮三四斗。五月之朔,四人者.持觥至余舍为母寿。退而饮,至夜半,抵掌而谈, 乐甚,旦日别去。余遂出赴杨公之辟.,未旬日而北兵③渡江,余从军于苏,归 而.昆山起义兵,归生与焉。寻亦竟得脱,而吴生死矣。其九月,余始过吴生之 居而问焉,则.其母方茕茕独坐,告余曰:“吴氏五世单传,未亡人惟一子一女。 女被俘,子死矣!有孙,二岁,亦死矣!”余既痛吴生之交,又念四人者持觥以 寿吾母,于是不知涕泪之横集也! 生名其沆,字同初。世本儒家,下笔数千言,试辄第一。每言及君父之际及交友 然诺,则.断然不渝。北京之变,作大行皇帝、大行皇后二诔④,见称于时。北 兵至后,遗余书及记事一篇,又从余叔处得诗二首,皆激烈悲切,有古人之遗风。 然后知闺情诸作,其寄兴之文,而生之可重者不在此也。 生居昆山,当抗敌时,守城不出以死,死者四万人,莫知尸处。以生平日爱国不 忘君,义形于文若此,其死岂顾问哉?生事母孝,每夜归,必为母言所与往来者.为 谁,某某最厚。死后,炎武尝三过其居,无已,则遣仆夫视焉。母见之,未尝不 涕泣,又几.其子之不死而复还也。然生实死矣! (取材于《亭林诗文集》,有删改) 注:①行状:文体名,是记述死者生平行事的文章。 ②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 学者、诗人。曾参加明末抗清斗争。 ③北兵:清兵。 ④诔:lěi,祭文。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砥行立节(磨练 ) 以贫客嘉定(客居) B.归生与焉(参加) 寻亦竟得脱(竟然) C.持觥以寿吾母(为......祝寿) 试辄第一(参加考试) D.见称于时(被) 又几其子之不死而复还也 ( 几:通“冀”,希望 ) 3.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现吴生(即吴其流/吴同初)生平行状的一组是(3 分)( ) ①砥行立节,落落不苟于世,人以为狂。②世本儒家,下笔数千言,试辄第一。 ③作大行皇帝、大行皇后二诛,见称于时。④其寄兴之文,而生之可重者不在此 也
⑤守城不出以死,死者四万人,莫知尸处。⑥每夜归,必为母言所与往来者为谁, 某某最厚。 A①③⑤②B.④⑥C.②③⑥D.①④⑤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平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一句把吴生与“浮名苟得”的一般文人区别开,说他好古文、砥行立节, 是作者志同道合的朋友。 B.文章结尾写吴生事母至孝的天伦之情,写作者对亡友的诚笃情谊,对吴母的关 心,彼情彼景跃然笔端。 C.文章介绍了昊生的家世、才学和忠孝思想,既全面地刻画了吴生的形象,又探 寻了他忠义行为的原因。 D.这篇文章,作者时而放笔直抒,时而又点到为止,不论繁简,都具有传神达意、 情深意浓的表达效果。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余始过昊生之居而问焉,则其母方载载独坐。(3分) (2)以生平日爱国不忘君,义形于文若此,其死岂顾问哉?(3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分) 诏追赴都回寄零陵亲故① 柳宗元 每忆纤鳞游尺泽,翻愁弱羽上丹霄。 岸傍古堠②应无数,次第行看别路遥。 [注]①元和十年正月,柳宗元自被贬之地永州奉诏还朝,但当权者大多是他抨击 过的政敌。零陵:永州地 名。②堠(hou后):古代河岸记里程的土堡。 (1)本诗的第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3分) 答 (2)本诗的三、四两句情感内涵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4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2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6分) 7.下列各项对作品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抗议士兵对学生活动的破坏,觉慧与同学们到督军署情愿,他们见到了督军, 督军答应他们第二天会去慰问受伤同学。(《家》) B.五姗纪念节那天,示威游行的人涌上街头,吴家张素素、吴芝生几个年轻人也 投入其中,军队、巡捕和示威的群众发生冲突,不少无辜群众被捕。(《子夜》 C.“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 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 “见不得人的去处”是宫中,这段话是加封为风藻宫尚书贤德妃的元春在元宵节 归家省亲时说的。(《红楼梦》 D.松于袖中取岀一图,递于玄德曰:“深感明公盛德,敢献此图。但看此图,便 知蜀中道路类。”“此图”指西川地图,因张鲁欲兴兵犯境,张松自请前往许都
⑤守城不出以死,死者四万人,莫知尸处。⑥每夜归,必为母言所与往来者为谁, 某某最厚。 A.①③⑤② B.④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平确的一项是((3 分)( ) A.开篇一句把吴生与“浮名苟得”的一般文人区别开,说他好古文、砥行立节, 是作者志同道合的朋友。 B.文章结尾写吴生事母至孝的天伦之情,写作者对亡友的诚笃情谊,对吴母的关 心,彼情彼景跃然笔端。 C.文章介绍了昊生的家世、才学和忠孝思想,既全面地刻画了吴生的形象,又探 寻了他忠义行为的原因。 D.这篇文章,作者时而放笔直抒,时而又点到为止,不论繁简,都具有传神达意、 情深意浓的表达效果。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余始过昊生之居而问焉,则其母方载载独坐。(3 分) 译: (2)以生平日爱国不忘君,义形于文若此,其死岂顾问哉?(3 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 分) 诏追赴都回寄零陵亲故① 柳宗元 每忆纤鳞游尺泽,翻愁弱羽上丹霄。 岸傍古堠②应无数,次第行看别路遥。 [注]①元和十年正月,柳宗元自被贬之地永州奉诏还朝,但当权者大多是他抨击 过的政敌。零陵:永州地 名。②堠(hòu 后):古代河岸记里程的土堡。 (1)本诗的第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3 分) 答: (2)本诗的三、四两句情感内涵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4 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2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6 分) 7.下列各项对作品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为抗议士兵对学生活动的破坏,觉慧与同学们到督军署情愿,他们见到了督军, 督军答应他们第二天会去慰问受伤同学。(《家》) B.五姗纪念节那天,示威游行的人涌上街头,吴家张素素、吴芝生几个年轻人也 投入其中,军队、巡捕和示威的群众发生冲突,不少无辜群众被捕。(《子夜》) C.“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 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 “见不得人的去处”是宫中,这段话是加封为凤藻宫尚书贤德妃的元春在元宵节 归家省亲时说的。(《红楼梦》) D.松于袖中取出一图,递于玄德曰:“深感明公盛德,敢献此图。但看此图,便 知蜀中道路类。”“此图”指西川地图,因张鲁欲兴兵犯境,张松自请前往许都
说服曹操攻打张鲁.不料曹操不予礼遇,还乱棒打出,回川途中,却受到刘备厚 待,便献地图给刘备。刘备最终入主西川。(《三国演义》 8.下列各项对作品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家捉鬼后,觉慧去看祖父,祖父一反常态,温和地和他说话,要他把觉民喊 回来,说冯家的亲事暂时不提了。(《家》) B.爱斯梅拉达在被押赴刑场的途中发现弗比斯并没有死。她呼喊弗比斯,可弗比 斯不理她,而跟未婚妻躲进门里并把门关上。(《巴黎圣母院》 C.严颜全无惧色,回叱飞(张飞)曰:“汝等无义,侵我州郡!但有断头将军,无降 将军!” 与此语段相关的情节是:张飞先让人装扮自己往小路行进,严颜见状便鸣鼓来劫 粮草,结果反中了张飞早己设下的埋伏,被张飞生擒。张飞亲自解其缚,取衣与 之,扶在正中高坐,低头便拜,好语劝慰,进酒压惊,以上宾待之。严颜感其恩 义,遂降。(《三国演义》) D.宝玉道:“相貌倒还是一样的.只是言谈间看起来并不知道什么,不过也是个禄 蠢 贾宝玉说的“禄蠢”是甄宝玉。见他之前,贾宝玉对他一直是心生向往的,见面 后,因不投机于甄宝玉所谈仕途经济、显身扬名之言,觉得烦闷之极。宝钗得知 后,也用”做一个男人原该要立身扬名的“等话劝他,宝玉听后,颇为信服。(《红 楼梦》)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论 语·季氏》) ②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替嫂之非臣,如何?”曰:“是诗 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上》) [注」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鲤,字伯鱼。 (1)在文学评论方面孟子提出了何种原则?(请用5字以内的词语概括)(2分) 答②答三( )对于学《诗》,孔子和孟子的观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 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所谓立体,是 指信息的丰富性使我们很容易的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 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凌 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 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 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
说服曹操攻打张鲁.不料曹操不予礼遇,还乱棒打出,回川途中,却受到刘备厚 待,便献地图给刘备。刘备最终入主西川。(《三国演义》 8.下列各项对作品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高家捉鬼后,觉慧去看祖父,祖父一反常态,温和地和他说话,要他把觉民喊 回来,说冯家的亲事暂时不提了。(《家》) B.爱斯梅拉达在被押赴刑场的途中发现弗比斯并没有死。她呼喊弗比斯,可弗比 斯不理她,而跟未婚妻躲进门里并把门关上。(《巴黎圣母院》) C.严颜全无惧色,回叱飞(张飞)曰:“汝等无义,侵我州郡!但有断头将军,无降 将军!” 与此语段相关的情节是:张飞先让人装扮自己往小路行进,严颜见状便鸣鼓来劫 粮草,结果反中了张飞早己设下的埋伏,被张飞生擒。张飞亲自解其缚,取衣与 之,扶在正中高坐,低头便拜,好语劝慰,进酒压惊,以上宾待之。严颜感其恩 义,遂降。(《三国演义》) D.宝玉道:“相貌倒还是一样的.只是言谈间看起来并不知道什么,不过也是个禄 蠢。” 贾宝玉说的“禄蠢”是甄宝玉。见他之前,贾宝玉对他一直是心生向往的,见面 后,因不投机于甄宝玉所谈仕途经济、显身扬名之言,觉得烦闷之极。宝钗得知 后,也用”做一个男人原该要立身扬名的“等话劝他,宝玉听后,颇为信服。(《红 楼梦》)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 分) ①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论 语·季氏》) ②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替嫂之非臣,如何?”曰:“是诗 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上》) [注』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鲤,字伯鱼。 (1)在文学评论方面孟子提出了何种原则?(请用 5 字以内的词语概括)(2 分) 答: (2)对于学《诗》,孔子和孟子的观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4 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 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所谓立体,是 指信息的丰富性使我们很容易的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 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凌 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 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 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
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一一选择的自由,使年轻的朋友们 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 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 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阅读上的羊群效应 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 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 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 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 少年和青年时期。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 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故事的 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困、 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 活的精神原动力 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比如小 儿皆可诵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贪睡而错过,对春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 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以致使人们不愿放弃片刻的光 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 命的深情感受。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 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 统。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 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 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 真实和有意义。 (2014年3月19日《人民日报》) 10:下列对“经典阅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典阅读又叫基础阅读,在信息时代下重要性突显,它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B.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不是具 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只可能是“脾气”。越好 D.热爱生活的人一定爱读《春晓》,他们会把一丝丝的伤感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 的深情感受。 11.根据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为“信息时代”下定义。(3分) 信息时代是一个 的时代。 12.请结合全文分析,文章是怎样论述“信息时代更需要经典阅读”的?(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 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选择的自由,使年轻的朋友们 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 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 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阅读上的羊群效应 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 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 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 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 少年和青年时期。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 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故事的 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困、 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 活的精神原动力。 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比如小 儿皆可诵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贪睡而错过,对春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 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以致使人们不愿放弃片刻的光 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 命的深情感受。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 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 统。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 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 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 真实和有意义。 (2014 年 3 月 19 日《人民日报》) 10:下列对“经典阅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经典阅读又叫基础阅读,在信息时代下重要性突显,它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B.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不是具 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只可能是“脾气”。越好。 D.热爱生活的人一定爱读《春晓》,他们会把一丝丝的伤感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 的深情感受。 11.根据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为“信息时代”下定义。(3 分) 信息时代是一个 的时代。 12.请结合全文分析,文章是怎样论述“信息时代更需要经典阅读”的?(3 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 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 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黄昏 张蛰 扑棱扑棱在水里奔跑,那是田鸡。芦苇丛里有个东西探头探脑地想出来,那是野 鸭子。成群的麻雀从头顶轰地一声飞过,动静大得让人忍不住抬起头看它们。西 天是一片说不出的绚烂,红、紫、黄、灰、淡蓝……颜色纠结在一起。太阳没有 了,从河滩里望回去,村庄开始有黄昏的暗。 我坐在河滩上,把节节草含在嘴里,西天轰轰烈烈的颜色让人感觉很奇怪。远处 有女人拖长了声音清脆地在喊叫:?哎一一?有男人简短粗壮有些霸道地回答:? 知道了!?我坐在河滩的草堆里,无所事事,割了一下午的草正发出甜丝丝的味道 牛哞,驴叫,马在嘶鸣,空旷的漫河滩里十分嘈杂,声音此起彼伏。它们知道该 到圈棚里去了,它们在跟人打招呼,收工了,该收工啦! 这些牛马驴比平时叫得欢,黄昏了,它们也觉得不能无动于衷。我坐在漫河滩的 黄昏里,想一个孩子的心事。田二家的走过我身旁,叫着我的小名喊我回家,我 没搭理她。我已经上学了难道她不知道吗?她不会写字,也不会算账,她只知道 出工干活挣工分,顺便偷点东西回家。可我都已经会写天安门了。她是一个小心 眼的人,又好占便宜。上次扒队里的红芋,她一个大人掺和进来,事后硬是比我 们每个人都多吃一块,魏骡子那么大饭量也就吃了两块,她一口气就吃了三块 把她噎得躬着腰乱转圈子都没舍得把剩下的半块给我们。她在跟我打趣:?哟- 想娶媳妇啊!?我依然没理她。 大雁叫着往南飞去,风开始变得有些凉意,泥土开始变得凉悠悠的,整个漫河滩 都凉意十足。 西天无声地燃烧,非常非常灿烂,我坐在河边的泥土沟里看田鸡快乐地奔跑,野 鸭子到底没敢出来。 炊烟袅袅升起来,一个村庄渐渐淹没在淡淡的烟雾和斑斓的黄昏里。从我坐的地 方看过去,西天正在村庄的屁股后头燃烧 有不知名的虫子开始叽叽地折腾出动静来,先是一种,后来有不一样的声音。我 坐在那里,口含节节草,不想回家。这个念头非常强烈。我在想把自己割了一个 下午的草交给谁更可靠些,让他或她带到我家里去,然后我走掉,沿着河滩往东 北走。往东北走并没有具体的目的地,只是河水是往东北方向流的。我把含了很 长时间的节节草扔到水里,看着它一点一点地漂走,往东北方向漂去。我站起来 极力往那个方向望过去,在黄昏里前方渐暗,让人觉得有些茫然。我沿着河岸走 了十几米远,又不知不觉地回到我的草堆前,叹了口气,有些闷闷不乐地坐下 我看到有颗星星拱出来,天色更加暗淡,西天的灿烂变成一抹绛紫红,但余晖依 然把村子上空的那块天衬亮着,村庄倒是更暗了,看不见了炊烟,一个庄子就几 乎成了一团的幽暗 下午三点不到就放学了,我习惯性地到漫河滩里来割草。割草就是为家里挣工分, 可会写天安门能做啥呢?我无法回答自己。我一会儿想读书识字,一会儿又想到 学校教鞭打人的事,心里七上八下,坐卧不安。再次抬起头四处望望,河水开始 变黑,芦苇丛在风里沙沙作响,西天没有了一抹红,天上开始挂更多的星星,周 围各种小东西弄出的声音杂乱无章。我最后犹豫着是否现在就沿着河沿儿走掉, 不打招呼与所有的人告别。正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一个悠长熟悉的声音对着漫河 滩呼喊我的名字,让我回家吃饭。我难过地拖长声调高声回应,鼻子发酸。又叹 口气,我弯腰背起一大捆草,拖着书包往家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黄昏 张蛰 扑棱扑棱在水里奔跑,那是田鸡。芦苇丛里有个东西探头探脑地想出来,那是野 鸭子。成群的麻雀从头顶轰地一声飞过,动静大得让人忍不住抬起头看它们。西 天是一片说不出的绚烂,红、紫、黄、灰、淡蓝……颜色纠结在一起。太阳没有 了,从河滩里望回去,村庄开始有黄昏的暗。 我坐在河滩上,把节节草含在嘴里,西天轰轰烈烈的颜色让人感觉很奇怪。远处 有女人拖长了声音清脆地在喊叫:?哎——?有男人简短粗壮有些霸道地回答:? 知道了!?我坐在河滩的草堆里,无所事事,割了一下午的草正发出甜丝丝的味道。 牛哞,驴叫,马在嘶鸣,空旷的漫河滩里十分嘈杂,声音此起彼伏。它们知道该 到圈棚里去了,它们在跟人打招呼,收工了,该收工啦! 这些牛马驴比平时叫得欢,黄昏了,它们也觉得不能无动于衷。我坐在漫河滩的 黄昏里,想一个孩子的心事。田二家的走过我身旁,叫着我的小名喊我回家,我 没搭理她。我已经上学了难道她不知道吗?她不会写字,也不会算账,她只知道 出工干活挣工分,顺便偷点东西回家。可我都已经会写天安门了。她是一个小心 眼的人,又好占便宜。上次扒队里的红芋,她一个大人掺和进来,事后硬是比我 们每个人都多吃一块,魏骡子那么大饭量也就吃了两块,她一口气就吃了三块, 把她噎得躬着腰乱转圈子都没舍得把剩下的半块给我们。她在跟我打趣:?哟—— 想娶媳妇啊!?我依然没理她。 大雁叫着往南飞去,风开始变得有些凉意,泥土开始变得凉悠悠的,整个漫河滩 都凉意十足。 西天无声地燃烧,非常非常灿烂,我坐在河边的泥土沟里看田鸡快乐地奔跑,野 鸭子到底没敢出来。 炊烟袅袅升起来,一个村庄渐渐淹没在淡淡的烟雾和斑斓的黄昏里。从我坐的地 方看过去,西天正在村庄的屁股后头燃烧。 有不知名的虫子开始叽叽地折腾出动静来,先是一种,后来有不一样的声音。我 坐在那里,口含节节草,不想回家。这个念头非常强烈。我在想把自己割了一个 下午的草交给谁更可靠些,让他或她带到我家里去,然后我走掉,沿着河滩往东 北走。往东北走并没有具体的目的地,只是河水是往东北方向流的。我把含了很 长时间的节节草扔到水里,看着它一点一点地漂走,往东北方向漂去。我站起来, 极力往那个方向望过去,在黄昏里前方渐暗,让人觉得有些茫然。我沿着河岸走 了十几米远,又不知不觉地回到我的草堆前,叹了口气,有些闷闷不乐地坐下。 我看到有颗星星拱出来,天色更加暗淡,西天的灿烂变成一抹绛紫红,但余晖依 然把村子上空的那块天衬亮着,村庄倒是更暗了,看不见了炊烟,一个庄子就几 乎成了一团的幽暗。 下午三点不到就放学了,我习惯性地到漫河滩里来割草。割草就是为家里挣工分, 可会写天安门能做啥呢?我无法回答自己。我一会儿想读书识字,一会儿又想到 学校教鞭打人的事,心里七上八下,坐卧不安。再次抬起头四处望望,河水开始 变黑,芦苇丛在风里沙沙作响,西天没有了一抹红,天上开始挂更多的星星,周 围各种小东西弄出的声音杂乱无章。我最后犹豫着是否现在就沿着河沿儿走掉, 不打招呼与所有的人告别。正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一个悠长熟悉的声音对着漫河 滩呼喊我的名字,让我回家吃饭。我难过地拖长声调高声回应,鼻子发酸。又叹 一口气,我弯腰背起一大捆草,拖着书包往家走